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器官图

人体解剖器官图,第1张

从女性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可以看出:女性的阴道口与尿道口、肛门邻近,而阴道口是女性内生殖器官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因此女性生殖器官容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侵扰。但是,女性生殖道、生殖器官在解剖和功能方面有其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系统,因此并不会稍有病原体侵犯即引起妇科感染。这种自然防御系统包括:  (1)女性外阴的大、小阴唇两侧相合,像两道门一样将阴道口、尿道口遮掩起来。  (2)女性骨盆底有许多肌肉组织。在这些盆底肌肉的作用下,使阴道口平时处于闭合状态,阴道前、后壁紧贴,从而抵御外界致病因素的侵入。但对经产妇而言,阴道壁比较松驰,这项功能会有所减弱。  (3)妇女卵巢分泌的雌激素能促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变厚,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增强。另外,阴道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而正常妇女的阴道中寄生着一种叫阴道乳酸杆菌的细菌,它能使这些糖原分解为单糖,再分解成乳酸,使阴道内环境呈酸性,pH值保持在4

2~5。那些宜于在碱性环境中生长的病原体因此会受到抑制,这就是阴道的自净作用。  (4)在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的作用下,子宫颈粘膜的腺体能分泌出碱性粘液,形成粘液栓,堵塞宫颈管,将子宫颈管与外界环境隔离开,减少了细菌侵入的可能。曾有报道:在宫颈粘液栓的下1/3可以查出细菌,而粘液栓的上2/3则没有细菌查出。这可以说明,宫颈粘液栓对防止细菌上行感染有重要作用。另外,宫颈内口平时也处于闭合状态,同样可以阻止病原体的入侵。  (5)随着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育龄期妇女的子宫内膜也发生周期性的剥脱,产生月经。随着子宫内膜的剥脱和经血的排出,侵入宫腔的病原体也得到清除的机会。  (6)输卵管粘膜的上皮细胞有些分化成纤毛细胞,这些纤毛能够向子宫方向摆动,加之输卵管的蠕动作用,都会对侵入输卵管的致病菌起到清除作用。

http://ttdgy16com/d129/ebook2006/zqdrtjbrar

北京书中缘金牌图书:《3D人体解剖图》

人体解剖图是按照按照人体解剖学姿态,从解剖学范畴对人体构造的剖析图。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想要查清人体病灶,提出有效治疗手段,首先应该了解、熟悉人体的结构,解剖学就是了解人体结构的学科。人们提起解剖学,总是认为它十分深奥、难以理解,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打破这种观念,通过设置新手也能看懂的清晰明了的彩色构图、通俗易懂和丰富详尽的介绍,为您展现奥妙的人体世界,让您初步了解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精致结构和奇妙功能。

编辑推荐:

图文并茂、解说简明易懂,适合家庭备用,也适合专业医师参考。

● 一目了然的“简明图解”。大胆形象的简明图解,让各要点更容易理解。

● 200个超精密的解说图。超精密的构图,展示人体的奥妙。

● 新手也能理解的术语。丰富详尽,通俗易懂地介绍专用术语。

胃是人体消化道中最宽大的部分,位于左上腹,像一个有弹性的口袋,上端连着食道,下端接十二指肠。连接食管的入口处称为贲门,接十二指肠的出口处叫幽门。在幽门处有环形增厚的肌肉称为幽门括约肌。胃的结构分为胃底、胃体和胃窦三部分,胃有前后两壁,还有上下两弯,较短的上边是胃小弯,较长的下边是胃大弯。胃小弯和幽门部都是溃疡病的好发部位,十二指肠紧接幽门,它的长度与十二个手指的宽度基本相同,故称为十二指肠。

胃壁的组成

胃壁共分四层,自内向外依次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1)粘膜层:即胃壁的最内层,它由表层上皮、粘膜、肌和肌间组织构成,厚约05~07毫米。粘膜肌由二束平滑肌纤维组成。表层上皮下面为腺体和固有膜,含有结缔组织基质、浆细胞、淋巴细胞、少数嗜酸细胞、肥大细胞以及神经和血管。用胃镜观察胃粘膜为微红的橙**,并且有闪光。在空腹时,粘膜形成许多皱襞。当胃被食物充满后,皱襞即变为低平或全部消失。胃粘膜被许多纵横沟分成若干小块,称为胃区。每区有许多小窝,叫胃小凹,胃腺即开口于胃小凹的底部。胃大约有300多万个胃小凹,一个胃小凹底部有3~5条胃腺共同开口。

临床上,胃粘膜皱襞的改变,常表示有病变的发生。胃腺是胃粘膜上皮向结缔组织中深入凹陷而形成的,分泌胃液的腺体有3种,即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贲门腺位于食管~胃交界处的胃粘膜内,腺体由含有粘液的分泌细胞组成;胃底腺位于胃底和胃体的粘膜,腺体的细胞主要有主细胞、壁细胞和颈粘液细胞3种;幽门腺位于胃窦的粘膜,几乎全是粘液细胞,幽门腺只分泌碱性粘液。

胃小弯、幽门部的粘膜较平滑,神经分布丰富,是酸性食糜必经之路,易受机械损伤及胃酸消化酶的作用,所以易发生溃疡。

(2)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组成,起缓冲作用。当胃扩张或蠕动时,粘膜可伴随这种活动而伸展或移位。此层含有较大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胃粘膜炎或粘膜癌时可经粘膜下层扩散。

(3)肌层:胃壁的肌层很发达,由三层平滑肌组成,外层为纵形肌,以大弯和小弯部分较发达;中层为环形肌,在贲门和幽门处变得很厚,形成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内层为斜形肌,由贲门左侧沿胃底向胃体方向进行,以下渐渐分散变薄,以至不见。在环形肌与纵形肌之间,含有肌层神经丛。胃的各种生理运动主要靠肌层来完成。

(4)浆膜层:胃壁的浆膜层是胃的外膜,实际上是腹膜覆盖在胃表面的部分。其覆盖主要是在胃的前上面和后下面,并在胃小弯和胃大弯处分别组成小网膜和大网膜。

胃液的构成胃液是由胃腺内多种细胞所分泌的混合液,其中包括盐酸(即胃酸)、钠和钾的氯化物、粘液、消化酶、内因子、血型物质和非壁细胞来源的碱性溶液,含水量约占91%~97%胃液中的盐酸能杀灭随食物进入胃中的细菌。盐酸进入小肠后,可刺激肠液、胰液、胆汁的分泌。盐酸又能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酸性环境,使胃蛋白酶元变成胃蛋白酶,初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当盐酸,即胃酸不足时,胃蛋白酶的作用受到影响。

消化酶中最重要的是蛋白酶,它能使蛋白质水解成际、胨和其他短肽链,便于吸收。

胃液中的内因子可与饮食中的维生素B1结合成复合体在末端回肠吸收。

胃液中的粘液可以保护胃粘膜免受机械性的损害。

《人体形态结构图谱》共分八大部分,包括运动系统;内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结缔组织、血细胞和皮肤;脉管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细胞器的超微结构。解剖图以标本写生为主,尽力还原器官结构的本来色彩;组织学包括光、电镜照片和彩色绘图两种表现形式,不仅具有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准确真实地表现了中国人体的解剖结构和微细结构特点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腹直肌的放松

腹直肌分离评测&修复方法

下腹突出关注4点

腹直肌激痛点

看解剖图①看肌肉②看内在联系。

图418,两个箭头,一个贴近肚脐,一个在平髂前上棘连线处,此处腹直肌非常薄,两个腹直肌之间的白线,到了下面,后面没有了封闭,所以这个地方是个重灾区,小腹突出、下腹无力,首先考量腹直肌的问题。

图1,看腹直肌的脉络,会发现上面比较宽,下面越来越窄,终于耻骨,上端上达第五肋软骨,可以看到它不像其他的肌肉,中间有非常大的肌腹,两边是肌腱,而腹直肌是有很多腱滑,一般3到4条。

有4个肌腱时腹部肌肉被分出五块,练习腹肌时最上和最下相对来说比较难练,有3个腱滑的人能练出六块腹肌,可以看到肌腹是膨隆的。

118段1 对于腹直肌,我们需要从三个独立的部分进行评估,即肌肉自身的张力、肌肉前后筋膜的张力。 如果腹直肌是平的,我们要怀疑腹直肌及其浅层筋膜过紧,如果腹直肌膨隆,我们必须评估其肌肉的紧张度,但是我们很确定其深层筋膜、腹横肌筋膜是短缩的。

张力就是紧张度。当腹横筋膜特别短缩时,想象成一个“弓”。就向前表线与后表线☞后表线缩短,会把人往前推,人就呈现出前倾的状态,深层筋膜比较紧,一收缩就会把腹直肌往前顶,要特别注意激活腹直肌。

腹直肌分离

评测 两指之内正常。2指=2厘米,>2厘米时☞要修复。<2厘米时☞默认正常。

腹直肌的分离跟腹直肌无关,跟腹横肌、腹横筋膜有直接关系,要强化激活腹横肌 。

检测 :肚脐、肚脐上5厘米、肚脐下5厘米处三点做检测,了解客户腹直肌的分离状况。

我们遇到很多错误的做法,如在分离的状态下做俯卧撑、仰卧起坐、扭转,都是禁忌的。以平板支撑为例,平板撑是增加腹部核心的,已经很近了,在去增加紧致度是错误的,就像人已经很紧张了,要怎么安抚通常是拍拍肩抚摸一下背部。

腹直肌是表象和症状分离☞表象在腹直肌,症状在腹横肌及其筋膜。

修复腹直肌分离的方法 :把手放在腹部两侧,向肚脐方向挤压,每次做300次起,腹直肌分离如果3指的话,会直接回到2指。

当腹直肌<2厘米时再去塑形,做平板撑、卷腹起都可以。塑形≠康复

118段2。 要放松腹直肌及其浅层筋膜,可以让患者仰卧位屈膝,操作者站在患者头侧,将弯曲的手指放在患者腹直肌下部,向肋骨方向向上推移肌肉。

整个上背部非常紧时,把手放在患者腹直肌下部向头的方向推,推住不动,马上问他同侧的肩,什么感觉,是否松了松了多少?为什么会改变对方☞实质上是前表线中有下沉感,这种下沉感必须要去纠正它。

很多时候因为重力的原因+体态前倾,导致下沉的速度越来越快,越下沉腹横肌里越紧。

每到腱划部分时就重新开始。 不要像擀面一样,从下边推上去,要注重手下的感觉。

触诊,①要明确处理什么,②要明白目标结构

必要时,重复上述动作,直到腹直肌浅层筋膜放松至第五肋高度。隐藏技巧

第5肋上的肌腹参与呼吸,放松第五肋呼吸会改变。

呼吸节律:就是吸气和呼气一样长,呼吸时胸廓扩张&收缩要一致,通常做30-50次之后,整个人的状态都会好起来。

放松第五肋呼吸会改变方法 :把手放在第五肋☞心口窝处,站立或坐直。如下图,粉色的箭头手放在这里;黑色的箭头向上提,把浅层筋膜提起来。自然吸气,会发现在胸骨的深面很顺畅的感觉,而且上背部也会非常舒服,吸气自然变深、后背变轻松了。

会发现任何影响并非单一条件的,就像打开了一把锁之后,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应。

118段3。 对腹直肌深层的筋膜进行治疗时,操作要更深入和有效。

深入不是用蛮力,越深入,越要用手,手法轻柔,越清越深,越重则越浅。浅层筋膜会形成盔甲效应。

拿一个东西时要养成习惯,去感受纹理的存在,增强手的灵敏度,功夫不负有心人,比如山西晋商用手量布堪比尺准。

如果腰椎过伸造成脊柱前凸或骨盆呈前倾状,腰就会将腹腔内容物向前推向限制性腹直肌。 ☞小腹突出

腰椎过伸=腰椎前凸

下腹突出时,NO☞不要练下腹力量。YES☞把后表线放松,比如腘绳肌、竖脊肌的腰段、臀大肌、臀中肌。

118段4。 如果不是这种情况,腹部隆起是由于饮食过量或鼓胀,而是腹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造成,就必须通过控制饮食来进行调节。

118段5。 任何情况下,即使腹部向前凸出时肌张力看似偏低,其实腹直肌后面深层筋膜的张力也可能很高很紧,从而影响呼吸或牵拉背部。

看上去腹肌无力,实际可能是, 腹横肌筋膜紧张,需要考量四点 :①腰椎前凸②饮食过多③腹横肌筋膜过紧④下腹无力

119,段1。主要讲腹直肌与第五肋骨的关系☞腹直肌牢牢的附着在第五肋骨上。

腹直肌是众多筋膜交汇处,金三角地带(最多的是侧链的阔筋膜张肌,第二是腹直肌)。

119段2。 配合深呼吸运动,在腹直肌附着点、腹部筋膜与胸部筋膜融合处实施松动术、松解黏连,通常会有不错的效果。

痛点通常固定,引起的症状却变化多端,症状与位置有很大对应关系。

图14。常见的两种情况导致后背出现问题。腹直肌以肚脐为界,肚脐以上☞上腹,肚脐以下☞下腹。

上腹直肌有一些高位痛点 ,向双侧中背部传导疼痛☞胸椎腰椎高度横穿后背有一条的疼痛。先检查是否腹直肌有痛点。若单侧痛,则不是腹直肌,可能是背阔肌的问题。

腹直肌疼痛会 剑突痛 ,剑突在心口窝的位置,它是一块软骨。

上图。黑色箭头的地方,很多人烧心、消化不良、恶心想吐,一定要检查周边的痛点。建议先去消化科、心外科、心内科做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

如果心脏有问题,也是此处 心绞痛 。

如果腹 直肌外侧缘 (平肚脐) 疼痛 ,胰腺,会引发腹部痉挛绞痛,一压就特别痛。

怎么压腹直肌 ?先绷紧腹部。先吸口气,呼气时屏息就把腹部绷紧了,再去探查疼痛。这种痛出现时,比如弯腰,会有嗳气,总打嗝。

很多新生儿的啼哭是肚脐周围产生疼痛,建议不要去压。

下腹直肌 ,非常重要的一个痛点,肚脐到耻骨联合中点的地方。

这个点很多人都非常痛,可充分缓解痛经。但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缓解,因为引发痛经的地方有很多,有原发性、继发性,每个人感受度不同,信任度也不同。如果痛经很痛,可以用热水袋热敷这个区域。

麦克伯尼点,腹直肌常见的痛点在右侧腹直肌上,肚脐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如上图黄圈)

阑尾炎的麦氏点更靠外一点。(如上图粉圈)

麦克伯尼点引起的疼痛像急性阑尾炎的疼要先去做检查,如果按压很多人会很痛,产生的原因是疲劳焦虑,或者来月经之前。

麦克伯尼点也被称为 月经前哨点 。平时不痛,一压如果痛时就说明要来月经了。

如果做过阑尾炎手术会有疼痛出现在此处。

腹直肌引发的痛会呈现出反常的呼吸状态。疲劳、运动过量、情绪紧张、腹部特别冷,都会出现痛点。下肢不等长,骨盆狭窄也都会引发问题。

腹直肌一旦出现疼痛,有些时候并不会出现腹直肌绷的过紧,反而会导致腹直肌过长,并非缩短。

腹直肌出现问题时,腹内&腹外斜肌都会受到连累。在给客户作评估时,让其做深呼吸,他会采用反常的呼吸。

平静呼吸 :主要由肺的弹性来完成,自主完成,不需要用到肌肉的力量。如果腹直肌有问题时会发现为了缓解疼痛或者下意识保护自己时,会开始有下意识的限制自己吸气,让膈肌出现不正常收缩、气短,☞腹直肌、膈肌反射性异常(医学术语)。

腹直肌的处理完,对隔肌的处理,对呼吸模式的处理,对前&后表线的处理,都相当于打下坚实根基。

当一个人用膈肌去用力做深吸气动作时,会腹部前凸,如果特别严重,腹直肌痛点会加剧。

胸骨肌是一个桥梁,上连胸锁乳突肌,下连腹直肌,两侧与胸大肌相连。

腹直肌通,则前表线通。因为此处没有骨骼,靠腹肌来维持这个躯干的稳定or腰骨盆的稳定。

腹直肌会引发驼背、痛经、痛点、呼吸等等。

麦克伯尼点&麦式点

知识拓展:

凯格尔运动教程☞

解剖学之父维萨里

人物简介

安德烈·维萨里(1514年-1564年)出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医生、解剖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1543年发表《 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是人体解创学的权威著作之一维萨里本人被认为是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之一。

生平大事

一求学经历

维萨里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布鲁塞尔维萨里的曾祖父拥有医学学士学位祖父是皇室御医,父亲是一名药剂师他于1533年进入巴黎大学就读医学在雅克·迪布瓦和让·费内尔的指导下学习古罗马医学家盖伦的医学理论。由那时开始,他对解剖学开始产生兴趣并经常在巴黎的圣婴公墓研究骨骼,1536年,维萨里入读帕多瓦大学,并在1537年取得博士学位。

二盗尸解剖

在比利时求学时,维萨里研究人体构造需要大量的尸体来做解剖。当时的比利时,解剖人的尸体是不合法的,维萨里经常在半夜去刑场偷尸体回去解剖,通过对大量户体的解剖,维萨里对人体的构造有了深刻的认识。

后来偷盗尸体的事情不小心走漏风声他离开比利时,去巴黎和帕多瓦继续求学1539年,一位帕多瓦的法官对维萨里的工作感兴趣,许可他解剖被处决的罪犯尸体。很快,他就得到了一大批详细、正确无误的解剖详图。很多图都是由专门聘请的画家绘制的,比以前的作品精致的多。

三解剖学研究

博士毕业后,他在帕多瓦教授解剖学当时的医学界普遍认可盖伦的医学理论没有人试图通过实验去验证盖伦的理论。而维萨里的做法与众不同。他使用解剖工具亲自演示操作,因此这让他发现了盖伦理论的大量错误盖伦理论的研究结果均是源于动物的解剖,且盖伦等人在其著作中所述中。

人体器官功能和结构的论断均有错误维萨里对盖伦的文章做了大量校正并开始撰写自己的著作。1543年,维萨里主持了一场公开的解剖并制成骨骼系统捐献给巴塞尔大学这个标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解剖学标本目前在巴塞尔大学的解剖学博物馆中展出。

四巨著问世

1543年,维萨里邀请奥坡瑞努斯帮助他印刷七卷本的《人体的构造》一书,并邀请了提香的弟子让·范·卡尔卡做插画,该书强调了后来被称作人体解剖学的观点:把人体的内部机能看作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器官的三维的物质结构。和过去的解剖学模型形成明显对比,过去的那些模型都带有强烈的盖伦或亚里士多德的色彩,带有占星学的成分。

该巨著对人体的骨骼、器官等构造做了详细清晰的描述,在这本书里,维萨里也是第一个描述人工呼吸的人。维萨里的作品因为高度详细和精细的版画,被认为是传世经典。

五皇室御医的死亡

在《人体的构造》出版后,维萨里被邀请担任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御医。后又被托斯卡纳大公科西莫一世邀请去比萨的大学之后的12年间,维萨里跟随着宫廷到处游历,医治战场或竞技场上的伤者、表演外科手术和户体解剖、解答私人的医学问题。在此期间,维萨里也写了一些医学的短文,却引来了大量的非议和同行医生的嫉妒诽谤。

1564年,他因他人诬陷被判死刑,后又被改判前往耶路撒冷朝圣。传言说在回西班牙的航途中船只遇难,50岁的维萨里不幸丧生。也有传言说维萨里在回国后,因欠债穷困潦倒,后来不幸死去。

人物成就

维萨里纠正了很多流传下来的理论谬误,特别是纠正了盖伦的理论盖伦的解剖学理论建立在动物解剖学的基础上,却被用来指导人体解剖实践。维萨里撰写了一部高度精准且复杂的解剖学著作《人体构造论》。从此,解剖学家不再迷信权威,而转变为只信任自己的观察结果。维萨里发现了物种之间存在着重要差别与联系,为比较解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 血管神经显微解剖

一、动静脉结构

二、神经显微结构

三、浅筋膜内动脉血管构筑

四、皮瓣的临床解剖学分型

五、皮瓣的血管网与血管链

第二章 显微外科手术设计与实施原则

一、显微外科手术设计原则

二、组织瓣切取方法 第一章 额部显微解剖

一、额部铸型标本

二、额部血管体表投影及组织瓣设计

三、额部显微解剖

四、额部组织瓣切取示意图

第二章 面动脉及唇部解剖

一、唇面部血管铸型标本

二、唇部血管体表投影及组织瓣设计

三、面动脉下颌部解剖

四、唇面部显微解剖

五、唇面部组织瓣切取示意

第三章 颞部解剖

一、颞部血管铸型标本

二、颞浅动脉血管解剖

三、颞部血管体表投影及组织瓣设计

四、颞部显微解剖

五、颞部组织瓣切取示意图

第四章 耳后部解剖

一、血管铸型标本

二、耳后血管体表投影及组织瓣设计示意图

三、耳后部显微解剖

第五章 枕部解剖

一、枕部铸型标本

二、枕部血管解剖标本

三、枕部血管体表投影及组织瓣设计范围

四、枕部显微解剖

五、枕部组织瓣切取示意图 第一章 颈前上部解剖一、体表解剖和颈上部主要血管体表投影位置及皮瓣设计范围

二、颈上部显微解剖

三、组织瓣切取示意

第二章 锁骨上部解剖

一、锁骨上部血管体表投影及皮瓣设计范围

二、锁骨上部显微解剖

三、锁骨上组织瓣切取示意图

第三章 颈肩部解剖

一、颈肩部血管体表投影及皮瓣设计示意图

二、颈肩部显微解剖标本一

三、颈肩部组织瓣切取示意图

四、颈肩部显微解剖标本二 第一章 胸肩前部显微解剖

一、胸肩前区体表标志

二、胸肩前区动脉体表投影及组织瓣设计范围

三、胸肩前区显微解剖标本1

四、标本2胸三角皮瓣解剖

五、胸大肌瓣切取

第二章 侧胸部解剖

一、侧胸部血管体表投影及组织瓣设计

二、侧胸部显微解剖标本1

三、胸外侧显微解剖标本2

四、胸外侧显微解剖标本3

五、胸外侧组织瓣切取示意图

第三章 前胸部解剖

一、前胸部血管体表投影及组织瓣设计范围

二、前胸部断层解剖

三、前胸部显微解剖

第四章 胸背部解剖

一、胸背部血管体表投影及皮瓣设计范围

二、胸背部显微解剖标本1

三、胸背部显微解剖标本2

四、胸背部组织瓣解剖:肌皮瓣标本3

五、胸背部组织瓣解剖:胸背动脉皮瓣 第1章 季肋部解剖

一、季肋部血管体表投影及组织瓣设计示意图

二、季肋部组织瓣解剖

第2章 腹前部显微解剖

一、腹前部体表解剖

二、腹前部显微解剖

三、脐旁皮瓣切取

四、腹直肌瓣切取

五、腹直肌皮瓣切取

第3章 下腹部及腹股沟区解剖

一、股前侧皮动脉起始

二、下腹部显微解剖

三、下腹部及髂腹股沟区的皮瓣的切取

四、单纯切取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腹股沟区皮瓣

五、切取分别以旋髂浅和腹壁浅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

六、旋髂深动脉为蒂的髂骨瓣解剖

第4章 男性会阴部解剖

一、男性会阴部体表标志、血管体表投影及组织瓣设计范围

二、男性会阴部血管、神经解剖 第1章 肩胛部解剖

一、肩胛部血管体表投影及组织瓣设计范围

二、肩胛部显微解剖标本1

三、旋肩胛动脉解剖标本2

四、肩胛部组织瓣切取标本3

第2章 臂外侧部解剖

一、臂外侧部血管体表投影及皮瓣设计范围

二、臂外侧显微解剖(臂外侧上部皮瓣与下部皮瓣)标本1

三、臂外侧显微解剖(臂外侧中部皮瓣)标本2

四、臂外侧组织瓣切取示意图

第3章 臂内侧部显微解剖

一、臂内侧部血管投影及皮瓣设计范围

二、臂内侧部显微解剖

三、臂内侧组织瓣切取示意图

第4章 臂后部显微解剖

一、臂后部体表标志、血管体表投影及皮瓣设计范围

二、臂后部显微解剖标本1

三、臂后部显微解剖标本2

四、臂后部皮瓣切取示意图

第5章 前臂尺侧及尺掌侧显微解剖

一、前臂尺掌侧血管体表投影

二、前臂尺掌侧层次解剖标本1

三、尺动脉解剖标本2

四、前臂尺掌侧显微解剖标本3

五、尺动脉粗大皮支标本4

六、前臂尺侧显微解剖标本5

七、前臂尺侧血管链标本6

八、前臂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切取标本7

第6章 前臂桡侧解剖

一、前臂桡侧体表解剖

二、桡动脉皮瓣设计

三、前臂桡侧层次解剖

四、前臂桡侧远段显微解剖

五、桡动脉皮瓣解剖

第7章 前臂背侧解剖

一、前臂背侧体表解剖

二、前臂背侧血管体表投影及皮瓣设计

三、前臂背侧层次解剖标本1

四、前臂背侧显微解剖标本2

五、前臂背侧显微解剖标本3

六、前臂背侧皮瓣切取

第8章 腕掌部掌侧解剖

一、腕掌部掌侧血管体表投影

二、手掌部显微解剖标本1

三、手掌部层次解剖标本2

四、手掌部层次解剖标本3

第9章 腕掌部背侧解剖

一、腕掌部背侧体表解剖

二、腕背部层次解剖

三、腕掌部背侧显微解剖

四、第1掌背桡侧皮瓣解剖

五、第2掌背皮瓣临床解剖

六、其他掌背动脉皮瓣的临床解剖

第10章 手指掌侧解剖

一、手指掌侧显微解剖

二、手指掌侧层次解剖

三、指动脉皮瓣手术解剖

四、指掌侧静脉解剖

第11章 手指背侧解剖

一、手指背侧体表解剖

二、手指背侧静脉解剖

三、手指背侧动脉解剖

四、指动脉指背支解剖

第12章 上肢断层解剖

一、臂部断层解剖

二、前臂断层解剖

三、手及腕部断层解剖 第一章 臀下部解剖

一、臀部体表标志

二、臀下部血管、神经解剖

三、臀下部皮瓣切取示意图

第二章 臀中、上部解剖

一、臀中、上部显微解剖

二、臀大肌瓣设计

三、臀部深解剖

四、臀上动脉蒂髂骨瓣设计

第三章 股前外侧部解剖

一、股前外侧部体表解剖

二、股前外侧部显微解剖标本1(肌间隙皮支型)

三、股前外侧显微解剖标本2(肌皮穿支型)

四、股前外侧显微解剖标本3(皮支两极型)

五、标本4(高位皮支)

第四章 股内侧部显微解剖

一、股前内侧显微解剖标本1

二、股内侧中部显微解剖

三、股内侧下部解剖

第五章 股后侧显微解剖

一、股后侧皮瓣设计示意图

二、股后部显微解剖标本1

三、股后部显微解剖标本2

四、股后部组织瓣切取示意图

第六章 小腿前部解剖一、小腿前部体表解剖

二、小腿前部显微解剖标本1

(一)、自腓侧向胫侧解剖小腿前部

(二)、自胫侧向腓侧解剖小腿前部

三、小腿前部显微解剖标本2(胫前皮支)

第七章 小腿前外侧部解剖

一、小腿前外侧显微解剖

一、标本1自前向后解剖小腿前外侧皮瓣

二、标本2自小腿外侧向前解剖小腿前外侧皮瓣

三、标本3(低位腓浅动脉)

四、标本4(腓浅动脉缺如)

五、标本5(腓浅动脉、神经变异)

第八章 小腿外侧部解剖

一、小腿外侧体表解剖

二、小腿外侧显微解剖

(一)标本1腓动脉解剖(肌间隙皮支)

(二)标本2腓肠神伴行血管解剖

(三)标本3腓骨瓣临床解剖

(四)标本4肌皮穿支型腓动脉瓣解剖

第九章 小腿内侧解剖

一、小腿内侧体表解剖

二、小腿内侧部显微解剖

三、胫后动脉、胫后动脉皮支、皮神经营养血管、静脉营养血管

第十章 小腿后部解剖

一、小腿后部体表解剖

二、标本1(小腿后部肌皮穿支)

三、标本2(小腿后侧皮动脉与皮神经)

四、标本3(腘窝外侧皮动脉与腘窝中间皮动脉)

五、标本4(腓肠外侧皮动脉)

六、标本5(小腿后侧血管链)

第十一章 足背、踝前部解剖

一、足背、踝前部体表解剖

二、踝前浅层显微解剖标本2

三、标本2足背踝前层次解剖

四、足背踝前血管解剖

五、踝前、足背显微解剖标本2

六、皮瓣切取示意图

七、足背皮瓣手术图谱

第十二章 内踝后部解剖

一、内踝后部体表解剖

二、内踝后部层次解剖

三、内踝后显微解剖

第十三章 踝外侧部解剖

一、踝外侧部体表解剖

二、外踝后部层次解剖

三、踝外侧部显微解剖

第十四章 跗内侧部解剖

一、跗内侧体表解剖

二、跗内侧区层次解剖

三、跗内侧显微解剖

四、跗内侧动脉与足内侧血管吻合

第十五章 跗外侧部解剖

一、跗外侧动脉体表投影及皮瓣设计

二、跗外侧层次解剖

三、跗外侧显微解剖

四、跗外侧皮瓣手术解剖

第十六章 足内侧部解剖

一、足内侧部体表解剖

二、足内侧层次解剖

三、足内侧部显微解剖

四、足内侧皮瓣手术解剖

第十七章 足外侧部解剖

一、足外侧部体表解剖、血管体表投影及皮瓣设计范围

二、足外侧层次解剖

三、足外侧部显微解剖

四、足外侧皮瓣显微解剖

第十八章 跖背区解剖

一、体表解剖与皮瓣设计

二、跖背区层次解剖

三、第一跖背部显微解剖

四、跖背部显微解剖

五、跖趾关节背侧显微解剖

第十九章 足底区解剖

一、足底血管体表投影及皮瓣设计范围

二、足底层次解剖

三、足底内侧显微解剖

四、足底外侧显微解剖

五、皮瓣切取示意图

第二十章 跖底区解剖

一、跖底区血管体表投影及皮瓣设计范围

二、跖底层次解剖

三、跖底部显微解剖

第二十一章 足趾与趾蹼区解剖

一、层次解剖

二、趾蹼及足趾显微解剖

三、趾腓侧皮瓣手术解剖

四、第二趾近趾间关节移植手术解剖

五、第2足趾切取手术解剖

六、拇趾甲皮瓣解剖

第二十二章 下肢断层解剖

一、股部断层

二、小腿断层

三、足踝部断层解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350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