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蟒
说起缅甸蟒,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它们会长很长。成年缅甸蟒的确可以长很长,它们的体长一般不会短于3米。如果生长条件适宜,它们的体长甚至可能超过7米。此外,缅甸蟒的体型跟性别也有关系,通常情况下,雌性缅甸蟒的体型要比雄性缅甸蟒的体型要大不少。
缅甸蟒的身体成棕褐色;在它们的头背部有箭头状斑,也为棕色;**的背面上有棕色云状的大斑;腹部则呈现为白色。虽然缅甸蟒拥有一身漂亮的斑纹,但它们并没有因此而受益。由于它们的皮可以被制作成各种时尚单品,如包、鞋子等,所以它们遭到了人类的大量捕猎。
我们都知道,在不少动物的身上可能会出现白化的现象,缅甸蟒也不例外。黄金蟒其实就是白化的缅甸蟒,由于白化的影响,它们的身体以白色为基础,因为身上的斑点为淡**,所以人们给它们取名为黄金蟒。此外还有一种身体全呈白色,几乎没什么明显花纹的白化缅甸蟒极受欢迎,不过这种缅甸蟒相当罕见。
其实,还有一些缅甸蟒会表现出其他的形态特征,比如有一种缅甸蟒(焦糖缅甸蟒)的身体会有焦糖色体纹,而有一种缅甸蟒(迷宫蟒)身上的斑纹跟迷宫一样错综复杂等。
1、中国蟒蛇有:新疆等沙漠地区的东方沙蟒、红沙蟒和云南、广西等地的缅甸蟒。
2、东方沙蟒,为蟒科沙蟒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土棍子。雌性成体较大,可达1米雄性则要小得多,长度不超过75厘米。分布于蒙古、伊朗、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等地,生活习性为穴居。其常生活于于沙土或黄土、粘土地带。一般认为4岁性成熟。红沙蟒体长一般不超过1m,头、颈区分不明显,尾短、末端钝圆当地人称其为“土棍子”或“两头齐”。红沙蟒眼小,瞳孔直立,有的眼已退化。背部灰色、沙褐色或红褐色,有不规则的黑色横斑腹面灰白色,散有黑色点斑。通体被覆较小鳞片,背鳞更小,平滑或起棱,环体一周60枚以下;吻鳞及唇鳞上没有唇窝,尾下鳞单行。有些分类学家认为和东方沙蟒是一个种。缅甸蟒,也称为缅甸岩蟒,又叫南蛇、琴蛇、双带蚺,是蛇亚目蟒科、蟒属亚洲岩蟒的亚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种蛇类之一。
世界上捕获的最大巨蟒下面请让我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上捕获的最大巨蟒。
世界上捕获的最大巨蟒
印度尼西亚捕获一条长1485米,重447公斤的巨蟒,属东南亚本地物种网纹蟒。到目前为止,这条蟒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蟒蛇。据英国媒体报道,这条大蛇是在印尼和马来西亚交界的婆罗洲一个原始森林中被发现的。当地人将它捕获后卖给了公园,公园的管理人员将这条大蛇取名为“桂花”。虽然名字听起来比较温柔,但据说“桂花”的大口一旦张开非常吓人,可以很轻松地吞下整整一个人。
网状蟒蛇的介绍
网纹蟒蛇,号称世界上最长、绞杀力最强的蛇。
是世界第二大的蛇类,仅次于南美洲的绿森蚺, 文献上更有体长超过此纪录(2002年在印尼捕获一个体其体长近15公尺)。上唇鳞有凹陷的唇窝。头部有三条黑细纹,一条在头部正中,另两条由两眼延伸到嘴角,身体背部为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复杂的钻石型黑褐色及黄或浅灰色的网状斑纹花纹,故得其名。虽然身体细长,却是很强力的掠食者。有许多人类被杀且吞噬的纪录。无毒,性情较温和。
网纹蟒又称霸王蟒,仅产于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部分地区。网纹蟒最大体长可达1485米,体重800公斤。一般为棕黄或紫褐色,体背有颜色较暗的三角形斑点,以及夹杂于较暗的线纹之间的**。腹部鳞片为淡**或白色,头部一般为**,头背中间有一条暗色的细纹向后延伸。
网纹蟒是夜行性动物,白天缠绕树上休息,夜间出来捕食和活动,它的眼睛只能看见运动中物体的轮廓,因此它们大多是静止在一个地方伺机捕食路过的动物。不过位于它上唇鳞之间的唇窝对红外线的感受非常灵敏,能在3-45米远的地方分辨千分之一摄氏度的温度变化。 这使网纹蟒捕食的成功率极高,一般从它前面路过的猎物很难逃脱。捕食时先绞死猎物,然后将其囫囵吞下。网纹蟒捕食一次后,可数天不再进食。幼体有树栖性(arboreal),主要独居于热带雨林、林地、草地及泥沼环境中;习惯夜行(nocturnal),能上树下地,入水。有时出现在村庄,袭击家畜。
相关报道
印尼当地媒体报道说,印尼的国家科学研究所、农业研究所等学术机构都对这条蛇进行了检验,确认了其身长、体重以及品种。很多动物学家都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长的蛇。 据说,要制服这么大的蛇,至少需要8到10个壮年男子。此前,吉尼斯世界记录中所记载和公认的世界最长蛇是一条身上花纹呈网状的大蟒,身长10米,已于1912年在印尼被射杀。 研究所的动物学家还透露说,此次发现的这条世界上最长的蛇是东南亚的“土著蛇”,在印尼、菲律宾等国家都比较常见,但一般都没有这么长。
有的。
中国境内体型较大的蟒科有两种,网纹蟒和缅甸蟒。
网纹蟒:身体背部为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复杂的钻石型黑褐色及黄或浅灰色的网状斑纹花纹,故得名“网纹蟒”。一般约8-9米,最长可达12米以上。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及亚马逊河流域,国内两广和云南有分布。
缅甸蟒:
又名缅甸双带蟒,体棕褐色,头背有棕色箭头状斑,背面**,满布不规则棕色云状大斑,腹部白色。泄殖腔两侧有一对退化的爪状残肢。在亚洲,缅甸蟒是第二大蛇,仅次于网纹蟒,缅甸蟒身长可达7米,体重可达91公斤。但是大部分的个体多在五米以内。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北部,我国见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贵州、湖南等地。
区别如下:
1、蟒背皮与蟒腹皮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颜色和纹路不同。
2、蟒背皮通常呈现出深色的斑点或条纹,而蟒腹皮则是浅色或白色的。
3、蟒背皮的纹路也比蟒腹皮更加复杂和有规律。
4、这种差异是由于蟒蛇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不同的伪装,背部的斑点和条纹可以帮助它们在树林和草丛中更好地隐藏自己,而腹部的浅色则可以帮助它们在水中更好地融入环境。
克罗潘巨蜥(Corallus cropanii)栖息在巴西的一个森林地带,科学家最近瞥见了1953年以来第一个活着的标本。Lívia Corr a/Instituto butatan)
巴西的难以捉摸的树蟒,Corallus cropanii-也被称为Cropan的蟒蛇-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蟒蛇之一,很少被发现,只从1953年首次发现和描述这条蛇后收集的少数死亡标本中知道。
然而,这一物种是活着的,并且嗯,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其中一条光滑的蛇在一月份被捕获,这是有史以来第二个活生生的标本,也是64年来第一次被发现。
boa是由里贝拉河谷地区的农村居民带给当地科学家的,2月3日,在圣保罗大学动物博物馆和生物研究中心布坦研究所(BI)的研究人员的协调下,BI的代表在Facebook上解释说,为了应对这一广泛的推广工作。
的科学家开发了外展项目,以提高当地人对克罗潘的boa的认识——教育社区成员了解蛇的生态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帮助生物学家更多地了解蛇的习性。BI的代表在Facebook上说,如果没有这种必要的合作,boa很可能永远不会被活捉。[见世界各地蛇的照片]
事实上,根据《科学》杂志的一篇报道,博鳌在一月份被第一个发现它的人之一差点杀死。但两名旁观者从传单和海报上认出了这条蛇,并在蟒蛇可能受到伤害之前进行了干预。获救的蛇是一条雌性,长约56英尺(17米),重33磅(15公斤),
罕见的蛇目击克罗潘的蟒蛇只在巴西的大西洋森林中发现,在圣保罗116平方英里(300平方公里)的地区;根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说法,它是新世界最稀有的一种boa,可能也是地球上最稀有的一种。该组织将boa归类为“濒危”,因为它的栖息地仅限于一个质量下降的地方,尽管种群数量未知,很少有人看到这种蛇,这暗示着可能找不到很多这种蛇。
这一物种是1953年从一个成年男性标本中描述出来的。根据2011年5月发表在《蝾螈》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它背部的鳞片呈橄榄色,深棕色斑点“从脖子一直延伸到尾巴”。在第一次看到有生命的动物之后,科学家们所看到的仅有的克罗潘野猪——总共有五头,而且都被认为来自同一个大西洋森林地区——已经死了,研究作者写道,“从未在野外观察到过”
克罗潘野猪。但当最近被抓获的女性获释时,她将携带一个植入的无线电发射器,这可以为科学家们提供更多关于这些蛇如何在森林中生存的线索。
“这条蛇将被研究,以便发现更多关于它的生物学和习性的信息。因为它在自然界中从未被观察到,所以我们对它的行为没有太多的信息,”利维娅·考拉,布坦坦研究所的一位生物学家告诉卡塔·德·诺蒂西亚:“它将在自然栖息地被释放,并接收带有无线电遥测的设备,这将使它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跟踪并向研究人员传输信息,”她说。
是关于生命科学的原始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