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这种发型,叫做什么?怎么扎的?头发能这么老实得扭成这样?

日本的这种发型,叫做什么?怎么扎的?头发能这么老实得扭成这样?,第1张

这种发型,脱胎于日本武士的“月代头”,一般的月代头是把额头宽度左右的头发,从前额到头顶都给刮了(一说拔了),但是头顶正中至后脑勺的头发留着,头两边太阳穴的头发也不刮,在脑后扎辫子。

辫梢可以下垂,也可以如题主上的那样,扎在辫子根部,辫梢往上。

在观看日本古代电视剧时,我们时常看到里面的男性角色的发型,大多都是将两边头发留着而把中间剃光的奇葩发型,不少人戏称这种发型是比光头更加考验颜值的发型,是发型界的地狱模式。

在当时稀疏平常的发型,倘若是放到现代,恐怕是不在许多人的审美范围之内了。而这种现今看来奇葩的发型,在那个年代还有一个专属的名称,“ 月代头 ”。

月代头究竟是为何能够在古代日本掀起一阵 时尚 风潮?也是众多人好奇的,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个审美奇葩的发型吧!

月代头,指男子将前额到头部中央的头发剔除的发型,这种发型是武士为方便战斗而选择的一种发型。

现代一般认为,月代头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武士们战争搏杀中,头发常常会因为激烈的动作而散落以致遮挡住武士们的视线而影响战斗。而且头顶的头发在带上战斗头盔的时候也会引起闷热等症状,将其剃除能很好地避免这等情况的产生,而能展现更好的战斗状态。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月代一词其实本意为“不正之气”,而剔除掉头顶的不正之气。对于上阵杀敌的武士而言,剃掉头顶上的头发可以让体内的气更加顺畅地流通,从而能够在战场上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武艺。

月代一词虽已无法确切考证其来源,但我们却可以追溯到月代的最早书面记载中去探知一二。在古代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公家关白九条在日记中曾记下:

由此可见,月代头在平安时代末期便有了。

在著名的江户影视剧作者大田南亩的日记里,《半日闲话》中便对月代头进行了一番描述,

在那个年代的文艺文学中,也有许多主人公梳着月代头的形象,当时风靡一时的《金金先生荣华梦》中的主人公,金先生便是如此,他那雍容华美的外表,典型的本多发发髻,也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 社会 时尚 潮流。

看似仅仅是两边留长中间剃掉的月代头,其实也暗藏玄机。

古代的日本人在月代头这个看似单一的发型上,其实也有一些讲究,月代头因很多不同的细节,也可以被区分为不同的发型,引起不同的潮流。

古代的日本也是阶级等级十分森严的年代,每一款不同细节的发髻都暗暗象征着不同阶级等级的身份地位。

第一种, 糸鬓 。糸鬓的主要特点是其中间剃掉的范围极大,仅仅留下鬓角到后面的一段头发,而将脑后的头发扎结成细小的发髻。 糸鬓在古代日本中象征着身份地位低下之人 。糸鬓多在演员之间流行,而在武士阶级看来,这类戏子也只是些下九流的玩意,自然是十分低下的。

第二种, 文金风 。这类发型的特点是把发髷绑的很高,再顺着发端向下弯曲且将发髷梳得比较粗大。这是日本十八世纪初期流行的发型,因当时著名的艺术家宫文路先生而闻名,在年轻人中引起了一阵模仿风潮。 更甚者,当时的女人也因此而梳出了“文金高岛田”的发髻,作为新娘的妆发之一。

第三种, 金鱼本多 。金鱼本多其实属于本多发的一种,但是其特点是脑袋后面的髱更加平整,且发髻和发髷几乎呈直角状。 金鱼本法的梳法十分讲究,看起去也比较体面,大多流传于町人阶级的富贵公子之间,成为了富贵人家贵公子的象征。

第四种, 小银杏 。小银杏的发髻细小且整齐,在正面看起来的形状与银杏十分相似,所以取名为小银杏。 小银杏多流行与町人阶级的商贩之间 。除此以外,小银杏还是町人在正式场合上采用的正式发型。

第五种,浪人髷。浪人髷本就是正常的月代头,只是因其疏于打理而使得部分头发杂乱生长而得名。打理头发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整洁己身的日常小事,但对于温饱都无法解决的人来说的确没有时间去顾及的。 对于常年漂泊在外的流浪者来说,浪人髷也成了他们独有的标志与象征。

月代头的不同潮流,都有其不同的细微差异与内在象征含义。而对于保持月代头这件事情,对于当时的古代日本人来说又是一个难题。

在最初保持月代头的时候,那时的人们为了不让头顶中间的头发继续生长,采取的方式是,用镊子将头顶中间的杂发一根根拔出。

这种方式不仅在执行的时候会产生疼痛,而且也容易造成头部发炎生疮等疾病。记录江户时期人情风俗的 《庆长见闻集 》便曾经对拔除月代有过相关记载:

此描述了日本武士为拔除头顶的毛发常常忍着剧痛顶着满头血污的情景。

这种打理方式发生转变是在丰臣政权上台的桃山时代。 因为在古代日本人的审美中,“ ”是一大重要原则。

出于日常整洁考虑,丰田秀吉完全统一日本后便将打理美观的月代头的工作由先前的用镊子根根拔出更替为定期的清洁剃除,以避免用镊子拔除后产生的不良后果,也让古代日本男人脱离了那种黑血流出鲜血淋漓的状态。 对于当时的日本男人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件幸事。

因合战而诞生的月代头,在那个年代,象征着“永远为主公战斗”的信念 不剃成月代头,也就意味着不孝忠主公,因而也不能称作武士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因合战诞生的月代头在和平的江户时代也一直存在着且以不同形态流行着。

在江户时代后,月代头一直作为武士战斗的象征,以居安思危此意念,一直存在着并且最后普及到了一整个武家 社会 。 在那过去的几百年中, 社会 风尚沿着阶级秩序在有效地流动传递着,月代头亦是如此。

从最开始由公家 社会 的文化风气,渐渐传递给日渐成长的武家,最终在町人阶级也慢慢普及,不管月代头在今日是以何种形态留存在我们今人的印象中,但它也永远是武士的象征,代表着那样一个武士时代

武士道作为日本精神文化的核心,也作为日本独有的文化形态,在日本发展的千年漫长岁月里对日本后来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忠臣、尚武、服从、献身为基本内容的武士道渗透在日本的角角落落,以至于后代的许多事物都在其中有迹可循。

而作为一种传统道德,武士道是在古代日本频繁的土地和权力的争夺战争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武士内部的道德规范,在大军事农奴主下都拥有着庞大的武士集团,上下尊卑,等级森严。

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一书中曾经阐述过日本的武士道:

或许,正是这种武士道精神是让他们在面对幕末外敌强劲入侵时依旧坚挺的原因之一吧。

而日本的武士道和中华文化也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 日本德川幕府的成立,让武家得以一种成熟的姿态出现在 社会 上,而其在政治上仿用了中国传统官僚体制,形成了“将军——大名——武士”的这种重叠式君臣模式,而在文化上又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尤其是宋朝的朱子学说。

古学家山鹿素行,更是将日本神道和儒家文化融合得相当充分,进一步促进了日本武家政治理论的完善。

他认为武士有侍奉君主和治理人民的职责,而君主是为万民服务的机关,他将日本幕藩主丛制极端“公”化,从中可窥见日本军国主义的渊源,而武士道的信念也可知晓一二。

从日本古代影视剧中随处可见的月代头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只是两边留发中间剃光的形态,我们应该感知到的也不应该只是月代头是如何的滑稽令人发笑,我们更应该看到那个年代日本的时代潮流,那个年代的日本的森严等级,那个年代日本的频繁战争,以及从那时延续至今渗透在日本人血液里的武士道信念。

看完是不是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滑稽呢?其实在每个国家都有他们相应的文化和潮流,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文明对待每一个国家的文化制度。

参考文献:

《庆长见文集》

《东方的文明》

《半日闲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7274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