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再战”无人物流

阿里巴巴“再战”无人物流,第1张

在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上,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不断试错,阿里巴巴也不例外。

9月17日,在阿里巴巴2020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发布了阿里巴巴第一款物流机器人“小蛮驴”。

这是由阿里达摩院打造的第一款轮式机器人,未来,小蛮驴机器人将率先在菜鸟驿站大规模投用。

不过,这并非阿里巴巴第一次涉足物流无人配送。两年前,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ET实验室曾重磅发布了“驼峰计划”。

“驼峰计划”的目标,是在三年内打造10万台无人设备,打造一张囊括无人车、无人机的新型立体智慧物流网络。

彼时发布的菜鸟新物流无人车,可以根据需求搭载不同的智能设备,将车辆变成快递车、移动自提柜、移动咖啡售卖车等,应用于多样的新零售场景。

“我们要建立一张立体的配送网络,一个包裹进入到网络后,由人工智能自动分配路线,无人车和无人机接力配送。”时任菜鸟ET物流实验室主任的张春晖表示。

然而,两年过去,早已物是人非。

今年初,张春晖调任阿里巴巴旗下的子公司斑马网络,担任联席CEO。而阿里巴巴无人配送的未尽目标也转由达摩院继续开垦。

2018年5月31日,在菜鸟网络举办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的“无人时代”分会场上,菜鸟ET实验室推出了一款自称为自动驾驶“新物种”的无人配送小车。

一同成立的,还有“驼峰计划”,首批成员单位覆盖了整车厂商、无人机厂商、激光雷达公司、芯片公司以及具备无人设备落地场景的公司。

在此之前,菜鸟ET实验室由菜鸟网络与2015年年底组建,已经研发出了菜鸟小G,菜鸟小G 2代,菜鸟小G Plus三款末端配送机器人。

在经历了三年的研发过程后,2018年菜鸟ET实验室宣布将进行小批量生产并 探索 商业化模式,G Plus将会是第一款量产的产品。

第一代G Plus的载重为100kg左右,续航里程为60km,最高时速为15km。彼时,张春晖表示,菜鸟还会逐步迭代,最后调整到最适合使用场景。

在这款无人车上,使用了3个激光雷达,还有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共计25个,应该说成本不低。

“驼峰计划”一同发布的,还有自动驾驶卡车,这是菜鸟ET实验室联合一汽解放发布的“公路高铁”,由自动驾驶卡车带领的高速货运卡车编队。

背靠物流这一场景,当时的菜鸟的确具备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以及独特的天然客户优势。

不过,彼时,张春晖并非信心满满。其在公开场合表示,3年内打造10万台无人设备只是一个目标,不是一个生产计划。“需要经历 探索 期、成长期、爆发期这三个阶段后才能达到。”

事实上,到了2019年举办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无论是菜鸟的无人小车还是“驼峰计划”,已经不再有太多的光环,也不再是峰会的主角。

加入阿里之前,张春晖曾任职微软亚洲研究院,领导和参与研发Mobile Surface、云计算交互引擎等产品。

2010年张春晖加入阿里,成为AliOS创始元勋,组建超过800人的AliOS核心研发团队,并于2016年主持发布基于AliOS开发的互联网 汽车 荣威RX5。

此后伴随AliOS组织架构调整,张春晖短暂离开。2017年初,AliOS事业群并入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张春晖则调任菜鸟物流ET实验室主任,负责末端物流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开发。

几乎同一时间,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开始组建。负责人王刚,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

这在很多大公司内部是常见的并行“竞争”研发模式。但结局是,阿里达摩院与菜鸟经历了一轮架构调整,前者的自动驾驶实验室与菜鸟的无人物流车研发部门进行了整合。

此后,菜鸟的无人物流车研发部门的一部分研发人员被整合进阿里达摩院,另一部分人选择离开。

不过,整合的背后,除了内部研发的冗余问题,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整个无人配送领域,并非顺风顺水。

尽管,行业一致认同:低速、特定场景下的自动驾驶是较有希望率先实现商业化的细分领域。

事实上,所有企业,无论大小,都必须面临现实的难题。

2年前,美团创始人王兴也曾放出豪言:2019年之前推动自动送货车辆的大规模运营(当然,结果可想而知)。

彼时,二级市场投资者普遍预期,由于全国配送市场巨大,自动配送行业前景看好。“包括无人配送在内的新兴技术将成为未来推动其业务发展的核心引擎。”

然而,很多业内人士并不乐观。包括复杂的道路状况、技术瓶颈、运营成本等等因素,自主配送的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几乎和菜鸟部署无人配送同一时间,2016年10月,美团首次组建团队开发无人配送服务。不过,三年时间过去了,如今也只是几辆小车的常态化示范运营。

去年,美团宣布,将与一些 汽车 行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合作,打造一个新的自主外卖开放平台。而在此之前,美团无人小车的合作伙伴大多是一些小型初创公司。

“等到把技术上的疑难杂症解决之后,最晚3到5年会到规模化的阶段。”这是美团首席科学家夏华夏在今年7月的一次公开活动上的预测。

事实上,无人配送小车的规模化量产,受到了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辆无人小车,主要成本体现在底盘、传感器和软件算法上。

按照传感器数量尤其是激光雷达数量的差异,总体成本区间在10-30万之间。这还不包括庞大的后台远程监控系统的建设费用以及后续维护费用。

更关键的是,无人配送小车虽然体积小,电池容量小,但传感、定位和规划所需的处理量与无人驾驶乘用车几乎相当,严重依赖高性能计算和足够的传感器组合。

根据一些公司在过去几年参与的政府采购招标公告数据显示,实际销售无人小车的价格为40万元左右,已经相当于一辆豪华轿车的价格。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无人小车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按照一些电商物流平台的估算,10万元是无人小车能够大规模部署的成本上限。

为了降低激光雷达的成本,彼时菜鸟公司还参股了国内激光雷达初创公司速腾聚创。

当然,大部分人的逻辑是,只要市场有需求,成本下降就不是问题。但显然,终端应用的商业模式仍没有完全跑通。

以无人小车初创公司新石器为例,其位于江苏常州的工厂一条生产线,规划每年可产出超过3万辆。公司设定的目标是5年后每年可卖出10万辆。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新石器创始人余恩源更是兴奋地表示,无人配送这个赛道,新石器争取第一个把它规模化落地,建立商业模式,具有造血能力,而不是靠融资的公司。

然而,无人驾驶的真正商业化落地,永远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博弈。

自去年5月开始生产以来,新石器公司的产险只生产了125台无人小车。这意味着,其现有智能化产线的产能利用率仅为125%。

不过,今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让新石器看到了希望。余恩源表示,政府补贴将加快市场的导入,预计今年将售出1000辆。不过,按此测算,其产能利用率也仅仅只有10%。

与此同时,对于新石器这样的初创公司来说,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

比如,国内自主品牌长城 汽车 ,就宣布后续会推出一款智能无人物流小车,商业模式是提供高安全性、低成本的产品,从而降低行业的进入门槛。

未来几年时间,国内无人小车依然呈现鱼龙混杂的局面,基于各式各样的底盘平台(从传统的机器人到 汽车 级平台),搭载眼花缭乱的各种品牌传感器(工业级、车规级甚至消费级),市场竞争无疑会更加激烈。

但更为关键的是,政策上必须扫清障碍,才能让无人小车大规模上路。与此同时,想要走通末端无人配送的商业模式,需要解决至少五个问题:安全、订单、成本、时效、异常处理。

不过,在无人小车大规模上路之前,技术仍是最大的瓶颈之一。这一次,阿里达摩院也秀了一把自己的技术升级。

比如,小蛮驴机器人集成了达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具有类人认知智能,大脑应急反应速度达到人类7倍。

充4度电就能跑100多公里,每天最多能送500个快递,雷暴闪电、高温雨雪以及车库、隧道等极端环境均不影响其性能。

在无GPS环境下,小蛮驴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只用001秒就能判别100个以上行人和车辆的行动意图,机器人还拥有大脑决策、小脑冗余、异常检测刹车等五重安全设计,确保最高安全性能。

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除了轮式机器人,达摩院还将开发双足、履带等类型的产品。

与此同时,相比于早前仍然停留在实验室体系不同,这一次阿里巴巴似乎要下决心进行商业化运作。

比如,阿里巴巴已注册成立小蛮驴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推进机器人的研发和量产落地。这款机器人未来将在社区、学校、办公园区大规模使用。

同时,达摩院还同步推出智能机器人平台,对外开放通用技术和能力模块,用户可在该平台开发各类不同场景的机器人。

“对于整个自动驾驶行业来说,技术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Nuro的一位在职员工表示,有消息称,这家公司目前也在寻求卖身。

Nuro曾经创下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单轮融资94亿美元的纪录,估值更是高达30亿美元。而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无人小车这个细分赛道。

这位员工表示,甚至像谷歌这样的大公司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Nuro选择从零开始设计和制造自己的定制配送小车,这是非常昂贵、有风险和耗时的。

在斑马网络与AliOS重组完成后,张春晖曾公开表示,“重组中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我要做的就是重拾大家的信心。”

或许,这句话也可以送给今天的阿里达摩院和小蛮驴。

话题背景

由于现在机器人技术已经趋近于成熟,并且防疫工作仍在进行,为了减少人员聚集,许多场合已经开始运用智能机器人进行管理和答疑。

近期,在江西省图书馆的两个智能机器人的对话引得网友大笑不止。这两个智能机器人就宛如一对闹情绪的情侣一般,并且还会说出很多情绪化的话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在机器人的智能化是有多么的高级。同时有很多人担心,如果机器人技术再度发展是否会取代人类呢?

机器人只是工具人类终究是控制者。

我认为无论机器人技术和AI发展有多么迅速,它终究不会取代人类。首先人类是这些技术的研发者和控制者,我们控制着他们的研究方向和使用场景,同时由于现在很多技术的实现都是进行代码管理,将已经编写好的代码输入其中便,可以运行程序。数据的精准度比人类的大脑还要高。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机器人失控。机器人终究只是一个效率较高的工具罢了。

机器人的研发和发展还需进行

其实现在在很多场合都已经开始投入机器人使用,同样他们也不负众望,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也是极为惊人。但是如果想要去生产出更人性化,更高智能的机器人仍需要技术上的不断突破。

这些更高智能的机器人会被投入到不同场合应用,代替那些处于高风险工作者的工作。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高的便利性。

人们也应该掌握基础使用方法和技能

随着许多场合开始投入智能机器人,我们大众也应该去提高自身的技能和使用技巧,以更好的去发挥智能机器人的作用。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体验感。

还会牢牢的掌握在人类的手中。

现在这个社会可以称得上是电子时代了,所有的一切都能够去通过人工智能去操控,机器人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2020年12月30日,在南昌图书馆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两个机器人居然吵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就和真人吵架没有什么两样,让围观的群众都惊呼这两个机器人简直是成精了呀,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机器人是有情绪的,但是也是可操控的。

在以前我们都会感觉机器人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事情,在现在这个社会,其实他已经变得很普通了,每个人的家中相信都会有一些智能的电器,直接通过语音可以操控他们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说,让他们帮自己开电视开空调,还有扫地机器人等等。机器人的出现确实是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省了很多的事情。南通图书馆的这两个机器人吵架的原因据说是为了争粉丝。

当时有一个粉丝要扫一个机器人的码,另外一个机器人也挤了过去,于是他们便为了这个粉丝争吵了,还表示说给你个台阶你就下了呗,简直就像是真人在说话一样,还有不少网友笑称,假如这两个人这两个机器人有胳膊的话,就可能就打起来了呢。但是这引起了不少网友的担心,会不会未来出现机器人统治世界的这样的事情,就像**里面演的那样。其实这网友是有一些过多的担心了。

机器人是没有思想的,他们的思想都是通过我们人为去控制他们,只能去机械的去做一些最简单的事情,不可能会用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人所不能够控制的事情,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人的大脑也越来越灵活,是不会发生网友们所担心的那种事情的。机器人有情绪,但不代表着他们有想法,我们要做的就是更多的开发自己的大脑去控制好他们,让机器人能够帮我们做更多的事情。

这两天,一个“萌萌哒”智能机器人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送快递,引发围观。

有网友将视频发到网上,也引来一阵热议。“剁手党”和科技迷们都激动得不要不要的,惊呼“现在的科技确实想象力无限”!

之前,一家国外电商仓库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大家都戏称那是活着的仓库。仓库里的机器人、智能手臂、无人机,都让一众吃瓜群众惊呆了眼。

其实,这种水平的智能仓库,中国的企业也有,而且不止一家,一些方面的智能程度与国外电商比也丝毫不逊色。《纽约时报》就在一篇报道中称:各项数据指标显示,中国的人工智能实力正在一定程度上超过美国。

机器人来了,300分拣员工变成20人

位于广东东莞的京东华南区麻涌分拣中心辐射珠三角城市群,在这里有一个1200平米的平台。记者采访时看到,上面有300个分拣机器人正在忙碌着,排队、取货、扫码、前进、投货,全过程流畅而平稳。

京东华南分拣负责人陈金刚介绍,麻涌分拣机器人,单小时的处理能力能够达到一万两千件。

这里的机器人分拣线共有两层。上层的小机器人根据地面二维码指示,准确将货物投入相应货口。

下层每个货口系有麻袋,对应不同的站点。一旦货物装满,便会有指示灯亮起,提示分拣员需要将麻袋扎口,并推送到传送带前往装车区域。

在整个分拣区域,原有的300名分拣员工如今变成了只有不超过20人,与传统分拣线相比,显得十分冷清。但陈金刚说,从全天的效率、作业质量方面来看,都有显著提升。

因为这些小机器人不需要两班倒。如果没电了,它们会自己去找充电桩补充能量。使用机器人后,不光工作环节从6个减少到3个,而且因为减少了搬运的次数,对货物也更有安全保障。

无人车、无车机,就像从科幻片里走出来

除了在仓库里,无人车、无车机等人工智能也已经被运用到了物流配送环节。

而这两天在中国人民大学引发围观的中国首辆无人配送车,更是因为使用了很多先进的“黑科技”,而出尽了风头。

它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配送人员先将相应订单放到无人车的箱子内,无人车会根据订单信息自动选定配送路径,然后按照路径规划自动行驶,并确定订单停车站点。在距配送点100米位置时,发送短信给收货人。

无人车抵达配送地点后,收货人输入验证码,机器人自动开启仓门,完成取货后自动关闭仓门,并开始配送下一个订单或返回配送站。

基于高精度立体影像数据与GNSS卫星定位系统相结合,无人车可以通过机器人地图进行精准路线规划和导航定位,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

通过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感知环境,完全自主行驶,自动路径规划,自动避障,全程无需人工参与。

有围观送货的学生说,这个萌家伙就像科幻片里走出来的,期待自己也能跟它来个亲密接触。

人工智能的未来市场被普遍看好

其实,人工智能的本事可不止于炫技,它早已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仔细想想,当你在电商平台购物时,接待你的网上客服可能已是人工智能;当你懒于家务时,扫地机器人已经可以自主规划运行路线帮你保持室内清洁;创业者们甚至还用人工智能来给人们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智能快件代收等各种服务……

人工智能的未来市场被普遍看好。业内人士认为,在金融、医疗、安防、教育、能源、机器人、互联网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流程自动化及商业智能等方面,人工智能都具有千亿美元以上的市场潜力。

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正在带来一轮席卷全球的技术革命风暴,创造一个无比广阔的市场,中国也在这股大潮中表现亮眼。《纽约时报》在一篇题为《人工智能“军备”赛跑,中国正在赶超美国》的报道中称:各项数据指标显示,中国的人工智能实力正在一定程度上超过美国。

当前,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下一个风口就是物联网。而随着中国电商行业的速度崛起,以及人工智能在中国电商行业的大量运用,这似乎都暗示着:

中国智能时代正在开启新的乐章!

这个情节听起来很像是**《异星觉醒》中的一幕。在**中,一位日本科学家收到一个来自外星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以一个女性的形象出现,但实际上它是一个男性机器人,这个情节与您描述的非常相似。

《异星觉醒》是一部由冢本晋也执导的科幻**,讲述了一群科研人员在研究外星文明时与外星生物接触的故事。这部**于2017年上映,受到了不少科幻影迷的喜爱。如果您对这个情节感兴趣,可以尝试观看这部**。

视频中的机器人是爱沙尼亚邮政 科技 公司Cleveron近期推出的 第一款快递机器人原型 。该机器人专用于最后一公里包裹配送。是有史以来推出的 最节省时间 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方案。

它是如何节省时间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呢?

外观上看,该款机器人更像是一辆无人驾驶小车。与丰田、谷歌无人驾驶车都非常相似。

但不同的是,该小车配备有一个 可折叠机械臂 ,它是一款多功能型机器人,集配 送、存储、投递为一体 。这就意味着该款机器人既有存储货物、运输货物的功能,还拥有投递包裹功能。

从整个配送流程来看,该方案 省去了以下环节

首先,用户下单后,系统订单直接分配到了 离用户距离最近的前置仓 ,然后人为分拣货物,将货物放置快递小车。

快递小车直接由库到家的配送。没有 末端网点分发 这一环节。然后快递小车以最快速度自动驾驶到用户家门口进行投递。

投递环节 :自带机械臂是折叠隐藏在机器人身上的,当机器人到达用户家门口时,机器人通过传感系统让储物柜感知到机器人位置(或两者相互进行连接)。

当储物柜门打开,机器人使用身上配备的 机械手臂将包裹移除,投递到储物柜

这一环节,节省了 双方等待的时间 。快递机器人不用等待用户前来(出门)取货,用户也不用等待机器人上门送货。机器人投递完包裹即可离开,用户随时可以去储物箱取包裹。

仓库到家、流程简化、智能 科技 的应用,让该方案成为最节省时间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方案。Cleveron官方表示,计划2020年开始,在爱沙尼亚的街道上 适用 这种机器人信使。

该方案的核心除了快递机器人,还有Cleveron推出的 个人包裹储物柜 ,就是安装在用户家门口的私人大型信箱。不过该信箱可能只适合国外的Townhouse,并不适合拥挤的城市楼房……

作者 | 罗戈小薇

来源 | LogTV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2020年2月6日,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上,一台特殊的配送车从京东物流仁和站出发,沿街道一路前行,灵巧地躲避着其他车辆和行人,顺利将物资送进了疫情核心区的武汉第九医院。承担此次配送任务的是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

京东物流武汉仁和站距离武汉第九医院这个疫区核心只有600米,疫情爆发后,这个站点几乎支撑起了第九医院医疗物资的配送工作。为了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的供应,这个站点的配送工作没有一刻暂停过。

疫情面前,京东物流一直在寻求“科技支援”新手段。疫情爆发后不久,立即开始在疫情核心区尝试智能配送筹备,为了实现常态化配送,公司从各地抽调配送机器人驰援武汉。京东物流X事业部的工程师第一时间奔赴武汉,为智能配送机器人进行地图勘测。

不仅是自主研发的配送机器人助攻,京东物流还能将L4自动驾驶技术与套件对外开放,为其他机器人厂商提供技术支持和升级,让更多其他厂商的配送机器人也快速实现无人跟随模式下的L4级别自动驾驶。

随着机器人的不断集结,这些“机器人逆行者”还可以做更多。京东物流表示,如果一些特殊的医院或是隔离小区有需求,企业也将考虑通过配送机器人来提供服务,让这支奇兵成为一支重要增援力量。

除了京东,外卖配送平台美团点评也在无人配送方面进行着积极的尝试,不久前在美国举办的CES消费电子展上,美团点评与法雷奥合作开发的一款电动无人配送原型车eDeliver4U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eDeliver4U车长280米、宽120米、高170米,单次行程最多可配送17份外卖餐食,设计运行车速25km/h,最高车速50km/h,续航里程约为100km。它由48V电气系统供电,通过法雷奥的模块化感知系统自行寻找合适的路线,适用于零排放要求的区域。这款车所应用的技术均符合汽车行业标准,并已实现量产。

eDeliver4U使用了四个法雷奥SCALA激光雷达(唯一已成功应用在量产汽车上的激光雷达),一个前置摄像头,两个鱼眼镜头,两个雷达设备和六个超声波传感器,并辅以相关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和机器人吵架,就不得不说到人工智能siri了,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便捷的服务。那么你知道这些机器人发生了哪些趣事吗?

把0块饼干分给0位朋友

当Siri被问到这个数学问题,“零除以零等于多少?”他问答到:“想象一下,你想把0块饼干分给0位朋友。”

“饼干怪兽认为根本没有饼干,也没有朋友,这是一个悲剧。”(饼干怪兽--Cookie Monster,是儿童节目秀《芝麻街》里的一个蓝色卡通人物,超爱吃饼干)

对于各种各样提问,机器人往往会给出有趣答案。

“为什么鸡要过马路”

例如有用户问Siri:“为什么鸡要过马路?”回答是:“是鸡过马路还是马路过鸡,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这取决于你的参照物。”

“世界末日是否会发生”

当被问及世界末日是否会发生,Siri说道:“我不知道,我不用担心……还有其它完美的宇宙”。

siri和小溪

初对siri打招呼时,她会说三遍“我叫siri”,然后就进入比较无趣的环节了,回答都是比较官方语言,甚至是高冷的姿态,如无聊的“哦……”出现了两次,让对话接近尾声。当询问小溪时,初见面时小溪还算比较正式,然而当问其“那你和siri谁厉害”时,小溪则会调皮地回答“嗯?siri是什么?”

“讲一个白雪公主的故事”

当同样面对“讲一个白雪公主的故事”这一问题,siri竟然回答“我好像不明白”,而小溪则讲了一个亮点在结尾的故事。siri的回答让人有些崩溃(不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发生在欧洲,外国人并不知道……),小溪的故事则比较搞笑,设计者将中西方文化结合非常赞。 白雪公主和葫芦娃结合体,哈哈哈,智能语音小溪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

“你喜欢我吗”

“你喜欢我吗”,一个极为直白的问题,当女孩子面对这般询问时可能也是反应各有不同,两位语音助手回答同样不一。siri延续以往高冷姿态,以一连串倒计时数字回应,反观小溪则热情奔放,回以“那是当然啦。你是我的最爱”,美国人的开放和中国人的含蓄似乎在此互换。

怎么样,这样搞怪的语音助手机器人,你喜欢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068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3
下一篇2023-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