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男人为什么要留辫子?

古代的男人为什么要留辫子?,第1张

清朝之前,汉族男子是不留辫子的。剃发留辫原本是满族人的风俗。

1621年,努尔哈赤攻下辽沈后,即大规模的强迫汉人剃发留辫。1644年,清兵入关,在攻占北京,尤其是在攻占南京之后,厉行剃发令,“叫官民尽皆剃头”,违令者“杀无赦”。

当时不仅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令,而且还有“一个不剃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之令。

因为中国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祖训,所以,剃法留辫实质违背了汉族的历史传统和思想感情。

于是,在清朝初期有许多人宁愿掉了脑袋也不愿理发,比如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等民族悲剧。

清朝统一中国之后,剃发留辫凭借政权的力量由满族的风俗变成了满汉民族共同的风气。从此,中国男人在脑后就多了一条长长的发辫。

扩展资料

满族留辫的起源:

东北的女真族在明朝初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当时女真族各族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残杀,这种情形愈演愈烈,一直持续到明末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为止。

明万历二年(1574年),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被明军所杀。1583年,努尔哈赤为报亲仇,正式起兵征战四方,迈出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步伐。

女真人传说中出过一位杰出的前辈英雄人物,叫作束机能,因其人前额和两鬓天生秃发,所以被后人称作秃发束机能。

聪明的努尔哈赤于是束发为辫,一则纪念前辈英豪,有利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二则以此为始,避开了先前各女真贵族的干扰。

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尔哈赤于1616年终于统一了女真各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辖地数千里、臣民数十万的后金国。

也就在那个时期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政权上下使用满语满文;服装发式亦须一律,妇女不得缠脚,男子皆要剃发留辫。

这样一来,使原先来自不同地区、制度各异、习俗不一的几十万女真、蒙古、汉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赋役负担、国家法令、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等方面。

大体上达到了同样的水平,旧有的差异迅速消失,一致性愈益增多,逐渐形成为一个在经济条件、语言文字、心理状态等方面基本一致的新的民族——满族。

参考资料:

-辫子

留长辫子是从满清入关后强制推行“剃发令”才形成的。

清军于西元1644年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1645年6月15日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

满族男人头[发剃去前额和四周,留存头发编]成辫子垂之脑后。清在关外时,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投降归顺或被掳去的,都要以剃发作为标志。顺治元年五月多尔衮进入北京后,即宣布京城内外军民人等尽行剃发以示归顺,但遭到北京人民的强烈反对,不久被迫停止。

二年五月清兵进入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灭亡,清廷乃于六月再次颁布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以10日为限,各省地方在接到命令后也以此为限,所有文武官民都要剃发,衣冠服饰也要遵从清制,违抗者杀无赦。

剃发令的颁布及强制执行加剧了清初的民族矛盾,遭到广大汉族人民的反对,触发了江南地区江阴、嘉定、苏州等地的抗清斗争。

此起彼伏的斗争历经37年之久,最终结果是满族封建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扩展资料:

清朝男人的辫子,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样子。

1、顺治是满清入关第一位皇帝,那一时期,是对辫子要求最明确、最严格的时候。那一时期的辫子样式,有个专门的叫法:“金钱鼠尾”,“只留一顶如钱大,作辫,谓之金钱鼠尾”。

也有人说,留的辫子细长,要能从铜钱孔中穿出,所以才那么叫。总之就是脑门心留一小撮头发,然后梳一条小辫儿。

2、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忍了鼠尾巴一百多年的中国人对辫子做些改良,头顶留的头发有了一巴掌大,辫子也粗了许多。那时期外国人大量来华,对这种发型亲切地称为“猪尾巴”,甚至成为外国人对中国男人的主要印象。

3、到了清朝晚期——就是苏乞儿生活的时代——发型又有变化,留的头发更多了,男人们都以拖一根又粗又长的大辫子为荣,很多人形容为“牛尾巴”,如同一般“辫子戏”中表现的那样。到那时候,经过两三百年的熏陶,已经以辫子为美了。

—剃发令

人民网—清代男人的辫子:顺治时只能脑门心留一小撮头发

 清朝之前,汉族男子是不留辫子的。剃发留辫原本是满族人的风俗。一开始祖先们靠着捕鱼、打猎维生,若是披头散发的,不仅看不清猎物还有可能遮挡视线造成危险。因此他们便前头剃发、在脑后结辫,这样做起事来方便,也无乱发遮挡。

  也有一说是因为宗教信仰。满人信仰萨满教,在萨满教里因为头发在头的顶部,被认为是最接近上天的地方,因此被视为灵魂的栖息之地。随着满人进关后接触到汉人的观念,认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即便是在战场上战死,也要将辫子剪下来送回家,并系上姓名以招魂。

  再来,就是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特殊功能,那就是辫子竟然能当枕头睡觉!由于这种辫子的长度很长,将其盘起就能变成一颗松软的枕头,方便随时随地的睡觉。但是以前的人并不像现代一样方便,能天天洗头,所以说古人在睡觉的时候,闻着头上的油垢味到底有没有办法入睡啊?

  1621年,努尔哈赤攻下辽沈后,即大规模的强迫汉人剃发留辫。1644年,清兵入关,在攻占北京,尤其是在攻占南京之后,厉行剃发令,“叫官民尽皆剃头”,违令者“杀无赦”。当时不仅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令,而且还有“一个不剃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之令。

  因为中国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祖训,所以,剃法留辫实质违背了汉族的历史传统和思想感情,于是,在清朝初期有许多人宁愿掉了脑袋也不愿理发,比如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等民族悲剧。清朝统一中国之后,剃发留辫凭借政权的力量由满族的风俗变成了满汉民族共同的风气。从此,中国男人在脑后就多了一条长长的发辫。

当然了,现在的年轻人有个性,有想法,喜欢去做出改变,喜欢追寻新鲜事物,新的东西。对这些充满着好奇心,做出这些也不难去理解,我认为倒是无所谓,因为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要是炸一个小辫需要的时间太长了,你要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发型想要扎起来武士辫需要留长一年的时间,但是你要是想跟女生一样扎一个小兔子尾巴(两边不清),需要至少一年半的时间。

男孩子扎辫子,我感觉不喜欢也不反对吧,至于说为什么,因为本人就喜欢长发的感觉 有些男孩子留长发扎辫子还是挺帅的,但是也不防一些娘娘腔为了更衬托他们的身份也扎个辫子,这,觉得扎辫子比较与众不同,有艺术气息,和普通人区别开来的艺术,第二种纯粹是喜欢,或者说爱好,觉得很酷,单无论如何,都有点标新立异的感觉,反正我比较排斥这种人。

一个人行为方式能不能让自己的家人得到肯定这个是最重要的,一个男人留着小辫整天在家里晃来晃去,如果家人没有对你有反感,不会要求你换掉现在的发型就算接受!自己的选择受家我身边就有好几个扎辫子的男人,感觉年轻人还好,年纪大了还扎头顶上,真的不好看。不过我见过一次扎小辫的男人真帅,白白净净的五官立体,我就看了一眼,不好意思继续了。

扎小辫子肯定不伦不类,小辫子都是天真烂漫清秀可人的小姑娘扎的,比如唱辣妹子那个宋太妃,田园里采茶叶的清纯丫头~~男人扎丸子头才是王道,一身青布衫搭配丸子头,够装逼够个星球所需要的艺术家极其有限,当你成功时,你扎个小辫,别人会说你有艺术家的气质,当你失败时,别人的评价可能就是蓬头垢面,看你自己适不适合扎,、撑不撑得起,不要去在意别人

清朝的时候,男性都是需要留长长的辫子,因为当时的统治者是满朝人,这些人也是游牧民族的人,发型通常都会留长长的辫子。

在清朝的时候,男生的发型通常都是需要提前将前部分剃光的,在后面留下一个比较长的辫子,而当时这种辫子特别的流行,因为当时的统治者是满族人,满族人也是游牧民族的人,发型一般就是长长的辫子,虽然当时的汉族人也比较多,但是满族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政权,当时的皇帝就颁布了相关的命令,非常的强硬,所有的人都是需要留辫子的,而清朝的男子留辫子,这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发型。

人们都知道当时的统治族是满族人,而这些少数民族以前的生活环境非常的艰苦,属于游牧民族并且没有固定的居所,帮他们留着满头的头发,对于他们来说平时的行动是非常不方便的,他们就会把头发变成辫子,这样行动起来会变得更加方便一些,最后发型形成演变就变成大家看到的样子,都会在头发的后面留下一个辫子,将其余的头发全部剃光。

在满族人统治的阶段,许多汉族人并不能够理解,还想推翻清朝统帝的统治,所以为了镇压一些反叛者皇帝,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就认为汉族人也应该把自己的前面头发剃掉,后面变成辫子,所有人的发型都要一致,从思想上以及外形上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于一些人来说,当时留辫子是有反对意见的,但是民不能与官斗逐渐所有人的思想都统一了而且妥协了,这种辫子发型也非常的常见,也是当时朝代的一种标志,并且是大家的固定印象,跟当时的统治以及人们的思想文化都是有关系的。

男生的头发稍长一些,就可以把头发给扎起来了,最好是扎一些好看的扎发,这些男生扎小辫子的发型是最好看的,看起来也是足够帅气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扎小辫子发型吧,看年过些小辫子发型是要怎么扎的?下面我们就简单地欣赏一下这些男生扎小辫子发型吧看完了以后,你也知道扎小辫子步骤了。

这是一款很好看的男生扎小辫子的发型,男生的头发是有点儿小卷的,看着也有几分小蓬松式的,从这一个扎小辫子发型就能看出了,扎小辫子步骤就是把头发简单地抓起来,再扎一下就可以了。

这一位男生的头发本来就是比较长的,所以说男生扎小辫子的时候选择的是一种无刘海的扎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很有男人味的扎小辫子发型了,头发扎起来显得阳刚帅气。

和前面的男生小辫子发型相比,这一款扎小辫子步骤看起来就复杂一些,因为男生的头发带有一些小辫子,我们编的是一种非游小辫子的发型,头发编好了以后,再梳理成小背头就可以了。

历朝历代的发型中,最丑的无疑是清朝的辫子头,前“阳”后“阴”的样式,十分辣眼睛。无论本身长得有多帅气俊朗,只要一上这发型,颜值都得暴跌。

难怪有人说,检验一位男子是否真的帅,给他剃个辫子头就行,如果顶着辫子头还让人感觉看得过去,那不用怀疑,此人绝对是真的大帅哥。

可能有朋友会反驳,清宫剧里的阿哥们看起来并不丑,头型好的话,明晃晃的大脑门似乎也挺可爱的。要真这么想可就天真了,影视剧里几层滤镜,再加上现场打光,会为演员平凭几分光彩。

最主要的是,清宫剧里的发型是改良版,留的发量较多,没那么秃。真实的满清发型,剩的头发很少,像影视剧里那种,放在清初就是被斩的命运。

清军入关初期,多尔衮主政期间曾有一条规定“剃发不如式者亦斩”,什么式呢?“金钱鼠尾”。这是满清入关前的标准发式,后来就成了所有臣民的标准。

明朝万历年间,有位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卫匡国,写了本书名叫《鞑靼见闻》,其中有这样的描写“女真习俗都剃发,只留脑后少许,上下二条结辫以垂。除上唇胡须只留左右十余根外,其余都镊去。”

这种发型需要剃光脑袋四周的头发,只在脑后留铜钱大的一点,梳成一根小辫,状如老鼠尾巴,因而叫“金钱鼠尾”。再配上唇边十多根胡须,大家想象一下,这能好看吗?完全一幅鼠须鼠尾的模样。

以中原文明数千年的审美观,再加上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广大明朝男子肯定无法接受将自己剃成个金钱鼠尾,女子也不能接受父亲、丈夫、兄弟或儿子变成怪模样。

如果可以自由选择的话,相信没有一个明朝人愿意采用此发型。

但没办法,明朝灭亡了。满清入关后,统治者为了驯化明朝遗民,消弱汉人的反抗意志,巩固清朝统治者的至高地位,下达了剃发严令,给出了十日的期限,过期还没有剃发的一律斩首。

清廷将剃发视为百姓归顺的标志之一,要求是“头顶留发一钱大,大于一钱要处死”,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头发和头任选一样。

这激起了广大汉人的激烈反抗,尤其江南,爆发了极为惨烈的抵抗活动,针锋相对地提出“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有点骨气的臣民们对此深恶痛绝,明末文献《思文大纪》中说“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

为了保住头发,他们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遗憾的是,虽然死了几十万人,在屠刀的威胁下,男子们的发型还是都成了难看的金钱鼠尾。

最可笑的是明末重臣兼名士钱谦益,还是东林党的领袖,清军没打到之前,就数他抗清意志最为坚定,但清军攻破南京后,他很快就跪了,名妓出身的爱妾柳如是约他一起跳水殉国,他说“水太冷,不能下”,成为笑柄。

这还不算,没过几天他说头皮有点痒,忽然出门而去,家人也不甚在意,以为他只是出去兜兜风散散心,谁知晚上回来的时候,钱谦益就按着满清的标准剃了发,一时名声尽毁。

不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中,清朝的发型也并不是一直保持着金钱鼠尾的样式。

清朝中期,大约从嘉庆初年开始,发型就变了,头顶留发的部位不改,但面积已远不止于一个金钱大,而是足有四或五个金钱大,相当于一掌心的面积,蓄发数量明显增加。

到了清朝晚期,剃发的位置不断前移,留的头发也越来越多,占了全部头发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鼠尾”变“牛尾”,称为阴阳头,也就是众多影视剧里清朝人的发型。

这是一种不以满清统治者意志为转移的、没有人明确倡导的、全社会潜在的自然运动,可以说是一种大势。照此发展下去,总有一天将蓄留全部头发。这当然不是满清统治者愿意看到的,也意味着满清的控制力逐渐下降。

另一方面,其实也是种同化,汉文化实在太厉害,所有入主中原的王朝,管你是什么族,最后几乎都会被汉文化征服。

但没等到头发全部留住,改天换日的大变化就到来了,清朝灭亡,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留辫子的人,被进步人士所鄙视。

总的来说,清朝发型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鼠尾巴变猪尾巴、猪尾巴变牛尾巴,头发越蓄越多,辫子越编越粗。

就算如此,也不能改变这样一个本质,剃发是满清对汉人精神压迫的一种方式,满清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来打击、摧毁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

这个目的暂时达成了,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金钱鼠尾、阴阳头什么的,必然成为历史糟粕,被人们所唾弃。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封建社会崇尚儒家学说,而儒学最主要的就是“孝”,头发是父母给的,父母的恩赐岂能不要!所以,封建社会的人都留长发,而不仅仅是留辫子,清朝以前的男人,只把头发束起来。 辫子一说是从清朝开始的,清朝入关之后,奉行“女留男不留”的政策,就是说女人的风俗习惯可以不变,比如说裹脚;而男性的习惯就一定要改,就是把前半部头发剃光,后半部编成辫子。清朝入关之后,之所以连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都反对它,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个,儒家思想深入太深,都不愿剃头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7838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