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欢迎访问中华上下五千年 关东群雄讨董卓 的故事。
董卓入洛阳,在朝廷中废帝更立,自封相国,独揽大权,造成中央无力,汉室空虚。
公元190年,关东各hao强地主集团汇集了12支军队(史称“关东军”),推举袁绍为盟主,分路逼攻洛阳、讨伐董卓。河北军有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泽北)的衮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邀,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还有驻军河内的勃海太守袁绍,河内太守王匡。冀州牧韩馥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北)供给军资。河南军有屯兵颖川的豫州刺史孔仙和驻军南阳的后将军袁术。除此之外,奋武将军曹操与骑都尉鲍信也带募兵到酸枣汇聚。
然而,关东军虽声势浩大,名为为国除患、重振汉室,实则拥兵自重,借机发展个人势力。他们为保存实力,日日置酒高会、歌舞于前,按兵不动,都不想先与黄军刀剑相刃。曹操对此非常气愤,呼吁关东军将帅齐心协力,团结奋战以讨国贼。但诸军将领各怀心机,对曹操所言根本不予理睬。曹操愤然率军单独行动,曹军从酸枣出发向西进军。董卓派大将徐荣率兵迎击,双方大战于荣阳(今河南荣阳东北)。曹军因多为新兵,缺乏训练,数量又少,大败而归。曹操本人被流矢射中,险些丧命。曹操败北回师,再次建议合力共击董卓,仍未奏效。
公元191年,长沙太守孙坚进军洛阳,董卓亲自率兵迎战,被孙坚击败而退出洛阳,西入长安。董卓西迁,中原无主,各路hao强都欲称雄。当时hao强中势力最大的袁绍、袁术兄弟二人都想借机称帝,遭到列强一致反对。关东联军就此解体,诸hao列强公开地进行割据和兼并的混战。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袁绍家族的四世三公: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烜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
袁绍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领冀州牧,持节总督幽青并冀四州。封邺侯,是东汉西园八校尉之一、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其史书为十三路),左将军袁术之兄,也是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
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职位,西汉时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后来以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从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称为三公。汉武帝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大司马权越丞相之上。成帝时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 西汉末虽是三公鼎立 , 但仍以大司马权力最大。新莽时,沿袭了西汉三公制。东汉初仍设三公官,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 。
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汉末著名军阀。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年)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年)病死。
首发于 微信公众号 贤言萝卜
这三个章节是本书前期的一个小高潮,包括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等激动人心、广为流传的故事都集中在这三回中。
第四回首先历数了董卓的各种大逆不道的恶行——废少帝、弑帝后、杀大臣、屠杀平民、专权跋扈——为后文曹操行刺不成的逃亡、兴义兵联络诸侯讨伐董卓做了铺垫。
诸侯齐集之后,推举袁绍为盟主,以孙坚为先锋,攻击汜水关。通过对孙坚先胜后败、关羽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董卓放弃洛阳迁都长安、曹操追击董卓遭遇惨败、孙坚得玉玺返回江东、诸侯作鸟兽散等一连串事件的描写,突出展示了三位主人公的正面形象,侧面刻画了袁绍和袁术两兄弟的锦绣其外、糟粕其中,也揭示出了董卓专权时期的各路割据势力为了个人利益而各怀鬼胎的社会现实,并为之后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充分的铺垫。
先来看一下袁绍。袁绍在官渡之战以前的章节中戏份颇多,所以作者在这三回中着力描写了袁绍的表现,以呼应后文书中郭嘉对袁绍的评价。
首先,袁绍虽然出兵响应了曹操的檄文,但是他的目的却是为了博取忠君爱国的好名声,并不想真刀真枪的和董卓拼个你死我活。出于保存实力的目的,他既没有带自己的主力战将颜良和文丑出战,又在孙坚被华雄击败、兵力受损的情况下不发援兵、不做任何安排,更是在董卓逃往长安的绝好战机之下按兵不动,坐视曹操孤军奋战。有这样一位心怀鬼胎的盟主率领一群同床异梦的诸侯,也就难怪他们劳而无功了。
其次,任人唯亲。十几万人每天消耗的粮食是惊人的,一旦没有了粮食,军队就会哗变崩溃。为了把军粮控制在自己手中,他安排自己的弟弟袁术担任后勤队长。但这位“总督粮草”的袁术先是不给孙坚供应军粮,后来又导致刘岱军中无粮可食。这说明袁术并没有平等对待各路诸侯,而是存了私心。
再次,赏罚不明。他身为盟主,口口声声说“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却在明知鲍信违反军令、擅自出兵后没有加以惩戒,又在孙坚击杀胡轸、关羽击杀华雄时没有奖赏。尤其是在关羽温酒斩华雄之后,袁绍只因关羽出身微末就对其战功视而不见、一言不发,并任由袁术申斥张飞,充分体现了袁家这两个人是只重视门第出身、无视个人能力的势利之徒。
最后,缺少大局观。由于袁绍的目的只是博取虚名,他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过该如何消灭董卓,再加上指挥能力的欠缺,致使诸侯们重兵在握却毫无建树。董卓裹挟百姓逃往长安时,军民混在一起,行军速度慢,又携带了大量的掠夺来的贵重物资,正是消灭他的好机会。袁绍却为了保存实力而坐视不动,以致贻误战机。和曹操比起来,袁绍确实只是一个目光短浅、只顾自己私利的绣花枕头。
再来看一下袁术。比起袁绍来,袁术嫉贤妒能的小人嘴脸就更是等而下之了。
他看到孙坚立了战功就心怀嫉妒,不发粮草,任由孙坚被华雄击败;关羽请缨迎战华雄时,他听说关羽只是一名弓手就连连呵斥,只重出身门第的狭隘心胸令人生厌;等关羽斩将立功,又心生嫉妒,对提议趁机攻击汜水关的张飞恶声斥责。袁术虽然出身名门,但其实质完全是一个心胸狭隘、面目可憎的跳梁小丑。
孙坚作为前期第三号主人公,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可谓尽心尽力。
他不但主动请战,为大军担任先锋,率先攻击汜水关,又严词拒绝了董卓的拉拢,更在董卓逃离洛阳后第一个进入洛阳。在洛阳城中,孙坚看到首都残破、一片废墟,不禁感伤落泪。在袁绍和其他诸侯们保存实力、出工不出力的衬托之下,这种舍身为国的情怀显得难能可贵。
比起孙坚来,曹操的形象更加饱满高大。
在王允的宴席上,众多位高权重的大臣们都只会为国家的悲惨遭遇而痛哭,对于如何解决董卓却束手无策。而曹操却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持刀刺杀董卓。用群臣的无能衬托出曹操的敢作敢为。这描写的是他个人的小勇。
刺杀失败,逃回乡里后,曹操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并矫诏天下各镇诸侯共同讨伐董卓,更是为讨伐董卓写了一篇战斗檄文传播天下。要知道冒用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本身就是极其严重的大罪,足以招致满门抄斩,而写檄文昭告天下更是立场鲜明的站在了董卓的对立面,一点后路都不留给自己。在董卓逃往长安、各路诸侯逡巡不进的时候,曹操更是不顾自己手中兵力不足,勇敢的率军追击。这些都表现出来曹操一心为公的大勇。
诸侯齐集,曹操为了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击败董卓,主动推举袁绍为盟主。他知道袁绍两兄弟的地位和出身都比他高很多,不可能因为他是同盟的发起人而甘为人下;也知道袁家门生故吏很多,来的诸侯中很多都和袁家有关系。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推举袁绍为盟主,用他的声望团结各路诸侯,众志一心来消灭董卓,挽救倾覆的帝国。这表现了曹操成熟的政治智慧。
而在袁氏兄弟冷落有功的战士,赏罚不明的时候,曹操主动承担了安抚刘关张的工作,安排人送酒送肉,这表现了曹操一生坚持的不以出身贵贱评判人、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
高光时刻留给了刘关张三位。
看一下刘关张的出场 ——“玄德、关、张引数骑跟公孙瓒来” ——刘备没有兵马吗?显然不是,上回书专门说了刘备在平原“颇有钱粮兵马”。为什么这次不带兵来呢?这是罗贯中的特意安排的。
看各路诸侯——“诸路兵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这么雄厚的兵力,却先被华雄堵着寨门欺负,后被吕布只带三千骑兵追的满地乱窜。关羽一刀解决了堵门的华雄,刘关张拦住了谁都拦不住的吕布,救下了乱窜的公孙瓒。这么一写,高下立判。诸侯就是十几万的绿叶,衬托的刘关张三朵小红花特别突出。
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很好看,但是论起最精彩的部分就非温酒斩华雄莫属了。
为了凸显关羽的超凡战力,罗贯中早早就开始铺垫。
华雄,一个没活过一个章节的便当男,罗贯中居然在他出场时做了详细介绍——“身高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好一个威猛的关西大汉!这不算完,居然还给他设计了一段极其嚣张狂妄的出场宣言 —— “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狂妄吗?一点都没有,华雄有这个实力。罗贯中贴心的为他准备了鲍忠、祖茂、俞涉、潘凤等一长串将领供华雄展示他过人的勇武,从汜水关下,华雄一直砍啊砍,砍到堵着袁绍的大门挑战,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
但是没用,再勇武过人也只是关羽走上神坛的垫脚石而已。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账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崩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一段几乎可以说是整部小说中想象力最丰富、人物刻画最成功的神来之笔了。要知道这一段故事完全是罗贯中凭借想象力臆造出来的,但是他的造神艺术是如此完美,以至于关羽成了中国人世世代代都崇敬的武神。
短短的一段话,没有如何厮杀,没有如何搏斗,没有华雄如何被击落马下,连一点点直接的叙述都没有—— 全部都是虚写 —— 写鼓声大振,写将士怒吼,写那狂暴奔腾的声浪满满的充塞天地,写诸侯们胆战心惊,写他们连发令探听的时间都没有——鸾铃声就随着华雄的人头一起踏进了中军大帐!
其酒尚温!
这是何等的剽悍!这是何等的迅捷!这是何等的武力超凡拔群!
这是何等的生花妙笔。
袁绍讨伐董卓
190年1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讨董的旗号。当时袁绍与王匡屯兵河内,张杨亦率数千人投靠;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酸枣,曹操则属于张邈军下;袁术屯兵鲁阳,孙坚从长沙赶往与袁术会合;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则留在邺城,给与联军军粮。各群雄都支持袁绍,一起推举他为盟主,但只有鲍信认为曹操才是最有能力推翻董卓。袁绍自号车骑将军,其他人都有被假授官号,如曹操就被授行奋武将军。
捻军首领张洛行是被僧格林沁抓捕后,凌迟而死。
张洛行出生于地主家庭,家庭条件还是挺不错的,年轻时张洛行自己开设漕坊、粮行、赌局等,同时也做私盐生意,就是在贩私盐的过程中经常跟官府发生冲突,由于当时安徽民风彪悍,于是就纠结了一帮人进行自卫,这些人自称为捻,有团结一心的意思。最初张乐行率领这些人行侠仗义,跟地方的恶霸做斗争。在咸丰初年,张乐行在毫州等地聚众起义,更是被十八股捻首歃血为盟,被推举为盟首,成为了捻军最初的首领,由于当时清朝正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所以给了捻军发展壮大的机会,下面就来说一说张洛行的一生:
一、聚众起义,被推举为盟主
咸丰元年张洛行聚众起义,到了咸丰五年已经发展成能够影响苏、鲁、皖、豫四省的强大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四地的捻军在雉河集会盟推举张洛行为首领,并且建立了以五色为基础的五种军制,各路捻军都听其调遣。
二、作战英勇,被封为沃王
咸丰七年,张洛行占领了洪河两岸,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主动寻求跟捻军的合作,张洛行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被封为征北主将,咸丰十年被太平天国封为沃王。
三、遭人背叛、英勇就义
同治元年,张洛行率领捻军跟僧格林沁交战与河南的杞县,由于长枪队首领董志信叛变投敌,使得捻军腹背受敌,最终败给了僧格林沁,后又被叛变的捻军首领李勤邦出卖,最终被僧格林沁俘虏,随后跟其儿子一起被凌迟处死,时年五十三岁。
你知道捻军首领张洛行的事迹吗?知道他是如何死的吗?欢迎留言讨论。
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官至大将军,其弟袁术则称仲家皇帝,袁氏一族可谓“五世三公一帝王”。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主持朝政。董卓专权,袁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关东军盟主,自号车骑将军。董卓不久被杀。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东汉势力最强的一方诸侯。不久袁绍被册封为大将军、太尉,领河北四州牧。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劳,遣精骑以骚扰曹军,俾不出3年可击败曹操。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的一部分将领主张迅速决战。袁绍采纳后者的意见,五年,发布讨曹檄文,率10万大军进军黎阳。当年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7万多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亲随败回河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
中平六年(189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并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他自署相国,又自称“贵无上”,性极残忍。由此可见董卓的狂妄,通常来说如果非要留一个皇帝的话,通常会选择较差的那个方便控制,而董卓偏偏将更有能力的刘协立为帝。在他看来,刘协再聪明也不过是个孩子,倒不如通过废立皇帝来给天下人一个下马威。是时,“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殷积。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
而董卓擅行废立和种种暴行,也引起了官僚士大夫的愤恨,他所任命的关东牧守也都反对他。各地讨伐董卓的呼声日益高涨。而讨伐董卓,此时的袁绍便是最有号召力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的家世地位,还因为他有诛灭宦官之功和与董卓拔剑对立的举动。对袁绍而言,于私董卓破坏了他原本的计划,并且结下私仇;于公,讨伐董卓也是天下的大势所趋,袁绍自然是欣然介绍并积极策划讨伐董卓的事情。
本来,冀州牧韩馥恐怕袁绍起兵,故派遣几个部郡从事驻勃海郡监视,限制袁绍的行动。这时,东郡太守桥瑁冒充三公写信给各州郡,历数董卓罪状,称“受董卓逼迫,无以自救,亟盼义兵,拯救国家危难”等。韩馥接到信件后,召集部属商议,他问大家:“如今应当助袁氏呢,还是助董氏呢?”治中从事刘子惠正色说:“兴兵是为国家,如何说什么袁氏、董氏!”韩馥语塞,脸有愧色。迫于形势,韩馥不敢再阻拦袁绍,他写信给袁绍,表示支持他起兵讨董。此时参与讨伐董卓的诸侯,可以说是都心怀鬼胎、各有打算,但当时的士人们大都具有较高的道德与责任心,这也推动着反董联盟的成立。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关东州郡起兵讨董,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韩馥留邺,供给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各有军队数万。
董卓得知袁绍在山东起兵,就把袁绍的叔父袁隗以及在京师的袁氏宗族全部给杀了。这样看来,袁隗当初斥责袁绍会破灭袁家的话倒是一语成谶了,不过会死在董卓而非宦官手里恐怕也是袁隗意料之外的。面对自身宗族的破灭,袁绍心里作何感想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客观上来讲这对袁绍是有利的,一方面叔父那一支的破灭使得袁隗这一支完全覆灭,而袁绍成为了袁家最有声望的继承者,另一方面,豪杰大多归附袁绍,并且因他一家遭难受感动,人人想着为他报仇,所以州郡蜂拥而起的部队,没有不打袁氏旗号的。如果权衡利弊的话,杀袁氏宗族对董卓肯定是不利的,但董卓自然不会考虑这么多,对他来说怎么开心就怎么做了。董卓接着又派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瓖,晓谕劝解袁绍等各路军队。袁绍指派王匡杀掉了胡母班、王瓖、吴循等人,袁术捕杀了阴循,只有韩融因为德高望重免于一死。
董卓见关东盟军声势浩大,于是挟持献帝,驱赶洛阳百姓,迁都长安。但是讨伐董卓的各州郡长官各怀异心,迁延日月,保存实力。酸枣驻军的将领每日大摆酒宴,谁也不肯去和董卓的军队交锋。酸枣粮尽后,诸军化作鸟兽散,一场讨伐不了了之。唯有曹操与孙坚继续与董卓作战,遗憾的是曹操缺乏经验,战败而归险些丢了性命。而孙坚在进攻董卓过程中打了不少胜仗,还斩华雄、败吕布,并成功攻占洛阳。遗憾的是,就在他快将董卓赶尽杀绝时,袁绍却派人背刺,孙坚也不得不撤兵回防。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用来形容盟主袁绍可谓再合适不过了。
对于这次诸侯会盟讨伐董卓,曹操在《蒿里行》中的描写十分贴切。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董卓西走长安后,袁绍又有了个新主意。他觉得献帝离自己太远不好控制,同时又是董卓所立,名不正言不顺,而原本的刘辩也被董卓杀害了。于是袁绍便准备抛弃献帝,另立新君,以便于驾驭。他选中汉宗室、幽州牧刘虞。他先是跟韩馥达成了同盟,之后他又跟自己的弟弟袁术与好友曹操写信讨论此事。二人自然是表示反对,之后袁绍又得到一个玉印,在座位中举向曹操手肘,暗示已经准备一切,可以立刘虞为帝,但曹操只是大笑,暗地里却对袁绍十分厌恶,在曹操看来他另立新君的做法跟董卓不过是一丘之貉。而曹操倒是自始至终都没有抛弃过献帝,即便是在献帝几次策划政变失败之后。至于袁术则是想着自己当皇帝,于是就假借维护忠义,反对袁绍另立刘虞为帝。袁绍写信给袁术,信中说:“先前我与韩馥共谋长久之计,要使海内见中兴之主。如今长安名义上有幼君,却不是汉家血脉,而公卿以下官吏都媚事董卓,如何信得过他!当前只应派兵驻守关津要塞,让他衰竭而亡。东立圣君,太平之日指日可待,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况且我袁氏家室遭到屠戮,决不能再北面事之了。” 之后他不顾袁术、曹操的反对,以关东诸将的名义,派遣原乐浪太守张岐拜见刘虞,呈上众议。
刘虞怒叱张岐:“现今天下大乱,国君失去政权。我受重恩,但未能清雪国耻。各位据有州郡,应一起合力,尽心为报王室,反而在造反谋反,是互取耻辱呀!”便坚辞不受,韩馥等又想请刘虞领尚书事,但刘虞仍拒绝,更斩杀使者,袁绍等唯有罢手。
张三丰原名张君宝,自小被父母送到清风观修行。 南宋此际正值风起云涌,岳飞率军北伐,江南义军群起响应。奸相秦桧为一己私利,陷害岳飞,煽动皇帝以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 江南义军探知秦桧阴谋,力图营救岳飞,举行武林大会,推举盟主,张君宝适逢其会。义军以武林世家名剑山庄马首是瞻。推举名剑山庄少庄主易继风为盟主。但易继风的武功远逊于早被逐出家门的易天行,易天行无意于武林盟主,却与君宝一见如故,成为至交。突然一妙龄女侠秦思容提出向武林盟主易继风挑战,二人比试之下,易继风竟被思容深深吸引,天行也因为她很像自己以前的恋人而怦然心动。 原来秦思容是奸相秦桧的养女,潜入义军行列中,来做卧底,由于秦思容泄漏消息,义军受到伏击,岳飞终在风波亭就义。君宝却在无意之间得到岳飞遗物,奸相秦桧派出杀手追杀君宝,以得到岳飞遗物。 君宝的父亲纳妾,君宝去喝喜酒,发现新娘是位十六岁的少女,叫明道红,君宝怕父亲铸成大错,将新娘劫走,送她回家。一路上君宝发现明道红是个遇事求神问卜、难缠的女孩儿,明道红却对君宝产生情愫。 君宝的父亲追赶而至,父子争执之际,秦桧爪牙突然出现,围攻张家父子,为救君宝,张父被杀。秦桧爪牙却传言江湖,说君宝是弑父逆子,鼓动武林人士追杀。 君宝躲避追杀之时,结识了一个呆头呆脑的和尚澄空大师,澄空将君宝藏在少林寺中,并传授君宝高深武学。易继风被秦桧爪唆使,率众上少林寺寻找君宝,君宝挺身而出,大胜易继风,一战成名。君宝向易继风说出岳飞遗言,如能找到流落北国的大宋公主,作为号召,必能铲除奸相,兴兵北伐。 易继风得易天行相助,功力大进,去北方寻找公主,在大漠中巧遇少女赵玉儿,两人产生感情。 君宝继续与秦桧爪牙斗争,在拚斗中明道红为救君宝而死,君宝伤心不已。在君宝身边卧底的秦思容,日久生情,爱上君宝,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不已。 易继风在易天行的帮助下终于找到大宋公主,公主流落民间日久,已成为一泼妇,处处欺负易继风,玉儿一气之下,杀了公主,并与易继风商议冒充大宋公主,领导义军。两人为掩盖这一秘密杀了许多正义之士,而不能自拔,逐渐为秦桧利用。君宝略有觉察。 为除掉君宝,秦桧爪牙暗中下毒,君宝丧失记忆,幸得澄空大师相救,君宝不仅复原,且悟出太极神功,武学又上层楼。君宝与易天行联手,战胜秦桧爪牙,秦思容也改邪归正,但她深觉自己所作所为对不起君宝,悄然而去。君宝千山万水寻去,结果发现思容已在峨眉山上出家,日后开创峨嵋一派。 君宝回到武当山,改名张三丰,开创武当一派,成为一代宗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