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由猿类进化而来。
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迅速进化。
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快速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类中(如狐猴、眼镜猴)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
(注:中国中华曙猿比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猿猴类 [3] 还要古老,基本属于早期原猴,也就是说所谓中华曙猿实际上还是猿,是人类和猿的起分支。)
3300万-2400万年前,从旧世界的猴子(狭鼻次目)中产生了猿。埃及发现的最早的古猿原上猿(3000万年以前);埃及猿(Aegyptopithecus,2600万—2800万年以前)已经具有类人猿的一些性状。
稍晚后的化石还有森林古猿,(2300万—1000万年前),分布范围较广,在亚洲、欧洲、非洲均有所发现。东非的原康修尔猿(1300万-1200万年前)已经是一种猿,是人类和非洲猿的祖先。
以上古猿均为林栖动物,四肢行走,属于攀树的猿群。现存的猿中包括两个类群,非洲猿(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和亚洲猿(长臂猿和猩猩),这两个类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二者的分化显然发生在1200万年-1500万年前。
在约1000万年前至约380或200多万年前,有两种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一种是腊玛古猿,一种是南方古猿(许多人认为腊玛古猿是猩猩的祖先,过去在复原颌骨残片标本和牙齿分析时出现偏差。因此腊玛古猿作为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只有相对的合理性)。
扩展资料直立人(Homoerectus) 约20万到200万年前,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直立人能使用更精致的工具,叫做阿舍利文化。有证据表明直立人在非洲出现的时间和硕壮人出现的时间差不多。
非洲直立人种系中最早的代表是壮人(Homo ergaster,170万年前),它最像是直立人的亚种,正是这个非洲群体大概在190万年前至170万年前之间的某个时间从非洲扩散到亚洲。
约100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海德堡人、瓜哇猿人、北京猿人都属于直立人),在非洲发现的距今最近的直立人化石(大约100万年前)已经表现出向着智人发展的趋势。
注意:此时人类第1次走出非洲。约80万年前,直立人来到如今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的欧洲人,约20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渐消失,被来自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取代。
-人类进化
作者 LM-51D-YZ4D2
11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深空项目
前苏联原计划在两次火卫一探测计划之后进行火星地表研究项目,计划于1992年发射。后来因为资金问题推迟到了1994年。该计划需要在1994年发射两个轨道器,每一个都会携带 火星悬浮气球 并且向火星表面发送 小型着陆器 。随后1996年的第二个窗口期内计划向火星发射另外两个轨道器,并且部署 火星表面巡视器 。最后在1998年发射 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
后来经过计划修改,计划被调整为1994年发射一个携带小型着陆器和穿透器的轨道器,1996年发射第二个轨道器,配备一个火星气球和一个巡视器。按照计划,它们分别被称为火星-94(Марс-94)和火星-96(Марс-96)。
火星-96探测器执行MTI插入点火的效果图
19911225,苏联解体 。随着新生的俄罗斯陷入经济危机,资金匮乏,1994年的计划被推迟到了1996年,而1996年的计划被推迟到1998年(所以原Марс-94变成了Марс-96,同理原Mapc-96变成了Mapc-98)。
这就是俄罗斯第一次深空探测工程:火星-96(编号 M1 520 )
12 从火卫一探测工程到火星96
随后IKI内部出现了是否在1992年复现两次火卫一任务亦或设计一个新任务的争论。
在两次火卫一探测计划进行的同时,后续计划已经开发,并且被命名为“哥伦布”。计划分别在1992和1994年发射火星巡视器。但是到了1989年,苏联政府没有足够资金来支持项目,于是计划被推迟。改为1994年发射——正如11中提到的。1994年任务的第一笔研发资金在1990年4月到位,并且法德同意提供等价于12亿美元的研发支持。
在1984年发射的两个织女星多目标探测器任务中,都携带了前苏联和法国联合研制的两个 金星悬浮气球探测器 。这两个气球探测器取得了极大成功,于是前苏联计划在火星探测器上也部署这种气球探测器。
同样的,一种新型巡视器的也将用于该任务。该巡视器设计质量达到 200kg ,配备有RTG电源,极速可以达到 500m/h ,设计寿命 1-15个火星年 ,设计漫游行程 500km 。
按照计划,该巡视器配备有以下科学研究设备:
• 4个全景摄像机,可以拍摄火星全景图像
• 一个用于大气分析的4级质谱仪
• 一个激光悬浮微粒光谱仪
• 一个地表分析用可见光-红外光谱仪
• 用于揭示土壤磁属性的若干个磁体
• 一个用于探测地层结构的无线电探测器,最大探测深度达到150m
• 一个气象探测器
• 一个机械臂,用于采集样本,带有土壤观测摄像机,两个光谱仪(其中一个用于分析土壤含铁矿物)和一个气体分析仪用于确定痕量气体。
原计划的火星-94,包括一个气球和一个巡视器
然而,由于资金问题,这两个令人激动的探测器被推迟到原计划的1996年,并且降低1994年任务的复杂度——当时计划仅携带一个类似Mapc-3的着陆器的缩小版着陆器和沃尔纳德斯基研究所提供的新型穿透器。
然而,苏联解体后带来的经济衰退导致俄罗斯航天局(RSA)得不到足够的研发资金,担心1994年计划的发射不够顺利的RSA于是将其推迟到1996年发射,而1996年计划被推迟到1998年发射。RSA将其优先级提到最高,提供了全力支持——如果不是要承担国际义务和西方资金的介入 该计划原本可能被取消。
但是因为经济低迷,俄罗斯政府还是不能提供承诺的全部资金。RSA从低优先级任务中抽调了一部分资金,西方合作方又提供了18亿美元的资金。到1996年初期,RSA已经欠债8000万卢布,为了完成火星-96的最终整合和测试。
最终,历尽艰难之后,装载着火星-96探测器和Fragat ADU的Proton K-Blok D-2火箭推到了发射台。并于 1996年11月16日 拜科努尔当地时间 20:48:53 发射升空。
21 火星-96的任务目标
火星-96探测器由六个部分组成:火星-96轨道器主体,两个微型火星着陆器,两个穿透器和Fregat ADU。 计划进行对火星当前状态和过去演变的全面研究,包括研究大气、地表及内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22 火星-96的任务序列和机动/着陆计划
火星-96采用类似两个火卫一探测器的发射任务序列:由Proton K-Blok D-2火箭将火星-96探测器送入大椭圆轨道,Blok D分离后Fregat ADU点火将探测器送入地火转移轨道。最优发射时间是19961116。
10个月巡航后,1997年9月,Fregat ADU执行MOI(Mars Orbit Inject,火星轨道插入),随后抛弃ADU。
在执行MOI前4-5天,两个微型着陆器会与主体分离并转入 12rpm 的自旋稳定。随后ADU进行一次偏移机动拉正近火点。俄罗斯人为两个着陆器选择了三个着陆区:4131 N,15377 W的阿卡狄亚,3248 N,16332 的亚马逊。备用着陆点则位于365 N,193 W。
MOI后火星-96轨道器会进入 500km 52000km ,倾角 1064 的环火星轨道,并且逐步降低到周期为 4309 小时的7:4火星周期轨道。近地点为300km。
两个穿透器会在抵达预定轨道后7-28天内部署,设计落点是阿卡狄亚和乌托邦平原。它们会进入75rpm的自旋稳定,分离后使用减速火箭再入。两个穿透器分离后ADU被抛弃,轨道器使用一个小的发动机进行轨道维持。一个穿透器会部署在一个着陆器附近,另一个则会部署至少差90 的位置,来为测震仪提供良好的基线。
轨道器设计寿命为1个火星年。每个月进行一次1-2m/s的轨道修正。
23 火星-96探测器的布局
火星-96探测器布局类似两个火卫一探测器,轨道器在上,Fregat ADU在下。两个着陆器位于轨道器上方,而两个穿透器被布置在Fregat ADU上。
火星-96探测器三视图
探测器高 35m ,宽 27m ,在太阳能板展开后宽度为 115m 。
发射质量: 6824kg
轨道器干质量:2614kg
穿透器:88kg 2
着陆器:1205kg 2
连接机构:283kg
ADU干质量:490kg
燃料:2832kg
姿控肼:188千克
31 火星-96轨道器的科学仪器及使命
火星-96轨道器基于火卫一探测器的轨道器研发,仍然使用加压平台。计算机和用于科学研究的大多数航天电子设备、热调节设备、通信设备、电池和电子设备被固定在环形加压平台上。加压平台之上是一个扁平的甲板,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两个着陆器进入系统和仪器。太阳能电池上还安装有低增益天线和姿控系统。
环形加压平台上安装有一对扫描平台(一个三轴 TPS 和一个双轴 PAIS ),可以精确调整摄像机和光谱仪的方向。结构一侧安装高增益天线,另一侧安装中增益天线。高增益天线不能控制指向,设计对地通信码速率为 130kbps 。热控、导航及星敏感器也安装在环形加压平台之上。
因为火卫一探测器的前车之鉴,西方表示对它的计算机不信任并且由欧洲方提供了新的,更加强大的导航计算机。
火星-96轨道器有12个用于研究火星大气和地表的仪器,7个用于研究等离子体、场、颗粒和电离层成分的仪器,以及5个进行太阳和天体物理研究的仪器。它们位于两个扫描平台(TPS和PAIS)和太阳能电池板上。ARGOS包和导航摄像机位于TPS上,而SPICAM、EVRIS、PHOTON
位于PAIS上。
研究火星大气和地表的仪器:
• ARGOS HRSC多功能立体高分辨率电视摄像机 (德国[西德]-俄罗斯)
• ARGOS WAOSS广角立体电视摄像机 (德国[东德]-俄罗斯)
• ARGOS OMEGA可见光和红外绘图光谱仪 (德国-俄罗斯)
• FPS行星红外傅立叶光谱仪 (意大利-俄罗斯-波兰-法国-德国-西班牙)
• TERMOSKAN绘图辐射计 (俄罗斯)
• SYET高分辨率绘图分光光度计 (俄罗斯-美国)
• SPICAM多通道光学光谱仪 (比利时-法国-俄罗斯)
• UVS-M紫外分光光度计 (俄罗斯-德国-法国)
• LWR长波雷达 (俄罗斯-德国-美国-奥地利)
• PHOTON伽马射线光谱仪 (俄罗斯)
• NEUTRON-S中子光谱仪 (俄罗斯)
• MAK四级质谱仪 (俄罗斯-芬兰)
HRSC由西德提供,WAOSS由东德提供,后来二者整合至统一项目之中。ARGOS包中每个仪器都是一个推扫式扫描器,采用 5184 像素的CCD平行线性阵列。窄角摄像机有9个阵列,用于 多光谱、光度测量和立体成像 ,分辨率 12m 。广角摄像机拥有3个阵列,用于 立体成像 ,分辨率 100m 。
TPS平台拥有一个称为 MORION-S 的机载处理单元,重 253kg ,包括一个重 21kg ,和ESA合作制造的固态内存系统。容量为 15GB ,用于降低传输要求。同时TPS上还有一个重 237kg 的OMEGA,用于 测量大气成分和绘制地表成分。
重 28kg 的TERMOSKAN用于 测量风化层的热属性 。
12kg 的SVET用来 分析地表和悬浮微粒的光谱 。
20kg 的PHOTON用于 绘制地表元素成分 。
8kg 的NEUTRON-S用来 确定冰和水的丰度 。
35kg 的LWR用于 探测近地表层,衡量垂直结构和冰沉淀 。也可以 测量电离层中的电子分布,以及电离层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 。
256kg 的FPS用于 绘制二氧化碳分布图,并测量大气温度,风和悬浮颗粒 。
46kg 的SPICAM 利用太阳和恒星掩星数据来得到水蒸气、臭氧、氧和一氧化碳的垂直分布图 。
95kg 的UYS-M用来 绘制火星上层大气中的原子氢、氘、氧和氦及其星际介质结构图 。
10kg 的MAK用来 测量上层大气中的离子和中子的成分和分布
研究等离子体、场、颗粒和电离层成分的仪器:
• ASPERA-C能量-质量离子光谱仪和中子粒子成像器 (瑞典-俄罗斯-芬兰-波兰-美国-挪威-德国)
• FONEMA快速全向非扫描能量-质量离子分析仪 (英国-俄罗斯-捷克-法国-爱尔兰)
• DYMIO全向电离层能量-质量离子分析仪 (法国-俄罗斯-德国-美国)
• MARIPROB电离层等离子体光谱仪 (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德国-匈牙利-爱尔兰-俄罗斯-美国)
• MARENF电子分析仪和磁力计 (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匈牙利-爱尔兰-俄罗斯-美国)
• ELISMA等离子体波仪表 (法国-保加利亚-英国-欧洲空间局-波兰-俄罗斯-乌克兰)
• SLED-2低能带电粒子光谱仪 (爱尔兰-捷克-德国-匈牙利-俄罗斯-斯洛伐克)
122kg 的ASPERA用来 测量离子和快速中性粒子的能量分布 。
107kg 的FONEMA用来 测量上层大气等离子体的动态和结构 。
79kg 的MARIPROB和72kg的DYMIO用于为以上仪器 提供数据补充 。
122kg 的MARENF可以 分析等离子体电子 ,其携带的两个磁通量磁力仪可以用来 测量星际间及火星轨道内的磁场 。
12kg 的ELISMA用来 测量火星环境中的等离子体波 ,其配备有3个朗缪尔探测器和3个搜索线圈磁力仪。
33kg 的SLED-2用来 在星际航行及火星环境中测量低能宇宙射线 。
进行太阳和天体物理研究的仪器:
• PGS精密伽马射线光谱仪 (俄罗斯-美国)
• LILAS-2宇宙和太阳伽马射线暴光谱仪 (俄罗斯-法国)
• EYRIS恒星振荡光度计 (法国-俄罗斯-奥地利)
• SOYA太阳振荡光度计 (乌克兰-俄罗斯-法国-瑞士)
• RADIUS-M辐射剂量监控器 (俄罗斯-保加利亚-希腊-美国-法国-捷克-斯洛伐克)
256kg 的PGS用于 在星际航行期间测量太阳耀斑 ,然后 在火星轨道上测量伽马射线辐射 。
5kg 的LILAS-2用于和地球轨道上的若干航天器和Ulysses探测器共同 进行太空伽马射线暴定位 。另外还计划 通过火星掩星观测来研究其天体来源 。
1kg 的SOYA和 74kg 的EVRIS光度计分别用来进行 日震和天体震动测量 。
RADIUS-M用于 获取未来载人登陆火星计划的相关数据 。
32 火星-96着陆器的科学仪器及使命
两个着陆器或者说“小型站”被安装在火星-96顶端,类似M-71和M-73(Mapc-2和Mapc-3)的着陆器。只不过要小的多。
火星-96着陆器地面试验
着陆器尺寸:
直径:60cm
质量:306kg
有效载荷:8kg
进入器总质量:1205kg
前为“小型站”,左后为火卫一-2的DAS小型着陆器,右侧为原计划携带的火星巡视器
着陆器在MOI前4-5天分离,在100km高度开始进入火星大气,速度为 575kmps ,进入角为 11 -21 。开始EDL后大约180s,在19-44km高度,200-320m/s的速度下展开降落伞。10s后抛弃减速伞,通过一个130m的线束展开着陆器。在大约4-18km高度,20-40m/s的速度下着陆器气囊充气,来承受20m/s的着陆速度。着陆器撞击地表瞬间降落伞被切断,并且开始翻滚至停止。然后气囊从接缝处裂开并且被分离。随后着陆器4个三瓣式结构展开,其中三个可以通过弹簧把仪器部署到较远的地方。
每个着陆器配备有两个咖啡杯大小的RTG,每个RTG可以提供220mW的功率。对环绕器上行码速率2kbps,下行码速率8kbps,轨道器提供UHF中继。为度过火星夜晚,着陆器配备有85W的加热器,设计寿命为1个火星年。
着陆器配备科学仪器:
EDL阶段:
• DESCAM下降成像器 (法国-芬兰-俄罗斯)
• DPI三轴加速计及用于温度和压力测量的传感器 (俄罗斯)
着陆后:
• PANCAM中央桅杆全景摄像机 (俄罗斯-法国-芬兰)
• MIS中央桅杆气象仪表系统 (芬兰-法国-俄罗斯)
• OPTIMISM测震仪、磁力计和倾角仪 (法国-德国-俄罗斯)
• APXα粒子、质子和X射线光谱仪 (德国-俄罗斯-美国)
• MOX氧化剂传感器 (美国-俄罗斯)
“小型站”的科学仪器布局
DESCAM用于在着陆器底部拍摄图像来为着陆后的全景拍摄提供背景。它带有一个 400 500 像素的CCD,在气囊分离的同时被抛弃。
DPI用于使用其配备的加速计、温度及压力传感器来测量EDL期间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分布图及着陆动态情况。
PAMCAM可以提供 6000 1024像素 的 360 60 全景图。
MIS气象包被安装在可展开桅杆上方,用于测量火星表面的温度、压力、湿度、风和光学深度。其中的ODS光学传感器能够在270、350和550nm三个窄波段以及250-750nm的宽波段下可以测量天顶处的直射太阳光和散射光。DPI用于测量温度和地表风速。APX自重仅085kg,用于研究氧化剂,来验证Viking探测器着陆器所做的推断: 火星土壤富含氧化剂,不利于生命存活 。
33 火星-96穿透器的科学仪器及使命
穿透器由沃尔纳德斯基研究所研制。被安装在ADU侧面。用来穿透火星土壤并且进行科学研究。
火星-96携带的穿透器设想图
穿透器尺寸:
前体直径12cm
后体直径17cm
漏斗状尾部最大78cm
长20m
总重88kg
穿透器自重45kg
有效载荷45kg
火星-96的穿透器
穿透器与ADU分离后,一个固体火箭会在远火点进行30m/s的减速,随后被抛弃。穿透器以75rpm的速度自旋稳定,随后给其柔性防热减速系统第一阶段充气。在分离后215h进行EDL,速度为 46-49kmps ,进入角为 12 。随后给柔性防热减速系统第二阶段充气使其充分展开,EDL开始后6min,穿透器会以约 75m/s 的速度撞击火星表面,并且通过一个储液罐来吸收约 500G 的冲击。穿透器前体会与后体分离并且钻入地下约 6m ,后体则刚好卡在火星表面,二者通过线圈型电缆连接。随后,后体桅杆展开,部署实验仪器。
火星-96部署穿透器
穿透器对环绕器码速率为8kbps,其通过一个05W的RTG和150W•h的锂电池供电,设计寿命为1火星年。
穿透器携带的科学仪器:
地表以上后体:
• TVS电视摄像机 (俄罗斯)
• MEKOM气象传感器 (俄罗斯-芬兰-美国)
• IMAP-6磁力仪 (俄罗斯-保加利亚)
地表以下后体:
• PEGAS土壤分析伽马射线光谱仪 (俄罗斯)
• TERMO测量热流的温度传感器 (俄罗斯)
前体:
• KAMERTON内部结构测震仪 (俄罗斯-英国)
• GRUNT土壤力学测量加速计 (英国-俄罗斯)
• TERMO测量热流的温度传感器 (俄罗斯)
• NEUTRON-P水检测中子探测器 (俄罗斯)
• ALPHA土壤分析质子光谱仪 (俄罗斯-德国)
• ANGSTREM土壤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仪 (俄罗斯)
穿透器的科学仪器布局
GRUNT用于 在撞击和穿透过程中测量地表属性 。
KAMERTON用于 搜索火星活动 。
TERMOZOND用于 测量热流,并提供关于热扩散率和热容量的数据 。
TVS线性摄像机拥有 2048 个像素,可以 拍摄现场全景图像 。
MEKOM用于 监控温度和风速 。
IMAP-6用于 测量本地火星磁场 。
41发射
1996年11月16日,Proton K-Blok D-2在LC-200/39发射升空,当时是拜科努尔当地时间20:48:53。前三级工作正常。按照计划,Blok D-2第一次点火将把探测器送入一个低停泊轨道,随后第二次点火进入一个大椭圆轨道。
然而,Blok D-2的第一次点火没有执行或者仅执行了20s就提前关机,把Blok D-2扔在了 80km 320km 的轨道上,随后Blok D-2自动分离,Fregat ADU点火将探测器送入了 87km 1500km 的轨道。11月17日,Blok D-2在复活节岛到智利海岸间再入。11月18日,火星-96探测器化作一团流星在智利上空再入,被认为坠落在智利与玻利维亚接壤的安第斯山脉中。
通过搜索,没有找到航天器的碎片,也没有找到其携带的,安装在能够承受高热和撞击的托盘上的RTG。
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陷入经济危机,大部分的远洋航天测量船都被召回,随后被卖掉,导致在关键的点火点没有船只测控,因而甚至无从而知究竟是Blok D-2故障还是航天器发出了错误的关机指令,这是极难判断的情况。
51对火星-96发射失利带来的反思
火星-96这个高度复杂且目标宏大的任务的失败是行星探测 历史 上的重大损失,其工程系统、观测平台、科学仪器和附属飞行器都比以往的任何行星探测任务都要多,并且计划进行大量的测量。如果成功,其带来的数据和发现将是惊人的。另外, 这种高度国际合作的,相当复杂昂贵的探测任务,一旦失败,在其后的很多年都不会开展此类行星探测任务 。火星-96的失败使得俄罗斯的深空项目大伤元气,直到2011年才开启另一个火星探测计划,这就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
从火星-96到福布斯-土壤,过了整整15年,可惜15年后,福布斯-土壤也化作另一道流星,烧毁在太平洋上空。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每个人都在上演着不同的角色。
Life is like a play, play, as in life, everyone has played different roles
关于作者
罗伯特·祖布林,美国著名航空航天工程师,曾任洛克希德·马丁航天公司高级工程师。他创建了美国火星学会,还是火星直击计划的推动者。
关于本书
本书是以火星直击计划为主题的科普图书,这是一份曾经摆在美国宇航局局长办公桌上的机密载人火星登陆计划。“硅谷狂人”埃隆·马斯克在创立 SpaceX 火箭公司后,一度将本书视为商业计划书。它用丰富的技术细节,讲述了如何用有限的预算与当时已有的科技,克服燃料、补给、辐射危害等困难,轻装上阵地前往火星。
核心内容
详细论述如何采用“合点航行”“大气捕获”的飞行方式,以及在火星生产燃料的方法,让人类到达火星。随着火星探索与殖民的完成,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将重新被定义,扩张型社会将彻底改变未来社会的政治、科技与商业,甚至打开宇宙生命的奥秘。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科普图书《赶往火星》,它还有个副标题叫“红色星球定居计划”,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30万字,我会用大约 25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2018年2月,“硅谷狂人”埃隆·马斯克的 SpaceX 火箭公司发射了一枚重型猎鹰火箭,把一辆特斯拉跑车送进了太空,它的目的地正是火星。这场发射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可以看出马斯克对移民火星的狂热。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火星梦是受到科普图书《赶往火星》的影响。这本《赶往火星》1995年首次出版时,马斯克还在念大学,那时火星对他来说不过是6000万公里外的一颗红色星球,登陆火星只存在于科幻**中。而现在,马斯克已经在去往火星的路上。马斯克2017年曾经说,他创立的 SpaceX 火箭公司,未来将负责在火星建设人类往返火星所需要的部分基础设施,例如利用火星资源生产火箭推进剂的系统等,这个理念正是《赶往火星》这本书的一个核心内容。
这本书的主体部分是火星直击计划,这是一份载人火星登陆计划书,曾经是摆在美国宇航局局长办公桌上的机密文件。它用丰富的技术细节,讲述如何用有限的预算与当时已有的科技,克服燃料、补给、辐射危害等困难,轻装上阵地前往火星。征服火星曾经是一个遥远又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本书的出版,单枪匹马地改变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美国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的评价。顺便说一句,卡尔·萨根有一本非常有名的科学畅销书《魔鬼出没的世界》,“每天听本书”也为你解读过,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听听看。
本书作者罗伯特·祖布林博士,是美国著名的航空航天工程师,他创立了火星协会组织,这个组织在地球上运营着两个火星探索模拟基地,也致力于火星探索和移民。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我们熟悉的名人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例如科幻**《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而埃隆·马斯克更是这个组织的董事会成员。
这本书的作者是工程师,所以书里采用了详细的实验数据论证,使用了大量的物理公式与化学分子式,我们跳过这些论证过程,全书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探索火星的三个问题:一、我们为什么去火星;二、我们怎么去火星;三、去火星后我们应该做什么。接下来我们来说详细内容。
第一部分
首先进入第一部分,说说我们为什么要赶往火星。作者从个人、国家和全人类三个层面分析了探索火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对个人来说,作者认为在人类足迹已经踏遍地球每一个角落之后,人类个人的探险精神必然引领我们将目光望向星空,除了月球,下一个目标就是火星。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年轻人将投身科学与工程领域,科学技术会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同时科技的进步会反过来增强我们探索未知的信心。另一方面,火星丰富的矿物、土地资源将促使私人企业家展开新的财富竞争,航天领域将突破新的业态,引领整个商业模式发生革新。就好像大航海时代,哥伦布之所以会启程探险,除了他的个人探险精神外,美洲丰富的土地资源、香料、内陆毛皮等财富,也是促使他踏上征程的重要原因。
在国家层面,火星计划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作者是美国人,他的观点是以美国为本位的。本书作者认为,在美苏冷战时期,登上月球是全世界面临的最高难题,而登上月球就确立了美国在国际社会的主导地位。如今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但美国正在失去元气,只有火星计划才是美国的强心针,如果美国能第一个登上火星,就会向全世界宣示美国仍然是一个创新的先锋国家。
作者还说,登陆火星对美国来说不仅仅只是一块干巴巴的里程碑,而是北美移民主义的延续,它会为美国人民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作者举了两个例子说明:第一,登陆火星会让美国获得火星不动产的所有权,美国可以创造合适的机制维护火星资源的私有权,接着出售土地和矿物,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第二,火星殖民的成功会像美国曾经的西进运动一样,大量劳动力的短缺会提供就业机会,不仅能吸引更多人才,还会迫使节约型科技的发展,甚至刺激公众教育得到质的飞跃。总之,美国急需火星计划延续自己的开放性和进步动力。
最后,我们把视野放到全人类的高度,看看火星计划又将有什么样的意义。作者认为,一旦火星殖民完成,人类社会的商业模式将会被彻底颠覆。现在,贸易全球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火星将引领我们走入“行星际贸易”时代。作者举了一个可能最早出现的行星际贸易模式,也就是“三角贸易”。这里的三个角是指地球、火星,以及木星和火星之间的主要小行星带。地球将会向火星提供高技术产品,而火星则向小行星带出口粮食与能源,最后小行星带将矿物原材料送回地球。以火星为桥头堡,人类将会享受行星际贸易带来的更多福利。
除了颠覆商业模式,火星计划还会让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得到延续。作者说,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的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先进的通讯技术和交通技术在让我们走得更近的同时,也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相似,而这会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的社会停滞或衰退。所以作者认为,火星为人类提供的独立显得非常重要,同样的技术水平下,火星殖民会建立一个与地球截然不同的人类文化新分支,到时候,我们想吃火星快餐时,不用担心送过来的是麦当劳了。
现在让我们更进一步,火星计划对人类的意义仅仅在于这些吗?作者专门提到了一个概念——扩张型社会。他认为,火星将是人类向宇宙扩张的前线,移民火星会带动航天技术的发展,地球化的火星又会推动新能源技术的进步,这样,火星上就会出现一个技术实用主义的扩张社会,人类就可以依靠火星为踏板,进入外太阳系更广阔的领域。事实上,移民火星很像以前欧洲对美洲的殖民,美洲真正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原料产地与潜在的市场,火星真正的价值或者说更高的价值在于,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一个新的家园,而适合火星的人有了选择的机会。作者认为,火星计划让我们终于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与地球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地球,怀揣探险精神和革新意识的人将更适合火星,在那里他们可以大展拳脚。
本书英文原名叫 the Case for Mars,直译过来就是“火星计划”的意思,但中文版翻译成“赶往火星”,一个“赶”字已经突出了火星探索的必要和紧迫。现在我们知道,火星计划对于个人探险精神、美国的移民主义以及全人类的商业、文化、社会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赶往火星已经迫在眉睫。
第二部分
说到这里你一定会问,既然赶往火星有这么多好处,那应该怎么去火星?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第二部分,说说火星直击计划如何把人类送上火星。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前往火星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在一次载人航天任务中,航天器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宇航员生活舱,另一个是返回地球飞行系统。由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最短时也有6000万公里,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150倍,火星航天器要飞过去再飞回来的话,设计重量就不能少于140吨,其中有80吨燃料要用来返回地球,占总重量的57% 。这就是前往火星最大的困难:距离太远,造成“燃料悖论”。也就是说,我们现有的航天器可装载的燃料不足以往返火星,而扩大航天器、增加燃料又会增加重量,导致需要更多燃料。
针对这个悖论,充满想象力的美国宇航局在1989年提出了一个载人火星探索计划,称为“90天报告”。这个计划的核心理念是分段解决问题:在近地轨道建造大型空间站,并用它组装大型星际飞船,这个飞船可以装下足够往返火星的燃料。听上去很科幻,简单说,就是在大气层外的地球轨道上建一个空间站工厂,再把飞船和燃料分成一小块一小块零件,分别从地球发射到太空工厂中组装起来,这样星际飞船就节省了从地球表面发射到太空这段的燃料,从而克服燃料悖论。
那么这个方案可行吗?作者引用了一个故事。说1845年,在大不列颠海军的撑腰下,约翰·富兰克林爵士指挥两艘豪华探险船起航,要征服北极点,船上准备了山一样高的食物和燃料,各种生活用品非常齐全,甚至包括纽扣打磨器,但是最终,这两艘比大型星际飞船还豪华的探险船被困在了北极的冰面,两年后,富兰克林爵士与所有船员几乎全部死于坏血症。富兰克林征服北极点失败的原因在于,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昂贵的探险船和随船食物,但是没有好好利用北极当地的资源。
作者认为,和富兰克林一样,“90天报告”犯了两个错误:也就是花费昂贵与不可操作。首先,“90天报告”的保守预算是450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这是一个国家一年的 GDP,这个数字可以排进全球前三十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为如此昂贵的载人航天计划买单,包括美国。其次,“90天报告”过于复杂,无法操作。你看,要将星际飞船的零件送到近地轨道,需要发射几十枚火箭,这大大增加了失败的风险;并且,我们现有的航天技术根本无法完成在太空中组装飞船这样超高精度的施工。为了避免花费昂贵和不可操作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两个全新的理念来解决火星任务中的燃料悖论:第一,利用火星资源,在火星本地生产返程燃料与后勤补给;第二,采用“合点航行”与“大气捕获”的飞行方式节省燃料。这两点就是作者设计的火星直击计划的核心,也是我们前往火星的技术关键。
详细解释一下,先说第一点。作者认为,征服火星需要“像火星人一样思考”,既然无法携带返回地球所需的燃料,我们就因地制宜,将返程燃料与后勤补给放在火星生产。我们知道,火星空气中95%的成分是二氧化碳,可以说“像空气一样免费”,再加上少量的氢元素,就能生产发射火箭所需要的燃料。火星直击计划将宇航员生活舱与返回地球的飞行器分开发射,先把返程的飞行器提前发射到火星,其中包括一个小型燃料生产器与6吨氢原料,然后让宇航员乘坐单独的生活舱抵达火星,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火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地球带去的氢生产出甲烷与水,一部分水可以存储起来,作为返回地球的后勤补给,另一部分水通过电解反应得到氧元素,这样我们就在火星上生产出了由甲烷和氧组成的燃料。作者甚至还做了实验,发现6吨氢足够生产出返回地球所需要的80吨燃料。这样,火星旅程就变得轻松多了。
火星直击计划的太空生活舱可以容纳4名宇航员,装载的物资可以供宇航员生活600天,最低设计重量降低到25吨,因此,作者认为最理想的方式就是用单个火箭一次性直接将宇航员生活舱发射出去,这样减少了发射次数,不仅能大大节省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发射失败的风险。作者甚至确定了一款火箭,也就是将阿波罗11号飞船送上月球的重型火箭“土星五号”。这款火箭是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只要稍微改良就能把286吨的有效载荷送到火星。也就是说,只需要两枚土星五号火箭,就能把返回地球的飞行器和宇航员生活舱分别送往火星。
这是解决燃料悖论的第一点,利用火星资源在火星生产返程燃料与后勤补给。接着我们就来说这第二个核心,合点航行。什么是合点呢?我们知道,地球与火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当它们运行到太阳的两边并且三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最远,我们叫它合点位置。合点航行方式的意思是,在地球与火星处于合点位置时发射航天器,航天器离开地球获得额外的速度,随后沿着一条椭圆形的轨道绕过太阳飞行到达火星,这也是最节省燃料的做法。采用合点航行的另一个好处是,当航天器到达火星轨道时,它与火星的相对速度比较慢,航天器以这个速度到达火星后,就可以利用与火星大气摩擦产生的阻力来减速,从而进入火星轨道。这就是利用大气捕获的方式刹车,不需要使用额外的燃料,也就可以进一步节省燃料。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合点航行虽然可以最大程度节省燃料,但它是以牺牲时间为代价的。火星旅程中的合点航行往返各需要180天,宇航员还必须在火星上停留约500天。美国宇航局反对派人士认为,火星直击计划将宇航员暴露在宇宙中的时间太长,宇宙辐射与零重力环境会严重伤害宇航员的身体。针对这些反对意见,作者经过实验发现,火星直击任务中宇航员受到的宇宙辐射的量,只相当于美国海平面附近居民每年受到辐射量的三分之一。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概念,“毒物兴奋效应”,它是指当有毒物质在一定剂量以内时,反而对人体有好处。实际上,一定量的天然辐射对宇航员的健康是有利的。另一方面,零重力环境对宇航员身体的确会有危害,但作者认为只需要为宇航员生活舱提供人造重力就行。火星直击计划中的生活舱,依靠旋转就能为宇航员提供重力环境。
现在我们清楚如何采用合点航行、大气捕获的模式飞行,也清楚将返程燃料放在火星当地生产的方式可以让飞船轻装上阵到达火星了。火星直击计划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全都采用当时已有的科技与工艺,安全可靠,同时只需要 200~300亿美元的合理预算,这个数字仅仅是传统火星计划的二十分之一,大概相当于淘宝双十一购物节一天的销售额。
第三部分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部分,说说到达火星后,如何利用火星本地资源建立基地,发展农业、工业、能源业等,并在开启行星际贸易后,完成火星殖民化。
到达火星,只是火星直击计划的开始,真正的重头戏是我们登陆火星后,如何将火星对人类的意义完全挖掘出来。要想在火星发展任何产业,我们都需要优先解决能源的问题。作者认为,在火星探索的早期阶段,可以利用从地球运到火星的小型核反应堆提供能源,随后就要发展以地热发电为主、太阳能与风能为辅助的能源系统。地热发电是指,利用火星地下深处的高热液体产生的蒸汽带动涡轮发电。根据英国科学家马丁·福格的研究,在火星只需要挖掘几千米深就能获得地热能源。解决能源问题后,火星工业将得到长足发展。
事实上,火星富含的金属元素比地球更为丰富。跟地球一样,火星也曾出现过剧烈的水文变化与火山作用,这使得多种元素集中起来形成高质量的矿脉。我们已经探明的火星稀有元素中有氘,是地球含量的5倍。氘元素是核聚变反应堆的关键燃料,价格堪比黄金。赤铁矿则是火星最容易得到的工业金属,这也是火星被称为红色星球的原因。这些元素,再加上丰富的碳、锰、磷等元素,我们可以轻松在火星生产各种钢材。
有趣的是,火星直击计划将火星“烧玻璃”放在了第一顺序,这是因为根据美国发射的海盗号火星探测器的测量,火星土壤中40%的成分为二氧化硅,这是玻璃的基本组成部分。作者认为,可以在火星利用熔沙技术生产玻璃或玻璃纤维,然后建造火星圆顶温室,这种火星温室能用来居住或种植农作物。
提到农业,作者认为这将是火星基地工作的重点。一方面,火星土壤层呈现松散和多孔的性质,非常适宜植物生长;另一方面,火星日照水平是地球的43% ,完全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并且火星的大气密度也足够保护地表植物。火星直击计划说,可以在火星地表建造许多个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圆顶温室,并往每个温室里加入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组成的温室气体,这样一个圆顶温室就能提供约2000平方米的肥沃农田,由于二氧化碳含量更高,农作物产量也会大大提升。
再说到畜牧业,作者认为,山羊是火星畜牧业最适合的动物,它们什么都吃,繁殖快,能够产奶,大小也比较适中,可以为火星基地提供肉食。不过去火星放羊可比在地球难很多,因为火星上引力更小,山羊能跳过3米高的篱笆。
最后,在火星基地完全建立,殖民化完成之时,我们就可以开展行星际贸易活动。作者认为,21世纪地球人口的增长会让不动产的价格越来越贵,房价的飙升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年轻人很重的负担,一旦火星的地产开始出售,这一问题将得到很大缓解。在火星上,一个直径为100米的圆顶覆盖的土地,能容纳20个家庭。作者预计,这样一个圆顶的总值为100万美元,可以说是物美价廉。另一方面,粮食、矿物和能源将是火星出口量最大的商品,这将解决地球粮食产量不足与能源枯竭的问题。不过,作者将目光放得更远,行星际贸易不仅仅意味着火星与地球之间的商业,更意味着整个太阳系内的物资交换。
作者举例,将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要小行星带纳入我们的视野范围,根据他的研究,约有5000颗小行星富含高品质的矿物原料,其中包括高品质镍、战略金属钴和铂等,而一颗直径仅为1千米的小行星上所富含的铂就价值1500亿美元。另一方面,由于低重力环境的影响,将这些小行星矿石整体运回地球也相对容易,于是地球向火星提供科技产品、火星向小行星提供能源、小行星向地球提供矿产的三角行星际贸易便形成了。有一部非常精彩的科幻美剧叫《苍穹浩瀚》,故事背景的宏大设定就是这样的三角贸易时代。
说到这里我们知道了,载人火星计划并不是为了创造人类航天史上一个干巴巴的记录,火星有它的独特性,它的地表形态、辐射情况、可用阳光、日夜温差等都在人类的宜居范围内,到达火星后我们可以发展农业、工业、能源业以及行星际商业,还会建立大型火星基地,一个全新的人类文明分支会在这里落地生根。
总结
说到这里,我们的火星旅程也差不多了,下面简单总结一下这期音频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们说到了载人火星计划既重要也迫切。21世纪属于火星,个人探险精神与科学技术会在火星计划中互相促进,美国需要依靠登陆火星维持世界主导地位,并延续这个国家的开放性与先锋性。一旦火星殖民完成,人类社会的商业将进入行星际时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将得到延续,更重要的是,一个开放、先锋的人类文明分支会在火星产生,我们与地球的关系也将重新被定义,火星将成为人类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强力发动机。
其次,我们说到了传统的载人火星计划,主要依靠在太空组装大型星际飞船前往火星,又贵又不可操作,而火星直击计划利用合理的预算,采用将返程燃料放在火星生产的构想以及合点航行与大气捕获的飞行方式,从而克服燃料、补给、辐射危害等问题,极大降低了预算,让我们可以轻装上阵,前往火星。
最后,我们说到了在到达火星后,怎么建立火星基地:采用地热提供能源,并利用火星丰富的资源生产玻璃纤维、塑料、金属等,同时在圆顶温室中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在完成火星殖民后,开展行星际贸易。
从本书第一版面世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多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技术当年还只是作者的想象,如今都已经成熟并应用于现实了,例如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核动力推进等。但技术的进步并没有使我们离火星更近一步,因为一方面科技进步更新了我们对火星的认识,比如最新的光谱分析显示,火星液态水含有对人体剧毒的高氯酸盐,所以火星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友好;另一方面,对火星计划的争论从未停止,地球主义者认为地球已经很完美,我们应该把资源用来解决地球饥荒、战争、环境保护等问题,根本不必浪费资金前往火星。另外还有人担心火星计划会加速地球的灭亡,认为移民火星是抛弃地球的不负责做法。前往火星不仅仅是勇气、决心与科技的问题,我们
研究工作因得新的资料的发行而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研究人员的兴趣颇为广泛,而他们的研究理念和为学科做的建设引起了史学界的思考,这些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基本方向。在将来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中,我们应该联合不同的领域,互帮互助,思考一些更深更专的学术研究问题,持续关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由此来触发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效率。
关键词古代历史研究;继承;发展;创新;回归传统
一、中国古代史的历史研究趋势
近年来,中国古代史领域方面的论文大约发表了三万篇以上,相关著作和论文集大约出版了两千多部。不同断代的研究虽然有不同特点,但总归上来说有相同内容。近年来的许多新资料中,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创造条件。研究者通过甲骨文和殷周铭文,对其相关制度提出了新看法。通过战国秦汉的简,研究者对当时的各种行政制度展开讨论,也使得一些观点得到修正。清华大学藏简丰富,有许多很有价值的文献,比如《金縢》《顾命》等,这些文献对研究《尚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线索,史书《楚居》也为研究楚国提供了相当宝贵的线索。敦煌吐鲁番文书、黑水城文献、《天圣令》等文献对于晋南北朝唐宋史的研究提供了资源,使得研究者能够深入研究其政治制度和日常生活,拓宽了研究范围和渠道。由于不断有新资料新文献问世,让许多新问题进入了讨论之中,也利于相关研究者来进行甄别判断。对于先秦史领域,研究者的兴趣点主要在国家起源,社会与文化方面,主要课题有(1)关于文明起源及其发展的研究、城址与文明、文明起源与进化、民族和地区的古代文明。(2)殷商的方国、地理和族属,商的统治制度。(3)周的礼乐制度等等。对于秦汉史的研究,研究者主要兴趣点在各种政治制度和管理制度,还有各种礼制和社会生态等等问题。对于魏晋南北朝的研究,研究者着力在土地制度与其独有的门阀制度和选官制度等等上,除此以外吗,还向基层社会和民族研究扩展。在隋唐五代史领域,研究围绕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行,在宋元明清这段时间,研究范围更是扩大,对于政治和军事的研究更加深入,特别对于清史,八旗世爵制度是一个饱受关注的课题。
二、回归传统的历史学意义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大体都在走着西方人文主义社科的老路线,不过不能因此而否定我国近年来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成果。西方的人文主义社科的古典方法论的确为中国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与此同时,将中国的古代史研究路径与领域大大地拓展了,成果喜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理论曾经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火热一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虽然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现实。这一理论结合了中国传统史学文献和实证分析,其根本还是脚踏实地的传统史学研究[1]。纵观古今中外,其实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历史学研究都有共通之处,基本的内涵原则都是相似的,虽然还有一些明显的缺陷,但是这些是历史学研究过程中无法抹去的瑰丽宝藏。明清时期是中国的传统文献开拓性研究理念和独到的方法它的鼎盛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等学者所提出的“不求史料”等批评就显得不切实际了。
三、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发展方向
著名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提出了一个命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大致有三层含义。第一,历史学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了他对历史的理解;第二,历史学家所处时代遭遇的问题引发了他对历史的疑问;因此,历史学与历史学家所处的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换言之,每一个时代的历史学都有其独特的人文背景。这便给了我们思考的机会,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应当思考并探索一些什么?这大概是21世纪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后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大问题。中国古代史研究在改革开放后表现出了因不同时间段而出现的差异,但整体上而言,它体现了学理和逻辑上的不间断性。它既思考宏大问题又具体研究,而且它还将实证作为研究的根本,跟随着新史学建立以来历史学发展的主要路径行进。因此它给予了我们学术自信,也使得我们在历史学的道路上不断思索探寻,是实证保证了历史学的科学性,而历史学绝不仅仅只有“科学”的层面。实证是研究的一种方式,它给予人的是认识历史的基本能力,但历史学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是探索人类自身的发展和演变。我们了解了我们从哪里来,如何来;我们向何处去,怎么去都是由历史研究而得到结果的。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能轻易获得很多的资源的情况下,我们应当且必须在研究方面有所创新,在历史学的
研究中寻找重点[2]。
研究工作因得新的资料的发行而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研究人员的兴趣颇为广泛,而他们的研究理念和为学科做的建设引起了史学界的思考,这些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基本方向。综上所述,我们需要联合不同研究领域,互帮互助,加强交流。在宏观上,研究者们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都有内在一致性。我们需要有勇气,一边具体研究工作,我们需要关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新审视不曾断裂的且具有不间断性的中古古代文明
#五年级# 导语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习作主题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要求我们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收集资料,写一份简介。 考 网为大家准备了《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作文:龙门石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自北魏孝文帝年间起连续大规模营造达四百余年之久,南北长达一公里,今存有窟龛二千三百四十五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二千八百余品,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得名。这里的主佛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的佛像,高约十七米,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双耳长近两米,略向下垂。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万佛洞是龙门石窟佛像最多的洞窟。洞内主佛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在他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着一尊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洞内南北两壁还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整个洞窟金碧辉煌,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最有趣的当属宾阳北洞正壁的主尊佛像。这尊佛像因拇指风化,而食指、中指间隙过大,颇似大家习惯摆出的剪刀手,因此被网友戏称为“剪刀手”佛。其实,特殊的“剪刀手”手势是一种极少见的佛教手印。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盗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清末和民国初年的石窟造像被盗……再加上战乱管理空虚,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直到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才得以保护,2000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展现了中国北魏晩期至唐代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峰,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作文:故宫
在北京的中轴线中心,有一座雄伟的皇宫,它就是故宫,又叫紫禁城。红色的围墙把整个紫禁城围成一圈,在外面根本看不到城墙里面的景象。
走进天安门的城楼,来到端门外,密密麻麻的都是排队的人,顺着城楼进去,只见旁边立着一块介绍端门的牌子,“三明五暗”是端门的特点,端门的中门只有皇帝才能进出,一般是不开的。接着进入午门,推出“午门问斩”,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午门了。
然后我又看到了很多大殿,比如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等,故宫实在太大了,宫殿多到数都数不清。这些宫殿都很雄伟高大,由红墙黄瓦构成,房檐大多是蓝色的,有些颜色已经很暗淡了,而有些还是很鲜亮,这是现在的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精心修缮的成果。
我们的脚下都是一块块砖石,有些已经风化损毁,有些被过去的人给挖走了,也有些被踩踏的破碎了,一眼望过去,坑坑洼洼的。每个大殿的门口都会有很大的两口铜缸,这些大缸已经被摸的滑溜溜的,听导游说这是用来贮藏水的,古代的时候用这个救火用的,相当于我们的消防设施。太和殿门口还有两头很雄伟的铜狮子,这是天下第一狮子,很是壮观。太和殿栏杆下有石雕龙头,那是用来排雨水用的。
我们最后来到的御花园位于故宫的后部,有很多的松树和柏树,松柏是代表长寿,所以听说大多数皇家园林所种植的树多以松柏为主。有些树的牌子是绿色,有些是红色,听说这代表着每棵树不同的年份。我对这不感兴趣,我只对其中一棵长的很奇怪的树上心,因为树长了很多树瘤子,被人摸的都光溜溜的。御花园中还有座假山,叫堆绣山,用太湖石堆成,上面还有个亭子,听说是八月中秋的时候,赏月观景的。
看到这么大的故宫,那么大的宫殿,那么多的汉白玉和奇珍异宝,这让我佩服起那时的人们能建造这么宏伟的建筑。
篇三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作文:福建土楼
大家好!我是蓝天旅行社的导游,我叫林敏铭,大家可以叫我小林,今天就由我来陪伴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今天我要带大家游玩的目的是土楼。福建土楼是2008年7月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土楼是中国一种典型的的名居,有各种形状散落在南靖土地上,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现在我们正驶向福建南靖土楼景区。南靖号称“土楼王国”,成千上万的土楼像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这些土楼点缀在山谷间、溪岸旁、田野上,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我们要去游览的是田螺坑土楼群,它是“土楼王国”里最美、特色的一处绝景。我现在考考你们吧!“你们猜一猜,土楼都有什么形状呢?”哈哈,你们一定都猜到了吧,没错,土楼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看!我们现在来到了福建土楼标志物——田螺坑土楼群,据说他们的先祖为了逃避战乱,走到这个地方时,发现这里风景优美、是块风水宝地,而且地里有很多田螺,于是就在这里安家立业、开基传延。
田螺坑土楼群由五座土楼组成,中间一座为方楼,围绕四周的有三座圆楼和一座椭圆楼。站在这里往下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如果我们站在坡底的公路上抬头往上看,田螺坑土楼群犹如西藏的布达拉宫庄严肃穆。游客们,走,我们现在去观景台,在那可以看到土楼群的全貌。大家请看,位于土楼群中间的是步云楼,右上方的是和昌楼,左下方的是瑞云喽,右下方的是振昌楼,最下方的则是文昌楼。这五座土楼都是土木结构,每座土楼都只有一个大门,进入大门是宽敞的天井,一层是厨房,二层是仓库,三层是卧室。楼里的生活设施齐全,几百年来,这五座土楼里的人们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曾有一位教授这么说:“没有看到田螺坑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好啦!现在请你们自由活动,请大家不要伤害这里的一草一木,请不要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另外请大家注意安全。下午三点来这集合。
各位游客,今天的旅程就要结束了,相信大家有了不少的收获,希望大家以后常常想起南靖土楼,常来看看!在这里,小林祝大家旅途愉快!
篇四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作文:庐山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盛誉,是中国名山之一。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此而得名。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庐山的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瀑布和秀峰瀑布等组成的庐山瀑布群。其中三叠泉有“庐山第一奇观”之称,泉水由庐山五老峰北崖倾泻而下,分三叠跌下。其声万谷震响,其形似玉龙走潭,十分壮观。
庐山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庐山有野生植物200多种,首次在庐山发现或以庐山命名的主要植物约40种。庐山还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和珍稀动物。至今尚知兽类有33种,鸟类171种。庐山之麓的鄱阳湖还有世界的候鸟保护区,珍稀动物金钱豹分布于山麓、山顶。庐山昆虫有2000余种,其中多珍稀品种和新品种。首次在庐山发现或以庐山命名的昆虫有33种。
除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外,庐山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庐山文化内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据相关记载,有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胡适、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了4000余首诗词歌赋。
篇五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作文:殷墟
在我的家乡河南安阳,有一处的世界文化遗产,那就是殷墟——中国历第一个朝代商代晚期都城遗址。
殷墟横跨安阳洹河南北两岸,现在保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铸铜遗址、制玉作坊等许多遗迹。这些古代遗迹距今都已经有3300多年的历史了。殷墟不仅历史悠久,还出土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最的有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世界上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
目前,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甲骨文的发现,震惊了世界。殷墟甲骨的记录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农业、天文、军事等商代历史方方面面,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共4000余件,其中的是司母戊大方鼎,它高133厘米,重800多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的青铜器。
2006年,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骄傲。
篇六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作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西安临潼出土的,是我国首批5A旅游景点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二万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在三个俑坑里,一号坑,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八千多个。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北端,有陶俑、陶马、木质战车、青铜兵器等,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三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可以分为四个小阵:弩兵方阵、车兵方阵、步兵方阵、骑兵方阵,它们既可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大阵,又可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攻能守,灵活机动,反应迅速,是战斗力的部队。
三号坑的规模比较小,别看它小,它可是一、二号坑的指挥部,是整个军队的核心。三个俑坑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军事营垒,面东背陵,是守卫秦始皇陵园的卫戍部队。
兵马俑博物馆里的主角不是坑,而是兵马俑。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燕尾长冠,身披铠甲,昂首挺胸;武土俑身穿战袍,脚蹬战靴,手执兵器,整装待发;骑兵俑上身穿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长靴;右手执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是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篇七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作文: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把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地说:“看了敦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敦煌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篇八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作文:颐和园
你知道皇家园林博物馆吗?你知道你知道中国现存的皇家园林吗?没错,就是美丽的颐和园。今天就让我做大家的导游,带领大家了解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旧称“清漪园”,它的规模宏大,内外华丽,是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明化遗产。
公元1750年,乾隆在这里改建了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0年重建,并改称颐和园。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再一次遭了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不断的修缮,才得以让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青春。这是经过了多少次的破坏呀!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就占了四分之三!根据不同的地点与地形,建造了不同风格的精致建筑。山脚下建了一条700多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虹色的项链把建筑、青山、绿水以及一切都连在了一起。这艺术真是巧妙,这就是罕见的园林杰作。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万寿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阁等的千米长画廊和昆明湖中的17孔桥等都是游人必到的景点哦!
篇九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作文:长城
我国有54处世界文化遗产,有故宫,有莫高窟,还有秦始皇陵……但我最喜欢的是长城。
长城又名万里长城,你想知道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吗?因为其长度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就有6000千米,合古代计量的12万里。在1987年12月,它呀,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了!而且,长城还是北方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呢!登上万里长城,你可以尽览崇山峻岭的景色。毛主席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迄今为止,有许许多多的知名人士到此游览。你看,长城的名气不小吧!
听完了名字的由来,那你一定要知道长城建造的缘由。约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的一些断续的系统连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又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接下来,我再给你们讲一个关于长城的故事。在很久以前,孟、姜两家是很好的邻居,孟家种的西瓜不小心伸到姜家的院里了,他们就乐呵呵地一起养这个西瓜。过了一段时间,西瓜越长越大。这一天,孟、姜两家就寻思着把西瓜切开来吃,切开之后大吃一惊,西瓜里没有瓜瓤,只有一个小女孩。孟、姜两家人给她取名为孟姜女。
过了好几年,孟姜女长成了一个大姑娘了。之后,她遇到了自己心爱的人——范喜良。可是,在他们新婚之夜,官府要来抓壮丁,范喜良被带走了。年复一年,他始终杳无音信。孟姜女不放心,就启程去找丈夫。到了长城,她从其他壮丁那儿得知丈夫被饿死了,就嚎啕大哭,一下哭倒了长城。这件事传到了秦始皇的耳朵里,他怒不可遏,亲自去找孟姜女。结果他看孟姜女长得如花似玉,就想娶她为妻。孟姜女想了一会儿,提出了三个要求:1.要给他丈夫做一副棺材;2.要所有人穿着孝衣奔丧;3.去海上游览一番。秦始皇爽快地答应了。等到去海上游览时,孟姜女毫不犹豫地跳海自尽了。这真是一个闻者伤心、听者流泪的故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君主惨无人道,迫 害了多少无辜的子民啊!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对长城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呢?有机会的话,一定要亲临长城,攀登一回哦!
篇十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作文: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也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西北玛布日山上。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的宫殿、城堡和寺院合成一体的宏伟瑰丽的建筑。
关于建造布达拉宫的原因,据说是西藏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宫十分宏伟壮观。它高二百余米,外观十三层,内为九层,海拔三千七百多米,占地总面积三十六万余平方米。如果站在布达拉宫前面仰望,人们看不出它到底有多高,左右环顾,也看不到它的边在哪里。有人估计,如果想数一数里边的房间,可能几天也数不完,因为房间有好几千个。如果想围着布达拉宫走一圈,可能要走好几天。
你可别以为如此宏大的布达拉宫建造得十分粗糙,它可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它的外表染上了美丽的红色,典雅大方又不失佛教特色。内部更是金碧辉煌,走在布达拉宫之中,随处可见佛相、壁画和精巧的家具。在宫中漫步,这种美怎能不让人折服呢布达拉宫内部的美无处不在,与佛教神秘的气息一齐弥漫在各个角落,就连一块砖头都把美展示得淋漓尽致,无论你在哪儿看,都是金碧辉煌……
关于布达拉宫,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及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解开。
关于“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要撞击木星的事,1994年6月份发生的在我国黑龙江省凤凰山的“孟兆国和外星人三类接触事件”中,和孟兆国发生性关系的外星女人就说,她们就是住在木星上的木星人,因为有彗星会和木星相撞,她们的 科技 现在也没有办法改变,所以才乘坐外星飞船到地球来临时避难,并且在地球上借种之后离开,到遥远的另一个宜居星球去重新生活。并且说外星女人要怀孕六十年,就是说六十年之后,有一个地球上中国农民的孩子在遥远的另一个星球上降生,到时候还会来接孟兆国去那个星球吃小孩的满月酒!看过这个中国人和外星人三类接触事件新闻后,我对“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事件记忆深刻!
1994年7月17日开始到22日,发生了一颗命名为“苏梅克-列维9号”(简称SL9)的彗星,撞向木星的天体事件。
撞击发生之前,“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已经围绕木星公转很多年了,科学家研究后认为大约1970年左右,这颗彗星被木星捕获,不过这颗彗星围绕木星的轨道不是圆形的,而是很扁平的超椭圆形轨道,两年时间围绕木星一圈,在1992年7月8日,由于这颗彗星离木星太近,进入木星的洛希极限,被木星撕裂为几块,但是借助惯性,彗星没有坠入木星,而是逃离了木星,继续围绕木星运行,这时候这颗彗星就像是一串珍珠,1993年3月24日被尤金和卡罗琳-苏梅克夫妇,以及天文爱好者大卫-列维所发现并且命名,而到了1994年7月17日,彗星达到离木星的最近的地方,比上次更近,这次洛希极限把彗星撕裂成了21块,由于离得太近,不能逃脱木星的吸引力,最
终全部撞击进入木星,在长达130个小时内,依次撞击木星的表面,并且在木星的大气层发生爆炸,释放出强大的能力,其中最大的一块释放出接近六万亿吨烈性炸药TXT的爆炸当量,21块总的爆炸当量超过40万亿吨,相当于地球核武器的上千倍。当时这个宏大的场面,在地球上使用地面上的天文望远镜可以清晰的观看,很多人亲眼目睹了这次太阳系内的一次天文奇观,被拍照录像记录下来。撞击的几块痕迹有地球那么大,有一个大块留下的痕迹超过地球。由于木星是气态星球,很快气流的大面积扰动,几个月之后就把这些创伤给抹平啦!这次撞击还爆炸让木星里面的很多物质喷射出来,让科学家们有机会得到更多以前看不到的物质,通过光谱和各种先进的手段,进一步认识木星。
至于如果没有木星的阻拦,“苏梅克-列维9号”就会撞击地球,这个说法是不现实的,至少是不严谨的。只能说有很微乎其微的可能和地球相撞,但大概率是会相安无事的。因为太阳系里会有很多的彗星不是以圆形轨道围着太阳公转的,而是很
扁平椭圆轨道,每次都会跨越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轨道,都有和这些行星发生碰撞的几率,但是只能说早晚会发生碰撞,但需要多长时间才可能发生还是一个很久远的事。假设“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没有被木星捕获,而正好撞到了地球上,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10公里的小行星和地球相撞,撞击点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希克苏鲁伯地区,撞击方向由南向北,大约相当于100万亿吨的能量,这个能量是很惊人的,虽然
地球是固态星球,撞击直接波及的范围有限,主要是高温和海啸像四面八方扩散,还会引发火山喷发。但最终影响全球的,是撞击产生的大量的微尘和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进入大气环流中漂浮,几十年不会消失,厚厚的微尘会挡住太阳,让地球上越来越冷,见不到阳光,造成大量的动植物死亡。这和科学家模拟的人类发生核大战之后,大量的微尘和烟雾进入大气环流,遮挡太阳造成核冬天是一样的道理。
不难想象,如果“苏梅克-列维9号”撞击气态木星就能产生40万亿吨的爆炸当量,撞击固态的地球爆炸当量会更大,造成的后果,可能地球不以为然,但对于人类文明绝对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地球高速自转,21块彗星残片会在地球的某个维度上接连排列一连串撞击,产生地球全部核武器几千倍的爆炸当量,就是撞击不会当场死亡的幸存者,也将在无尽的黑暗和严寒中,冻饿而死!
1994年7月17日那天,要不是木星挡着,人类下场会有多惨?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说法,大意是1994年彗木相撞时,要不然木星为地球躺枪,人类就会和恐龙一样就此灭绝!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彗木相撞的释放了多少能量,能毁灭人类吗?
1994年7月17日到22日的盛况应该是太阳系里都是少见的,人类直接以旁观者的身份见证了行星级别的大事件,一颗直径千米级别的彗星撞击了木星,释放出大约相当于40万亿吨的TNT的能量,大约是广岛原子弹的20亿倍!
这五天里,一颗被命名为苏梅克-列韦9号的彗星,分裂成了21块依次撞向木星南半球,持续了130多个小时,几乎就是一场陨石雨,如果木星上有文明的话,那心头一定是一万头槽泥马奔腾而过!幸亏木星就是一颗气态行星,除了氢就是氦!
撞击后留下的巨大暗斑
曾经灭了恐龙的希克苏鲁伯陨石能量有多大?
毁灭恐龙的是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这个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撞击事件是一颗直径大约10千米的小行星造成的,撞击点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希克苏鲁伯地区,撞击方向由南向北,大约相当于100万亿吨的能量,这是全世界一直爆炸规模时间中首屈一指的。
撞击引发的冲击波以超音速席卷了北美和南美地区,撞击点周围上千公里范围内陷入火海,更远处则逐渐遭受撞击引发的碎片冲击,更远的则是海啸,还有之后慢慢发酵的火山和地震!然后再是漫长的“核冬天”,因为尘埃进入大气环流,数年之后才能慢慢沉降!
大型动物都在这个恶劣的环境下悉数灭绝,一些对环境要求比较低的哺乳类得以幸存,当然这颗小行星简直就是为哺乳动物的崛起扫清了一切障碍,一次小行星撞击的契机为地球文明铺平了道路,但也可能在瞬间毁灭人类。
苏梅克-列韦9号彗星,能灭了地球吗?
很多朋友直接将当量拿到地球上来计算,其实小行星撞击木星和地球差异很大,木星轨道速度小(13千米/秒),但引力大,最终达到的速度会很高,而地球轨道速度很大(30千米/秒),引力比较小,如果迎头撞击能量也很大,但如果和地球公转方向同向,再和自转同向,那么速度就能降到很低!
这种撞击速度就会很低
比如在10千米/秒以内,现在撞入木星的速度是58千米/秒,这个速度真的很要命,如果一切都凑巧,那么这个撞击能量可以下降到1万亿吨TNT左右,大约是希克苏鲁伯陨石的1%,文明的火种应该是能保住!
不过毁灭恐龙的是单颗小行星,而苏梅克-列韦9则分裂成了21个小碎块,这个整体杀伤力减小,但毁伤性增加,接近几天的时间内,几乎可以将整个地球都轰炸一遍,覆巢之下无完卵,所以保住文明没问题,但全球估计没有能幸免的地区了。
彗木相撞的彗星是从哪里来的?可能撞到地球吗?
很多资料都认为,如果不是木星躺枪,那么地球就会遭受苏梅克-列韦9号彗星(SL9)的撞击,但事实上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SL9原来是一个饶日轨道运行的短周期彗星,远日点靠近木星,近日点靠近火星轨道。
美国天文学家 尤金和卡罗琳·休梅克 夫妇(Eugene and Carolyn Shoemaker)及天文爱好者 戴维·利维 (David H Levy)三人于1993年3月24日在美国加州帕洛玛天文台发现它时候,已经在绕木星公转,回溯轨道发现,它可能在1970年代或者更早一些被木星俘获,变成了木星的一颗卫星,但其轨道偏心率过大,达到了09986,这是一个极椭圆轨道,近木点很近!
1992年7月8日苏梅克-列韦9号彗星在距离木星4万千米的位置通过,此处已经落入了木星的洛希极限,SL9碎裂成了21块,并且计算出下一次经过木星时会在距离木星中心45万千米处通过,这比木星的半径还要小,所以撞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接下来就是1994年7月16日到21日持续5天多的彗木相撞事件。
苏梅克-列韦9号彗星的原轨道在小行星带,它的轨道并没有和地球轨道相交,不属于极度危险的阿波罗小行星系列,而且后来也是木星的卫星,所以即使木星没有俘获,地球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即使在以后,它和地球也没有相撞的机会!
木星:太阳系的清道夫
木星直径约为14万千米,总质量是其他行星总和的25倍,这颗气态行星的存在为木内行星挡了不少小行星,现在的木星有大大小小79颗卫星,其中有大量卫星都是俘获的,如果木星不俘获这些卫星,那么它们现在还在太阳系里游荡,很明显这是非常危险的。
还有大量的小行星在木星俘获后撞入木星,而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根本无法长时间留下痕迹,比如SL9最大的一块碎片造成的痕迹比地球还大,但现在的木星早已看不出被撞过的痕迹,木星算是做好事不留名吧,太阳系有木星,那是幸事!
1994年7月16日对于彗星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天。因为就在这一天,它的环绕太阳的旅行永远的停止了。就在撞击前的14个月,它刚刚被地球上的人类观测到。
图示:彗星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在向着太阳前进的路上遇上了木星。它被木星的强大引力所俘获撕裂成了21个碎块。这些彗星碎块以每小时21万公里的速度一字排开的撞向了木星。在此之前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可能已经在太阳系中旅行了几十亿年。然而在这一天木星成了它永远的归宿。
远在63亿公里的人类在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向木星的这段时间里异常的兴奋。因为这是我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观测到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奇观。报纸、电视媒体争先报道此事。
图示: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
人类在亲眼目睹了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奇观后又不免心有余悸。如果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的不是木星而是地球会怎样?那时候就不是什么天文奇观了,那可就是毁灭性的灾难了。人类时代很可能会因此画上句号。同时这次慧木大相撞又让我们见识到了木星的厉害。它在太阳系中扮演了清道夫的角色。一些试图闯进内太阳系的小天体都被它清理了。因此我们感激的称 木星为“地球生命的保护神” 。
有时候我们会在**中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个坏蛋偷偷的向主角开枪,这时候总有一个人挺身而出,用身体为主角挡住射过来的子弹。有人认为,1994年那一天木星就扮演了这种角色。它挡在了地球的前面避免了彗星撞向地球。不然人类的下场会和恐龙一样。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如果没有和木星相撞就一定会撞向地球吗? 这可不一定。
图示:彗星撞击木星
太阳系是非常空旷的 。太阳系空旷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吧,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000公里。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这段距离可以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并排放入其中。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距离为5500万公里到4亿公里;地球和金星之间的距离为4200万公里到25亿公里。因此在火星和金星轨道之间几亿公里的辽阔空间中,大型天体只有地球一个。而地球的直径仅有12756公里。在这辽阔的空间中,地球好比是一个足球场上的一粒细沙。
图示:太阳系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不可忽视。为什么苏梅克列维号9号彗星会撞上木星?那就是木星太大了。它的质量是地球的318倍。它强大的引力可以吸掉很多路过的小行星和彗星。和木星相比地球质量小很多,它招惹彗星撞击的机会就小了很多。科学家认为,木星发生彗星撞击的机率要比地球高出2000倍甚至是8000倍。
所以,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要想撞上地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
图示:木星和地球比较
当然了,如果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没有撞向木星继续向内太阳系前进的话,它也不太可能和地球相撞。它不是冲着地球来的。有科学家研究认为,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没有和木星相撞的话,它会继续沿着椭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旋转。距离地球最近的时候也有大约7500万公里。这个距离可是是要比金星和火星到地球的距离还要远啊。因此我们不用担心它会撞上地球。
如果苏梅克列维号9号彗星和地球发生碰撞呢?科学家通过计算表明,这次慧木大相撞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核武器储备总和的750倍。科学家认为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那颗小行星的直径大约10公里。而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的直径大约是18公里,要小很多。
因此它要是撞向了地球,后果应该不会像6500万年前恐龙遭遇的严重。但是它也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灾难。人类的下场不会和恐龙一样的。
图示:小行星撞击地球
1 三年级下册仿照语文25课《争论的故事》写一篇作文
范文供参考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
传说仙女下凡的时候,在一个湖里洗澡,在她穿衣服的时候,一不小心把一种神奇的药水洒到了湖里,说喝了就能永远幸福、快乐。 一天,一只小鸟感到很口渴,便来到湖中央喝水。
他忽然看见一根木棍立在水中央。便叽叽喳喳的叫起来:“这根木棍,这根木棍,真直呀,真直呀 !” 刚好,一只小鱼游过来,听见小鸟说木棍是直的,便生气的说:“小鸟、小鸟你为什么说木棍是直的呢?你没看见,木棍是弯弯曲曲的吗?” “小鱼,我说你的眼睛一定近视了,要不要约个时间去动物医院看看。
要在不去,你的眼睛就要得红眼病了!” “去、去木棍bb是弯的,你的眼睛才得红眼病了呢!” “你考试才得40多分,还感和我顶嘴,我看你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了吧。” “那又怎么了,你不是才比我多十几分么。”
他们一个说是直的,一个说是弯的。他们俩个个都争的口吐白沫、面红耳赤、两眼冒金星。
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候,知识渊博、见多识广的大象伯伯来了。他们俩赶紧跑过去,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出来。
大象伯伯哈哈大笑起来说:“ 好奇的小傻瓜,这是折射的原理呀!”“噢。”他们一口同身的答到。
他们俩和好如初,成了永远的好朋友。
2 仿照25课从人到理‘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我认为自己生活的常态会是平淡柔和,可以说大多是受妈妈的影响。
妈妈热衷于平淡朴实而简约的生活。做事情不急躁,不功利。
只当一个小职员却也甘之如饴。这种心境与性恪,在 机关这样的官场上显得格格不入。
但妈妈却能够智慧地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也能在不公平待遇中调整心态,睿智地处理。总之,外柔内刚。
从我小时候开始,妈妈就引导我阅读,引导我爱上音乐。她说她送我学琴不是为了让我的奖考证书,而是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有排解情绪的方式,能有音乐这样美好的事物陪伴。
她说那些能做一辈子朋友的人很少,可遇不可求,所以才要“君子之交淡如水”。她说人生来孤独,只有书籍与音乐才能伴人一生……妈妈教会我的,太多太多。
有书,有琴,何来孤独?可我并不是完全把自己封闭,我能够慢慢地熟识一些同学。 我没有被孤立?可我并不是完全把自己封闭。
在书页的翻动声和流水般的琴声中,不功利,怡然自得着,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清楚楚,可遇不可求。所以说,亦不像小Q那样受人欢迎。
我会拿出自己最真诚的心去对待她们,何来孤独。从我小时候开始,太多太多,我的书。
但妈妈却能够智慧地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总之,而是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有排解情绪的方式,引导我爱上音乐。
她说她送我学琴不是为了让我的奖考证书,人群中。这种心境与性恪,集体中,可以说大多是受妈妈的影响。
她说人生来孤独,是我的妈妈。有书,所以才要“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枉相识一场,我能够慢慢地熟识一些同学们。
“你现在最交心的朋友是谁,只有书籍与音乐才能伴人一生……妈妈教会我的,在 机关这样的官场上显得格格不入。妈妈热衷于平淡朴实而简约的生活,能有音乐这样美好的事物陪伴,却也能享受独处的时光,我只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外柔内刚。
做事情不急躁?”“嗯……”我可不可以说,我的琴。只当一个小职员却也甘之如饴我认为自己生活的常态会是平淡柔和。
她说那些能做一辈子朋友的人很少,无论最终的亲近疏远。有时候无人相伴,明明白白,或者——我的内心,有琴,睿智地处理,和她们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妈妈就引导我阅读,也能在不公平待遇中调整心态 展开。
3 写一篇作文望雨,仿照25课望月,望极秋雨雨,优美而精致,自高空坠下,带着不顾一切的勇气洗濯着这凡尘,给喧嚣繁华的都市蒙上一层轻薄柔美的水雾,丝丝凉凉间透着几分诗意。
世界在雨时得以片刻清宁,遍野青碧得以深呼吸。四时之雨,各有千秋,其中尤以秋雨情长,细密的雨线中,许多稚真而浪漫的小小情调,慢慢氤氲,悄悄发芽,泛上心间,浮起淡淡清香。
——题记雨的到来往往带来让人心安的气息,略带些湿气的雨后清风,拂过眼角脸畔的碎发,心情亦随之潮涨潮落,因而留下无数佳篇。“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潇潇一晌残梅雨,独立无情绪”。如此等等。
这个中,唯秋雨得吾钟情。秋雨之韵,不在春雨般的浮华,不在夏雨般的宏大,亦不在于冬雨般的寒冽,那是自心灵深处沁出,深深震撼人心的魅力!秋雨优雅得像女王,一颦一笑都透着无比的美感和从容。
轻落于指尖,好像触及了刚开放的花瓣,丝滑的感觉然人一阵恍惚,感觉要和着甜美的感觉一起进入奇幻的梦之境,整颗心都陶醉于此。秋雨唯美得像举世无双的画卷,万里江山,千里大河,都沐在着灵魂的洗涤中,将美丽悄然留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烟雨朦胧的江山,细雨连绵的楼阁,满目的葱翠碧蓝。不非江山如画?秋雨是宁静,悄立廊畔,耳际只余风吹树叶雨打芭蕉之声,淅淅沥沥的雨声中,世界仿佛停顿了一霎时,心旷神怡。
秋雨确有平定人心只能。秋雨却也会带些哀愁。
“雨送相思,梧桐老树,点点寒芒透竹窗”。都言自古逢秋悲寂寥,这秋雨怕是也沾了些伤心气吧,寂寞、无声、孤独、苦凄……望及秋雨,远方的游子,是否记起了那临行密密缝的衣物?丧子的白发人,是否想起了童稚那纯真无邪的笑颜?浴血登高位者,又是否忆起自己身后这条路有多少曾经绚烂过的的情谊?是否有两行清泪没入泥土,消弭,终不见?多少虚伪,多少浮华,多少嚣闹,多少变质的情谊在这秋雨中消融,回归一切的本始;多少被时光倾轧埋没的记忆在此刻苏醒。
多少年前这样的雨天,是否有那么一个人细心为自己穿好外衣,送上雨伞,叮嘱自己:别着凉。秋雨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渲染了我们的思绪,让人不住扬起嘴角,心里是抑不住的暖。
或许多少年后,我们都已功成名就,心头最珍视、最在乎的人和物都变了模样,但我相信,多少年后再见这秋雨,心中的温暖会再度聚集,回想起多年以前,自己对秋雨的这份情长,以及这时青涩的自己。望极秋雨,此情。
4 作文我最受益的一本书400字仿写语文六年级第一学期第25课读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生的命运;读一本好书,可以增添无数的快乐;读一本好书,可以增长无穷的知识;读一本好书,可以在自由的天空任意翱翔……我酷爱读书,爱书上那些吸引人的词句;爱书上那浓浓的书香味儿;爱那生动形象的主人公;爱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一本书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中的主人公保尔饱经磨难,到别人那里去做刷碗工,又到军队里参加训练,后来因为受伤,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做眼部手术,他是多么的坚强啊!不向困难屈服,不像生活低头。也许钢铁就是这么炼成的吧!面对无数次辞退,无数次负伤,保尔并没有惧怕,因为这就是他钢铁般的意志。我非常敬佩保尔不畏病魔侵扰和不怕命运挫折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他是一位英雄,是一个顽强的人。当他负伤不得不退出战场的时候,他仍然在后方不停地努力贡献;当他被诊断神经中枢有问题时,他没有退缩,一如既往地工作,为社会无私奉献。他一直奋斗着,他两腿瘫痪,双目失明,可他依旧没有放弃,坚决拿起手中的笔,与命运做斗争。保尔对生活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激励我在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更应该奋发图强、努力学习。
正是这本书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让我受益匪浅。我会以保尔为榜样,去炼就人生,乐观地拥抱未来,让我的人生放出光彩
5 五年级语文下册仿写25课400字左右1 作者看到的奇丽景色是家家户户鲜花绽放的情景;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 上应接不暇。2 1耐人寻味只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文中德国人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而各自又看别人的花,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生活中的事例也很多,如我们轮流值日打扫卫生,等等。
第二个就省略了 好累 3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 上应接不暇。
楼主选我的 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
6 仿照六年级上册25课写一篇植物文章1仔细观察植物,把握其特点。观察到具有顺序。通过课程的要求,从远处观察,掌握工厂的整体印象,从靠近观察,抓住植物的地方特色,“干的特点,叶的特点,花卉,水果等特点的特点。 “局部特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关键专门编写的文章。 2描述必须是文章的顺序,应重点关注。在连续观察的基础上,还要保证有顺序的描述。根据课程要求,我们可以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以描述,着重写当地的植物“茎,叶,花等”功能。
3注意合理的事或借物抒情。这是我们的固有按照真理的人的描述植物的特性要求,或通过植物的一些特性的手段表达一种美好的感觉。你可以写这样的文章更有意义。
中国我爱椰子树
春天的家乡,鲜花吐艳,一切都回来了。朋友们,在这绿色的海洋,什么是你最喜欢的花?什么树?是“花中之王” - 牡丹,茉莉和醉人?优美的柳树,还是红色的木棉?我,但家里最喜欢的椰子树。
全国第二大岛 - 美丽的海南岛,椰子树被称为“南岛黄金时代”。
酒店在海南岛,无论你在哪里,到处都可以看到排高耸,高大的常绿乔木和美丽,这是我最喜欢的椰子树。
早上,我去上学背着书包,路边排椰子树会随着我的身体向后。我抬头一看,只见手掌高高耸立,直入云霄。
许多椰子树开花在春天,夏天结果。椰子是圆的,也有椭圆形的。当未成熟的椰子果后,嫩绿色,成熟的黄木。
椰子是个宝。这是果汁饮料的校长。当炎症天火,喝新鲜椰子一杯牛奶,哎!可以说比口感好罢了,甜甜蜜。现在我想起来了,也忍不住舔舌头,甚至流口水哩!
椰奶可以解渴,而椰壳的用处不小。著名的工艺品“海南椰雕”,就是做一个椰子壳,眼镜和碗可以做到这一点。
椰子肉和椰子糖可以做一些精致的甜点。椰子糖可好吃了,巧克力是高出一大截更甜。椰根可以做药,椰叶也很有用。椰子全身都是宝啊!
椰子树并不需要人们特别的训练,只要土壤中,它会存活。它可以承受的风暴,这是风墙的人。椰子树用自己的生命力不断地往上长。
椰子树是不屈不挠的,也是平凡的。它把自己的顶级熬风声雨声辛苦赚来的水果,执着的人,像士兵的心脏祖国。椰子树这种精神,误差象征着美好的明天,为我们的人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它的高贵气质!
啊,椰子树,我爱你!我爱你的品质,我爱你的灵魂,我喜欢你的风格。我要你大声唱歌!
中国[点评]本文从外到整个内部的顺序来描述一个可爱的一小部分的作者,称赞顽强的故乡椰子树的椰子树和椰子水果美容的性格,表达爱情的想法和感受,他的家乡。在本文中,短,层次清晰,是一个很好的分配。
中国
玫瑰,去年,我母亲搬到了一所房子,从她的祖母罗斯,在一个锅里栽了。刚刚转移,花卉植物也非常小,谨慎地管理她母亲的,很快的蓬勃发展。
一天早上,我突然发现玫瑰绽出4的小芽茎,芽穿着绿色外套。几天后,大衣芽爆裂,露出了粉红色的花瓣。开始,花瓣向外从最外面的层延伸,并且花瓣它们也是紧紧靠在一起的层。渐渐地,舒展的层,最后整朵盛开的玫瑰。花是粉红色的,像一个年轻的女孩穿着粉红色的衣服。红花的照片绿化的黎明,像一个粉红色的蝴蝶翅膀扑扑在微风中舞动。我把鼻子靠近花朵,闻着迎面而来的香味。再仔细一嗅,还透着花香蜜一样甜。
玫瑰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有很多的锯齿边缘,然后感觉处理难度较低;等到叶长出,而在一些棘手的了深绿色,边缘有锯齿。事实上,它的茎有刺,比起叶刺伤,还硬。
玫瑰很花期长,一年四季,月月都能开花,所以人们给它取名为“玫瑰”。它不仅花美,风味,适应性强。无论是种植在花盆或长期在大街上,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它可以顽强地生长,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的人。
玫瑰呀,你美丽,芳香,顽强,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欢乐给人们的生活!
[赏析]登录到到网文章介绍了玫瑰花朵和叶子。写花,先写“EK 4的小芽”,然后在“蓓蕾绽放自己的外套,露出了粉红色的花瓣”和“弹力层,最后是整朵盛开的玫瑰。”作者还提出了使用该技术和隐喻,描绘花形美丽。写树叶变色并着重写了锯齿。
通过讨论和抒情,赞美罗斯的活力,表达作者的感情。
7 写我和朋友对话作文仿写27课我喜欢和朋友聊天。我认为,一个好的朋友胜过许多本书,胜过自己的日记本。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积累许多经历、体验、知识。与他人聊天,互相交流彼此的那份感悟与思考,收获的实在很多。
太阳懒懒地照着,我和碧落倚着走廊的栏杆,谈天说地。我们从纳兰性德的“瘦尽花灯又一宵”到李义山的“黄楼尽风雨,青楼自管弦”;从曹雪芹的《红楼梦》到鲁迅的《祝福》;从钱钟书的《围城》到到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记》
我俩都很爱文学,聊着聊着,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都提高了很多。
碧蓝读过许多我没有读过的书。谈到某本书时,她就会把这本书大致说给我听,并把它借给我,推荐我阅读其中精彩的章节。
可以说,像碧落这样的朋友,有如《读者》,择许多书于自身,让人在读一本书的时间内读到了许多书的精华。
朋友还是我心灵的鸡汤。他明白我所有的苦衷,能用最好的方法安慰我,让我找到快乐。我可以把一切烦心的事说给他听,可以让他替我分担忧愁。
8 2年级下册语文仿照22课写一篇作文早晨,勤劳的太阳早早地就起了床,开始工作。知了也在唱着优美动听的歌。
我伸了个懒腰,走出门,明媚的阳光就撒娇似的扑进我的怀里。远处有几块金灿灿的田野,那正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
我向田野走去,刚走一会儿,鸟儿向我打招呼,花儿向我微笑。来到田野,一只鸟儿飞到我的肩膀上,叽叽喳喳的,似乎在告诉我:"今天的稻谷都很勤劳呢!”没错!田野里的稻谷正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啊,稻谷,你为人民付出了多少啊!现在的每一粒米,都是你用自己的身躯换来的,你默默地奉献着,就像雷锋一样,做好事,不留名!
你好,敬爱的蚯蚓爷爷,你勤勉地工作着,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你这么勤勉呢?哦,我知道了,原来你努力地工作着,是为了那稻谷,是吗?你好,美丽的花儿,你摇摆着身子,是不是在诉说我不去看你呀?别急,你也是很努力的!你那自己美丽的身子,更加反衬了田野的美,你还是有功劳的!你好,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你在空中跳着舞,是在向我炫耀着你那美丽的身材吗?
烈日当头,我该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告别田野里的一切朋友,再见了,朋友们!!!
1云冈石窟旅游注意事项有哪些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
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 1千余尊。
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
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
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
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
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 富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华。 第一、二窟 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
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三窟 此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
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
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第四窟 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
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一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第五窟 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
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
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 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
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两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八窟 两窟为一组双窟,两窟窟前有三层木构窟檐。七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是三世佛,东、西、南三壁布置了本生故事浮雕和表现佛传故事的佛龛。
窟顶平棋飞天和南壁门拱上部的六个供养天人,雕刻十分精美;八窟四壁雕像风化严重。门拱西侧刻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摩琉首罗天,雕刻技巧与造型都较成熟、这种题材,在云冈心窟是罕见的特例。
第九、十窟 两窟为一组双窟,九窟分前后室,前室南壁凿成八角列柱。后室窟门上凿明窗。
前室东西壁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的佛龛,壁面满刻佛像、飞天。后室北壁主像是释迦佛;十窟也分前后中,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的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
第十一至十三窟 三窟为组石窟。十一窟正中凿出方柱,四面各雕上下龛。
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石窟开凿历史的重要资料;十二窟前室正面凿成三间仿木构建筑的窟檐。东西壁也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的佛龛,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萧、琶邑、笛、鼓等乐器;十三窟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是这个窟中的精品。
第十六窟 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通称“昙曜五窟。”十六窟为平面呈椭圆形。
正中主像释迦像,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第十七窟 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弥勒坐像,高156米。
东、西两壁各雕龛,东为坐像,西为立像。明窗东侧的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佛龛,是以后补刻的。
第十八窟 主像是三世佛,正中的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佛,高155米。东壁上部的弟子群,雕刻技法十分熟练,堪称杰作。
第十九窟 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第二十窟 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这个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2云岗石窟的景点有什么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来自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的马其顿——希腊的古典石刻艺术、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
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汉化)的开始。
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石窟五所,现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云冈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诸天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还有我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箫、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云冈石窟不但是今天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雕刻、建筑、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
一千五百年来,云冈石窟由于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毁损较为严重,解放前还遭到人为破坏,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达一千四百多个,斧凿遗痕,至今犹在。建国以来,在党和 的关怀下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维修工程,使古老的艺术宝库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并出现更美的光彩。
早期石窟:即今第16~20窟,亦称为昙曜五窟。根据《魏书·释老志》(卷114)记载:“和平初,师贤卒。
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于复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人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
昙曜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文中记述的开窟五所,就是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就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
第16~20窟即帝王象征的昙曜五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
主要造像为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云冈石窟佛教艺术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
这一时期(471-494年),是北魏迁洛以前的孝文时期,是北魏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云冈石窟是集中了全国的优秀人才,以其国力为保证,进而雕凿出更为繁华精美的云冈石窟大窟大像。到孝文帝迁都前,皇家经营的所有大窟大像均已完成,历时40余年。
中期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有的洞窟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后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层,左右分段,窟顶多有平棊藻井。造像题材内容多样化,突出了释迦、弥勒佛的地位,流行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出现了护法天神、伎乐天、供养人行列以及佛本行、本生、因缘和维摩诘故事等。
佛像面相丰圆适中,特别是褒衣博带式的佛像盛行,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造像组合,侧重于护法形象和各种装饰。中期石窟也是积极于改革创新的时期,掀起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过程。
这多种因素的综合,也就产生了所谓富丽堂皇的太和风格,主要特点是汉化趋势发展迅速,石窟艺术中国化在这一时期起步并完成,这个时期即云冈中期石窟。
3云冈石窟旅游需要注意什么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
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 1千余尊。
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
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
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
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
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 富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华。 第一、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
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三窟此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
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
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
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一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
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
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
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两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八窟两窟为一组双窟,两窟窟前有三层木构窟檐。七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是三世佛,东、西、南三壁布置了本生故事浮雕和表现佛传故事的佛龛。
窟顶平棋飞天和南壁门拱上部的六个供养天人,雕刻十分精美;八窟四壁雕像风化严重。门拱西侧刻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摩琉首罗天,雕刻技巧与造型都较成熟、这种题材,在云冈心窟是罕见的特例。
第九、十窟两窟为一组双窟,九窟分前后室,前室南壁凿成八角列柱。后室窟门上凿明窗。
前室东西壁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的佛龛,壁面满刻佛像、飞天。后室北壁主像是释迦佛;十窟也分前后中,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的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
第十一至十三窟三窟为组石窟。十一窟正中凿出方柱,四面各雕上下龛。
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石窟开凿历史的重要资料;十二窟前室正面凿成三间仿木构建筑的窟檐。东西壁也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的佛龛,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萧、琶邑、笛、鼓等乐器;十三窟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是这个窟中的精品。
第十六窟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通称“昙曜五窟。”十六窟为平面呈椭圆形。
正中主像释迦像,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弥勒坐像,高156米。
东、西两壁各雕龛,东为坐像,西为立像。明窗东侧的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佛龛,是以后补刻的。
第十八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的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佛,高155米。东壁上部的弟子群,雕刻技法十分熟练,堪称杰作。
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第二十窟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这个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4云冈石窟介绍(简单一些)
云冈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
现存的云岗石窟群,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
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
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宝贵资料。
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共有大小石窟53个,佛雕51000多尊,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5找些云冈石窟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 -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创建于公元五世纪中叶的北魏王朝定都平城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最大佛像高17米,最小的仅2厘米,均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现存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云冈石窟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5次会议正式通过云冈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是大同市 设置的负责云冈石窟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建所以来,在保护、研究、管理、旅游开发方面作出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所以保护为主,坚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规划为前提,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蓝图;以研究为基础,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曾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嘉奖。
6云冈石窟介绍(简单一些)
云冈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现存的云岗石窟群,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宝贵资料。
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共有大小石窟53个,佛雕51000多尊,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7找些云冈石窟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 -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创建于公元五世纪中叶的北魏王朝定都平城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最大佛像高17米,最小的仅2厘米,均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是我国现存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云冈石窟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5次会议正式通过云冈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是大同市 设置的负责云冈石窟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建所以来,在保护、研究、管理、旅游开发方面作出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所以保护为主,坚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规划为前提,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蓝图;以研究为基础,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曾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嘉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