蝾螈表皮细胞特点

蝾螈表皮细胞特点,第1张

蝾螈表皮细胞,可分泌角质,具有很强的角质化特征,以此作为保护上皮,完成表皮的功能。

蝾螈体长约6~8厘米,其外形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蝾螈全身皮肤裸露,背部黑色或灰黑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橘红色斑块。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蝾螈在水中活动时需借助躯干和尾巴不断弯曲摆动而前行,在水底和陆地上活动时则需要靠四肢爬行。

蝾螈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蜕皮的现象,一般是先从头顶部开始,然后再是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

“小冒牌货”— 蝾螈 前几天我家买了几条“娃娃鱼”,有一天我问妈妈:“娃娃鱼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吗怎么会有买的。”妈妈对我说:“傻孩子,这不是娃娃鱼,是蝾螈。”这下我更不明白了,就一直追着妈妈问,妈妈不耐烦了说:“你这孩子,老是问,老是问真是服了你了,好吧,那我就告诉你吧!

听妈妈说蝾螈是生活在侏罗纪中期演化的两栖类中的一类。目前存活的约有 400 种,它们一般生活在淡水和潮湿的林地之中,以蜗牛、昆虫、及其它的小动物为食物。

亦称水蜥(eft)或水栖蝾螈。有尾目(urodela)蝾螈科(salamandridae)两栖动物,10个属40馀种,分布区域广泛。水栖者皮肤光滑,称蝾螈,而陆栖者皮肤粗糙,称水蜥。体躯细长,尾呈侧扁状(高大於宽)。各种蝾螈或在陆地水中生活,但均常在春季返回到池塘或溪流繁殖。受精卵在3至5周的时间内孵化,而水生幼体则在夏末或秋初变态成为成体。大多数幼小蝾螈完全在陆地生活,2~4年後开始每年或永久返回池塘。蝾螈以蚯蚓、昆虫、螺类和其他小动物为食。北螈属(triturus, 即欧螈属)的`3个种是英国蝾螈的代表种在英国最普通的种是滑北螈(t vulgaris, 普通北螈),身上有斑点,亦遍布全欧。最大的欧洲蝾螈是冠北螈(t cristatus),体长约17公分(7吋)。加利福尼亚蝾螈(taricha torosa, 肥渍螈)产於北美洲西部潮湿地带,体长约15公分(6吋)。赤水蜥(notophthalmus viridescens, 变绿东美螈)是北美东部最常见的种类,需在陆地生活2~3年後方变为永久的水栖动物,在由陆生变为水生的过程中,体色由鲜红变为暗绿,且体两侧各出现一排红色斑点。日本蝾螈(cynops pyrrhogaster, 红腹蝾螈)常被作为玩赏动物,在豢养条件下可活数年。蝾螈也见於中东、伊朗,中国大部分地区和邻近地区。明白了这些,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冒牌货”每天观察它的外部形态,它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裸露,背部黑色或灰黑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

蝾螈属动物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10月到次年 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进入冬眠。3~9月多在山边水草丰盛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底栖,爬行缓慢,很少游泳。多在水底觅食蚯蚓、软体动物、昆虫幼虫等。每次喂他食我都观察一会。不久我发现它有蜕皮现象。注意观察,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

我越来越喜欢它了,和它成为了好朋友,我希望大家以后一定要爱护它,珍惜它,和它成为好朋友。

这是红瘰疣螈,也叫细瘰疣螈,金麒麟蝾螈,红蛤蚧,水蛤蚧,娃娃蛇。为蝾螈科两栖动物。捕食蚯蚓、蜈蚣、步行虫、蜗牛等。 在云南西部分布较广,数量也较多,但因其去内脏的干制品而被捕捉;又以其色斑艳丽,活体也被出售供饲养观赏,数量急剧减少。加以人口增长,开发山区,栖息环境日益缩小,也影响其数量,需加以保护。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这种生物可能是一种名为“黑线蟾蜍”的蟾蜍。

黑线蟾蜍是一种中等大小的蟾蜍,通常体长在5-10厘米之间。它们的背部皮肤厚实且粗糙,呈现出棕黑色或黑棕色,并有一条明显的红线从背部中央一直延伸到腹部。它们的腿部肌肉发达,有助于在陆地上和水中行动。黑线蟾蜍通常在夜间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城市和乡村地区生活。

由于它们并不怕人类,有时会在人类居住的周围出现。然而,由于它们是两栖动物,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也容易受到污染和栖息地破坏的影响。

总之,根据您提供的信息,黑线蟾蜍是可能的一种答案,但具体情况还需要更多的信息来确定。

蝾螈是所有有尾两栖动物的统称,娃娃鱼(大鲵)是其中个体较大的一类。

蝾螈(rongyuan)(Cynops orientalis)脊椎动物,两栖纲,蝾螈科,也称东方蝾螈。长约7厘米,背部和体侧都呈黑色,有蜡光;腹面朱红色,有不规则的黑斑。头扁平,躯干部背面中央有不显著的脊沟,尾侧扁。四肢细长,前肢4指,后肢5趾,均无蹼。卵生,数较少,多分离。生活于清冷的静水池沼内,也见于湿地草丛中。我国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福建等地多有分布,可作实验动物用。

娃娃鱼是大鲵的俗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

二者很相象!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蝾螈不是保护动物,可以作为宠物饲养!

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我国常见的是东方蝾螈,人们简称它为蝾螈。它的肚皮是红色,是良好的观赏动物。另外,蝾螈是生物学家研究动物胚胎发育的好材料。

怎样捕捉(现在好多地方有买了)

东方蝾螈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浙江杭州的黄龙洞、虎跑、白沙泉等常能见到。东方蝾螈喜栖于山麓水潭中或水流缓慢的山涧里。这些水域的水较清澈,水中往往长有水草。捕捉蝾螈必须到有这些水域的地方。

在自然界中,蝾螈没有明显的冬眠蛰伏现象,所以一年四季都能捕到,尤其春季至秋季容易获得。这时候由于气温适宜,蝾螈在水中非常活跃,常在水底和水草下面活动,一般隔几分钟就要游出水面吸气。所以,只要在潭旁静候观察,发现蝾螈,便可立即用捞网捕捉。入冬之后,蝾螈隐伏在水底、潮湿的石窟内或石缝间,一般不窜出水面;当水干涸或上面有薄冰时,往往伏在水草间、石块下,甚至移至陆上,伏在树洞或地面裂缝中过冬。这时候较难发现和捕获蝾螈,只好将潭水搅动,迫使蝾螈活动,乘浑水捞获。

蝾螈从窜出水面吸气到下沉,一般只有3-4秒,因此捕捉时要眼明手快,必须掌握时机,迅速捞捕。一般可将捞网伸入水面等待,当蝾螈刚升上水面时轻轻一捞,便可捕获,放入盛水的塑料桶里。野外见到粘有蝾螈卵的水草,可顺便采集,带回室内孵化。

怎样饲养

捕回蝾螈后,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供蝾螈产卵用。

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则自来水中殖留的氯气会导致蝾螈中毒死亡。换水是一项经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蝾螈正常生活。冬季每2-3周换水一次,其他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

蝾螈喜食活的小动物。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蝾螈会游去拉食。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蝾螈喜爱的食物。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怎样繁殖

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蝾螈,产卵期在3-4月间,以5月份产卵最多。室内饲养的东方蝾螈,由于室温往往高于自然界温度,产卵期要提前一个月左右。在2-3月间,平均气温的在10℃以上时,大腹便便的雌蝾螈便开始产卵,4月为盛期,以后逐渐减少。

两栖动物一般是体外受精的,蝾螈很特别,它是体内受精。雄蝾螈在排精之前,不断地围绕在雌蝾螈后面游动,用吻端触及雌蝾螈的泄殖腔孔,同时把尾向前弯曲,急速抖动。求偶成功之后,雌蝾螈随雄蝾螈而行,雄蝾螈随即排出乳白色精包,很快沉于水底。这时,雌蝾螈用生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前端,徐徐将精包内的精子纳进,保存于输卵管内。此后,精子将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受精。

雌蝾螈产卵很有意思,先是在水中选择水草的叶片,再用后肢将叶片夹拢,反复数次,最后将扁平的叶子卷成褶,并包住泄殖腔孔,静止3-5分钟,受精卵即产出,包在叶内。雌蝾螈产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每次仅产一枚卵。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在水、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受精卵经过多次有规律地分裂,卵变成小蝌蚪。经过2-3天,蝌蚪先长出一对前肢,以后又长出后肢,经过3-4个月,幼体完成,变成蝾螈。

细心观察

先观察蝾螈的外部形态,它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裸露,背部黑色或灰黑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蝾螈在水底和陆上用四肢爬行,在水中借躯干和尾能上能下不断弯曲摆动而游泳。

蝾螈的雌雄区分:

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

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请注意观察,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388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