脂肪肉瘤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为平时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造成的,它是一种良性的,对身体没有什么太大的危害,所以患者不用过于的紧张,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具体的检查,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手术切除以后还需要做一个病理活检。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治疗措施 5 病理改变 6 临床表现 7 鉴别诊断 附: 1 治疗神经纤维肉瘤的穴位 1 拼音
shén jīng xiān wéi ròu liú
2 英文参考neurofibrosara
3 概述神经纤维肉瘤是较少见的一种肿瘤,占恶性软组织肿瘤的5%~10%。
4 治疗措施以广泛切除为主要治疗,对复发难行广泛切除者可行截肢术,对发生在骨盆内和椎旁不能广泛切除或切除不彻底者可辅以放疗,但效果不佳。有文献报告,化疗对发生转移的肿瘤有效,常用药物有阿霉素、长春新堿、环磷酰胺等。可发生血性及淋巴转移,5年生存率约30%。
5 病理改变1肉眼所见 典型者肿瘤上附有一较大的神经干,但所属神经纤维肉瘤来源于无名神经,故无神经可寻,病变较深在,同其他肉瘤一样,切面灰白色,可伴有出血、坏死。
2镜下所见 可见到恶性雪旺氏细胞,瘤细胞呈梭形,核大深染,大小不均,可见核分裂像,还可见到上皮样雪旺氏细胞,瘤细胞圆形和多变形,胞浆多少不等,粉染颗粒状,排列成实体巢灶,也有为腺泡状或条索状结构。
6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以青年和中年多见。好发部位多在头颈部、臀部、四肢及腹膜后等,亦可发生在背部、腹壁及纵隔。一般为无痛瘤肿块,发展不快,有些病例先有患肢的疼痛,而后出现肿物及受累神经源功能障碍。局部压痛,40%病例伴有神经纤维瘤病。因症状较轻,来诊时肿瘤多较大,多数长径在10cm以上。
7 鉴别诊断主要与纤维肉瘤相鉴别,纤维肉瘤细胞为梭形,交织排列,有明显异型性,但无核栅状排列,肿瘤与神经干无联系。
治疗神经纤维肉瘤的穴位 乳中
有汗腺、皮脂腺、平滑肌(以环形纤维为主)。交感神经纤维随外侧动脉和肋间动脉入 ,分布于血管、平滑肌
乳首有汗腺、皮脂腺、平滑肌(以环形纤维为主)。交感神经纤维随外侧动脉和肋间动脉入 ,分布于血管、平滑肌
聚泉肌。分布有下凳颌神经的舌神经,舌下神经和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静脉的动静脉网。聚泉穴的功效与作用:聚
有汗腺、皮脂腺、平滑肌(以环形纤维为主)。交感神经纤维随外侧动脉和肋间动脉入 ,分布于血管、平滑肌
内分泌有两种可能:
1、寄生虫引起的:用镊子把虫体夹出,每日放3%盐水中浸浴10-15分钟,再捞入万分之一的盐水中静养;
2、细菌引起:每日用孔雀石绿水溶液或碘酒擦拭,然后放入有抗生素(庆大霉素、青霉素等)的水中静养。
这是金鱼水霉病:又叫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病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狮子头瘤皱褶等,导致病菌侵入伤口,病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体
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编辑本段症状和病变 鱼刚染上病时看不出什么症状。一旦发现鱼体长“白毛”时,菌丝已侵入鱼体伤口,蔓延到肌肉组织间隙之中。随着病情发展,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死亡。这种疾病在一年四季内都可发生。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除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被寄生虫咬伤之外,还可以在水中放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鱼体长出“白毛”,呈灰白色,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同时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死亡。编辑本段治疗方法 A、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C、特效药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D、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E、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或消灭水霉菌。
不少人脸部、手部、后脖颈处,甚至是脚底皮肤上,特别容易出现一些小小的肉瘤。这种小肉瘤有时候去了又回来,反反复复地生长,甚至还会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皮肤疣。
用手抠可能会越长越多
银川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雷鸣介绍,皮肤疣,是由一组称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人类皮肤和黏膜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当机体抵抗力差,局部皮肤有微小破损时,就容易被人乳头瘤病毒侵犯,逐渐生长成质地较硬、粗糙的丘疹或结节。“有的疣会逐渐长大、长深、长多,也有的会保持不变或自行消失。”
因为有些皮肤疣影响美观,有时会引起瘙痒,所以不少人会直接用手去抠。但雷鸣博士提醒,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因为皮肤疣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指甲万一抠破了容易引起皮肤感染,还可能使得病毒感染更多,疣体会长得更多。”
皮肤疣种类多
“疣”的家族十分庞大,生活中有一些常见的疣,大家要注意区分。
寻常疣最多见于手指、手
掌,其他常见部位包括肘、膝等易受损伤部位。早期多表现为细小的丘疹或较小的扁平隆起,逐渐增大。
丝状疣为特殊类型的寻常
疣,好发部位为眼睑、口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褶皱部位。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长度一般不超过1厘米,正常皮色或棕灰色。
扁平疣好发于面部、前臂和
手背部、手腕等部位。皮损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数量多时密集融合成片表面光滑,呈浅褐色或正常肤色,多无鳞屑。大多数无自觉症状,也可伴瘙痒等不适。
跖疣好发于足部受压处。
皮损最初为细小发亮的丘疹,后逐渐增大,表面发生角化,粗糙不平,因受压可能形成淡黄或褐**胼胝样斑块或扁平丘疹。外伤、摩擦、足部多汗等都可以成为诱因。
要注意的是,很多患者常误将跖疣当成“鸡眼”而自行修剪,他们多能看到疣体上的一些黑点,其实这些黑点是跖疣特有的一种形态。
瘊子可通过皮肤破损传播
寻常疣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疣,就是民间俗称作“瘊子”。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身上起“瘊子”之后,只要把其中最大的“母瘊子”去除掉,其他的“小瘊子”也会跟着脱落。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瘊子可以通过皮肤的微小破损自我传播。也就是说,病毒感染到哪里,瘊子就长到哪里。由于最先长的瘊子发作时间久,传染性强,貌似其它瘊子都是由其繁衍而来,故民间称其为‘母瘊子’。其实,瘊子由体内病毒引起的,并没有‘公母’之分,如果不能把体内病毒清除了,仅仅是把最大的瘊子清除了,也不能根治。”雷鸣博士表示。
避免外伤及皮肤破损是预防瘊子增多的主要方法,皮肤出现创口时,不要用手进行抓挠,应及时进行治疗,防止带有HPV病毒的渗出物污染其他皮肤。
皮肤疣的治疗
发现皮肤疣千万不要自己在家处理,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及时诊治。
“治疗皮肤疣,可采用药液浸泡法、走罐法、高频电灼法、二氧化碳激光疗法、光动力疗法等。还可采用艾灸疗法,这适用于数目较少的寻常疣、跖疣。”雷鸣博士介绍。
治疗常见皮肤疣的药物还包括:外用干扰素、维A酸霜、咪喹莫特乳膏等;口服洛韦类抗病毒药,或使用免疫调节剂。
TIPS
“疣”和宫颈癌区别大
疣虽然是感染了HPV病毒所致,但它和导致宫颈癌的HPV病毒亚型有所不同。
“疣”和宫颈癌的区别在于:疣是感染了低危型HPV病毒所致;而宫颈癌是长期感染高危型HPV病毒所致。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
记者 刘威
有侧面照吗?呵呵,我估计那未必是什么肉瘤,如果一买来就有的话估计是先天性的,业内叫“扛枪带刺”(针对蛋种鱼的背而言),本该顺滑的背部,因为返祖等原因背部不顺滑了,有背鳍的痕迹在,还有一种的确是一种疾病,个人猜测是粘孢子虫病,包囊内繁殖大量粘孢子虫,时间长了会溃烂,具有传染性,有时外伤也可能会引起溃脓的包包,可以切开排除脓液,使用碘伏之类刺激性小的消毒药物进行消毒即可。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后背长疙瘩可为以下几种原因:
1、细菌感染:较常见的后背部长疙瘩,当伴有明显的红肿热痛,可考虑是局部毛囊炎,或者小的疖肿,甚至是痈,为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应使用抗菌消炎的药物,内服外用才有可能将其治愈;
2、过敏:后背部的疙瘩以骚痒为主,考虑是一种过敏所导致的,比如后背部的皮炎湿疹,或是局部一些螨虫叮咬导致的丘疹性荨麻疹的损害,都可以表现为后背部长疙瘩;
3、良性肿物:后背部长疙瘩,既不疼也不痒,主要考虑是后背部良性的肿物,或者是囊肿,比如长在后背部的表皮样囊肿,俗称粉瘤,为比较常见的现象。
另外,后背部一些脂肪瘤、纤维瘤,或是一些其他来源,包括平滑肌瘤等,都可能导致后背部出现这种疙瘩。此外也不排除有较少见的恶性皮肤肿瘤,包括肉瘤等等,必要时应做皮肤的活检和组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具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疙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