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怎么画侧身

古代诗人怎么画侧身,第1张

画侧身古代诗人的步骤如下:

1、第一步,先画出诗人的头部和头上的发髻,定好诗人的位置。

2、第二步,画出诗人的五官和身体,手里可以画出一把扇子。

部分古代诗人介绍:

1、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诗祖”屈原。

诗人简介:提到中国古典文学,始终绕不开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真正的作家存在;从他开始,中国诗歌由集体歌唱进入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从他开始,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2、伟大的诗人、辞赋家:“诗宗”陶渊明。

诗人简介:陶渊明,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是中国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擅长诗、散文、辞赋,尤其是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3、唐代诗坛第一的“全才式”诗人:“诗佛”王维。

诗人简介:王维,精于“诗、文、书、画、乐”;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潘正伟,笔名夕阳匆匆,中国当代诗人、词人、散文家,70后,籍贯云南祥云,2008年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得稿费95元人民币,现居夕阳匆匆古城。

夕阳匆匆潘正伟作品众多,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悠闲、最释怀的作品《南诏重游》,创作了当代中国藏头诗巅峰之作《王者之音》,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悲愁的诗作《千秋余愁》;代表作品《永平霁虹桥怀古》与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并称为“古今惊涛骇浪四大名作”。

夕阳匆匆潘正伟名言佳句较多,从公开发表的《中国当代诗人夕阳匆匆潘正伟经典语录》来看,共有是10辑汇编问世,每辑选录16句,共计160句:

1 平凡世界多辛酸,

幸福路遥隔重山。

──夕阳匆匆潘正伟《纪念路遥诗二首》

2 苦难人生不觉痛,

忙里却把百花种。

──夕阳匆匆潘正伟《纪念路遥诗二首》

3 沧海桑田几多次,

一切磨难等闲事。

──夕阳匆匆潘正伟《王勃之殇》

4 雨后长空雁哀鸣,

回首笑看天际云。

──夕阳匆匆潘正伟《偶像倒塌》

5 风清云淡回望月,

往事凄凄烟雨灭。

──夕阳匆匆潘正伟《乡关回眸》

6 悲欢愁喜不轻诉,

人生处处荆棘路。

──夕阳匆匆潘正伟《乡关回眸》

7 回眸乡关出走处,

犹见当年海棠树。

──夕阳匆匆潘正伟《乡关回眸》

8 万流奔涌相激荡,

无风自起惊涛浪。

──夕阳匆匆潘正伟《永平霁虹桥怀古》

9 人生终极非名利,

千年流芳唯正气。

──夕阳匆匆潘正伟《永平霁虹桥怀古》

10 忘却失意千百次,

人生有志成万事。

──夕阳匆匆潘正伟《重上博南山》

11 人间多少芳华事,

烟飞烟灭一瞬间。

──夕阳匆匆潘正伟《大理无为寺吟颂》

12 春花秋月已看惯,

初心不负唯向善。

──夕阳匆匆潘正伟《大理无为寺吟颂》

13 继往开来面貌新,

强大自信胜古今。

──夕阳匆匆潘正伟《王者之音》

14 相依相聚两相难,

笛声阵阵寸断肠。

──夕阳匆匆潘正伟《承诺之痛》

15 心静自风流,

忘尽千般愁。

──夕阳匆匆潘正伟《路遥进京领奖》

16 苍茫大地问所求,

青山无语不解愁。

──夕阳匆匆潘正伟《异乡问寻》

17 天涯海角遍芬芳,

人生无处不故乡。

──夕阳匆匆潘正伟《异乡问寻》

18 莫道西风不待见,

大爱无疆自有日。

──夕阳匆匆潘正伟《巅峰人生》

19 人生迷茫困惑时,

灯火阑珊寻觅处。

──夕阳匆匆潘正伟《巅峰人生》

20 斗转星移潮起落,

成败留与后人说。

──夕阳匆匆潘正伟《巅峰人生》

21 呜咽江水辗转流,

铁索悠悠行人愁。

──夕阳匆匆潘正伟《古桥寻梦》

22 瑟瑟江水大桥前,

前世今生醉红尘。

──夕阳匆匆潘正伟《古桥寻梦》

23 是非曲直烟云散,

千古风流成绝唱。

──夕阳匆匆潘正伟《无为将军千秋吟》

24 悠悠岁月匆匆逝,

光阴抹平过往事。

──夕阳匆匆潘正伟《古街叹息》

25 短暂人生几十年,

一声叹息意缠绵。

──夕阳匆匆潘正伟《古街叹息》

26 依稀故乡睡梦里,

夜半雨打枇杷声。

──夕阳匆匆潘正伟《雨困龙门李子树》

27 迷茫环顾时,

不见寻觅处。

──夕阳匆匆潘正伟《四十之惑》

28 聚散离别两依依,

此去一别无归期。

──夕阳匆匆潘正伟《水映残月》

29 兴浓千杯少,

醉酒不知晓。

──夕阳匆匆潘正伟《遇友唯欢》

30 争艳百花竞绽放,

芬芳春意更别样。

──夕阳匆匆潘正伟《风华岁月》

31 人生短暂逝如风,

衷肠未诉各西东。

──夕阳匆匆潘正伟《承诺之痛》

32 重回佳人寻觅处,

物是人非泪朦胧。

──夕阳匆匆潘正伟《匆匆那年》

33 徐徐晚风扑面来,

依岸青山隐隐去。

──夕阳匆匆潘正伟《西湖泛舟》

34 人生朝露转瞬逝,

不负初心少年志。

──夕阳匆匆潘正伟《西湖泛舟》

35 袅袅炊烟腾空起,

天高云淡风不语。

──夕阳匆匆潘正伟《情驻东庄》

36 今朝离别泪依依,

何年何月是归期?

──夕阳匆匆潘正伟《忆东庄村脱贫攻坚》

37 元梅花桥映东庄,

威武雄壮博南山。

──夕阳匆匆潘正伟《忆东庄村脱贫攻坚》

38 脱贫攻坚鼓声震,

热血男儿赴一线。

──夕阳匆匆潘正伟《忆东庄村脱贫攻坚》

39 凝眸不语心淡然,

转身难抑寸断肠。

──夕阳匆匆潘正伟《违心诀别》

40 为求一个字,

思量十余次。

──夕阳匆匆潘正伟《执着人生》

41 琢磨复琢磨,

不知日头落。

──夕阳匆匆潘正伟《执着人生》

42 今有几多洒脱者,

能为正义把命舍?

──夕阳匆匆潘正伟《潘正伟祭屈原》

43 荣辱兴衰置身外,

淡雅清新人自在。

──夕阳匆匆潘正伟《淡雅人生》

44 过往云烟多少事,

永葆初心昂扬志。

──夕阳匆匆潘正伟《厉害了我的国》

45 天涯遇知己,

相思泪如雨。

──夕阳匆匆潘正伟《天涯倦客》

46 坎坷旅途多险坡,

万种风情谁人说。

──夕阳匆匆潘正伟《无怨青春》

47 不堪那年花季雨,

浩瀚烟波延万里。

──夕阳匆匆潘正伟《烟雨思忆》

48 贫贱不移凌云志,

笑傲江湖烟云事。

──夕阳匆匆潘正伟《高考江湖》

49 得意人生心舒畅,

人鸥互戏共浪漫。

──夕阳匆匆潘正伟《洱海游记》

50 伤心一别两茫茫,

十年相思寸断肠。

──夕阳匆匆潘正伟《茫茫相思》

51 天涯倦客心欲裂,

举头唯见天际月。

──夕阳匆匆潘正伟《茫茫相思》

52 心似秋水任凭流,

流尽千般绵绵愁。

──夕阳匆匆潘正伟《秋水余晖》

53 漫漫人生不留恨,

扫尽愁云福自现。

──夕阳匆匆潘正伟《秋水余晖》

54 悠悠白云枉自恋,

最是难忘初遇见。

──夕阳匆匆潘正伟《秋水余晖》

55 环顾凄雨冷风中,

芳华烟云转头空。

──夕阳匆匆潘正伟《沧桑风云》

56 无尽过往诉不休,

回眸青春几度秋。

──夕阳匆匆潘正伟《残阳断桥》

57 蹉跎万事古今稀,

绵绵此情无绝期。

──夕阳匆匆潘正伟《云南山茶赋》

58 一人伫立高墙外,

十字路口复徘徊。

──夕阳匆匆潘正伟《游巍山古城》

59 山盟海誓逝风中,

残月冷照千秋松。

──夕阳匆匆潘正伟《悠悠同窗》

60 卿乘车马君自走,

戴笠布衣不扣首。

──夕阳匆匆潘正伟《悠悠同窗》

61 我乘车马遇君走,

铁定陪君醉三宿。

──夕阳匆匆潘正伟《悠悠同窗》

62 仰天开怀啸,

忘却万般苦。

──夕阳匆匆潘正伟《少年佳梦》

63 往事如烟心碎裂,

思念遥寄空中月。

──夕阳匆匆潘正伟《逼上梁山》

64 世态炎凉我独行,

天地自有一片晴。

──夕阳匆匆潘正伟《逼上梁山》

65 霞光山色相辉映,

碧水云天汇一色。

──夕阳匆匆潘正伟《深山寻迹》

66 曲幽小径独漫步,

闻得暗香一处处。

──夕阳匆匆潘正伟《幽径寻香》

67 年少无知轻别离,

别后方知情难绝。

──夕阳匆匆潘正伟《初心踪影》

68 初心踪影寻觅处,

崇山峻岭隔断路。

──夕阳匆匆潘正伟《初心踪影》

69 感慨人生万事空,

半醒半梦逝风中。

──夕阳匆匆潘正伟《初心踪影》

70 花未开全花之幸,

月未满盈月之福。

──夕阳匆匆潘正伟《花月之幸》

71 花月相映成幸福,

半幸半福人生足。

──夕阳匆匆潘正伟《花月之幸》

72 天涯不相见,

轻风传忆念。

──夕阳匆匆潘正伟《青春故事》

73 明月照窗前,

蝉声意绵绵。

──夕阳匆匆潘正伟《一梦千年》

74 夜深人入梦,

一梦梦千年。

──夕阳匆匆潘正伟《一梦千年》

75 徐徐杨柳习习风,

相思寄于晚风中。

──夕阳匆匆潘正伟《鸳鸯潭记》

76 身似水中萍,

风雨无力停。

──夕阳匆匆潘正伟《潘金莲之千年叹息》

77 狭缝追逐梦,

不遇同路人。

──夕阳匆匆潘正伟《潘金莲之千年叹息》

78 多情枉费送,

天地难撼动。

──夕阳匆匆潘正伟《潘金莲之千年叹息》

79 人间美味齐,

神仙犹不及。

──夕阳匆匆潘正伟《山珍海味》

80 回眸出走处,

炊烟伴云雾。

──夕阳匆匆潘正伟《山珍海味》

81 燎原星火终成势,

热血铸就初心志。

──夕阳匆匆潘正伟《初上井冈山》

82 恨不相逢在当年,

我本铮铮傲骨人。

──夕阳匆匆潘正伟《初上井冈山》

83 热血洒尽救众生,

正气永葆天地间。

──夕阳匆匆潘正伟《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

84 幽幽竹林轻摇曳,

碧血浸透红土地。

──夕阳匆匆潘正伟《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

85 曾经天下第一山,

心驻井冈不寻芳。

──夕阳匆匆潘正伟《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

86 轻声又细语,

不惊英魂灵。

──夕阳匆匆潘正伟《上井冈山祭英烈》

87 孑然执着世间走,

初心即定不回首。

──夕阳匆匆潘正伟《初心即定》

88 蜂蝶恋恋绕花丛,

百花争艳馨香浓。

──夕阳匆匆潘正伟《风花雪月初心情》

89 百折不屈心灿烂,

何惧狂风惊涛浪。

──夕阳匆匆潘正伟《风花雪月初心情》

90 酸甜苦辣扶贫情,

攻坚精神永伴行。

──夕阳匆匆潘正伟《东庄记忆》

91 心心相印互提携,

浓情滋润苦岁月。

──夕阳匆匆潘正伟《知音万岁》

92 物是人非伤心地,

靓丽风景随风去。

──夕阳匆匆潘正伟《伤心人民路》

93 今宵情浓今宵醉,

流尽几多离别泪。

──夕阳匆匆潘正伟《在那小河淌水的地方》

94 觅寻素荷韵香味,

几度徘徊意缠绵。

──夕阳匆匆潘正伟《双廊赏荷》

95 悠悠余香味清馨,

一杯铭饮品古今。

──夕阳匆匆潘正伟《离天空最近茶园赋》

96 辛勤汗水筑神话,

博南山茶甲天下。

──夕阳匆匆潘正伟《离天空最近茶园赋》

97 万千苦难等闲事,

不负乡关出走志。

──夕阳匆匆潘正伟《诗人先知》

98 有心留香香远去,

无意争春春自来。

──夕阳匆匆潘正伟《落花成泥》

99 半生漂泊有谁怜,

醉忘今夕何夕年。

──夕阳匆匆潘正伟《致那些挥之不去的青春》

100 蛙声连连夜难眠,

忘尽过往有几人?

──夕阳匆匆潘正伟《致那些挥之不去的青春》

101 青春岁月渐逝去,

往事烟云成记忆。

──夕阳匆匆潘正伟《痛并快乐着》

102 一切过往付水流,

几人欢喜几人愁。

──夕阳匆匆潘正伟《另类丰碑》

103 捍卫净土守底线,

虚名浮利不迷恋。

──夕阳匆匆潘正伟《底线守候》

104 初心只唱正气歌,

是非听凭后人说。

──夕阳匆匆潘正伟《底线守候》

105 平生自负非等闲,

文章千年泣鬼神。

──夕阳匆匆潘正伟《底线守候》

106 忠诚教育献余生,

桃李芬芳满人间。

──夕阳匆匆潘正伟《一生忠诚》

107 秋高气爽昂扬志,

欲与天公一比试。

──夕阳匆匆潘正伟《军歌嘹亮》

108 一草一木一方地,

一诗一人一片天。

──夕阳匆匆潘正伟《岁月无声》

109 日出日落春常在,

人间难寻千年人。

──夕阳匆匆潘正伟《心头无雨》

110 心头无雨晴遍天,

淡泊名利赛神仙。

──夕阳匆匆潘正伟《心头无雨》

111 人生磨难千万般,

苦尽甘来百花香。

──夕阳匆匆潘正伟《成败释然》

112 葫芦丝响心悠悠,

时光荏苒又一秋。

──夕阳匆匆潘正伟《踏寻状元足迹》

113 又到中秋日,

暗怨日落迟。

──夕阳匆匆潘正伟《中秋思绪》

114 明月升起时,

天下共思亲。

──夕阳匆匆潘正伟《中秋思绪》

115 生生不息力争上,

日出日落终灿烂。

──夕阳匆匆潘正伟《西楼回首》

116 月亮最是故乡明,

阴晴圆缺永伴行。

──夕阳匆匆潘正伟《故乡明月》

117 帝王将相转瞬逝,

不朽文章千秋事。

──夕阳匆匆潘正伟《一生何求》

118 起起落落平常事,

聚聚散散皆是缘。

──夕阳匆匆潘正伟《旧梦随风》

119 一步之遥距千里,

门里门外两重天。

──夕阳匆匆潘正伟《践行无涯》

120 锦绣江山美如画,

心胸博达霸天下。

──夕阳匆匆潘正伟《博达天下》

121 神雕大侠远走日,

巍峨苍山飞雪夜。

──夕阳匆匆潘正伟《江湖永在》

122 人在江湖苦难行,

是非恩怨有谁明。

──夕阳匆匆潘正伟《江湖永在》

123 生平唯认真理事,

正义首当求其次。

──夕阳匆匆潘正伟《初心永恒》

124 千秋功过非与是,

誓死不改初心志。

──夕阳匆匆潘正伟《初心永恒》

125 曲毕事终人心碎,

千古伤心万般泪。

──夕阳匆匆潘正伟《人生世界》

126 苍山一夜白了头,

残雪消融几许愁。

──夕阳匆匆潘正伟《苍山动容》

127 人人心中皆有梦,

泪眼笑看风云弄。

──夕阳匆匆潘正伟《苍山动容》

128 大道迢迢漫无边,

理想至上高于天。

──夕阳匆匆潘正伟《苍洱春天》

129 男儿意志坚如铁,

一生忠诚伴日月。

──夕阳匆匆潘正伟《一路前行》

130 逐鬼驱魔一万年,

但求世间遍清廉。

──夕阳匆匆潘正伟《痴狂诗人》

131 诗情画意谱经纬,

人心自在净如水。

──夕阳匆匆潘正伟《故土当年》

132 轻风不识君颜面,

旧影依稀梦里现。

──夕阳匆匆潘正伟《梦里依稀》

133 世间沧桑几多次,

最忆过往云烟事。

──夕阳匆匆潘正伟《博南古道踏寻》

134 尘世喧嚣无尽头,

一斛浊酒解千愁。

──夕阳匆匆潘正伟《杯酒解愁》

135 杨柳无意随风舞,

奈何根深陷泥土。

──夕阳匆匆潘正伟《风中杨柳》

136 漫天花雨伴风飞,

无尽思念寄天边。

──夕阳匆匆潘正伟《那年梨花开满枝头时》

137 生平淡泊志,

无意求其次。

──夕阳匆匆潘正伟《一个副教授的人生交待》

138 当年同学犹挂记,

无聊火车隔空忆。

──夕阳匆匆潘正伟《无聊火车》

139 天涯倦客步难移,

青山隐隐乡关离。

──夕阳匆匆潘正伟《故土离愁》

140 沧桑漂泊许多年,

故土清香伴入眠。

──夕阳匆匆潘正伟《故土离愁》

141 一杯浑浊酒,

寄解千古愁。

──夕阳匆匆潘正伟《千秋余愁》

142 雪融入地悄无声,

月映苍洱山水间。

──夕阳匆匆潘正伟《心随秋动》

143 忙碌人生为哪般,

恰似花儿留芬芳。

──夕阳匆匆潘正伟《心随秋动》

144 铁骨铮铮赴前程,

今生只做正气人。

──夕阳匆匆潘正伟《铁血丹心》

145 粉嫩桃花似君面,

仰天长叹空留恋。

──夕阳匆匆潘正伟《岁月记忆》

146 千年沧桑成正道,

万花丛中我独俏。

──夕阳匆匆潘正伟《人间正道》

147 回眸一笑泪流归,

奈何岁月无情催。

──夕阳匆匆潘正伟《翠湖之恋》

148 风平浪静后,

青山复依旧。

──夕阳匆匆潘正伟《乡关旧梦》

149 古栈小道灯昏沉,

孤影对杯天涯人。

──夕阳匆匆潘正伟《古栈醉影》

150 有限人生无限愁,

是非成败皆风流。

──夕阳匆匆潘正伟《古栈醉影》

151 青春年少努力过,

无愧初心对与错。

──夕阳匆匆潘正伟《那年那月那西湖》

152 迷途桃源百花开,

花丛如谜难以猜。

──夕阳匆匆潘正伟《桃花岛游记》

153 一心为公无杂念,

人生无愧敢直面。

──夕阳匆匆潘正伟《沧海横流》

154 云来雨去寻清新,

淡雅一生慰我心。

──夕阳匆匆潘正伟《沧海横流》

155 愿为花丛根下土,

不争世间一缕光。

──夕阳匆匆潘正伟《春节记忆》

156 年年赏花花相似,

唯有赏花人不同。

──夕阳匆匆潘正伟《山河灿烂》

157 千般雕琢炫灿烂,

世间几人识真相?

──夕阳匆匆潘正伟《陋石命运》

158 天涯奔波迷茫时,

故乡一杯清香茶。

──夕阳匆匆潘正伟《故土情牵》

159 同窗情谊难忘却,

缘定青春苦岁月。

──夕阳匆匆潘正伟《故地缘聚》

160 挣脱羁绊无牵挂,

浊酒一杯论天下。

──夕阳匆匆潘正伟《故地缘聚》

从中国历史文献资料看,李白是唐朝名言佳句最多的诗人,流传至今的有46句,杜甫是唐朝名言佳句第二多的诗人,仅次于李白,流传至今的有34句,苏轼是宋朝名言佳句最多的诗人、词人,流传至今的有30句,在中国历史文坛上,李白、杜甫、苏轼创作流传下来的名言佳句数量依次位居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

夕阳匆匆潘正伟到目前为止,从已公开发表的名言佳句来看,有160句,而这160句名言佳句包含的作品,仅仅只是占夕阳匆匆潘正伟作品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夕阳匆匆潘正伟作品的三分之二左右中的精彩佳句还没有展示出来。而展示出来的三分之一约160句,已经超越李白、杜甫、苏轼三位中华大儒的名言佳句总和,由此,我们可以说:

到目前为止,在神州大地这片星空下,夕阳匆匆潘正伟是中国创作名言佳句最多的文人学者。

诗仙—李白。

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2、诗圣—杜甫。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3、诗佛— 王维。

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4、诗鬼—李贺。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5、诗魔—白居易。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6、诗豪—刘禹锡。

禹锡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主要著作是《天论》三篇。刘禹锡以自然科学为根据,补充了柳宗元的自然观。

7、诗杰—王勃。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8、诗狂—贺知章。

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人。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 。

9、诗囚—孟郊。

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10、诗奴 —贾岛。

唐代诗人,字阆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

扩展资料:

1、李白“诗仙”的名号始于贺知章,经历盛唐,中唐,以至于晚唐,已经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他睥睨世俗,不屑一顾,终日醉酒,天子呼来不上船,玄宗赐食,贵妇奉酒,力士脱靴,风光无限,飘飘然遗世而独立。他的诗歌,尤其是古风,飘飘洒洒,下笔千言,不假思索,惊天地泣鬼神,可谓鬼斧神工,自然出尘。李白,“诗仙”的美名,当之无愧。

2、杜甫诗圣的得名,要到明朝才正式成名。明朝中期,武宗之时,白沙学派的盟主陈献章,在《随笔》之六中曰:“子美诗之圣,尧夫更别传。后来操翰者,二妙少能兼。”陈献章在当时的明朝诗坛地位很高,他的评价,正式给杜甫以“诗圣”之尊,从此,“诗圣”杜甫算是正式称名。

439 48

林杰是一位古代诗人,但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他创作过与七夕相关的古诗。

1、林杰的生平与作品

林杰(约公元810年-约公元860年)是唐代晚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优美的辞章和深邃的思想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涉及山水田园、友情爱情等主题,但没有直接与七夕节有关的作品。

2、七夕节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起源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人们以纪念牛郎织女的相会和浪漫爱情。七夕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诗人都曾创作与七夕节相关的诗歌。

3、其他与七夕相关的古代诗人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著名的诗人创作了与七夕节相关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夕》和杜甫的《秋夕感怀》等。这些诗作描绘了七夕节的浪漫氛围、爱情的神奇力量以及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4、中国古代诗歌与七夕节的主题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七夕节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思念和相聚的情感。诗人们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离别和相会、星空下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七夕节独特的浪漫色彩。他们运用婉约而典雅的语言,抒发了对爱人的深情与思念之情。

总结:

虽然林杰是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他创作过与七夕相关的古诗。七夕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其他古代诗人如王之涣、杜牧和杜甫等都创作了与七夕节相关的脍炙人口的诗作。这些诗作描绘了七夕节的浪漫氛围和对爱人的深情思念,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想想古人的生活离我们似乎已经非常遥远。但是对古代世界好奇的人还是会忍不住去想,我们的祖辈们究竟在千年前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无聊的时候靠什么来消遣?他们结婚的过程是不是很繁琐?诸如此类的问题恐怕都曾经在人们的心头浮现过。但是,即便现代科技再发达,也不可能还原过去的生活,我们只能在心里去想象。

很多爱好文学和诗词的朋友都想知道,究竟古代的那些诗人是靠做什么赚钱的,因为印象中都只看到他们吟诗作对,四处游历,很少会提到他们靠什么谋生。

其实这些诗人往往都是有一定文采的人,因为才华太过一般是很难被称为诗人的。在科举制没有诞生之前,诗人可能是去给一些达官贵人写文章,或者直接成为某个政治人物的幕僚,为他策划各种事情。而有了科举制以后,很显然,他们都会走上科考的道路。这些诗人有很大一部分原本家世就不错的,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唐朝大诗人李白,他之所以能够毫无牵挂游遍祖国的名山胜水,就是因为家里有钱,可以供他挥霍。

当然,也有些人出身贫寒,但是他们的朋友可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所以也能得到一些经济上的帮助,同时因为有人脉,还可以经过推荐混个一官半职。所以总的来说,古代诗人的经济来源就是这些,有些实在活得太困窘的可能还会拿字画去卖,但是这种还是比较少的。

虽然他们的出身大有不同,但是同为诗人,肯定存在一些相似的特质。不管是举世闻名的大文豪,还是一生平淡的诗人,他们本身都是艺术家。正是因为对诗词和对文学的热爱,才成就了他们的身份,成就了后人对他们的敬仰。

1、李_是唐朝后的乱世五代十国时期的人。

2、李_(916年-961年9月12日),初名徐景通、徐瑶(李瑶),字伯玉,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生于升州(今江苏省南京市),唐烈祖李_长子,南唐第二位皇帝,于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李_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_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被后周夺取淮南江北之地,遂从金陵迁都洪州,称南昌府。961年逝世于南昌,时年四十六岁,葬顺陵。死后获宗主国宋朝特许而被追上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收录《南唐二主词》中。李_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中国古代十大诗人介绍如下:

1、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诗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淳朴自然,使心灵放松。

2、唐代诗人王维素有“诗佛”之称。王维的诗作,多是给人以空灵、寂静之感。超脱凡俗,融于自然,解放心灵。

3、李白的诗才,冠绝天下,独步百代。李太白善于写“高”,寻常事物,在他绝妙的想象中,都成了写就“灵诗”的素材。

4、3000年来,堪称“诗圣”者,唯有杜甫一人而已。“千家注杜”的盛况,足见其影响力之大,令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5、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既通俗易懂,又颇富文艺,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6、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李商隐的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隐隐约约、缠绵悱恻。语言深沉,耐人寻味。

7、李煜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8、苏轼是文化界难得一见的全才人物。其诗、词、书、画的造诣,皆臻于顶峰。

9、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0、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词人,既是一代词人,也是一位沙场猛将。平生写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乃豪放诗词的代表人物。

古诗词意义

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在学习中,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

诗魂,汉语词语,读音为shī hún,释义为诗人的精神或诗人的亡魂。出自南唐李建勋《春雪》诗、明袁宏道《卷中见亡友王官谷姓字感赋》、陈毅 《由宣城泛湖东下》诗。接下来我为你带来古代诗魂诗人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古代诗魂诗人介绍

唐穆宗名为李恒,唐宪宗的第三个儿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原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生平

穆宗以前的唐朝诸帝多能将皇位传给儿子,高宗()还有二子(即中宗和睿宗)即位做了皇帝,穆宗的父亲宪宗另外也还有一个儿做了皇帝,即宣宗。穆宗以后的懿宗,有第五子即位为僖宗,第七子即位为昭宗。此前,睿宗的儿子当中,一位受命登基(),一位追认为帝(让皇帝李宪),三位获赠太子,已被旧史盛赞为天与之报,福流无穷。但穆宗一共有五子,其中竟然有三个做了皇帝,即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这在唐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由于每个儿子即位后都把各自的生母追尊为皇太后,所以穆宗先后有三个皇后和他配享太庙,这在唐朝历史上也属罕见。穆宗于长庆四年(824)正月死时,刚刚30岁,相对于他之前的唐朝皇帝来说,可谓最短寿的一位。这些情况透露出,在穆宗君临天下时,唐朝的皇位继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皇帝的人身安全也已变得毫无保障。所有这些似乎再次提示我们,穆宗时期的宫廷局势已经难以用常规来审视了。

穆宗出生前,其父宪宗已经有了长子李宁和次子李恽。排行老三的穆宗,却有一个势力强大的母亲,那就是宪宗为广陵王时于贞元九年(793)娶的妃子郭氏对唐室有再造功绩的尚父的孙女。长子李宁的母亲是宫人纪氏,次子李恽的母亲竟没有留下姓名,在这一情况下,究竟是选择哪一位皇子,宪宗一直没有拿定主意。事情一直拖到他登基四年以后,到元和四年(809)三月,宪宗心中渐渐地向长子倾斜了。此时的李宁已经17岁,平素喜欢读书,举止颇符合礼法,深受宪宗的喜爱。于是在大臣建议早立储君以杜绝奸人窥伺觊觎之心时,他宣布了立长子为嗣君的决定。这次册立很费了一些波折,本来应该在春天举行的册立仪式,由于连续遭遇大雨,使时间一改再改,一直拖到了孟冬十月。这期间有多少来自穆宗母亲郭氏的阻力,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接下来的事情使所有人都感到无奈。元和六年(811)十二月,刚刚做了两年太子的李宁竟然在19岁的时候一病而死。宪宗悲痛欲绝,出乎意料地为他废朝13日,并特别制订了一套丧礼,加谥为惠昭。李宁的死,使宪宗不得不为选立继承人再次陷入抉择。

此时,宫廷内外几乎都建议选立郭氏所生的皇三子李宥,最受皇帝恩宠的宦官吐突承璀则建议应当按照次序立次子李恽。宪宗也有意立次子,但是李恽因为母氏地位卑贱难以在朝廷上得到支持,而郭氏一系在朝野上下的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立三子宥的呼声占据了上风,宪宗也徒无奈何,只好请翰林学士崔群代次子恽起草了表示谦让的奏表,于元和七年(812)七月下诏立李宥为太子,改名为李恒。十月,举行了册立大典。

其实宪宗心里对这位太子并不满意,吐突承璀揣度皇帝的心意,也一直没有放弃为李恽的经营。宪宗这次立储事件,为穆宗日后的登基埋下了祸根,也为自己留下了祸患。

元和八年(813)十月,在刚刚册立新太子整一年的时候,拥立太子的朝廷官员又上表请求宪宗立郭氏为皇后。自玄宗以后,后宫活着被立为皇后的只有肃宗的张皇后,那是因为她在平叛的特殊时期有特殊的功劳,宪宗将郭氏册立为贵妃已经是后宫最尊贵的角色,宪宗以种种借口拒绝了此番动议。此事以后,郭贵妃在朝野内外,广结党羽,包括宦官中的厉害角色神策军中尉梁守谦以及王守澄等人,他们暗中和吐突承璀等较量。

元和十四年底,宪宗因为服用方士柳泌的丹药身体恶化,吐突承璀也就加紧了改立李恽的谋划。太子李恒十分紧张,曾经问计于他的舅舅郭钊,时为司农卿的郭钊嘱咐他,一定要尽孝谨之心,不要考虑其他的事。这说明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就等着宪宗死了。元和十五年(820)正月二十七日,宪宗暴死,梁守谦、王守澄等人立即拥立太子即位,这就是唐穆宗。吐突承璀和皇次子李恽被这突如其来的政变杀了个措手不及,一起被送上了黄泉路。

穆宗位居储君期间的惶恐不安,随着成功登基也就烟消云散了。他对扶植自己登基的一干人等给予了不同的赏赐,特别是把生母郭贵妃册立为皇太后,以报答她多年来的辛苦经营。与此相对照,他对父皇的亲信和宠臣则分别处以杀罚贬斥。正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穆宗即位后,没有忘记把犯有自己名讳的地名等统统改掉。像恒岳(恒山)改为镇岳,恒州改为镇州,定州的恒阳县改为曲阳县。就这样,唐朝的又一代新君登基了。

穆宗即位时已26岁。对于壮年登基的皇帝来说,如果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这正是一个使人钦慕的年龄,太宗就是29岁登基,玄宗则是28岁。如果想饱食终日、游乐享受,那也是无人可以比拟的时候。穆宗没有仿效太宗、玄宗的励精图治,而是纵情享乐,毫无节制。

尚在朝廷上为宪宗治丧期间,穆宗就毫不掩饰自己对游乐的喜好。当元和十五年(820)五月宪宗葬于景陵以后,他越发显得没有节制。很快,他就带着亲信随从狩猎取乐去了。到六月,皇太后郭氏移居南内兴庆宫,穆宗就率领六宫侍从在兴庆宫大摆宴筵。酒宴结束后,他又回幸神策右军,对亲信中尉和将领大加颁赐。鎏金刻人马狩猎杯从这天起,穆宗每三日来神策左右军一次,同时驾临宸晖门、九仙门等处,目的是为了观赏角抵、杂戏等表演。七月六日是穆宗的生日,他异想天开地制订了一套庆祝仪式,只是因为一些大臣提出自古以来还没有这样的做法,才算作罢。他在宫里大兴土木,修建了永安殿、宝庆殿等。宫苑内修假山倒塌,一次就有七位工人被压死。当永安殿新修成的时候,他在那里观百戏,极欢尽兴。在永安殿,穆宗还与中宫贵主设密宴以取乐,连他的嫔妃都参加。除此之外,他还用重金整修装饰京城内的安国、慈恩、千福、开业、章敬等寺院,甚至还特意邀请了吐蕃使者前往观看。

到了八月,穆宗又到宫中鱼藻池,征发神策军二千人将宪宗时期早已淤积的水面加以疏浚,九月初二池水开通后,他就在鱼藻宫大举宴会,观看宫人乘船竞渡。由于时间临近九九重阳,穆宗又想大宴群臣。担任拾遗的李珏等人上疏劝谏,认为:陛下刚刚登临大宝,年号尚且未改,宪宗皇帝园陵尚新,如果就这样在内廷大举宴会,恐怕不合适。穆宗根本不听。在重阳节那天,还特意把他的舅舅郭钊兄弟、朝廷贵戚、公主驸马等都召集到宣和殿饮酒高会。

十一月的一天,穆宗突然下诏:朕来日暂往华清宫,至落日时分当即归还。此时,正值西北少数民族引兵犯境,神策军中尉梁守谦将神策军4000人及八镇兵赴援,形势很是紧张,御史大夫李绛、常侍等跪倒在延英殿门外切谏。穆宗竟然对大臣们说:朕已决定成行,不要再上疏烦我了。谏官再三劝谏也是无效。第二天一早,穆宗从大明宫的复道出城前往华清宫方向而去,随行的还有神策军左右中尉的仪仗以及六军诸使、诸王、驸马千余人,一直到天色很晚才还宫。

对于穆宗的宴乐过多,畋游无度,谏议大夫郑覃等人一起劝谏:现在边境吃紧,形势多变,如果前线有紧急军情奏报,不知道陛下在什么位置,又如何是好另外,陛下经常与倡优戏子在一起狎昵,对他们毫无节制地大肆赏赐,这些都是百姓身上的血汗,没有功劳怎么可以乱加赏赐呢!穆宗看到这样的表章感觉很新鲜,就问宰相这都是些什么人。宰相回答说是谏官。穆宗就对郑覃等加以慰劳,还说当依卿言。穆宗的这一态度使宰相们高兴了一阵子,但实际上他对自己说过的话根本不当回事,转过身,穆宗依旧是我行我素。

穆宗甚至觉得,经常宴饮欢会,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一天,他在宫中麟德殿与大臣举行歌舞酒宴,就很兴奋地对给事中丁公著说:听说百官公卿在外面也经常欢宴,说明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我感觉很安慰。丁公著却持不同的看法,他对穆宗说:凡事过了限度就不是好事了。前代的名士,遇良辰美景,或置酒欢宴,或清谈赋,都是雅事。国家自天宝以后,风俗奢靡,酒宴以喧哗沉湎为乐。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者与衙门的杂役一起吆三喝四,无丝毫愧耻之心。上下相效,渐以成俗,这造成了很多的弊端。穆宗对他的这番说辞也觉得有道理,表示虚心接受,但就是坚决不改。

穆宗这种近乎疯狂的游乐,到了长庆二年十一月才算有了收敛。原因是他有一次在禁中与宦官内臣等打马球时发生了意外。游玩中有一位内官突然坠马,如同遭到外物打击一样。由于事发紧急,穆宗十分恐慌,遂停下来到大殿休息。就在这一当口,穆宗突然双脚不能履地,一阵头晕目眩,结果是中风,卧病在床。此事一发生,宫外就接连有很多天不知道穆宗的消息。而在此前一周,穆宗还率人以迎郭太后为名前往华清宫,巡狩于骊山之下,他即日就骑马驰还京城,而他前往迎接的郭太后则是第二日方还。

穆宗中风以后,身体一直没有康复。长庆三年(823)正月初一,穆宗因为身体有病没有接受群臣的朝贺。病中的穆宗曾经想过长生不老,和他的父皇一样迷恋上了金石之药。处士张皋曾经上疏,对穆宗服食金丹事提出过劝阻。不过,穆宗还没有等到丹药毒发就在长庆四年(824)正月二十二日驾崩于他的寝殿,时年30岁。正是贪生之心太甚,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篇二:古代诗魂诗人介绍

李回,字昭度,宗室郇王祎之后。父如仙。回本名躔,以避武宗庙讳。长庆初,进士擢第,又登贤良方正制科。释褐滑台从事,扬州掌书记,得监察御史。入为京兆府户曹,转司录参军。合朝为正补阙、起居郎,尤为宰相所知。回强干有吏才,遇事通敏,官曹无不理。授职方员外郎,判户部案,历吏部员外郎,判南曹。以刑部员外郎知台杂,赐绯。开成初,以库部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赐金紫服。武宗即位,拜工部侍郎,转户部侍郎,判本司事。三年,兼御史中丞。

会昌三年,刘稹据潞州,邀求旄钺,朝议不允,加兵问罪。武宗惧稹阴附河朔三镇,以沮王师,乃命回奉使河朔。魏博何弘敬、镇冀王元逵皆具櫜鞬郊迎。回喻以朝旨,言泽潞密迩王畿,不同河北,自艰难已来,唯魏、镇两藩,列圣皆许袭,而稹无功,欲效河朔故事,理即太悖。圣上但以山东三郡,境连魏、镇,用军便近,王师不欲轻出山东,请魏、镇两藩只收山东三郡。弘敬、元逵俯偻从命。幽州张仲武与太原刘沔攻回鹘。时两人不协,朝廷方用兵,不欲藩帅不和。回至幽州,喻以和协之旨,仲武欣然释憾。乃移刘沔镇滑台,命仲武领太原军攻潞。贼平,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加中书侍郎,转门下,历户、吏二尚书。

武宗崩,回充山陵使,祔庙竟,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大中元年冬,坐与李德裕亲善,改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再贬抚州刺史。、令狐綯罢相,入朝为兵部尚书,复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卒,赠司徒,谥曰文懿。

篇三:古代诗魂诗人介绍

李冶,(---公元784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沚,被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生平

她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六岁那年,曾写下一首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  她父亲认为此诗不详: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其不幸被父言中,出家为女道士。她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又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鸿渐)和释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诗人也与她有密切联系,她还与、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其中诗歌《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其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天宝年间,玄宗闻知她的诗才,特地召见她赴京入宫,那时,她已进入暮年,正栖身著名的花都广陵。接旨后,只得应命北上。她有七律《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其详词意,不类冶作,似乎缺乏根据。

刘长卿对李冶的诗极其赞赏,称她为女中诗豪。高仲武评论说: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形器既雄,诗意亦荡。自以下,罕有其伦。又说她上比班姬(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兰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她与、、被人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篇四:古代诗魂诗人介绍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另有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新人李忱。

生平

唐宣宗李忱是宪宗的第13子,穆宗的弟弟。敬,文,武宗的叔叔。他是晚唐最后一位值得一提的皇帝。

武宗一直也没有立太子,所以在他病危的时候。宦官马元贽拥立李忱为帝。  宣宗一即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晚唐重臣贬出朝廷。一直到死,李德裕也未能还朝。又重用牛党的为相。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最后以李党的彻底失败告终。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

对外关系上,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变后,唐对吐蕃的唯一一次军事上的胜利。

大中十三年(859)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已经很糟了,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一病归西了。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而宣宗已是无知无觉了。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当大厦之将倾,谁又有雄才大略能施展回天之力呢?!

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篇五:古代诗魂诗人介绍

李泌(722~789) 字长源,唐陕西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德宗时,官至宰相,封邺县侯,世人因称侯。他是南岳第钦赐的隐士。肃宗为他在南岳烟霞峰下兜率寺侧建房,名之为端居室,后人称之为邺侯书院,是中国书院史上最古老的一所书院。李泌在此过了12年(757~768)修身养性、纵情山水、博览群书的生活。端居室也是中国最早的私人藏书馆。在《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中有句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可见其在南岳藏书之多。曾随玄和先生张太虚学习道教秘文,又与懒残和尚(明瓒禅师)等高僧交往甚深,著有《养和篇》和《明心论》。尤工于诗,如《复明堂》、《九鼎议》(一说二者为一篇)、《建宁王挽歌词》、《八公诗》等,有文集二十卷。精于书法,至今福严寺侧石壁上,尚有石刻极三个大字,传为李泌山中读书时手书,此处因名高明台。薨后赠太子太傅,其子李蘩(曾任随州刺史)在南岳庙左建南岳书院。千百年来,李泌一直是南岳衡山的一位传奇人物,为儒家、佛家、道家所共同赞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9748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