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释前嫌,冷静后给对方找台阶下,毕竟还是要正常相处的。不过如果能够不撕破脸尽量不要,因为,这种关系不能够掰交,因为有你老公横在中间,如果关系始终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为难的是你的老公。
所以,我想说的是,对于我们小辈儿而言,能忍则忍,忍无可忍,就把话说明白就好。但是如果你真的感觉很委屈或者被生活琐事弄得头脑都一片混沌,而且之前跟你婆婆每次有小的矛盾都不解决,终于在某个时刻,你受不了了,爆发了,那也是完全能够理解的。
婆媳之间的矛盾如果不是把生活中每个细节矛盾各个击破,那么战争爆发是迟早的,无论是谁对谁错,只要最终你婆婆一哭,那么即便这场战争是你婆婆引发的,那你也会变得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咽”了。但是,一定要坚持“如果是我错,那我一定会承认错误,如果自己在这场争吵中,自己没有犯错,那么坚决不道歉”。那么,如何缓解呢?
你的老公这个时候就要派上用场了,让他去做他妈妈的思想工作吧。家庭中的事情,有时候你越想整明白就会越整不明白,倒不如就得过且过吧。在以后的相处中避开两个人的矛盾点,比如说,如果你是因为卫生方面吵架,那么你婆婆不喜欢收拾,那你就收拾好了,如果你收拾好了,她不知道珍惜你的劳动成果,那干脆你就不要收拾了,也不要生气了,交给你老公收拾就好了。谁也没有规定家务必须是女人做的。
其实,这个不用特意说什么,总要在一起吃饭的吧,吃饭的时候让你老公找个话题大家就聊起来了,或者,你就跟你老公说,“妈愿意吃这个菜,放她那吧”,你婆婆或许也正想着如何跟你和解呢,正好见台阶就下了,两个人的关系也就逐渐和解了。如果你的婆婆也为她的儿子着想的话,那么她一定也是想好好相处的。
是什么让你们欲言又止
感情中的良性互动与不良互动
个人成长
这是一个人最不应该放弃的部分。一个人自我的部分成熟了,TA就会形成一种自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然会理顺。TA就不会过多地向外索取,认为别人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关系中如果承载了过多的“期待”应该”“理所当然”,那么关系中的两个人都会感到疲惫,然而,关系中的松弛感恰恰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首先,自己先把自己过好。
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
关系当中的很多矛盾点都是因为你认为对方“应当”看见你的需求,而TA没有。你就会产生不断的怀疑,以至于上升到“TA到底爱不爱我”。你会认为换做是你,你一定可以看到对方的需求。你的“心思细腻并不能作为同样要求另一半的标准,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性别以及性格特质不同都会造就不同的观念。所以,与其期待对方做到什么,不如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你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希望得到对方的夸奖,那就大大方方的对对方说“夸我
努力扩展心的边界
做个“心大”的人,可以避免掉80%的“人生困境”。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钝感力,在自己陷入情绪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抽离出来。有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与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如果自己情绪快要接近顶点,先以一种相对平静的方式离开现场。先去做别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到具体的事物中比如打扫卫生、去楼下转一圈、跑跑步等等更高一阶的是用幽默化解矛盾,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界限感和分寸感
这一层是互相尊重的层面。有一个朋友之前跟我抱怨婆婆花钱总是大手大脚却很少给孙子买东西,就变着法儿跟老公吵架。这就属于逾越了关系的界限,对婆婆来说,花自己的钱是她的自由,这些钱即使不用在自己身上,也很难用在你孩子身上。对老公而言这是他家里的事情,和你们的新生家庭并没有关系,试着去尊重对方以及对方的家庭不干涉、不发表意见,保持界限和分寸,保留一份客气和尊重
我的婆婆在生活上很节俭,下面就听听她的事例吧!
有一天中午,舅舅、舅妈和我们一家在婆婆家吃饭,却让我丢脸了。我那天食欲有点差,三下两下扒了几口饭菜,就宣布不吃了。婆婆一把抢过了饭碗,看里面还有一些饭和菜,一边用勺子刮着碗里的饭菜,一边喂着我,嘴里还念念有词:“哎哟!你们老师不是教过你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浪费犯罪……”,然后开启了唐僧模式。爸爸也在旁边恨铁不成钢,皱着眉:“多大了,还要喂!”舅舅却笑嘻嘻地边吃饭边说:“一号喂饭机又开始工作了,目标是贾姑娘。”“哎,婆婆呀,我不想吃了,更不想让您喂,我也知道不能浪费粮食,可我实在吃不下了,您也太节俭了吧!”
还有一件事也让我受不了,每当我在婆婆家吃完用大小盒子装的零食时,刚要把盒子扔掉,婆婆眼疾手快,迅猛地夺过我手中盒子:“这盒子留着,里面还能放很多的杂物呢!”没想到的是,妈妈也和婆婆成了“战友”,在家里我正准备扔掉不用的盒子时,妈妈也一把抢过:“你看婆婆这些都留着,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我晕,妈妈还学习婆婆哩。可是拉开我家的抽屉,就能发现所有的杂物都被井井有条地放在大小不同的盒子中,找起东西来方便极了!
哎,婆婆“节俭大使”这个称号非您莫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