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桥铺坐公交去重庆能治脱发的地方咋走

从石桥铺坐公交去重庆能治脱发的地方咋走,第1张

公交线路:轨道交通1号线 → 轨道交通3号线 → 轨道交通6号线,全程约148公里

1、从石桥铺乘坐轨道交通1号线,经过5站, 到达两路口站

2、步行约60米,换乘轨道交通3号线

3、乘坐轨道交通3号线,经过4站, 到达红旗河沟站

4、乘坐轨道交通6号线,经过2站, 到达大龙山站

5、步行约230米到。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八旗的建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八旗组织中蒙古旗与汉军旗的建立比满洲旗稍晚。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为左右二营。八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九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正式编为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汉军单独编为一旗,据考证是在天聪五年正月(一说天聪七年)。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七年正式编为汉军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同。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直到清崇德七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三个部分。

上三旗与下五旗八旗又有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区别。顺治七年(1650)底多尔衮死后,清世祖福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清世宗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

八旗制度的特点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实际上,清代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非所有满族人都能披甲,而到后来披甲的人数占满族人口的比例愈来愈小。清太祖、太宗时期,八旗组织有较快的发展。入关前满洲八旗共309个佐领,又半分佐领18个;蒙古佐领117个,又半分佐领5个;汉军佐领157个,又半分佐领5个。八旗满、蒙、汉佐领共583个,又半分佐领28个。清统治全国之初,由于统一全国的战争需要,以及平定各地的反清斗争,满洲八旗发展迅速。康熙时满洲佐领达到669个,嘉庆时增加到681个。此后维持在这一水平上。蒙古佐领顺治时增加11个,康熙时又增加76个,雍正二年(1724)定制为204个。八旗制度建立时有蒙古人编在满洲八旗内,直到清末亦有蒙古佐领35个,又半分佐领2个,编在满洲八旗下。顺治十五年有汉军佐领206个,又半分佐领3个。康熙五十一年(1712)增至258个,又半分佐领1个。雍正十二年定制为270个。此后,因八旗生计愈来愈困难,一部分汉军出旗为民。乾隆五十五年(1790)汉军佐领减少到266个。此后终清不改。八旗官兵的额数,清末光绪、宣统时,实存职官约6680人,兵丁12万人。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为了巩固满族贵族的统治,加强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控制,同时为了解除八旗官兵的后顾之忧,更好地为清王朝效命,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与绿营共同构成清朝统治全国的强有力的军事工具,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八旗兵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以营为单位,由都统及副都统率领,称作骁骑营,用于驻防或征战。并有炮营、枪营、护炮藤牌营,附属于汉军骁骑营。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天命、天聪时期定王公爵止于贝勒,崇德元年始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九等。顺治十年(1653)增奉恩将军为十等。亦有异姓封王、公、侯、伯、子、男的,但汉人甚少。清代世职,太宗时与官名本多相同,顺治四年成为荣誉称号。乾隆元年定民爵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壮丁原则上三年编审一次,分正户、另户、另记档案及旗下家人等。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八旗制度的兴亡

禁卫军制清朝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驻京八旗负责皇宫和京师的安全,实即禁军。清禁卫军制大类有二,即郎卫和兵卫。郎卫即指御前近卫,专门负责皇帝及后妃等的警卫与服务,其内部又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设置侍卫处、銮仪卫、善扑营等不同的机构。侍卫处初选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分班入值,掌上三旗侍卫亲军之政令,供宿卫扈从之需。銮仪卫亦系侍从武职,掌管帝、后车驾仪仗等机构。宣统元年(1909)避溥仪名讳,改为銮舆卫。善扑营,顺治初年曾设善射鹄、善强弓、善扑等侍卫,各有专管,统在三旗额内。康熙八年为惩治鳌拜专横乱政,选侍卫中一部分年少有力者练习扑击之戏,鳌拜入见时,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于是有善扑营之设。该营专习掼交、射箭、赛马等技艺,供皇帝游玩宴乐时表演。兵卫即指京师及宫禁的警卫,也根据不同的任务及防卫的需要,分设前锋、护军、步兵等不同的营制。

八旗的驻防入关以前,已有八旗驻防之设。清统治全国以后,分为畿辅驻防、东三省驻防和各直省驻防。畿辅驻防为守卫京师附近地区,包括保定、张家口、热河、察哈尔及木兰围场等地。各省驻防多为省会或重镇。八旗驻地及兵额,视各代而有增损、裁并,但变化不是太大。清末全国驻防共有817个佐领。

八旗在全国各地驻防,一般不设都统。在重要地区如盛京、吉林、黑龙江、江宁、杭州、福州、广州、荆州、西安、成都、绥远等处设将军。凡设将军处下设副都统。将军为该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不理民政。后热河、察哈尔由副都统升为都统后,即为该地区长官。

八旗的旗务管理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由固山额真管理。顺治十七年,固山额真一律改称都统。各旗均设都统一人,副都统二人。雍正元年,设八旗都统衙门,由上述各旗都统二十四人及副都统四十八人组成,掌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之政令,稽其户口,经其教养,序其官爵,简其军赋。凡八旗之方位,京师及各地之驻防,陵寝守卫,壮丁编审,选子弟充执事,选送秀女,以授地之法定八旗世业,奴仆管理,田租定额,房产购置,红白赏恤,选送俊秀入官学出具考试名册,会选旗营官员,功过劝惩,世职袭废,稽户丁,定兵额,选马甲等等,无不统一管理。

八旗的兴衰八旗制度建立在“兵民合一”的基础上,入关前没有兵饷规定。天聪四年皇太极说:“我国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当时,兴京(今辽宁新宾)内城居宗室勋戚,外城居宿卫亲兵万余。此外远近十余万户,散处辽河东西,无事耕猎,有事征调,征调时所发行粮也很有限。清统治全国以后,八旗兵饷的主要形式是坐粮,包括钱、粮两部分,从征时发给部分行粮。八旗兵丁按其兵种可分为亲军、前锋、护军、领催、马甲、步兵、炮甲、养育兵、匠役等,其兵饷的数量亦有所差别,且时有增损。

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闲散人口的生活,从顺治元年底至康熙四年清政府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见图地令),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官兵三次共分得旗地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亩。八旗兵丁的份地为五晌(一晌约六亩),终清没有大的变化。兵丁份地大多数靠本人带同家属从事耕种,后迫于生计被典押出去。清初规定旗民不交产,几经反复,直到光绪三十一年才最后取消禁令。

清统治全国以后,由于八旗制度的严重束缚,八旗兵丁生计日渐拮据。八旗生计问题主要是北京正身旗人的生活问题。康熙、雍正时业已出现,乾隆初更趋严重,从而引起清统治集团的严重关注。康熙、雍正时曾先后赏赐银两数次,但不久即罄尽无余,于是增加兵额,扩大食饷面。雍正二年始设教养兵,后改称养育兵,给予钱米。光绪时养育兵共计27408人,清末达到29407人。乾隆时曾准许京城和各省驻防汉军八旗出旗为民,令其各得生计。但直至清末,八旗生计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而且陷于贫困的境地。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存在296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过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补充说明

1 固山:满语 gūsa 之音译,意为‘旗’,即八旗制度中最大的组织单位。

2 甲喇:满语 jalan 之音译。意为‘段’、‘节’,为固山额真与牛录额真之间的环节官员。

3 牛录:满语 niru,作‘大箭’解

4 额真:满语 ejen,作‘主’解

5 梅勒:满语 meiren,原意是‘肩’,有两边、副手之意。

正黄旗 : 上三旗之一。

清末期管辖兵力:92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力(满洲八旗中人口最多)

总人口:约15万人

名人:纳兰明珠纳兰性德(康熙帝宠臣)、索尼(重臣)

镶黄旗 : 上三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4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孝和睿(嘉庆帝的皇后)、慈安等

白旗 : 上三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6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郭布罗婉容、荣禄

正红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74个佐领、兵2万3千

总人口:约11万5千人

名人:和珅(乾隆时的奸臣)老舍

镶红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6个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珍妃(光绪帝的宠妃)

镶白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4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曹雪芹、阿桂、善耆(肃亲王)

正蓝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3个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崇绮(1864年状元。戸部尚书。同治帝之皇后阿鲁忒氏之父)

镶蓝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7个佐领、1个半分佐领、兵2万7千

总人口:约13万5千人

名人:侯宝林(相声家)、慈禧(咸丰帝皇贵妃)、肃顺(辛酉政变中遭处死的户部尚书)

八旗: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普通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考试,达标为守兵,享有军饷,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增加军饷。马兵,战兵和守兵是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重装部队)其主要是炮兵。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录,牛录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录300户,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录300人。一般作战,每牛录只有几十人。八旗的组成是满洲八旗 300牛录,其中包括约100个已经满族化的蒙古牛录,纯粹满洲牛录仅210个。蒙古八旗129牛录和汉军八旗167牛录。终清一代牛录的数字增加不多。满洲八旗:共有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八个部分。请注意上面的顺序,并不是随意写的,而是满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另外一种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镶黄,正白,正蓝,镶白,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这在老沈阳城区的八旗驻防图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蓝旗,西方是正黄、镶白旗,东方是正红,镶红旗,南方是镶黄、镶蓝旗。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是这样一种排法?这和满洲八旗的形成有关,清太祖努尔哈赤最早凭父亲遗留的 13付铠甲起兵,征服家乡周围的满族部落建立了一旗部队(黑旗),后来又接收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新的一旗(红旗),努尔哈赤将自己原有的部队(黑旗)交给兄弟舒尔哈齐,自己统帅新建的一旗(红旗),以后他收编了实力曾经很大的满族哈达部,哈达部很大,不能编入原来两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白旗),白旗旗主(成为贝勒或王)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以后由于权力斗争,舒尔哈齐和褚英先后被杀,白旗被一分为三:正蓝旗(21个牛录,这个数字全是满族牛录,以下同),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他以凶猛著称,皇太极曾以莽古尔泰杀死自己的母亲来说明他的残暴。正白旗(18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镶白旗(15个牛录),旗主是褚英长子杜度。黑旗被一分为三:正红旗(25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镶红旗(26个牛录),旗主是代善长子岳托,镶蓝旗(33个牛录),旗主是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他被皇太极杀掉后旗主改为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努尔哈赤自己统帅的红旗也分为二旗:正黄(45个牛录)和镶黄旗(20个牛录),开始努尔哈赤自己亲统两黄旗,晚年将亲统两黄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 15个牛录,其余自己统帅作为亲军,他有个明确的指示: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是正黄旗旗主,将来自己死后,自己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他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所统帅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和他们相比。但这种溺爱可不好玩,它也使其他兄弟(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团结起来反对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此时多尔衮和多铎一个9岁,一个8岁,哪里是骁勇善战,凶狠残暴的哥哥和侄子的对手。努尔哈赤去世时,他已经将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努尔哈赤刚死,儿子们就开始争夺皇位。由于前述的原因,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失败,母亲被杀,多尔衮没有得到皇位,但保住了自己的15个牛录,并依附在兄长阿济格的旗下,反而是实力倒数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当上了皇帝,而且皇太极趁机占有了镶白旗,以自己的儿子豪格作了旗主,为了当皇帝名正言顺,将正白和镶白旗改名为正黄和镶黄旗,说他改领正黄和镶黄旗是不正确的,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各有上司,他无法夺过来,别的旗主也不会同意。不但不能夺,皇太极还当众发誓不能随便没收其它旗主的部下牛录,即使旗主有罪被罚交出部下牛录,交出的牛录也只能在本旗内分配给其他领旗贝勒。前面的叙述已经提到这时的正黄和镶黄旗是实力最小的两旗。所以皇太极还不能南面称尊,为所欲为。为了壮大实力,压住强横的兄弟们,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不但没有杀掉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反而极力拉拢这三个小兄弟,因为他们统领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实力强大,尤其多铎继承了父亲的亲军之后,成为实力最大的正白旗主,但他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以后皇太极采用计策先后杀掉了镶蓝旗主阿敏和正蓝旗主是莽古尔泰,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黄旗混编后再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黄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实力给自己的儿子豪格壮大实力,豪格的镶黄旗被改名为正蓝旗,改动的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对正白和镶白旗采用分化的办法,先是废掉年长战功高的阿济格的旗主地位,用14岁的少年多尔衮作镶白旗主,当多尔衮和多铎长大成人后,又找岔子将正白和镶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作正白旗主,多铎作镶白旗主。但这时由于历史的渊源,正白和镶白旗还是比较团结的,而且实力是八旗的第 2和第1位,多铎统辖的牛录太多,他到那一旗,该旗就是八旗的最大一旗,皇太极死时,正是他的家天下计划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他和他的儿子豪格一共有 117个牛录,是八旗的第一大势力,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则有98个牛录是是八旗的第二大势力,老代善(他儿子岳托已死,所以代善辖两红旗)和济尔哈朗则有96个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势力。皇太极死后的形势险峻,多尔衮和豪格预备作殊死一搏来抢皇位,多尔衮实力强大,诡计多端占有一定的实力优势,但豪格凶悍敢战一直是皇太极时期的第二勇将(第一勇将是阿济格),也不是好欺负的。弱点是两黄和正蓝旗并不完全一致支持他,两黄旗害怕豪格即位后再改换旗色,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失,又受后宫皇后的压力,只是强调皇子即位。豪格是庶妃所生,与皇后没有血缘关系,他年岁比多尔衮大,皇后和皇后的侄女(庄妃)不愿意豪格当政后,她们被关在冷宫养老,她们的态度决定了两黄旗的态度。在剑拔弩张的选举皇帝大会上老滑头代善和济尔哈朗始终态度模棱两可,阿济格和多铎要推举多尔衮,却受到两黄旗的武力抵制,豪格原指望代善和济尔哈朗推举他,这是见二人不说话,气愤的甩手而去,诡计多端的多尔衮却抓住时机,推举庄妃的儿子福临即位。从此多尔衮掌握了政权。他一直记恨八哥皇太极抢他的帝位,找机会杀了豪格出气,并吞并了豪格的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为新的正白和镶白旗,至于原来的镶白旗则改名正蓝旗由多铎的儿子(这时多铎已死了)做旗主,多尔衮和多铎虽才略甚佳,军政皆通,入关建立大清朝,但生活不检,30多岁先后病死。儿皇帝福临亲政后清算多尔衮,但按照满族风俗,如果没有儿子,丈夫死后的军队归妻子统帅,多尔衮没有亲生儿子,从多铎的儿子中过继的儿子被皇帝福临给于否定,那他的军队当然归正妻枣庄太后统帅,这一点将领们都认同,福临是庄太后唯一的儿子,所以正白旗理所当然的成为上旗(皇上亲自统帅),镶白旗则还给豪格的儿子,你看小皇帝福临很聪明的,否定多尔衮的继子真是一举多得。由于上述历史,形成了八旗的排序: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从上所述,正黄旗并不是努尔哈赤亲统的部队。

正黄旗:

http://baikebaiducom/view/86604htm

镶黄旗:

http://baikebaiducom/view/86601htm

正白旗:

http://baikebaiducom/view/366094html

镶白旗 :http://baikebaiducom/view/86606htm

正红旗:http://baikebaiducom/view/86598htm

镶红旗:

http://baikebaiducom/view/86595htm

正蓝旗:http://baikebaiducom/view/23614htm

镶蓝旗:http://baikebaiducom/view/86584htm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549128htm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在遭受着脱发的困扰,而脱发症状又是比较难以治愈的,所以很多人都十分希望能够治疗好脱发,其中不少人就会找一些偏方来治疗。那么治脱发偏方是什么?治疗脱发偏方有哪些?什么样的偏方可以帮助缓解脱发症状?

1、内治方

(1)偏方一

药物:生地、全当归、杭白芍、首乌、女贞子各12克,川芍、桃仁、陈皮各10克,红花8克,防风、升麻各9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说明:一般轻者几剂即愈,严重者需服药3个月许。

(2)偏方二

药物:生地15克、熟地15克、当归20克、侧柏叶15克、黑芝麻20克、首乌25克。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说明:治疗30例,7例痊愈,23例好转。

2、外治方

(1)偏方一

药物:蛇床子500克,百部250克,黄柏100克,青矾20克。

用法:用75%酒精3000一4000毫升浸泡药物1—2周,去渣。每100毫升加甘油20毫升擦患处,冬季用酒精1000一2000毫升泡药。

(2)偏方二

药物:补骨脂20克,旱莲草10克,斑蝥2个,红花10克,川椒10克,干姜10克。

用法:上药共浸于75%酒精200毫升内,1周后去渣装瓶备用。用时以棉签蘸此药液外接患处,每天3—5次,1个月为1疗程,间隔5—7天,可连续治疗。

说明:治疗123例,用药后患处全部生出黑发者87例,3个月有稀疏毛发生长者31例,用药半年无变化者5例。一般1一2个疗程显效。

(3)偏方三

药物:醋50毫升,墨1锭。

用法:用醋磨墨呈稀糊状,搽患处,每日3次。

说明:方中醋用山西陈醋效果尤佳。

(4)偏方四

药物:透骨草120克,侧柏叶120克,皂角60克,白矾9克。

用法:水煎,待温洗头。

说明:此为北京著名外科医生赵炳南临床常用经验方,适用于治疗脂溢性脱发。

(5)偏方五

药物:冬虫夏草60克,白酒250毫升。

用法:冬虫夏草浸酒内7昼夜后即可。用时以牙刷蘸酒外戳患处头皮1—3分钟,早晚各1次。

说明:此方适用于圆形脱发、神经性脱发和脂溢性脱发。

(6)偏方六

药物:鲜骨碎补30克,鲜侧柏叶20克,闹洋花10克。

用法:上药浸于60%酒精中,浸泡7天后即可用棉球蘸擦患处,每天3—5次,坚持使用2周至2个月。

说明:闹洋花有毒,其浸液不要入口、眼等。

3、食疗方

(1)偏方一

药物:何首乌500克,

黑芝麻500克,旱莲草500克,大黑豆1500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先浸泡6小时,再以文火煎至豆熟无水,不糊为度。将豆子拣出吃下,每日早晚空随时各服20一30粒,1一2料即愈。

说明:服药期间禁忌辛辣烟酒,或避免过度脑力劳动及房事。

(2)偏方二

药物:制首乌30克,黑芝麻30克,生地黄30克,生侧柏30克,女贞子30克,黑豆500克,旱莲草30克,大青盐12克,川椒9克,陈皮15克。

用法:前9味煎2次,去渣,药液合并后再煎为稀汁,入黑豆煮至药汁吸收待尽,取出黑豆晾干,瓶贮。每次嚼食60粒,每日3次。

说明:如能配合使用外治方,治疗脱发效果尤佳。

4、香薰方

(1)偏方一

药物:甘松、川芎、百药煎、薄荷、白芷、五倍子、藿香、茅香、草乌各等份。

用法:将上药共同研为细末备用。取适量药粉撒敷到头发上,并轻轻按摩3—5分钟,最后用梳子将药粉梳去,再以清水洗净即可。

说法:此方可以美发、秀发、生发。常用此方洗头,可以杀灭头发中的寄生菌、去除头皮屑,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防治脱发。

(2)偏方二

药物:荷荷芭油16毫升,薄荷精油3滴,檀香精油2滴,迷迭香精油2滴。

用法:将上述精油调和均匀,先取2滴滴人适量的洗发水中洗头,冲净后,再将剩余的柏精油按摩头皮及头发,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3)偏方三

药物:葡萄籽油15毫升,薰衣草精油3滴,迷迭香精油3滴,茶树精油2滴。

用法:将上述原科调和均匀,涂抹于干净的头皮、头发上,按摩10分钟后,用湿毛巾包住头发20分钟.拿下毛巾,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4)偏方四

药物:葡萄籽油8毫升,薰衣草精油5滴,迷迭香精油5滴。

用法:将上述原料调和均匀,涂抹于干净的头皮、头发上,按摩头皮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5、足疗方

(1)偏方一

组成:洋金花(干)3—6克,当归、元参、菊花、川芎、黄柏、何首乌各6—3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2000毫升,煎沸10分钟.取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失熏蒸头面,待温度适宜时将药液分别倒入两个盆内,一盆浸泡双足30分钟,一盆洗头10分钟。每B1次.15天为1个疗程。

(2)偏方二

组成:黑芝麻梗50克,祁艾、菊花、薄荷、防风、藿香、甘松、蔓荆子各9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2000毫升,煎沸15分钟,取药液分别倒入两盆内,待温,一盆浸泡双足,一盆湿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15次为1个疗程。

6、怎样预防脱发

1、早晚要梳理头发

每天在早上和晚上梳理头发上百次,能够有效的刺激头皮,有利于头发之间的通风透气。头皮是一个很容易出汗弄脏的地方,勤于梳洗头发有助于防止脱发和头皮屑的发生。

2、梳理方向要常变

如果长期梳理头发一个方向,很容易出现头发分开的缝隙,缝隙常常被阳光照射而导致头皮变得干燥或者变薄。尝试改变一下梳理的方向,有利于避免脱发。

3、头部按摩很重要

头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使头发发质变得柔软,并且还能促进头发的发育。按摩的方法是以手指揉搓或拉紧头发。按摩前,在头皮上搽发油,更有防脱发的功效。

4、戒烟少饮是关键

吸烟会刺激头皮使头皮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影响头发的生长发育。白酒尤其是热白酒饮用后,会使头皮产生热湿之气,从而引起脱发。啤酒、葡萄酒等也应尽量少饮,让我们的肝脏有休息的时间,更利于排毒

5、油腻食物要少吃

青壮年发生脂溢性脱发的情况比较多,经常伴有头皮屑增多,头皮油腻,瘙痒等明显症状。经常油腻含脂肪多的食物,会加大皮肤分泌油脂的速度。因此要少吃油腻和含糖高的食品,多吃谷物、蔬菜、水果或多吃富含铁、钙和维生素A丰富以及对头发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牛奶、瘦肉、家禽和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236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