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生物的复习提纲给我看看吗?七年级下册的!

能把生物的复习提纲给我看看吗?七年级下册的!,第1张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一、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 起源森林古猿 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自己总结:

2、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生殖器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 阴茎:排精、排尿

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4)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输卵管

5)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发育:受精卵、 胚胎、 胎儿 、婴儿

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 心脏 结构、功能完善化 ;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性发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4、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坏死、脱落。

出血 :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5、计划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

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

二、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a最长;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小肠中含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参与的酶:唾液淀粉酶,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消化过程:蛋白质、 氨基酸,参与的酶(胃液、胰液、肠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消化过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胆汁(肝脏),参与的酶(肠液、胰液)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系统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a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b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c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胸廓扩大和缩小 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 形成压力差

2) 体内气体的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顺着浓度低的方向流动。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五点取样法)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何判断:动脉(离心,流速快,逐渐分支,变细);静脉(向心,分支逐渐合并,变粗,流速慢)。毛细血管(壁薄,单层细胞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四腔、八“心眼”——血管)

有四个腔: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右心室 肺动脉;左心房 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到毛细血管到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 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与排出

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和膀胱)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尿道: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

尝试通过液体成分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2、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方法: 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六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 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骨传导 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轴突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髓鞘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神经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

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例如: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会消失,反射中枢在脊髓)

复杂的反射(后天经学习获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枢在大脑)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七、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

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何时还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类型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

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花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噪音污染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秦始皇兵马俑(发现地及时间中国西安,1974年)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2200年前驾崩之前统一了中国,下令修建长城,对中国实行残酷统治。他当时唯一惧怕的是天帝的震怒。他为此下令修建一座庞大的陵墓,让8000名真X小的彩绘武士守卫。有人说,秦始皇陵的顶部是玉石制成的,墓室内有流淌的水银组成的河流。经过了70多万劳工和工匠30多年的劳作,陵墓才得以竣工。其中许多人还被活活封闭在陵墓内,以免他们泄露有关财宝和人口的秘密。尽管采取了上述种种措施,但盗墓者在秦始皇死后一直在寻找陵墓的踪迹,但个个无果而终,直到1974年农民挖井时才发现了墓址。不过,陵墓本身一直未被打开。根据最近的磁测结果,皇陵中有一座小山似的金银财宝。  2奈费尔塔里王后陵(埃及王陵谷,1904年)  奈费尔塔里一词的意思是“最美丽的人”,无怪乎她是拉美西斯二世国王最宠爱的妃子。她去世时,这位伟大的法老开始在王陵谷修建规模堪称最大、最为豪华的陵墓。三个墓室的墙上都贴着描绘着奈费尔塔里王后在“天堂”的生活。其中许多画保存完好,仿佛是昨天才刚刚画就的。可是,盗墓者盗走了奈费尔塔里王后的木乃伊及其佩戴的许多珠宝。  3图坦卡蒙法老墓(埃及王陵谷,1922年)  但因以下两个原因使他闻名遐迩:一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座国王的墓;二是他的那些臭名昭彰的诅咒。墓本身小得出奇,以致不得不利用墓室边上的一个洞穴来存放陪葬的财宝。图坦卡蒙法老墓自挖掘以来,一些华丽的陪葬品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出。与此同时,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盛传任何进入其墓地的人都将遭受厄运的诅咒,这种说法一直延续至今。  4文身并身披盔甲的皇后墓(秘鲁埃尔布鲁霍,2005年)  最近在秘鲁出土的一具莫切时期的木乃伊令所有人都感到困惑。这名女性木乃伊下葬时身披皇家武士的所有盔甲,而据认为莫切时期的***都为男性;这名女性的尸体被紧紧包裹着,身上被一种红色的矿物质涂抹,安放在一座土坯墓穴中。在其身旁躺着一名陪葬的少女,散落着一顶金王冠和一只金碗。此墓是在皇家禁地一个金字塔似的山头上被发现的。据说其后人就在这里焚烧祭祀她的物品。  5巴勒莫嘉布遣会修士的地下墓穴(意大利西西里岛,1599年)  1599年,西西里岛巴勒莫嘉布遣会的修士在一座修道院下发现了一些地下墓穴,在墓穴中有一些制作木乃伊的完整工具。于是,他们决定在刚刚去世的一名修士身上试试这种技术。从那时起直到1880年这种行为被禁,制作木乃伊的风气一直在西西里岛上盛行。时至今日,人们还可以在当地看到身着各时期服饰的,腐烂程度不一的,高高悬挂着的尸体。  6萨顿胡(英格兰萨福克郡,最初发掘于17世纪)  萨顿胡是七世纪皇家墓地。1939年,考古发掘显示这个墓是一条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快速战船,长27米,宽42米,中间为墓室。墓内装有很多珠宝,据推断它们属于英格兰最早的一位国王东英吉利国王雷德沃尔德。墓地的酸性土壤意味着只有铆钉和船的形状尚可存在,此外还有一些迹象显示那里曾经躺过墓室的主人。  7厄茨人(阿尔卑斯山厄茨河谷,1991年)  厄茨人是一个生活在5000年前的铜器时代的男子。1991年,德国旅行者在靠近意大利和奥地利边界附近的阿尔卑斯山厄茨河谷的一处冰川发现了这具携带工具的冰冻干尸。研究表明他死时的年龄在40到50岁,身高16米,他吃的最后一顿饭是羚羊肉和鹿肉,还有谷物和水果。他的肩部肉内有一个箭头,身上还留有另外四个人的血迹,他手上的伤口和伤痕表明厄茨冰人是被人杀害的。自1991年以来,八名与这具冰冻干尸有关联的人先后死去——这引起了有关者将遭受厄运的诅咒的谣传。但是世界著名厄茨冰人研究专家、考古学家康拉德·斯平德勒驳斥了这种说法,说“这纯属媒体的渲染。下一次你们该说我将是下一个要死的人了”。斯平德勒说过这话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8车大女士(中国长沙市,1972年)  1972年,为了修建一座防空洞,中国建筑工人在长沙马王堆挖掘时发现了西汉时期的贵夫人车大女士的墓室。这名车大夫人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仓的夫人。她死时,大量珍贵物品随其一同下葬:乐器、漆器,陶器、食品,药材,衣物、帛画以及数十个木制仆人和卫兵。车大夫人的尸体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湿尸。其面容清晰可辨,头发光鲜,皮肤湿润,肌肉有弹性,内脏器官完好。考古学家现在正想方设法弄清楚是墓室的设计还是某种古代防腐处理技术使她保存得如此完好。  9吼叫的狮子(意大利韦约,2006年)  今年5月,一名盗墓者带着意大利警察来到罗马北部的一座小山前。山里有一座古墓,里面葬的是伊特鲁里亚(意大利中西部古国)一位英勇善战的王子。该地下墓室装饰着迁徙的鸟群和吼叫的狮子——尽管一些人声称这些“狮子”可能是鹿或马。这是公元前700年的绘画遗迹,是欧洲最早的墓室湿壁画。警察还在墓室内发现了一把剑,一些希腊花瓶以及一辆铜制双轮战车。  10庞贝(意大利坎帕尼亚,1599年)  当公元79年爆发的维苏威火山将罗马古城庞贝埋葬于地下时,它就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墓地。庞贝在地下隐藏了1600年,直至1599年,一名建筑师在挖沟渠(以使河水改道)时再次发现了它。150年后,考古学家开始陆续挖掘其遗址。19世纪60年代中期,一个名叫朱塞佩·菲奥雷利的考古学家意识到,灰烬中的洞眼是已腐烂的尸体留下的空间。他将石膏注入洞眼内,由此得到的石膏模型呈现了人与动物在试图逃跑时被冻结的瞬间画面。=======================1秦始皇兵马俑(发现地及时间中国西安,1974年)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2200年前驾崩之前统一了中国,下令修建长城,对中国实行残酷统治。他当时唯一惧怕的是天帝的震怒。他为此下令修建一座庞大的陵墓,让8000名真人大小的彩绘武士守卫。有人说,秦始皇陵的顶部是玉石制成的,墓室内有流淌的水银组成的河流。经过了70多万劳工和工匠30多年的劳作,陵墓才得以竣工。其中许多人还被活活封闭在陵墓内,以免他们泄露有关财宝和人口的秘密。尽管采取了上述种种措施,但盗墓者在秦始皇死后一直在寻找陵墓的踪迹,但个个无果而终,直到1974年农民挖井时才发现了墓址。不过,陵墓本身一直未被打开。根据最近的磁测结果,皇陵中有一座小山似的金银财宝 2奈费尔塔里王后陵(埃及王陵谷,1904年)

  奈费尔塔里一词的意思是“最美丽的人”,无怪乎她是拉美西斯二世国王最宠爱的妃子。她去世时,这位伟大的法老开始在王陵谷修建规模堪称最大、最为豪华的陵墓。三个墓室的墙上都贴着描绘着奈费尔塔里王后在“天堂”的生活。其中许多画保存完好,仿佛是昨天才刚刚画就的。可是,盗墓者盗走了奈费尔塔里王后的木乃伊及其佩戴的许多珠宝 3图坦卡蒙法老墓(埃及王陵谷,1922年)

  但因以下两个原因使他闻名遐迩:一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座国王的墓;二是他的那些臭名昭彰的诅咒。墓本身小得出奇,以致不得不利用墓室边上的一个洞穴来存放陪葬的财宝。图坦卡蒙法老墓自挖掘以来,一些华丽的陪葬品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出。与此同时,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盛传任何进入其墓地的人都将遭受厄运的诅咒,这种说法一直延续至今 4文身并身披盔甲的皇后墓(秘鲁埃尔布鲁霍,2005年)

  最近在秘鲁出土的一具莫切时期的木乃伊令所有人都感到困惑。这名女性木乃伊下葬时身披皇家武士的所有盔甲,而据认为莫切时期的***都为男性;这名女性的尸体被紧紧包裹着,身上被一种红色的矿物质涂抹,安放在一座土坯墓穴中。在其身旁躺着一名陪葬的少女,散落着一顶金王冠和一只金碗。此墓是在皇家禁地一个金字塔似的山头上被发现的。据说其后人就在这里焚烧祭祀她的物品 5巴勒莫嘉布遣会修士的地下墓穴(意大利西西里岛,1599年)

  1599年,西西里岛巴勒莫嘉布遣会的修士在一座修道院下发现了一些地下墓穴,在墓穴中有一些制作木乃伊的完整工具。于是,他们决定在刚刚去世的一名修士身上试试这种技术。从那时起直到1880年这种行为被禁,制作木乃伊的风气一直在西西里岛上盛行。时至今日,人们还可以在当地看到身着各时期服饰的,腐烂程度不一的,高高悬挂着的尸体 6萨顿胡(英格兰萨福克郡,最初发掘于17世纪)

  萨顿胡是七世纪皇家墓地。1939年,考古发掘显示这个墓是一条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快速战船,长27米,宽42米,中间为墓室。墓内装有很多珠宝,据推断它们属于英格兰最早的一位国王东英吉利国王雷德沃尔德。墓地的酸性土壤意味着只有铆钉和船的形状尚可存在,此外还有一些迹象显示那里曾经躺过墓室的主人7厄茨人(阿尔卑斯山厄茨河谷,1991年)

  厄茨人是一个生活在5000年前的铜器时代的男子。1991年,德国旅行者在靠近意大利和奥地利边界附近的阿尔卑斯山厄茨河谷的一处冰川发现了这具携带工具的冰冻干尸。研究表明他死时的年龄在40到50岁,身高16米,他吃的最后一顿饭是羚羊肉和鹿肉,还有谷物和水果。他的肩部肉内有一个箭头,身上还留有另外四个人的血迹,他手上的伤口和伤痕表明厄茨冰人是被人杀害的。自1991年以来,八名与这具冰冻干尸有关联的人先后死去——这引起了有关者将遭受厄运的诅咒的谣传。但是世界著名厄茨冰人研究专家、考古学家康拉德·斯平德勒驳斥了这种说法,说“这纯属媒体的渲染。下一次你们该说我将是下一个要死的人了”。斯平德勒说过这话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8车大女士(中国长沙市,1972年)

  1972年,为了修建一座防空洞,中国建筑工人在长沙马王堆挖掘时发现了西汉时期的贵夫人车大女士的墓室。这名车大夫人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仓的夫人。她死时,大量珍贵物品随其一同下葬:乐器、漆器,陶器、食品,药材,衣物、帛画以及数十个木制仆人和卫兵。车大夫人的尸体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湿尸。其面容清晰可辨,头发光鲜,皮肤湿润,肌肉有弹性,内脏器官完好。考古学家现在正想方设法弄清楚是墓室的设计还是某种古代防腐处理技术使她保存得如此完好。 9吼叫的狮子(意大利韦约,2006年)

  今年5月,一名盗墓者带着意大利警察来到罗马北部的一座小山前。山里有一座古墓,里面葬的是伊特鲁里亚(意大利中西部古国)一位英勇善战的王子。该地下墓室装饰着迁徙的鸟群和吼叫的狮子——尽管一些人声称这些“狮子”可能是鹿或马。这是公元前700年的绘画遗迹,是欧洲最早的墓室湿壁画。警察还在墓室内发现了一把剑,一些希腊花瓶以及一辆铜制双轮战车

地理???你自己复习复习吧,我这只有生物的,你看下吧,加油啊!

八年级上册生物提纲

第五单元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1动物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已知的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蚯蚓生活在含腐殖质丰富的潮湿的土壤中,通过刚毛和肌肉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3动物的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从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等方面都与此相适应。

4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5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除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和哺乳等特征。

6家兔的心脏分为四个腔:它们是右心室,右心房,左心室和左心房。

7兔和其他哺乳动物有发达的大脑和遍布全身的神经能感受来自环境的刺激,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8像青蛙那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9昆虫的体表覆盖着坚韧的外骨骼,有保持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和防止体内水分丧失的作用。

10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了翼;身体内有气囊,能辅助呼吸;体温高而恒定。以上这些特点都是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1动物要维持生存,既要善于发现和获得食物,又要避免被其他动物捕食。这都要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来完成;动物与植物不同,绝大多数动物能够自由运动。

12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经,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这就可以使它们的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减小对环境的依赖程度。

13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

14蚯蚓的体壁表面有丰富的黏液,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首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中,然后渗入体壁,再进入其内部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同时经过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渗出。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它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深层土壤中。

15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时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依靠实验或模拟实验来探究。

16鱼在游泳时,靠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胸鳍、腹鳍、脊鳍和臀鳍维持身体的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17观察鱼鳃时,有许多丝状的结构,叫做鳃丝,这种丝状的结构呈红色是因为其内部有许多毛细血管,这使它适合呼吸。

18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哺乳动物的运动并不仅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同时还需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配合为运动系统的运动提供能量。

3当人体在做屈肘动作的时候,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在做伸肘动作的时候,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4白蚁是群体生活的昆虫,群体内的成员有不同的职能。“产卵机器是雌蚁;专门保卫蚁穴的白蚁是兵蚁;工蚁的职能是建蚁巢,喂养雄蚁、雌蚁、兵蚁和幼蚁。

5“吃梅止渴”属于学习行为,“望梅止渴”属于先天性行为,“谈梅止渴”属于先天性行为。

6在大白菜、卷心菜、小白菜等蔬菜的叶子上,常常看到一些深绿色的小肉虫,这就是菜青虫,它是菜粉蝶的细虫,长大后变蛹,再羽化为菜粉蝶。

7蜜蜂的群体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具有一系列的动物社会行为。

8刚出生的小马,很快就能站起来,抖动几下身体就能行走,雏鸡从卵壳内钻出来立刻能随母鸡啄食食物,这些行为都是先天性行为。

9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和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10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经来看,动物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种类型。

11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12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食物链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2雷达是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闪光是模拟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成的,人们正在模拟人脑的功能,研制智能化的机器人。

3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的关系。

4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衍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5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从20世纪50~60年代的“剿灭麻雀”的运动,到现在专家发出保护麻雀的呼吁,这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提出警示后人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

7科学家研究利用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8蓄牧业和渔业的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

9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模仿生物制造出来的新仪器、新设备日益增多。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1细菌和大部分的真菌的个体比较小,为了便于观察和检测,可以在培养皿中加入它们生长需要的物质,制成培养基来培养。

2从形态看,细菌可分为三类:球菌、杆菌、螺旋菌,它们都是单细胞个体。

3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4反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并冷却后,就可以使用了。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5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6青霉的颜色是青色,曲霉的颜色是**`黑色或橙红色。

7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向外生出的突起,叫做芽体,它逐渐长大,最后与母体脱离,成为一个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出芽生殖。

8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霉菌形成的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9在夏季,患肠胃炎的人比冬季多,这是因为炎热的夏季空气温度高`湿度大,适宜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被细菌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吃了变质的食物,就容易患肠胃炎。

10琼指是一种煮沸冷却后能胶化成为固态的物质,是制作培养基常用的材料之一。

11细菌的细胞结构从外向内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中有保护细菌的作用的是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还有荚膜。

12假如你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理论上讲4小时后你的手上的细菌数目是25600个。对此你最深的体会是?

提示答案:我们应该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进行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

2细菌和真菌中的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或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

3利用细菌和真菌作为生物杀虫剂,不仅可以控制害虫的数量,同时也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4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

5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将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者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6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根中,有一种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该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而豆科植物又可以为该菌提供有机物,豆科植物与该菌的关系为共生。

7生长在旧墙壁`树干或岩石上,呈灰绿色`硬壳状的植物斑块就是地衣。实际上,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

8人患扁桃体`猩红热;人患手`足癣;水稻的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等均由细菌和真菌的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引起的。

9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照明`取暖或发电,同时废水也得到了净化。在有氧气的条件下,也能够利用这些物质生存,将有机物分解成水和无机盐,使污水得到净化。

10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分类的根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3根据植物是否能产生种子,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能产生种子的植物为种子植物,另外一类是孢子植物,后者又包括厥类植物,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4在植物产生的种子中,一类是外有果皮包被的,另一类没有果皮包被,产生前类种子的植物称被子植物,产生后类种子的植物是裸子植物

5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成为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6生物学家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要仔细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的形态结构,从这些器官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源关系

7动物的分类除要比较外部的形态特征,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8除植物和动物以外,还有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其他生物,在分类时都要根据它们的相应的特征来进行

9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0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他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将生物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和其他几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

11在同一个分类单位中的生物之间,都偶着一定的相似的特征,分类单位越小,他们包含的物种之间的相同特征越多,反之则越少

12马这个物种,在分类上属于马属,奇蹄目,哺乳纲,脊椎哑门,脊索动物门,动物界

13桃在分类上属于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亚门,种子植物门,植物界

1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应当包括三个层次: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被成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基因的多样性表现在:不同种生物的基因有较大的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每中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4我国有广袤的陆地,,辽阔的海洋,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从而形成了湖泊,海洋,森林,草原,荒漠和湿地等多中类型的生态系统

5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6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养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是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一个典型实例

7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是:生物圈中有许多种类的生物;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而个体之间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基因库,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神巫种类相联系,生物圈中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他所在的生态系统,当后者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8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条件,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露西少女

1974年11月,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多纳尔德·约翰森等研究人员,来到号称“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亚。他们在那里的哈达地区,发掘道义局不太完整的古人类化石。根据骨骼的形态分析,化石的主人是一个年仅20岁的女性约翰森给她起了个名字——“露西”,并详细分析了她的身体结构特点。约翰森认为,“露西”生活在距今300万年以前,她已经能够独立行走。以后,在发现“露西”化石的地区,人们又相继发现了65具古人类化石,约翰森将它们同成为“阿法尔南猿”化石。

发现阿法尔南猿化石的约翰森认为,唯有阿法尔南猿才是人类的直接祖先。在漫长的年代中, 阿法尔南猿进化成粗壮南猿和鲍氏南猿,最后再进化成为人类 但是,约翰森的观点受到了挑战。肯尼亚国立博物馆的理查德认为,约翰森的说法未必可信。因为在约翰森之前,人们普遍认为非洲南猿是人类的直接祖先,这是由于非洲南猿在解剖上既有古猿的特征,又有人类的特征。而另外两种南猿——粗壮南猿和鲍氏南原则属于同一类型,它们都是从非洲南猿进化而来的。然而,当阿法尔南猿的化石被发现以后,人们便进而认为阿法尔南猿自然而然代替了非洲南猿的地位,成为人类的直接祖先。以后,还会不会有新的“阿法尔古猿”来代替老的“阿法尔南猿”呢?

相关报道

路透社亚的斯亚贝巴3月3日消息,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研究人类起源的考古学家宣布,近来的很多发现意味着他们有望发掘出比著名的“露西”化石更古老和完整的化石标本。

在埃塞俄比亚的索马里东部地区挖掘化石的科学家们说,他们已经出土了1000件物品,包括石制工具、动物遗骸和象牙。他们也在距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部的360公里一个名叫加利里的小村庄发掘出了400件动物和灵长类遗骸

“我们未来的目标是寻找更完整的、比著名的‘露西'年代更为久远的原始人类化石,”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韦伯教授说。

露西化石是埃塞俄比亚享誉世界的考古发现,在1974年出土,是一具几乎是相当完整的原始人骨架,估计至少有320万年的历史。韦伯说:“加利里和东非大裂谷一样,是在埃塞俄比亚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机遇。”

韦伯是这支由美国、德国和俄塞俄比亚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考古小组的负责人,他表示加利里是一个有极大潜在可能性发现保存更完整、状态更良好的原始人类遗骸的地区。

“这些发现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进化的知识,”国际考古小组的成员、埃塞俄比亚的考古学家海森说。

科学家们透露,在加利里已经发现了三枚原始人牙齿,他们相信其中一个已经将近400万年了。

露西化石发现在东非大裂谷附近的Hadar,20年后,科学家们又在Hadar东部大约75公里处挖掘出了一个黑猩猩大小的猿遗体,估计有440万年。去年,美国和埃塞俄比亚的科学在大裂谷地区的Herto村也发现了一个16万年的原始人类遗骸。

如果出现了专门捕食人类的生物,那该生物应该有什么特征?

人类这个物种应该是地球46亿年生涯中带过最优秀的一届“学员”了,虽然我们的体格弱小、没有强壮的身躯、没有尖牙利爪,但是人类拥有聪明的大脑,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既能制造工具也能很好的使用工具,跟大多数的猎食者相比虽然人类赤手空拳很弱,但是奈何我们又不会傻到赤手空拳跟猎食者PK,不然脑子进化是用来干什么的哪?

人类跟大部分的物种相比较的确是进化神速,按照目前最被认可的观点,6500万年前恐龙被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给团灭了,当然也剩下一些个体,进化到今天自豪地走上人类的餐桌变成了美味的炸鸡。现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就拥有一个巨大的陨石坑,被认为导致恐龙灭绝的罪魁祸首留下的。

正是因为恐龙的灭绝,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很多物种就有了发展的空间和资源,生态位大家可以去了解一次,恐龙如果不灭绝是没有人类出现的机会的,在这里大家都应该给恐龙鼓鼓掌。大约在1500万年年前非洲大陆上森林古猿蓬勃发展,算是人类的老祖宗了,一路过来人属下只剩下智人这一个物种。从此人类也一跃到食物链顶端,没有天敌的存在了,那么如果出现专门捕食人类的生物会是什么样子?接下来可以探讨一下!

在远古时期,人类尚还是非洲大草原上瑟瑟发抖的小可怜时,我们的天敌是谁?

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恐猫,这种已经灭绝的史前动物,虽然名字中带有猫,但它并不是猫而是一种猫科动物,生物学分类属于猫科-剑齿虎亚科-恐猫属下的成员,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非洲和北美洲。它的食谱中主要是哺乳动物,同时灵长类更多一些,主要生活的时期是在500-180万年前。就是下边中这个货,四肢较粗壮,拥有锋利的剑齿,可以捕食一些皮毛较厚的猎物。

前文已经提到了恐猫是非常擅长捕杀灵长类动物的,古生物学家在南非的一些洞穴中发现了很多动物骸骨,被认为是恐猫吃完的猎物留下的骨骼,在这些骨骼里就包括了很多狒狒以及南方古猿的头骨,这意味着恐猫是把猎物拖到洞穴中来食用的。南方古猿很现代人类什么关系就不用多说了,可以说在数百万年前远古人类受到恐猫的压制。

其实可以设想一下瑟瑟发抖的南方古猿,每到夜晚就需要警惕这种大型猫科动物的侵袭,现在我们的一些习惯中可以看出来。例如睡觉的时候可能会惊醒,在陌生不熟悉的地方休息的不好,这些都是刻在基因中被遗传下来的。

但是随着发展进化,人类逐渐的“站”了起来,学会制造简单工具,捕猎也许会团队合作,渐渐的这些大型猎食者不是我们的对手了。

现代人类怕什么生物?

不得不说物理攻击对于现代人类来说作用真的不大了,目前来看陆地上综合能力最强大的猎食者应该属于猫科动物,例如五种大猫:狮子、老虎、豹子、雪豹、美洲豹,这些生物的捕猎能力都很强,并且都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存在,当然即使我们用冷兵器冷兵器一对一也打不过它们。但是两脚兽的威力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体现出来的,很多生物都会惧怕狡猾的人类,况且是还能使用火的人类。

一般在人类的聚集区内或者附近很少有大型的野兽分布,因此也不可能发生专门捕猎人类为食物的物种,否则纯等待饿死的。但是对于人类有威胁的生物还是有的,物理攻击可以扛得住,但是“魔法攻击”就受不住了。例如一些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对于人类威胁还是很大的。

2020年开年就遇到的新型冠状病毒,也是本世纪对人类有影响的第三种冠状病毒,已经把人类老老实实逼在家里三四个月了,我们还是很怕的。

能捕猎人类的生物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其实前边已经提到了,人类经过几十万年数百万年的进化已经跳出了食物链,没有天敌的存在了。即使我们自身体能战斗力等不足,但是就靠着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这一项,几乎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就可以想到一个生物必须要有足够的抵抗力,可以抵挡住人类的热兵器和冷兵器的袭击,同时还有一定的智慧可以碾压人类的团结合作。异型的系列**大家应该都看过,看里边的外星智能生物,血液如硫酸、行动迅速攻击力强,最最主要的是人家的大脑壳很聪明,不亚于人类,因此显得很强大。

所以个人认为智商还是最重要的特质,即使战斗力上差了一些,但是靠着聪明才智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还有一点感觉很有意思,假如有一种神秘生物,它们只活跃在黑夜中,并且速度奇怪攻击力奇强,但是在白天你就寻找不到它们的踪迹了。这样的生物类型也是挺恐怖的,这也是人类最惧怕的,因为黑夜是人类最脆弱注意力最不集中的时刻。

总结

实际上人类如果不靠着工具在自然界中生存真的挺难的,我们的适应性和抵抗力跟大部分的生物来比较差的很远。但是幸好,我们进化了大脑,发展出了智慧文明,未开是要飞出地球飞出太阳系的存在,这就是普通生物和发展出智慧文明生物本质上的不同。

人类要想再次碰上天敌,那只有等未来飞出太阳系,寻找到其它智慧文明的时候,那个时候也许人类文明就是不堪一击的了!

如果出现了一种专门以人类为食的生物,那么这种生物的结局只有一个:灭绝。

为什么没有专门捕食人类的动物?

人类在远古时期,其实也有天敌,比如:剑齿虎、恐猫等大型食肉动物,但当时的人类还不像现在这么强大,当时的人类其实并不叫人类,因为按照古人类学对“人”和“猿”做出的定义: 脑容量在750毫升以上的称之为人,反而则是猿。 当时的人类脑容量没有750毫升,因此是猿,并且有一个名字叫做地猿。

地猿虽然会直立行走,但是它们直立行走的速度也不快;虽然也会爬树,但由于足弓的存在,使得它们爬树的技能也不如黑猩猩。正因为如此,当时的恐猫就非常喜欢捕捉行动速度慢的地猿。

随着地猿的逐渐演化,脑容量也在不断变大,就这样演化成了会使用各种工具的“人”,比如:能人、匠人、直立人种等。

此时的人类仍然有天敌,比如:北京猿人的天敌是剑齿虎,它们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北京猿人的数量。

但是当智人出现时,人类一跃登上食物链的顶端, 从前以人类为食的动物们要么放弃人类转而投向其他生物,要么在演化中灭绝了,比如:剑齿虎。

之所有人类登上食物链顶端之后就不再有天敌,其实是因为 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要么像狮子老虎这样本身具有非常大的杀伤力,要么像人类这样会使用工具。 如果有动物以人类为食,不仅捕食成功率差,还有可能遭到人类的反杀,从动物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捕食行为非常不划算。

比如:如果狮子、老虎以人类为食,那么即使它们捕食能够成功,所耗费的能量也远远大于捕食所获取的能量,因此不如把能量节省下来,攻击食草动物们。

能量的限制

能量的限制,是导致没有专门捕食人类的生物存在的根本原因。

其实人类的生存过程,是为了对抗熵增的过程。 熵,意味着从有序走向无序,在一个孤立的系统中,任何一个物体都会从有序走向无序。

但人类生存的系统不是孤立的,人类可以通过摄入能量来对抗熵增,从而存活。

我们知道,人类是杂食动物,既可以通过摄入植物,也可以食用动物来获取能量,但不管是动物、植物,人类获取的能量本质上其实是 太阳光。

我们知道,太阳持续不断地向外发射光子,其中一部分被地球捕捉到,而被地球捕捉到的一部分之中又会被植物捕捉到。

植物会通过光合作用,将捕捉到的太阳光转化为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另一部分以淀粉、葡萄糖等方式储存在体内。

除了太阳之外,其他生物无法通过光合作用直接获取能量,所以它们只能通过植物获取能量,这就是食草动物。食肉动物虽然不吃草,但它们会通过食草动物获取能量。

就这样, 能量会从太阳能到植物,再到食草动物,最后才会到达食肉动物。

根据这些,我们把生物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植物就是生产者,微生物是分解者,而人类就是消费者,但是消费者又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以及顶级消费者。

其中食草动物属于一级消费者,杂食动物属于二级消费者,人类和其他的食肉动物属于顶级消费者。

能量在生产者以及消费者之间传递时,会产生大量的浪费,以至于 只有极少数能量能够到达顶级消费者。

如果出现一种以顶级消费者为食的生物,那么它们能够获取的能量将会变得非常小,以至于无法维持生存而死亡。

因此,地球上才没有出现专门以人类为食的动物,即使曾经出现过,也会要么转向食用别的生物,要么被迫灭绝。

总结

动物狩猎其实是为了获取能量,其实无论是人类还是牛、羊,本质上携带的能量都相差无几,因此生物没必要捕食更加危险的人类,以牛、羊为生就能够满足它们对能量的需求。

再者,太阳能够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光子总量是恒定的,这就造成地球上的能量总量是有上限的,而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浪费,以至于无法无限传递。

所以食物链中存在着顶级消费者,也就是没有天敌的消费者,人类就是顶级消费者。

如果地球上出现一种专门捕食人类的生物,那这种生物会是啥样子的呢?

这个问题有点可怕,当我一看到这个题目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科幻**《侏罗纪世界》那只经过基因改造的高智商暴虐霸王龙……那简直就是战神级的存在,堪称完美的猎杀型巨兽。

刀枪不入、力大无穷、牙齿和利爪坚如金刚钻、高智商懂谋略、会变色隐身、专门猎杀人类……这特么简直就是强大得很不真实……嗯?它确实是不真实的……如果真实中存在这样的生物,那……我们一定会考虑它究竟是椒盐还是红烧比较好……

这样的生物人类是不会允许它野生存在的。它们只能在三层铁笼或三米混凝土的动物园里。虽然自然界也有很多的猛兽会攻击人类,但它们在人类的先进武器面前基本上都活不过三秒,而且他们多数情况下并不会把人类作为优先攻击目标,因此,人类会让他们野外存在,但也仅限于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区吧。

由于暴虐霸王龙太大型了,虽然很聪明,擅伪装,但人们为了安全把它们全部捕杀想必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因此,它们不太可能成为专门捕食人类的生物。

既然太大的不行,那就来小的吧。因此这种生物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小!小往往就代表着弱,弱小弱小嘛,但要成为捕食人类的生物,肯定是不能弱的了。要想蚁群一样小而铺天盖地,还有像铁线虫一样刀枪不入,速度还有快,要躲过人类监控必须得能遁地,飞天其实也可以,但毕竟飞天比较容易防,那种水泥建筑都能挖通的最厉害了。然后就利用规模效应一下子蜂拥而上……想想都恐怖……

如果他们含有神经性毒素那就更恐怖了,能让人迅速失去反抗能力……

这种既多,又小,又凶猛,又刀枪不入,生命力顽强,又有毒的生物实在是最难对付的,我觉得拿它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唯一能解决问题的可能就是杀虫水了,如果这玩意再多一个变异快适应能力强的特性那简直无解了……吃喝等死吧……如果你有办法,欢迎评论区发表高见。

幸好地球上暂时没有发现这种人类天敌,到目前为止人类依然占据食物链的最顶端,地位无可撼动,善待自然吧,不要让它们的食物从地球上消失,不要让它们攻击人类成为唯一的选择,善待它们,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如果出现了专门捕食人类的生物,那么按照天敌的定义(A生物主要危害B生物或者以B生物为食,A就是B的天敌),那么,这种生物就是人类的天敌。在当下,人类是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没有天敌。假如出现人类的天敌,这种生物会有什么特性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南方古猿被认为是古猿向人进化的第一个阶段,严格意义上说属于最早期的人类。在400多万年前,当时的南方古猿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 社会 性,也具有了简单制作工具的能力,但是,在当时的食物链中,南方古猿依然处于较底端。这一点从恐猫的化石发掘地就能看出,因为古生物学家在恐猫的洞穴中发现了大量南方古猿的化石,而这些化石上有着清晰的恐猫齿印。

也就是说,早期的人类是有天敌的,而最主要的天敌就是恐龙。因此,想要成为人类的天敌,这种生物必须要跟恐猫一样是纯正的食肉动物。

当然,现在的人类已经具有更高的智慧,而且人们不断的发明出了更多的工具以便于生存,尤其是一些武器的研发,使得人有了秒杀大型食肉动物的能力。因此,想要成为人类的天敌,这种动物体型一定不能太大。因为,一旦太大,目标太明显,以现在人类研发的武器的威力,这些大型的对人威胁很大的动物大概率会被消灭掉。这一点,从老虎的现状就能看出,早在19世纪以前,老虎的足迹遍布亚洲各地,而且老虎的亚种多达9种之多,除了现存的东北虎、华南虎、苏门答腊虎、印支虎、孟加拉虎以及马来虎外,还有里海虎、爪哇虎以及巴厘虎。但是,在人类的猎杀下,现存仅剩的6个老虎亚种中,华南虎都已经野外灭绝了,而且其他的老虎亚种也都处于濒危的状态下。

因此,想要成为人类的天敌,必须是食肉动物,且体型要很小。

体型小而且是食肉动物,能够符合这种条件的就剩下昆虫类了。但是,如果是独居的昆虫,对人类是没有致命威胁的。因此,这种昆虫还必须是群居的,并且能够在人毫无防备下将人吃掉。所以,我认为能够满足以上这几点的动物就剩下蚂蚁了。

在现存的蚂蚁中,最让人“毛骨悚然”的就是沙漠行军蚁了,而且沙漠行军蚁出现在了许多影视作品中,一群行军蚁所过之处,寸草不留,即使一只大型的动物也会瞬间化为白骨。

假如出现一种像沙漠行军蚁这样的蚂蚁,它们把栖息地搬到人类的世界中,还真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的天敌。毕竟在睡梦中,人是毫无抵抗力的,并且蚂蚁体型小也不容易被发觉。

综上,我认为能称得上是人类天敌的生物暂时是不存在的。假如有这么一种生物,它必须具备以下几种特点:食肉、体型小、群居、表面上看没有威胁、在人类的栖息地活动。而能够满足这些特点的动物,我能够想到的就是出现具有以上全部特点的蚂蚁了。当然,现在的蚂蚁并不满足以上所有的特点。

你认为呢?

人类灭绝之前这样的生物不会出现,如果出现了也不会是以人为食的,只会是寄生于人类的微生物或者病毒。但是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可没少交学费,从一个无处可依的弱势群体,到目前站在金字塔尖,还能拥有这个数量,必然有太多辛酸泪,那么在这个上升期,到底谁是人类的天敌呢?为什么现代人不可能出现天敌呢?下面我们来聊聊。

早期人类的天敌

在很久很久以前,非洲是一片茂密的树林,一群猿猴在树上安稳地生活着,以树上的果实及昆虫为食,虽然有时候会碰到 蟒蛇与部分能够上树的野兽 ,但好在这些金字塔顶端的掠食者数量并不多。

然而,由于板块的运动出现了一条巨大裂谷,如同一条伤疤把非洲东部分隔在外,东部地势逐渐抬高导致气温降低,空气流通不畅,降水量少,森林逐渐被草原所代替,树木的枯竭使猿猴无处可依,只能下地在草原上生活,而本是行走在树枝上,荡跃在树间的动物,并不具备陆地生存优势,因此它们成了以 恐猫和巨蟒为主 的盘中餐。

猿猴数量锐减,同时双足直立行走这种原本在树上会被淘汰掉的基因突变改善了这种情况,它使这群四足行走的动物腾出了双手,可以捡起树枝、树干或动物的骨棒来抵御野兽,甚至驱赶鬣狗抢夺它们猎到的食物。因为猿猴并没有锋利的爪牙以及足够快的速度来猎食,抢现成是它们最好的选择,此时它们的天敌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有了骨棒自保,生存率有了一定的提高。

或许是食物来之不易,为了敲开动物骨头吸食里面的骨髓,或许是为了砸开坚果,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它们在一次使用石头的时候割破了自己的手流出鲜血,意识到了锋利的石头和动物锋利的爪牙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于是它们开始收集石头,敲击石头改造形状,为了更好的利用,它们利用植物柔韧的枝条把石头绑在了木棍或骨棒上,有点类似于“斧子”。 这短短的几句话实际上描述的是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上百万年。

图:早期石刀

这是石器时代的开始,这次的升级对于后期的演化至关重要。有了“斧子”它们的生存能力又进一次提升,而且锋利对于其他野兽来说是有杀伤力的,因此它们可以组团猎杀一些没有攻击性的食草动物。

在大约200万年左右第一个人属物种诞生的,英国古人类学家认为古猿具备双足直立行走且脑容量达到750ml即为人,称之为直立人,脑容量的提高离不开利用石器获取蛋白质(骨髓与狩猎)。而物种的演化是渐进的,这就像渐变的颜色条,在无法辨别蓝与绿时,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定了其中的蓝与绿的分界线。

大量证据表明直立人在200万年前开始向外迁徙,这也说明当时直立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存能力,但是还没有成为顶级掠食者。因为,从北京周口店等地的其他化石可以判断出直立人经常被 剑齿虎 捕食,而它们是东非直立人迁出之后的后代。

图:剑齿虎

人类什么时候成为顶级掠食者主要还得看东非。我们无法推测出具体年代就像上面人类进化的渐变条一样。但是我们有一定的线索,因为我们知道人类需要依靠外物和人口来达到抵抗野兽。人口越是密集,石器发展的速度越快。而东非外面地大物博,太早迁出的直立人到哪都是地广人稀,无法形成初步的分工合作,因此成为顶级掠食者应该在直立人晚期,剩下的事情就是人与人故事。

为什么现在无法出现主要以人为食的动物?

原因有两个:一个能力不允许,另一个吃人类的效率并不高!第一个很好理解。我们重点说说第二个。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一年只吃一头牛,那么就饿死了。

那么我们假设:同为顶级掠食者的狮子,100亩草地能养活一头牛,而10头牛也可以养活一只食物链顶端的狮子(比喻数字不准确),于是我们能得到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的比例是100:10:1,这是因为能量的吸收与转化存在损失,因此正常来说顶级掠食者数量都较少。

为何人类这么多?因为人类是杂食动物,并且是智慧动物,可以依靠农业技术和畜牧业技术来为我们自己提供能量,不需要依靠野生动物。目前,野生动物与人类驯养的动物的为3%比97%,从这个可怕的差距,再加上耕地的面积养活了70亿人。如果把人类驯养的动物及耕种的土地换算成野生资源,再加上人类的技术水平,这些人口也就不奇怪了。

地球上的资源就这么多,想要诞生出以人类为食的动物,首先要抗衡人类的武器,再就是可以更高效利用能量,数量更少的物种,即回到大自然的金字塔形态。反观 历史 ,一个新的物种的崛起都是在旧的统治者灭绝之后自然进化产生的,因此除非是外星来客,否则地球不会发生。

这种提问不含科学性。因为天底下任何一种动物都不是专饲一样食物的。植物类食者几乎所有的植物都会吃。而肉食动物们则大多种肉类可都吃。如凭你的想象,地球上若出现一种专捕食人类的动物,那么说明地球上的这种动物和人都不能存在。

即是在远古时期,不说人类现在有武器抗敌杀敌。就在人类未文明未有武器使用的时期,人类也是有抗挣和保命的意识的。当有物种对人类发动攻击时,人类也会拼命的反抗。

象你说的这种想象逻辑,假若真发生,那么说明有三种可能:

一是出现一种鬼怪性的动物,其形怪异而丑,专吃人类,人类则不可抗拒而灭亡。然后这种怪异生物再想办法生存下去。 二是出现一种来去无踪,似猴似兽的怪异生物,如外星人一般专来攻击捕杀人类,人类也难以抗拒而灭亡。然后它们再去其它星球上谋生。

三是地球上出现一种物不象的一种动物,是一种另类,而专吃人。它们的样子无法想象和描述,而它们的行为和力量也是人类难以抗拒的。这 就说明在这个地球上,这种生物和人类都将不复存在。因为它们把人类吃光后,它们的食物来源已绝种,再没有它们可吃可维持自身生命的物质了,那么它们也要死亡而灭绝。

那么 这个问题要放现在,无论出现何种三头十二臂的古怪动物,在人类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人类可主宰地球是不争的是实。假如狮子老虎,若人类要消灭它们,是轻而易举的事。不过人类的人性是愿与大自然供生供存的。

人类在地球上发展进化到现在,身体、思维已经达到了地球生物的巅峰。虽然身体不是最强的,但思维是最活跃广泛的。

注意:人类会倚靠思维的灵活使用工具!!

如果地球上出现能专门捕食人类的生物,对于个体来说,思维上必须接近或超过人类,身体必须比人类强壮,四肢灵活度亦须高于人类。有这些比人类强的优点,它们捕捉人类就轻松了,就象现在人类捕捉老鼠一样。

如果是集体,只要思维超过人类就行,身体不一定要比人类强,就象电视上介绍古人利用火或利用悬崖捕捉大象一样,动动脑子加上一定的行为就行。

思维上不超过人类,只靠扩大种群而占取优势的生物想专门捕食人类生存,是不可能的,可能开头会占些便宜,但最终必然被人类使用工具生产制造出克制它们的天敌,最终被扑灭。新冠病毒就是榜样,兔子尾巴长不了的。

就目前地球的环境来看,出现专门捕食人类生物的机率是非常非常低的,几乎不可能,大家该吃就吃,该睡就睡,毋需担忧。

如果只是觉得这种生物应该有尖牙利齿,强健肌肉,那这种生物动物园猛兽区的那些居民们都具备这个条件,但是这些生物如今有的被关在动物园中供人观赏,有的被取走皮毛供人取暖,显然生物特性并不能决定食物链的上下级关系,能杀死人并吃掉人的物种太多了,但是人已经凭着智慧站在食物链顶端。

能以人类为食只能是人类自己,只不过这个食并不一定是杀死并吃掉对方的肉体,而且通过财富的转移来实现。为了财富,人可以展现出最可憎的面目和最可怕的内心。动物尚且有族群内的规矩去约束个体,但是对于人类来说,财富可以驱使人背弃道德和良知,可以毫不犹豫地将同胞献祭给无情的资本。所以这种生物早就已经存在,而且是伴随人类的发展里程越来越多,他们的特性就是人的特性。

首先要有锋利的牙齿。这是必备的。因为肉不是那么容易咬碎的。然后又要有锋利的爪子。还要有一个强大的消化器官。人啊这种动物纯杂食动物,什么都吃。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吃不到的。没有强大的消化系统那么还是放弃吃人!

人类处在当前地球生物链最顶层,还没有哪种生物专以捕食人类为生存方式。人类虽设有尖牙利爪和强健的体魄,但人类凭借发达的大脑称霸生物界。说白了,还没有哪种生物有资格与人类为敌。

至于寄生于人体的各种寄生虫和细菌病毒,虽然对人有危害,但都是借人体以存身,延续自己的生命,繁延自己的物种为目的,并不同于立即要人命,吃人肉的虎豹豺狼。不能算是专门捕食人类的生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7514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6
下一篇2023-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