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患上肥厚性心肌病,应该怎么治疗?

猫咪患上肥厚性心肌病,应该怎么治疗?,第1张

/web/uploadimg/20210901/1630491080729167jpg

一、如何治疗猫HCM

首先我们需了解的是猫得HCM的病理机制,患猫的出现的症状主要是有心脏肌壁增长程度决定的,心肌变得越厚,其症状就越严重,严重时,出现的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食欲下降、血液流畅异常导致后肢瘫痪,严重时猝死等。所以所需要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有:

1、进行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降低患猫的心脏收缩。

2、通过给患猫口服地尔硫卓来降低患猫的心肌耗氧量。注射量为1~25/kg,每天服用2~3次。

3、如果患猫出现并发肺水肿,需要用硝酸甘油涂抹在它已剃的胸或腹部皮肤上,每6~8小时涂一次。对于病情严重的患猫,应该补充布美他尼,用量为:005~02mg/kg,同时还要检测患猫体内的钾离子浓度,以防止钾离子耗尽而导致脱水。

/web/uploadimg/20210901/1630491129494073jpg

4、并发如果患猫并发出血栓,需要进行静脉注射肝素,之后没3个小时再皮下注射1次。当凝血时间延长2 ~ 3倍后,可改为每8小时注射1次肝素。

5、要是患猫还出现了血栓栓塞并发症,在进行上述相应治疗之后,还需要进行血栓清除手术。

因为HCM出现的症状比较复杂,该病的治疗需要针对不同的症状来采取不同的控制和治疗方法。一般的治疗方法是先使用药物来控制心脏的恶化。如果发生肺水肿,就需要用到利尿剂。要是并发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等,则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web/uploadimg/20210901/1630491114602333jpg

另外,家里如果有患有心脏病的猫咪,家里是一定要被有其心脏病药的,比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以防止患猫发作而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这是一款犬猫专用心脏病药,用量为犬、猫05mg/1kg,每日直接服用或拌食1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药不能与保钾利尿药共用,孕猫、哺乳期猫咪也不能用等,主人一定要根据说明书或遵医嘱进行喂服。

爪爪博士温馨提示:虽然猫咪患上肥厚性心肌病后无法治愈,但是如果前期就得到治疗的话,是可以得到很好控制,并维持猫的正常生活的,但如果直到病情严重时再治疗,通常会在几个月内就进行恶化,主人在坚持给它用药治疗的同时,还有必要尽量减少使猫紧张的外部因素,尽量避免病情恶化。

一、猫咪肥厚性心肌病的症状

1、轻度肥厚性心肌病:大多数猫咪通常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但有部分患猫会有活动力下降、容易喘气、精神或食欲变差等表现。

2、重度肥厚性心肌病:患猫表现为呼吸困难,以致张嘴呼吸、湿性_音、咳嗽、嚎叫、发绀、后肢突然瘫痪、猝死等。

此外,患有严重HCM的猫咪还会出现心脏收缩期杂音,这是由于该疾病引起心脏收缩期二尖瓣前叶瓣膜运动异常导致的。同时如果猫咪有出现左心室或右心室流出阻滞,即舒张功能障碍,也可产生收缩期心脏杂音。

很多宠物主人都是在猫心脏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才意识到猫咪患病并送去宠物医院检查,但此时猫咪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因为出现这些症状的大多数原因是由胸腔积液、肺水肿或动脉栓塞引起的,猫随时都可能因此猝死。

因此,当宠物主人一旦发现猫咪出现了以上严重的症状时,一定要尽快送它去医院治疗,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尽量减少可引起猫紧张的外部因素,减少碰撞等,以防止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导致猫死亡。

二、已知的猫HCM病因

大多数猫得肥厚性心肌病的发病原因还不清楚,已知病因主要有:

先天因素:基因突变和家族遗传导致。另外猫甲状腺机能亢进和高血压也可导致其出现肥厚性心肌病。其中,患HCM的纯种猫多为家族遗传所致,尤其是波斯猫、缅因猫、布偶猫等。

三、HCM的诊断方式

1、听诊:通过听诊可以检查猫的心跳是否异常或有无杂音。

注:猫咪如果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或高血压也可引起收缩期心脏杂音。一般高龄猫咪需要对两者进行区分考量。

2、X线检查:猫HCM晚期经X线检查可以看到其示心脏增大或双侧心房增大、肺静脉增大、肺动脉扩大等,但是如果是早期HCM,这时猫的心脏大小还算正常,就不能观察出。

3、血液和血清检查:除去猫甲状腺机能亢进和高血压等可能性,患猫的收缩压高于180mmHg,此时需给患猫使用降压药;

3、心电图:可发现其心律不齐或电轴左偏

4、超声波检查:诊断HCM最快的方法就是检测其心肌厚度、心腔直径和心脏功能。

爪爪博士对猫咪肥厚性心肌病的介绍就到这里,这些能给想要了解猫HCM起到一些帮助,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在下方给爪爪博士留言!

问题分析:

你好,肥厚性心肌病以青壮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可以有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前区闷痛、易疲劳等症状,你的情况还不能确诊肥厚性心肌病

意见建议:

建议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肥厚,如高血压、先心病等,肥厚性心肌病是一个排除性诊断。建议进一步测血压、做心电图、了解家族遗传情况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代码 4 疾病分类 5 疾病概述 6 疾病描述 7 症状体征 8 疾病病因 9 病理生理 10 诊断检查 11 鉴别诊断 12 治疗方案 13 并发症 14 预后及预防 15 流行病学 16 特别提示 附: 1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相关药物 1 拼音

xīn jiān féi hòu xíng xīn jī bìng

2 英文参考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3 疾病代码

ICD:I428

4 疾病分类

心血管内科

5 疾病概述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首先由日本学者Yamaguchi 等于1976 年报告。它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而室间隔基底部却多无肥厚。近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尤其是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发现本病并非少见。

本病虽有遗传倾向,但发病年龄以30~50 岁居多,男性远比女性多见。约1/3~1/2 病人有心肌病家族史。1/3~1/2 病人可能有高血压、长期剧烈运动或酗酒史。部分病例可有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胸痛可酷似冠心病心绞痛,但一般持续时间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往往无效。此外,可有头晕、乏力等。晚期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偶尔可猝死。

6 疾病描述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首先由日本学者Yamaguchi 等于1976 年报告。它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而室间隔基底部却多无肥厚。近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尤其是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发现本病并非少见。因此,有必要作简略介绍,供临床参考。

7 症状体征

1症状 本病虽有遗传倾向,但发病年龄以30~50 岁居多,男性远比女性多见。约1/3~1/2 病人有心肌病家族史。1/3~1/2 病人可能有高血压、长期剧烈运动或酗酒史。由于本病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存在,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为少,故多数病人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发现。本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部分病例可有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胸痛可酷似冠心病心绞痛,但一般持续时间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往往无效。此外,可有头晕、乏力等。晚期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偶尔可猝死。

2体征

(1)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呈抬举性有滞留感的搏动,有时呈三重心尖搏动。在收缩期前抬举之后有两个收缩期膨胀,第2 个出现在收缩晚期。

(2)第一心音(S1)正常,常可闻及第三、第四心音,心尖区可有收缩期1/6~2/6 级杂音,个别为3/6 级或3/6 级以上,常提示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3)多数病例心胸比例正常,心脏无明显增大,约1/3 患者心胸比例>51%;

(4)晚期病人可有心衰体征。

8 疾病病因

迄今尚未阐明。Perloff 认为,肥厚型心肌病是由于胎儿发育中的心肌对循环中儿茶酚胺反应异常,或胎儿期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受体相互作用的位置不当,造成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和不对称性肥厚。也有人认为与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或心脏对儿茶酚胺过度敏感有关。业已证实,肥厚型心肌病有家族发病倾向,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能与组织相容抗原(HLAA、B)系统有关,而部分散发病例与HLA 抗原无联系。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大多数发生在男性,可能通过隐性遗传。Yamaguchi 等认为,本病进展缓慢,且多在中年才出现典型表现,故可能系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包括高血压、剧烈运动、慢性缺氧、酗酒、儿茶酚胺和遗传等因素长期 心肌,导致心肌肥厚,在同一家族中既可表现为心尖肥厚型,也可呈经典的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据统计,本病有1/3~1/2 病例无明确的家族史,属散发性。

9 病理生理

心肌肥厚在心尖处尤为明显,可厚达15~35mm(平均25mm)。心室腔不扩大或有变形、缩小。心尖处可闭塞。晚期病例偶尔因反复心衰心腔也可扩大。二尖瓣位置前移,可伴 肌肥厚。部分病例可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镜检可见心肌纤维肥厚,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细胞和核异常肥大、变形,可伴有灶性纤维化和斑块样增生,心尖处内膜增厚等改变。本病的病理生理异常主要是左室舒张期顺应性降低,舒张功能不良和充盈受阻,部分病例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继之可出现肺淤血和左右心功能不全的征象。

10 诊断检查

诊断:本病诊断不难,关键是要提高警惕。临床上凡疑及本病者均应作超声心动图(最好做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凡有上述典型改变者均能由此确诊。仅极少数患者需进一步作左室造影。

实验室检查:心内膜心肌活检:荧光免疫法测定法发现肥厚心肌内儿茶酚胺含量增高。组织学发现肥厚部心肌排列紊乱的奇异的肥大心肌细胞。

其他辅助检查:

1超声心动图 是临床上最有诊断意义的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特征性改变是左室长轴观切面可见心尖部室间隔和左室后下壁明显增厚,最厚处可达20~35mm,心尖部心室腔狭小,实时下观察,在收缩期可见肥厚心肌呈瘤状突起,导致心尖部左室腔闭塞和心室腔明显缩小。此外,在左室右前斜位观也可见到心尖部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异常肥厚;心尖四腔位观尚有左室尖前侧壁肥厚。M 型超声心动图属一维图像,如未探查心尖部,则极易漏诊本病。因此,对疑及本病时除常规探查区扫描外,应增加心尖区的扫查,当M 型探头沿心脏长轴从Ⅱ区[二尖瓣前后叶波群(ⅡB 区)、二尖瓣腱索水平(ⅡA 区)]向Ⅰ区(心室波群)和心尖区扫查时,常可发现心尖处左室后壁和室间隔明显增厚,左室尖心腔明显狭小,具有确诊价值。

2心电图和心向量图 本病患者均有心电图和心向量图异常。心电图异常包括:

①左室高电压并左胸导联(V4~6)ST 段压低;

②深尖倒置的T 波(GNT);

③80%患者室间隔除极Q 波消失,半数患者可呈二尖瓣型P 波,而aVL 导联偶有深窄的Q 波。此外,可有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耐受良好。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个别病例有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前者可能是导致本病猝死的重要原因。心向量图表现为额面QRS 环逆钟向运行,环 于左后下方,起始向量常指向前方,略偏左。额面和水平面T 环狭长,位于右后象限。

3心血管造影 本病绝大多数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均能确立诊断,极少数才需要做心血管造影。本病冠脉造影常显示冠脉无狭窄。左室造影特征性改变是右前斜位左室舒张末期造影呈“黑桃”样改变,收缩期左室心尖部有强力的对称性收缩,左前斜位双心室造影可见室间隔下部明显增厚,可呈“三角”状表现。

11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心绞痛型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鉴别。

1心绞痛型冠心病 本病因可出现心绞痛及STT 改变及异常Q 波,需与心绞痛型冠心病鉴别:

①冠心病发病年龄多数在中年以上;

②出现心前区疼痛多有典型的特点,但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胸痛时间较冠心病心绞痛长,含服硝酸甘油往往无效;

③多伴血脂增高、血压增高、血糖增高等。根据本病特征性体征及典型的超声图像可以诊断,必要时作左室造影才能明确诊断。

2主动脉瓣狭窄 鉴别要点为:

①主动脉瓣狭窄的收缩期杂音位置较高,以胸骨右缘第2 肋间为主以及胸骨左缘2~4 肋间明显,杂音向颈部传导,用改变心肌收缩力和周围阻力的措施对杂音响度改变影响不大。心尖肥厚性心肌病一般可有较轻的收缩期杂音。

②X 线示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瓣可有钙化影;

③主动脉瓣狭窄超声心动图可发现主动脉瓣病变。而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左室长轴观切面可见心尖部室间隔和左室后下壁明显增厚,心尖部心室腔狭小,在收缩期可见肥厚心肌呈瘤状突起,导致心尖部左室腔闭塞和心室腔明显缩小等较特异性超声心动图改变。

12 治疗方案

1本病治疗原则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相同。轻症无自觉症状,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未发现有心律失常,家族中也无猝死者,则可不必治疗,但应作定期随访。

2有临床症状但无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征象者,可首选β受体阻滞药治疗,一般口服普萘洛尔10~30mg,3 次/d,视病情酌情增减剂量(国外一般剂量为200~300mg/d)。中国人对β受体阻滞药的耐受性较差,故剂量应相应减少。无效者可改用维拉帕米或硝苯地平。前者常规用量为40~80mg,后者为5~20mg,均3 次/d。

3有临床症状,特别是同时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可联合应用胺碘酮和普萘洛尔。胺碘酮一般剂量为200mg,2~3 次/d,待心律失常改善后以100~200mg/d口服维持。对于极少数药物治疗无效,可施行部分肥厚心肌切除术。如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必要时可施行二尖瓣换瓣术。

13 并发症

其并发症同于肥厚性心肌病,可出现心律失常、动脉栓塞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但较少出现心脏性猝死和心力衰竭。

14 预后及预防

预后:本病预后较为良好,仅有少数可发生猝死或心功能不全。

预防:在肥厚型心肌病预后的因素中,合理的生活指导是有利的因素。本病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避免使用正性肌力药及扩张血管药物,注意入浴时间不宜过长、禁止烟酒、防治感染,以改善预后,预防要求具体如下:

1肥厚型心肌病一经确诊,不管其有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均不能参加剧烈活动。

2本病患者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因此在拔牙、心导管检查时可能增加感染机会的情况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防止此类并发症。

15 流行病学

本病确切的发病率未明,且各国间差异很大,其中日本较为常见,约占肥厚型心肌病的1/3 左右。相反,欧美仅占肥厚型心肌病总数的2%~3%,我国本病的发病率未明,据估计占肥厚型心肌病的2%~5%,与欧美报告相仿。

16 特别提示

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避免使用正性肌力药及扩张血管药物,注意入浴时间不宜过长、禁止烟酒、防治感染,以改善预后,肥厚型心肌病一经确诊,不管其有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均不能参加剧烈活动。患者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因此在拔牙、心导管检查时可能增加感染机会的情况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防止此类并发症。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相关药物 米力农注射液

整剂量。2.不宜用于严重瓣膜狭窄病变及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慎用。3.合用强利

盐酸普萘洛尔片

用于顽固性期前收缩,改善患者的症状。5减低肥厚型心肌病流出道压差,减轻心绞痛、心悸与昏厥等症状。6

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律失常、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脏

盐酸普萘洛尔片

于顽固性期前收缩,改善患者的症状。(5)减低肥厚型心肌病流出道压差,减轻心绞痛、心悸与昏厥等症状。(

酒石酸美托洛尔胶囊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致主动脉瓣下狭窄者称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指导意见:

肥厚型心肌病发展缓慢,预后较好,生活上应注意避免过劳,防止过度精神紧张,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左心室壁顺应性及左心室充盈,也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剂量:10mg口服,每日3次。可逐渐增加,最大可达480mg/日。也可用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40mg口服每日3次,硝苯吡啶10mg,口服,每日3次。能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应注意观察血压,以防血降得过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0160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