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农民工怀揣数万现金到派出所发工资,这位农民工为何会这么做?

湖北宜昌农民工怀揣数万现金到派出所发工资,这位农民工为何会这么做?,第1张

农民工大叔会选择在派出所内发工资,全因为派出所内安全,能够带给他们安全感。这几万元现金,都是农民工大叔血汗钱,不能有任何损失。为了找到一个安全地方发放工资,农民工大叔,将地点选在了派出所内。

事情发生在湖北宜昌,一位农民工大叔,怀揣数万元现金,来到了派出所内发放工资。跟随大叔一起到来人员,还有他的工友。几万元对于有钱人来讲,或许并不多,但对于农民工大叔们来讲,这些钱可能是孩子上学的钱,也可能是家里还债的钱,因此安全应该放在首位。

派出所提供安保,农民工大叔在这里发工资

几万元现金,虽然不算多,但在大街上直接发工资,还是带有一定危险性。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可能会追悔莫及。为了确保安全,现场发放秩序井然有序,农民工大叔,将工资发放地点,选在了派出所内。

我想会有这样一个选择,源自派出所内,与生俱来安全感。除此之外,还因为工资发放时候,正好旁边有派出所,就将发放地点,选择在了这里。

暖心民警让位又送水,警民和谐一家亲

能够在派出所内,为工友发放工资,这绝对是农民工大叔,引以为傲的谈资。民警了解到情况后,不仅主动腾出了位置,让大叔坐着清点发放工资,更是为他们端来了热水。

炎热天气下,一杯解渴的水,以及一个舒适环境发放工资,都能够让工人们,内心感到温暖。这种警民和谐场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只要遇到困难,民警随时都能够,为我们提供帮助。

大叔面对民警的帮助,也不忘连声说“谢谢”。看着他们领到工资,脸上洋溢的笑容,自己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能。物业不让农民工进小区是不合法的。因为小区土地是属于公共的,所以所有权也是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物业只有管理的权利,对农民工限制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因此是不合理的。

民工大叔靠在小哥肩上安然入睡,引起网友热议,这是怎么回事?

近日,一则民工大叔靠在小哥肩上安然入睡的视频得到了广泛传播,引起了网友的纷纷热议。事情是这样子的,在地铁上,一个满身污渍的农民工十分疲惫,在地铁上坐着坐着就睡着了。在他一旁的小哥没有丝毫嫌弃,反而挺直了肩膀就让民工大哥靠着。小哥还贴心地告诉民工大叔,放心睡吧。到了站就会提醒民工大叔。这暖心的小视频就这样出圈了。网友纷纷点赞小哥的行为,是呀民工们为城市的建设添砖添瓦。他们也是我们所在城市的一员,没有城市人的光鲜亮丽。地铁上的这一幕,真是暖入了大家的心弦。

这样的事件不止一例。之前有个民工大叔拖着行李上了地铁,可能是刚从工地干完活,一坐到座位上就睡着了,他的头不自觉地就靠在了旁边的女孩身上。本以为女孩会叫醒民工,结果女孩的行为都出乎大家意料。女孩就任由民工靠着,等女孩下站的时候,一个男孩又坐了过来,让民工靠着。这场人肉枕头的接力,感动了无数人,大家都对他们的行为钦佩不已。

农民工为了生计,在工地上奔波。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他们都是靠着自己辛勤的劳动来获取报酬。和我们相比,或许他们不是那么光鲜亮丽,但是他们也是努力生活的打工人。他们任劳任怨,工作的性质导致他们疲惫不堪。如果没有他们,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视频中的小哥还有那对男孩女孩,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每个劳动者都是值得我们温柔以待的。我们都是一家人,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我们的城市将更加美好,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大家踊跃交流。

如果说圈占农村的土地等生产生活资料,迫使农民成为廉价劳动力,是经典的圈地运动;那么,在精神层面将农村掏空,使农民渴望城里的生活方式,并主动抛弃农村的传统与价值,可以称为精神圈地。正是在两种圈地方式的综合作用下,中国农民无处可逃,又无处可去,只能通过外出打工勉强生存。这种恶性循环给农民工带来了一系列残酷的生活体验,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愤怒和反抗的政治。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高兴不起来。不管我到哪里,我都无法让自己平静,无法让自己心理保持平衡。

——一个32岁的打工仔阿辛的自述,他在一家为迪斯尼供应玩具的工厂工作

如果说第一代工厂女工曾经历过折磨、焦虑和身体痛感,并像女工阿英那样尖叫,将自己的身体变成武器用以对抗一个时代,那么在新世纪初,第二代农民工已经下定了决心要采取行动,要开展集体斗争。

中国新工人阶级日渐复杂的斗争已经到了第二代工人。爱德华·汤普森(E P Thompson)在其经典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中写道:阶级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也取决于客观条件,它体现了历史性关系的概念。世界劳工史告诉我们,工人阶级的形成与成熟往往在进入工业城市的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中得到实现。打工生活中的折磨、困难和不满的极限并不会在第一代工人身上出现,而是会降临在之后的几代人身上。这就是无产阶级化的进程,它通过剥夺农业劳动力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将他们转化为城市中的产业工人;事实上,这是一个贯穿于世界资本主义历史的主题。

在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和工业化社会的过程中,它重现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是,中国之所以是特殊的,便在于其无产阶级化过程是独一无二的:为了将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纳入全球经济,农民工虽然来到了城市,却不能留在城市生活。因为新工人阶级被剥夺了在工作之地生活的权利,所以对他们来说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两个极不相关的过程。总之,是城市生产和农村再生产之间的空间分离形成了中国农民工的无产阶级化过程。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未完成的无产阶级化历程(或者称其为半无产阶级化),它导致第二代农民工对自身越来越深的不完整感,也就是说,变成“农民工”(工业社会下的“准”工人或者“半”工人)。被不完整感所困扰的打工者,经常性地陷于一种生理和心理意义上的流浪状态。在我们过去十年在深圳、东莞研究中,几乎所有的工人——大多数年龄在16岁到32岁之间——都有着工作一年或一年不到就跳槽的经历。大多数人已经在城市里工作了好几年,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他们有机会留在城市。对第二代农民工而言,城市和工业文明的大门仍然是关闭的。农民工无处可去,也无处可回,就像一首工人诗歌所表达的:“你说你的生活注定要流浪”,你选择了打工这条路,就注定成为什么也不是的结局,因为你既不是一个农民,也不是一个工人。你将永远是农民工,陷在农民和工人之间的某种人——一种始终处于未完成的社会身份。

阿辛的故事:阶级的内伤

阿辛生于1977年,在改革时代长大。1998年第三次高考落榜后,阿辛不顾父亲的反对,决定放弃复读:“我知道有人复读了七八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崩溃了。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也许我应该试试其它出路了”。阿辛还因自己一直依靠妹妹的经济资助而感到羞愧。阿辛的妹妹1994年初中毕业后就去深圳打工了。

外出打工不仅能够挣钱养家,还能培养一个人的个人独立,帮助他实现自由。农民普遍渴望能进城打工、追求自由,这种渴望在新一代人口中愈加强烈。在中国,无产阶级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驱动的。阿辛出生在河南一个有200多户人家的村子,村里几乎所有达到劳动年龄的人都外出打工了,有十多户甚至举家迁到了外地。

1998年,阿辛终于在深圳的一家小工厂里找到了工作。这里的劳动条件与其它工厂一样残酷。试用期结束后工资涨到每天8块钱。这家小工厂负责生产电视天线转换器,在这里阿辛每天从早上7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中午只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比高强度的劳动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监工对待工人的方式。有一次,监工让阿辛去搬地上的一个焊接器。焊接器才刚刚融化,所以温度非常高。阿辛是个新手,并不知道其中的危险,没戴手套就去捡那个零件。结果所有的手指都被严重烫伤了。阿辛回忆道,“当时监工就站在旁边。他哈哈大笑,眼睁睁地看着我受伤,而且根本不帮我处理伤口。他笑完之后又命令我去做其它事情了”。在这家工厂干了七天后,阿辛被解雇了。

改革赋予了这一代人流动的自由,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是为外企工作还是为私营企业工作。改革让这一代人释放了改变自我的渴望,但是为了实现这一渴望,他们不得不向工厂老板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已不再是秘密。改革的辩证之处就在于:改革一方面解放了农民,从而将他们变成了劳动力;另一方面改革却又限制了农民在工业城市中的自由。阿辛可以自由选择离开或者继续工作。但是他一旦开始自由选择,马上便发现失去了前进或后退的自由。他是城市中的陌生人,一个永久的过客。他很快便失去了“家”的感觉,感到自己无处可去。

阿辛继续向我们讲述他在工厂里的第一份工作:

到了第七天,几个一起工作的老乡实在受不了了,打算辞职。他们中有人叫我一起走。但我没答应。我想继续工作,直到领到工资为止。我们在车间门口谈了大约十分钟。后来老板看到了,然后跟监工说了些什么。当我回到车间时,监工什么也没问就对我说,“明天你不用来了”。然后我就跟给我介绍这份工作的老乡说我被解雇了。干了七天他们本来应该给我49块钱的,但是却一分钱也没给我。老乡说,“你还敢要钱!没被罚钱就不错了”。

阿辛干了七天,什么也没拿到就带着行李离开了工厂:

那段时间我没有暂住证。我在大街上流浪,都不敢走大路,也不敢走小巷,怕被抢劫。晚上我无处可去,只能去**院……过了11点,**院就开始放夜场**,门票只要3块钱。于是这个可以容纳100人的放映厅就成了四五十人睡觉的地方。有时睡觉的人太多了,甚至连腿都伸不开。到了早上6、7点我们就必须离开了。就这样我在**院里睡了20多天,直到找到下一份工作为止。

阿辛的故事代表了大多数农民工第一次进城打工的经历。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工作的女工阿敏说“我从第一份工中学到的是,我们是没有自己的权利的。老板有权要你走,但你却什么权利都没有”。

不归路——新形式的圈地

“跳、跳、跳,有人说我跳的是生存的舞蹈

跳、跳、跳,我们跳的是疼痛和愤怒……

是谁将我们的人格、尊严……

这些细骨伶仃的胳膊拧下来

在异乡的土地上无助地蠕动、挣扎“

——《再写蚱蜢》一位年轻的工人写于2006年

2000年春,在深圳打工两年后,阿辛决定回老家。他告诉我们“即使每天努力工作,别人还是不把我当人看。在城市里我看不到未来。我还能指望什么呢?我没有钱,也没有其它东西可以依靠。我宁肯回家”。阿辛在城市中无立足之地,他看不到继续待下去有什么未来或前途。

两代工人阶级一直都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外出打工还是留在农村。根据200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的调查,在28个省的301个村庄中,返乡农民工占到了外出打工农民工总数的23%,而在返乡农民工中,16%的人参与创办了农村企业或者开始务农。

阿辛向我们讲述了他当年回乡的情景:

当我回到家的时候,村里正忙着播种。我为脑中盘算着的计划而感到兴奋。我承包了一块荒地,准备做点事情。甚至到了晚上我也睡不着觉,脑子里总盘算着我的计划,如果我能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就能发财,就能向父母和其他村民证明回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阿辛开始动员亲戚和邻居,有人为他提供拖拉机和劳动力。他大概能得到20亩的可耕地用于自己的创业计划。阿辛决定种西瓜,因为这种水果便于管理,在市场上也很畅销。然而,就像农村经常发生的那样,天有不测风云。由于连日大雨,西瓜过快地成熟,甚至来不及出售就已经烂在了田里。阿辛的父亲很有经验,他深谙农业生产和市场波动的风险,所以从一开始便反对阿辛的承包计划。他背着阿辛劝其他人撤回土地。仅仅几个月的光景,阿辛就花光了几千块的积蓄。

阿辛的这种经历决不是个别现象。在那些决心回乡做点小生意的农民工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最终回到了农村。而在那些最终返乡务农的人中,我们在深圳和东莞见到的大多数以失败告终。

阿辛别无选择,只能再次离开老家。这次回家他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但也只能将痛苦深埋心底,只身再次来到深圳。在开往深圳的火车上,他无意中得知在深圳做模板很赚钱,于是就进入了一家生产手工艺品的工厂,每月工资800元。试用期结束后,工资有所增长。在这家工厂干到第三年(2002年)时,阿辛一个月已经能拿到1700块了。有时加上加班费还可以挣到3000块。

阿辛能够成为熟练的师傅并拿着较高的工资,可以说是十分幸运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从没在工作中得到过快乐。如果说追求物质回报是工人阶级的共同诉求,那么对于阿辛来说,这种诉求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工作对于阿辛来说已经失去意义感,并在他的生活中造成了裂痕:“不管在哪工作,我都不快乐,我的心永远不能平静下来,我总觉得应该干点大事”。

摆在第二代农民工面前的选择非常有限:“当我出来打工时,我很想家。可当我回到家时,我又想出来打工”。只有一小部分农民工愿意回乡发展,但跟阿辛一样,他们回不去了。大多数第二代农民工都已意识到,回到农村“无法发展”,他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于农民工来说,“种田没有钱赚”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事实上,他们盖新房的成本,结婚、教育和医疗的开销,以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支出,全是打工时赚的钱。除了三餐外,劳动的社会再生产,包括住房、穿着、教育和医疗,几乎都得依靠他们打工赚的钱。

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农村都被掏空了。第二代农民工成长于一个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时代,他们的眼界更为开阔,对于染什么颜色的头发,穿什么款式的衣服更为津津乐道,但是他们一旦踏上打工之旅,就很难找到回家的路了。十几、二十几岁的农民工,不论男女,通常都不知道家里有几亩田,不知道种田能赚几个钱。他们更渴望想尽办法留在城市。他们知道,打工(为老板干活)并非长久之计,很多人因此梦想有朝一日能当上老板。第二代农民工难以实现的个人期望,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往返时遇到的无尽挫折,都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无处宣泄的愤怒与不满。

结论

改革再造了中国,将中国打造成为“世界工厂”。同时,改革也再造了新的中国工人阶级政治。沿着一条特殊的无产阶级化道路,第二代农民工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阶级地位,并将参与到一系列的集体行动中来。第二代农民工的准社会地位,使他们有了比第一代农民工更为强烈的愤怒和不满。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完全无路可走了:城市留不下,家乡回不去。精神与实质上的“圈地”跟中国农民工尚未完成的无产阶级化过程紧密相连,是由城市生产和乡村再生产之间的空间隔离导致的。

阿辛的故事之所以具有代表性,是因为他的故事加深了我们对农村生活和车间斗争的理解。阿辛坎坷的经历既是个人的,又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的经历既跟工厂有关,也与农村相关。阿辛颇有主见的父亲尽其所能阻止儿子回乡创业,这点可能比较特殊。然而,就回乡创业并最终失败而言,阿辛的经历又与很多农民工类似。失败迫使他们再度外出打工,这个过程永无止境,无产阶级化过程永远无法完成。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改革和城乡二元分裂激起了人们逃离农村的欲望,但逃出来后农民工也只能在工厂艰难打工,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往往又会萌生返乡的念头。但是对于已经返乡的农民工来说,他们无处可去,只有通过外出打工才能活下去。这种恶性循环给农民工带来了一系列残酷的生活体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愤怒和反抗的政治。

乘坐火车上面有很多的不文明现象,不管谁碰到这种情况都觉得心里十分不舒服。

第1种乱伸脚,其实很多人在坐火车时选择的都是硬座,想要坐卧铺价钱更高,而很多坐短途的乘客觉得硬座完全可以满足基本出行。但是硬座坐久了难免会觉得劳累,这时就有很多人想伸一下脚活动一下。

有很多人在伸脚的时候特别没有素质,不管对面有没有人直接一脚伸过去,如果对面有人的话有可能踢到其他乘客的脚,如果对面没有人就把脚伸到对面的座位上,把座位弄得特别脏。年底将至,很多人开始乘坐火车回家过年,这种行为不要有!而且甚至还有一些人会脱了鞋,把脚放在对面的座位上休息,这种行为真的是让人觉得十分讨厌。

第2种强换座,由于现在已经到了春运阶段,相信坐火车的人肯定特别多,大家都想要早早的赶回家中。而这个时候买票比较难,还有一些一起回家的人,为了能够买到票也顾不得座位是不是挨在一起。火车上这3种行为特别没素质,网友:只顾着自己,不顾他人!而有一些两个人一起回家的人,在上车之后,可能就会想着和其他人换一下座位坐在一起。

但是有很多的老年人,或者是一些带孩子的人会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强迫别人和自己换座位,如果换座位的人不愿意,他们还会使出自己的杀手锏道德绑架,甚至是有一些特别没有素质的会和不愿意换座位的乘客打起来,这也是让人比较讨厌的一个事情。

第3种放高音,相信很多人在坐火车时都碰到过这种情况,有一些人在车上面外放自己的音乐,或者是看视频,并且声音开的特别大,只顾自己享乐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其实这种情况可以说明这个人比较没有素质。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要影响到其他人。

你好,有,我看过一段视频,一个女子在地铁上脚踩凳子,引起来其他人不满的视频,引发了诸多网友们的关注。

画面显示,当天在上海某地铁上,一名女子打扮得光鲜亮丽,但坐上车以后的行为却让人无法苟同。只见这名女子将脚踩到了地铁的凳子上。

这名女子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周围乘客的强烈不满,毕竟凳子是用来坐的,不是用来踩的。用脚踩过以后,一车人该怎么坐呢?所以这名女子旁边的乘客看不下去了,好心的拍了拍这名女子想要提醒一下她。但是这名女子非但不领情,而且态度非常的恶劣。

双方一度还发生了争执,目前,事情正在进一步地处理当中,后续消息可以关注一下相关报道。看到这一幕后,人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说:这种东西虽然不足以牵涉法律,但是却个人的素质是息息相关的。哪怕这个女生打扮得再光鲜亮丽,也遮挡不了她没有素质的事实。

这个女人难道还以为地铁上是自己的家吗,怎么舒服怎么来?别人都坐在位置上好好的,为什么只有你在地铁上这样。跟这种人不用讲道理,怎么正义怎么来就行了。

平时在公共场合,我们的确应该多多注意一点。毕竟公共场合不是自己的家,怎么能随意把脚伸在凳子上呢?这样的行为确实和素质息息相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2525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