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说了这么多中医有关的词,估计是喜欢中医的了。。。按照个人理解答你。首先,太阳阳明少阳,你得明白这个概念,不是与阳气多少划分的。最简单的比方,就是人体=屋子,太阳,阳明少阳相当于进到屋子的关卡=门。太阳在最外面(是大院子的大门),经络位置在北背部,属阳。为什么?人体是以背部为阳,前面为阴。一般受了风,都是脖子僵硬的,因为虚邪贼风,后面受之,侵犯的就是太阳膀胱经,就是受了外感。就是第一道门,外感不好(感冒没好),其次就会出现胃纳差,不想吃,就是邪传到阳明胃经了。少阳是门的那个来回滑动的枢纽,就是按照这种思维来看六经辨证,不能是从阳气多少来看,应以一层一层进去看。先明白这些再说吧。搞懂了就明白后面的问题了。建议看下伤寒论吧,写得很清楚。
中医对体质的辩证主要有:阴阳平衡、气虚、血虚、阳虚、阴虚、阴阳两虚;
阴阳平衡是最健康的,但是人们通常都达不到,总在不平衡中不断调节;
其它的体质症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全的,主要的表现有:
气虚则少气懒言、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血虚则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阳虚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特别是背部和腹部),四肢不温(或者上热下寒),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
阴虚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
1.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2.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3.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对两虚之体的食补可分别选用上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食品及药膳进行辨证辨体施补,更应根据虚弱的轻重交替选服,通过进补待虚弱的表现消失,恢复健康后应停服进补食品及进补药膳,到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无虚不须补,避免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进补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反而对健康不利。
所以知道有虚症后最好到中医院辩证施治,不可自己盲目进补,一面起到反作用。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
六经辨证,始见于《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等篇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病的辨证方法。
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
六经辨证,它以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为纲,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总结归纳为三阳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分别从邪正盛衰,病变部位,病势进退及其相互传变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
凡是抗病能力强、病势亢盛的,为三阳病证;抗病力衰减,病势虚弱的,为三阴病证。
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所以说六经病证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运用六经辨证,不仅仅局限于外感病的诊治,对内伤杂病的论治,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有一种病,得上了身体精神都难受。更有的患者,明明身体哪里不舒服,到医院检测不出来器质性病变。这种情况,多半是患上了植物神经紊乱。植物神经紊乱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躯体化障碍游走性疼痛,胀痛,麻木等!疼痛的部位有膝痛,髓痛,肩痛,肘痛,腕,手部疼痛,甚至于全身来回游走疼痛,没有固定疼痛的位置!
在生活中,很多人受到植物神经紊乱游走性疼痛的困扰。造成植物神经紊乱游走性疼痛的原因很多,根据年龄、性别、发作部位、症状特征,一般可以归纳出软组织性、软骨性、骨性和炎症性等原因。任何原因导致的植物神经紊乱游走性疼痛疾病,如能及时就医,进行辩证治疗,一般都能治疗好或缓解。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造成植物神经紊乱游走性疼痛的原因
植物神经紊乱游走性疼痛患者除了身体不确定部位来回游走疼痛以外,平时心情也比较暴躁、情绪不稳、身体乏力、食欲不振,睡眠不好,胸闷乏力气短,轻微耳鸣脑鸣,视物模糊,肾脾两虚,肝气郁结,植物神经紊乱游走性疼痛还会引起颈椎或腰椎疼痛,胀痛,酸痛,针刺感疼痛,后背僵硬胀痛,遇到冷风刺骨疼痛等等症状。一般而言,植物神经紊乱游走性疼痛实际上是气血在运行过程中有所改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诱发的情致功能障碍,躯体化症状,情志不舒,胸闷喜太息,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通,脉弦为基本表现。
因为笔者在医师治疗过程中听到很多患者讲述自己病情时反应:心里没有压力,愉悦,喜乐,开心,高兴的时候,植物神经紊乱游走性疼痛,胀痛,麻木情况会减缓;相反的如果是心中有压力,焦虑,烦躁,睡眠不好,食欲不好没胃口,胸闷气短的时候植物神经紊乱游走性疼痛也就会愈加严重,轻轻摸一下就疼痛的不行,这也是植物神经紊乱游走性疼痛的症状表现之一!
中医讲肝主疏泄,血液淤堵郁结不流通最易导致植物神经紊乱游走性疼痛,治疗应对脏腑功能的调节着手,肝气一通,血液运行流畅,百脉皆通,如脏腑气血郁结不通,很多病都跟着来了。治疗植物神经紊乱游走性疼痛疾病,建议大家找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的医师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同时配合下面这段疏肝操一起进行,效果更佳哦~
植物神经紊乱游走性疼痛疏肝操天天做
肝气不舒主要是巡行在身体两侧的肝胆经运行受阻。
下面这组抻拉肝胆经的小动作,可以让植物神经紊乱游走性疼痛气血运行通畅,心情舒畅!
第一步:双脚打开,将右手放于后脑处,将左手放在肩胛骨中间位置(够不到肩胛骨可以放到腰间)。打开右臂肘尖,使肘尖使手臂与身体平行。
第二步:右手肘尖上提,是身体逐渐向左侧弯曲,保持5-10秒钟。
第三步:缓缓直立身躯,打开双臂,使双臂平举。
第四步:左手向上置于后脑处,右手向下置于肩胛骨处。打开左臂肘尖,使肘尖使手臂与身体平行。
第五步:左手肘尖上提,是身体逐渐向左侧弯曲,保持5-10秒。
第六步:收势。
这组小动作可以锻炼我们平日容易忽略的胁肋部,有很强的的疏肝理气作用。(上面的动图是加速版的连续动作,大家自己做的时候一定要放慢速度)
肝胆经疏通了,有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消除肝脏内的火气,让体内毒素顺利排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