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张恨水的著作《金粉世家》,我的心久久地不能平静。我想我所看完的不仅仅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更是一部伤心的悲剧史诗。此书以国务总理的小儿子金燕西与平民女子冷清秋从自由恋爱、结婚到离弃为主线,同时也写了豪门盛衰和世态人情,可以说这本书展现了一个“香消六朝金粉”的豪门贵族的盛衰史。
冷清秋是《金粉世家》中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并且也是我颇为欣赏的个人物。她的结局虽然是一个悲剧,但我认为她的内心是充盈的。虽然金燕西抛弃了她,但她拥有儿子,这已经足够了。她靠书春为生,不愿去依靠与金家有关联的人来生活,这足够可以体现出她的清高和高傲,她不愿再与姓金的人有关系,她已经对金家彻底失望了,她现在想做地就是将儿子抚养成人。正如她在文中所说的:“不为他,我为何还受这种苦,早一闭眼睛去了。”她对金家失望了,但她并没有对生活失望,她是一位坚韧顽强的女性。
从冷清秋的家庭环境来看,她原本也是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可自从父亲逝世后,她家庭的生活就变得清贫了。她与母亲,舅舅相依为命,她还是一位学生。她美丽,才学出众,有知识,是一位现代的知识女性。冷清秋写得一手好字,满腹的诗书才气。她替别人抄写《金刚经》,她喜欢作诗写词,她自小读经典著作,然而对现代的潮流也不排斥。她在学校读书,学习现代新知识。看见别人剪了短发,她也将自己秀美的长发变成了短发。她不是一位被传统束缚的女性,她敢于追求自己喜欢的。她隐瞒母亲与金燕西去听戏,看**,并且还私定终生。这些大胆和超前的行为,都是因为冷清秋的思想和别人不同。她认为恋爱自由是应该被允许的,她受新思想的影响,使她成为一位新潮的知识女性。可以说冷清秋和金燕西的结合,是一个偶然也是一个必然结果。如果金燕西没有在西直门的大道上遇见冷清秋,如果金燕西没有对冷清秋一见倾心,那么后来的故事也就不会发生。但是没有这种如果,他们不在这里遇见也必定会在其他的地方遇见,因为他们的故事早已有了结局。金燕西被冷清秋的清新脱俗所吸引,可谓对冷清秋一见钟情,以致后来金燕西为了接近和拥有冷清秋,做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在冷宅旁边租房子,只为了能和冷清秋做邻居,有更多的机会与她见面交谈。他请冷清秋吃饭,看**,听戏,并且还想尽办法送清秋礼物,如衣服,鞋子,项链等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虏获清秋的芳心。当然,他最后也成功了!其实就我个人看来,只要是一个女人都会陷入金燕西的爱情漩涡。但同时,这也为清秋后来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因为他们的差距太悬殊虽然说爱情是平等的,但我认为家庭背景不同的人在一起,很难拥有美好的未来。事实也证明了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我想冷清秋并没有十分的喜欢燕西,更多的可能是被燕西的所做所为而感动,也有她的虚荣心在作祟。他们的婚礼是仓促的,有时我在想:如果冷清秋更深入的去了解金燕西,那么她的悲剧结局能否避免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冷清秋学富五车,但面对感情问题时,女人都会变成傻子,清秋也不例外。也可以从侧面说,她有些盲目地接受,欠缺思考的意识。或许,她的内心明白燕西是一个官宦之子,当然有纨绔子弟的习性,她认为自己在婚后会让燕西改变。可她的这种想法是虚幻的,她不知道改变一个人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等到她真正嫁入金家后,她才彻底明白一入侯门深似海,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必须非常小心,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她开始怀念自己的平民生活,她有那么一点点儿的后悔。但毕竟新婚燕尔,她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当金老太爷逝世后,金燕西更加地肆无忌惮,他到李家去与白莲花、白玉花姐妹厮混,他与白秀珠和好并且经常一起约会。清秋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但她并未十分阻止,这也助长了燕西的气焰。清秋也想过方法来挽救,她自己几次三番告诫燕西花钱要有计划,可燕西充耳不闻;她自己列了一张“小家庭第一年预算表”,但燕西根本不屑。清秋碰钉子后自己也放弃了。从更深次来看,清秋并没有想真正地去改变燕西的恶习,她的每一次努力都是表面功夫,这就势必会失败。而且就我来说,清秋每一次说话都好像自己高高在上,明明是一句劝诫的话,但让人听起来就像是斥责和讽刺的话,这也难怪金燕西不接受。冷清秋并没有掌握好说话的分寸,或者可以说她内心本来就有一股自卑的心理,她在金家除了能在燕西面前发泄,其他的的人或多或少都对她有些不屑。她不愿过这种貌合神离的婚姻,她也不愿天天与金燕西吵架,她最后选择离开金家,选择与金燕西恩断义绝。这就应验了一句话“情到断时,怨恨多”。她带着孩子从大火中逃离了金家,逃离了她所憎恨的生活。
冷清秋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性格特征:孤傲。因为家庭背景的原因她认为自己与金家人的生活格格不入,所以她很少与妯娌、姐妹们聊天,这更多的体现了她的孤芳自赏,自认为自己不被人理解,所以也不屑去与别人交谈。在金燕西准备抛弃她另娶军阀之妹白秀珠时,她说:“我为尊重我自己的人格起见,我也不能再向他妥协,成一个寄生虫。我自信凭我的能耐,还可以找碗饭,纵然找不到饭吃,饿死我也愿意。”我想这要是怎样一个女性才能说出这样狠绝的话呀!冷清秋多次谈到自己悲剧的教训:“归根到底,还是齐大非偶那四个字,是自己最近这大半年来的错误。”她的结局纵然是悲惨的,我想除了有社会因素导致外,她个人因素也是其中之一。
不读《金粉世家》原著,只看剧版《金粉世家》时,一直以为这是一段凄美悲凉的爱情故事,而读过原著,才知婚姻中种种悲凉真相,其中最为心酸和无奈的,当属 寒门女子嫁入豪门,既无权势撑腰,又无金钱傍身,当缥缈虚无的爱情亦不复存在时,只剩下无尽凄凉。
不知是否应验了穷养儿富养女的经验之谈,金家的女儿,个个不俗,留学归来,谈吐、教养、眼界皆不凡;而儿子却个个不成器,养外室、捧戏子、吃喝玩乐无一不精通。
儿子既不成器,婚姻也多不圆满,但四个儿子的情形又不尽相同,且看金燕西视角下三个哥哥和嫂子的关系:
可以说,金家四个公子的婚姻,除了燕西和清秋门第差别巨大以外,其它基本都是门户相当的,这也决定了他们在婚姻中的地位。
首先说一下大嫂吴佩芳的出身,佩芳的父亲是科甲出身,很有学问,两口子拌嘴,就连大哥也不得不说“知道你父亲是一位科甲出身的人品,很有学问。我们配不上。”
且说老大凤举,在外养了一个外室,惹得大嫂极为不满,两人吵吵闹闹要离婚。
看到这里,真觉得痛快,就连凤举看到佩芳这种愤怒的样子,也默然地坐着抽烟了。
大嫂能够公然与凤举争吵,毫不留情面的指责其“有几个臭钱”,当然是有其娘家的门第与财力在撑腰,果然后面年底凤举在公账上亏空了四千多元,觉得年关过不去,要借债的时候,竟然借到了自己夫人的头上。
大嫂放债的金额是多少呢?一万元,以当时月工资“百八十块钱”(约100元)(金家老二金鹤荪在盐务署工作,每月也就300元工资)来换算,放到今天的概念就是,平常人月薪一万,大嫂轻轻松松拿出100万来放债,这怎么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难怪大嫂有此底气大骂凤举了。
关于二哥和二嫂的着墨不多,暂不介绍。
三嫂王玉芬也是富家**出身,为人较泼辣,和金家老三关系尚可,所以较少有像大哥和大嫂那样的言辞激烈的争吵,但别看三嫂处处刁难清秋,拨弄婆媳和妯娌关系,但对金钱却有自己独特的小算盘,有着自己的理财观念。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玉芬有一定的财力,虽然五千块钱是“东挪西扯”的,但也可见其娘家的财力(不信你在普通人月工资一万元的情况下挪扯到50万元试试?),而且有信息渠道(今天我们谓之人脉)。
当然,投资存在风险,润之就提醒玉芬,果然后面玉芬又投资四万元,可能血本无归,当时拜托三哥去拿回钱,无奈三哥不争气,最后还是通过白秀珠以其哥哥的势力运作了一番拿回的。
当三嫂说自己存款的时候三哥以为是4千,结果是4万,就连三哥也惊呆了。但三嫂有自己的一套关于钱的看法。
抛开玉芬和鹏振夫妻关系如何不讲,一个有娘家撑后台,有理财意识的女人,总归也不会活的太差。
再说金父骤然去世之后,金家败落,燕西分得五万巨款,却没有合理的规划,大手大脚花钱,还要拿金太太送给清秋的珍珠别针去送人,不管自己妹妹梅丽在场,大吵大闹,纨绔子弟的恶劣可见一斑。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燕西完全没有尊重清秋,清秋对本是夫妻共同财产的5万元“遗产”没有支配权,燕西反而要拿金太太送给清秋的首饰送人,看起来颇有点小孩子气的做法,实际上却反映了燕西从没尊重过清秋的事实,心里对“姓金”与“姓冷”界限分明,这背后,当然是因为两人门第、财富等的极度不对等。
古言:夫者,扶也;妻者,齐也。门第相当,即使爱情不复存在,也不至于人格丧失、没有尊严;而门第相差太多,想要获得尊严,只能靠一个强大的自己了。
女人,任何时候,都当自立、自强。
亦舒借喜宝之口说出自己对爱与金钱的看法:
可以的话,每个女性都应该经济独立,善于理财,男人可能辜负你,但自己挣的钱、自己理的财永远不会。
金粉世家以男女主角由恋爱、结婚到反目、离异的婚姻为主线,揭露了封建官版僚及其妻妾子女权空虚、堕落的精神世界和没落腐朽的生活,描写了豪门贵族一部活生生的兴衰史。
红楼梦也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主要人物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人生百态。
扩展资料
金粉世家以崭新的视角和手法,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一幅乱世之秋,封建大家族摧残爱情、毁灭人性的生活画卷;既鞭挞了腐朽的封建意识,又讴歌了人性中的真善美思想,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为了适应时代的观赏要求,剧中两位主人公被赋予了一些新的性格特征;导演将富有浪漫色彩的青春偶像剧和具有凝重历史感的情感悲剧结合在一起,特意选择具有独特气质的演员来诠释这出凄美的爱情悲剧,人物性格和剧情具有厚重感 。
-金粉世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