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该病为外感时行邪毒,多由口鼻而入,蕴郁肺脾。肺合皮毛,主肃降,外邪袭肺,宣降失常,初期多见肺卫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若肠胃伏有湿热,或病毒深入时,则可出现气分症状。脾主肌肉,邪毒与内湿相搏,外发肌表,帮故有水痘布露。该病多属于风热轻证,时行邪毒清透即解。因该病邪毒一般只伤及卫、气分,窜入营血的甚少,故病情较天花、麻疹为轻,预后良好,变证险证也少。
少数患儿因毒热炽盛,内犯气营,甚或营血受累,重的可伴有高热、烦躁、面赤,痘点稠密,色赤,紫暗等重症。
生活在唐代,出身官宦世家的王焘,经过数十年努力,编纂而成的医学巨著《外台秘要》中记载:天行发“斑疮”,须叟遍身,皆戴白浆。被金代皇帝赐予“高尚”先生的名医刘完素,在他的医书中曾经这样写道:“小儿‘疹痘’未出,误以热药发汗,致使阳热转甚,则重密出不快,多至黑陷而死……”
出身世医之家的明代著名儿科医生万全,在他所著的《家传痘疹心法》中说道:“痘本胎毒,俗名天疮,虽疠(li四声)气之传染,实杀机之显彰……”虽然,中国历代的各类著述中,在记录天花这种疾病时,所用的名称不尽相同,但从书中所描述的症状来看,确属天花无疑。
晋代医学家葛洪于公元303年著的《肘后救卒方》一书,人们发现书中有这样的文字:“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者,疮癜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 对于不幸感染上天花的人,《肘后救卒方》中记录的治病药方是:“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并数数食。又方,以水浓煮升麻,绵沾洗之,若酒渍弥好。但痛难忍。”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这两个方,第一方的意思是,取好蜜,通身涂抹,或者用蜜去煮升麻,然后频繁地饮服。第二个方的意思是,用水去煮升麻,并且,用棉蘸上药液涂抹疮面,当然,如果用酒去浸渍升麻是更好,但是这会引起剧烈的疼痛,令人难忍。”
《肘后救卒方》里,还有许多关于疫病预防的内容。 天花作为一种瘟疫,严重摧残着人类的生命。巨大恐惧感,激发了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面对天花的无情侵袭,中国的有识之士并没有把防治天花的梦想,寄托在痘神身上,古代的医学家为征服天花,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努力和探索。中国的痘神就应运而生。根据《三教九流搜神大全》记载,中国的痘神姓张名健,是唐代武则天时代的一位官员。
公元609年,武则天登上皇帝的宝座之后,生活也变得放纵起来,她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开始在全国选美少年充斥后宫。据说,张健被指派负责这项工作。但张健不愿看到众多的英俊少年被摧残,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想出了一个对付武则天的办法。张建以现在是天花流行,很多都长了麻子,无人应征。那么民间为了感谢张建,用这种办法避免自己的子弟进宫,所以就给他立祠来祭祀他,玉皇大帝就封他为痘神,这就是中国痘神的来历。
于是,在“以毒攻毒”理念指导下,一种大胆而有效地人痘接种术,开始出现在古老中国的大地上。 采用改进了的种苗,预防天花的效果在清代郑望颐在《种痘方》中指出:过去,医师种痘若是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成功,人们则称为太平痘。……如今,要是为一百个小儿种痘,假设其中损伤四五个,则必然要惩罚种痘的医师……以上的话反映了当时的情况:治疗天花,要求种痘的失败率不能高于5%,否则,种痘医师就可能丢掉饭碗。但是,假如没有“熟苗”,也可以使用“时苗”进行人痘接种,但是必须严格把关。
乾隆十七年,清政府组织太医院编纂(zuan3)的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里面这样记载:“选时苗的惟一标准是区别痘苗的顺与不顺……顺的痘苗,苍蜡光泽,肥大厚实,可以收而用之——对于那些没有把握的时苗,宁愿不用。也不能滥用,种痘者千万谨慎。”此外,古代的医师们还发明了用稀释的痘疮浆液,来作为种苗使用。
据记载,清代初期,安徽安庆有一位世代行医的张姓医师,沿袭人痘接种已有三代。他采取的方法是:采取患天花儿童的痘浆,贮藏于专门的小瓶内。(埋在土里待用),使用时将所贮藏的痘浆稀释,用来染衣物,并让小孩穿上。据说穿上这样的衣服三天之后,小孩全身便会有痘疹萌芽,十日之后,痘疮就逐渐萎缩,被接种的人也就痊愈了。
但是,在《医宗金鉴》里面,却对使用痘浆接种的方法持反对态度,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志斌:“那么在《医宗金鉴》里头呢,它是主张用水苗法,但是,它特别反对的是痘浆法,为什么呢,这里头,其实,因为这是一本钦定的医书,它流传着一种儒学的,这样一种仁慈的这样一种观点,它认为你用痘浆,你就得去割破小儿的痘疮,你才能取取得那个痘浆。所以在割破痘疮这个过程,就对小儿造成了一种损伤,那么这种损伤是非常不仁慈的做法,所以它反对这个痘浆法。”
既然人痘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天花,那么,它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呢?
有的学者认为,明代隆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567年至1572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天花流行,当地的医师们便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人痘接种。
俞茂锟书中提到的宁国府太平县,就是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据说,消息传到了北京紫禁城隆庆皇帝的耳朵里,种痘的医师还受到了他的嘉奖。
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在中国,人痘接种的历史要久远得多。根据是,1713年,一个叫朱纯嘏(gu三声/)的医师在他著《痘疹定论》一书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宋真宗赵恒在位时,宰相王旦一连生了几个子女,不幸都死于天花。待到老年他又得了一个儿子,取名王素。王旦担心这个儿子再遭天花残害,于是召集许多医师商议防治痘疮的方法。有人说,四川峨嵋山有一个“神医”能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王旦听后心中大喜。
峨眉山神医为王素种痘的故事,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典籍上最早的种痘记载。
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此说缺乏旁证,不能光凭朱纯嘏的记载,证明中国在宋代就已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还有的学者认为,早在中国的唐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人痘接种。
董玉山在《牛痘新书》中有这样写道:“考世上无种痘,诸经唐开元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
有人认为,不能单凭这段文字,确定在唐朝的开元年间,也就是在公元713年至741年,中国就已经发明了种痘术。
但是,也有的学者以《千金要方》为依据,推测唐代已经出现了人痘接种。
唐代医书《千金要方》中介绍:“治小儿身上有赤黑疵(ci1声)方:针父脚中,取血贴疵上即消”;“治小儿疣(you2声)目方:以针及小刀子决目四面,令似血出,取患疮人疮中汁黄脓傅之”。
因此,有人认为,既然唐代人已经懂得了“以毒攻毒”的道理,那时就有可能出现了人痘接种术。只不过,那时种痘只是在民间秘密流传,没有公布于世。
面对肆虐的天花,中国古代的医师们。一直采取了冷静而科学的态度。
他们潜心著述立说,探索种痘之法,一些预防天花的医学著作相继问世。
天花,一种传入中国的瘟疫,不但造成了流行和泛滥,同时也激发了古代医学家的灵感和智慧,在“以毒攻毒”的思想指导下,中国人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这样赞扬人痘接种:“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人痘接种使千千万万的人们,免除了天花的威胁和侵害。它的发明,同活字印刷、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一样,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古代很多女子都有天然细腻的肌肤,那么古代的女子是如何来美容护肤的呢揭秘古代女子的美容护肤方法,下面跟着我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女子护肤的有效方法
古代护肤1、国色天香法
此法可以让你红颜如奇葩仙卉,身体又有奇香缕缕不散。用甘松、山奈、香薷、白芨、白芷、防风、蒿本、白僵虫、白附子、天花粉、零陵香、绿豆粉一起捣成细末,每天洗脸或洗澡用来擦身,很快会产生上述效果。
古代护肤2、肌肤细腻法
每天洗脸后,用鸡蛋清涂面部或其他部位的肌肤,再用手巾揩净,坚持一个月,效果显著。或者,每天将黄酒1升放入洗澡水中,连洗两个星期,肌肤自然变得细腻无比,若能用美玉摩擦更妙。
古代护肤3、嫩肤去皱法
用蜂蜜、白糖和牛奶各适量调为膏,每日早上或晚上涂于面部,保留10~2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去。常常使用可以减少或消除面部皱纹,并有润肤增白的作用。
古代护肤4、治面疮痘痘法
茧丝子苗绞汁涂于患处,每日3~5次,连续涂抹至痘痘消失止。
古代护肤5、返老还童法
用黄柏皮、木瓜根,研末后加枣仁一起捣成泥浆,每天早上洗脸,脸部肌肤会变得嫩如凝脂,艳若桃花。此法能保持天然物性,不会破坏面板细胞组织,没有副作用。
古代护肤6、消除汗斑术
用硼砂5两,老姜两片研成末,水调匀,连擦患处,数天便可见效。
古代护肤7、拔毛不痛法
将糖放在陶器中,再将炭灰混合研成细末涂到需要拔毛的部位,毛发自然脱落,没有痛感。
古代护肤8、鸡蛋美容法
将脸洗净,取鸡蛋1/4的蛋清和蛋黄均匀涂在脸上,动作要快,15分钟内不说笑,让面板收敛,然后用温水洗净并擦上润肤液。20至30岁每周2次,30岁以上每周3次,蛋清适用于面板中性、油性;蛋黄适用于面板干涩无光泽,有细小皱纹者。
古代护肤9、去除面部黑斑法
用苦枥子树皮1块,配米汤1斤,加1个鸡蛋清煮开放冷,早上用药水洗黑斑,几天后斑就除去。
古代护肤10、除脸上黑痣 法
用鲜石灰、纯碱各10克加少许酒精调匀,每天涂1次,7天后黑痣消失。
古代护肤11、西施沐浴秘术
用猪苓香、威录仙、茅霍香、香草、干荷叶各2两,再用甘草、白芷各半斤,研碎,拿3~5两装入疏布袋中,会同前面的药品一起煎水,在无风的地方每日洗1次,经过1个月以后,肌肤就会变得芳香润泽,妍丽多娇。这不但对闺中人有益,而且还可以治疗恶疾。
古代护肤12、黄牙变白秘方
用等分的食盐和苏打,加水少许混合成牙膏状,用此膏刷牙,每周1至2次。长期使用可使黄牙变白。
日常护肤我们要注意的事项
1、护肤过程中手太欠
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经常托腮、经常摸脸、经常用手乱挤痘痘的坏习气,经常性地用手来托腮,长时间也会招致左右脸部不对称的现象,而经常用手去摸脸,就直接将手上的各种细菌都传送到了面部面板当中,经常挤痘痘,会让痘痘感染发炎得愈加严重,因此,颐养好面板的第一步,就是要保证面板的干净清洁,在用手摸脸之前,一定要先洗手,避免手上的细菌都沾到脸上,随时要保证面板的清洁度,觉得到面板有污垢和油脂的时分,要重新清洗一遍面板了。
2、把睡眠面膜当晚霜用
很多美眉把睡眠面膜当成了晚霜运用,睡眠面膜看起来十分的滋养和营养,有些美眉过于依赖睡眠面膜了,晚上洗脸后,直接把睡眠面膜往脸上一抹,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天哪,不要这么省事吧!直接涂抹上睡眠面膜就睡了,这无疑是在渐渐毁容啊!
其实,睡眠面膜普通质地都比较稀薄,假设洗脸后,直接涂抹睡眠面膜就睡了的话,面板没有吸收睡眠面膜当中的营养,反而让枕头被单吸收了去。而当你夜晚睡到一半的时分,面板就开端吸收枕套和床单上的细菌了,不知不觉,你一个晚上就是在毁容中渡过了,因此,不要将睡眠面膜当成晚霜来运用,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晚霜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每晚清洁面板之后,应及时涂抹上爽肤水,再涂抹上晚霜,并轻柔 ,待晚霜被面板所吸收了之后,再入睡,晚霜以及补水面膜才是你睡前最佳的护肤选择。
3、卸妆时还加倍
卸妆卸得好不会伤害到面板,反而会让面板愈加清透和温馨,对面板的伤害也较小,但是,有些美眉在卸妆的过程中,来回打圈 面板,以为这样可以溶解掉面板表面的彩妆,其实并不是这样,你是嫌面板里面的污垢还不够多吗卸妆还加倍 的话,很容易招致面板长痘和发炎,令面板严重透不过气来,所以,美眉们在卸妆的时分就不要再 了。
4、以为去角质就是深度清洁
在护肤方面,很多美眉都会说深度清洁这一词语,更有美眉以为去角质就是在深度地清洁面板,其实,去角质是面板非常正确的护肤步骤,并不是在深度清洁面板,想要深度清洁面板不如来场SPA更适合。
日常护肤的正确步骤
第1步:洁面晚上洁面之前一定要先卸妆!最好是选择弱酸性的洁面产品进行清洁,用30~33度的温水与冷水交替洗脸,最后用干的毛巾擦干!清洁工作做好了,才能让肌肤吸收能力增强。
第2步:化妆水化妆水具有保溼效果,还能起到第二次清洁的效果!洁面后在脸还是溼润的时候赶紧用化妆棉沾上化妆水轻拭面部,不要等到脸完全干了再补水,这样保溼会大大减分的。MM要根据自己的肌肤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水,一般来说干性肌肤的MM要用柔肤水,油性肌肤用爽肤水,敏感肌肤要用抗敏专用水,而且最好不要使用化妆棉!
第3步:眼部保养眼睛不仅是身体最脆弱的地方还是最容易老化的部位!选用适合自己的产品,用无名指沾取米粒大小的分量,沿顺时针方向轻轻涂抹, 直至吸收。想要拥有完美的双眸不能单靠护肤品的功效,还要保持充分的睡眠!
第4步:精华液精华液是根据肌肤的状况决定的,一般来说20岁左右就可以开始使用了!保溼、美白、抗老化等不同功效都有精华液产品能满足不同肤质的需要,高浓度的产品还能改善肌肤的状态!
第5步:面霜面霜是非常重要的,能有效的锁住水分!在冬天的时候选择质地稍微粘稠的面霜,而夏天就选择乳液,乳液的负担较小,适合夏天使用!乳液与面霜都是为肌肤提供一层锁水膜,防止水分流失,补充肌肤养分。
古时候的人长痘痘,管痘痘叫面疱。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面皰候》:“面皰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皰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养生方》云:‘醉不可露卧,令人面发疮皰。’”
面疱是细菌感染毛囊和皮脂腺而引起的皮肤炎症,发生部位除脸部以外,也会长于胸部、背部等部分。由于皮脂排泄不畅,分泌物形成堆积,渐渐积聚阻塞住皮脂腺的出口。此时,如受灰尘、其它污物的粘连使毛孔堵塞,皮脂无法排除,外在清洁不当,使细菌侵入毛囊,刺激了形成严重脓疱症。
面疱分类
1、白头粉刺也称闭合性粉刺,表现为如针头大小的贺锥形丘疹。呈正常肤色,不易看到毛囊开口, 白头粉刺一般不易挤压,若强行挤压易并发感染,导致炎症丘疹形成。可通过去角质或使用去痘产品,使其消除。
2、黑头粉刺也称开放性粉刺,用肉眼可看到扩大的毛孔,并有黑头从毛囊突出,若用粉刺针加压治疗,可挤出乳白色微弯的脂栓,有时也可自行脱落,有时可发展为脓疱。可用真空吸管吸出或离子导出机进行杂质导出治疗,也可用粉刺针施压治疗。
3、丘疹性痤疮皮肤上呈现米粒或绿豆大小的丘疹,顶端质地较硬,色呈淡红,周围伴有轻度炎症。皮损以炎症丘疹为主,丘疹中央偶尔有少许黑头。炎症处可涂消炎朋,黑头按黑头粉刺处理。
4、脓疱性痤疮皮损为脓疱与炎性丘疹共存。脓疱多发生于丘疹顶端,破溃后可流出粘稠的脓液,伴有轻度压痛。治疗首先要排出脓液,局部再涂消炎水。
5、囊肿性痤疮由于皮脂过多,毛囊口被堵塞,囊内组织液化、坏死而成。压之有波动感,可排出血性分泌物。此类痤疮最好在医院进行治疗。
6、硬结性痤疮当局部炎症较深时,脓疱性痤疮可以发展成厚壁的硬结,大小不等,为淡红或紫红色,呈半球形隆起或圆锥形。有的长期存在,有的逐渐被吸收,有的化脓破溃而形成瘢痕。
7、聚合性痤疮多种损害同时发生,通常泛发全身,有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等。
8、萎缩性痤疮种种迫害坏了的腺体,而引起凹陷状萎缩性瘢痕。
关於实施种痘免疫的最早记载是在什麽时候呢
明末喻昌《寓意草》(1643)对顾諟明的二郎,三郎在北平种痘医案的记载,较为具体一些:"顾諟明公郎种痘,即请往看其痘苗淡红,磊落中含水色,明润可爱,且颗粒稀疎,如晨星之丽天门下,医者先已夸为状元痘"42清初董含《三冈识略》记载安庆一姓张医师三代所传种痘术,更为具体:其法取患痘者的稀痘浆,贮於小瓷瓶内,埋於土内待用其用法:将所贮痘浆染衣令小儿穿著,则三日萌芽,五日痘长,十日痘萎这是清代文献关於种痘的最早记载1681年,清政府曾专差迎请江西医张琰,为清朝王子和旗人种痘据张琰《种痘新书》说:"经余种者不下七,八千人,屈指记之,所莫救者,不过二,三十耳"可见种痘术医术已相当高
对於种痘术的发明时间,地点,人物,医书有不同的说法除了前引清董玉山《牛痘新书》所称"唐开元间,江南赵氏"之说,并有清代医家张璐(1617-1700)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所撰《医通》说:"迩年有种痘之术,始自江右,达於燕齐,近则遍行南北"书中记有痘浆,旱苗,痘衣等种痘法康熙52年(1713)朱纯嘏著《痘疹定论》卷二"种痘论"说,宋真宗时(11世纪)宰相王旦请峨眉山女神医到京为其子王素种痘这是医典对种痘起源的最早的详细描述,尽管是以带有神话色彩的文本出现
1727年清初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则把发明人痘接种术确定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闻种痘法起於明隆庆年间,甯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家之传,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称是由安徽太平县人发明并传之天下,但未具姓氏书仲介绍了四种种痘法,即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1742年成书的《医宗金鉴》也记有四种接种人痘的方法,清代朱奕的《种痘新法》则描述了人痘苗的选育方法:"其苗传种愈久,药力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符合现代疫苗制备的灭活原理
张琰在《种痘新书》自序中说:"余祖承聂久吾先生之教,种痘箕裘,已经数代"可知张琰之父善种人痘,传自其祖父,其祖则称传自聂久吾聂久吾(尚恒)生於明隆庆(1567-1572)六年(1572),而现存聂久吾著《活幼心法》等医书中均无种痘内容按张琰自序的说法:"宇内方书总无种痘之说,岂治痘之方则宜传之於世,而种痘之术不可向人言乎 盖秘其诀而不肯笔之於书,私其技而不欲公之於世也余今乃洩人之所未洩,传人之所不传"清伍士山在《种痘新书序》言其曾问张琰:"公家既有秘传,曷不公之於世,普利群生 "张琰叹曰:"医书充栋,惟种痘之术不传,盖术家欲专其利,故秘其术以自私也余行术数十年,……今余年将就衰,欲将其术传之天下,故纘述遗篇,详加参考,且将祖父秘传一一书之於册"由此可见,种痘之术确曾长期在极少数方家内部秘传,不为世人所知;就连张琰本人也是在"行术数十年"之後将其书之笔端,公诸於世 《医宗金鉴》说种痘"此诚去险履平避危就安之良法也然种痘一科,多口传心授,方书未载,恐後人视为虚诞之辞,相沿日久,无所考稽,使至理良法竟置无用之地,神功湮没,岂不大可惜哉!今将种痘一法细加研究,审度精详,纂辑成书,永垂千古,庶为种痘之津梁,咸登赤子於夀域也"其所谓"口传心授",确实是种痘术自从发明直到明代一直未被公开的原因,这或许也是古代"医道不分"且医家在某些秘术传承上深受道教秘传传统影响的表现事实上,一般的痘疹治疗,同样存在著秘传的现象,明孙一奎《赤水元珠》卷二十七上"痘疹心印小引"曰:"专门者以痘为秘术,为禁方,固不道其道,心其心,各师其见,各颛其法,而不思融洽众理以契所归"
清黄百家曰:"痘疹不知起自何时,相传在晋宋之间数千年来,毒痡极矣天道好生,物极必返迩乃有种豆之仁术康熈戊申,余读书甬上,有曁阳某者,挟此术至,吾友陈夔献笃奉之,号於同志余时卽欲学焉,而未暇也岁辛酉,余以试事在省家,大人以帖谕云:'痘疫盛行,余方日夜恐恐,适浦阳有傅啇霖者,以种痘术抵吾里,孙軰七人俱得安全,其未信者邻里同舍多罹此厄'余益感而愿得之今年夏,啇霖过访余,与之促膝连床,啇霖亦不惜,尽倾底蕴余时适往昆山,未得竟业政初,啇霖之兄也,文誉斐然,本其家授,兼以此术济世,葢自明初,其远祖窦继先生从戴原礼游,卽精於医,传至其曽祖思川,祖岐山,始以种痘术闻逺近,父希成,叔希美,为格等继之,而政初集其大成 其为符咒,可废乎 曰不可痘疫时行,实有邪祟,且忌诸犯触,非此无以发人之诚信耳,故古有祝由科,非无谓也因与政初诠次増定其家传之本,为《天花仁术》一书,总种痘时痘为十卷,公之同好,所谓父不哭子,其利漙哉!政初更善针术,其经络补泻,悉本灵素,与今所行世者逈异,此其一端云"
亦有人提出人痘法发明於清初民国13年恽铁樵著《保赤新书》卷二"鼻苗":"我国当清初时代,曾有人发明种痘之法,用出天花小孩的痘痂,研碎了和在新棉花絮裏,搓成小团,塞在婴孩鼻孔之中,谓之鼻苗"作者此说亦无证据,不过作者接著说:"在发明这鼻苗的人,理想极通天花既是外感,食积,惊恐为诱因,病源复杂,传变自然厉害,若用痘苗引痘,那就纯粹的内因,病源单纯,自无危险,岂不是极通极通麼……详究其源,云是玄女降乩之方,转取痘气薰蒸,发胎毒於安宓无病之时……原其种痘之苗,别无他苗,惟是**痘儿颗粒之浆,……据此在发明之人,恐不能取信於大众,却要托之玄女以自重,在医家之评论,全不计其发明之功,反要科其盗窃之罪这就是中国医学不发达之原因了" 清初痘疫大流行,确实给人提供了某种历史心理学的背景但毫无疑问清初发明种痘之说不合历史事实
李约瑟《中国与免疫学的起源》一文及其《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一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认为,1549年刊刻行世的明代医家万全所著《痘疹心法》中,首次提到种痘又有研究者认为"基本可以确定种痘始於明隆庆年间(引者注:隆庆1567-1572),即16世纪中叶";"种痘术最初於晚明出现在皖南和江西的弋阳等地,大约在清初传入江南";"人痘术在明隆万年间已在皖南和江西等地出现,而且至迟到18世纪中叶,江南的人痘接种术已在全国居於领先地位"
然而进一步的考证表明,1523年去世的明郑善夫的《少谷集》卷二十中,最早提到种痘之事该书卷二十•书四"与应南洲"曰:"春间得越中二手教,继得显仁济上种痘事;近又得二兄宦迹,皆好音也善夫入秋,病稍去体,然神思大减,眼就花,齿半揺动,百年未中,而衰飒如此,不肖可言耶白下之命,於病躯散才甚称,且得以暇日,求吾斯未信处,窃自慰也石龙兄此时想履任相聚之喜,良莫可喻"
文中提到的"显仁",在卷十八《寄应南洲》一信中又曾提及:"显仁亲事,尚尔优游",可知"显仁"其人时当在冠龄之下而"济上"则是地名,卷二十五《病中懐郑继之二首》诗句"卫川分手去,济上寄书来"即其证;又按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卷七"济上:济水之上"综上,"显仁济上种痘事"是说显仁在济南完成种痘之事,从信中提到的"白下之命"(指嘉靖元年即1522年明朝南京朝庭的诏命),及文中"石龙兄此时想履任相聚之喜,良莫可喻"一句,可知此信写於嘉靖元年(1522),那一年他被荐任南京刑部郎中,不久改吏部,而不应是翌年上任途中罹病返家之後去世之前所写
由此可见,目前所知最早关於种痘之事的记载是在1522年
(五) 988-989年:峨眉山顶女神医始传种痘术
清抄本《正一道门庆麻痘娘科》和抄本《痘门拜娘娘诰全科》都提到"戊子己丑行正令"这个时间点,值得注意这种长久流传於民间社会的宗教科仪文本,往往用秘言诀语的方式,流传著某些鲜为人知的重要资讯
《正一道门庆麻痘娘科》:"拜请天宫天姆娘,功德齐天不可量,戊子己丑行正令,普天伐土布恩光"《痘门拜娘娘诰全科》:"拜请天宫天姥娘,功德其大不可量,戊子己丑行正令,遍游天下种痘疮,是男是女赖清吉,或老或少得安康"显然"戊子己丑行正令"是指在"戊子己丑"年裏传布这神圣的种痘术那麼"戊子己丑"是指何年代
根据这些经书拜颂的天姥娘娘乃指向峨眉山上传播种痘的神医,参之以朱纯嘏《痘疹定论》对该女神医为王旦(在世时间是957-1017年)之子王素(在世时间是1007-1073)种痘及及传播种痘术的事迹,"戊子己丑"当指宋端拱元年(988)和二年(989)因为在女神医为王素种痘前,种痘术已在峨眉山地区传播,只是因为方坤撰《全闽诗话》卷七明•郑善夫:"其赴召也,便道游武夷,深入九曲,绝粮抱病,放舟南下,抵家而卒,年三十九,其徒髙瀫傅汝舟为庀棺敛,太守汪文盛葬焉"
宰相之子王素种痘始闻名於世而已按《痘疹定论》,王旦生子而伤痘,命人为寻名医,於是"时有四川人做京官者,闻其求医治痘,乃请见而陈说种痘之有神医,治痘之有妙方,十可十全,百不失一王旦知之,喜相问曰:'此神医是何姓名,何处居住也 汝即知之,为我请来'彼应之曰:'此医 环峨眉山之东西南北,无不求其种痘,若有神明保护,人皆称为神医,所种之痘,称为神痘'"乃请神医"不逾两月,敬请神医到汴京见王素,摩其顶曰:'此子可种'即於次日种痘"此其证
又,经中描述"峨眉山上三大娘",乃"身穿泗州绫罗缎,八副罗裙凑地装,头戴金钗玉霞帔,足踏系鞋三寸长, "可见经传认同天姥娘娘乃小脚"三寸长",无疑裹足,乃为五代以後的人物特徵,决非唐或唐前当然也不排除是清代的时代特徵渗入道教话语演变过程,尽管娘娘本非清代人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