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出生属啥
从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活动家钱伟长,到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邓稼先,再到中国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他们都属鼠!
钟南山:“将最危重的病人送我们这里来”
1936年 X 丙子鼠年
今年春节,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治备受 。中国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他给出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月18日傍晚,84岁的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
今年春节前夕,他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关键时刻再次 出来的钟南山,又勾起人们对这位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抗击“”英雄的集体回忆。
钟南山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2003年2月8日,人心惶惶之际,钟南山院士带领广医一院主动向广东省卫生厅请缨:“将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他们承担起广东省危重病人和危重医务人员的救治工作。
钟南山团队当时提出的“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以及“三合理”(合理使用皮质、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防治继发感染)的防治措施,成为我国SARS诊治指南的基础。
钟南山1936年10月出生于医学世家。1960年毕业于医学院(今大学医学部);当年钟南山代表学校参加之一届全国运动会400米栏项目。当时他就以543秒的成绩了全国冠军,而且创下了这一项目的全国纪录。
钟南山说,“锻炼就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即使再忙,一周内他都会空出三天时间中的一个小时用来锻炼身体。这就是他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他痴迷锻炼,直接在家里空出了一个健身房,以便自己在家里锻炼身体。我们可以看到钟南山有哑铃,双杠和跑步机等这些健身设备。
丁肇中:的之一次中文演讲
1936年 X 丙子鼠年
2022 年11月8日上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者、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做客“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高端学术报告会。一个半小时的演讲,83岁的他全程 立。
丁肇中于1936年出生于美国,后随家人回到中国。他考进台南市的省立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读书,一年后,他赴美留学,来到密歇根大学继续读机械工程专业。之后,他转学物理,从大学到博士,他只花了6年时间,26岁博士毕业,31岁成为教授。成为导师后,丁肇中带的博士生两三年就毕业了,他的理由是:“我能教的有限,最主要是让他们独立思考。”
丁肇中于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贡献,在1975年被美国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在领取时,他带来颁发历史上之一次中文演讲。
1977年8月,丁肇中之一次见到,说的是四川话,而丁肇中小时候在重庆长大,两人就用四川话聊天。
那时,中国尚未,国内科研界相对封闭。席间,提出,“能不能派人到你那里工作?”丁肇中随后征求德国的意见,对方表示欢迎,且不用交钱。
听闻此消息,马上说,“我派200个人来。”丁肇中幽默地解释,“练物理学家和练兵不一样。”他建议,更好挑10个人或者20个人,唯一的要求,在名单未确定之前,自己要和他们谈一谈,做更多了解。从那以后,高能所持续派出学者到他的团队去工作。
在与中国科学家合作40年中,他与中国学者有三次重大合作:70年代在德国PETRA的300亿电子伏电子对撞机发现胶子的实验,80年代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L3实验,以及90年代至今在空间 上的阿尔法磁普仪(AMS)探测器实验。
如今,虽已耄耋之年,丁肇中仍在从事科研工作。要想在专攻领域有所建树,最重要的因什么?“我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是我的兴趣。”84岁的丁肇中仍未退休,他还要将阿尔法磁普仪(AMS)的实验进行到底。
赵国屏:打开SARS进化“黑匣子”
1948年 X 戊子鼠年
2003年,“”袭来!世界卫生将其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与大部分疾病根据病因来命名不同,“SARS”只是一个症状的名字,我们对它的病原几乎一无所知。
为揭秘“”流行过程中SARS冠状的进化规律,没有任何项目经费的赵国屏和同事们临危受命,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奔赴疫区。终于,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1月29日,研究项目《中国流行期间SARS冠状的分子进化》的论文,由Science在线发表。从研究到发表,仅用了八个月。研究为认识该的动物源性及其从动物间传播到人间传播过程中基因组,特别是关键基因的变异规律奠定了基础!从此,人类对SARS的发生与发展有了一个初步的科学认识,为今后预防、诊断、治疗等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院士、分子微生物学家赵国屏1948年出生于上海。
上世纪60年代,中学时期的赵国屏偶然在《科学画报》上读到一篇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后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发展的 ,其中提到是介于生命和无生命之间的“生命体”,这让小小年纪的赵国屏深为震撼、着迷。他下决心献身生命科学研究。
此后,从高中毕业到淮北农村“插队落户”十年,直到30岁时才考入大学,35岁留学美国竟然跟老师年纪相仿,知天命之年从研究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改行拓展我国新领域——基因组学。
然而一路走来,赵国屏56岁就获评中国院士,他和团队的努力在人类疾病上打破了的垄断。
上个世纪末,赵国屏受命带领团队,参与全球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两个1%计划。“人类基因”这4个字对已经50岁的他来说,听到时的感觉,和所有的大学生是一样的;所以,他只能边学边做,“我必须要去做,这太重要了”。
2003年4月中旬,中国和其他5个发达正式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测定完成,一本人类遗传信息的天书已经写就。中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邓稼先:“如果有来生,我还要选中国”
1924年 X 甲子鼠年
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的《故事里的中国》节目中,邓稼先的警卫员游泽华回忆,邓稼先去世的最后一天,对夫人许鹿希说:“如果有来生,我还要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选择你!”
邓稼先,是中国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是中国研制与发展的主要者、者之一,他和团队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和,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于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48年,北大助教生涯结束,邓稼先远赴重洋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就读物理系。1950年8月20以《氘核的光致蜕变》一文哲学博士学位。拿到学位的第九天,他登上回国的轮船。
1950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8年8月的一天,邓稼先来到了钱三强的办公室,“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钱三强问。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了 。回到家,他对妻子许鹿希说:“我要调动工作了。”“调到哪?!”“这不能说。”“做什么工作?!”“这也不能说。”
邓稼先说:“我今后恐怕照顾不了这个家了,这些全靠你了。”
这一天起,邓稼先变成了隐身人。他的身影从好友的视野里隐去,他的名字从学术刊物中消失,夫妇聚少离多。
1964年10月16日,中国之一颗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之一颗又在罗布泊上空爆响。从之一颗到之一颗,美国用了7年多,中国用了2年零8个月。
这是邓稼先为搞的“大炮仗”,直到1984年第32次核试验成功,邓稼先告别了罗布泊。
然而,在1979年的一次核试验只不过邓稼先不幸受到了辐射,1985年他被确诊为癌。1986年7月29日,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两弹元勋邓稼先因全身大与世长辞,享年62岁。
临终前他只说了:“我,死而无憾。”
钱伟长:“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1912年 X 壬子鼠年
1983年,上海工业大学迎来了一位新校长。他就是著名的科学家、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教育家、杰出的活动家——钱伟长。他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誉为“三钱”。
钱伟长的一生学过十几个专业,科研生涯涉足几十个行业。钱伟长却说:“我没有专业,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1912年10月9日,钱伟长出生于江苏省无锡。1931年,他以中文、历史两个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侵占东三省的炮声,让他作出了弃文从理的抉择,从此改学物理。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钱伟长和老师辛吉教授,攻克了板壳内禀统一理论这个世界性的难题。1941年,钱伟长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板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这组方程式被称为“钱伟长方程”。
1946年,钱伟长回国,在清华大学负责讲授工学院全部班级的力学课。他培养出了后的之一批力学研究生。
1956年,钱伟长与钱学森等共同创办了中国之一个力学研究所——中国力学研究所,并与清华大合创办了力学研究班。该班学员大多成为我国从事力学研究和教学的****,如何友声、嵇醒等。
他以七旬高龄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是我国最年长的大学校长。他提出要“拆掉四堵墙”,即拆学校与之间的墙,拆师生之间的墙,拆各科系之间的墙,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他提出推行短学期制,精简教学大纲;针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他增设了许多新的科系。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与上海科技大学等学校合并,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钱伟长被任命为校长。在教育上,钱伟长开创了学分制和导师制。
多舛的命运,磨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再坎坷的磨难,也消蚀不了他的那颗赤子之心。
2010年7月30日钱伟长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科技日报
以上就是与1950年出生属啥相关内容,是关于钟南山的分享。看完1950年属虎女人晚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好,朋友,我也是胆碱能性荨麻疹,这个病吃药是没有用的,我已经好了,我是怎么好的,我现在告诉大家,希望大家看见了这个消息,多复制发给胆碱能荨麻疹提问的,我现在慢慢的说,我生了这个病有56年了,我紧张,或者天气温度高,或者运动,都会发,去N个医院看了,都没用,医生叫我多运动,我有一天去了健身房因为那里有跑步机,我找了个角落,在角落旁边跑步,我发病,我不想被他们看见,我第一天开始跑,我有点受不了,跑了78分中就发病了,我休息了一会,,我说那么难受,我还要坚持吗,想了想,不可以,我还要跑,第一天跑了半个小时,跑了以后感觉身体特别舒服,我第一天就可以感觉出来了,跑了以后好多了,第2天我拿了个毛巾,买了个矿泉水把水倒在毛巾上,,放在我身体擦,感觉擦了特别舒服,我一边跑步,一边擦,用这个方法,你跑步的话,你会坚持的主,第2天,第3天,坚持了半个多月每天都怎么跑,每天跑半个小时,慢慢的跑,,我发现我的病就在也没有发作了,哈哈, 我现在每天都坚持跑,已经跑了有5个月了,现在这5个月里在也没有发了,,注意,你要是家里条件有限的话,建议你晚上去找个没有灯光的条件下,在外面跑,带上毛巾,和水,坚持跑,我可以白分白告诉你,你坚持一个月你马上就不会发作,还发的话,你过来随便怎么骂我都可以,,
智能家居目前哪些政府提出哪些优惠政策补
智能家居目前哪些政府提出哪些优惠政策补贴?
许多投资创业者都已经嗅到了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前景,纷纷开始布局智能家居产业。
智能家居可以说是一个自动化的物联网系统,你可以用这个系统享受更高效、更有趣的服务(懒人的福利);智能家居行业得益于“新基建”、激发新消费需求、5G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家居的前景不可估量,据IDC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市场出货额将突破800亿美元。
如今,智能家居已逐渐从以前的单纯卖产品向卖服务、卖模式转变与提升,未来智能家居若想占据高端市场一席之地,必定要更加渗透如今的家居行业,那怎么才能够实现质的飞跃呢?是否有一些政策进行帮扶呢?
是的,国家和全国各地的经济园区针对智能家居有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
智能家居企业优惠政策帮扶:
(1)_隙ǜ咝录际跗笠担硎15%的企业所得税低税率优惠。
(2)_蟹⒎延眉蛹瓶鄢壤岣叩100%,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3)_贫刃云谀┝舻滞怂埃黾悠笠迪纸鹆鳌
(4)_昵刖每⑶姆邓罢撸硎茉鲋邓啊⑵笠邓盟暗乃笆战崩
园区优惠政策补贴:
1返税政策是什么样的?
答:地方政府作为主体,对在园区成立公司经营纳税的公司进行税收奖励。
2返税政策的操作模式
答:在园区内新设立一家有限公司,可以与主体公司达成业务往来或者用新公司来承接业务,来享受园区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奖励政策。
3返税政策的比例
答:地方留存:增值税上缴财政后留存50%,企业所得税留存40%;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奖励地方留存后的65%-85%,纳税大户可一事一议。
4税收奖励的返还周期
答:当月纳税,次月进行奖励。
5返税政策怎么申请?
答:通过第三方税筹平台进行办理,一站式服务更放心。
对于中高端智能家居制造销售公司而言,有了以上税收优惠政策的帮扶与支持,企业在创新研发中有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增强了企业研发和新技术的信心,推动智能家居行业高质量的飞跃发展!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望采纳!
1、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类别,主要产品有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无线耳机等,可通过蓝牙连接或APP的支持,与手机建立实时传输或数据同步。智能可穿戴设备有着便携式的特点和多功能化的交互式体验。
2、智能可穿戴设备对于人们生活的渗透越来越深,它们的功能拓展也愈发广泛,在产品质量的检验上,可通过测试来实现。智能可穿戴设备内部都置有连接器,起到电路、信号等的连接,测试时需要有能传输电流的连接模组与连接器相连接,来保证测试的稳定性。弹片微针模组性能强大,能起到稳定的连接,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TWS耳机测试中,能够传输1-50A范围内的大电流,在小pitch领域也有着强过流能力,可保持长期稳定的连接。
智能可穿戴式设备优势有哪些?
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等。主要结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凭借着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大趋势,打造的智能化、商品化可穿戴设备,如今俨然成为新世纪“宠儿”。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大优势:
一、可穿戴设备操作更加便捷。像智能手机相比PC可更加便于携带一样,可穿戴智能设备相比其他移动设备不仅更加便携,在使用上也更加便捷,它几乎可以完全依靠人体的自然动作实现操作,比如通过眨眼进行拍照,挥手开启录音等。这显然比双手捧着设备按钮、滑动、翻菜单、搜索更加诱人。
二、可穿戴设备是24小时携带。智能手机虽然普及,总不可能晚上抱着睡觉,但手表、腕带等可穿戴设备可以。当然,抱着睡觉算不上优势,可是,能够全天候携带特性有利于方便对用户进行持续的健康或医疗监测。另外,通过皮肤震动进行无声的睡眠唤醒等等。24小时贴身的特性,让可穿戴设备不容易被盗或丢失。
三、可穿戴设备更美观和时尚。许多人购买iPhone5,是因为时尚漂亮被吸引,而不是顾及功能强大,甚至有的纯粹为炫耀的虚荣心所满足,真正用在功能上仍限打电话发短信聊天,少使用其它软件。相信将来生产的智能项链、智能耳环或智能手镯,胜过毫无实际用途的首饰饰品。自然不排除用珠宝黄金钻石镶嵌的可穿戴设备,这才是炫富的首选。
四、可穿戴设备增强人体能力。随着云计算快速发展,可穿戴设备带给用户的计算能力将是极其强大的。由于可穿戴设备几乎跟人体融为一体,所带来的强大计算能力就如与生俱来一般,就像每一个人拥有了超能力般。不难想象:不需要打开手机、打开浏览器,眨眨眼睛,就能够知道明天的天气;扫一眼英文报纸,就可以出现即时翻译的结果;站在商场外,就看到有没有商家在打折;坐在车里,就能看到十公里外的路况当然优势还有很多,ofweek可穿戴设备网望采纳
ai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在那些方面有相关内容?
自2012年,谷歌推出的第一款智能眼镜,便开启了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大门,2015年,便出现了大批适用于普通消费者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照顾到了所有年龄段的人群。
那么穿戴式智能设备都有用到哪些先进技术,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一直备受关注,但是由于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四个关键技术
一、人机交互技术
人机交互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物联网时代,“万物”的控制中心是人,人“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会发生变化。秉承着人至懒则天下无敌的原则,直接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将会应运而生,像AI语音交互技术的诞生,虽然现在的AI技术不是很成熟,但是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了。当然,AI语音交互不是人机交互的终极方向,懒的最高境界是连话都不用说,于是,更高一级的脑波交互技术概念被人提出来了,脑波交互技术可以实现人和设备之间的思维交流,小编的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毕竟熬夜通宵的人都不会太长寿。相关文章:《比较常见的智能穿戴设备有哪些》
二、虚拟显示技术
物联网时代,智能设备将不再需要屏幕,准确的来说,显示方式会是可在任意空间显示的“轻”屏幕,而不再是LED显示屏幕了,虚拟屏幕将在任意空间成为获取信息的载体,成为人“机”沟通之间的一种视觉补充。或许以后也不需要“轻”屏幕了,直接采用VR,也就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三、云平台与人工智能
在物联网时代,PC或智能手机将无法满足与承载物联网时代庞大数据的处理工作,设备的运算势将由当前的前端的数据处理中心向后端的云平台转移,但是,在云平台上的海量数据仅靠当前的程序运算与抓取是难以满足物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的,于是,具有自我运算、判断能力的人工智能技术势必将成为下一个关键技术。
四、无线通讯与充电技术
目前通用的通讯是4G网络,未来还会有5G、6G等覆盖率、通讯效率更加好的技术。在物联网时代,智能穿戴设备在使用无处不在的无线通讯时,设备充电技术也很重要,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智能穿戴产品都比较小巧,续航能力也不长,而且USB接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的美观。于是有些厂家开始生产可无线充电的智能穿戴产品。有人想,如果能将无线充电技术与无线通讯技术融合,在实现数据交换的同时进行无线充电,那可厉害坏了,人们将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享受到随时随地的无线通讯与无线充电,在也不用担心设备连不上网、电量不足了。
这些技术不仅是穿戴式智能设备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更是物联网的关键加护,决定智能产业的发展,促进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物联网时代的跨越,对人类社会影响重大。虽然有很多技术目前还没有能实现,但是我们要相信国际计算机学术界中的优秀科学家,相信真正的物联网时代很快就要到来了。
微克科技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健康领域都有哪些作为?
比如在特殊人群的慢病管理场景中,以往慢病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在自我慢病上健康数据的管理上会有诸多不便,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以健康大数据背景作为支持,通过健康功能算法及相关功能算法监测人体生命体征,像平常慢病患者需要注意的如心率、血压、血氧、血糖等健康监测,智能设备能够出具个人健康报告,帮助用户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
“芯”赛道、“小”系统,华米可穿戴设备的健康新生态
时至今日,健康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同关切,这其中,可穿戴设备以无微不至的陪伴,已经开始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曾经参与过这样一个项目:聚焦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临床应用,借助智能可穿戴设备,自动预警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最大程度的救人一命。
他认为,如果将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能让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更加了解,真正做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甚至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的普及,让人类寿命再增加10年。
梦想照耀现实,时至今日,科技与智能突飞猛进,形态各异的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国内外市场正刮起新一波可穿戴设备潮。这股潮流,正接棒销量日趋饱和的智能手机,开启了新一轮“科技改变生活”的新路径。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可用于对个人心率、睡眠、血氧等运动健康数据进行跟踪并分析,帮助人们足不出户完成健康监测、心脏相关疾病预警等功能。
而在华米科技看来远不止于此,更为重要的是,华米认为健康是智能可穿戴产业的核心价值,它甚至是整个IoT智能硬件产业的核心价值。
而要提供功能优秀、体验极致、使用顺滑的最佳产品出来,使用通用的芯片和魔改的系统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魔改是简单粗暴的削足适履,自研才是需要大量投入的量身定做。只有如此,才能做出符合用户需要的极致产品。
这就够了吗?“不满足”的华米仍在求变!在此前华米产品健康功能的基础上,历经5年研发的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将华米科技攻关的能力一展无余。该引擎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实验,搭载该引擎的可穿戴设备,可实现30秒一键测量血压。
除此之外,华米憧憬“让核磁设备能像当年PC一样走向千家万户”,通过投资推动全球便携式核磁共振MRI技术研发。而“做小”、灵动一直是华米的专长,高度仅15米、重量小于08吨的便携式MRI设备秉持了与可穿戴设备类似的轻盈特点。
所有努力的背后,华米不断传递用“科技连接健康”的理念,不断丰富和推进“芯端云”战略,并传递对健康产业未来的思考。
人们健康生活的改变,一切才刚刚开始!
“芯”赛道、“小”系统
在乔治·斯穆特的愿景中,未来可穿戴设备将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直接印刷在皮肤上。只要你愿意和接受,就可以对你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IDC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前景广阔。2016年~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复合增长率为445%。未来五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复合增长率约为25%,2025年预计出货量为1358亿台,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这是一片科技与智能的蓝海,也是充满想象的热土,各类企业接踵而至,喧嚣又热闹!不过细数市面上的产品,不少智能可穿戴设备,都采用通用的芯片和魔改的系统,既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也限制了外界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想象空间。
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汪对此深有体会。他发现,要把一只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用户体验做到极致,需要在市场中找到合适的芯片、合适的操作系统,并将二者整合到方寸之间,做出用户想要的那些功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是没有想过捷径,但捷径不是华米的路,因为在产品的体验上,黄汪拒绝妥协。黄汪说,硬件的极致是芯片,软件的极致是自己做操作系统,算法的极致是自己做人工智能的一整套算法。当三方面技术都开发到极致时,最后打造出来的产品才是极致的产品。
因此,道路千万条,华米却只有自研这一条。只有通过自研,才能满足用户需要,完成性能最好、成本最低、体验最好的产品。
“对硬件认真的人,一定要亲自做软件”、“对大数据认真的人,一定要亲自去做传感器”、“如果你要做完美的算法,必须做芯片,否则的话,你在业内找不到完全满足你算法的芯片”,这是华米和黄汪的执念。
从2014年出品小米手环第一代开始,到现在自有品牌Amazift、Zepp智能手表出货量位列全球前四,华米不断整合硬件、软件和算法,让产品更懂用户、更适合可穿戴设备。
执念可以让人固执,也可以让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显然华米属于后者。2018年、华米相继发布了其自研的可穿戴设备芯片——黄山1号与黄山2号。在近期NextBeat2021大会上,华米再次发布同系列新一代芯片——黄山2S。
这块黄山2S,采用了双核RISC-V架构,里面不仅集成了GPU、小核,而且小核的功耗做到全球领先的状态。黄山2S拥有更高的运算效率、更低的使用功耗,植入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加速技术的NPU,大大提升了本地AI数据的计算性能,对于房颤的识别速度是黄山1号的7倍,相比纯软件算法提升26倍。
与大多数指令集相比,RISC-V架构具备开源、架构简单、便于移植相关系统的特点。连续三代芯片均采用RISC-V架构,华米构建生态的设想显露无疑。与这一设想相对应,此次大会上,华米还发布了同为自研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OS。
ZeppOS的特点是轻盈、低功耗、开放,ZeppOS系统包仅55MB,约为苹果watchOS的1/28,在确保系统轻盈、提升续航能力的同时,ZeppOS系统也保持了操作流畅,内部多数界面帧率可超过60fps。
低功耗的自研芯片,轻盈灵动的“小”系统,构成华米的“一机两翼”,大大降低了华米对其他芯片厂商的依赖,同时通过自研系统提升竞争力,华米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而其操作系统也不仅支持黄山2S,同样支持第三方其他芯片智能手表的处理器,乃至整个RISC-V生态。“尽可能的简单、容易,很轻松就能够实现智能交互,别人用起来就是顺势自然的事”。
“开放才是华米的基因”,黄汪说。
可穿戴的健康密码
回顾过去华米发布的可穿戴设备与算法,健康与运动成为其主打的产品特性。
在健康领域,可穿戴设备可在相关软件的支持下感知、记录、分析、管理相关数据,让用户更加直观的感知身体状况。华米围绕健康,紧贴可穿戴产品的实际需求和特点,践行用“科技连接健康”的使命。
在此之前,华米推出的心率引擎,每天24小时监测心率不齐和房颤,无论是心脏病突发,还是晚上熬夜导致的心脏不规律跳动,任何细微差异的信号都会被捕捉到。
不仅如此,华米创新性地将血氧检测用在睡眠呼吸综合症上,一旦监测到呼吸被阻滞,血氧迅速降低,华米的智能手表就会马上振动提醒,救人一命。
但人是复杂的生命体,科技与智能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血压。当前,高血压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45亿,每年与高血压有关的死亡人数高达200万。
而用科技的手段监测血压,相比心率就要复杂的多。因为心率测量是频率的测量,只要监测到脉搏波跳动的频率即可,对脉搏波本身的结构信息、形态信息以及相关信息不是很关心。
血压就不一样,血压需要监测脉搏波波动的信息,不仅需要频率方面的信息,而且还需要形态方面的信息,用光学传感器进行监测、获取相关信息,要复杂得多,而且还会受到皮肤、毛发、坐势等个体差异的影响。
华米基于第三代的传感器以及血压研究算法,不断采集高血压病人的数据予以持续改进,成功研发出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搭载该引擎的智能手表,能有效捕捉血压信号和波形,实现30秒一键测量血压,在无创、无袖带血压测量技术领域跨出了重要一步。
按照华米科技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同展开临床实验的数据,通过与标准电子血压计测量值做对比,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的平均绝对偏差,收缩压低于514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488毫米汞柱,充分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
未来,华米还将继续推进24小时连续血压监测,实现夜间睡眠监测与被动血压监测的完美结合,并期望通过智能手表的长时间监测,探索出一条筛查隐匿性高血压的新途径。
主动健康“治未病”,正是华米重点攻克的方向。通过技术攻关,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更容易获得自己的身体数据,这些数据与可穿戴设备的数据结合在一起,最后会整合成个人云上的健康数据,这就是华米可穿戴的健康密码。
基于华米自有的传感器、芯片和算法实力,实现更丰富的健康监测功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维度的健康数据。截至2020年底,华米智能可穿戴设备记录的累计步数超过了151万亿步,睡眠记录128亿晚,心率记录时长超过1208亿小时。
随着数据越来越多,竞争壁垒会越来越高,算法会越来越准,华米对于用户的健康状况的认知也越来越深。
黄汪说,特别有价值的APP,他们的底层逻辑都是衣食住行。还有一个就是健康,这是人最底层的需求之一,在健康领域,华米会产生核心的竞争力。
也正是因为紧紧抓住用户的真实需求,华米的出货量、排名稳居前列。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华米智能健康设备全球总出货量超1亿7千万台,今年一季度,华米自有品牌Amazfit、Zepp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已经跻身全球前四。
在科技连接健康的道路上,科技帮助了用户的健康,健康成就了华米的可穿戴设备。
打造健康闭环生态
任何成绩都不是必然,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华米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华米用于研发投入每一年都超过4亿元,而在去年的投入更是达到了538亿元。如果对比同期其他IoT公司,在金额上已经实现了翻倍投入。
高额的研发投入,换取了华米在大健康领域的1000项专利申请量。在这其中,发明专利占了一半,在美国的核心发明专利申请近100项。从整体竞争力和商业价值的角度来看,华米在出货量上已经成为全球实力最强的可穿戴公司之一。
擅长做小,擅长smart的华米,毕竟与苹果等巨头不同,黄汪曾比较过华米和苹果,认为“苹果是靠品牌,我们是靠技术、成本供应链的控制”。
在产品层面,除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之外,华米还曾推出跑步机、跑步鞋等相关周边产品,可以多渠道、多维度实时监测用户的健康数据。算法层面,华米也曾推出其自研的运动引擎、个人健康评估系统、心率引擎、血氧引擎、睡眠引擎等等。
而现在,华米基于自研芯片、操作系统、传感器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客观上已经开始了对于相关产业的垂直整合。用户认识到健康的价值,也就认同了华米的产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华米已经在布局产业链,打造闭环健康的生态。
不仅如此,华米已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医疗健康软件技术公司PAIHealth、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英国保诚集团亚洲公司等开展合作,以智能手表为入口、建立强大的人体健康数据分析引擎、搭建健康大数据平台、构筑全球健康生态的能力和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华米的健康产品和服务,不止局限于C端,也面向B端。比如投资和推动全球便携式MRI技术研发,以此开启便携式核磁共振时代,并有望走进各体检机构和医院门诊。普通人也因此更容易获得自己的身体数据,这些数据在未来跟可穿戴设备结合在一起,让大家对自己的健康有更清晰的认知。
从长期目标来看,华米的理想生态是,在同一个系统下,通过各类可穿戴设备连接健康,方便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技术的进步不会停止,华米始于硬件,但始终以人为中心,搭建“产品+服务”的软硬一体化战略,一步步驶入大健康服务领域,这是华米的生态梦想。
总结
任何一种形态可穿戴设备的生命活力,取决于它为用户带来的能力。因此要打造更好的可穿戴设备,企业必须使其具备足够多的有效的功能,却能在复杂之中给予用户简洁的体验。
而围绕健康做生态的华米,如何让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极致状态下改变人们的未来生活,是华米的挑战,也是黄汪的坚持。
过往已是序章,一切都在行动与憧憬中开始!
时至今日, 健康 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同关切,这其中,可穿戴设备以无微不至的陪伴,已经开始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曾经参与过这样一个项目:聚焦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临床应用,借助智能可穿戴设备,自动预警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最大程度的救人一命。
他认为,如果将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能让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更加了解,真正做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甚至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的普及,让人类寿命再增加10年。
梦想照耀现实,时至今日, 科技 与智能突飞猛进,形态各异的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国内外市场正刮起新一波可穿戴设备潮。这股潮流,正接棒销量日趋饱和的智能手机,开启了新一轮“ 科技 改变生活”的新路径。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可用于对个人心率、睡眠、血氧等运动 健康 数据进行跟踪并分析,帮助人们足不出户完成 健康 监测、心脏相关疾病预警等功能。
而在华米 科技 看来远不止于此,更为重要的是,华米认为 健康 是智能可穿戴产业的核心价值,它甚至是整个IoT智能硬件产业的核心价值。
而要提供功能优秀、体验极致、使用顺滑的最佳产品出来,使用通用的芯片和魔改的系统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魔改是简单粗暴的削足适履,自研才是需要大量投入的量身定做。只有如此,才能做出符合用户需要的极致产品。
这就够了吗?“不满足”的华米仍在求变!在此前华米产品 健康 功能的基础上,历经5年研发的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将华米 科技 攻关的能力一展无余。该引擎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实验,搭载该引擎的可穿戴设备,可实现30秒一键测量血压。
除此之外,华米憧憬“让核磁设备能像当年PC一样走向千家万户”,通过投资推动全球便携式核磁共振MRI技术研发。而“做小”、灵动一直是华米的专长,高度仅15米、重量小于08吨的便携式MRI设备秉持了与可穿戴设备类似的轻盈特点。
所有努力的背后,华米不断传递用“ 科技 连接 健康 ”的理念,不断丰富和推进“芯端云”战略,并传递对 健康 产业未来的思考。
人们 健康 生活的改变,一切才刚刚开始!
“芯”赛道、“小”系统
在乔治·斯穆特的愿景中,未来可穿戴设备将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直接印刷在皮肤上。只要你愿意和接受,就可以对你进行全方位的 健康 管理。
IDC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前景广阔。2016年~2020年,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复合增长率为445%。未来五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复合增长率约为25%,2025年预计出货量为1358亿台,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这是一片 科技 与智能的蓝海,也是充满想象的热土,各类企业接踵而至,喧嚣又热闹!不过细数市面上的产品,不少智能可穿戴设备,都采用通用的芯片和魔改的系统,既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也限制了外界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想象空间。
华米 科技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汪对此深有体会。他发现,要把一只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用户体验做到极致,需要在市场中找到合适的芯片、合适的操作系统,并将二者整合到方寸之间,做出用户想要的那些功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是没有想过捷径,但捷径不是华米的路,因为在产品的体验上,黄汪拒绝妥协。黄汪说,硬件的极致是芯片,软件的极致是自己做操作系统,算法的极致是自己做人工智能的一整套算法。当三方面技术都开发到极致时,最后打造出来的产品才是极致的产品。
因此,道路千万条,华米却只有自研这一条。只有通过自研,才能满足用户需要,完成性能最好、成本最低、体验最好的产品。
“对硬件认真的人,一定要亲自做软件”、“对大数据认真的人,一定要亲自去做传感器”、“如果你要做完美的算法,必须做芯片,否则的话,你在业内找不到完全满足你算法的芯片”,这是华米和黄汪的执念。
从2014年出品小米手环第一代开始,到现在自有品牌Amazift、Zepp智能手表出货量位列全球前四,华米不断整合硬件、软件和算法,让产品更懂用户、更适合可穿戴设备。
执念可以让人固执,也可以让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显然华米属于后者。2018年、2020年,华米相继发布了其自研的可穿戴设备芯片——黄山1号与黄山2号。在近期Next Beat 2021大会上,华米再次发布同系列新一代芯片——黄山2S。
这块黄山2S,采用了双核RISC-V架构,里面不仅集成了GPU、小核,而且小核的功耗做到全球领先的状态。黄山2S拥有更高的运算效率、更低的使用功耗,植入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加速技术的NPU,大大提升了本地 AI 数据的计算性能,对于房颤的识别速度是黄山1号的7倍,相比纯软件算法提升26倍。
与大多数指令集相比,RISC-V架构具备开源、架构简单、便于移植相关系统的特点。连续三代芯片均采用RISC-V架构,华米构建生态的设想显露无疑。与这一设想相对应,此次大会上,华米还发布了同为自研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
Zepp OS的特点是轻盈、低功耗、开放,Zepp OS系统包仅55MB,约为苹果watch OS的1/28,在确保系统轻盈、提升续航能力的同时,Zepp OS系统也保持了操作流畅,内部多数界面帧率可超过60fps。
低功耗的自研芯片,轻盈灵动的“小”系统,构成华米的“一机两翼”,大大降低了华米对其他芯片厂商的依赖,同时通过自研系统提升竞争力,华米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而其操作系统也不仅支持黄山2S,同样支持第三方其他芯片智能手表的处理器,乃至整个RISC-V生态。“尽可能的简单、容易,很轻松就能够实现智能交互,别人用起来就是顺势自然的事”。
“开放才是华米的基因”,黄汪说。
可穿戴的 健康 密码
回顾过去华米发布的可穿戴设备与算法, 健康 与运动成为其主打的产品特性。
在 健康 领域,可穿戴设备可在相关软件的支持下感知、记录、分析、管理相关数据,让用户更加直观的感知身体状况。华米围绕 健康 ,紧贴可穿戴产品的实际需求和特点,践行用“ 科技 连接 健康 ”的使命。
在此之前,华米推出的心率引擎,每天24小时监测心率不齐和房颤,无论是心脏病突发,还是晚上熬夜导致的心脏不规律跳动,任何细微差异的信号都会被捕捉到。
不仅如此,华米创新性地将血氧检测用在睡眠呼吸综合症上,一旦监测到呼吸被阻滞,血氧迅速降低,华米的智能手表就会马上振动提醒,救人一命。
但人是复杂的生命体, 科技 与智能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血压。当前,高血压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45亿,每年与高血压有关的死亡人数高达200万。
而用 科技 的手段监测血压,相比心率就要复杂的多。因为心率测量是频率的测量,只要监测到脉搏波跳动的频率即可,对脉搏波本身的结构信息、形态信息以及相关信息不是很关心。
血压就不一样,血压需要监测脉搏波波动的信息,不仅需要频率方面的信息,而且还需要形态方面的信息,用光学传感器进行监测、获取相关信息,要复杂得多,而且还会受到皮肤、毛发、坐势等个体差异的影响。
华米基于第三代的传感器以及血压研究算法,不断采集高血压病人的数据予以持续改进,成功研发出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搭载该引擎的智能手表,能有效捕捉血压信号和波形,实现30秒一键测量血压,在无创、无袖带血压测量技术领域跨出了重要一步。
按照华米 科技 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同展开临床实验的数据,通过与标准电子血压计测量值做对比,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的平均绝对偏差,收缩压低于514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488毫米汞柱,充分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
未来,华米还将继续推进24小时连续血压监测,实现夜间睡眠监测与被动血压监测的完美结合,并期望通过智能手表的长时间监测, 探索 出一条筛查隐匿性高血压的新途径。
主动 健康 “治未病”,正是华米重点攻克的方向。通过技术攻关,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更容易获得自己的身体数据,这些数据与可穿戴设备的数据结合在一起,最后会整合成个人云上的 健康 数据,这就是华米可穿戴的 健康 密码。
基于华米自有的传感器、芯片和算法实力,实现更丰富的 健康 监测功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维度的 健康 数据。截至2020年底,华米智能可穿戴设备记录的累计步数超过了151万亿步,睡眠记录128亿晚,心率记录时长超过1208亿小时。
随着数据越来越多,竞争壁垒会越来越高,算法会越来越准,华米对于用户的 健康 状况的认知也越来越深。
黄汪说,特别有价值的APP,他们的底层逻辑都是衣食住行。还有一个就是 健康 ,这是人最底层的需求之一,在 健康 领域,华米会产生核心的竞争力。
也正是因为紧紧抓住用户的真实需求,华米的出货量、排名稳居前列。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华米智能 健康 设备全球总出货量超1亿7千万台,今年一季度,华米自有品牌Amazfit、Zepp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已经跻身全球前四。
在 科技 连接 健康 的道路上, 科技 帮助了用户的 健康 , 健康 成就了华米的可穿戴设备。
打造 健康 闭环生态
任何成绩都不是必然,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华米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华米用于研发投入每一年都超过4亿元,而在去年的投入更是达到了538亿元。如果对比同期其他IoT公司,在金额上已经实现了翻倍投入。
高额的研发投入,换取了华米在大 健康 领域的1000项专利申请量。在这其中,发明专利占了一半,在美国的核心发明专利申请近100项。从整体竞争力和商业价值的角度来看,华米在出货量上已经成为全球实力最强的可穿戴公司之一。
擅长做小,擅长smart的华米,毕竟与苹果等巨头不同,黄汪曾比较过华米和苹果,认为“苹果是靠品牌,我们是靠技术、成本供应链的控制”。
在产品层面,除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之外,华米还曾推出跑步机、跑步鞋等相关周边产品,可以多渠道、多维度实时监测用户的 健康 数据。算法层面,华米也曾推出其自研的运动引擎、个人 健康 评估系统、心率引擎、血氧引擎、睡眠引擎等等。
而现在,华米基于自研芯片、操作系统、传感器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客观上已经开始了对于相关产业的垂直整合。用户认识到 健康 的价值,也就认同了华米的产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华米已经在布局产业链,打造闭环 健康 的生态。
不仅如此,华米已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医疗 健康 软件技术公司PAI Health、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英国保诚集团亚洲公司等开展合作,以智能手表为入口、建立强大的人体 健康 数据分析引擎、搭建 健康 大数据平台、构筑全球 健康 生态的能力和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华米的 健康 产品和服务,不止局限于C端,也面向B端。比如投资和推动全球便携式MRI技术研发,以此开启便携式核磁共振时代,并有望走进各体检机构和医院门诊。普通人也因此更容易获得自己的身体数据,这些数据在未来跟可穿戴设备结合在一起,让大家对自己的 健康 有更清晰的认知。
从长期目标来看,华米的理想生态是,在同一个系统下,通过各类可穿戴设备连接 健康 ,方便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技术的进步不会停止,华米始于硬件,但始终以人为中心,搭建“产品+服务”的软硬一体化战略,一步步驶入大 健康 服务领域,这是华米的生态梦想。
总结
任何一种形态可穿戴设备的生命活力,取决于它为用户带来的能力。因此要打造更好的可穿戴设备,企业必须使其具备足够多的有效的功能,却能在复杂之中给予用户简洁的体验。
而围绕 健康 做生态的华米,如何让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极致状态下改变人们的未来生活,是华米的挑战,也是黄汪的坚持。
过往已是序章,一切都在行动与憧憬中开始!
老年了还在跑步锻炼?是养生还是伤身?答案当然是养生,跑步这种有氧运动是期刊《柳叶刀》认为的4项可以延寿的运动之一,也有其它研究指出,每天跑步可有效延长寿命。跑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跑步并不是跑了就养生,想要通过跑步锻炼身体,那就要注意跑步的一些注意事项。
跑步要循序渐进,不能贪图量。很多人说运动就运动,事情没有一点的准备。跑步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一项运动,在刚开始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一次跑太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逐渐地增加跑步时间,但是最长也不能超过30个小时,更不能一味的追求运动的来量,让身体承受太大的负担。
跑步要注意跑前的热身和跑后的拉升运动。在做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有热身,不能上来就开始跑步了,这很容易对肌肉造成损伤,同时也会产生过量的乳酸,导致双腿酸痛。在跑步前先做5分钟的热身,活动一下自己的手腕和脚腕以及膝盖关节,在跑完步的时候也要做一下拉升的工作,这是很多人都会忽视的问题。跑完步拉升一下腿部的肌肉,可以很好地缓解肌肉由于跑步带来的压力和紧缩感,让肌肉得到适当的放松,缓解肌肉的压力。
跑步过程中注意节奏,调整呼吸。很多人在刚开始跑步的时候都像是百米冲刺,到了后面的时候就越跑越累,上接不接下气的,这对于身体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在跑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节奏的把握,调整自己的呼吸,保持匀速前进就可以了,如果在刚开始跑的时候实在坚持不下来,就慢慢的从快走开始也是可以的,慢慢的提高自己的肺活量。
跑步的时间和环境也很重要,在饭后的时候是不适合跑步的,因为刚吃完饭,肠胃的负担比较大,在剧烈的运动就会给人的肠胃造成更加的负担,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也要注意跑步的环境,车水马龙的地方肯定是不适合跑步的,最好选择人不较少的,绿化比较好的地方,例如公园,或是专门的跑步场所。
跑步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如果跑的方式不对,不仅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可能还会对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篇文章,帮助你走出长期居家生活,以及刚刚恢复工作的不适感,轻松拥有充沛的精力,调整出良好的作息。
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家宅在家里的这一段时间估计都长胖了不少,连国民弟弟易烊千玺都胖了10斤。
谢娜知道了易烊千玺长胖了之后,直呼他现如今看起来是越来越慈祥了。
我也不例外,几个月来一共胖了十斤,哎。
但是近一个月来,我试着用科学的方法开始锻炼身体,不光每次都很轻松,易于坚持。
而且,在我的指导下,原来完全不爱运动,跑步超过2千米就直呼要命的老婆,经过2周练习, 竟然能顺利跑下5公里 ,并且逐渐爱上了有氧运动,找到了跑步 快感 ,还顺带每周减重一斤。
我们是如何做的呢?
有句古话叫“一力降十会”,意思是一个力气大的人,可以战胜十个会武艺的人。比喻 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计谋都是没用的 。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在 增加体力、提高精力、保持注意力等问题上 ,喝浓茶、咖啡,吃槟榔、巧克力,甚至是抽烟,虽然有用,但是都只能临时性的刺激神经,只能够短时间提高精力,长期使用对身体是无益的。
因为你的体力本身是不够用的,那些东西其实是在透支你的体力,提神效果过后身体会更加疲惫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且不客气的说, 这些在有氧运动面前,都是花拳绣腿。
普通人只需经常坚持快走或慢跑,就可以轻松获得充沛的精力。
我在开始运动之前,认真阅读了《跑步圣经》《运动改造大脑》《掌控》这几本书,首先摆正自己是初学者的位置,认真遵循科学的运动方式,最终效果是非常惊人的:
只练习跑步一个月,我就已经能轻松做到连续慢跑45分钟7公里以上,老婆能连续顺利跑完5公里。
顺带每周能减体脂一斤。
如果只能推荐一本书,那我推荐张展晖的《掌控》,一本说人话的掌控精力全方位指导手册。
如果你此前从没运动过,只要沿着科学的方法运动,你就能明显体会精力和注意力的提升。
几乎不需要调整饮食习惯,只需要坚持慢跑加上多一点喝水,就能有效掌控工作、生活节奏。
衣物
跑步界有一句名言: “没有坏的天气,只有不合适的衣服。”
贴身运动衣服 千万不要选择全棉的 ,也完全不必穿的太暖和,因为运动10分钟后,你的身体就会明显发热。
像现在春天,乍暖还寒时选择 速干的长袖长裤 ,或者内层有网眼布的运动衣就行,基本上用不着加个外套。还觉得冷的时候就加个手套、帽子或者护额。
炎热的夏天就要来了,选择无袖或者网眼的 运动型排汗 上衣和短裤就行。
跑鞋
对于初学者,特别BMI超标、体重较大的情况下,完全 不用选择“轻量化”的科技跑鞋 。
那是给有一定基础或者专业跑者设计的,他们 自身的体重足够轻、各个关节韧性足够强 ,为了提高运动成绩,才需要更轻量、更科技的跑鞋。
那些高级跑鞋不是为初学者准备的。
我遵从张展晖老师的建议,选择了最普通的国潮“回力”训练鞋,不到100块的那种。
这玩意历史应该超过50年了吧,经得起时间磨砺才是好的产品。
这双回力鞋:牛筋底抓地强,布面材料透气性好,鞋面宽更适合中国人脚型。
减少使用护具 锻炼自身肌肉
开始运动前,最需要摒弃的 错误观念 ,就是 一定要买双减震效果极佳的慢跑鞋,或者全副武装带好护具 。
比如张展晖就 推荐没有任何减震措施的跑鞋 ,回力、双星就符合要求!
不论你的年龄大小,作为初学者一定要练习的是,锻炼腿部肌肉,练习正确跑姿, 用自己的腿去减震。
如果护膝、护腕使用过多,反而会对肌肉发育不利, 长时间依赖护具会让本就无力的关节和肌肉,更加的脆弱。
而且,如果穿的太舒适,就无法找到用足弓、小腿和膝盖去减震的感觉。
我自己也有一双阿迪的500元级的慢跑鞋,最初几次穿着它跑步时当然感觉很舒适,但是我发现,自己会不自主的更多使用脚跟着地。 因为即使在不正确的跑姿下,那双鞋随时可以给我有效减震,我的运动关节反而得不到正确的锻炼,跑步姿势难以纠正。
在使用了无减震设计的训练鞋之后,我反而非常注意 使用足弓和前脚掌首先着地 ,找用腿部肌肉去减震的感觉。因为一旦姿势不对用上了脚跟,那一定会震的我脑壳疼。
老婆在参加招警考试的体能测试前,找了个高中带体育特长生的 体育教练 ,那位教练上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买一双60块的双星训练鞋, 千万不要穿慢跑鞋锻炼体能!
高档跑鞋不是不好 ,建议过了初学者阶段,也就是跑步半年以后、一次性能顺利跑完10公里的情况下,并且能够掌握了用肌肉去减震的要领,再考虑选择一双好一点的跑鞋。
而且还有一点,回力和双星都太便宜了(才两位数价格), 如果你没能坚持下来,也不会浪费口袋里的钱啊!
现在每个人的事情都很多、时间碎片化,要每天抽出固定的大段时间去运动确实很难,也包括我。
但是降低要求,只抽取几个固定的时间段,不论风雨坚持到底就会容易很多。
比如我每周坚持运动2到3次,雷打不动的每次1小时,有时候是一三五,有时候是二四六。
并且原则是,绝不因当天工作轻松或者繁重,就增加或者缩短时间。
记住,人更容易坚持的是 固定的节奏 ,而非 随心所欲的节奏 。
现在疫情向好,已经可以去公众体育场馆运动。遇上下雨刮风天,我就到体育场外的大屋檐下,或者在家里跑步机上坚持运动。
如果有同伴一起也会更容易些,但是要注意,遇上同伴不能一起的情况, 你也一定要一个人坚持下去 。
成功迈出了运动的第一步之后,养成运动习惯有5次就足够了,不是个说法叫21天养成一个习惯嘛。
很多人觉得才了两步就喘不上气, 累的要死掉要紧的感觉 ,于是就非常的排斥运动。
根据我的经验,你的感受和你的想法的确没错,身体的感觉 都是对的 。
人的身体要适应运动确实有个过程,而且这个过渡期 长短因人而异 。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练习的技巧和方法的,千万不要小看走路和跑步这种我们天生就会的事情,这其中的门道太多了。
我们要学习的是 科学的入门方式 ,你可以去看书、看教程,或者向身边的优秀跑者请教,篇幅所限我只说最重要的三点:
一是保持运动心率
根据你的年龄, 保持在有氧运动的心率区间 ,计算方法有一点复杂,我直接送上结论:
25岁左右,145到165 次/每分钟 。
35岁左右,135到155 次/每分钟 。
45岁左右,125到145 次/每分钟 。
55岁左右,115到130 次/每分钟 。
60岁以上,一定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你可以在运动过程中,使用 智能手表 或者 运动手环 监测心率,对你保持有氧运动很有帮助。
我的运动心率 懂的人能从这张截图里猜到我的年龄
不论你是快走还是慢跑,只要保持在合适的心率区间,身体就很容易适应,更易于坚持。
而且有氧运动 本就不需要使用到毅力 ,普通人经过训练,都能够轻松跑完至少半马21公里。
比如我,跑步软件根据我的年龄,计算出的有氧运动心率是154到169次/每分钟之间。
我在跑步过程中,使用运动手表实时监控,一旦超出范围就会提醒我降低强度。
如果超过170就会产生乳酸,第二天一定会感觉腿酸。
我每次坚持跑步,控制心率几乎不超过160, 于是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第二天全身酸胀的感觉 。
而且一般在24个小时之后就完全恢复如常,可以准备下一次训练。
二是努力提高步频
任何情况下,只要你能把步频提高到 每分钟180步 以上,你的关节一定能得到很大程度的保护。
而且高步频、小步伐并不会影响速度,至少能达到每小时8公里以上。
因为不论在塑胶场地、水泥地、泊油路上,以及跑步机上,只要你能把 步频提的足够高 ,双脚腾空就一定不高,滞空时间短,身体起伏不大,对各个关节冲击小。
对于初学者而言,步频刚开始在150到160,你可以通过跑步软件的测算得知。
运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保持有氧心率的情况下,尽量加快步频,最好维持在180左右。
有的跑步软件带有节拍器,对提高步频有辅助作用。
我自己的感受,在穿回力的情况下,如果步频低于160,脚踝和膝盖会有不适感。
经过刻意练习, 把步频提高到170之后,全身几乎关节都很舒服。
三是重视热身和拉伸
不论做哪种运动,不论气温高低, 运动前一定要热身,运动后一定要拉伸。
这是最最最最重要的地方,任何跑步软件在开始按钮的界面,一定有这两个选项。
一定要做好,做到位。
切忌穿好跑鞋就开跑,那不是在增强体质,那是在消耗身体。
另外还有一些一定要避免的事情,比如不要身体存在不适的情况下运动,前一天没有休息好的情况下避免运动,运动过程中感觉心慌气喘要马上降低强度等等
以上这三点,都是可以自我直观控制的。
我在运动健康软件的指导下,经过约一个月的刻意练习,速度已经能稳定在每公里6分30秒,连续跑45分钟,跑完7公里后,身体没有任何不适。
而且在跑了5公里之后,会越跑越轻松。
练习慢跑我最意外的是,有氧运动是 非常有效的恢复精力的方式 。
减肥只不过是合理运动的副产品 ,通过配合饮食就能达到更好减脂效果。
就像游戏里的回血药,手机的快速充电那种感觉,运动一小时,干活3个钟。
以前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人在一天中的 精力是切蛋糕 。
比如早上起来时候,精力是一块完整的蛋糕,到了中午用掉了三分之一,下午下班又用掉了三分之一。
回到家处理完琐事,晚上8点之后就感觉身体已经被掏空。
几乎无法集中精力去做事情,只想窝在沙发玩手机,可别说什么运动啊、跑步了。
自从开始坚持每周3次,每次下午下班后,在5点半到6点半之间慢跑45分钟。
我发现当天的精力不光 不会被再切掉 ,而是会像手机的 快速充电 一样, 有效精力竟然增加了 。
每次但我跑步完了,刚好错过下班高峰,一路通畅的回到家,洗完澡,感觉精力会迎来 一波新的爆发 。
那种注意力集中的感觉,和早上9点10点之间的充沛感不相上下。
你最好自己试试,才能发现合适的有氧运动,不仅不会消耗精力,还可以快速补充精力。
这种补充效果和浓茶、咖啡带来的刺激感完全不一样,不会等到劲头过去了而疲惫感翻倍。
有氧运动之后,身体是实实在在的充了电,会感到自己对工作生活学习,重新拥有了掌控感。
我更有精力的去看书、刷剧,或者处理疑难问题。一直忙到11点,又可以安安心心的睡觉。
第二天如常上班, 不会疲惫,不会晕晕沉沉。
拥有充沛的精力,做到掌控自己,你才能真正的做自己的主人,才能很好去实践那句话:
“人与人的区别发生8小时之外”
你会感觉,自己如同自己的国王,能够掌控身边一切。
这种感觉,不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的那种感觉嘛!
看看强壮如巨牛的钟南山院士,疫情之下,我们更要 赢取身体和职事业的双丰收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