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丹策零天天找满清麻烦,逼得雍正西北两路用兵却不幸大败亏输吗?

噶尔丹策零天天找满清麻烦,逼得雍正西北两路用兵却不幸大败亏输吗?,第1张

雍正很生气

青海和硕特蒙古是新疆厄鲁特四部之一,首领固始汗于明末进入西藏和青海,罗卜藏丹津就是青海和硕特部的后裔,固始汗的亲孙子,继承亲王爵位,整个青海和硕特部都归清朝管辖。康熙末年,胤禵带领几十万大军杀到西藏,肃清入侵的准噶尔,准噶尔人又退回了天山以北。

到了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觉得可以伸伸胳膊了,想摆脱清朝的管制,自立为王。于是他勾结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召集诸部落首领放弃清朝的爵位,恢复旧日称号。总而言之,事发之后,年羹尧和四川提督岳钟琪在雍正元年冬天,重新征服了青海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化成女装逃到准噶尔。

雍正问准噶尔要人,对方拒绝不给。雍正很生气,巴拉巴拉算盘,觉得可以搞。于是就萌生了西北两路进兵,一举荡平准噶尔的想法。

绝佳时机

到了雍正五年,多数改革大体成功,政权稳定,财力充足,雍正觉得有条件动手解决准噶尔的问题了。决定两年后,两路大军进兵准噶尔,一举荡平康熙朝就活蹦乱跳的准噶尔。尤其是同年,策妄阿拉布坦死了,他儿子策零继位。雍正认为这是政局动荡,出兵的绝佳时机,这件事更加促成他用兵的决心。

雍正准备非常充分,亲自抓士兵的挑选和训练。雍正五年(1727年)11月,密令河南、山东、山西三省督抚,各挑选步兵2000人,搞后勤。命河南总督田文镜买骡子3000匹,送到岳钟琪那里。岳钟琪在早年平叛青海和硕特的时候立了功,现在成了雍正西北战事的首选将官。尤其是岳钟琪给雍正提出了车战的建议,专门针对准噶尔游牧民族的骑战,深受皇帝支持。

讳败为胜

清军出兵,突然准噶尔使臣特磊到达岳钟琪的军队中,称罗卜藏丹津密谋杀害噶尔丹策零,事发后罗卜藏丹津被抓起来送到京城。结果走到半路就听到清军进攻的消息,又将他送回了伊犁。现在准噶尔请求与大清的议和,岳钟琪犹豫再三还是如实的向雍正报告了这件事,但同时他也向雍正提出自己对准噶尔的诚意表示怀疑。雍正权衡再三,命令岳钟琪带回特磊,然后与傅尔丹一起回京。

就在这个时候,出事了。原来岳钟琪回到北京,让手下纪成斌护理宁远大将军军印。纪成斌以为满人强悍,就把放马驼等牲畜的工作交给了副参领查廪。但是査廪却怕冷,整天躲在山沟沟里晒太阳,喝酒作乐。结果噶尔丹策零率两万人来抢劫,一下子抢了十几万头牲畜。然后是在总兵樊廷等人的帮助下,才勉强抢回来大部分牲口。岳钟琪回到军队,才知道这件事。但是犯事的是满人,他很矛盾。最终岳钟琪轻描淡写的汇报了这件事,却把后来抢回来大部分驮马作为胜利事迹报到了中央。雍正大喜,还特别褒奖了岳钟琪。

势均力敌

雍正九年(1731年),噶尔丹策零派出大策零敦多卜(人名)和小策零敦多卜(人名)领兵3万,东犯北路军营。要知道,北路军是满人傅尔丹带队的。满人早就不是当年入关的那批人了,早已腐化堕落。噶尔丹策零派出间谍略施小计,发布罗卜藏丹津谋反的假消息,大策零在平乱,只有小策零带了一支军队东来。傅尔丹有勇无谋,真的信了,轻装一万人迎敌,结果被打的满地找牙。两个副将都死了,一万人出去,二千人回来。雍正知道这件事以后,居然主动掩盖傅尔丹的愚蠢,还把自己用的腰带赐给傅尔丹,鼓励他再战。

总之,中间还发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战斗,噶尔丹策零也无力再发动进攻。雍正在军前斩了好多将领的头,损失都挺惨重,双方就这么僵持着。但是大清是客场作战,光那个运输成本中央就快负担不起了。这几年的西北用兵,人力物力消耗非常大。用兵前,国库有五六千万两银子。雍正末年,国库只有二千多万两,大部分都花在西北战场。将帅选来选去都不满意,杀头,降调已经不起作用了。傲气的雍正,这次终于认怂了。1733年5月,决心撤兵,和噶尔丹策零议和。但是议和也不是那么顺利,反反复复的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的时候,噶尔丹策零才同意以阿尔泰山作为准噶尔与喀尔喀蒙古的分界线,保证不再欺负蒙古兄弟们。

三条原因

西北用兵的失败,是雍正一朝少有的失败。这次雍正似乎没有秉承以往实事求是的态度。他对准噶尔的态势不明,盲目自信,其实在上帝视角看他几乎是盲目的。而他所用的那几个将帅,几乎也跟他一样,受尽敌方间谍的愚弄。尤其是雍正的将帅更换太勤,稍微有点不利,雍正第一件事就是换将,这其实是对军心最大的动摇。比如说岳钟琪,一点点小失败,雍正就立刻露出不高兴的脸色,要知道,在之前岳钟琪是非常得雍正赏识的。

但最最重要的一条原因是,满汉矛盾在这次战争中体现的一览无余。你别看八旗战斗力不行,但那是满人。八旗兵的待遇高过绿营兵,八旗兵还歧视绿营兵。但是真的打仗,还是靠绿营兵出力,八旗和绿营的矛盾持续已久。而雍正对的满汉的态度也很明确,从岳钟琪一路被撸掉,还有傅尔丹战败雍正对他的态度。两下对比就能看出来雍正偏袒满人的基本国策,虽然他嘴上经常说满汉一家亲。这样的指挥系统加上这样的作战系统,不败都有鬼了。

仍旧意义不小

虽然用兵的目标失败了,但仍旧有一定的意义。雍正没有做到自损八百伤敌一千,但是他起码也在一定的基础上削弱了准噶尔的军事实力,否则乾隆十全武功中的平定准噶尔哪那么容易,这都是他爷爷和老子给他打好了基础。

  《蒙娜丽莎》的七大谜团

  1、蒙娜丽莎是男性?

  有说法认为《蒙娜丽莎》是男扮女装,例如是美貌的北子撒拉伊,或者是达芬奇文西本人,但后说较无立场。最近盛行电脑解析,可惜至今尚无结论。

  2、神秘微笑的涵意

  “拉乔康达”另有“活泼的女性”之意。为舒缓模特心情,达芬奇吊来了乐团和丑角,据说就是为了表现出这幅画中的“活泼气息”。

  3、蒙娜丽莎有眉毛吗?

  在当时的佛罗伦萨,薄眉是美女必备的条件。最初达芬奇使用物殊的技巧来描绘稀疏的柳眉,但经过了几世纪,颜料日渐褪去,眉毛也就消失了。

  4、为何摆出这样的姿势?

  《蒙娜丽莎》的此种姿势,在当时的意大利是年轻女性理想的姿势。16世纪的礼仪指导书上建议贵妇人坐着的时候,要将右手交叠到左手上,然后双手摆放于腰身的位置。

  5、这幅画作是在什么样的场所描绘的?

  1911年盗窃事件中,这幅画左右各被切走数公分。据说切掉部分描绘了回廊的圆柱,可判断她是坐在露天的阳台上。

  6、衣裳真是丧服吗?

  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中,画中人物的衣着就是显示其社会的重要要索。她却大胆地不穿着华丽的服饰,也许果真是在服丧期间,这种说法在今天十分有说服力。

  7、这幅画是受谁之托所绘的?

  《蒙娜丽莎》绝不是底稿或习作之类的作品,也没有订单和货款收支记录;另外,到作者去世为止,他都一直带在身边,这些都强有力地证实了这幅画所描绘的正是他理想中的女性肖像。

  修改于:2003-5-15 10:28:27

  ---L0Tus | 回复 DELL超低价英特尔笔记本4999自选

  --------------------------------------------------------------------------------

  --------------------------------------------------------------------------------

  [1楼]:

  另一个说法:蒙娜丽莎是贵族私生女

  面带神秘微笑的蒙娜丽莎的身世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个谜,但是,英国《泰晤士报》3月14日报道说,一位德国艺术史家最近声称,他查清了蒙娜丽莎的身世,从而解开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大谜团之一。

  来自德国勒沃库森的艺术史家马格达丽纳·索斯特表示,他相信画于1500年到1506年期间的蒙娜丽莎的生活原型是一位公爵夫人,一个充满了冒险精神的年轻美貌女子,名叫卡特琳娜·斯福扎。索斯特女士说,她相信达·芬奇是根据一位公爵夫人的肖像画出蒙娜丽莎的,而这位公爵夫人的肖像最初是由意大利著名绘画大师洛伦索·迪克雷第画成的。索斯特说,“我完全相信她们就是同一个人。”德国一家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在13日刊登了这两幅画像并进行了比较,而读者确实从中发现了许多相似之处。不过,索斯特表示,她在对两者的鼻子、头发、嘴唇以及脸颊进行了仔细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蒙娜丽莎就是卡特琳娜。斯福扎是米兰公爵玛里埃·斯福扎和他的一位部下的妻子私通生下的非婚生女儿,生于1462年,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虽然天生丽质,但是更因为她的敢作敢为而出名,因此获得了“悍妇”的绰号。15岁那年,她嫁给了吉洛拉莫·里阿里奥,而她丈夫的叔叔就是当时的罗马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这位教皇叔叔后来把意大利的两座小城市福利和伊莫拉册封给他们并且授予了他们福利和伊莫拉公爵的贵族头衔,但是教皇在1484年去世之后,里阿里奥家族试图安排自己家族人继承教皇的企图遭到了失败,于是卡特琳娜率领一帮士兵冲击了罗马最著名的城堡之一圣安吉利奥城堡表示抗议。后来,她丈夫遭到了暗害,之后她再次结婚,但是第二任丈夫又先于她死去。这些生活中的磨难都没有把她压倒,但是最后她败在了新教皇博尔吉亚及其家族的手中。1500年,博尔吉亚教皇从她手中没收了那两座城市并且将她关押了一年之后才释放。她死于1509年,那年她才46岁。

  卡特琳娜的这幅画是她25岁那年由意大利绘画大师迪克雷第画的,当时她摆出的姿势就和现在人们看到的蒙娜丽莎的样子几乎一模一样,由于当时她正处于生活的黄金时代,因此无论是手臂的摆放姿势还是那神秘的微笑都显示出了骄傲的神色。达·芬奇在根据这幅肖像画出自己的画之后非常喜欢,因此随身携带了几十年,直到最后这幅画被卖给了法国国王弗兰西斯一世才公开亮相并且从此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

  2005-08-28 21:17:02

  ---L0Tus楼主 | 回复

  --------------------------------------------------------------------------------

  [2楼]:

  蒙娜丽莎是无牙美女

  一项在美国卫生研究所研讨会上发表的研究结果,可望结束数百年来外间对这幅油画的争论。达·芬奇于1503年创作的蒙娜丽莎像,虽然至今已有497年历史,但达·芬奇究竟想在画中表达些什么,却始终难有定论。

  过去,批评者对蒙娜丽莎的古怪笑容有不同见解,例如代表喜爱、期待、愁苦、渴望、恐惧、惊奇以至性兴奋。但带领这次研究的英国法医专家美尼克扬言:“我们现在已知道得更深入,事实上,由于蒙娜丽莎已甩掉所有牙齿,故根本不能如常人紧闭双唇,她并非在笑又或愁眉深锁,她只是无法好好合起嘴巴,不过,蒙娜丽莎无牙完全不影响达·芬奇和其油画的成就,达·芬奇仍然是历来最伟大的画家。”

  美尼克和他们的同事是在1997年开始研究蒙娜丽莎的神秘笑容,他们利用电脑模型,立体图表和全方位照相术,制造出蒙娜丽莎的模拟头像,可以在电脑荧幕上的所有不同角度来对蒙娜丽莎进行观察。

  蒙娜丽莎的左右两边侧面,显示她的口腔出现严重问题,研究人员再进一步观察蒙娜丽莎电脑模型的头骨和颚骨形状,发现她脸上奇怪表情形成的唯一原因,便是她没有牙

  美尼克表示,没有牙齿令她的颚骨和嘴唇不寻常地连成一线,形成这古怪的笑容。

  那么,蒙娜丽莎在为达·芬奇摆“甫士”(姿势)绘画时,她究竟在想什么呢?美尼克说笑道:“她可能在祈求自己会长回一些牙齿。”美尼克指出,在16世纪,蛀牙和甩牙的情况很普通,即使年纪很轻,也同样会出现这些口腔毛病。

  2005-08-28 21:17:02

  ---L0Tus楼主 | 回复

  --------------------------------------------------------------------------------

  [3楼]:

  2001年12月份,一个富有爆炸性的新闻在美国纽约被一个名叫大卫·霍克尼的画家引爆。同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公共精选》栏目围绕霍克尼制作了一个75分钟的中长篇纪录片。

  在2002年的12月6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 BS)的“60分钟”新闻杂志再次将镜头对准了这个富有争议的人物。

  霍克尼的惊世骇俗的观点是,今天被人们广为称颂的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大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种“隐秘的知识”———即懂得并使用了一种透镜装置来完成素描和描摹。霍克尼用自己的研究实践,在逐渐论证自己的伟大“猜想”。霍克尼的“猜想”如果能够成立,那么整个西方绘画史恐怕将要改写,那么多的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大师的神圣权威将被颠覆。于是很多的西方艺术理论家认为霍克尼是一个疯子,一个十足的文化“阴谋家”,认为他在诋毁西方最伟大的艺术家。或许霍克尼本想揭去大师们的神秘面纱,但经过霍克尼的折腾,那些大师们反而更加神秘了。

  令无数人魂牵梦绕的《蒙娜丽莎》的那种神奇的光影效果,难道是一种光学仪器的“特技”?备受推崇的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大师达·芬奇难道在投机取巧?这些问题带有十足的颠覆性。2001年12月份,一个富有爆炸性的新闻在美国纽约被一个名叫大卫·霍克尼的画家引爆。

  原因是霍克尼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隐秘的知识》,霍克尼在书中认为,在大约1420年,也就是文艺复兴早期,在比利时的布鲁日,由于一种类似今天的照相投影的光学仪器装置的引进,使得西方传统的绘画技法(肖像素描和描摹写实)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经过将从1300年~1870年期间的几百幅绘画对比分析,霍克尼认定,由于一种光学仪器装置(投影器)的出现,那些古老的久负盛名的绘画技法发生了神奇而深刻的变化,掌握了这种“隐秘的知识”的画师,成为了当时绘画界的巨擘。

  从布鲁日到佛兰德,再到意大利,以及后来在整个14世纪中期的大肆盛行,这种“隐秘的知识”改变了西方整个绘画界,甚至改变了人类的文化史观。

  同时帮霍克尼引爆这个21世纪几乎是最具轰动性的文化新闻,还有一个人,他就是查尔斯·法尔克。法尔克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光学教授,一个在光学界名气不赖的科学家。

  法尔克为霍克尼的“隐秘的知识”的假说提供了科学示范证明。法尔克用一组凸透镜和一些放大镜做了一套光学仪器装置(投影器)。

  法尔克的这个装置可以将人物和物体投放到墙壁或画布上,在投影的帮助下,画师可以以此为描摹范本轻而易举地在几分钟内完成一幅十分逼真的素描,在进一步的后期加工中还可以达到非常完美的光影效果。

  法尔克认为,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达到的光影效果称得上是一种真正的写实主义,在科学主义尚且朦胧的文艺复兴早期,这种神奇的光影写实,就是当时人们眼中的“神”,是那些欧洲绘画大师们“神”之为神的地方。

  霍克尼说,这种所谓“隐秘的知识”其基本原理也就是“小孔成像”(类似于照相机暗箱),这个原理最早的阐述者是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墨翟(中国人将他称作墨子),在西方最早对它进行阐述的是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在透镜产生以后,人们依照“小孔成像”的原理,用一组透镜镜头,组合成了一个投影装置。被描绘的人或者物体位于画室的外面,而画室则非常幽暗,它留有一个很小的壁龛,投影装置就位于这个壁龛之中;投影装置将投影投在幽暗画室的画布上,人物或物体形象得以呈现,只是一个反向逆转的图像。

  画师们就按照这个反向逆转的图像进行素描和描摹,于是一个具有极强光影效果和强烈焦点透视的三维写实的绘画诞生了!

  文艺复兴时期那些神秘的绘画大师如丢勒、小霍尔班、凡·戴克、拉斐尔、卡拉瓦乔、哈尔斯、达芬奇、契朗达约、委拉兹贵支、洛伦佐·洛托等等,可能都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透镜来帮助自己绘画。

  大师们已经死去,他们已经无法为自己辩护,霍克尼的极富颠覆性的理论和研究实践在很短的时间获得了无法想象的轰动。当然,批评和苛责来得比霍克尼想象的还要激烈,很多西方的艺术理论家认为霍克尼是个疯子,是个十足的阴谋家,认为他在诋毁西方最伟大的艺术家。

  尽管如此,可霍克尼在用自己一步步的行动来证明“历史的真相”。

  颠覆 发现大师秘诀 革命 提出离奇猜想

  1999年,霍克尼在英国伦敦国家博物馆参观了一个安格尔(Ingres)绘画作品展览,安格尔是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大师。

  霍克尼被安格尔画作的精细和写实深深地打动了,他前后去了三次画展观看,细心揣摩那近乎神奇的一笔一描,那些干净利落的线条,人体各部分和谐的比例竟然都是那样完美无缺。

  霍克尼同时惊讶于安格尔绘画的速度,而且在那些铅笔素描上,竟然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污点、涂抹和修改过的痕迹,这太令人难以想象了。

  2005-08-28 21:17:02

  ---L0Tus楼主 | 回复

  --------------------------------------------------------------------------------

  [4楼]:

  安格尔借助光学仪器作画

  他将安格尔的素描集带回了洛杉矶的居所,不时细心钻研。为了细细察看那些线条,他还将画中某些部分放大。

  一天早晨,霍克尼突然有了重要的发现:安格尔的线条竟然与当代画家安迪·沃贺(Andy Warhol)如出一辙,同样的干净利落和出笔自信。

  在艺术界很多人都知道,安迪·沃贺在作画时常常借助于幻灯机。因此,霍克尼自然而然地猜想到安格尔是否也同样借助了某种光学仪器。而依照素描画上肖像本身显现的光学特性,霍克尼确信安格尔使用了某种仪器才得以达到这种视觉上效果。

  霍克尼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很快开始了自己的实验创作。在自己设计的投影器的帮助下,霍克尼很快成了一个人物肖像速写大师,而且铅笔素描绝对精确逼真。

  霍克尼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向他在艺术界的朋友证明了自己的猜想。在自己画室的一角,霍克尼安了一个类似照相机暗箱一样的壁龛,在里面的一张绘画台上安放着他的投影器,一根可灵活加以调节的金属杆上悬着一片微小的棱镜,这个棱镜可以帮助霍克尼更方便地瞧见桌面上的投影。霍克尼利用这一投影幻像来准确地捕捉人的肖像。

  霍克尼让他的朋友坐在一旁作自己的模特,同时调整他的姿势。随后霍克尼拿起一盒铅笔,借助投影器,霍克尼在两三分钟内便以惊人的自信快速将对方腿、衣袖、头部的轮廓大致地画了下来。随后他对瞳孔、眼角、嘴角等部位进行细致的加工,他朋友的肖像素描就这样被“速成”了。

  于是,富有颠覆性的研究工作开始了。带着无限兴趣和精力的霍克尼,查阅了从13世纪到18世纪印象派画家再到21世纪的几千幅绘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那些被赋予了神秘主义色彩的古典主义大师们使用了当时最科学的玩意儿——“透镜”。

  霍克尼说,我绝不是在说那些尊贵的大师们在欺骗大众,因为透镜和标尺、铅锤一样,它们都是科学的孩子。大师们使用透镜作画并没有想去欺骗谁,他们没有公开这个秘密,或许有他们的难言之隐。

  在霍克尼加利福尼亚州的工作室里,霍克尼收集了大量的。他根据研究发现,第一幅真正意义上使用透镜进行创作的绘画出现在1420年左右,霍克尼非常自信地说:“从1420年开始,西方绘画突然变得精密细致起来,它具有完美的构图、无可挑剔的透视画法和神奇的光影效果。透镜的传播最先可能是在比利时,然后流入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然后是意大利的其他地区,然后是更广泛的地区。”在“安格尔的透镜”的帮助下,霍克尼创作了自己的“肖像之墙”;在他的朋友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马丁·坎普以及查尔斯·凡尔克的帮助下,霍克尼的猜想得到了更加权威和科学的论证。

  大师们都是天才?

  智利圣地亚哥大学艺术系的教授多伊菲尔·韦德拉,在其《穿越投影放大器:画家还是摄影师》一书中,对霍克尼的猜想进行了反驳。韦德拉认为,要将透镜理论完全应用到绘画领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作,当时的人们对透镜几乎一无所知,领悟和制造如此精密而又复杂的光学装置,仅凭一朝一夕之功是难以完成的。可凭什么几乎是一夜之间,很多画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他们简直是“炮制”了全新的现实主义绘画技法。他们几乎没有经历什么学徒的培训阶段,一夜之间成了在画界惟他们马首是瞻的大师。

  计算机令追问历史变得可能

  韦德拉认为,霍克尼有一点是正确的,那就是艺术品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据。霍克尼的观点是,在现代计算机的介入下,追问历史开始变得可能。通过计算机复制还原和叠加,一幅人物肖像的绘画竟然能和它的一幅素描完全重合,如果当时的画师没有借助能够将人像完全还原的投影器,完成两幅完全一致的素描画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这种一致性竟然可以做到连人物头发的纹理都完全重合!

  韦德拉认为,霍克尼的理论或许可以说明这样一点,那就是现代主义绘画的诞生。当照片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肖像画的廉价替代品时,在这个领域,最终的荣耀属于照相师。以光学加化学的方法拍摄人物肖像的照相术,可能击退了借助透镜及投影器进行观察和描摹的绘画技法。

  “隐秘知识”遭遇“光学暴政”

  在《隐秘的知识》这本书中,霍克尼认为,将光学仪器(投影器)制造的投影作为素描的范本,在文艺复兴早期成为了某些绘画大师记录完成真实视觉效果的基本技法,霍克尼称之为“光学绘画传统”,这种“光学绘画传统”一直持续到了1839年。

  在1839年,一种真正的记录真实视觉效果的“光学-化学”系统出现,也就是照相摄影术。

  照相摄影术以化学方法使各类透镜投射的画像定影,从而不再需要任何形式的人工干预,笔触、色彩、光影,这些曾经最受画师关注的东西变得无足轻重起来,这从根本上动摇了那些借助投影器作画的大师们在画坛的霸主地位。

  霍克尼认为,一个“光学暴政”的时代来临了。在12世纪,马格纳斯发现了银盐的感光性;1727年,德国化学家斯库尔兹完全测定了银盐的感光性;1818年,英国的黑塞尔完成了感光纸的显像实验;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发明了“达盖尔银版照相法”。银版照相起到的不是如何来改善画师的技法的作用,它带来的改变是革命性和颠覆性的。

  于是当用达盖尔银版法拍摄的照片刚问世时,与安格尔齐名的法国画家德拉罗什曾耸人听闻地宣称:“从今天起,绘画将寿终正寝。”光学拉上自己的“同谋”———化学,对借助投影器作画的绘画技法进行了驱逐,对所谓“隐秘的知识”进行了清算。

  不过在霍克尼看来,关于这段历史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以光学加化学的方法拍摄人物肖像的照相术,使绘画创作与借助透镜及投影器进行观察和描摹的绘画技法产生了彻底的决裂。

  自1870年之后,照片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肖像画的廉价替代品。欧洲艺术家纷纷退出肖像画制作这一领域。稚拙而纯真的绘画技法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神秘之后重又回到了欧洲的绘画作品当中。

  2005-08-28 21:17:02

  ---L0Tus楼主 | 回复

  --------------------------------------------------------------------------------

  [5楼]:

  严守秘密谁与共谋

  关于大卫·霍克尼“共谋”说,目前并没有任何已经公开的文件档案可以证明。从15世纪时期欧洲一些业已公开的文件可以知道,在当时的欧洲透镜被人们所认识,并大加利用,但这并不能说明大卫·霍克尼的“共谋”说就是正确的。

  反驳一科学家的研究可能和绘画界不沾边?

  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科学家们曾经对透镜的研究抱以极大的热情,有很多的科学家写了大量的有关光学和几何学透视法的论文、像等等,但是当时所有的论述还十分浅显,透镜的用处也十分狭窄,并没有史料记载这种针对透镜的好奇心蔓延到了绘画界,更没有出现霍克尼所说的绘画界惟透镜是尊的景象。

  后来的科学家伽利略之所以触怒教廷,并不是因为他的光学理论和发明了望远镜,而是因为他通过望远镜的观测得出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天体理论。

  反驳二制造工匠会不会严守透镜原理秘密?

  随着文艺复兴进入繁盛时期,运用透镜原理制造的望远镜得到了大量使用,它一般被运用在军事和商业领域,当时的威尼斯商人船队基本都拥有一副用来观测航向和海盗船只的望远镜。这样一个充满着暴利的透镜制造行业,同样存在行业秘密,如果他们严守透镜的原理秘密,那么像L otto这样的画家又是如何知道并学会运用透镜原理来进行作画的呢?

  反驳三画家赞助人和被画者都一言不发?

  在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一般会在赞助人的资助下来进行工作和谋生,当时的资助人有点儿现代意义上的资方加经纪人的味道。他们会对画家一段时期的工作进行预算,如果真的需要像霍克尼所说的要建立一个包括暗房和投影装置的画室的话,在当时所花费的资金肯定不菲,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投资项目。可是为什么在所有能够找到的当时赞助人的交往信笺中,关于这样一个价值不菲的奇异装置没有只言片语的提及和记载呢?甚至长达几个世纪都一言不发?

  反驳四画家和他们的家庭成员达成默契?

  霍克尼认为自己发现了绘画大师们的秘密,他为之欣喜若狂。完全可以想象在15世纪早期,那些获知了凸透镜秘密的绘画大师们会是多么的欣喜若狂,这当然要包括那些同样高兴的画师的亲人家属们,可是竟然没有遗留下一丝一毫的关于论及这个秘密的信息记录。

  反驳五他们比黑手党和基地组织还会保密?

  如果我们暂且接受霍克尼的“共谋”说,那么能将这个秘密“共同保守”得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的团体,必然是一个神秘得有点出奇的团体。

  在当今的世界上,有两个组织可以称得上是最神秘的组织,它们一个是黑手党,一个是基地组织。可就是这两个组织也不是严密得无懈可击,恐怖家族一个个的覆灭,恐怖分子的一个个落网,充分说明了他们恪守秘密的能力并不是人们所传说的那么神奇。如果霍克尼的理论可以成立,那15世纪的绘画界和玻璃制造工匠们简直比黑手党和基地组织还要神奇,这个“沉默”可谓是人类历史上最强有力的沉默了。

  真的想知道的话,就唯有问达芬奇了。

雍正在西藏设驻藏大臣衙门之后,让驻藏大臣管辖西藏的一切事物,包括西藏的官员任命和驻藏军队的管理,还要管辖当地的宗教活动,直接加强了清朝边疆的稳定。其中驻藏大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驻藏大臣在西藏地区搜集当地的各种情报,包括对其他国家的情报,还有针对西藏地区的民情,提出管理的建议。

因为驻藏大臣就驻守在西藏地区,他们提出的各种建议能够为朝廷制定管理西藏的方法起到参考作用。他们在西藏融入到西藏百姓中去,能够切身体会西藏的建设,能对当地百姓起到安抚的作用。在西藏,驻藏大臣一般都是将军驻守,他们不仅要管理好当地百姓,还要管理好戍边的战士们。

因为西藏是朝廷的边疆地区,驻藏大臣还得派人时刻注意着邻国的动向,防止有人勾结他国在西藏制造动乱。驻藏大臣直接管理着西藏地方官员的任用,驻藏大臣对西藏官员的升迁、调动,留任、罢黜都不用向朝廷汇报。所以说驻藏大臣的权力很高,必须是皇帝非常信任的人才能担任。

西藏不同于其他地区,驻藏大臣还承担着管理当地宗教建设,主持宗教活动的职责。比如主持活佛坐床活动、协助喇嘛管理宗教人员、处理喇嘛圆寂的事情。西藏的驻藏大臣衙门是清朝的一种特殊的机构,因为驻藏大臣的自主权多。正因为这样,清朝才能更好的管辖西藏偏远地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5626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