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宝宝趣味爬行,具体该如何做?

引导宝宝趣味爬行,具体该如何做?,第1张

引导宝宝趣味爬行,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让宝宝爬行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宝宝在爬行时,可以通过大脑的思考和处理,看到眼睛,然后调动全身肌肉的协调和运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一般来说,当宝宝8个月大时,就会用手和膝盖爬行。如果宝宝不能,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影响爬行的因素有哪些?爬行是四肢动物的生理本能,但生活中有些宝宝会先走后爬或跳过爬行直接走路。这是为什么呢?

父母不会爬行。很多父母经常把孩子抱在怀里,背在背上,这样方便他们照顾孩子,但孩子的四肢却得不到锻炼。经常被抱着,孩子就没有机会练习爬行。提前移动或移动。当孩子想要一个玩具时,父母通常会把孩子抱到玩具前,或者帮他把玩具拿来。只要宝宝知道,我看一眼就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那我还爬什么?有些父母只关注宝宝什么时候会走路,所以他们提前让孩子帮助他们走路。一旦他们的孩子会走路了,他们就不愿意爬了。

没有合适的环境。如果8个月大的孩子处于寒冷的冬天,过多的衣服不利于爬行。屋子里没有宽阔的空间来练习爬行。俯卧练习少,不喜欢俯卧:俯卧和爬行的姿势很相似,爬行只是四肢自由运动的一种协调动作。如果你的宝宝不喜欢俯卧,他还是会抗拒爬行的。总而言之,大多数宝宝不会爬行或不能爬行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得到锻炼。养育孩子需要逻辑。如果你想让宝宝在8个月大时爬行,那么在这之前就应该进行锻炼。

诱导爬行:如宝宝不愿爬行,可在前面放一个色彩鲜亮的玩具,引起宝宝兴趣,诱导宝宝爬行。

环境安全:宝宝需要在宽敞、平坦、安静的环境进行爬行训练,周围要有护栏保护,并确保没有过硬或过尖的物体,以免受伤。

粗大动作技能主要包括

 粗大动作技能主要包括,孩子的发展会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而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孩子的动作发展其实也是会按照一定的规律的,下面就为大家分享粗大动作技能主要包括。

粗大动作技能主要包括1

 我们把婴儿从出生到2岁发展的技能归为五大类:粗大运动技能、精细运动技能、语言技能、社交和游戏技能,以及认知技能。

 从宝宝出生后到2岁期间,这五大类基本技能是一直在发展的,家长可以通过参考来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1、粗大运动技能。这种技能是婴儿逐渐会使用他身体上比较大块的肌肉,比如躯干、四肢和脖子,学会抬头、爬行、站立以及行走等基本生活技能。这也是宝宝成长明显的里程碑,从宝宝出生到2岁,粗大运动技能的发展会让宝宝身体越来越多的部位脱离地面,从头到脚都能动。

 2、精细运动技能。婴儿玩玩具时需要的是手和手指的精细运动技能。精细运动技能发展也是有规律的,从只懂得伸拳头到能用拇指和手指把小东西捡起来,是0-2岁宝宝的发展结果。

 3、语言技能。父母最能影响婴儿的技能就是语言技能。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宝宝到1岁半或者2岁才能开口说几个字,但是事实上宝宝一出生就在说话了,哭就是他的语言

 4、社交和游戏技能。婴儿和父母以及他人互动、玩玩具的方式都是他的社交技能。和语言的发展一样,和父母的互动能深刻地影响宝宝的社交能力。

 5、认知技能。认知技能包括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考虑如何爬过障碍物之类。虽然你不知道宝宝的脑袋里在想什么,但是可以通过他的表情和动作去推测他的想法。

粗大动作技能主要包括2

 对特殊儿童进行粗大动作训练,目的在于纠正儿童异常的动作姿势,发展其正常的动作姿势,提高其身体的移动能力,形成粗大动作技能。通过设计相关的粗大动作训练活动。

 使特殊儿童能够控制头部活动,发展躺卧、滚翻、坐、跪、站立、行走、跑步、跳跃、爬行等动作及上肢伸直保护的能力、平衡的技巧等能力。在设计粗大动作训练活动时,要按照儿童粗大动作发展的顺序进行设计,注意前后活动之间的联系性,遵照儿童粗大动作的发展规律。可进行前滚翻活动。

  粗动作和细动作分别是什么

 粗大运动简称大运动或大肌肉运动,是运用个体功能,配合大肌肉运动,以有计划、有系统的肢体运动来改善个体的运动机能,促进身心发展,康复目的。精细动作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它不仅是个体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是个体其他方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大脑发育,从小给予有序的符合儿童发育规则的运动训练,对运动发育、认知能力有促进作用。

  小儿粗大动作的发育包括:

  1、抬头与翻身

 1个月时的小儿,在俯卧位时,略微能抬一下头,时间非常短暂。到了2个月时,已能抬头与床面成45度角,到了3个月时可呈90度角,在坐位时能竖头。与此同时,小儿能在俯卧位与侧卧位之间转换,并迅速发展到能自由地翻身。

  2、坐

 在5个月左右,小儿在扶坐下能挺直躯干,但独时小儿身体前倾,能上身挺直稳定地独坐要在6-7个月之间。

  3、爬

 于新生儿期在俯卧位时,小儿已有反射性的匍匐动作,到了2个月左右,开始出现交替踢腿动作,在3-4个月时即能用双上臂支撑起上身,于7-8个月之间能使上身离开地面,8个月时能用两上肢向前爬,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爬,而是在地上滑行。到了1周岁前后才能熟练地手膝并用作四肢爬行。

  4、站、走与跳

 在5-6个月时扶着小儿的两腋下,小儿的下肢已可负重,在兴奋时可出现上下跳跃动作。在8个月左右可以做到扶站。到10个月时能在搀扶下走几步。约在11个月许,已基本能独站。大多数小儿在15-18个月时能够独自行走。于2岁左右掌握双足双跳及独足立的技能。3岁时能自由地两脚交替上下楼梯。

粗大动作技能主要包括3

  什么是大运动

 大运动指身体的姿势和由身体大肌肉控制的活动,如:俯卧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跑等。优喜贝嘉

  孩子的大运动发育规律

 1、由上至下:抬头→翻身→坐→爬→站→走

 2、由近至远:肩→臂→肘→腕→手指

 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手舞足蹈→视物伸臂→伸手抓物

 4、正向动作先于反向动作:先抓后放,先站后坐,先走后退

  粗大动作训练

 学龄前是儿童粗大动作发展得最快的阶段,粗大动作训练的难度并不很大,只要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着意训练就可以收到效果。未经训练的孤独症儿童一般从粗大运动6训练开始,然后再慢慢地展开全面的训练。

 粗大动作训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俯卧、独坐、爬行,站立(双脚/单脚)、行走(自如摆臂)、上下楼梯、跨(跨障碍)、踢(球/沙包)、跑、跳(双脚跳/单脚跳/跳绳/跳过障碍)、蹬(小自行车/滑板)。

 上肢的`训练内容:手臂的屈伸、投掷、推(球/沙包)、拉等。

 粗大动作训练的主要方法:①示范。②手把手地辅助。③强化训练,保证质和量。

 举例如下:

 目标:独自做前滚翻

 方法:

 (1)先让孩子好好看几次示范,然后教他前滚翻的方法。

 (2)让孩子把手平放在地板上,把他的头压低,以便让他用颈背翻滚。帮他抬起腿翻过去,逐渐地减少帮助。

 (3)让孩子摆成前滚翻的姿势后,告诉他用双脚使劲蹬地板。滚翻得比较好或很好时都要表扬他。

 (4)用凳子或枕头把垫子摞起来,让孩子趴在上面,头及肩从垫子的一端吊挂下。一边帮他翻滚,一边说:“翻过去,翻过去。”做得好就表扬他。

 粗大动作训练不一定要买很多感觉统合的教具。很多项目无需特别的教具,如跨障碍训练,摆个小盒子、小箱子即可。

  粗大运动训练对孩子身心发展的意义

  一,促进大脑发育

 既然精细动作是由脑来决定的,那么脑的成长是靠什么的靠运动。

 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是在大脑神经和肌肉的控制下进行的,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增多大脑毛细血管数量,促进大脑神经元之间建立永久链接,提高儿童身体调节、平衡、反应、灵敏度、运动技巧、大小肌肉的发育水平。

 0~6周岁的孩子,运动对大脑的刺激和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孩子跑来跑去算不算运动这不叫运动,叫好动。真正的运动是有利于促进大脑的发育,有利于手眼脑,身体及各部分协调,这才叫运动。

  二、 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是智力发展的物质条件。大运动的训练能提高个体的机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有的儿童身体发育较差,所以更加需要从运动方面着手,解决孩子基础性的问题。

  三、促进语言和社交能力

 一些儿童的语言能力差,甚至是无语言,或只会发出一些简单的字词。对这样的孩子只做单一的语言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包括语言器官的发育,呼吸及气息的运用,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环境的影响等等。

 中国的一位教授说过:强烈的跳跃运动会刺激大脑的运动语言中枢,对脑的发育和对语言的发育帮助都很大。有些孩子语言发育不好,是因为脑对口腔的控制能力还不够,可以通过运动刺激孩子的运动语言中枢,让语言发育变得更好。

 粗大运动训练活动举例

 儿童粗大运动训练的重点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保留童趣,所以力量训练的重复性是有一些反孩子天性的,老师和家长可以将力量训练作为每节课的热身或者游戏环节的间歇环节,用互动游戏作为完成力量训练动作的奖励,可以说“宝贝,我们做完这几个动作后,就可以一起玩好玩的游戏了”,以此作为激励。

睡姿是否很大程度影响健康?如果是如何有效矫正睡姿?提到睡姿,俯卧、侧卧、仰卧是睡觉常见的姿势之一。根据调查显示,有5%的人选择俯卧,35%的人选择侧卧,60%的人选择仰卧。大多数人在整晚的睡眠中,一般会转换睡姿二十多次,舒适的枕头以及床垫能够有效减少翻身次数,从而提高睡眠质量。一最佳睡眠姿势在上述的调查中,仅有5%的人选择俯卧,说明这是睡眠体验最差的姿势。俯卧不仅会增加胸腔的压力,导致呼吸困难,还会加大脊柱关节后部的压力,不利于健康。对于身体无恙的人来说,建议以侧卧为主,就像题主附上的第一张图。医学研究发现:侧睡可以让淋巴更好地分解“β-淀粉样蛋白”等有害物质,从而预防大脑退化。当然,长时间保证一个姿势,不仅难以解除疲劳,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不适,因此建议侧卧与仰卧交替,但以侧卧位主。其中,侧卧睡姿以双腿弯屈朝右侧卧最合适,这样可使全身肌肉松弛,有利于肌肉组织休息、充分消除一天的疲劳。之所以建议右侧卧是因为心脏在胸腔中偏左的位置,右侧睡可减轻晚间心脏负荷。此外,肝脏位于右上腹部,右侧卧时它处于低位,供血量充足,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及药物的毒性降解,充足的供血量也保证了肝组织本身的健康。以侧卧为主,交替仰卧的睡姿,也非常适合颈椎不适或腰间盘突出的人群。对他们来说,保持自然的人体骨骼自然曲度十分重要,能减少神经压迫等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用枕不当也会加重颈椎病的情况,合适的枕垫高度分别是:仰卧头枕654±063cm,仰卧项枕1123±108cm,侧卧位脸侧枕1510±167cm,其中尤以符合颈项生理曲线的仰卧位项枕最佳。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人群来说,仰卧可以让他们全身的肌肉放松,使腰椎间隙压力显著降低,从而减轻椎间盘后突的症状,降低髂腰部肌肉及坐骨神经的张力。如果你有其他的身体不适,可以相应调整睡姿以减少生理病痛对睡眠的影响,从而提高睡眠质量,增强抵抗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病情的严重程度。二侧卧睡姿当床垫软硬合适时,侧卧睡姿有利于脊柱保持生理性弯曲,这个睡姿对于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冠心病等患者来说,更为合适。1胃病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动力不足,有胃胀、胃痛、胀气、打嗝等消化功能障碍的人,建议右侧卧。若是出现胃溃疡、胃食管返流的患者,左侧卧更合适,这样可以减少胃酸反流的情况。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障碍中,有一种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疾病,常表现为打鼾,严重者会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导致反复觉醒,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对于这类人群,建议侧卧。因为仰卧会使舌根下坠,影响呼吸,加重打鼾的情况。3冠心病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出现心绞痛的问题,甚至有猝死的可能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平躺时向心脏回流的静脉血液增加,心脏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倾斜10至15度的倾斜床,头侧比脚侧高,这个躯体角度下,可减少下腔静脉回流的血液量,利于心脏休息,减少心脏压力。三仰卧睡姿根据上述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在睡觉时喜欢仰卧。这个姿势主要以臀、背部接触床垫,而腰部获得的支持很少,容易引起背部酸痛疲劳。但其优势在于体重分布的接触面积较大,有较好的稳定性,更适合肥胖、干眼症的人群。1肥胖体重较重的人群选择仰卧可以使身体重量大部分分担至背阔肌,可使晚间睡眠稳定,而侧卧会使脏器受到长时间压迫,影响健康。2干眼症干眼症是目前常见眼科疾病之一,占眼科疾病的10%,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干涩、疲劳、异物感,其他症状包括胀痛、畏光、眼红等。近来国外一项医学实验发现,仰卧睡姿有助于缓解干眼症状。3脑血栓脑血栓大部分时候都发生于睡眠过程中,因为睡眠时,脑灌流降低,可能会导致血液粘稠,因此,对于脑血栓患者来说,最佳睡姿是仰卧。想要睡个好觉,姿势没选对也是白搭。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更适合的姿势喔!如果因为身体疾病,生理疼痛,导致睡眠问题,可以通过睡前的冥想练习从根本上缓解疼痛的感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3179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