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试超过多长时间应该重做

皮试超过多长时间应该重做,第1张

己用过此种头孢菌素者且不过敏,再次用药时仍需做皮试。间隔时间可参考青霉素:于使用后7日(儿童3日)内,再次使用免皮试(7日内口服转注射,须做皮试)。 头孢类药物皮试的基本原则: ● 在使用抗菌药物(含头孢类药物)之前,医师首先要要求患者告之自己有无过敏史,包括过敏反应发生的时间、表现、严重程度等。医师记录过敏反应情况,为后续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 对头孢类药物过敏者及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史者禁用任何一种头孢菌素类药物。 ● 对青霉素过敏者或过敏体质者应慎用头孢类药物,确实需要用必须做皮试。 ● 首次使用头孢菌素注射剂者须做皮试。 ● 己用过此种头孢菌素者且不过敏,再次用药时仍需做皮试。间隔时间可参考青霉素:于使用后7日(儿童3日)内,再次使用免皮试(7日内口服转注射,须做皮试)。 ● 采用所选用的头孢类药物稀释液做皮试,不可用青霉素或其它头孢类药物稀释液代替。

皮肤试验属于活体试验,虽然影响因素众多,却能反应机体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实际免疫状态;并且简单易行,结果的可信度大;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所以在临床和防疫工作中都经常应用。

1.寻找变应原变态反应防治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回避变应原,而回避的前提是明确变应原,确定变应原的常用方法便是各种类型的皮肤试验。例如支气管哮喘和荨麻疹等均可用皮肤试验来。但食物过敏与皮肤试验的相关性较差,这可能是因为食物的抗原提取液与肠吸收的物质有所不同,或食物过敏并非IgE所介导;而且,食物过敏的变应原容易发现,一般不必作皮肤试验。

2.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对患者首次注射某批号的青霉素、链霉素或其它易过敏药物之前,必须做过敏试验;如果患者呈阳性反应(即使是可疑阳性),就应更换其他抗生素。注射导种抗血清(例如抗破伤风血清和抗狂犬病血清)前也必须做过敏试验,如果呈阳性反应就需要换用精制抗体;或进行脱敏治疗(少量多次注射,使抗原逐渐中和血液中的抗体)。

3.评价宿主细胞免疫状态在可疑免疫缺陷病、肿瘤或器官移植进,了解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对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共用抗原结核菌素(OT或PPD)或双链酶(SD-SK)进行皮肤试验;或使用人工合成的二硝基氯苯(DNCB)或二硝基氟苯(DNFB)等先进行致敏再作皮肤试验,这样可消除抗原接触史不同所致的误差。

4.传染病的诊断对某些可疑的传染病,用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抗原进行皮肤试验可以起到诊断或鉴别诊断的作用。例如对布氏菌病和软下疳等细菌感染、对某些病毒感染和真菌感染、以及某些寄生虫感染均有一定的意义另外,还有一些反应机制不同于变态反应的中和性皮肤试验,例如诊断白喉的锡克(Schick)试验和诊断猩红热的狄克(Dick)试验等。

这个是没有事情的,红晕是因为做结核菌素试验引起的身体局部超敏反应,并不是代表一定是有结核病,一般半月个月左右可以自行消退完毕。

结核菌素试验又称PPD试验,是指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并根据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诊断结核杆菌感染所致Ⅳ型超敏反应的皮内试验。结核菌素是结核杆菌的菌体成分,包括纯蛋白衍生物(PPD)和旧结核菌素(OT)。

该试验对诊断结核病和测定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有参考意义。

病因

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

结核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体中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耐药菌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影响疗效。

参考 ——结核菌素试验、-肺结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155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