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意守丹田?

如何意守丹田?,第1张

  意守丹田是指在精神作用的指挥下,有意识地诱导思想专注于丹田(关元穴),进行呼吸吐纳,使精神不涣散,呼吸自然放松,心平气和,呼吸节奏达到缓匀状态,意气合一。古代有“存想丹田,太一紫房”、“抱元”“守一”等说法。

  意守丹田所侧重的就是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思想与行为(这里特指呼吸)相统一、协调。

  所谓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认为在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处,也有人认为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当然,意守丹田并非指仅守住一个穴位点,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定的范围内。

  在练功的初期,由于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马上守住,可先采用逐步放松法,使思想渐渐集中,杂念逐步减少,从而达到气沉丹田的入静状态。应当指出,意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预防和排除杂念,在运用过程中,不要过分用意,要似守非守,若即若离。如果勉强死守,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因此,要注意意守的火候,即意守时的注意力的强度。意守强度太小,杂念难以排除,丹田也难以守住;意守强度偏大,虽然杂念可以减少,但易招致头痛头胀,精神紧张等不适症状的出现。所以,练功初期意守火候比起“似有似无”应偏大些,精神要放松,以头不胀痛为度,这样有助于排除杂念,帮助入静。随着练功实践的加长,可逐渐减小意守的强度,渐渐达到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的程度。

  练功先哲们认为,通过一定时期的意守丹田锻炼,内气(此指感觉)就会在该区聚集,慢慢还会产生一些热、重、胀以及类似热气流的感觉,并逐步明显。再练下去,无需用意念引导,就可能自然地出现内气循任脉—督脉循行的感觉。

  部分女性患者,经期意守丹田如出现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的情况,可改为意守中丹田,即膻中穴部位。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之间,为中气汇集开阖之处,也是任脉与脾、肾、心包等经络汇集之处。意守膻中穴,具有调和气血的作用,可调节和治疗某些妇科疾病。

  也有一些练功人,在呼吸下行而意守丹田会出现呼吸紊乱,导致胸闷、气短;也有的感到小腹胀满不适或疼痛。此时,应依具体情况放弃意守丹田而改变意守其它部位或外景。

意守丹田有很多种方法

1、数息法:采用腹式呼吸,观想丹田随呼吸起伏,并默数呼吸的次数。这样可以防止死守,又可以令意念归一。

2、观想法:自然呼吸,观想丹田有团光,随呼吸一明一暗;吸气时外界的光涌入丹田,呼气时丹田收缩,把光球压回原状。

3、养气法:双手交叠在丹田上,感觉呼吸时丹田的起伏,而意念随心而动,什么都可以去想,不加制止,最终发觉心境一片淡然。

扩展资料:

练功方式

所谓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认为在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处,也有人认为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当然,意守丹田并非指仅守住一个穴位点,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定的范围内。

在练功的初期,由于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马上守住,可先采用逐步放松法,使思想渐渐集中,杂念逐步减少,从而达到气沉丹田的入静状态。应当指出,意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预防和排除杂念,在运用过程中,不要过分用意,要似守非守,若即若离。

如果勉强死守,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因此,要注意意守的火候,即意守时的注意力的强度。意守强度太小,杂念难以排除,丹田也难以守住;意守强度偏大,虽然杂念可以减少,但易招致头痛头胀,精神紧张等不适症状的出现。

所以,练功初期意守火候比起“似有似无”应偏大些,精神要放松,以头不胀痛为度,这样有助于排除杂念,帮助入静。随着练功实践的加长,可逐渐减小意守的强度,渐渐达到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的程度。

-意守丹田

著名气功师刘贵珍认为,练习气功要掌握以下要领。

(1)松静相辅,顺乎自然。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静,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松,这个松必须掌握松而不懈的状态。采用卧式,全身放松较易实现,但在摆好姿势以后,还应全身微微晃动几下,达到卧之舒适。站、坐两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松。放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意识的放松,首先要伴随着全身肌肉放松,使整个身体有一个舒适松快的感觉,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过于集中,要消除紧张状态,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所谓静,是指相对安静而言,在呼吸方面出入无声,体会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总之,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关键,掌握得好,可以迅速获得良效,掌握不当,往往会出偏差。

(2)练意练气,意气合一。

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练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的不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异。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匀、细、长、缓。练功有素之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甚至可达二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呼吸气的锻炼,必须由浅入深,由快至慢,逐渐练习,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即形成完整的深长呼吸。初练时必须以意念诱导,练到一定程度,便可达到自然而规律的呼吸。所谓练意:一为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为意守丹田,使整个机体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初练气功者欲想很快排除杂念是很困难的,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杂念逐渐减少,达到入静的要求。

练功过程中怎样把练意和练气结合起来?开始锻炼呼吸时,同时也要意守呼吸,以帮助呼吸尽快练好。待深长。均匀的呼吸形成后,再注意腹部随呼吸起落。当呼吸锻炼得很纯熟时,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达到气贯丹田,此时,单纯意守丹田即可以了。这样练气练意,二者就能密切结合,实现意气合一,使真气充沛,达到治病健身。

(3)情绪平衡,心情舒畅。

在气功治疗中必须强调情绪平衡,心情愉快,这样才能促进健康、消除疾病,而且在每次做功后都会有舒适和欣快的感觉。

(4)循序渐进,勿急求成。

初期练功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功效,效果都是随着练功时间的进程逐渐显现出来的。练功方法虽然不很复杂,但要掌握得比较熟练,也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以内养功为例,可以先掌握姿式和锻炼深呼吸,在深呼吸比较熟练时,再加上停闭,在停闭呼吸熟练以后,再加默念字句,然后再加舌抵上腭,在这些动作都比较熟练了,再加上意守丹田,这样一步一步地掌握,往往比较顺利。

(5)练养相兼,密切结合。

所谓练养相兼,就是练功和合理休养并重。只练功,不注意合理休养,对战胜疾病将是个障碍,故练、养必须密切结合。合理休养应包括的内容为:注意适当休息、生活规律、情绪乐观、饮食有节、适度体力活动等。这些内容在整个练功过程中乃至一生,都应当注意,这往往是战胜疾病取得健康的保证。每次练功均应贯彻练养相兼的要求。如练内养功或强壮功时,练上半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放弃停闭呼吸,放弃意守丹田,单纯全身放松,平卧床上,静养10~20分钟。养后还可以继续再练,如此练练养养,效果也很好。

 丹田是人的能量站,丹田是人的主要力量来源地。习武之人或者唱京剧的人都会很注重丹田,丹田是他们力气爆发的根源。 太极拳 的特点就是将丹田之气爆发出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丹田在太极拳练习中的作用。欢迎阅读!

 丹田修炼对养生和技击的作用

 中国传统 武术 内功训练,数千年来都是围绕着以丹田为核心进行修炼,是中国 传统 文化 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东方医学独有的瑰宝。

 中国武术有两大派系,一个是少林拳系,一个是武当拳系。少林拳法讲究内修禅定,拳禅一体:而武当拳法崇尚修道内丹,阴阳太极。这说明武术各派对于丹田的修为都是十分关注的。

 “丹田”一词,源于上古医学气功中的守穴即所谓“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道学称为“守丹”禅学称为“守神”。”丹田”一词所指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以练功中意识所关注的穴位为中心的一片区域。

 根据不同的功法和不同功用丹田分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后丹田等。上丹田指头顶百会穴、双眉中间的印堂穴;中丹田指人体胸部正中的膻中穴;下丹田,根据功法派别和功用的不同,所指位置分别为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后丹田是人体后腰的命门穴。上面所说丹田位置虽然不同,但都处于人体任督二脉中的关键位置。显而易见,长期意守某一关键穴位,排除杂念专注守一,对身体健康和治愈疾患无疑会起到良好的作用。《黄帝内经》讲:”气血失和百病而生。””气血充盈百病不生。”

 所以,人在年轻时,气血旺盛,精力充沛随着年龄增长,气血逐渐衰弱气血运行受阻,气机不畅经络不通,故而导致体弱生病这就是人老多病的根源。所以,经常自

 然放松,呼吸顺达,神态安稳地意守与之相关的丹田穴位,进行锻炼,对于中老年人来讲,是十分有益的。

 武术功法中的意守丹田其位置一般指下丹田,即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以神阙穴为例此处之气原为先天之气血,后天训练自可补充元神、元气,这里是后天健康长命之所。

 当我们练习武术、站桩、静坐时长时间地意守丹田,在一吸一呼之间形成丹田区域的鼓荡。丹田的鼓荡与拳法动作自然密切结合,会使人体的意识、气息、劲力形成有效合成的基础能力即身体重心的平衡运动能力和动力合成能力。

 可有效避免气血上浮、上重下轻、气弱无根、劲力失衡等因呼吸紊乱而产生的弊病逐步形成形态安然、气定神注、腹实胸宽、劲力沉稳的良好动态平衡因而在意、气、力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攻击能力。例如,动作由低姿向高姿动作过渡时,丹田气的上提。

 可有效增强动作完成的质量:而处于高位站立、拧转或单腿独立平衡动作时丹田气的上托可使动态平衡达到稳定、端庄和完美;而由高姿转入低姿的过程中,丹田气的沉气可使身体重心更加平稳动作连接更加顺畅严紧;当突发劲力时,丹田气的聚气。

 可以使攻击动作的正确性、规范性与攻击威力达到和谐与统一。因此丹田意守的实际功能,不仅体现了呼吸与武术动作高度完美结合的自然性与合理性,同时,在实战搏击训练中又可提升人体的潜能,强化瞬间的能动性和抗击打能力。

 另外,长期进行以丹田为核心的内功训练,可促进大脑的休息与修复对促进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的康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丹田内功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使腹压不断改变,增强血液静脉回流,改善心肌的营养,从而提高了人体血液循环的能力。当功法、拳法与以丹田为核心的内功相结合时,这种有氧代谢训练会促进心脑血管的健康。

 对丹田的长期意守,又会长时间平稳地刺激相关的穴位与经络促进气血的顺通与运行,因而对心肺、脾胃、肝肾、肠胆、膀胱、胰脏等内脏器官会产生挤压、按摩,这将增强五脏六腑的运化、分泌与吸收功能,产生补养气血、固本强身的效果。

 因此针对丹田区域的长期意守,不仅能起到调整全身经络和气血,固本强身的作用,而且可以有效增强肌体的免疫力,消除疾患,提升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练功习武的角度讲,又可使意、气、力、形达到和谐和完美。

 吸为提,气到中脘,呼为下,气到丹田,自然而然就作到了气沉丹田的要求。

 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时不易掌握,可分三步去做:

 1、先练松静站立,即自然桩是也

 无论采取形意拳的三体式,八卦掌的定劲桩,太极拳的混元桩,或少林拳的马步桩,都是一样。

 2、仍按第一步所采取的桩法松静站立,采用逆腹式呼吸

 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两胁微向外张(不可向上提,胸部放松,勿有起伏),将气提到中脘。

 3、选几个动作简单而蓄发、开合、节奏分明的拳式

 如用形意拳的劈、钻、炮,八卦掌的双撞掌、马上开弓、黑熊反背,太极拳的双峰灌耳、掩手肱捶、搂膝拗步,少林拳的挂月撞掌、十方戒、双崩拳均可。

 丹田是储存能量的仓库

 太极拳是属于内家拳,内家拳的含义就是练习外形的同时,必须将其内功练好。

 何为内功,就是人体下丹田的功能。丹田不是腹肌,而是储存能量的仓库。每个人都有这个仓库,但存量有别练功量与储存量是成正比的。有的人虽然是练内家拳的但是没有一点丹田内功的感觉,这是为什么答案就是不得法和功夫小。

 那么丹田在武术练习中有哪些作用呢我以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一个健壮的体格才能练出好的武术,好的身体要靠运动来练成。

 运动的 方法 很多其效果也不相同。练习内家拳种特别强调锻炼下丹田道家说:”练习下丹田,益寿延年。”武术 谚语 讲:“抓住丹田练内功。”其含义就是锻炼下丹田的功能。那么锻炼下丹田对身体又有什么益处呢7练习下丹田的方法就是肌肉放松做小腹胀缩的深呼吸。

 达到意守丹田的目的

 其益处之一可以起到对肠胃按摩的作用达到提高肠胃蠕动的频率有助于消化和吸收系统的功能。

 益处之二,能使横膈肌下沉,加大肺部活动的空间增大了肺活量,同时也加大了氧气的供应量氧气供应量的多少和身体的强弱是成正比的。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当你缺氧的时候,你就会全身无力瘫软,这就是缺氧。所以想要身体好,必须要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身体的需要。

 二、爆发力主要来源于丹田储存的能量

 练习武术强身健体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就是技击但是没有健康的身体何谈技击力为武,技击的技术为术,二者合一,简称为”武术”。气沉丹田并非是所有拳种的要求而只限于内家拳。有人说:“外家拳也要加上气沉丹田。

 我说:“想加,也加不进去。”不知读者注意了吗7内家拳在套路中的动作为什么没有或尽量减少蹿、蹦、跳、跃7这就是为了减少或是去除向上提气的动作以保持气沉丹田的状态,这样内功也就不会轻易被破坏这是内家拳种的宗旨否则就不是内家拳了。

 在练习内家拳丹田功力的同时,必须结合外形套路的招法运动内外合一达到能量的修炼、储存,以及能量的运用和释放。在武术运动中要想发挥丹田内功的威力必须要有外形动作整力的配合,才能实现练用结合的目的。

 武术之中的力也叫劲儿,它有很多说法,比如明劲儿、暗劲儿、长劲儿、短劲儿、耐久力、爆发力等等。要想得到耐久力那么必须要有足够的氧气供应量,气沉丹田就体现了套路练习或技击时的必要性。

 有的拳种却相反,挺胸提气收腹突臀憋着一口气套路练习一分二十秒后,呼吸频率加速,心跳每分钟140次脸色苍白。这样何谈耐久之力

 爆发力主要来源于丹田储存的能量。爆发力一般是指在近战时,二人相触,突然爆发出的力量。这种力量短促而猛烈,和炸药包定向爆破一样,力大无穷无坚不摧。这是因为丹田的能量通过经络的传递到达打击点而做功。

 这种及时快速的传递并非意念所丸而是条件反射。也有的人丹田的功力很大,就是不会用。这是因为在套路练习发力时,没有假想敌的意念,将武术变成了花架子。所以,必须练用结合,技术全面才能发挥出丹田在武术中的作用。

 “气沉丹田”与“气宜鼓荡”

 “丹田”是道家的一个名词,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是中医经脉学中的气海、所处的位置在肚脐(神阙穴)下面有关元穴、气海穴。所谓“气海”、顾名思义,就是气汇聚的地方这里的气不是呼吸之气,而是所说的内气,或者叫中气。

 气和血,在中医认为气是存在的认为气和血是相辅相成的。中医理论讲“气是气血之帅”,没有气,血就不能运行;又说“血是气之府”,没有血气也就没有依存之地。所以,气和血二者谁也离不开谁。

 中国传统武术引进中医理论,讲究内气;又引进道家学说,讲究丹田修炼。太极拳更是依据中医理论,提出了”气沉丹田”的要求。

 “气沉丹田”就是内气向气海这个地方汇聚具体做法是利用深呼吸引导内气向下行走,加强气海的充盈感觉,加强下盘的稳固。当然呼吸之气是不可能达到丹田的,但是在深呼吸时,横膈膜上下移动幅度加大,会产生气下沉的感觉。这就叫”外气引动内气”,也就是用呼吸之气引动真气。<<<浅谈太极拳中出神入化境界之目

 太极拳不仅要求“气沉丹田”,还要求”气宜鼓荡”。所谓鼓荡,就是吸气时,内气贴于命门穴,使内气沿督脉上行;呼气时内气沿任脉下落,汇聚丹田。这样随着呼吸,就有内气鼓荡的感觉。

 荡就是荡漾一一内气要向四肢百骸荡漾开去,无微不到。做到“气沉丹田”和“气宜鼓荡”,对健身技击而言,都是有好处的。

 从实践来看,中国的传统武术比如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没有一个不讲究“气沉丹田”的。经过这种“气沉丹田”的长久训练,练习者会出现小腹如鼓,伸缩鼓荡,柔软而富有弹性跟常人的腹部是不一样的。

 另外,太极拳论还提出了“气贴脊背”,久练太极拳的人也是有这种感觉的。这些都说明,内气通过锻炼,是会更加旺盛的。内气充沛血液运行也就旺盛。内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到”,则能促使血液周流全身,使微循环更加畅通。

 这样,人的身体就会更加健康。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脸色就苍白暗淡;气血旺盛,面色就红润。另外,人说话的声音也能反映出中气是否充足人体自然就是健康的;说话声音底气不足,内气不足,人体也就是虚弱。

 我们从中国的京剧艺术中,也可以看出丹田内气的作用唱戏的演员,也是讲究丹田发声的。所以,从中国武术、中医、戏剧拉看,都是讲究丹田之气的。

 这中“气沉丹田”“气宜鼓荡”的练习仿佛对技击来说,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太极拳,它并不仅仅是一种肢体运动,而是要将内在的意、气、神和和外在形体动作结合起来,因此,内气在拳术中就起到了极大的以内催外的作用太极拳在发劲时,一定要用丹田内气喷发出,发出,哼,哈的声音,这样才能以内催外,加大击打力度,这就叫“以气催力”,这里的气,就是丹田内气。中国武术中的许多拳种在发力时,都要求“丹田发力”以气催力,比如心意拳也是这样发力,发力时发出“咦”的声音。

 另外,战士在冲锋的时候也都是发出呼喊这也是发出丹田之气,能增大力量,壮大声势。

 总之,从实践上看,中医的丹田内气之说是有科学道理的。因此,武术讲要“抓住丹田练内功”。而从道家修炼的角度看更注重丹田内气的修炼。无论从养生角度还是从技击角度看中国武术特别是太极拳,都讲究丹田内气的修炼。

 丹田,炼精化气的地方

 “丹田”,是历代各门各派的拳家都非常重视的部位,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武术和中医之间的联系,外国没有丹田这个概念主要讲的是肌肉、肢体的动作,中国武术特别是道家功法,对丹田尤其重视。

 从养生健身来看,丹田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位。“丹田”这个词是从道家来的,其意思就是炼丹的田地,它是一个部分,并不是一个穴位,下丹田的部位一般是脐下三寸。道家为什么把这里当作炼丹的田地呢7道家讲究内养,认为这里是炼精化气的地方。

 武术家把道家的学说引进过来,就形成了武术的丹田功法。通过实践,也证明了丹田在武术修炼中的重要性。以前,有许多老武术家讲:“劲力在哪里劲力在丹田。”这是有道理的。按照现代解剖学,丹田这个部位是小腹,里面是大肠、小肠,靠后面是肾脏。

 人吃的食物,通过肠胃消化,在小肠吸收营养。练习丹田这个部位,加大肠胃的蠕动,能增强人的消化功能。另外,人的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叫脑肽,脑肽对脑细胞起到营养作用。

 有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在人的小肠中也有一种肽,这种肽的作用和脑肽的作用相同这种肽被称作肠肽。肠肽不仅对五脏六腑有益而且对大脑也有益。重视丹田的修炼,能增加肠肽的分泌。

 因此,重视丹田修炼,不仅具有健身养生的功能,而且随着练功的深入,比如通大小周天,也能对大脑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另外,“气沉丹田”能使横膈肌上下运动,这对人体的五脏六腑起到了按摩、挤压、抻拉的作用,有利于脏腑功能的保健从而有利于人体健康。

 丹田修炼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高武术的技击功能。武术中所有的技击发力动作,甚至是抗击打能力,都和丹田联系紧密。人体发力的时候呼气发声后突然闭气,使身体内部压强陡然增大,膈肌下沉,腹肌收紧,腹部压强突然增大,这时就有了气沉丹田的感觉,同时催动肢体发出爆发力。这是人体发力的一般规律。外国人虽然没有讲丹田发力这个概念,但是其发力原理是一样的。比如举重,运动员大喝一声,举起杠铃时,也必须是气沉丹田,腹内压强增大,腹肌、腰背肌绷紧的。这样才有利于发力。发力时还要提肛,这也是为了闭气。如果气闭不住,劲力就散了。所以,武术上所谓的“气沉丹田”“气灌丹田”,都是为了发力。

 综上所述丹田在中国传统武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的武术和气功,都重视丹田的练养。所有的武术发劲,都注意“气沉丹田”,做不到“气沉丹田”,发力就没有力量。虽然外国武技和体育没有这个概念,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也是这么做的。

 丹田部位虽然从解剖学上讲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是肌肉、小肠、大肠,但是这个部位确实对人体的养生保健以及发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武术特别重视丹田的修炼和调养。

 

丹田修炼对养生和技击的作用相关 文章 :

1 武术的养生作用有哪些

2 孙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3 太极拳之内劲

4 吴式太极拳内劲内劲是太极拳技击的精髓没有内

5 怎样把太极操提升成太极拳

6 太极桩功的原理介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587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