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李云龙曾经有过两位妻子,第一位妻子叫做秀芹,但是秀芹还没来得及过上好日子,就在平安战役中牺牲了。他的第二妻子叫做田雨,是一位军医院的护士,是个文化人,虽然李云龙将她娶回了家,但是因为两人文化差异巨大,性格也不和等原因,导致了二人在结婚以后,经常会产生矛盾。
其实除了这两个妻子以外,李云龙生命中还出现了另一个女人,她叫张白鹿,跟田雨是大学同学。李云龙去军事学院学习的时候,因为跟田雨经常发生争执,又加上两地分居,所以这日子过着过着就有了间隙,这一下就让这个张白鹿找到了机会。张白鹿这个女人心机很深,而且她也比田雨更懂李云龙,因为她知道李云龙想过怎样的生活,与此同时她也可以不在乎李云龙身上的那些臭毛病,例如骂人、喝酒、抽烟等等。李云龙得到了包容,自然就会跟张白鹿越靠越近。
就这样,李云龙在学习期间,经常越回越晚,甚至还有了一晚上都不回宿舍的异常举动,这也让孔捷对其产生了怀疑。当孔捷知道其中的原委之后,他曾经规劝过李云龙好几次,叫他千万不能超越底线,因为他李云龙是个有妻子的人。不过孔捷的一番苦心,李云龙并未重视起来,而是选择继续这样发展先去。为了不让李云龙犯下不能挽回的错误,孔捷给田雨打了电话,并将这些事情告诉她。一开始田雨准备跟李云龙散伙,不过在冯楠的劝导之下,田雨以理智的方法解决了这件事,并将张白鹿从李云龙的身边赶走。那么要是孔捷没向田雨说明李云龙的情况,那李云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首先,张白鹿却是是个厉害的女人,李云龙善于战场上的厮杀,而这个女人则是情场上的霸主。在感情上面,李云龙啥也不懂,根本斗不过这张白鹿,如果孔捷没能及时的通知田雨,那么李云龙肯定会继续选择这样糊涂下去,直到最后发生了事实,这张白鹿可就是再也甩不掉了。
其次,哪怕是孔捷没有通知田雨,这件事情依旧是瞒不住的,总有一天,田雨自己也会直到李云龙跟张白鹿所做出来的丑事。真到了那个时候,他李云龙肯定是犯下了大错,而田雨自然也不会给他任何一丝挽救的机会,这婚肯定是离定了。
最后,李云龙是一个大人物,不是普通百姓,就算孔捷没有说,那么这件事情也会传的沸沸扬扬。假设到了那个时候,李云龙的名誉可算是毁了。要是领导追责的话,李云龙这个少将可能也就没了,而且他李云龙以后能不能继续当他的军长,那就要看他的造化了,说不定开除军籍都是有可能的。不过还好他孔捷在最紧急的关头,拉了自己兄弟一把,说实话李云龙可算是欠了孔捷一个天大的人情。
在亮剑中,李云龙经常欺负孔捷,而不欺负丁伟,那是因为他和孔捷的关系是非常铁的那种,他俩认识的比较早,早已习惯了打打闹闹,但是丁伟不一样,他们以前没有一起共事过,而且丁伟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且他们两个较劲是在暗中较劲。
在抗战初期的时候,李云龙还有丁伟和孔捷他们是八路军晋西北战场上有名的铁三角,他们在战场上作战的时候密切配合,但是在生活上一凑到一块就开始吵吵闹闹谁都不服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同样的火爆脾气,作战都很勇敢。李云龙和孔捷是老战友了,他们两个在加入红四方面军时就是一个班里的,都是打仗很厉害的主,而且他俩一直在暗中较劲,谁都不服软。
李云龙和丁伟的关系没有和孔捷的关系深,他们以前没有在一个锅里打饭吃的经历,虽然他俩的职务也不相同,但是脾气相近,他俩也是互相都不服气,但是也只能在战场上较劲,私下生活里,都是互相之间留点面子的。
从军事方面来说,孔捷的军事能力就稍微差一点点,因为他们都是军人,虽然在私底下怎么闹,最后还是在战场上见真招的,他们是凭着战场上的指挥能力,凭着战功来说话,孔捷有过两次失败,被降为独立团副团长的时候。李云龙被调回来当团长,成了孔捷的上司,所以从打仗水平上来说,孔捷对李云龙还是佩服的,所以他也允许李云龙欺负他。而丁伟不一样他是有文化的人,而且他的打仗也有一套,非常的有战略目光,但是李云龙对丁伟还是不服气,因为他们两个都是一样的,没有大毛病,但这小毛病不断,所以他俩的差距一直也没有差很多。
孔捷吃惊,丁伟没反应,是因为丁伟比孔捷更了解李云龙。1942年华北日军大“扫荡”之后不久,李、丁、孔三人曾在独立团驻地有过一次短暂的会面,谈话期间丁伟提到李云龙当兵时发生的种种奇闻轶事,说明丁与李很有可能是同班战友,至少也是同期入伍的新兵。而孔捷对李云龙的熟悉程度,肯定比不上丁伟。因为早在李家坡战斗期间,独立团起初没有争得主攻任务,为此,三位团领导李云龙、赵刚、孔捷彼此之间发生激烈争吵,李云龙曾用一句很有力量的话语训斥孔捷:“你小子给我闭嘴!当年老子是怎么教你打枪的?”这句话当场使孔捷张口结舌。由此可见,孔捷的入伍时间比李云龙晚,在李、丁二人面前,只能算是个新兵。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丁伟与李云龙一样,都是喜欢不走寻常路的人。俩人在四处化缘、招兵买马这方面都颇有建树,李云龙一贯打完仗贴封条抢战利品,丁伟对此极为赞许,想必这种事他在辽沈战场上肯定没少干。而且俩人会时不时地违反政策和纪律,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比如李云龙战场抗命、斩杀投降土匪,丁伟私自开烧锅酿酒赚钱等等。由于李、丁二人在性格、作风等方面具有诸多共同点,彼此熟悉对方的套路,所以,当听到李云龙扩充兵力达到8个营时,丁伟不会感到任何意外。
相反,孔捷的行事风格与李、丁二人完全不同,或者说,他与李、丁二人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当然就会对李云龙的扩军业绩感到不解和吃惊。因为孔捷是服从领导、遵守纪律的模范,根本不会想到像李云龙那样采用“邪门歪道”的方法扩军备战。
大家好,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
《亮剑》是一部以八路军抗日为题材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李云龙是该片创作的一个英雄人物,他是129师386旅新1团团长,李云龙自称有8个营的兵力,他到底是吹牛呢?还是真实的呢?这里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部队按照常规编制是三三制,即一个军三个师,一个师三个团,一个团三个营,一个营三个连,从这个角度来讲,显然,李云龙是在吹牛。但我们不能静态地看问题,要放在当时的特殊环境来看,当时是国共合作抗日时期,红军接受了国民党的整编,由此八路军诞生,李云龙所在的师就是八路军三个师,即115师、120师、129师中的一个,每个师下辖2个旅,每个旅下辖二个团,算来,八路军只有12个团,国民党一方面是要利用***军队共同抗日,另一方面也想限制其发展壮大。
为了打破国民党的限制,不断壮大革命武装,党中央发布了扩军的指示,任何部队都可以自行招兵,一个战士能招7个人,战士就可以当班长,一个班能招四个班的战士,班长就可以当排长,一个排能招三个排的战士,排长就可以当连长,以此类推,八路军的队伍不断壮大,直到1940年八路军发动对日“百团大战”时,八路军已具有了一百个团以上的兵力。
李云龙说此话时,正是“百团大战”的前夕,上级给予团的编制指标还没有下来,如果一旦下来,李云龙团部就该有新的团长产生了,如果不是为了不刺激国民党,此时李云龙起码也可以升任旅长的,李云龙直到解放战争才当上师长,解放后任军长。所以,李云龙与孙捷、丁伟摆“龙门阵”时说,当时自己一个团有8个营兵力,绝对不是在吹牛皮,凭李云龙的本事,发展到8个营,他是完全有能力做到了。
谢谢阅读
一
在晋西北铁三角聚会的时候,李云龙毫不客气的说,自己有八个营的兵力。当时孔捷说我的个天哪,丁伟却没有任何意外的反应。
自从百团大战后,日本华北派遣军就对八路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扫荡。由于八路军扩军的速度太快,训练跟不上,装备更差,两个人配不上一枝枪。这次扫荡,让2/3的八路军战士不见了。
再加上重庆蒋介石政府停止给八路军三个师发放军费和后勤补给,八路军就以连排为单位,化整为零,进入敌后,长期埋伏,继续力量。
李云龙要求自己的部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做一群狼,要敢于向日伪军抢夺武器,并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二
就这样李云龙的三个营都没有闲着,今天东边打一张,明天西边打一仗,硬生生从日伪军手中抢到了很多装备。差不多每个连都有六七百人,李云龙的部下就有了5000多人。
丁伟的新一团是从李云龙手中接过来的,本来也是一个没有什么战斗力的非主力团。当时386旅的独立团是7711团和772团。李云龙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把部队的装备换了一茬。因此在苍云岭头一战中敢于和坂田联队面对面较量,从正面突出重围。
丁伟也是一个脑子非常灵活的家伙,他接过李云龙的新一团,应该也没有闲着。部队扩军的速度也不会慢,毕竟有李云龙打下的好底子。他手下的部队不会比李云龙少,因此他不会给李云龙有八个营感到惊奇。
孔捷的部队是新二团,也就是说是新组建的部队。各方面装备应该都比较差,所以在日军扫荡后伤亡最大。恢复起来也就比较慢,发展的速度肯定和李云龙有差距,所以他才会对李云龙有八个营感到非常惊讶。
三
抗战爆发后,红军被蒋介石改编为三个师3万多人。但八路军扩军的速度非常快,当然扩出来的军队都是非正式编制,重庆政府不会发给他们军费。
到了1940年,八路军就发展到100多个师,40多万人。到了1945年抗战结束时,***的武装发展到100多万正规军、200万民兵,根据地拥有一个多亿的人口。
通过以上分析对比,我们就明白了八路军扩军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因此我们可以说,电视剧中李云龙扩军的速度并不算特别夸张,基本上接近事实。
孔捷是比较憨厚正直的汉子,在做事灵活性上,他不如李云龙和丁伟,因此他的军队就会发展的比较慢。像李云龙和丁伟这样的刺头,就算没有大的战争,他们也不会闲着。总会找一些仗打一下,从日本人那里搞一些武器来扩大自己。
少时读抗战史,曾经对此有过不解,因为1944年以后日军的兵力数字反而大幅提高,到1945年初已经达到600多万的峰值,怎么反而在华北就走了下坡路,让“李云龙们”壮大得一塌糊涂呢?读懂李云龙所部的兵力变化,不妨从宏观角度看微观事件,1942年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进行残酷的大扫荡之后,八路军总兵力一度从40万人下降到不足30万人,抗日根据地进入最艰苦的时期。
然而到了1945年初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时,八路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91万人,正如《亮剑》里孔捷惊讶于独立团的发展:“部队扩充了近三倍”!这个数字不是编的,其实就是准确代表着这一变化,那么,仅仅两年时间里,战略形势变化为何如此之大呢?
“主力部队地方化”的正确发展思路
1942年以后,为适应新的华北敌后战争形势,第129师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的方针,将一部分主力部队分期分批与各抗日根据地军分区合并,实行分兵发展。比如新编第9旅与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机关合并;新编第11、新10旅与太行军区第1、第2、第3军分区,“李云龙团”所在的第386旅与太岳军区合兵等等。各部队大力组织游击集团对敌作战,张大彪一营的战斗方式和队伍能够发展到2000多人,诠释了这一战法的正确性。
日寇华北方面军已经被抽断了脊梁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参加华北会战的都是日军老牌常备师团,比如第5、第6、第10、第14、第20等师团,战斗力非常强悍。华北大部沦陷后,日军大本营调走了绝大部分老牌师团,另以新组建的一批警备师团和独立混成旅团充当占领军的角色。
鉴于双方综合国力和军队战斗力的巨大差距,日军的二流师团、混成旅团仍然对八路军构成质量优势,并且此时华北日军仍然保留着第14、第27等几个精锐师团,然而到了1944年,这几个重装备师团要么调往太平洋战场送死,要么南调参加“一号作战”。诺大的华北,日军虽空有三个军的番号,却只剩下第110、第114(重建)、第115(新建)、第118(新建)、第47师团(新建)。
以及一堆拼凑的独立警备队和混成旅团,部队数量和质量严重缩水,连三流都算不上了,只能取战略守势了。
日军“拆东墙补西墙”发动豫湘桂战役
1944年,侵华日军(不计入关东军和台湾军)还有25个师团,为了打通所谓“大陆交通线”进行的豫湘桂战役,日寇纠集了19个师团50万人,仅在河南段战场,冈村宁次就动用了第12军的8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团。除了从关东军和本土临时调来的部队之外,华北地区稍有战斗力的部队也被抽调一空,日本人在华北沦陷区不得不全线收缩,八路军进入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而豫湘桂战役出惨败,也使重庆政府的声望和军事实力遭受严重打击,中央军势力几乎被完全扫出华北平原,对八路军进行的摩擦、挤压大大减小,晋绥军更是龟缩一隅,客观上使八路军的压力骤轻。以《亮剑》独立团为代表的八路军各部,通过分兵发展和战略反攻,部队实力恢复和扩充较快。
独立团不大可能一直保留八个营的编制
从1944年下半年开始,《亮剑》独立团所在的八路军第129师为贯彻“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战略思想,开展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作战,当年收复县城28座,次年春再收复县城59座,从日伪军手中解放了大片国土,使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边四个根据地连成一片。解放区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400余万,129师所属部队发展到近30万人,是1937年东渡黄河(9000余人)时的30倍。
在上述部队中,第129师早已不再仅仅下辖第385和第386两个旅,而是成立了若干“新编旅”(番号已经发展到新11旅),各旅下面则成立了几十个自拟番号的基干团,比如386旅下辖的第772团,第20团和第21团,后面两个明显不是重庆军政部给的番号。
所以独立团壮大到7000人的事件是成立的,但不会编成什么八个营全部隶属于独立团,一定得抽出部分人马去组建新的团级部队,否则129师那十几个旅和几十个团怎么来的呢?
李云龙叫嚣肯定是有资本的,但是这家底他不可能全部留下,而丁伟和孔捷的部队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肯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从表情包上看,聪明的丁伟其新一团兵力比李云龙少不到哪里去,淡定如斯。
孔捷就明显不成,所以一脸的惊讶。
当李大脑袋在孔捷和丁伟面前吹嘘自己有八个营七千人的时候,那是一九四四年。而在亮剑刚开始的时候,老李已经是主力团团长了,经过几年的发展,到抗战结束之前的一年,老李才只有八个营,只能说他这个发展速度有点拖后腿了。
虽然有八个营,但是如果除去团部直属的警卫连,特务连,工兵连,炮兵连,通讯连,卫生队之类的技术部队,剩下的战斗人员,最多也就是六个营,两个步兵团的规模。要是1939年的一个团,到1944年才发展到两个团,解放战争就没法打了。
来看看八路军的发展情况。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全军三个师六个旅,十二个团,总共五万人。而到亮剑开始时的1939年,八路军全部兵力的数字是多少呢?四十万人。到抗战结束的时候,新四军和八路军的兵力总计120万人,这就等于说,从1939年到1945年,八路军的兵力增加了三倍。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意味着,一个1939年的主力团,必须要把自己的兵力扩张三倍,这才算是完成基本任务。因为这是平均数字,连这个指标都达不到的人,就是没有完成任务。而老李这时候才完成了两个团的任务,距离达到八路军的平均水平,还差一个团。
老李所在的是一二九师,抗战爆发后上前线的时候,全师兵力大约一万五千人左右,而到抗战结束的时候,不算徐帅在山东拉起来的队伍,就算算陈锡联,陈再道,杨勇,王新亭,秦基伟,陈赓这些人的纵队,合计兵力大约二十万人。
其中,1939年的时候,秦基伟的职务级别实际上就相当于团长。不过,这时候秦基伟的团还是一千多人的小团,不是两三千人那种主力团。到1945年的时候,秦基伟的职务是二级军区司令,实际上兵力相当于一个三个团的纵队,兵力大约一万多人。到解放战争初期,秦基伟也还只能说自己是陈赓的四纵小兄弟。
而李大脑袋在剧中的上级,也就是三八六旅旅长陈赓,这时候已经是二级军区的司令员,到抗战结束,解放战争办法的时候,整个四纵兵力大约四万人,是中野各部队中兵力最多的部队,因此才被军委明令留下来当做军委的战略预备队。要是他手下的团长都和李大脑袋是一个水平,一个发展速度,让旅长的脸往哪儿搁?
至于说孔捷表现得十分惊讶,而丁伟表现得比较淡定,这只能说孔二愣子确实是太老实了,但在这次吹牛之后,孔二愣子也赶紧开始跑马圈地,招兵买马,大肆扩张队伍了,所以才要强行收编黑云寨的谢宝庆,并且给了一个独立大队的番号,实际上也就是一个独立营。
不过,在集结队伍围攻平安县城之前,老李其实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兵力,集合起来一清点,才发现自己已经有近万人的部队了。而这时候老孔和丁伟都还没有把部队集合起来,还在分散游击的状态,所以老孔可能也不清楚自己的新二团这时候到底有多少人。大概率是要到他集合起来以后才会发现,他的部队人数也不比老李少多少。
李云龙叫嚣自己有8个营七千多人马的时候,已经是1944年初。我们来看看在 历史 上,此时八路军的真实实力如何。
1937年,红军接受国军改编时,蒋介石只给了三个丙种师的编制:三师六旅十二团。再加上八路军给每个师扩编的教导团/独立团,加上八路军总部直属的特务团,共计16个团,四万多人。
等到1940年百团大战时,八路军已经拥有105个团,40万人!这才三年时间,八路军扩军十倍!
等到1942年,八路军经历了日军发动的5次“治安强化运动”。抗日根据地的面积缩小1/6,人口减少1/3。但是,依然拥有30万部队。
而到1944年5月时,八路军已经建立面积达24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人数也有成倍增长。而且,抗战局势开始好转,八路军在这一年对日伪军发动局部反攻。
按照八路军这个发展标准李云龙的扩军行动,很符合实际。李云龙本来是772团3营营长,1937年底升任386旅新一团团长。1940年,接手孔捷的独立团,出任独立团团长。1942年是独立团发展最困难时期,反扫荡时独立团伤亡过半,二营长沈泉,三营长王志强,骑兵连长孙德胜都牺牲。
等到1943年开始,李云龙开始分兵,让部队充分发挥自己能动性,去“搞副业”。用李云龙的话说,赔本的买卖咱不干,只要能捞油水,你们随便来!
趁着日军华北兵力空虚,李云龙部充分发挥游击战特长,化整为零,四处出击。八路军打鬼子,老百姓就全力支持,就会踊跃参加八路军。所以,不到一年时间,独立团拉出来小一万人马!
要不是李云龙为了救老婆打平安县城,自己都不知道现在手下有这么多士兵。平安格勒战役之后,李云龙直接将部队扩编为八个营。
其实,八路军扩编快还有一个原因。八路军士兵不是每人都有枪,揣上六颗手榴弹就敢上前线打仗。等到1944年时,依然有一小半八路军士兵没有枪。
最后,回归正题。丁伟不吃惊,那是因为丁伟跟李云龙一样脑子聪明。他肯定也在抓住时机,扩编部队。而且,丁伟领导的新一团本来就是李云龙带出来的。他又和李云龙是老战友,知道李云龙的实力。
并且,在知道是李云龙打平安县城时,他也应该能猜到李云龙有不少兵力。所以,丁伟不吃惊。
孔捷吃惊是因为他资历比李云龙浅,还是李云龙教他放的枪。他的能力也不如李云龙和丁伟。
从孔捷后来收编黑云寨的事就能看出两个问题:第一,孔捷看老战友的部队扩编了,自己也急了。第二,孔捷眼光不行,能力不行,竟然想收编土匪!真是不挑不拣啊!
(文/勇战王聊 历史 )
李云龙打仗勇猛,智勇双全,经常打大胜仗,所以无论群众参军、无论是士兵,都喜欢当他的兵,感觉在他的团打仗痛快。所以是士兵越来越多,实际兵力比一个加强团还多。另一方面李云龙也是变相说明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同时说明在队伍中一名“将”的重要性。
李云龙有一个臭毛病就是爱炫耀,李云龙将一个团和楚云飞进行对峙,结果集结在一起发现自己有八个营,于是臭屁的给跟孔捷和丁伟进行炫耀。
在炫耀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大概是抗日战争结束前夕,国民党只是授予了***八路军和新四军两个番号,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中国***吸收很多有志人士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正如楚云飞说的***拉队伍的能力简直可怕。
老李爱炫耀李云龙团最初的正编大体也就1000出头,分兵后各营迅速扩编,只能再分解组建新营,每个营都拥有武工队,县大队,区小队等下属的编制,其中抽调主力编制形成新编连,每个营拥有七八百兵力是可能的,算上团属通讯连、警卫连、骑兵连、炮兵连、侦查连、卫生队。
所以当时,通过这种打散重组的方法,利用骨干力量然后广泛发动群众的方法,这样慢慢地就将队伍发展起来了,当时李云龙得知自己有这么多队伍自己也吓一跳,不过后来遇到这铁三角商讨军情,李云龙当然是要逮住这个机会炫耀一番。不过,至于炫耀后为什么孔捷表现和丁伟表现不一样的原因是: 孔捷是一个直肠子的有什么表达什么,所以会表现出来,当时各自的部队都是打散了,团内联系都是通讯兵,那还是在要紧的情况下才联系。所以撒出去就是独立的,然后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部队,李云龙都有这么多部队了,他们差不了多少。
《亮剑》可以说是最优秀的一部抗日电视剧,可不是那些抗日神剧可以比拟的,因为细节几乎是真是展现。
先带着这么一个问题,从八路军整编建军到解放军整编建军的人数方面数量级数的增长是如何实现的。这个问题今后若干代人大约都不能确知。从结果推测,这个数量级的增长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团这级建制上严重超编才得以实现。
题主的问题我认为从根本上看是营一级的建制管理权归属到什么八路军的哪一个层级。即建立一个营需要哪一级部门同意或向哪一级部门报备。按小说或电视剧里的情节推测至少是旅一级,放到师一级也正常。这就是另外两个团长的态度的关键。
按风气丁伟和孔杰肯定也有超编,但估计规模不大,因为按百团大战推测,军队对团级建制管理的还是比较严格的。
所以两个人很可能是这样想的。丁伟想的是你小子有什么能耐可以搞定旅长?旅长知道你有一个旅的兵从你这里调人看你怎么办!孔杰想的是你TM太嚣张了,把超编放在连排一级就好了,一个连安排300人或者一个营编8个连也比你编8个营强。
当然不一样,李云龙远比孔捷撤的光荣,撤得硬气。一个是打了胜仗“仰天大笑出门去”,一个是打了败仗全团垂头丧气,战士们的心态也全然不同?
李云龙撤职是因为战场抗命,没有按照上级指示的突围路线突围,属于不服从命令。但是人家可是有着击破坂田联队封锁线,两炮轰掉坂田联队指挥部,并将坂田联队指挥官坂田大佐给击毙的光荣战绩。
李云龙在苍云岭一战中几乎一战成名,不仅八路军上下人人皆知,连晋绥军的楚云飞也知道了这个“干掉了坂田联队长、从正面突出重围、一定程度上还为他报了仇”的泥腿子团长,后来李云龙都成了日军司令官下令重点研究的对象,应该说,李云龙这样的人才是要敲锣打鼓戴大红花表扬的。
不过总部还是将其撤职,将其贬到被服厂当厂长。
因为战场抗命,公然藐视上级,按理说,把李云龙枪毙都不为过。如果部队长都像李云龙这么干,上级还怎么进行统一指挥?所以副总指挥结论很明确:
“战场抗命这个毛病,绝对不能惯着”
李云龙就算在苍云岭砍了日本天皇,该罚也得罚,功过两码事。所以新一团战士们也无话可说,全团集体打了胜仗,团长一人去背锅,无损部队荣誉。说白了,就是一个警告提醒,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压一压他的那股刺头劲,并没有要过多的惩罚他,再度启用那绝对是迟早的事儿。
再通俗点儿讲,人家李云龙只是放假调休,算不上惩罚。李云龙的兵也明白这个道理,团长前途依然光明,用不了为他担忧。
但是孔捷可不一样,杨村一战,伤亡200人却只“俘虏”敌人一顶钢盔,这是绝对耻辱的一战,被副总指挥怒斥为“发面团”。
独立团被打成了发面团,而他孔捷也要被调到总部当马夫。独立团的战士们打了败仗本来就憋屈,心里指望着老团长带着他们打一场翻身仗。可是孔捷自己都前途渺茫,毕竟他作为军事主官,战败的主要责任得他来负。
孔捷打了败仗,无论是不是帮总部挡了子弹,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所以孔捷的被撸首长可是认真的,如果就这么走了,而捞不着雪耻翻身的机会,孔捷的军事生涯和军旅仕途可就堪忧了,须知在战争年代,军事主官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这和李云龙“苍云岭”抗命突围完全就是两回事儿,李云龙那个算是英雄事迹,而孔捷这是一段黑历史。
战士们都明白,自己团长这一走,是去受过的,而不是享福的。而且头顶着发面团团长的名头,心里窝火,想要出这口气,只有在战场上,找日本人打回来。而孔捷这一走,机会渺茫。如果一旦离开一线作战部队,没有用战功洗刷耻辱的机会,军事生涯很可能就被耽误了,那可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像孔捷所说的那样:
“不打一场硬仗,你翻的过身吗?”
所以战士们都围着孔捷,不让他走,不仅仅是舍不得团长,更是为团长的未来担忧。
李云龙来到独立团,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再加上自己本就和孔捷是好战友。所以一贯特立独行的李云龙,选择要求把孔捷留下了,也算是拉兄弟一把。
后来李家坡剿灭山崎大队,孔捷在李云龙的帮助下,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因为这场翻身仗,孔捷一柄大刀上下翻飞,尽显猛将本色,不仅扬眉吐气,更是戴罪立功,洗刷了当初杨村的耻辱。由此转任新二团团长,开启新的阶段。
此时孔捷走,估计战士们不会再那般哭哭啼啼的不舍了吧。
当然,也说不一定毕竟从小说的描写来看,孔捷在独立团的声望很高,他和战士们的感情很深。
当初李云龙开玩笑说,独立团的兵枪都打到天上去了,孔捷立马翻脸,生气的说道:
“你可以恶心我,不能恶心我的兵,哪一颗子弹不是迎面打上去的”?
孔捷一看就是个厚道人,带独立团的时间也很久了,以至于这里的很多士兵,从刚进八路军开始,孔捷就是他们的团长,孔捷也从来没被撤过职,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或者官复原职了,所以战士们心里感觉接受不了,纷纷挽留。
当孔捷拎着铺盖卷准备走的时候,战士把他拦住,哭着说:
“自我一进独立团,你(孔捷)就是团长,独立团团长我就认你,如果你要走,请你拿把机枪把我们都突突了”。
由此可见,孔捷和战士们的感情很深厚。
但是,李家坡之战后孔捷再离开,战士们就算是哭哭啼啼,也是内心欢喜的欢送,而不是之前那般,满面愁容的担忧。
《亮剑》当中老李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爱占便宜的人,而且别人却很难从他这里得到东西。老李在铁三角里面可以说是资历最老的一个,所以平时他也是经常欺负孔捷,还从孔捷那里弄来了不少的好东西。不过让人奇怪的是老李虽然经常欺负孔捷,但是面对老丁却不敢欺负,其实这是因为丁伟的背景非常的深厚,老李也不是很敢随便得罪他阿。
老李是一个很早就已经进了革命队伍的老兵,在电视剧里面他们吹牛的时候就听老李说他当兵当了10个月丁伟才成新兵,而孔捷就更晚了。所以老李在他们三个人当中也是发话最管用的。而且老李还很爱欺负孔捷,几次都从孔捷那里要人要装备,还成功了。不过对于丁伟他就不敢怎么做了,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丁伟本身厉害,又有很好的后台。
丁伟这个人可以说是他们三个人当中最聪明的一位,刚刚一出场就能够去延安学习,这就是另外两个人远远比不了的。他知道如果他当初能够学习成功,回来以后的身份起码要比老李他们高一级,而且老丁平时打仗也是非常的厉害,剧中好几次提到他的光荣战绩,后面更是用一个师就能追着别人一个军在打,这就知道他到底有多厉害了。
不过其实丁伟不仅自己厉害,身后的后台也是非常的大,毕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够去延安学习,除了实力以外肯定有大人物支持。而且后来丁伟升官也是升得特别的快,要知道老李虽然进来打仗时间最早,但是后来升官却是很难比得上丁伟,丁伟后面的职位是他们三个人当中最高也是最接近中央的,这肯定是有后台在支持的。所以说老李虽然可以经常欺负孔捷,但是却不敢随便惹他。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老李虽然说为人大大咧咧的,但是其实他内心里面的小心思也是非常的多,毕竟能够到那个位置的人也不是很简单的。而且我们的老李自己也是有着后台,所以才敢欺负一下孔捷,不过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丁伟的后台显然更加大,否则老李也不会对他是这个样子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