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话:半开襟旗袍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旗袍款式。相比于传统的封口旗袍,半开襟旗袍更为随意,不拘泥于束缚的束缚,同时还不失优雅的气质。半开襟旗袍的穿着方式也较为简便,因此在许多时尚女性中颇受欢迎。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制作半开襟旗袍的方法。
第二段话:首先,准备好所需原料:一块漂亮的旗袍布,彩色扣眼、金属道钉或者扣环、中号缝纫机和平头针等。然后,将旗袍布先进行测量和剪裁,根据自己的身材制作出适合自己的袍身。接下来是缝制环节,首先做完正面的缝制,然后再做后面的缝制。在缝制的过程中,要注意要均匀缝制,避免出现扭曲形变的现象。
第三段话:最后一步是加扣,除了常规扣子,如果你想要更加精致的效果,可以考虑采用金属道钉或者扣环。在加扣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位置和数量上的均匀,保证整个旗袍的美观。最后的定型和处理工作也很重要,不同布料需要不同的定型方式,可以通过熨烫或者其他方式来使旗袍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样,一件优雅美丽的半开襟旗袍就制作完成了,它能够体现女性的优美曼妙,也是女性对自己尽情展现美丽的美好礼物。
做旗袍的材质:制作旗袍的有布料,丝绸、锦缎等,目前又有真丝双绉、绢纺、电力纺、杭罗等真丝织品。
“旗袍”是专指民国出现的旗袍,还是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在内,旗袍概念的界定,和旗袍起源样式一样在学术界颇有争议。
众所周知,旗袍在文革期间被当成“四旧”“封、资、修”的象征进行批斗备受冷落,对于旗袍的研究在学术界成了禁区,一直到了改革开放后对旗袍的研究才在大陆学术界才逐渐多了起来。
常见的大红旗袍,色彩绚丽醒目,款式别致,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着重体现东方女性含蓄优雅的魅力。
现代常见的旗袍织锦缎,图案为传统的中国纹饰如双鱼、富贵花、梅花等,还有以中国水墨画手法描绘的花卉图案设计的手绘旗袍。
扩展资料: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斗。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夫人的服装。
参考资料:
--旗袍
全开襟旗袍开叉的做法如下:
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材料:剪刀、针线、画粉、纸样、里子、衬、带子。制作步骤如下:首先将纸样放在布料上,按照尺寸用画粉画出前片、后片、大襟、袖片、领片、侧缝线。
接着分别裁剪布料,用大针脚将布料缝合,留下袖口、下摆和后片中缝。然后将前后片侧缝线缝合,并将大襟和领子缝合。将里子裁剪并缝合,将里子和面布拉平,正面相对,缝合领口和袖口。最后将衣服内翻过来,熨平即可完成制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过程中要保持清洁和卫生,避免在制作过程中产生污染和细菌。此外,在制作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处理,确保每个步骤都做到精细和完美。
旗袍开叉处的缝制方法:
折料:先把两边的布边面朝里对折,左边预留贴边3厘米,然后按衣长尺寸+2厘米画一条衣长线,即折肩线。
偏襟:将上边一层布料的左右两端(连折肩线边)向下偏出25厘米,使上层布料往下移动,这样底边两端的上层比下层布料多出5厘米左右,而折肩线底边的上层布料比下层布料则多出25厘米左右。
折肩:按衣长尺寸+2厘米,从折肩线处将布料向下层折好,即变为4层。上两层为前身,下两层为后身。在折肩线的直布边处,内层要比外层退进2厘米才够里襟搭进量,通过拨襟后就能进一步使搭进量增多。
设省道:先从腋下下量6--8厘米,省道为3厘米,见A点。再由领口深线至胸围线取中点定为省道斜度线位置,折叠量为1厘米,见B点。画两道斜直线,然后捏起上边一道向下折叠,A点双层为15厘米,B点双层为05厘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