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乳晕分为几个时期

女人乳晕分为几个时期,第1张

在正常的情况下,乳房开始发育的时间一般在9-14岁之间。根据医学专家的研究,乳房发育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I期:青春期前,乳房尚未发育。

II期:乳房发育初期,乳头下的乳房胚芽开始生长,呈明显的圆丘形隆起。

III期:乳房变圆,形如成人状,但仍较小。

IV期:乳房迅速增大,乳头乳晕向前突出,形如小球。

V期:形成正常成人的乳房,乳头乳晕的小球与乳房的圆形融成一体。

乳房从开始发育到成熟一般要4年,但个体差异很大,发育迅速的少女全过程可在一年半内完成,发育缓慢的前后可持续9年。有些少女乳房发育从III期直接进入V期,IV期可能很不明显;也有些少女乳房发育停留在IV期,一直到首次妊娠时才最后发育成熟。

乳房在月经周期中,可受卵巢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而出现周期性变化。很多女性在月经来潮前一周感觉乳房胀痛、乳头刺痛等,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惊慌,此症状一般在月经来潮后即会消失。

目前尚无一种方法能治愈不同类型、不同分期及不同坏死体积的股骨头坏死。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分期、坏死体积、关节功能以及患者年龄、职业等。

股骨头坏死的非手术治疗 要注意非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尚难预料。

一、保护性负重 学术界对于该方法能否减少股骨头塌陷仍有争论。使用双拐可有效减少疼痛,但不提倡使用轮椅。

二、药物治疗 适用于早期(0、I、II期)股骨头坏死,可采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剂,针对高凝低纤溶状态可用低分子肝素及相应中药治疗,阿仑磷酸钠等可防止股骨头塌陷,扩血管药物也有一定疗效。

三、物理治疗 包括体外震波、高频电场、高压氧、磁疗等,对缓解疼痛、促进骨修复有益。

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治疗 多数ONFH患者会面临手术治疗,手术包括保留患者自身股骨头手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两大类。保留股骨头手术包括髓芯减压术、植骨术、截骨术等,II期和III期早期,坏死体积在15%以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如果方法适当,可避免或推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一、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术 建议采用直径约3mm左右细针,在透视引导下多处钻孔。可配合进行自体骨髓细胞移植、骨形态蛋白(BMP)植入等。此疗法不应在晚期(III、IV期)使用。

二、带血管自体骨移植 应用较多的有带血管腓骨移植、带血管髂骨移植等,适用于II、III期ONFH,如应用恰当,疗效较好。但此类手术可能导致供区并发症,并且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疗效差别大。

三、不带血管骨移植 应用较多的有经股骨转子减压植骨术、经股骨头颈灯泡状减压植骨术等。植骨方法包括压紧植骨、支撑植骨等。应用的植骨材料包括自体皮松质骨、异体骨、骨替代材料。此类手术适用于II期和III期早期的股骨头坏死,如果应用恰当,中期疗效较好。

四、截骨术 将坏死区移出股骨头负重区,将未坏死区移出负重区。应用于临床的截骨术包括内翻或外翻截骨、经股骨转子旋转截骨术等。该方法适用于坏死体积中等的II期或III期早、中期的股骨头坏死。此术式会为以后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带来较大技术难度。

五、人工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一旦塌陷较重(III期晚、IV期、V期),出现关节功能或疼痛较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应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对50岁以下患者,可选用表面置换,此类手术能为日后翻修术保留更多的骨质,但各有其适应症、技术要求和并发症,应慎重选择。

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股骨头坏死有肯定疗效,一般认为,非骨水泥型或混合型假体的中、长期疗效优于骨水泥型假体。股骨头坏死的人工关节置换有别于其他疾病的关节置换术,要注意一些相关问题:1、患者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有基础病需继续治疗,故感染率升高;2、长期不负重、骨质疏松等原因导致假体易穿入髋臼;3、曾行保留股骨头手术,会带来各种技术困难。另外还有:死骨清除骨水泥填充股骨头坏死重建术

另外,学术界对无症状的股骨头坏死治疗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对坏死体积大(>30%)、坏死位于负重区的股骨头坏死应积极治疗,不应等待症状出现。

1起源于:胚胎神经嵴细胞

2特点:1岁前具有自发消退和转化为良性肿瘤的特点

3好发年龄:多见于5岁以下,2岁为高峰;男> 女

4好发部位:腹膜后肾上腺>腹膜后交感神经链、纵隔、盆腔和头颈部

5病因:ALK基因的胚系突变

病理分类——胚胎神经嵴的交感神经元分化情况

1神经母细胞瘤:呈低分化的多能性交感神经元母细胞瘤或交感神经母细胞瘤的恶性增殖;

2神经节母细胞瘤:混合含有为繁华和分化成熟的神经节细胞;

3神经节细胞瘤:呈神经节细胞的瘤性分化

镜下:神经母细胞瘤由许多巢状或小叶状的未分化原始细胞组成,胞质少,核染色质较深,肿瘤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菊花团。肿瘤细胞间有纤维血管束分隔,常见出血、钙化和坏死区。

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和转移肿瘤的部位

1一般表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伴有面色苍白、贫血、食欲缺乏,肢体疼。

2腹膜后:肿块坚硬伴结节状,不活动,无压痛块状物,常超过中线。肿块压脏器——腹痛。晚期常有腹水、腹壁静脉怒张,腹壁水肿。

3纵隔: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上纵隔多于下纵隔。早期无症状,压迫可出现呛咳、呼吸道感染、吞咽困难。压迫椎管神经根可引起上肢感觉异常和疼痛。

4颈部:易发现,易误诊为淋巴结炎或恶性淋巴瘤。压迫颈胸神经节出现Horner综合症。

5盆腔:位于结肠后骶骨前,较早出现压迫症状

6哑呤状:指推旁神经母细胞瘤经椎间隙延伸进入脊柱椎管硬膜外。临床上可有脊椎僵直、感觉异常、疼痛,下肢肌张力减退,甚至发生瘫痪。

7转移症状:淋巴道转移至淋巴结常见,血道转移至骨髓、骨、肝、脑和肺等

诊断:

活检——确诊: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菊花团样排列,胞质可有神经纤维丝)

免疫组化:NFP、NSE、SY等常阳性

癌基因检测:N-myc癌基因明显扩增——预后差,需要强化治疗

尿中VMA、HVA异常增高

INSS分期:

I期:肿瘤局限,手术完全切除,有或无显微镜下残留。同侧区域淋巴结(-)

II A期:肿瘤局限,手术不能完全肉眼切除,同侧区域淋巴结(-)

II B期:肿瘤局限,手术完全或不完全肉眼切除,同侧区域淋巴结(+);对侧增大的淋巴结(-)

III期:单侧肿瘤不能切除,扩散超越中线,有/无区域淋巴结侵犯;或单侧局部肿瘤伴有对侧区域淋巴结侵犯,或中线肿瘤伴有双侧扩散。

IV期:原发肿瘤扩散至远处淋巴结,骨、骨髓、肝脏、皮肤或其他器官,除IV S期外。

IV S期:患者年龄多在生后6月内,病程属于I期或II期肿瘤,已有远处转移,但有很高的自消率,预后较好。

治疗——综合治疗: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

一、低危神经母细胞瘤

(一)定义

1任何年龄的I期;

2婴儿的II A期和II B期;

3大于1岁的II A期和II B期,且无N-myc癌基因扩增;

4大于1岁的II A期和II B期,N-myc癌基因扩增伴预后良好的病理类型;

5小于1岁的IV S期,无N-myc癌基因扩增,病理预后良好型伴有DNA倍体>1

(二)治疗

1主要:手术切除和观察或单纯观察。

2化疗适应症:中等剂量卡铂或顺铂、环磷酰胺、阿霉素和VP-6,2~8个疗程

(1)肿瘤手术切除< 50%的II期患者;

(2)肿瘤压迫导致呼吸性窘迫,肾或肠缺血,脊髓压迫、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梗阻和凝血紊乱的患者

3IV S期患者根据临表治疗,若临床不稳定,则需进行干预,但切除原发肿瘤并不改善生存。

二、中危神经母细胞瘤

(一)定义:

1年龄< 1岁,无N-myc癌基因扩增的III期;

2年龄> 1岁,无N-myc癌基因扩增,病理预后良好但III期;

3年龄< 18个月的IV期;

4年龄< 1岁的IV S期,无N-myc癌基因扩增但伴DNA倍体=1;

5年龄< 1岁的IV S期,无N-myc癌基因扩增但伴有预后不良病理类型

(二)治疗:先化疗后手术切除。

三、高危神经母细胞瘤

(一)定义:

1年龄> 1岁,伴有N-myc癌基因扩增和预后不良病理类型的II A和II B期;

2伴有N-myc癌基因扩增的III期

3年龄>1岁,无N-myc癌基因扩增,但伴有预后不良病理类型的III期;

4年龄< 1岁,伴有N-myc癌基因扩增的IV期和IV S期;

5年龄> 18个月的IV期;

(二)治疗:高强度治疗:化疗→手术切除→瘤床放疗→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超大剂量化疗,移植后口服13-顺式维甲酸诱导分化行维持治疗能改善生存率。

化疗方案:

1CAV/EP——两方案交替应用,疗程间隔3周,对高危患者尽可能缩短每疗程间隔时间。

2OPEC/OJEC——交替应用,疗程间隔3周

预后:I期和II期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90%以上,III期为50%~60%,IV期预后差仅为30%

一、I期临床试验

目的: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主要任务:早期人体试验。

特点:为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

二、II期临床试验

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

主要任务: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特点:II期临床试验为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

三、III期临床试验

目的: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

主要任务: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

特点:治疗作用确证阶段。

四、IV期临床试验

目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主要任务:检验新药特性。

特点:在国际上多数国家称为“IV期临床试验”。

扩展资料:

药物临床试验程序规范:

1、新药临床研究必须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简称CFDA)审查批准。

2、必须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

3、必须由有资格的医学专家主持该项临床试验。

4、必须经独立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确认该项研究符合伦理原则,并对临床试验全过程进行监督以及确保受试者的合法权益。

5、所有患者参加新药临床研究前,都有充分的知情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通常选择经常规标准治疗无效的患者。

7、进行临床研究的新药应免费提供给受试者。

一个好的临床研究队伍不仅应包括医学、药学、药理学、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等专业人员,还应包括非医学专业的但富有经验的文档管理人员。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人员的作用,他们应当充分了解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过程和有关的法规、标准和原则。由于药物临床研究的方法、手段、目的的特殊性。

所有药物临床试验必须遵循下列三项基本原则:

1、伦理道德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GCP与现行法律法规。

-三期临床试验

-药物临床试验

新药临床研究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也称为分期):I期、II期、III期和IV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目的和要求。下面是对各个阶段的简述:

I期临床研究:这是新药研发的初始阶段,通常在小范围、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主要目的是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确定适宜的剂量范围。此阶段的研究数据有助于制定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实验方案。

II期临床研究:在I期试验成功且对安全性和耐受性有初步了解后,进入II期研究。这一阶段扩大了研究样本量,针对特定疾病或患者人群,评估新药的疗效、安全性和剂量响应关系。II期研究可以提供初步的有效性和副作用数据,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III期临床研究:如果II期研究获得积极的结果,进一步进入III期研究。这是新药研发过程中最为昂贵和复杂的阶段。III期研究通常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试验设计,涉及大规模的病人群体。主要目标是进一步评估新药的疗效、安全性和副作用,与现有治疗方法进行比较。III期研究的结果对于新药的批准和上市具有重要意义。

IV期临床研究:也称为后期临床研究或实践应用研究。这一阶段是在新药获得上市许可后进行,目的是进一步评估新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IV期研究通常针对大规模患者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更罕见的药物反应或长期效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确定药物在特定人群中的疗效表现。

总体而言,新药临床研究的各个阶段目的不同,从初步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到评估疗效和副作用,再到与现有治疗方法的比较和进一步观察,每个阶段都是新药研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性,并支持药物的上市和实际临床应用。

临床药学专业

专业定义:临床药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确定药物达到最高疗效时的用量、浓度等,以实现药物防病治疗的合理性和高效性,进行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新药评价及药品再评价、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等。

课程体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毒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

就业方向:医疗机构:临床药师、药品反应监测、药物分析; 制药类企业:药品研发、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销售。

考研方向:药理学、药学、药剂学。

不知道具体是哪种肿瘤,只根据tnm分期来说的话,tx说明原发肿瘤的大小或者范围无法确定;n2b说明较多的淋巴结转移;m1说明肿瘤已经有转移到其他器官。iv期根据前3项得出的结论,就是肿瘤的晚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975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