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感言

社区工作感言,第1张

社区工作感言1

 春意盎然,度过了一年一度喜气洋洋的春节后,我们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了新的一年工作中。

 这个月开始了我新的工作生涯,我来到了石化奋进社区。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这里良好的工作氛围,同事之间团结互助,所以我很快地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大家都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互关心。

 我在这里负责社保相关工作,因为是刚来很多业务都不熟悉,带我的师傅王秀丽很耐心地给我讲解,当我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向她请教时,她都是不厌其烦的帮我讲解,让我学到了很多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在这里上班已经半个多月了,对社区的工作我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社区工作看似简单,但是需要非常有责任心的干部,很多工作都是琐事,但都是为居民真正办实事的工作。每当来社区办事的居民,办完业务后看到居民露出满意的微笑时我心里感到很欣慰、很有成就感。现在我对自己所在岗位基本业务知识已经掌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学习的业务知识很多,我将继续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工作做到手勤眼勤口勤,把社区的各项业务工作做得更好。

社区工作感言2

 刘霆的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的许多人士,在力求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刘霆以他幼小的身躯对患尿毒症的母亲多年不离不弃的照顾,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千百年来最基本的

 道德——“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孝经》中说:“孝是德之本,依敬而生。”,“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是重孝道的国度,封建社会强调“孝治”,《孝经》所阐述的主旨就是“以孝治天下”。中国人是很看重“孝心”的,天下之大以“孝”为大,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乌鸦孝亲反哺,羔羊感恩跪乳,动物界尚且有回报亲恩之心,人类重“孝”实乃天经地义,不仅是做人之基本,也是齐家之根本,是必须遵循的人间正道。

 在本社区中,有孤寡、空巢、病残等老人群的存在,其中很多都难已得到甚至得不到亲人的照料,于是,我们社区工作者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些人群的困难,对他们进我们社区的“孝道”。观今年以来,全国城乡都存在物价上涨的情况,尤其副食品涨幅更为惊人。由于物价和民生息息相关,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已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

 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当然对社区里的老人来说影响就更为巨大。作为社区工作者,为了缓解小区居民因菜价上涨而产生的各种困难,杭玻阔板桥社区于7月30日,正式启动“轻松菜篮”工程,由社区负责到蔬菜批发市场购进新鲜时令蔬菜,然后由专人负责每天在社区的固定地点进行

 销售,所有的蔬菜在维持成本的基础上,全部为平价销售,针对出行不便的老弱病残居民购买新鲜时令蔬菜甚至提供送上门的便利服务,此举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在社区工作中,社区工作者要学习刘霆的思想行为理念,坚持以服务者的姿态对社区的居民进行“孝”道,一切工作以社区居民为先,回报社会,解决社会矛盾,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配合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本着社区工作要有利于居民群众的生活便利,有利于社区的和谐建设,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宗旨,更好的为社区服务,取得更佳的成绩。

社区工作感言3

 作为一名社区的劳动保障协管员,我已在这个岗位上

 经历了三年的风风雨雨。我所从事的是最基层的窗口服务工作,直接面向居民群众和服务对象,这让我体验到了社区工作的酸甜苦辣,也让我真诚地感受到了社区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劳动保障协管员不仅仅是一个协管员,也是一个社区工作的宣传员,还是一个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的服务员,更是一名传承文明、倡导和谐的使者。

 记得刚踏上社保岗位的时候,社区主任告诉我:微笑是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形象!三尺服务柜台,就是我们绽放微笑的舞台。为居民和退休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是我们永远的责任!在社区工作中,我们必须学会和做到微笑甜美,感情自然流露。当你面带微笑,由衷地问候一声“您好”“请走好”时,它如同冬日里的阳光、夏日里的凉风一样,不仅给每位居民朋友同时也给我们自己带来幸福和温馨。在工作中一件件生动的事例,更让我感受到了微笑的内涵与力量。

 我们社区工作者,面对不满和指责,我们能够忍耐;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们从不退缩。我们的微笑始终挂在脸上,始终真情以待,在我们真诚的微笑面前,无理的刁难,辛酸的委屈,都随着忙碌的社区工作而渐渐淡远。

 在社区工作多年的我们,大都已经结婚成家,为人父母。谁不向往与家人孩子快乐舒适的生活?然而,为了社区工作,我们把宝贵的黄金岁月留在了社区,我们把炙热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社区。在星星的陪伴中,我们用微笑送走了孤独的夜晚;在喧嚣的吵闹中,我们用真情迎来了灿烂的阳光。我们用水滴石穿的坚毅面对挫折和困难,用春风化雨的胸怀感染社区的居民朋友,在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传递中,和谐的气息日益萌动,与时俱增。是什么,让我们拥有这样坦荡博大的胸怀?是什么让我们拥有这样愈挫愈勇的坚毅?是我们对梦想的追求!是我们对劳动保障事业的热爱!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当岁月悄悄抚平伤口,用含泪的微笑迎接下一个黎明,我们不仅战胜了困难,同时也超越了自己!我们相信,付出真情一定能得到信任;忍受委屈,也必将换回理解和真诚,从而谱写出一曲曲社区的和谐之歌!

社区工作感言4

 社区基层工作,基本上都是大事三六九,小事天天有,最近包括人口普查、计划生育等,每天还有各式各样的人来咨询各种事情,这就需要我们有耐心。

 在社区工作中,弱势群体可以说是和我们打交道最多的,对待他们我们更应该仔细认真。

 社区也是一个需要大家通力合作、相互帮忙的地方。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每一个在社区工作的人都贡献自己的那一份力量。

 社区工作服务性很强,工作中我们要有耐心、有毅力,只要你有谦虚的态度,真心实意地去帮助居民,踏踏实实工作,居民就会接受、认可你,支持并协助你的工作。依靠大家的力量,社区工作才能真正地做好。

社区工作感言5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党的90岁华诞。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获得“最活力党务工作者”称号的同志们,对组织上和同志们所给予我们的这份荣誉表示衷心的感谢!这份荣誉既是对我们个人工作的肯定与鼓励,也是对全体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的关心和爱护。

 近年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包括我们局机关第二支部在内的各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体***员立足岗位,踏实工作,奋发进取,实现了环保事业跨越式发展的辉煌业绩。我局的党建工作与环保中心工作一样,也呈现出了创新发展的良好势头,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市机关的先进行列,从我们队伍中涌现出的“田洪光精神”已经叫响全国。我们机关二支部与沈北分局党支部在全局率先实行“结对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受到机关党委表扬及环保部领导机关的一致好评。

 作为一个党务工作者,我深深感到,党建工作不是枯燥和沉闷,而是最需要活力和充满激情。只有学习有“深度”,遇事才会思路开阔,只有思考有“高度”,疑惑才会迎刃而解,只有行事有“热度”,工作才能大有作为。党建工作与其它工作一样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综合性,许多软指标与硬任务,相互交织、互为支撑,说起来容易,干起来烦琐,这就要求党务工作者必须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全情投入,必须要跟上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始终洋溢热情、充满活力、永不僵化。

 党务工作者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实践者、宣传者,在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党性观念强、能力素质强、创新意识强、工作作风强、自律意识强的总要求。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热爱和熟悉党务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真心实意为党员和职工群众服务,用“深度”、“高度”和“热度”,去塑造一个永远充满活力的党务工作者,用苦干、实干、加巧干不断创造一流的业绩。

 近年来,伴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迅发展,xxxx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北方污染重镇,一举成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前,xxxx正举全市之力向着“创建生态xxxx”的更高目标而努力奋斗,不久的将来xxxx将建成“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局党组的远见卓识、正确引领、开拓创新,与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团结奋斗是密不可分的。抚今追昔,在这片致力环保的阵地上,曾洒下xxxx环保人多少辛勤的汗水,融入xxxx环保人多少进取的睿智,留下xxxx环保人多少改革创新的足迹。此时此刻的我,与其说谈自己获奖的感受,还不如说是为我们这个光荣的集体而骄傲,为我们这份伟大的事业而自豪!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深知,今天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们为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在此,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庄严承诺:无论何时何地,我将永远牢记党的宗旨,时刻以“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最出色”为标准,从思想上、作风上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恪尽职守、竭诚奉献、不辱使命,不负众望,认真完成党组织赋予的光荣任务,为党的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和优异成绩。

 谢谢大家!

2022大理一中“华萌班”分数线为563分。

云南希望工程大理一中“华萌班”,由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和夫人魏雪发起创办,经中国青基会在全国高中学校遴选,由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于2013年4月批准同意在大理一中创办。

是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标准最高、物质资助和精神成长全面扶持的精准扶贫公益项目。

项目资金由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和夫人魏雪向中国青基会捐款设立的“华萌基金”中列支。

云南希望工程大理一中“华萌班”,每年在云南省招收50名来自农村的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篇一:写春天景色的优美段落

1阳春三月,柳树爆青了,吐出带**的嫩叶,小草也成茵了。一阵花香把我带到了公园中心,瞧啊,一阵阵花香引来大群蜜蜂嗡嗡地忙碌着。这时,调皮的雨弟弟来做怪,他跑进人们的头上,脸上,钻进人们的脖子里,使人感觉凉嗖嗖的。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我想,树,草,花儿们一定在贪婪地允吸着来自大自然的油吧。

2树上的小鸟也在空中飞来飞去,唧唧喳喳的好像要告诉人们:“春天真美丽,春天真美丽。”大树旁边的小草悄悄的做出了地面,争先恐后地生长着,似乎是怕自己得不了第一吧。花园里的花经过春雨的滋润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些花草树木从远处看就像一张五颜六色的大地毯,为大地增点点新绿。

3看见鲜花们如此努力,树木们也当然不甘落后。瞧!那柔柔的春风正亲吻着刚睡醒的大地,蒙蒙的绿雾荡漾在杨柳枝头上……,柳树长长的枝条上已展开了带**的嫩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着;那高高低低都缀满了红花的红棉树,犹如一团团燃烧的烈火,真是壮观;桃树上绽满了桃花,粉红粉红的,如同片片朝霞……真是万木竞春啊!

4春姑娘不仅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且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股活波可爱的气息。哦,对了。春天还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你瞧。这些可爱的小朋友们正在放风筝呢。他们放得多开心呀。天上的风筝一个比一个飞得高,燕子赛过了小鸟,老鹰又赛过了燕子,最后还是燕子得了第一,真是奇趣无比呀。孩子们的笑声交织成一首美妙的音乐。

5春姑娘来到了人间,到处变得一片生机勃勃。树木吐出了嫩芽,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碧绿的辫子,小草从地下探出了尖尖的脑袋,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毯。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河里的小鱼在水中欢快地玩耍,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勤劳的小蜜蜂在忙着采蜜,孩子们冲出家门,在野外玩呀、闹呀,开心极了!

6春姑娘乘着清风,带着温暖翩翩而来。她张开双臂舞着钎细的手,把碧绿洒满了大地把百花齐放地插在枝头上,花儿争芳斗艳散出诱人的清香,鸟儿舒畅自由地向蓝天高歌:“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万物醒了,在姑娘的呼唤下一株株小草醒了,小树也醒了,小溪流着,激了浪花。河边一排排树发芽了。春风如透明的丝巾,看着滴滴晨露,飘飘然然地沐浴着万物。春天来了,一只只活泼的小鸟飞来了,它带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凑成活泼机灵的小鸟啊!可爱的小鱼也探出了小脸来了。

7春天不仅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季节,在春季去公园里游玩,是在适合不过了,春天充满着绿色,充满着新鲜的空气,偶尔,累的时候,去公园玩一趟,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看美丽的的景色,这是多么的令人心旷神怡啊!

8春天到处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到处一派春的气息。远处,小溪里的冰融化了,溪水清澈见底,小鱼在溪水里欢快的`玩耍。成群的小蝌蚪在河里嬉戏着,小草偷偷的从土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各色的映山红,月季花,玫瑰花争奇斗艳。散在草丛里,像无数的星星眨呀眨。旁边的柳树丛,远远望去,好似一片翠绿的海洋。一阵微风吹过,枝叶摇摆,好像对我们点头微笑,招手示意。

9美的天使,春的精灵———鲜花们用自己美丽的姿态、艳丽的色彩,点缀着大地,使春天更加迷人,更加妖娆。看!嫩黄的迎春花,洁白的水仙花,淡绿的兰花,粉红的桃花……它们把大地妆扮得姹紫嫣红,并发出一阵阵诱人的幽香,好一派百花争艳、花团锦簇的景象!

10春天来了,春姐姐为大地带来了五彩的颜色。她送给桃树粉色的背心,桃花的脸蛋儿粉嘟嘟的。她送给草地绿色的裤子,小草嫩绿嫩绿的。她送给迎春花**的蝴蝶结,迎春花露出金灿灿的笑脸。她送给杏花一件婚纱裙,满树的杏花羞答答的开了。

篇二:写春天景色的优美段落

1、春的细风,迟迟没有吹开我纷乱的思绪,摇曳的枝头,依旧恋着冬还未退尽的清寒。厚装紧裹的背后,不止是匆忙的身影,还有一颗缄默的心。午夜清寂,总是喜欢用手指和键盘合奏一些心底的思绪,来丰腴夜的安静。不喜欢这样的清寂,这样的时刻,会让我的心异常的清醒,清醒的会感觉到随风飞扬的发丝划过脸颊之后,留下的细微的细微的疼痛。痛的,有一丝想流泪的冲动。

2、追着升起的太阳,我去寻你来的方向,放眼远眺,白雪覆盖的原野除了冷傲的孤凉仍旧寂然不语,我想必定是冬雪的苍茫在玉门关的墙垣处横阻并迟滞了你轻盈的脚步,“春风不度玉门关”自古就有让人面对你的柔美却徒添太多怅然和叹息。弯下腰,我想掬一捧河水探寻你的温暖,小河泛着生冷耀眼的光泽默默地望着我,哦,小河细润的歌声原来还不曾在耳边荡漾。肃杀的风啊,犹如历久弥坚的磐石,总是在这个春华萌动的时令推迟你姗姗而来的俏影。

3、春姑娘,我带着一身春寒,刚从不远处的迪化古城而来,只为你明媚的足迹,在这里,我看到了你欢快的讯息。春姑娘,请你驭风伴我回家,我不怕一路风尘的疲惫,只盼你舒广袖轻挥腕,早日也让我的家园披上一袭醉人的青翠。

4、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5、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阳光普照着大地,悠悠的小草一片,鲜艳艳的红花绽放,树上的枝头已发芽。春天了,到处可以闻到花的香味。黄黄的油菜花,金灿灿的迎春花;红通通的杜鹃花,还有淡淡的桃花。那些嫩嫩的黄、新颖的绿、淡淡的粉、优雅的白…那些泛绿的树枝,和煦的阳光、湿润的泥土……满眼是春的气息,让人惬意无比;让人陶醉;让人无限感动;春天里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6、我们一头扎入大自然的怀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沁入心脾,倾听着万物苏醒、小草抽芽的声音,贪婪地享受着春的味道。全身轻松了许多,心情出奇般的愉悦。我爱春天那种荡漾在春风中的温馨;我爱春天里滨纷色彩冲击视野的感觉。绿水青山间品尝各种具有田园芬芳的美味…我们寻找春味,寻找开心,寻找…分享踏青、分享快乐!

7、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8、塞北的冬天总是太过霸气,三月的时节了还透着咄咄逼人的犀利,但室外冰凉的寒峭挡不住我急于寻你的渴望。我想寻你啊,寻你舒展水袖舞出远山含黛的寥廓天地;我想寻你啊,寻你踏波巡弋吹出轻扬妙符的音笛。我想,你定是一个正在和我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小姑娘,会突然跳跃到我面前,轻轻摘取蒙了双眼的云纱,送我一幅春枝摇绿桃花吐蕊的美景令我欣然;我想,你一定又是一位身披五彩霞衣踱于云衢的妙龄少女,轻启莲唇吹拂出小河涟漪,送我一卷芳草碧连天万物齐争俏的春景图令我欢喜。

9、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的拱动的力,树木拔节的暄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10、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了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了山麓,从山麓唱到了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融融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廖翔华

廖翔华,1918年10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将乐县闽北山区高滩乡的一个中学教师家庭。鱼类生物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水产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是中国鱼类寄生蠕虫种群生物学的奠基者,在鱼病生物防治、家鱼人工繁殖和草鱼营养、饲料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为渔业生产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培养出许多人才。

中文名:廖翔华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省将乐县闽北山区高滩乡

出生日期:1918年10月22日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福建协和大学生物学系

主要成就:为渔业生产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代表作品:《广东的鱼苗病》《鲩鱼的饲料研究》

职称:教授

简历

1918年10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将乐县。

1938~1943年就读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学系并毕业,获理科学士学位。

1943~1947年任厦门大学生物系助教。

1947~1948年任清华大学生物系助教。

1948~1951年赴英国利物浦大学研究院学习海洋生物生态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51~1952年任岭南大学生物系副教授。

1952~1958年任中山大学生物系副教授。

1958~1975年任暨南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兼系副主任。

1975年迄今任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

廖翔华先生于2011年5月13日去世

生平简介

廖翔华,家中弟妹众多,父亲教书收入菲薄,生活清寒。1930年迁家福州,他考进英华中学,借助学金读完中学课程。1937年因日本侵略,福州沦陷,他逃难回到闽北山区,深深体验到中国农民生活的艰难。1939年考入福建协和大学,师从郑作新教授研究鸟类生态,常常利用寒暑假期,只身深入山区观察研究高山鸟类生活,同时也常常随渔民划竹筏沿江捕鱼,对鱼类的分布、生活习性萌发了浓厚兴趣。

1943年在协和大学毕业,到厦门大学生物系任助教,课余翻山越岭,研究鸟类区系分布。更多时间由于教学需要,常到海滩采集无脊椎动物标本。在海边目睹渔民受渔霸的残酷剥削和欺凌,渔民贫穷悲惨的生活使廖翔华决定放弃鸟类研究,转向从事渔业的研究,暗下决心,但愿有朝一日能帮助渔民过上好的生活,使他们衣食不愁。1947年受聘任清华大学生物系助教,1948年秋经过面试获得英国文化协会奖学金,到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习海洋生物学,在研究院学习1年后,因成绩优异、经导师推荐列为荣誉生,免修硕士课程,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经过两个寒暑的拼搏,提前完成学位课程的论文答辩,于1951年取得了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后,他的导师著名海洋生物学家JH奥顿(JHOrton)教授希望廖翔华能继续研究淡水生物学。当时美国密西根大学淡水生物研究中心也聘请廖翔华为该中心的研究员,他有意前往发挥自己才干,并扩充自己的水生生物学基础。但当到驻英的美国使馆签证时,美方向廖翔华提出,到美后不得返回赤色中国,只能在美定居或赴台湾服务,美方这一无理要求深深刺痛了廖翔华一颗爱国赤诚之心,他毅然放弃了这份他十分感兴趣、待遇优厚的工作,决心回国服务。过港时,他又拒绝了港英政府和英国文化协会让他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或留在香港工作的邀请。他脑际时时萦绕着旧中国渔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怀着振兴中国渔业科学的抱负,坚决携眷踏上了报效祖国的归途。

廖翔华赴英留学时,专攻海洋鱼类生态学,获博士学位。归国后,被岭南大学生物系聘为副教授。当时因建国初期百业待兴,广东尚不具备海洋研究条件,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他毅然转向淡水养殖业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养鱼业恢复时期,鱼的病害威胁着渔业生产的发展,他深入研究广东省育苗期严重危害幼鲩的“干口病”,找到病因,采取了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控制了病害。面对20世纪50年代后期家鱼天然种苗丰欠不定的威胁,他又着手研究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1958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世纪70年代初期淡水鱼业处于重新恢复和发展的时期。这时他指出鱼饲料的不足是渔业生产发展的障碍,于是积极组织力量研究鱼类营养和饲料,在草鱼营养和饲料配方上取得重大成果,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他急渔农和国家水产业之所急,在鱼类生物学的鱼病、繁殖和营养这三个重要领域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他回国至今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把所学的生态学学识贯穿在他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对鱼病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幼鲩“干口病”(绦虫病之一)的研究直到以后的扁弯口吸虫生活史和中国舌状绦虫分布及其种群数量变动等等的研究,可以说都旨在揭示鱼类寄生蠕虫种群变动的规律。他是中国鱼类寄生蠕虫种群生物学的奠基者。

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担任国家科委水产专业组成员,中国鱼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鱼病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动物学会第三届至第六届理事长,广东科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学术委员,《水生生物学报》、《动物学报》、《水产学报》编委,他还曾被选为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人民代表,广东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等职。

勇于开拓、勇于创新

廖翔华回国一进入南大门——广州,即被广东省所挽留。广东省海岸线绵长,海洋渔业急需这方面人才。省有关领导说服他取消了拟北上就业的安排,并答应日后将筹建海洋研究所,暂时安排在岭南大学生物系任教。紧接着院系调整时并人中山东大学学任教。1年后,他见广东省淡水养殖业潜力极大,正待振兴,决定转向淡水养殖生物学的研究,即接受广东省水产局委予兼任筹办水产研究所的重任。当时一无人员配备,二无所址,三无足够的经费和仪器设备。面对重重困难,廖翔华勇敢地挑起重担,满怀信心地开展了筹办工作。他认为水产研究所必须深入养鱼区扎根渔农之中,就渔塘生产问题进行生物学研究。1952年,他带领2名大学毕业生和3名中专毕业生,带着几部显微镜和解剖镜扎到南海九江大正的省水产公司水产鱼苗试验场建所。所谓的“所”,就是在公路边一高叠的“炮楼”里布置了一间可供几个人学习工作的小室。周围都是连片的小鱼塘,场里有有经验的养鱼技工和渔农,有取之不尽的研究材料和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他早期发表的“九江头槽绦虫生活史及其防治研究”就是解决当时危害家鱼育苗成活率的“干口病”的研究成果。经过5年艰苦创业,终于创办了广东省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的前身),跟随他建所的几个人,20世纪50年代后都成长为该所的骨干研究力量,活跃于广东水产战线上。

1956年廖翔华兼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筹办了该所设于中东大学的鱼类生理实验室,开展家鱼人工繁殖研究,1958年夏,他成功地获得了首批人工繁殖的鲢鳙鱼。

1958年秋在广州复办暨南大学,廖翔华被调往筹办水产系(生物系前身),担任系副主任。他又是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水产系养殖专业筹办海水和淡水两个教学、生产基地。淡水养殖基地选址珠江边磨碟砂约300亩低洼蔗地建场。他带领年轻助手勘察选址,规划,绘制蓝图。系党总支组织该专业教师学生在他带领下,搭茅棚,睡地铺,住扎蔗地边,劈蔗挖鱼塘,经过一冬春的奋战,建起了棋盘化配套鱼塘的教学科研基地,占地面积近300亩,水面70余亩。他带领师生利用基地开展现场教学,继续开展家鱼人工繁殖研究,又获得草鱼人工繁殖成功。他组织师生深入各村鱼场,为推广普及和提高家鱼人工繁殖技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科学研究和办学的成绩,暨大生物系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廖翔华被评为全国教育战线积极分子,出席全国群英大会,于1964年,应邀参加北京的国庆观礼,上了天安门。随后他在生物系创办了水生生物研究室(教育部部属),“文化大革命”前已初具规模。这段创业、兴业的艰辛和甘甜,曾引起他不时的追忆。

1970年暨南大学撤销,生物系并人中山大学。1978年暨南大学复校,磨碟砂基地也被暨南大学收回,而廖翔华却被留在中大。此时他作为“开荒牛”又只好再度白手起家,重新在中大校内挖鱼塘,建设刚成立的鱼类研究室的试验基地及组建研究队伍。饲料不足和利用不当是当时养鱼业恢复和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障碍,但是这方面研究尚未得到有关领导的足够重视。廖翔华提出饲料是高产的物质基础,迟早必须研究解决,并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去呼吁,去唤起有关领导的重视。他亲自组建了鱼类营养组,并加强研究力量,争取承担了省及国家鱼类营养和饲料的有关项目并领导科研小组完成了国家的“六五”、“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六五”攻关项目,“草鱼营养需要量和饲料配方研究”,1989年得到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们的成果也得到了国际的重视,草鱼营养的研究项目曾获得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的资助。

中国鱼类寄生蠕虫种群生物学的奠基者

廖翔华毕生的精力更多是用在开拓鱼类寄生蠕虫种群生物学研究方面。在他筹建广东水产研究所期间,他目睹当时南海九江广大渔塘年年遭受鱼病侵害,鱼塘失收的惨景,使他决心从头学起,把研究方向扩展到这一新的领域。

当时最严重的鱼苗病为幼鲩(小草鱼)的“干口病”(渔农俗称),越冬期鱼苗的死亡率高达90%,渔农以为是饵料不足导致鱼的死亡。廖翔华经深入观察则认为鱼苗死亡是由于病原体的感染,解剖检查发现病鱼都感染大量的头槽绦虫(后来定名为九江头槽绦虫),使消化道机械阻塞。绦虫掠夺宿主营养,导致宿主体重锐减,引起恶性贫血和肠道慢性炎症。幼鲩感染头槽绦虫,感染率达20%~100%,平均都在65%以上。按传统鱼病防治办法是用药物驱虫,但鱼生活在水中,一旦患病则不摄食,又不能强制喂药。在珠江三角洲几万亩育苗塘,大面积用药,耗费浩大。有鉴于此,廖翔华萌发了另辟蹊径的设想,他提出应以预防为主,防止病原体入池塘。他设想:首先要摸清病原体(寄生虫)生活史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环节的数量消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然后切断其生活史中最薄弱的环节,从而控制病原体的蔓延。这是一种崭新的生物防治构想。

在这种设想下,廖翔华和他的助手花了5年的时间研究绦虫的生活史和种群动态,他发现九江头槽绦虫寄生在幼鲩前肠的消长规律可分为初染、繁盛及消敛三个阶段。从初染至消敛为期约1年。治疗方法可以采用药饵,但收效甚微;亦可用石灰或漂白粉清塘,但成本又较高。如果运用绦虫消长规律,切断其生活薄弱环节,则不费分文可彻底消灭池塘中的绦虫。防病措施为早春清塘时毒杀在池塘中的病鱼,此时成虫亦随之清除出塘,而存留在塘底的是亿万的虫卵。通过研究他们又找出虫卵在一定的温度下最长的孵化时间,同时又找出已感染原尾蚴的剑水蚤在此温度范围内最长的寿命,这两段时间的和约为50天,以之作为控制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塘底的卵都已孵化,已感染原尾蚴的剑水蚤也都已死亡,头槽绦虫因之自然消灭。这时培育鲩苗即不再感染。这一成果在广东一些渔区,如顺德的伦教、均安公社和南海九江公社大面积推广,多年来这些地区未再出现绦虫的感染。原来越冬期鱼种的死亡率为90%以上,目前转为成活率90%以上。这一科研成果为渔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帮助渔农解决了长期困扰他们的问题。至今渔农有任何有关鱼病问题仍与廖翔华联系。询问解决的途径。这一成果到20世纪80年代在理论上仍为国外寄生虫学上学者所引用,也为中国鱼类寄生蠕虫种群生物学的研究播下了种子。

20世纪60年代在广东养鱼又出现一种流行鱼病,即饼形孢子虫的感染。在育苗11天内,使鱼苗死亡率达90%以上。这一病害又引起了廖翔华的关注,他深入养鱼区,住进养鱼技工的草棚调查研究,经过大量解剖病鱼,他发现,育苗11天后幸存的幼鲩的肠道结缔组织增厚,将孢囊层层包围,孢子因此死亡。而成鱼不感染此孢子虫。这说明其寄生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异性。廖翔华提出在生产中可以运用这一特点防治和控制病害。即以流行此病的鱼苗塘养成鱼,而用成鱼塘来培育鱼苗,轮换使用就可以有效控制。他又一次运用生物防治措施使药物难以杀灭的饼形孢子虫自然消灭。

寄生蠕虫种群生物学在国际上是20世纪60年代新兴的寄生虫学分支。中国寄生虫区系丰富,环境条件多样化,为发展这门学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为了深入研究危害鱼类最严重的寄生蠕虫,廖翔华深入研究假叶目绦虫在中国分布最广的舌型绦虫和头槽绦虫的分布、种群结构和种群动态。虽然年逾花甲,他仍不辞辛苦,每年都利用寒暑假只身跋涉全国各大河川、湖泊、水库,遍及青海、甘肃、内蒙古、新疆等边远地区,亲自划船、下网、取样,采集了成千上万的标本,逐个分析,以期获得第一手可靠数据。这项系统的研究工作,为中国鱼类寄生虫种群生物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受到国内外鱼病研究工作者的重视。1985年廖翔华应美国寄生虫学会邀请出席该会60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宣读了中国舌型绦虫分布的研究论文,并在美寄生虫杂志上发表,被同行学者认为是对绦虫研究的重大贡献。

廖翔华在整理中国绦虫分布区系时,发现头槽绦虫的分类在国外十分混乱,很多寄生虫学家误将寄生在草鱼和鲤的头槽绦虫统称为头槽绦虫。头槽绦虫是日本蠕虫学家山口佐仲根据单一标本而命名的。廖翔华发现,在中国,寄生在鲤鱼的头槽绦虫只分布在黑龙江、黄河和长江流域上游,而寄生在鲩鱼的则只局限分布于珠江流域。两种绦虫不但自然分布区不同,而且具有明显的种的特异性。在北方鲤鱼严重感染头槽绦虫的水体中,草鱼无一例感染;而在南方草鱼100%感染头槽绦虫的水体中。鲤鱼则安然无恙。因此可以认定寄生在鲤鱼和草鱼的头槽绦虫是决然不同的两个独立种,皆非国外鱼病学者所认为的可以不加区分而全归属于头槽绦虫。

廖翔华把绦虫区系分布、种属特性的研究成果与鱼病生物防治联系起来。东北抚顺和四川省前些年水库网箱养鲤发展迅速,但饲养中由于鲤鱼感染头槽绦虫损失惨重,使用药物治疗虽能排出部分绦虫,而病害仍然威胁生产。他根据寄生虫种的特异性,建议渔场在网箱改放草鱼就可避免感染头槽绦虫之害。

在研究鱼病时,他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各个侧面去认识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因而能够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矛盾,加以揭露和解决,达到鱼病防治的目的。这为研究鱼类寄生蠕虫种群生物学开拓了新的途径,也为中国种群生物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丝不苟、严谨治学

廖翔华的成功,除了他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外,还决定于他长期以来勤奋和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

研究结论来源于大量的数据。廖翔华一贯十分重视他的研究记录。在他的办公桌、书架中,可以发现他放着整整齐齐几十本记录,这些记录本反映了他一生一丝不苟的研究历程。他至今还保存着大学时代鸟类研究、留英时期鳕鱼食性分析及回国初期九江头槽绦虫生活史等研究课题的原始记录。不管是野外的还是实验室的,翻开记录本映在眼前的都是整整齐齐、端端正正、密密麻麻的数据。他说没有足够的数据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尤其是生态学研究没有大量的数据,难以分析和找出事物间本质的联系。他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潦草、马虎,要求研究生也是如此严格。

研究的结果,要对后人负责。廖翔华在科学研究上有一个十分坚定的习惯,就是从不轻易发表论文。他认为科研工作者要勇于攻坚,承担难度大的课题,要刻意认识研究客体的本质,绝对不能满足表面现象;科学研究千万不能追求发表文章的篇数,他追求的是论文的质量。他认为研究结果,是要告诉人们科学的真理,而不能给后人制造假象和混乱。例如他对扁弯口吸虫的研究,始于1964年,其后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他取审慎的态度,反复验证,直至满意为止。完成的“扁弯口吸虫的生物学”。第一部分“生活史”论文,在中国著名寄生虫学家唐仲璋教授86岁寿辰学术讨论会上,廖翔华作为献给他老师的寿礼。此外还有第二部分:“扁弯口吸虫雷蚴在螺内繁殖力与种群增长”。第三部分:“光和温度对扁弯口吸虫虫卵发育和尾蚴穿出的影响”。第四部分:“温度对扁弯口吸虫虫卵发育的影响”。这一研究历时20多年。

大自然是生态工作者最好的实验室。廖翔华开始“中国鱼类绦虫区系、分布和结构”课题研究时,已是年近花甲,他每年寒暑假还亲自跋涉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带的水库、湖泊,采集标本,解剖分析,不少人劝他年事已高,野外工作可由助手代劳。但他认为野外采集不是简单的劳动,应自己亲临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能从中得到不少启示,能发现事物间的复杂关系,这绝不是别人所能取代的。

廖翔华认为科学研究中一定要超脱名利思想,更不能有半点傲慢自满,即使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惊人的成绩,也不必以权威自居,在科学真理面前,个人不过是沧海一粟,人的一生在宇宙间是如此短暂,而所知的是如此的有限。他时时以此律己,教育年轻一代。因此,几十年来他在科学道路上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果,是这种谦虚从不自满的美德所促成的。今天,他还在这漫长的科学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着。

向自然界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廖翔华从教50多年,在生物学教育中,他十分注意启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强调不要把“生物”学成“死物”。他任暨南大学生物系系主任时,热情帮助学生会组织生物兴趣小组,清晨他手拿望远镜带领兴趣小组在校园观察鸟类,分析、比较它们的飞翔、鸣叫、觅食和筑巢的特点,从而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他带领师生沿西樵山的山沟逆流采集水生生物标本,讲解水生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他也很注意室内生物学技能的训练,鱼类实验课之余,他鼓励学生多动手解剖不同鱼类,把特征用生物语言——绘图语言记录下来。他常常取出他的生物绘图让学生观摩,教育学生要把自然界作为自己学习研究的课堂。

他提倡教育与生产相结合,认为这是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在教育中他主张专业课应创造条件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既能学到书本理论知识,又能学到生产技能,并从中发现问题。20世纪60年代他带领师生驻扎地处西樵山根的省水产养殖试验场(现南县养殖场),以此为大本营,组成小分队深入到当时的均安、勒流、桂州及广州郊区东圃、新等公社鱼苗场,让学生把学到的鱼类繁殖理论通过家鱼的人工繁殖加以巩固,同时又在生产中为鱼苗场普及和提高了家鱼人工繁殖的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在磨_砂教学基地进行了两期现场教学,学生边学习鱼类养殖生物学理论,边从事养鱼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在培养学生中,他采取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他的这种教育思想成功地培养了具有独立能力的下一代,使他的学生中的不少人成为水产系统的得力骨干。

很多明星经常想尽办法扭转自己的名声,但也有明星结婚后直接实现了名声反击。然而,也有一些人恰恰相反。他们事业红火,名声也不错,但结婚后,他们不仅失去了事业,而且名声也不好,甚至他们的婚姻总是受到质疑。

林心如与霍建华结婚已经5年的时间,如今的林心如被霍建华捧成了一个大公主。自从女儿小海豚出生之后,霍建华就拥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公主,也慢慢地淡出娱乐圈了。

尤其是当自己的宝贝女儿小海豚已经满3岁了之后,林心如的个人动态之中有些时候也会分享出一些关于女儿的生活细节。但作为母亲的她,还有霍建华一样,都是尽可能的保护着宝贝女儿的隐私,也尽可能的避免媒体打扰到女儿。

作为妈妈的她,虽然晒出来的是自己的照片,但想必女儿一定是在她的身边,她也是带着女儿在体验拳击的魅力。她分享出一只宠物猫咪的照片,并且配文“好想赖着不起”!

霍建华和林心如属于后一类。结婚前两人都是很红火的明星,都很早就成名了。然而,这样的优势和长处的结合导致了意想不到的结局。两人的负面消息不断在网上曝光,即使他们澄清并上法庭,也无济于事。

但是霍建华不同。婚后,因为林心如的干预,他原来的团队全部被打散了。没有职业球队的霍建华,现在很难接戏。他还需要亲自提交简历,他可能不会被选中。他以前的同事让其他明星也声名鹊起,真是令人揪心。

林心如虽然偶尔在台媒的镜头之中聊到女儿,但每一次她聊到女儿的时候就表现出十分的幸福感,而且脸上洋溢着太多的笑容。当然这也是女儿小海豚带给她的一种安定幸福感,上一次她分享动态,她晒出自己家养了宠物猫的照片,也是很名贵的豹猫,肯定是林心如送给女儿的礼物啦。

像林心如他们这一种不缺钱的家庭,这么可爱的小宝贝在睡懒觉,看样子十分的可爱呆萌,估计是几万元的那一种纯种猫咪了,普通的家庭一般估计也养不起。她还分享自己给宝贝女儿做美食的视频,形容自己学会了很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606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