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先生,爱情一片艳阳天new!
(2004年7上半月版《知音》 作者:史玉根)
宋英杰是中国气象局的著名天气预报主持人,几乎每个星期他都要在央视的《天气预报》中和全国的观众见面。在宋英杰长达11年的主持生涯中,他亲切、感性的主持风格和温文尔雅的形象深受亿万观众的喜爱,被誉为“中国第一气象先生”。熟悉宋英杰的人都知道,他与一个比他小12岁的同门“师妹”刘珩相恋4年后结婚至今,那么他们的二人世界是否也如他在天气预报中所说的那样春光明媚呢?
2004年4月,应本刊之约,宋英杰夫妇第一次向外界披露了他们温馨浪漫的婚恋经历。
“能说会道”的宋师哥爱上活泼小师妹
宋英杰和刘珩相识于1995年秋天。
当时,宋英杰在中国气象局做电视天气预报主持人已经两年了,他的名字早已为亿万电视观众所熟悉。而刘珩还是宋英杰的母校——北京气象学院计算机系的大一学生,不过,刘珩从不看天气预报节目,对大名鼎鼎的宋英杰也一无所知。
1995年9月,北京气象学院举行建校40周年庆典,宋英杰被特邀为嘉宾,并主持校庆大会。会后,兼任学校广播站站长的刘珩对他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采访。刘珩思路敏捷,提问刁钻,一点儿也不给这个师哥留面子。第一次见面,这个单纯甜美而问起话来很职业的小女生给宋英杰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刘珩也对这个风度翩翩的宋师哥很有好感。
事也凑巧,1996年五四青年节,刘珩被学校推选参加北京几所高校联合举办的大学生演讲比赛。因为对自己的演讲技巧没有把握,刘珩想请“能说会道”的宋师哥帮一把。宋英杰爽快答应了。在他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刘珩一路过关斩将,如愿夺得了冠军。
事后,刘珩兴冲冲地向宋师哥报喜,并由衷地表示了感谢。这一次,他们在一起聊了很久。
宋英杰1965年出生在沈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198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气象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气象台从事预报工作。1993年3月1日,宋英杰作为中国第一位气象预报主持人走上了电视荧屏,一夜之间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
走入社会这些年,年过而立的宋英杰仍孑然一身,他幽默地自嘲说:“我是天上的事情知道得多一些,人间的事情懂得比较少!”不料刘珩调皮地说:“我是人间的事懂得不多,天上的事知道得更少。”话一出口,两人都开怀大笑了……
在宋英杰眼里,出生于1977年的刘珩就像春天里的阳光,天真无邪、风和日丽,给他单调枯燥的生活带来温暖。而在刘珩眼里,宋英杰是一位很有安全感的师哥。
由于工作的需要,宋英杰好多次春节都不能回沈阳老家与父母团聚。1998年春节,宋英杰又要在单位值班,刘珩得知后马上赶到宋英杰的单位陪他过年。因为刘珩的到来,宋英杰心里立刻温暖如春了。这是宋英杰在北京度过的最快乐的春节。那一刻,两颗心第一次超越年龄界限靠得那么近,校友情不知不觉转化成了爱情。
1998年2月14日,宋英杰正式向刘珩表白了:“我就是想在情人节这一天告诉你,我爱你!”刘珩脸上泛起红晕,低声说:“让我回去问问妈好么?”刘珩没有想到宋师哥会那么快地向她表白,也不敢想象宋师哥会真的爱上她。但片刻的惊异过后,刘珩心里充满了幸福……
发挥主持人优势,自信执著追得美人归
几天后,刘珩却给宋英杰带来了坏消息:父母不赞成她接受一个比她大10多岁、名气又那么大的男人的爱情。在他们心目中,明星人物在个人情感上往往用情不专。宋英杰虽然有点失望,但很快就镇定下来。他很有信心地对刘珩说:“让我和你父母沟通沟通。”从此,宋英杰开始通过电话与刘珩的父母交流了。
刚开始,刘珩父母对他还很有成见:“我不听你说,你是主持人,我说不过你。”但宋师哥充分发挥了主持人的优势,他说自己仅仅是中国气象局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根本算不上什么明星,也从不敢把自己当明星看待。在日复一日的沟通中,刘珩父母渐渐被他的诚心打动了。见面后,宋英杰温文尔雅的举止和谈吐更是赢得了老人们的好感。刘珩的父母认真地对女儿说:“行了,英杰是一个很诚实的小伙子!”
宋英杰与刘珩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但来往仍然很秘密,因为刘珩毕竟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而且几乎所有的人都对他们的爱情持怀疑态度,但刘珩自信地说:“我相信爸爸妈妈的眼力,也相信自己的感觉。”在爱情的滋润下,1999年7月刘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不久,她凭着自己的实力在北京一家著名的IT业公司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2000年3月9日,宋英杰和刘珩在北京悄然办理了结婚手续,当时,他们连婚纱照都没来得及拍。婚后,他们把家安在了中国气象局的家属区。新房只有50平方米,但在刘珩的精心设计和布置下,显得温馨又舒适。在北京漂泊了10多年的宋英杰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从领结婚证那天起,刘珩就不再叫宋英杰为“宋师哥”,而是亲昵地称他“老公”。
爱与婚姻需要双方的无条件投降
然而结婚并不像恋爱那么简单。宋英杰和刘珩一个成熟持重,一个清纯活泼。不知内情的人根本看不出他们是夫妻,这样性格迥异的一对新人,他们的婚姻能幸福吗?
结婚时,宋英杰已经35岁,他同学的孩子大多已经上了中学,父母盼着抱孙子早已望眼欲穿。但他和刘珩最终决定将生孩子的计划再推迟几年。他们考虑: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由自己带养,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就暂时不生孩子。“等2008北京奥运会时一定生一个。我就给孩子起名叫宋奥运。”他开心地对妻子说。
宋英杰与刘珩毕竟是在两个不同时代长大的人,价值观、个人爱好存在差异,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也常有分歧,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最先让步的往往是宋英杰。一次两个人为着要不要吃早餐的事争论起来。宋英杰因为长期不太规律的作息生活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而刘珩认为早餐不但要吃,而且要吃好。争来争去,最后宋英杰被“说服”了,每天早晨起来乖乖地和妻子一道进餐。
宋英杰是典型的东北人脾气,直言快语,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果自己错了,也会很快认错。往往一场争论刚刚结束,刘珩还在一边生闷气,他就会检讨:“对不起,是我错了!”有时,妻子会纳闷:“不会吧,你这么快就认错了?让我再想一想吧,也可能是我错了!”
“法国作家福楼拜不是说过吗,爱情需要双方的无条件投降!”宋英杰笑着说。就这样,因为两人的相互谅解,夫妻之间无关痛痒的争论越来越少。
刘珩喜欢看言情电视连续剧,而宋英杰对它们不感兴趣,甚至还有点反感。刚开始,他还劝说妻子“改邪归正”,可后来他也时常陪着妻子,看着她与电视剧里的人物同悲欢共忧喜。每天的新闻节目,宋英杰都是必看的。刘珩原来对电视新闻不太感兴趣,后来受丈夫的感染,每天也陪着他一起看,品评,久而久之,他们都觉得这也不错:两个人快乐总比一个人快乐好!
宋英杰知道,两人的婚姻路还漫长,“每一种天气都有可能出现。”自从有了家后,他也时常祈求自己的两人世界风调雨顺。
曾有人半开玩笑地问宋英杰,对自己年轻漂亮的妻子是否放心,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理由不放心,也没有必要不放心。为什么不放心?不放心就是不自信。不自信就要通过努力,增强自己的信心。”对于类似的问题,刘珩的回答更坦然:“夫妻之间既要相互信任,也要给予对方一定的私人空间。如果时刻提防着对方,岂不是活得太累了,做夫妻做到这一步,还不如趁早分开一个人过。”
“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要不快乐呢?”这是刘珩推崇的生活方式。刘珩也是一个“善于制造快乐的人”。虽然刚刚参加工作,难免磕磕碰碰,但她从不把外面的烦恼和不快带回家中。即便受了委屈,她也只会哭一会儿,然后自己擦干眼泪,对丈夫说:“好啦,没事啦!”宋英杰每次值班做节目,都要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回家,有时更晚。听到熟悉的脚步声,等候已久的刘珩马上打开房门,伸出头去,扮一个鬼脸,温柔地说:“老公,辛苦了!”因为实在太累,宋英杰一进门就想躺在床上休息。这时,刘珩要么静静地坐在一边看书,要么模仿一些动画片里的人物腔调,说几个笑话,讲几段故事,让丈夫开心一笑。她还把自己的“鬼脸”设置在宋英杰的手机上,每次给丈夫打电话,伴随着一声甜甜的“老公,接电话!”,她的“鬼脸”便显现出来,让宋英杰开心不已。
当然,每次通电话,他们总忘不了相互道一声“谢谢!辛苦了!”在外人听来,可能显得很生分,可在他们夫妻间却是备感温馨。“其实,相敬如宾并不会造成夫妻疏远,相反还会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可以体现出浪漫,只要你用心去做,去感悟!当然,我们之间有时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但我们都善于忘记,乐于忘记不愉快,所以,快乐的时候总是很多很多。”宋英杰这样总结他们的婚姻之树的常青之道。
夫妇俩最向往的事就是到风景名胜旅游。然而,因为忙于工作,许多旅游计划常常泡汤。2002年8月,他们计划和几个朋友去西藏旅游。那一个多月,刘珩一直生活在兴奋之中,她买了好几本介绍西藏人文地理的书籍和当地的地图,一回家就捧起书本,研究游玩的景点和路线。他们还做了很多准备。没想到临出发的前几天,宋英杰临时公务缠身,旅游计划被迫取消。刘珩大失所望,私下里郁闷了好几天。不久,那几个朋友从西藏旅游回来,她马上跑过去,津津有味地听他们讲一路上的趣闻趣事和非常感受。
没有机会结伴远行,夫妻俩就想出一个替代办法:“眼球旅行”。他们买回许多旅游杂志和书籍,收集风光照片,闲暇时一同品味,“望梅止渴”,竟也其乐无穷。遇到不值班的节假日,宋英杰一定会带妻子一起去游泳,或打羽毛球。宋英杰在单位的羽毛球比赛中拿过几个冠军,水平自然比刘珩高,但他从不较真,还常常败在妻子手下,让她高兴得手舞足蹈……
不知不觉之中,宋英杰与刘珩“师妹”已经携手走过了4年历程,这段“忘年婚姻”不仅没有因为两人的年龄差距而风雨飘摇,相反,他们的爱情仍然保持了热恋时的新鲜感,两人世界也是风调雨顺。
几年来,宋英杰的主持风格日臻完美,他播报的天气已通过CCTV-4向全球华人卫星传播。2004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气象局联合举办的首届“您最喜欢的天气预报主持人”评选活动中,他被全国观众评为“2004年度气象先生”。
“正常的气象不可能十全十美,有风和日丽,也有雷雨交加,但不变的是太阳总是在那里。家庭也是如此,不可能没有缺陷,但因为有爱情在,它总是气象万千、魅力无穷。”年近不惑的气象先生对婚姻和家庭幸福感悟至深。
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本名原为“史承汉”,后改为“史成汉”,又名“牛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
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他创作的《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半棵树》等诗广为传诵,曾出版《牛汉诗文集》等。
扩展资料:
代表作品介绍:
1、《悼念一棵枫树》
《悼念一棵枫树》发表之后,得到了好评。论者说它的象征性很明确,是怀念某一个人的,也有人说是悼念许多令人敬仰的英灵。其实,牛汉并没有想要象征什么,更不是立意通过这棵树的悲剧命运去影射什么,抨击什么。
2、《华南虎》
《华南虎》是现代诗人牛汉于1973年6月创作的一首抒情新诗。此诗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被囚在牢笼中的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与之相对的是禁锢自由、代表邪恶的铁笼。
通过两者之间的激烈冲突,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全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以物写心,对话、叙述和想象相结合,写得活灵活现,波澜起伏。
此诗后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中。
——牛汉
羽生结弦,1994年12月7日出生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日本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选手。
2014年2月,年仅19岁的羽生结弦夺得索契冬奥会金牌,成为亚洲首位冬奥会男子单人滑冠军;3月,他夺得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实现了奥运会、世锦赛、大奖赛总决赛的大满贯。
2016年,他在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上夺冠,实现大奖赛总决赛四连冠。2017年4月,他再次夺得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2018年2月,他夺得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冠军,成为66年来第一位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花样滑冰选手。
此外,羽生结弦是短节目11272分、自由滑22320分、总成绩33043分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他已经19次打破世界纪录,是ISU认可的国际比赛中完成后外结环四周跳的第一人。
另外,他还是花样滑冰历史上包揽奥运会、世锦赛、大奖赛总决赛、四大洲锦标赛及世青赛、青年组总决赛等国际大赛男单项目金牌的超级全满贯第一人。
2019年1月17日,2019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各奖项的候选者名单公布,羽生结弦入围最佳复出奖。
扩展资料:
早年经历:
羽生结弦出生于日本宫城県仙台市,父亲为他取名“结弦”,一来对应儿子的星座(射手=弓箭手),二来希望他的人生能像弓弦一样张弛有度,在绷紧的时候可以有一个面对生活的凛然态度。
羽生结弦4岁起与姐姐一起学习滑冰,刚开始的时候对滑冰并没有耐心,但是他看到姐姐拼命练习花样滑冰的样子后,兴趣渐渐浓厚,从此就把姐姐作为目标坚持努力,并把普鲁申科当做自己的偶像。
-羽生结弦
一.部门概述
湖南警察学院院学生会学习部是院学生会常规部门之一。学习部是一个以“服务同学,强化学习”为宗旨,以营造和建设学校良好学习氛围为工作重心的部门。
二.部门职责
1 负责本部门的全面工作,制定本部门的 工作计划 与方针政策,并
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
2 进行早晚自习常规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协助学校教务处对信息员情况的及时掌握,并提供交流的平台等
相关工作。
4 发挥学院与同学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传递学院教学信息,反馈
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
5 为本院举行的大型活动进行统分工作。
6 核对评定奖学金,各种奖励材料,并完成相关的后续工作(如三
等功,嘉奖)。
7 部门成员利用自习时间,对全校学风进行抽查。
8 配合学生会其他部门的相关工作。
一.部门概述
院女生部是直属于院学生会的常规部门之一,是院学生会的重要组成组成部分,是一个充满着激情和活力的部门,秉着为广大同学全心全意服务的宗旨,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了解和掌握女生们的身心状况及思想动态,针对女生这一特定群体为对象开展工作,本着“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四自原则,为他们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提供帮助,以提高女生整体素质,维护女生的正当权益,宣传女生的良好形象,丰富女生生活,搭建男女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为全校女生服务,提高服务意识、加强自我修养、保证管理制度的执行。
二.部门职责
1、负责本部的全面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部门例会。
2、掌握女生思想动态,及时反映和解决女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维护女生的正当权益。
3、举办有关事业、家庭、婚姻、美学等方面的讲座,树立新时代女生形象。
4、组织策划体现女性特色的活动,丰富女生业余活动。
5、组织女生进行思想、生活、学习交流。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和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一、部门概述
“军体”中的“军”即军令(口令和服从命令)和军事动作(对列动作),“体”即体育活动或者体能,所以军体部是围绕“警务化管理”和“体育竞技”这两大主题开展各项工作。
院学生会军体部是由湖南警察学院院学工处和院团委领导的院学生会主席团下设的一个极具特色的常规部门。肩负着每日公安专业的路队检查和警容风纪检查。同时,院军体部附有组织学院各项体育活动的使命以及协助学院其他的各项大型活动开展的职责。
二、部门职责
1、负责公安专业日常路队的检查和安排。
2、负责组织,承办院运动会及院级体育运动竞赛;负责院体育运动队的组织、训练工作以及对外各项竞赛的组织工作。
3、 会同有关部门、各系组织好学生达标、课外体育活动及群众性体育竞赛。
4、 开展体育宣传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有关先进的评定工作。
5、 负责本部人员的教育、考核和业务培养;
6、 负责开展全院的“全民健身”活动。
一、部门概述
湖南警察学院院学生会心理部是一个致力于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宗旨的部门,以交流、沟通、开展活动为工作方式向广大同学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帮助同学们提高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二、部门职责
(1)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及宣传工作,定期编辑心理健康报,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调适方法,缓解心理困扰和心理压力。
(2)组织各种心理讲座及培训,为在校生提供了解自我、探索自我的机会。
(3)辅助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普查和心理回访。
(4)定期不定式地对各大队心理骨干和各区队心理委员进行心理拓展训练。
(5)组织开展心理方面的大型活动,如:“525”(吾爱吾)心理健康文化节 、现场心理咨询、母亲节活动等。
(6)负责编辑、美化校内心理网。
(7)整理心理咨询中心的各种相关资料,实现文件按类别归档 。
一、 部门概述
湖南警察学院院劳卫部是院学生会常规部门之一,肩负着维持校园环境卫生整洁和正常生活秩序的重大使命。其工作历来坚持以“四化”为中心,狠抓“一个重点”。所谓“四化”即“评分的明确化”、“检查的责任化”、“评估的严格化”、“工作的彻底化”,“一个重点”即以寝室卫生检查为重点。部门成员工作积极认真,部门业绩显著, 。院劳卫部将不断寻求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坚持“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部门宗旨,努力工作,不负众望,为老师们、同学们拥有整洁、干净、舒适的环境而奋斗。
二、部门职责
1、
2、
3、 定期检查学院各大队教室、寝室卫生情况,及时向上级反映。 完成学校大、小型活动的场地布置和场后清扫的监督工作。 紧密联系各大队劳卫部,定期开展劳卫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 定期召开部门内部会议,总结本阶段工作情况,制定下阶段工作计划。
一、部门概述
院学生会督察大队是院学生会六大常规部门之一,直属于我院学工处警务督察科管理。院学生会督察大队是我院存在历史最悠久的部门之一,迄今为止,我大队传承十九届,历届都是院学生会中最富有战斗力的队伍,一直深受领导的好评和同学们的认可。
督察大队所属警务督察科,其存在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和实行警务督察科对于学院学员的日常规范、警容警貌、学风作风的督促和纠正。
二、部门职责
1 对我院学员学风作风的检查
2 对我院学警警容风纪的检查和督促
3 防止我院校园安全事故及处理各类校内突发事件
4 配合院学生会开展其它各项工作
院学生会办公室简介
一、部门概述
湖南警察学院院学生会办公室迄今已历有16届,为存在时间最长的部门之一。办公室不仅是院学生会主席(团)的秘书机构,还是院团委的得力助手。除了秘书功用,办公室还兼有院学生会的通讯、财务以及档案保管、材料整理等职能。此外,办公室担负着协调和联系学生会内各部门和各个学生分会的重任,肩负着安排院学生会日常管理工作、传达院团委、学工处的各种通知文件。
二、部门职责
1、协助主席(团)督办各项工作。
2、起草和呈报材料,对学生会的各种文件进行存档和管理;负责相关表格的制作和相关统计工作以及部门签到与资料打印、复印工作。
3、承担各大小活动与会议的会务与联络工作。
4、协调各部门关系,及时收集和反馈各种信息,为主席(团)的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和支持材料。
5、负责院学生的公假条的保管和发放工作。
6、大学生研究性课题的管理。
7、湖南警察学院学生会驻人人网公共主页的管理。
院学生会就业创业部部门简介
一 部门概述
湖南警察学院就业创业部成立于2009年,院学生会就业创业部是在湖南警察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指导下,以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活动为基本宗旨的学生组织。
二.部门职责
1 学院就业创业部主要负责一系列与学生毕业就业相关的活动。
2 积极地配合学校的各项就业工作,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毕业生需求信息。
3 开展校级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人才市场。
4 负责全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工作,及时向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报送,向用人单位发布毕业生资源情况。
5 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毕业生信息查询,个人简历展示,就业信息管理等系统,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构建信息高速公路。
6 组织制定,上报和落实毕业生就业计划,办理毕业生就业及报到有关手续。
7 负责毕业生跟踪调查及分析工作。
8 做好其它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工作。
一. 部门概述
院安保部是学院学生会六大常规部门之一,是维护全院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一大学生组织。在学院保卫科、学工处和团委的领导下,我部门在建立以来破获多起宿舍偷盗案件,维护了全院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秩序。堪称学院安全“守护神!”
二. 部门职责
1、 每周二周四下午2:30到 4:30检查学校周边网吧和娱乐场所。
2、 每周早自习晚自习随机到宿舍内的安全问题进行检查。
3、 每周五周六晚10:30熄灯后夜巡。
4、 随时参加学院以及校外各种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
一、部门概述:
院学生会是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引导者,文娱部本着为学校服务的宗旨,以丰富同学课余生活为己任,让同学拥有精彩生活为目标,努力为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亮点。
文娱部主要负责和协助校内各类文娱活动及其他活动的筹备工作;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与魅力的舞台,给大家提供展示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二、部门职责
1.以各类文娱活动的形式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发动和组织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调动同学们对文艺活动的积极性。
2.配合院有关部门组织各类文艺演出、联欢活动,并负责它们的筹备,策划,组织等工作。发现和培养学生文艺活跃分子,挖掘培训文艺人才,充分调动文艺骨干的积极作用。
3.推动各大队学生文艺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协助学校加强对同学文艺能力的培养,负责联系各大队文娱部工作,通过文娱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从而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与生活环境。
4.根据学生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分配具体工作。
5.组织各大队同学参加学校的各项文艺活动和比赛,加强校内的文艺交流。
一、部门概述
本部门是院学生会的协调机构和常务机构,根据学生会 有关章程,负责管理学生会的日常工作,以使其正常、有序的运行。
二、部门职责
1、安排通知团总支、学生会各种会议和重要活动。
2、协助办公室负责团总支和学生会各类资料(工作计划、总结、报告、通知)的起草、发送、并归档;
3、集中力量抓好每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协调和督促各个部门抓好经常性工作;
4、负责学生会成员的思想谈
5、负责团学组财务的管理
一、部门概述
我院实践部本着以“理论,实践,服务,创新”的工作宗旨是促进广大团员青年投身社会实践,培养青年团员奉献精神和开创精神,使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自我,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实践能力。
二、部门职责
1、引导,鼓励广大同学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各种实践活动。
2、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尽力为同学创造勤工俭学的机会
3、与企业建立外联关系,为院里举办小型活动拉赞助
4、完成校团委,学生会及主席团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 部门概述
“校园之声”广播站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学生会组织。一直以来,广播站坚持“立足校园,服务师生”的理念,发扬“实干、精干、创新”的部门精神,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11年4—5月成功举办了湖南警察学院第一届校园主持人大赛。说“有活动的地方就有广播站”一点不夸张。广播站硬件设施齐全,综合实力强大,是有理想的同学锻炼能力、展现自我的大舞台。
二、部门职责
1、 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中晚三个时间段的广播节目
2、负责国旗下的讲话
3、学院大小活动的设备调试
4、培养学院大型活动主持人等。
欧阳修简介(1007~1072年)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生平
生平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他写字。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成为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 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颍州(今属安徽省)的家中,留下一万卷藏书、一千卷集古录、一张琴、一局棋和一壶酒,溘然长逝。苏轼评价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欧阳修卒谥文忠。
文学创作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的文章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其中,《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风习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都很有价值。
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他的一些诗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如《食糟民》、《答杨子静祈雨长句》。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如《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现了诗人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对昏庸误国的统治者的谴责。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但多数作品,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虽然他以自然流畅的诗歌语言,避免了韩愈的险怪艰涩之弊,但仍有一些诗说理过多,缺乏生动的形象。
欧阳修还有一部分诗作写得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如《重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更多的写景抒情作品,或清新秀丽,或平淡有味,如《黄溪夜泊》中的“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的“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等。总的来看,他的诗歌风格还是多样的。
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他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他的词,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采桑子〕十三首,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另一些词的“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楼春》,“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浣溪沙〕)等,也都是写景的佳句。偏重抒情的词,写得婉曲缠绵,情深语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阕的最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写得非常深挚。他还有一些词,虽然颓唐叹老、牢骚不平,却直抒胸臆,表现出襟怀豪逸和乐观的一面。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当然,其中也不免有浅薄庸俗的作品。
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的成就
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成就。在经学方面,他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的创见。史学造诣更深于经学。除了参加修撰《新唐书》250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他勤于收集、整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辑成一部考古学资料专集——《集古录》。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重要的地位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决于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河水改道北流,经大名府、恩州、冀州、深州、瀛州、永静军等地,至乾宁军合御河入海。当时因年荒民困,没有立即堵口。皇佑三年(1051年),北流于馆陶郭固口决口,四年堵塞后流势仍不畅,引起了北流和恢复故道东流的争论。至和二年(1055年),欧阳修极力反对回河东流,连上两疏陈述不能回河的理由。在第一疏中,他分析了当时“天下苦旱,京东尤甚,河北次之”,“河北自恩州用兵之后,继以凶年,人户流亡,十失八九”的严重形势,认为在“国用方乏,民力方疲”之际,以“三十万人之众,开一千余里之长河”,不但人力、物力不允许,而且会引起“流亡盗贼之患”,危及宋王朝的根本利益。在第二疏中,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会,首先从分析黄河淤积决溢规律出发,阐述了不宜回河的原因。他说:“河本泥沙,无不淤之理。淤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渐壅,乃决上流之低处,此势之常也。”接着他又分析了京东、横陇河道的具体情况,指出:“天禧中,河出京东,水行于今所谓故道者。水既淤涩,乃决天台埽,寻塞而复故道;未几,又决于滑州南铁狗庙,今所谓龙门埽者。其后数年,又塞而复故道。已而又决王楚埽,所决差小,与故道分流,然而故道之水终以壅淤,故又于横陇大决。是则决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复,所复不久终必决于上流者,由故道淤而水不能行故也。及横陇既决,水流就下,所以十余年间,河未为患。至庆历三、四年,横陇之水,又自海口先淤,凡一百四十余里;其后游、金、赤三河相次又淤。下流既梗,乃决于上流之商胡口。然则京东、横陇两河故道,皆下流淤塞河水已弃之高地。京东故道屡复屡决,理不可复,不待言而易知也。”同时,欧阳修还认为,河渠司李仲昌等议开的六塔河,宽仅五十步,“欲以五十步之狭,容大河之水,此可笑者”,并断言六塔河“于大河有减水之名,而无减患之实。今下流所散,为患已多,若全回大河以注之,则滨、棣、德、博河北所仰之州,不胜其患,而又故道淤涩,上流必有他决之虞,此直有害而无利耳,是皆智者之不为也”。
欧阳修的奏疏未予采纳,朝廷命加紧堵口,开六塔河。嘉佑元年(1056年)四月,商胡决口塞而复决,回河失败。
欧阳修与滁州的不解之缘
欧阳修知滁,于庆历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到任,庆历八年闰正月朝廷诏徙知扬州,二月离开滁州,前后在滁州计约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时间虽然不长,却给滁州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给滁州留下了许多建设遗迹,留下了一些不朽的诗文,留下了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他留下的建设遗迹和诗文,成了滁州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留下的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成为滁州人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
承继前人开发滁州
如今说到滁州,人们自然会想到琅琊山,想到醉翁亭,想到欧阳修。琅琊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都远近闻名。琅琊山最有名的景点是醉翁亭,被誉为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名扬海内外。与醉翁亭隔山相望的丰乐亭,也是令许多探幽访古之士向往的胜迹,与醉翁亭一起被称为“姊妹亭”。丰乐亭下的“紫薇泉”,则与醉翁亭的酿泉合称为“姊妹泉”。这些,都是欧阳修知滁时开发、建设而遗留下来的。正是这些建筑,加上他亲自撰写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才使滁州琅琊山的名声大震起来。
追溯琅琊山之名,应自东晋始。东晋以前,琅琊山本无名,其主峰当地人称摩陀岭,其他都是些小山头。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因避乱驻跸于此,后来,司马睿成了东晋元帝,借其曾在此山一住之光,才有了琅琊山这个名称。但是,司马睿本人,乃至整个东晋时代,并未给琅琊山带来多少变化,它依然是一片沉寂的山岭。直到唐代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在L山司兴建宝应寺(即今日之琅琊寺),琅琊山才打破历史的沉寂,开始起步向着繁荣与发展迈进;琅琊山这个名称也是这个时候才叫起来的。而这从司马睿驻跸山间时算起来,已经经历了300多年的时间。
宝应寺的兴建,改变了琅琊山多年寂静的状况,但只是个开始,而且仅限于琅琊寺这一块,影响仍不是很大。琅琊山真正鹊起,是在它又经历了200多年以后,北宋的著名文士欧阳修知滁开始的。
“宽简”知滁政绩斐然
欧阳修知滁的第二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发现了丰山脚下幽谷中的一眼泉水,经过实地察看,“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开始在这里进行美景胜地的建设。他很快修好了泉眼,建好了亭子,泉取名“幽谷泉”,亭取名为“丰乐亭”,并亲自撰文作记。同年,与丰乐亭一山之隔的醉翁亭亦建成,他取名“醉翁亭”,作《醉翁亭记》记之。两亭的建成与《两记》的问世,迅速在全国引起轰动。尤其是《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以其生动的文字,精美的语言,为滁州展示了一幅风光绚丽的大自然画面;又因为文章中深邃的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怡然情怀,一时震动整个学界。文章一出,远近争传,滁州琅琊山从此热闹起来。此后,琅琊山、丰乐亭、醉翁亭,各景区陆续扩展,内容逐渐丰富,虽经历史沧桑,但屡废屡兴,久而不衰,终成今日之规模。追本求源,都是欧阳修打下的基础。欧阳修是唐代李幼卿之后开发滁州琅琊山最有力的奠基人,可以说,没有欧阳修,就没有滁州琅琊山之今日。
欧阳修在滁州时,除了开发幽谷泉,兴建丰乐亭及醉翁亭以外,还进行了其他一些建设,如在丰乐亭景区建设了醒心亭,特请曾巩作《醒心亭记》;在丰乐亭附近辟建练兵场,作训练民兵之用,以保卫地方;又维修损毁严重的滁城,使滁州之城更加坚固和壮观。有人读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从他悠游山水、饮酒作乐的表现,以为他因受贬守滁,是处于不问政事的消沉状态,显然是不正确的。欧阳修在滁州,对于政事实行的是“宽简”政策。所谓宽简,顾名思义就是宽容和简化,办事遵循人情事理,不求搏取声誉,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了。这是他一生为政的风格。他后来曾权知开封府,前任是有名的“铁面老包”,即包拯,威严得很;而他则持以宽简,办事往往不动声色,同样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清朝时,有人曾将他与包拯相比较,在开封府衙东西侧各树一座牌坊,一边写着“包严”,一边写着“欧宽”。
文学名篇名扬天下
欧阳修知滁时,已在文学上卓有成就,是当时文坛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虽然做了官,并且在仕途上屡历坎坷,但始终未忘文学,写诗作文仍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他在滁州时期,写出许多文字生动、情景交融的作品,其中直接写滁州的,除了著名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菱溪石记》以外,还有大量的诗篇及短文。仅描写琅琊山自然景色及名胜景点的诗,不完全统计就有30多首,如《永阳大雪》、《题滁州醉翁亭》、《琅琊山六题》等。
欧阳修的写作故事
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江西庐陵人。欧阳修幼孤家贫,在父母郑氏的严格教育下刻苦学习,终成一代文豪。其在写作方面,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读之,甚有所获。
其一、虚心求教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罗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其二、行文求简
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只见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三人于是连忙请教:“那你如何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三人听后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比照自己的冗赘,深为欧阳修为文的简洁所折服。
其三、文风严谨
据《宋稗类钞》记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锦堂记》,其中有这样两句:“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交稿后,他又推敲了一下,觉得不妥,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修改后再送上。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仔细研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快马追回的只是两个“而”字。但他反复吟诵后,才发现个中妙处。原来,改句中增加了两个“而”字,意义虽未改变,但是读起来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音节和谐,增加了语言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欧阳修所写滁州的诗文,对滁州山水之美作了极其生动、实在的描绘。如在《醉翁亭记》中写琅琊山,以“林壑尤美”、“蔚然深秀”概括,同时以简练的笔触写出了琅琊山早晚和四时的景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清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他在《丰乐亭记》中则写道:“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他的许多诗,写景寄情,语言精美,读后同样令人留连。如他在《题滁州醉翁亭》中写道:“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人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真是美不胜收!因此,后人在醉翁亭不远处建了听泉亭,让人们不断体会这美好的诗意。又如他的《琅琊山六题》,对琅琊山归云洞、琅琊溪、庶子泉等各个景点都作了生动的描绘。虽然每首诗只有四句,但尽用了点晴之笔,字字珠玑。他是用对滁州山水的真爱之情写作出来的。
欧阳修描写滁州及琅琊山的诗文,以其诗文的质量及其个人的人品、地位,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竞来滁州探幽访胜。欧阳修在滁时,有的是直奔欧阳修而来;欧阳修离滁后,则以欧公之诗文以及欧公之遗迹而来。他们在这里,不仅留下足迹,也留下墨迹,日积月累,描写琅琊山及滁州的诗文已难以计数。1988年《琅琊山志》选录欧阳修及其以后的各代诗篇150余首(包括部分当代诗歌),依然只是全部琅琊山诗文的一部分。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现代词汇来说,欧阳修无论从哪一方面,都给滁州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知滁两年结下不解缘
欧阳修在滁州两年多的时间,不仅给滁州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产,也与滁州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滁州这块古老的地方,与他结下了一生不解之缘。
欧阳修离开滁州之后,再也没有来过滁州,但他的心中却时刻想念着滁州。
《寄答王仲仪太尉素》:作于熙宁三年 (公元1070年)。这年他已64岁,离开滁州22年了,依然念念不忘他在滁州的一段生活。诗一开头便写道:“丰乐山前一醉翁,馀龄有几百忧攻。”始终把自己和滁州联系在一起。
如今,欧阳修离开我们已经一千多年了,但他的名字仍然时刻与滁州紧紧地相连着。没有欧阳修,就没有滁州琅琊山的响亮名声,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醉翁亭自欧阳修知滁时建成后,历经沧桑,但屡废屡兴,数百年不败。醉翁亭大门原有一副对联,写道:“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联中的“翁”即指欧阳修。当时制作这个大门及其对联的时间,是清光绪七年(公元 1881年),离欧阳修知滁已经800多年,人们没有忘记他。至今日则已900多年,人们依然没有忘记他,今后也永远不会忘记他。1998年新编《滁州市志》(原县级市)的《人物传》中,所列第一人便是欧阳修,俨然把他当作了滁州人。
鲁滨逊是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他出身于中产阶级,他父亲常用知足常乐的哲学教育他,要他满足现状,不要出海。但海外的世界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诱惑着他,他雄心勃勃,决心舍弃安逸舒适的平庸生活出海远航。一次出海他几乎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盗掳去,逃出后在巴西发了财。但他仍不死心,经别人提议,再次出航,结果滞留海岛。28年的孤岛生活阻止不了他的继续冒险。这种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表现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现状,要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 故事中关于鲁滨逊在荒岛上经历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作者把鲁滨孙描绘成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他凭着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惊人的毅力。鲁滨孙一到荒岛,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绝望情绪后,立即投入了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他从搁浅的破船上取走了几乎所有可以取走的东西。他靠着自己的双手,靠着智慧,利用船上留下的简单工具,克服无数困难,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了条件。他又挖凿山洞,修筑栅栏, 驯养山羊,种植谷物,制造独木舟,焙制陶器,加工面粉,烘烤面包等,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富裕”。最后他竟然有了自己的种植园、牧场、两处住所、许多家具,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包括狗、猫、羊、鹦鹉在内的热闹家庭。他每做一件事都要花费很大的劳力和很长的时间,但他失败了再干,从不气馁。他用近半年的时间造了一只能坐24人的独木舟,但要把它放进海里却需要花12年的工夫挖条小河,他只好放弃这条船,又用了一年时间另造一只。这种征服自然的无限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使鲁滨孙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作者借此歌颂了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强调了个人的聪明和毅力。
鲁滨孙是个劳动者,同时也是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他几次出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到非洲贩卖奴隶。他用火枪和《圣经》慑服土人,使“星期五”心甘情愿地做了他的忠实奴仆。“星期五”是他给一个土人取的名字。火枪和《圣经》就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人民所惯用的双重武器。鲁滨孙顽强不息地与自然作斗争,既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占有财富和土 地。在岛上还没有其他人出现的时候,鲁滨孙就踌躇满志地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我的。”如果有可能,他要传给他的子孙。当岛上有了“星期五”的父亲和那个西班牙人后,他为自己“像个国王”、“我的百姓完全服从我”而满心高兴。即使回到英国后, 他视察”他的“领地”,把岛上的土地分租给新去的居民。鲁滨孙身上的两重性, 充分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也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我父亲原来指望我学法律,但是我却一心想去航海。有一天,我去赫尔城,我的一位同伴正要坐他父亲的船到伦敦去,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动心了,我必须跟他而去——这是1651年的8月,当时我十九岁。
船刚驶出海口,便碰到了可怕的风浪,使我感到全身说不出的难过,心里十分恐怖。我在痛苦的心情中发了誓,假如上帝在这次航行中留下我的命,我在登上陆地后,就一直回到我慈爱的父母身边,从此一定听从他们的忠告办事。
可是第二天风停了,浪也歇了。太阳西沉,继之而来的是一个美丽可爱的黄昏,这时又喝了我的同伴酿的一碗甜酒,我就把这次航行后便回家的决心丢到九霄云外去了。我的这种习性给我的一生招来了巨大的不幸——任性的行动常给我带来灾难,可我总不肯在灾难来临的时刻乘机悔改。待到危险一过去,就忘掉了 所有的誓言,又不顾一切地投入了我的毫无名堂的生活。
在第一次狂风暴雨似的航行后,我又有过几次不同的冒险。在去非洲的几内亚做生意时,我被一艘土耳其的海盗船俘虏,被卖为奴隶,经过许多危险,我逃到了巴西,在那里独自经营一个甘蔗种植园,生活过得很顺遂。可这时我却又成了诱惑的牺牲品。巴西因为人工不足,有几个种植园主知道我曾为做生意而到过非洲的一些奴隶市场口岸,他们竭力哄诱我作一次航行,到那一带去为他们的种植园买些黑奴回来。
听从坏主意,人就会倒霉。我们的船在南美洲北岸一个无名岛上触了礁,所有的水手及乘客全都淹死了,上帝保佑,只有我一个人被高高的海浪卷到了岸上,保住了一条命。当时我所有的只是一把刀、一只烟斗和一个盒子里装的一点儿烟草。待到我的体力恢复,可以走路了时,我就沿着海岸走去。使我大为高兴的是,我发现了淡水。喝了水后,又拿一小撮烟草放在嘴里解饿。我就在一棵树上栖身,舒舒服服地睡了那艘船,待到潮水退下,看到它竟离海岸很近,我发现可以很方便地游到船上去。船上只剩下一只狗和两只猫,再没有别的生物。不过船上有大量的生活必需品,这样,我就干了起来。为了把那些东西运到这个岛的一个水湾里,我专门制造了一只木筏,还把岛上有淡水而且比较平坦的一块高地作了我的住所。面包、大米、大麦和小麦、干酪和羊肉干、糖、面粉、木板、圆木、绳子——所有这些,再加上几支滑膛枪、两支手枪、几支鸟枪、一把锤子,还有——那是最没有用的——三十六镑英币。所有这些东西我都一天又一天——在两次退潮之间一一从船上运到了岸上。到了第三十天夜里,我的搬运工作做完了,我躺下来时,虽然像平常一样害怕,但我心里也满怀感恩之情,因为我知道,我已为以后对付这个荒岛作好了准备而心里感到踏实了。
岛上有不少野果树,但这是我过了好久才发现的。岛上还有到处乱跑的山羊,但要不是我从船上取来了枪支弹药,它们对我又有何好处呢?因此,我有理由感谢仁慈的上帝,让船搁在海岸边,直至使我搬来了对我有用的一切东西。
要想确保我能在这个岛上生存下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尽可能地相继办了几件我非办不可的事。但是我的努力并非总是交上好运道。我在第一次播下大麦和稻子的种子时,这些宝贵的存货就浪费了一半,原因是播种得不是时候。我辛辛苦苦花了几个月工夫,挖了几个地窖以备贮存淡水。花了四十二天时间,才把一棵大树砍劈成我的第一块长木板。我起劲地干了好几个星期,想制造一个捣小麦的石臼,最后却只好挖空了一大块木头。我足足花了五个月工夫,砍倒一棵大杉木,又劈又削,让它成了一只很像样的独木舟,以备用来逃离这个小岛,可结果却因为怎么也没法子使它下到海里去而不得不把它丢弃了。不过,每一桩失败的事,都教给了我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
至于自然环境,岛上有狂风暴雨,还有地震。我那时也对一切都适应了。我种植和收获了我的大麦和小麦;我采来野葡萄,把它们晒成了很有营养的葡萄干;我饲养温驯的山羊,然后杀了吃,又熏又腌的。由于食物这样多种多样,供应还算不差。如此过了十二个年头,其间,岛上除了我本人之外,我从来没见到过一个人迹。这样一直到了那重大的一天,我在沙滩上偶然发现了一个人的光脚印。
我当时好像挨了一个晴天霹雷。我侧耳倾听,回头四顾,可是什么也没听见,什么也没看见。我跑到海岸上,还下海去查看,可是总共就只有那么一个脚印!我惊吓到了极我的住处。一连三天三夜,我都不敢外出。
这是人怕人的最好说明!经过十二年的痛苦和苦干,十二年跟自然环境相抗争,竟然会因一个人的一只脚印而恐怖不安!但事情就是这样。 经过观察,我了解到这是那块大陆上的那些吃人生番的一种习惯。他们把打仗时抓来的俘虏带到这个岛上我很少去的那个地方,杀死后大吃一顿。有一天早晨,我从望远镜里看见三十个野蛮人正在围着篝火跳舞。他们已煮食了一个俘虏,还有两个正准备放到火上去烤,这时我提着两支上了子弹的滑膛枪和那柄大刀往下朝他们跑了去,及时救下了他们来不及吃掉的一个俘虏。我把我救下的这个人起名为“星期五”,以纪念他是这一天获救的,他讲话的声音成了我在这个岛上二十五年来第一次听到的人声。他年轻,聪明,是一个较高级的部族的野蛮人,后来在我留在岛上的那段时间,他始终是我的个可靠的伙伴。在我教了他几句英语后,星期五跟我讲了那大陆上的事。我决定离开我的岛了。我们制造了一只船,这次不是在离海岸很远的地方造。正当我们差不多已准备驾船启航时,又有二十一个野蛮人乘着三只独木船,带了三个俘虏到这个岛上来开宴会了。其中一个俘虏是个白人,这可把我气坏了。我把两支鸟枪、四支滑膛枪、两支手枪都装上双倍弹药,给了星期五一把小斧头,还给他喝了好多甘蔗酒,我自己带上了大刀,我们冲下山去,把他们全杀死了,只逃走了四个野蛮人。
俘虏中有一个是星期五的父亲。那个白人是西班牙人,是我前几年看见的那艘在我的岛上触礁的船上的一个幸存者,当时我还从那艘船上取来了一千二百多枚金币,但对这些钱我毫不看重,因为它们并不比沙滩上的许多沙子更有价值。
我给了那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枪支和食物,叫他们乘着我新造的船去把那艘西班牙船上遇难的水手们带到我的岛上来。正在等待他们回来时,有一艘英国船因水手闹事而在我的岛附近抛了锚。我帮那位船长夺回了他的船,跟他一起回到了英国。我们走时带走了两个也想回英国去的老实的水手,而让闹事闹得最凶下来。开始时他们双方争吵不和,但定居后,终于建立起了一个兴旺的殖民地,过了几年,我有幸又到那个岛上去过一次。
我离开那个岛时,已在岛上呆了二十八年两个月二十九天。我总以为我一到英国就会高兴不尽,没想到我在那里却成了一个异乡人。我的父母都已去世,真太令人遗憾了,要不我现在可以孝敬地奉养他们,因为我除了从那艘西班牙船上取来的一千二百个金币之外,还有两万英镑等待着我到一个诚实的朋友那儿去领取,这位朋友是一位葡萄牙船长,在我去干那项倒霉的差事之前,我委托他经营我在巴西的庄园。正是为了去干那差事,使我在岛上住了二十八年。我见他如此诚实,十分高兴,我决定每年付给他一百葡萄牙金币,并在他死后每年付给他儿子五十葡萄牙金币,作为他们终生的津贴。
我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我除了因为要到那个上面讲的我住过的岛上去看看,又作了一次航行之外,再没作漫游了。我住在这儿,为我不配得到的享受而心怀感激,决心现在就准备去作一切旅行中最长的旅行。如果说我学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要认识退休生活的价值和祈祷在平静中过完我们的余日。
鲁滨孙的形象
鲁滨孙是个新人,是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他不是有教养的贵族中间的人物,而是一个平民。……鲁滨孙就是独自一个人生活在荒岛上,也尽可能地保持了资产阶级的体面,也使他能用这种当代文明的产物征服可能危及他本人和他的“领土”的土人。除了衣服和一些小用品外,他几乎享有一切当代文明的产物。这样他始终维持了“文明人”的生活而没有变成野人。他在岛上一方面等待离开荒岛的机会,一方面积极开发这个小岛。荒岛上一旦出现了第二个人,他就俨然以岛的“总督”自居了。鲁滨孙离开人群达28年之久,但是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状态方面,他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是资产阶级的一分子。这与“返回自然”或“知足常乐”是没有丝毫共同之处的。鲁滨孙受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得到了大量的产业和财富,这就是这个阶层英雄人物向往的归宿。
鲁滨孙是喜爱劳动的人。这样阶层的人物没有什么遗产可以得,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维持中等地位,才能爬到上层去。鲁滨孙父亲的观点也许只能代表旧时代,代表保守力量滨孙来说,“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就是“绝对真理”。他凭一个人的力气,又没有小船,把破船上的东西往岛上搬,是有困难的。但是他的哲学是行动的哲学,是不怕困难的哲学。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搬东西,把两手搬得动的东西通通搬了下来,而且“倘使天气继续这样良好,我一定可以把全船一块一块地搬到岸上来”。他没有坐失时机,所以当破船终于为风暴摧散时,他可以觉得坦然,因为他没有偷懒。他说:“我平生没有使用过任何工具,然而久而久之,运用我的劳动、勤勉和发明才能,我渐渐发现我什么东西都可以做得出来,只要我有工具。话虽如此,即使没有工具,我也做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这样,鲁滨孙用自己的双手,凭着开辟新天地的热情,创造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
鲁滨孙是坚毅的人。他说:“我的脾气是只要决心做一样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费好长的时间,比如做一块木板就要42天。他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了劳力,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他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他对任何事情都不灰心,因此也就不厌烦劳动。他就是这样与自然进行斗争,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我们可以说他的作为说明了劳动在他的小范围内能做出什么样的事业来。
鲁滨孙又是一个殖民主义者。他到荒岛上来以前就是个殖民者,而且是因为要到非洲买黑奴才离开巴西的。荒岛上还没有别人出现的时候,鲁滨孙踌躇满志地说:“这一切都是我的。”而且如果可能,他还要把它传诸子孙。他后来把“星期五”变成了他的奴隶。
鲁滨孙在荒岛上做了许许多多的具体的事,荒岛的自然面貌就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他做每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多困难,有些甚至看来是不可克服的,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他有坚强的毅力,最后他成功了。他要吃饭、要穿衣就必须劳动,他的一切建树都是凭自己劳动完成的。
作品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故事说明,人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当时老舍觉得该题材可以写成一部小说。新文学诞生以来,胡适、鲁迅等作家都先后写过人力车夫,但都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以俯视的姿态表达对车夫的同情,并未深入其内心和灵魂深处去体味车夫的人生。
1936 年的春夏,老舍痴迷地搜集材料,不断润色祥子的形象。山东大学闹了学潮,老舍辞去教职,专心地投入到《骆驼祥子》的写作中。1937年1月,小说在《宇宙风》连载。
-骆驼祥子
-老舍
这是一段50多年前的故事,两个主角,一是王必成,二是张灵甫。今天,王必成将军的传奇已尽人熟知,不必赘述,倒是另一个主角张灵甫得在说故事前着些笔墨。
张灵甫,陕西长安人,名钟麟,字灵甫,黄埔四期生,林彪同窗。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思狡诈、性勇悍。据说,一次张灵甫乘火车,忽遇土匪打劫。劫匪个个手持利刃,乘客皆噤若寒蝉,掏钱息事。张灵甫见状怒火中烧,拍案而起。因见其雄壮魁梧又身着军装,气势不凡,群匪竟有怯意,言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干。唤作别人,此时收场既保了自身钱财,又平平安安地挣回脸面,可谓上策。而张灵甫早已血贯瞳仁,飞身独斗群匪。一时间车厢内乱作一团,慑于劫匪人多且手持利刃,上百乘客竟无一人相助。一顿拳脚过后,张灵甫瞄准时机,拔枪力毙匪首,群匪作鸟兽散。
张灵甫年轻时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写得一手好字,著名书法大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看张灵甫现场挥毫后,连称:“奇才!后生可畏!”可惜张灵甫生逢乱世,因见学生运动软弱无果,愤而投军,考中黄埔军校四期生。1927年3月黄埔四期开学典礼,张灵甫身着戎装,立于学员队中。同列者:林彪、刘志丹、胡琏、李弥
参军后,张灵甫的文采收敛,勇悍渐渐显露出来。1937年,张灵甫率部在嘉定与日军血战。日军武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国民党军渐渐不支。情急下,张灵甫摔军衣于地,抄起一挺轻机枪赤膊上阵,带领百余名敢死队员向日军猛冲。日军大溃。抗战期间,张灵甫与日军多次拼死血战,因用兵多变且作战勇猛,屡挫日军精锐,他的右腿也在战斗中负伤,虽然蒋介石亲派飞机送往香港治疗,仍落下残疾,走路跛足,人称“跛腿将军”。
历史弄人。身为军人,张灵甫本意抗敌报国,对日寇作战英勇顽强,却不想在抗战胜利后,充当起了蒋介石内战的急先锋。于是便有了与华野虎将王必成的三次较量。
计陷淮阴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对苏皖解放区大举进攻,其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列的整编74师、第5军和素有“钢军”支撑的第7军战斗力最强。开战伊始,敌军兵锋甚猛,天空中战机隆隆,地面上坦克滚滚。华中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七战七捷,歼敌5万,逐渐控制了战场态势。其中王必成率领6师在一个半月内接连五战,歼敌12万人。苏中战场胜利在望,相邻的淮南解放区形势却急剧恶化。在国民党三支主力的强攻下,解放军被迫撤出淮南根据地。随后,张灵甫率领74师沿运河长驱直入,兵锋直指淮阴。
淮阴是苏皖解放区的首府,战略地位重要,得失事关全局。因此,解放军山东、华中野战军主力紧急驰援。粟裕一面飞调成钧、皮定均赶往淮阴城下,阻击74师;一面亲率1师、6师从海安城下撤围,奔赴淮阴,准备围歼74师。
华野主力到达前,淮阴守军顽强抵抗,使74师在城下寸步难进。眼看华野主力就要赶到,74师处境危急。千钧一发之时,张灵甫的狡诈与勇悍开始体现出来。他派出一支小部队,在夜色掩护下发动偷袭,透析点就选在防线中央——从战术角度看最难突破的地段。守城部队未料到一向害怕夜战的敌军居然敢于夜袭,更想不到进攻的地点恰在防线最坚固地段。74师乘机破阵,张灵甫挥军入城。一天后,华野主力赶到,但战机已失,只好撤退。张灵甫乘胜挥师南进,3天后又占淮安。至此,两淮地区完全失陷,解放军退到苏北根据地。
作为华中解放区心脏,两淮地区及整个苏中根据地的陷落,严重影响华中军民的士气。一时间人心浮动,连解放军内部也产生了种种悲观论调。粟裕、谭震林等华野将领们心情沉重。 应该承认,在淮阴战役中,整编74师确实表现出了相当的战斗力,其火力的强大和战术的灵活,给解放军参战部队留下了难忘印象。当时很多参战官兵都说:整编74师比抗战中的日本军队还难打。尤其是一些刚从国民党军投诚过来的“解放战士”,甚至出现了“恐74师症”。王必成听到这些话,火冒三丈。他一拳砸在桌面上:得喝这个张灵甫碰一碰!
一战涟水
王必成的愿望不久就变成了现实。
淮阴失守后,双方争夺的锋芒,转到了苏北的重镇涟水城。涟水城在淮阴东北35公里,为联结山东、华中两大解放区的枢纽。张灵甫率74师占领淮阴后,下一个进攻的目标便是涟水。本来,蒋介石准备调这支“御林军”回南京休整。但是张灵甫坚决不同意。这其中还有一段传说:张灵甫迷恋南京一名“非上将不见”的名妓,时为中将军阶的张灵甫决心凭借战功,在3年内使自己跻身上将之列。此时,张灵甫看到华中野战军主力屯集苏北,认为这是再建大功的好机会,于是向蒋介石发电:“等打完苏北最后一仗再回南京”。
解放军担负涟水防御的主力是成钧第5旅。一个月前的淮阴之战,74师就是在该旅的防线上打开缺口。涟水城下,两支部队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张灵甫仍是巧攻。他先向城外的茭菱镇发起猛攻,吸引守军注意,然后亲率主力直取涟水城。1946年10月22日,74师集中全部炮兵,对涟水城的南门渡口发起撼天动地的炮击,部队乘橡皮舟渡过废黄河。解放军守军一个排舍生力战,全部牺牲,南门渡口失守。74师直扑涟水城,幸而援军及时反击,重新封闭了突破口。但是74师已经在河岸立住了脚跟,并在河面上架起了浮桥,准备第二轮猛攻。
25日,74师与解放军激战一天。下午4时,74师突然投入了一个团的生力军,不待重炮和飞机掩护便发起冲锋。此时,解放军守备部队已伤亡严重,疲惫不堪。74师终于在城南防线中央撕开一个宽大缺口,直扑涟水城。这个时候,王必成的6师赶到了。前卫第18旅冲破敌军飞机、大炮炸出的一堵堵火墙,及时增援城南阵地,74师开始溃退。东门外,6师和敌拼起刺刀,硬是用刺刀在短短一小时内干脆利落地歼灭了74师一个营。张灵甫明白,这回碰上华野主力了,但他还不知道,眼前的对手就是江南赫赫有名的“王老虎”——王必成。
26日大战再起。张灵甫倾注全力,发起猛烈的进攻。这是王必成与张灵甫的首次正式大战。直到多年以后,6师将士仍对当年这支规模大“御林军”印象深刻:74师官兵均负于其他规模大部队不一样,清一色的美式服装和墨绿色钢盔,显得威风神气;74师装备也强,炮多、机枪多、冲锋枪和卡宾枪多,火力之猛是关内其他国民党军无法相比的;74师部队训练有素,战术动作纯熟,善于利用地形地物;士兵体力强,冲锋格外凶猛,且骄横异常,自称“天下第一师”。
这一天,74师连续发动8次突袭,却始终无法撼动6师的防线。入夜后,6师发起反击。夜雾迷漫的废黄河边,杀声和刺刀碰嗑声混成一片。仅仅2个小时便全歼废黄河北岸的74师57旅2个营,许多国民党军官兵淹死在冰冷的河水里。在这次战斗中,6师16旅一位名叫茅永年的副班长,只身活捉了74师一个副团长及以下83名俘虏。 28日,华中野战军主力部队全部赶到,粟裕下达了歼灭74师的命令。30日夜,华野全线展开进攻,陶勇的1师和王必成的6师更是势不可当,如猛虎下山般扑向74师。张灵甫见势头不妙,仓皇逃汇淮阴城。
一战涟水,张灵甫不但未能攻占,还付出了7000余人伤亡的惨重代价。张灵甫将失败归咎涟水城内的一座古塔,说由于守军占据着这个制高点,导致74师的冲锋均告失利。他当着不下发誓:下次打涟水,要用一千发炮弹打碎这座古塔!
二战涟水
涟水之战一个月后,74师在国民党军其他部队配合下,再犯涟水。此时,陈毅、粟裕正在北线准备宿北战役,坐镇南线的谭震林决定来个硬碰硬,将王必成6师摆在涟水南面,对决74师。12月3日,74师和28师在正面排开将近100门重炮,对解放军阵地雨般倾泻而下,把整个战场犁地般的翻了一遍。随后,坦克引导着74师步兵向解放军阵地发动猛攻,经过两日激战,6师坚守的第一线村庄先后陷落。
12月5日夜,王必成发动反击。74师的美制M1917重机枪在暗夜中织出严密火网,6师冲锋受挫。反击失利后,王必成迅速总结了经验教训,决心以坚守消耗敌军。他将全师梯次展开,构筑了纵深的野战工事,节节抗击敌军进攻。在9天9夜的血战中,6师官兵英勇顽强,始终将进攻之敌阻击在涟水南面。
然而这一回,无论王必成,还是谭震林,都低估了张灵甫。张灵甫进攻涟水南面仅仅是佯攻,正当6师在涟水城南面苦战之际,张灵甫亲率74师主力绕道从西面直扑涟水。华中野战军的侦听人员截听到74师搜索营从涟水城西面发出的无线电信号,但是没有引起涟水城内的警觉。
14日拂晓,74师主力在城西突然出现,第一道防线当天就被突破。傍晚,整编74师的兵锋进至废黄河大堤。6师急忙抽调一个旅返城。然而,74师动作异常迅猛,在党也集中重兵向第二道防线强攻,突破多处解放军阵地,涟水形势万分危急。15日上午,奉命支援的6师16旅赶到。74师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压倒优势,王必成亲自赶赴城西前线,6师的敢死队呐喊着,端着卷刃的刺刀,硬是把74师赶了下去。当夜,谭震林紧急命令6师的18旅也回援涟水城。
如果是对其他国民党将领,也许战场形势会就此出现转机。然而战场上的张灵甫像狐狸一样敏锐狡猾,他抓住王必成援军未到的战机,调集城西和城南两大进攻集团,共同集中炮火向解放军城西阵地猛烈轰击惊天的炮火之后,74师以营、团为单位,连续发起凶猛的集团冲锋,无数暗绿色钢盔汇成狂澜恶浪,很快卷上了大一片刀光血影。敌军依靠数量的优势,从多处冲决解放军的防线,涌向涟水城垣。
中午时分,74师从涟水西门、南门先后突进城内,与解放军展开了血战。经受过严格巷战训练的74师,以班排为单位,充分发挥美式火焰喷射器和M1“巴祖卡”火箭筒的威力,与解放军进行逐街逐屋的争夺。城内鳞次栉比的房屋,再战防炮和迫击炮的炮火之下纷纷倒塌;纵横交织的街道,被火焰喷射器烧得条条焦黑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解放军守城部队在当天下午先后撤退。6师主力撤出时,虎将王必成凝视着涟水城内冲天的浓烟烈火,青筋暴露,死盯不动,最后被警卫员和参谋人员强推北去。
第二次涟水之战,我军共毙伤敌军8000余人,但自身也付出了重大代价,仅6师就有5000多名指战员血洒疆场。在6师的作战史上,如此的伤亡是前所未有的。尤其令王必成痛心的是,有些部队被困在城里未能冲出,绝大部分壮烈牺牲。
此刻的张灵甫报了前仇,春风得意。他率领一群高级军官,来到那座古塔下合影留念。实际上,二战涟水张灵甫虽然胜了,但74师前后伤亡近万人,基层战斗骨干损失惨重。孟良崮战后,被俘的74师旅团长们都认为涟水之战重创了该部,是造成后来覆灭的重要原因:“涟水战后,本师元气亏损,一蹶不振。”
涟水失陷,华野主要领导同志决定将王必成撤职查办。但粟裕了解王必成,认为他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战将,主张改为留职检查。这也许是虎将王必成一生中最难堪的时刻。他对陈毅、粟裕说:“日后打74师,绝对不要忘了我王必成的6师!”粟裕当即将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招到面前说:以后凡我华东部队组织歼灭74师的战役,一定让6师参加,一定让王必成同志参加。并嘱咐将此命令记录存档。
年2月,国民党集中45万大军,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对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4月上旬,敌军占领鲁南,继续向鲁中推进。陈毅、粟裕率领华野主力采取高度机动的回旋战法,与敌“耍龙灯”,寻找歼敌机会。5月11日华野司令部发现敌第七军的态势孤立突出,决心围歼该敌。
谭震林得知后,立即跑到作战室找粟裕,要求先打74师。他愤愤地说:“我们在涟水,两淮吃了74时不少苦头。涟水之战后,我和王必成至今没有笑过。打掉74师,就能打掉蒋介石、顾祝同的嚣张气焰。”其实,粟裕何尝不想打74师,他的心情与谭震林、王必成没什么两样,但总抓不到战机。面对谭震林得急切神色,赫赫第一大将竟一时无语。
俗话说“天随人愿”,不久,粟裕盼望已久的良机终于到来了!几天前,野司侦察科扎到一个敌军官,粟裕有意让侦察科长押着这位俘虏在野司驻地——坦埠的西王庄兜了几个圈子,然后吩咐看守佯装松懈,让其逃走。这位军官逃回去后,立即向张灵甫报告了华野司令部的位置。做梦都想立大功晋上将的张灵甫,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立即指挥74师脱离重兵集团,直向坦埠扑来。
粟裕立即取消先打第7军的原定方案,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部署围歼74师。作战命令发出后,华野(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6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上下欢声雷动。大家早就恨透了74师。原华中部队的官兵大多出身江淮,苏皖解放区失陷后退到山东,不适应山东的饮食习惯,经常发牢骚说:“反攻返工,反到山东,一手大饼,一手大葱。”他们时刻怀念着江淮的父老乡亲,对夺占苏皖解放区的急先锋——整编74师恨之入骨,因此根本无须动员,部队士气高涨。在粟裕对74师的围歼部署中,重要的一步棋是命令在鲁南敌后的6纵飞兵北上,断敌退路,完成对74师的最后合围。
正在敌后隐蔽待机的6纵接到粟裕的电报。王必成被机要员叫醒,看了电文,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等到确信之后,这位素以严肃著称的“冷面”司令欣喜若狂,不顾一切地大叫起来:“马上要打74师了,大家快起来!”隔壁的江渭清听到,以为他整天想着打74师,讲起梦话来了,便说:“这个王老户,想打74师想疯了,做梦也想!”6纵副司令员皮定均等人闻声跑到王必成房间,问道:“王司令,半夜三更闹什么鬼?”王必成高举电报,笑逐颜开:“野司命令我们迅速北上,参与围歼74师。”皮定均在淮阴之战吃了大亏,淮阴失陷后,这位一生好训人的猛将被陈毅训得灰头土脸。此时,向老冤家报仇的时机,全纵队一片欢腾。
日后,许多军事专家在分析孟良崮战役时,都认为74师的覆没是张灵甫骄妄自大,孤军冒进的结果。但张灵甫这般身经百战,狡诈过人者岂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到孟良崮战役发起之时,74师距左翼的整编25师(师长黄百韬)仅4公里,距右翼的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也只有6公里。74师与其后方据点垛庄一直保持通畅的联系。只是张灵甫没料到背后会突然杀出来华野的一个头等主力。这支劲旅有如神兵天降般攻占垛庄,使自己成了瓮中之鳖。
陈毅、粟裕命令王必成48小时内奔袭240华里,夺占74师后撤根据地点——垛庄。王必成命令部队昼夜行军,白天遇到敌人飞机,全军不闪不避,所有战士都对天放枪。敌机从未见过如此不要命的部队,竟然不敢低飞扫射。王必成命令他的3个师分成三支有力的铁拳打了出去:中路饶守坤师枪夺垛庄,左路张云龙师堵截25师,右路梁金华师堵截83师。他对三位师长下令:“报74师之仇,就在今日。你们谁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
饶守坤的18师在当夜就拿下了垛庄,这样,6纵按时关闭了74师的大门。此时,华野主力悉数登场:原新四军“叶王陶”三大主力部队——王必成的6纵、叶飞的1纵陶勇的4纵及王建安的8纵、许世友的9纵两支山东解放军劲旅互相配合,共同展开了围歼蒋家“御林军”的大战。
74师哪里招架得住华野5支主力纵队的围攻。张灵甫最初还充满信心,幻想来个“居高临下,中心开花”,但很快他的自信变成了苦苦哀求,要求国军各路援兵火速向他靠拢。他甚至低声下气地向自己一向看不起的李天霞等人平时受够了张灵甫的盛气凌人,心里巴不得他完蛋,但在蒋介石杀头严令的威逼之下,只好努力挥军冲杀,为74师解围。5月16日上午,粟裕下令各纵向孟良崮发起最后总攻,并命令特纵榴弹炮团不计消耗,集中火力向孟良崮轰击孟良崮战斗至此达到白热化程度。王必成毅然决定:将开战后一直养精蓄锐的特务团投入战斗。“像刺刀一样刺进去!猛虎一样扑上去!”这个团是他笼在袖子里的小老虎,只有最关键的时候才动用。
该团几小时内连夺三座高地。74师残部左后只能退守孟良崮山顶和600高地两个山头。华野特种部队的美制榴弹炮,连同各个纵队的山炮、野炮,向两座高低猛轰。炮声如滚滚春雷,震荡着千古群山。麋集山头的敌军根本无处可躲。孟良崮地区全是山石,无法挖掘工事。我军的炮弹挟风带啸而来,弹片与碎石齐飞,令敌军死伤无数。增经不可一世处奔逃,徒劳的试图躲避炮火。王必成不独这支往昔耀武扬威的国民党军王牌军的狼狈之状,心里痛快万分。他将望远镜递给身边带近视眼镜的纵队宣传部副部长乐时鸣::“近视眼,来看看!”
张灵甫龟缩在山洞里,对相隔不足5公里的整编25师参谋长发出绝望的哀鸣::“我们决心成仁了成仁了,请转总部。”对方说:“我们师长在前边督战,快给你们解围了,界碑快拿下了,快拿下了。”张灵甫闻听此言心中稍定:“两小时之内,你们能替我解围,本是全体官兵向贵师致敬”
但张灵甫再也等不来这样的时候。王必成早已从侦听中获悉他隐身在孟良崮山腰的山洞里,于是下令6纵特务团权力攻击山洞:“报74师之仇,在此一举。6纵副司令员皮定均亲自为特务团规划了进攻的路线。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率领这支精锐的突击部队,直扑74师指挥部。
张灵甫眼见我军已冲杀上山,直到最后时刻到了。他向蒋介石发出决心“成仁”的电报,并将师部的高级军官集中在一起,要求“集体自杀,以报校长培育之恩”。但是74师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拿出老婆孩子照片,相向而哭,不愿自裁;74师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则乘乱流出洞外。张灵甫无可奈何,拿起话筒与蒋介石进行最后通话,报告说::“黄百韬不支援我,7军不援助我,我已经到了尽忠报国的时候了。”蒋介石只漠然地说了一句“祝你成功”就放下了话筒。解放军从报话机中听到蒋、张这段对话的所有人员,包括皮定均这样百战沙场的将领,都对蒋介石的冷血倒抽了一口冷气。张灵甫对此作何感想,人们不得而知,因为这时何凤山已率兵逼近山洞,短短几分钟后张灵甫的生命就结束了。他的后脑连中两弹,子弹从下颚穿出。对于身材修长的张灵甫来说,只有在蹲姿或者弯腰时才能造成这样的弹道,因此后来人们认为张灵甫并未自杀“尽忠”蒋介石,是冲进洞里的6纵指战员为报涟水之仇,不顾俘虏政策将其击毙。 1947年5月16日,距涟水城失守刚好五个月,显赫一时的74师在山东孟良崮全军覆没。当天下午,王必成登上了孟良崮主峰。此时雷雨方歇,雾破云开,红日当空。王必成长舒一口气,“此仇终报,可安睡矣!”
当年的战役已经被国人夸大了,实际上国民党还是有很多的忠义之士的,详细可以看看“黄埔军校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