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苗喂养需要注意啥问题

小鹅苗喂养需要注意啥问题,第1张

育雏期先将育雏舍清理干净,铺上垫草进行第一次消毒,到进雏鹅前一天再用百毒杀消毒液喷洒消毒。刚出壳的鹅温度是第一关,要根据气候环境的变化,仔细的调节温度;

温度要保持在28~32℃之间,以后每周要下降2~3℃,要保持在25~28℃,因雏鹅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抗寒能力不强,因此要保持育雏舍的环境温度,冬季要做好保暖的工作,夏季则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育雏室还要控制好相对湿度。

提供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是保持健康生长的第一条件,腿黑激素的分泌高峰是黑暗的环境,因此环境光线必须要暗,才有利于睡眠,同时睡眠的环境须要安静,排除杂躁干扰,才能保持安静。

扩展资料:

饲料的供给

肉鹅为食草型水禽,有强健的肌胃和发达的盲肠,消化粗纤维的能力较强,可以利用大量的青绿饲料,如各种野草、蔬菜、饲草等都可作为肉鹅的饲料,因此饲养成本较低。

达到一定饲养规模的鹅场可实行种草养鹅的方式,适宜种鹅的牧草主要有黑麦草、苦菊等,紫花苜蓿等牧草中含有的皂素较多,不适合单独饲喂肉鹅,在使用时宜与禾本科的牧草搭配使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在林下、果园等处饲养肉鹅,但是在选择林下和果园喂鹅时要注意禁止在喷洒过农药后喂鹅。

一、小鹅外形鉴别

1、雄雏体格较大,喙长宽,身较长,头较大,颈较长,站立的姿势较直。

2、雌雏的体格较小,喙短而窄,身体形圆,腹部稍向下,站立的姿势稍斜。

二、动作鉴别

1、驱赶雏鹅时,若是低头伸颈发出惊恐鸣叫声的是公鹅,一般般公鹅的呜叫声高、尖、清晰。

2、高昂着头,不断发出叫声的为母鹅,母鹅的鸣声低、粗而沉浊。

三、肛门鉴别

1、若为公鹅,因有交尾器官,手指间可感到有油菜籽大小的颗粒存在。

2、若为母鹅,就不感到有异物存在。

养鹅育肥期卫生管理:

1、勤清理

做好细菌病的预防,防传染病环节主要是切断传染途径,清除细菌孳生地。鹅是喜欢干净干燥环境,要坚持每天打扫清洁卫生,保持干爽的环境。

2、充足的饮水

鹅是水禽,对水的要求比较高,每日都需要多量的清洁的饮水,特别是喂干饲料更需要饮用清水,饮水器和饮水槽数量不仅要充足而且要保证时时刻刻有饮水而不断水,防止鹅群挣饮而挤压造成伤亡,夏季摄水量大,让鹅自由饮水,最好在鹅的运动场设置土坑加塑料膜人工造水池,满足鹅群洗刷戏水的需要。

3、保持环境安静

提供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是保持健康生长的第一条件,腿黑激素的分泌高峰是黑暗的环境,因此环境光线必须要暗,才有利于睡眠,同时睡眠的环境需要安静,排除杂躁干扰,才能保持安静。

三个步骤。

1、伤口清理干净涂碘伏(不是碘酒哦)或者药水建议注射用庆大霉素05-1毫升喂食看效果让他继续多喝水自行进食。

2、看看是否可能是得了鹅裂口线虫病。

3、观察小鹅的粪便中看有没有虫卵,也可以观察小鹅的肛门是否常常携带粪便,有的话,就及时打虫。

回答第一个问题:天鹅苗死亡原因:(一)温度。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和温度骤变的适应力很弱,在26℃以下的温度环境中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常因窒息而死亡。人工拨散挤堆的雏鹅后,出汗多的雏鹅很容易着凉感冒,人走后鹅群重新扎堆、出汗。如此反复,不仅感冒的雏鹅增多,而且雏鹅多次出汗后易引起叨毛,形成僵鹅。鹅舍温度一旦超过32℃,雏鹅即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体温升高,体热散发受阻,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诱发疾病。长期高温还可引起雏鹅大批死亡。

(二)湿度。实践证明,当鹅舍湿度超过80%,同时伴随温度不适时,雏鹅即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挤堆、呼吸困难、拉稀、绒毛松乱等症状,突出表现是叨毛,严重时雏鹅整个头、颈和背部的绒毛被全部叨光。这样的雏鹅大多发育不良,生活力、抗病力减弱,日后容易成为僵鹅,失去饲养价值。

(三)饥饿与缺水。随着体内剩余卵黄逐渐被吸收,雏鹅的新陈代谢日益旺盛。因雏鹅的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差,所以要求所供应的饲料品质好、易消化。饲养过程中要合理分群,料槽或料盘的大小、高低要适宜,摆放位置要适当,保证每只雏鹅都能吃得好、吃得适中(七八成饱)。

刚出壳的雏鹅肌体含水分75%左右,若24小时内不给雏鹅饮水,雏鹅就会因严重失水而迅速出现精神沉郁、两翅下垂、嗜睡、眼球下陷、局部皮肤皱缩等症状。因此,对幼雏来说,及早供给清洁适温的饮水比喂料更重要,而且一旦开始饮水,就不能无故中断供应。

(四)有害气体。雏鹅对育雏室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当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0.51×10-6氨气的含量超过21×10-6、硫化氢的含量超过0.46×10-6时,雏鹅就会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口腔黏液增多、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无光泽等症状。若有害气体继续蓄积,雏鹅则会出现眼角股混浊、眼睑水肿、流泪、流鼻涕,进而食欲废绝,并出现动作失调等神经症状,最后死亡。

造成雏鹅二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有舍温较高、育雏舍通风不良、雏鹅饲养密度过大等。引起雏鹅氨气和硫化氢中毒的主要原因有育雏舍潮湿、通风不良、污秽的垫料和粪便等有机物没有被及时清除等。

(五)挤压和鼠害。育雏舍保温条件不好、雏鹅突受惊吓、雏鹅在装运过程中遭受颠簸、不定时喂料饮水、饲养密度过大等,常会引起雏鹅因挤压而致死。

鼠害对3周龄内的雏鹅影响最大,不仅会引起雏鹅死伤,还会传染疾病,危害其他畜禽,必须严加防范。重点要堵塞育雏室的鼠洞,注意关闭门窗,严防老鼠进入。

二、疾病因素

(一)软脚病。发生此病的原因主要是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D。治疗方法是每次给每只雏鹅喂服维生素D10毫克,每天2次,连喂3~5次。

(二)风湿症。防治时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小口,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3~5分钟,即可痊愈。

(三)副伤寒。7~10日龄的雏鹅最易感染此病,表现不吃食,口干,喘气,颤抖,拉稀水样粪便,头往后仰,痉挛,最后死亡。治疗此病可选用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粉料中连喂3~8天。

(四)小鹅瘟。对此病主要以防为主,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2次小鹅瘟疫苗进行超前防疫。万一雏鹅发生小鹅瘟,可喂藿香正气水,每天喂2次,每次每只喂1毫升。

(五)鹅白痢。此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用辣椒粉、生姜适量,放入锅内炒1下,然后拌入米糠再炒,待米糠炒熟后放凉喂给,连喂2天可愈。

(六)鹅流感、此病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气温突变引起发病。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堆,流鼻涕,摇头晃脑,病程为3~5天,治疗不力则死亡。治疗方法是给病鹅肌注青霉素,也可让其口服磺胺嘧啶片,同时注意保暖。

(七)禽霍乱。此病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病鹅闭目呆立,精神萎靡,没有食欲,下痢,粪便呈草绿色,体温为41℃~43℃,发病2~3天死亡。发病后及时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合剂肌注3~4天,每天2次,并在饲料中加入0.02%的复方新诺明,即可控制此病。

(八)球虫病。该病主要危害21~90日龄的鹅。可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氯苯胍饲喂(预防量为每只每次50毫克,治疗量为每次每只100毫克),连喂10天。

(九)寄生虫病。在雏鹅30日龄时进行第一次驱虫,在晚上按鹅每公斤体重用硫双二氯酚150~200毫克投服,对绦虫、吸虫及线虫有特效。

(十)中毒症。由于多用药、滥用药造成雏鹅中毒伤亡在养鹅过程中很常见。其主要原因是饲养户缺乏现代饲养观念,不少饲养户就抱有不用药不放心,用了就一定能防病的错误认识,从雏鹅开食起就盲目地使用硝基呋喃类(痢特灵等)、抗生素类、磺胺类药物等,引起药物急性或蓄积性中毒。

另外,喂雏鹅的青饲料中常残留农药,因其抵抗力较弱,会引起中毒现象,若不立即抢救,将造成死亡。可用手把中毒鹅的嘴掰开,及时灌进干尿素10~15粒,然后喂水,并将其赶入河中,让其自由饮水,2小时后,中毒的鹅便慢慢恢复正常。

第二个问题回答:如果是鹅得了软脚病,不用慌,原因:软脚病就是养鹅过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引起鹅软脚病主要由于鹅饲料中缺乏钙、磷及维生素D而导致的,当然也有可能是疾病等其它因素引起的,1、蛋鹅患病初期,每只每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 500U,胶性钙05mL;成年鹅每次每只注射1~2mL,1次,d,连续注射2—3次即可。

2、患病雏鹅在发病早期,可肌肉注射维丁胶性钙,每羽02~05mL。也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l,每羽10mg,并喂给贝壳粉,或碳酸钙 059,连喂数日。或用维生素D3每羽内服15 万U,肌肉注射4万U都有较好疗效。

3、鹅在患病的中后期,由于体质虚弱。抵抗力降低。同时会继发感冒、腹泻等病症。因此,要加强管理和治疗,这样才能确保病鹅尽快康复,将损失降至最低。

  雏鹅初次放牧与放水时间视外界气温而定。天气暖和时间在7~11日龄开始放牧,冷天在15~20日龄。必须选择风和日暖的天气。待饲喂完后,将其赶到附近平坦草地上放牧,任其自由采食青草,放牧05~1小时左右,赶到清洁的浅水塘中嬉水几分钟,再赶到岸上让其梳理绒毛。切忌在日光暴晒的中午放牧,暴风雨来临时,立即将雏鹅赶回舍内或避风遮雨的场所。初次放牧后,只要天气好,要坚持天天放,随雏鹅日龄增加逐步延长放牧时间,加大放牧距离,相应减少喂青次数,白天甚至不喂,只需夜间补饲1次。每天争取放5~6个饱,所谓吃饱,即鹅的嗉囊发鼓发胀到喉部下方处,即为一个饱的标志,收牧时清点数,毛干后再赶回育雏室。

  防疫灭病在1~2日龄注射小鹅瘟抗血清05~1毫升/只或小鹅瘟高免卵黄抗体1毫升/只,也可在雏鹅3日龄皮下注射1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02毫升/只;5~7日龄用鹅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苗肌肉或皮下注射03毫升/只;在鸭瘟常发生地区雏鹅在5~10日龄取鸭瘟弱毒疫苗2~3只份,用05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30日龄左右用01%的敌杀死对鹅体喷洒,杀灭体外寄生虫。 雏鹅初次放牧与放水时间视外界气温而定。天气暖和时间在7~11日龄开始放牧,冷天在15~20日龄。必须选择风和日暖的天气。待饲喂完后,将其赶到附近平坦草地上放牧,任其自由采食青草,放牧05~1小时左右,赶到清洁的浅水塘中嬉水几分钟,再赶到岸上让其梳理绒毛。切忌在日光暴晒的中午放牧,暴风雨来临时,立即将雏鹅赶回舍内或避风遮雨的场所。初次放牧后,只要天气好,要坚持天天放,随雏鹅日龄增加逐步延长放牧时间,加大放牧距离,相应减少喂青次数,白天甚至不喂,只需夜间补饲1次。每天争取放5~6个饱,所谓吃饱,即鹅的嗉囊发鼓发胀到喉部下方处,即为一个饱的标志,收牧时清点数,毛干后再赶回育雏室。

  防疫灭病在1~2日龄注射小鹅瘟抗血清05~1毫升/只或小鹅瘟高免卵黄抗体1毫升/只,也可在雏鹅3日龄皮下注射1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02毫升/只;5~7日龄用鹅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苗肌肉或皮下注射03毫升/只;在鸭瘟常发生地区雏鹅在5~10日龄取鸭瘟弱毒疫苗2~3只份,用05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30日龄左右用01%的敌杀死对鹅体喷洒,杀灭体外寄生虫。

  预防性投药一般出壳羽毛干后运到育雏室,稍加休息就可以饮水,1日龄饮5%多维葡萄糖水或5%~8%蔗糖水,以增加雏鹅能量,促进胎粪排除;2日龄饮002%高锰酸钾水,以清洗和消毒胃肠道,并补充锰元素;3日龄饮01%穿心莲和板蓝根(大青叶)水,以清胃解毒,健胃杀菌;4~7日龄投喂002%土霉素和强力霉素10~20毫克/只,以及沙星类等药物,以防止雏鹅胃肠道疾病。一旦发现雏鹅食欲不振、打蔫、粪便异常,立即投喂003%土霉素或卡那霉素,与水混合内服,每升水加入30~120毫克,每天2次,连用2~3天。

  饮水与开食头3天最好饮温开水,每昼夜饮水不少于6~8次。经过长途运输或饮水不足容易出现脱水现象,表现为粘膜干燥,眼凹陷、脚蹼皮肤干瘪、皱缩、羽毛逆立、体重减轻,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育雏室温到30℃~32℃,用09%的食盐水浸泡细菜叶,令其充分采食,然后喂精料,最后再饮水,发现雏鹅脱水或极度口渴时,第1次饮水必须限制饮水量,逐渐增加饮水量,切忌暴饮,以防水中毒。饮水后1小时就可以开食,开始以细小的谷实类饲料为好,如小米、碎米等,经水浸泡2小时左右,喂前沥干水分,或喂半生不熟的米饭,不粘不烂,或蒸六七分熟的玉米面窝头,用麸皮或玉米面将窝头搓成小颗粒喂给。开食时可把精料撒在草席或暗色塑料布上,任其啄食。然后再喂青绿饲料。每昼夜喂6~8次,其中夜间2~3次。每天喂的次数宜多不宜少,每次喂量宜少不宜多。喂的方法是“先饮后喂,定时定量,少给勤添,防止暴饮暴食”。2~3天后按定时、定量、定质饲喂。4日龄开始喂不溶性河砂,以帮助消化,喂量占精料的1%,大小1~15毫米,喂前砂砾用清水冲洗干净或砂锅消毒,每周喂量一次性喂完,切勿天天喂和敞开喂,否则招致“食砂癖”,影响对其他饲料采食。

  “三度”的控制“三度”系指温度、湿度和密度。一般雏鹅的保温期为3~4周。舍内温度要平稳。稳中有降,切勿忽高忽低,忽冷忽热,否则影响雏鹅健康与整齐度。温度计应悬挂在鹅群中央,高度距垫料8厘米左右,应尽量保持雏舍干燥,有利于减少胃肠疾病和球虫病的发生。1~5日龄:温度27℃~28℃,相对湿度65%~75%,饲养密度:中、小型鹅种每平方米15~20只,大型鹅种12~15只;6~10日龄:温度25℃~26℃,相对湿度60%~65%,饲养密度:中、小型鹅种10~15只,大型鹅种8~10只;11~15日龄:温度22℃~24℃,相对湿度60%~65%,饲养密度:中、小型鹅种6~10只,大型鹅种5~8只;16~20日龄:温度20℃~22℃,相对湿度65%~70%,饲养密度:中、小型鹅种5~6只,大型鹅种4~5只。

  通风与光照育雏室空气越新鲜,雏鹅长的越快,成活率越高。若发现育雏室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多,有刺鼻、眼感觉,应先把雏鹅赶起来活动一会,再逐渐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不要有过堂风吹到鹅身体上。一般以人进入鹅舍时不觉得闷气,没有刺鼻眼的臭味为宜。

  育雏期间,一般要保持较长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雏鹅熟悉环境,增加运动,便于采食、饮水。1~3日龄24~23小时光照,4~15日龄18小时光照,16日龄逐渐减为自然光照,晚上需开灯喂料。光照强度0~7日龄每15平方米用1个40瓦灯泡,8日龄后换用25瓦灯泡,高度距鹅背部2米左右。

  放牧与放水雏鹅放牧地应“就近、平坦、草嫩、水洁、僻静”。鹅群大小以300~500只为宜,将日龄、大小、强弱接近的组成一群,最好采用全进全出制的管理方式。

  雏鹅初次放牧与放水时间视外界气温而定。天气暖和时间在7~11日龄开始放牧,冷天在15~20日龄。必须选择风和日暖的天气。待饲喂完后,将其赶到附近平坦草地上放牧,任其自由采食青草,放牧05~1小时左右,赶到清洁的浅水塘中嬉水几分钟,再赶到岸上让其梳理绒毛。切忌在日光暴晒的中午放牧,暴风雨来临时,立即将雏鹅赶回舍内或避风遮雨的场所。初次放牧后,只要天气好,要坚持天天放,随雏鹅日龄增加逐步延长放牧时间,加大放牧距离,相应减少喂青次数,白天甚至不喂,只需夜间补饲1次。每天争取放5~6个饱,所谓吃饱,即鹅的嗉囊发鼓发胀到喉部下方处,即为一个饱的标志,收牧时清点数,毛干后再赶回育雏室。

  防疫灭病在1~2日龄注射小鹅瘟抗血清05~1毫升/只或小鹅瘟高免卵黄抗体1毫升/只,也可在雏鹅3日龄皮下注射1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02毫升/只;5~7日龄用鹅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苗肌肉或皮下注射03毫升/只;在鸭瘟常发生地区雏鹅在5~10日龄取鸭瘟弱毒疫苗2~3只份,用05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30日龄左右用01%的敌杀死对鹅体喷洒,杀灭体外寄生虫。

鹅的羽毛在受精蛋孵化到第10天就可用放大镜看到羽毛原基分布于整个体躯部分,第14-15天全部躯干有绒毛,第17天全身有绒毛,在以后的13天中绒毛不断生长成熟,出壳的雏鹅一身金**的绒毛,有很细的羽茎,顶端只有少数小羽枝,重量很轻,但保暖性特好。

仔鹅期羽毛的生长规律由于鹅的品种不同,第1次换毛的日龄略有差异。毛的脱换变化过程,受遗传、环境和营养条件的影响,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羽毛的生长和更换。

扩展资料:

1,雏鹅的生理特点

初生雏鹅个体小, 绒毛稀少, 保温能力差, 对外界温度变化等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尤其是怕冷、怕热、怕潮湿。在培育中要做好人工保温。鹅消化道的容积较小, 消化能力差, 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快, 在饲喂时要少喂多餐, 喂给易消化的饲料。雏鹅的新陈代谢旺盛, 生长发育很快, 一般到20日龄时的体重可达初生重的10倍左右。

2,鹅的疾病预防

首先要根据当地的疫情发生情况和本场实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的执行免疫计划。同时还要定期对鹅群进行全面的驱虫,选择广谱、高效、低价的药物进行驱虫。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加强日常环境卫生的清理工作,勤换垫草垫料,并做好鹅场内外环境的消毒工作。

参考资料:

-雏鹅饲养

参考资料:

-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804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