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村集》。
历史 故事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七 八年级 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抗日英雄小故事,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更多“抗日英雄”相关 文章 内容推荐(↓↓↓)
中国抗日英雄故事有哪些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有哪些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的作文
抗日战争革命英雄人物故事
抗日英雄的名人名言名句
抗日英雄小故事1:抗日英雄李鉴恩1916年,李鉴恩出生在枣庄街,时枣庄中兴矿局(中兴煤矿公司)已经开办多年,中兴公司驻地当时已是一派繁华。李鉴恩的父亲兄弟四人皆做生意为生,以东西南北四个“景兴”商号最为人知。李鉴恩弟兄三个,他家分得了南“景兴”商号,人气也是最旺。
1933年,枣庄中兴煤矿公司创办私立中兴中学,两年后改为中兴职业中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李鉴恩从职业中学 毕业 后,直接考入枣庄中兴公司工作,谋取了一个月薪30块银元的财务会计职位,这在当时可算是高薪。
安逸的生活没让李鉴恩过多久,随着卢沟桥的一声枪响,抗战爆发,日军一路南下,宁静的枣庄也未幸免,随即枣庄学校停课,中兴公司停产。日军占济南,吞滕县,枣庄城危在旦夕,一天竟遭日军12架飞机的轮番轰炸,百姓惶惶不安,中兴公司也被迫南迁汉口。就在这时,不能正常上班的李鉴恩听同学说国民党的 军训 部长白崇禧要来枣庄特招一批回教青年加入黄埔军校学习。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一腔热血的李鉴恩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枣庄回民协会的保举推荐下,准备投考黄埔军校。
1937年农历11月中旬,21岁的李鉴恩眼含热泪,告别即将临产的妻子,然后看着母亲叫了一声娘,顶着凛冽的寒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李鉴恩是带着表侄李忠贤一起,辗转来到广西柳州,进入黄埔军校第15期炮科学习的。
经过9个月艰苦的入伍生训练,李鉴恩正式成为黄埔军校六分校的一员,然后被分到贵州都匀炮校学习。
据李鉴恩生前回忆,最令他难忘的是,在他上黄埔军校的时候,正值国共合作期间,作为***方面的邓小平曾给他上过课。邓小平问:你叫什么名字他答:李鉴德(曾用名)。邓小平说:你别起这个名字,我给你起个能文会武的名字吧,叫李斌。于是,李鉴恩开始使用李斌这个名字很多年。
1939年9月,日军集结10万兵力,分别从赣北、鄂南和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方向发起进攻。时任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的薛岳为保卫长沙,采取防御湘北为重点,调动中国军队24万多人参加此战,于是,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此时的李鉴恩正好刚刚从黄埔毕业,便积极投入了这次会战,并于一年后的9月,再次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屡建奇功。
长沙会战结束以后,李鉴恩又参加了湘西会战,在雪峰山一带御敌。一次在接受驰援武冈的战斗任务后,李鉴恩所在团途经湖南綦江冷水铺停车吃饭,遇一个老百姓问:你是什么部队李鉴恩答:炮30团。老百姓很惊讶:30个团呀李鉴恩点了下头。
经过三日夜疾驰,李鉴恩部傍晚到了武冈,迅速调整炮位,开始了猛烈 射击 ,敌人闻听后,连夜撤退。原来日本人得到一重要情报,说此次国军来者不善,竟来了30个炮兵团支援,为免受炮兵轰击,只好悄悄撤离。因打响第一炮的就是李鉴恩,国民政府为他颁发了10万元奖金!原来,那个在冷水铺问李鉴恩的老百姓是个汉奸,多亏李鉴恩讲来了30个炮团支援,才改变了战局。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日本鬼子宣布投降那天,李鉴恩他们兴奋无比,就跑到饭店喝酒庆功。正遇见一个已经投降的日本军官也到饭店吃饭,日军军官进去一看都是国民党军官,马上深鞠一躬说,长官我可以在这里吃碗面吗李鉴恩站起身来,凛然道:吃饭可以,但你不能站着吃,更不能坐着吃,得蹲到门后边去吃,因为你们在我们中国八年,作恶太多!那个鬼子军官果然端了一碗面,缩到一个墙角,满面羞愧地蹲着吃完了一顿饭。
李鉴恩在抗战期间经历了许多险境,可谓充满传奇色彩。有次在街头见两个老百姓因用假银元买东西发生争吵,李鉴恩目睹后,自己就掏出来一块真银元给换了过来,后来参加长沙会战时,他和两个战友站在一起,被鬼子打了冷枪,前后两个人都不幸中弹牺牲,而鬼子的枪正好打在他身上的那块假银元上,得以保住了性命。有一次,日军把他们团团包围起来,上面飞机扫射,下面大炮轰鸣,杀得他们无处藏身,无奈只有强渡湘江。因为没有船只,他的卫士就找一根大树干当船,可是李鉴恩却不会水,卫兵于是用一根绳子把李鉴恩捆在木头上,总算渡过了湘江,躲过了围追堵截。
李鉴恩不仅在战场上是杀敌英雄,同时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先生,改革开放以后,他赞叹祖国大地日新月异,曾给邓小平写过一封信,赞扬改革开放,感叹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了补贴家用,李鉴恩64岁到枣庄市老邮电局门口摆摊,给人代写书信,而且一写就是五六年,后来他用一首《八半吟》诗自嘲平淡心态:半因谋生半因玩,半为助人半为钱;半是自愿半是迫,半觉心酸半觉甜。
抗日英雄小故事2:6个孩子全部抗日捐躯北京密云县,有一位英雄母亲。她的丈夫和6个孩子,全部为国捐躯。
这位伟大的母亲叫邓玉芬。
邓玉芬是个倔强的女子,她坚信只要努力,家里人丁兴旺,日子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婚后,她和丈夫借住在亲戚家,靠租种地主家的几亩地,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7个儿子。
好日子还没有熬到,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后,日本侵略者就把邓玉芬的家乡强行划入了伪满洲国。为了糊口,她被迫搬到张家坟村东南的猪头岭山上,开荒度日。
1940年,八路军10团挺进密云西部山区。在邓玉芬的家门口,八路军宣讲抗日道理,字字句句都说到了她的心坎上。她知道,只有拿起刀枪打鬼子,才能挽救国家、拯救自己。
当年6月,10团组织游击队。邓玉芬和丈夫商量:咱家有人,在打鬼子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含糊。就叫儿子打鬼子去吧!于是,邓玉芬的大儿子永全、二儿子永水成为白河游击队的首批战士。
9月,邓玉芬知道游击队正缺人手,毫不犹豫地又把三儿子送去了白河游击队。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实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邓玉芬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反“无人区”斗争。她叫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儿子、五儿子找回来,在环境最残酷的时候,参加了抗日自卫军模范队。
1942年,抗日政府发出了“回山搞春耕”的号召。邓玉芬和许多山地群众决定重返“无人区”。她让丈夫先回山里搭窝棚自己随后就到。谁知丈夫走后没几天,竟传来噩耗:丈夫、四儿子和五儿子在种地时遭日军偷袭,丈夫和五儿子同时遇害,四儿子也被抓走了。
坚强的邓玉芬没有屈服。亲友们劝她不要再回山。她拉起两个小儿子,坚定地对他们说:“走,回家去。姓任的杀不绝,咱和鬼子拼了!”她又回到了猪头岭,拿起丈夫留下的镐头,没日没夜地开荒种地。
国难当头,人命如蝼蚁,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在这位母亲身上。1942年秋,大儿子永全在保卫盘山抗日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
1943年夏,被抓走的四儿子永合惨死在鞍山监狱中。同年秋,二儿子永水在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因伤情恶化无药医治死在了家里。三儿子也下落不明。
白发人送黑发人,面对沉重的打击,邓玉芬咬牙挺住了。只是,往日性格开朗的她,变得沉默寡言。春种秋收,做鞋做袜,照料伤员,她从不得闲。她的家成为八路军和伤员的休息站,干部战士到了她家,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
战士们就是她的亲儿子!邓玉芬为了让伤员能多吃点儿,自己节衣缩食。家里养的几只老母鸡,鸡蛋却一个也舍不得给亲儿子吃,统统送给了伤病员。战士们都知道在密云的猪头岭有个邓妈妈。
1944年春,日伪军为了肃清“无人区”的抗日力量,围住猪头岭一带,一连折腾了7天7夜。小六儿跑丢了,她背着刚满7岁的小七躲进一个隐蔽的山洞里。她为了掩护藏在附近的乡亲和干部们,眼睁睁地看着幼子连病带饿死在怀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中国人民胜利了。邓玉芬眼噙泪花,告慰九泉之下的亲人,咱们胜利了!
值得一提的是,惟一的儿子小六儿也被妈妈送去当兵。1948年在攻打黄坨子据点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男女老少齐动员。为了保卫家国,邓玉芬献出了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至爱,这是抗战时期最普通的百姓代表,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抗日英雄小故事3:抗日英雄李爱民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里的山西省武乡县白家庄出了一个少年抗日英雄,他就是白家庄的 儿童 团长李爱民。
儿童团长李爱民那时13岁,他非常痛恨日本鬼子,非常热爱八路军,帮助八路军做了许多抗日的工作,最后英勇牺牲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之下。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给大家讲几个李爱民帮助八路军抗日的故事,同学们听了一定很感动。像李爱民这样的抗日小英雄很多,我们今天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小朋友,不能忘记他们,要努力学习他们的爱国牺牲精神,立志献身全面建设小康,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大家知道,在战争年代,鸡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着鸡毛的信必须马上迅速送达。
这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急匆匆来到白家庄找到儿童团长李爱民,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说:“这封鸡毛信很重要,你马上闯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给东沟的民兵。”
李爱民知道这鸡毛信非常重要,二话没说,把鸡毛信藏在袜子里就出发了。他戴上草帽,拿着镰刀,赶着毛驴,装着割草的样子,专拣沟里的小路走。沟里净是乱草、荆棘,脚被石头子儿碰破了,两腿也被拉了几道口子,李爱民顾不得这些,一路小跑,趟过小河沟,爬过几道山岗,很快来到了敌人的封锁区。
李爱民急急忙忙走着,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儿走的时候,一抬头,看到右前方一个土坎上有两个鬼子在望着他,嘴里不知在咕哝什么。怎么办躲开吧,怕鬼子生疑心,也来不及了。李爱民想起出发时,钟营长嘱咐他说的话:“路上遇到情况要沉着,见机行事。”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远处有一滩驴粪。他走过去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那驴粪,稀稀的驴粪溅了他一身。他也顾不得脏和臭了,大摇大摆地把驴赶到沟里割起草来。
两个鬼子跑过来,其中一个像是日本军官,抓住爱民的领子大声叫道:“八格牙路,举起手来!”
爱民装作傻呼呼的样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鬼子军官横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来!”
爱民装作惊慌的样子,说:“俺是放驴的!”
鬼子将爱民的身上从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搜出来,驴粪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这时候,鬼子营地传来了号声,鬼子急着要走,踢了爱民一脚,厉声喊道:“赶快滚,这里不准放驴!”
爱民忍着疼痛,赶着驴迅速来到了东沟。东沟的民兵得到了情报,第二天顺利地配合八路军打下了鬼子的据点,保护了根据地的粮食。
李爱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军的表扬。
这一天天黑,王七叔把儿童团员们召集到一起,在爱民家开会。爱民的妈妈见王七叔提着一桶浆糊,有点莫明其妙,就问:“这是做什么啊”原来,王七叔要组织一个儿童武装宣传队,到伪军的炮楼周围去贴抗日的 标语 、撒抗日传单。
王七叔看儿童团员都到齐了,就说:“今晚上咱们要完成一个重要任务,大家要胆大心细,一切行动听我的指挥!”
儿童团员们都很高兴,摩拳擦掌,有的说:“我们也去打鬼子了!”
天黑黑的,在月光下,儿童团员们跟着王七叔摸到了伪军炮楼下。四周静悄悄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哨兵的身影。儿童团员们屏住呼吸,等待着王七叔的命令。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到敌人没发现什么,王七叔就开始布置任务了。儿童团员们爬到炮楼下面的一道土坎上,迅速将传单用土块压上;有几个儿童团员在炮楼对过的墙上贴标语。任务完成的挺顺利,挺迅速,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
爱民手里还有几张标语,他想贴在炮楼上,又怕敌人发现。怎么办呢他爬到王七叔跟前,王七叔很支持他的想法,两人小声商量了一下。
只见爱民朝炮楼的北侧爬去,那里比较黑,没有敌人的哨兵。王七叔在炮楼的南侧故意站起来跑了两步,又迅速趴了下来。敌人的哨兵发现有人影晃动,急忙朝南边打了两枪,并且喊道:“有人,有人!”炮楼里的机枪也打了起来,敌人被吸引到了南侧。
爱民趁敌人不注意,飞快地将十几张标语贴在了炮楼墙上,又迅速翻下土坎,消失在黑暗中。
天亮以后,可热闹了,敌人炮楼周围,包括炮楼的墙上到处是抗日的标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要替日本人当炮灰”、“快快投降八路军才是出路”。
过了两天,还真有几个伪军投降了八路军。
这天晚上,爱民都睡下了,突然有人敲门。爱民开门一看,是一位八路军叔叔。
八路军叔叔进到屋里对爱民说:“麦子熟了,我们要到韩家沟掩护老乡收麦,想请一位民兵带路。”
爱民一听,说道:“这么晚了,甭找人了,我给你们带路吧!”
那位八路军叔叔迟疑了一下,好像说你能带路吗爱民很有把握的说:“这一带的路我熟,叔叔放心吧!”
爱民跟着八路军叔叔来到村头见了首长,抬头一看:这不是钟营长吗!
爱民跑过去,亲热地说:“钟营长,我叫李爱民,您不认识我了前年我还给您送过鸡毛信呢!”
钟营长摸摸脑袋笑着说:“对,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活地图’,太好了!”
爱民领着八路军不走大路走小路,一会儿下到沟里,一会儿爬上山头,两只脚被石子扎破了,腿也被草棵子刺破了两道口子,他全然不顾。
爱民领着八路军翻过了几个山头,天快亮了,已经隐隐约约看到韩家沟正在抢收麦子的老乡了。钟营长擦了擦脸上的汗,亲切地拍拍爱民的肩膀说:“爱民啊!多亏了你,领我们少走了一半路,终于赶到鬼子前头了,真得好好谢谢你啊!”
1943年,李爱民的家乡白家庄被鬼子占领了,他们村的百姓都转移到了东沟。
又到麦收的时候了,白家庄的群众夜里到他们的地里收割麦子。这真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抢粮食啊!
夜色黑黑的,只有远处鬼子的炮楼上不时地射出探照灯的灯光。人们屏住呼吸,在黑暗中悄悄地挥镰割麦。天快亮的时候,人们背的背,挑的挑,急急往东沟走去。
爱民背着一小口袋麦穗走在前面,和大伙拉开了一段距离,为的是一但被鬼子发现,就赶紧给大家报信,好迅速转移。他想,不能让到手的粮食让敌人抢去。
眼看就要走出敌占区了,已经能看到东沟了。忽然,右面山上响了一枪,接着,出现了几个人影。爱民判断,这是遇上了敌人的游动哨╠╠鬼子发现了他们。爱民转身想往回走,已经来不及了。
一个鬼子从路边钻了出来,挡住爱民的去路,大喊道:“干什么的”
爱民沉着地应道:“自己人!”
“口令!”
什么口令爱民被问住了,可他一点没有慌。只听他大声咳嗽了三声,这是暗号,告诉后面的人有情况。大家伙迅速疏散到路边的庄家地里了。
鬼子的机枪响了,子弹打中了爱民的腿,他倒下了。
爱民被带到了河滩上,翻译官问道:“你是哪个村的”
“白家庄的。”
“干什么来了”
“收粮食啊!”
鬼子军官一听说是白家庄的,问道:“你们庄上的老百姓都躲到哪去了”
“太行山里呗!”
“你们村的村长是谁”
“我不知道。”
那个狗翻译不耐烦了,恶狠狠地说:“你听着,今天你要是说实话,就放你回家,如果不说实话,就一枪嘣了你!”说着,就用手枪冲爱民晃了晃。
爱民毫不畏惧地说:“嘣了我也不知道!”
敌人没办法了,把爱民用绳子吊在一棵小树上用皮带使劲抽,但是,爱民还是那句话:“不知道!”
硬的不行,鬼子军官又把爱民放下来改用软的办法。鬼子军官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日本糖,引诱爱民说:“小孩,你的说实话,皇军大大的赏!”
爱民接过糖,使劲朝鬼子军官的脸上砸过去,说道:“谁稀罕你的臭糖!”
鬼子军官大发脾气,用脚踹向爱民,一脚又一脚,爱民倒在了地上。爱民忍着疼痛,心想,打吧,打死我也不说,死就死我一个,不能对不起八路军。
鬼子军官踢了半天,见爱民死活不屈服,恼羞成怒,抽出大刀向爱民刺去。为反抗日本鬼子,13岁的爱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抗日英雄小故事4:王朴王朴,也作王璞,幼名兰贵,1929年生,河北完县人。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王朴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朴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朴的家乡,王朴和乡亲们躲进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朴和乡亲们。鬼子拿着汉奸提供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朴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鬼子把刀架在王朴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支和弹药藏在哪里。王朴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奸。”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起杀人惨案-野场惨案。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4岁的王朴、王朴的母亲、弟弟和奶奶。
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
抗日英雄小故事5:儿童团团长海娃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最后,海娃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抗日英雄小故事有哪些相关文章:
★ 抗日英雄小故事
★ 中国抗日英雄故事有哪些
★ 抗日英雄小故事简介
★ 抗日英雄小故事大全精选
★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有哪些
★ 关于抗日英雄小故事
★ 六年级抗日英雄小故事
★ 抗日英雄小故事300字
★ 抗日小英雄故事大全精选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1fc3c5445c1ba79cfc8b2d8178c3c5dd";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谁知道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打死了多少日军啊
八路军那时候还没实力,没消灭多少,主要是国民党杀的小日本哎,多看看历史书吧,小朋友!1941年12月7日后在中国大陆的死亡日军人数:213503人1937年7月7日开始日军在中国死亡数字:404268人战后日方统计:《日本陆海军事典》(原书声称资料来源为日本厚生省援护局1956年3 月调查数据)1937年7 月7 日到1945年8 月14日(芦沟桥事变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中国大陆本土地区:陆军损失:三十八万五千两百人(385200 )海军损失:一万九千四百人(19400 )合计损失:四十万零四千六百人(404600 )从日方材料证明,抗日战争日军在中国死亡40万人至国民党和 各消灭多少日军,这个数据从来未统计过,但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作为正面战场,为抵御侵略死伤三百多万人之巨,从这一统计数据表明,如一与十之比,那么70%左右为国民党军队消灭。
十万八万左右吧,因为是持久性游击战,本身统计就很困难,另外当时中日双方处于宣传需要都存在着夸大或是缩小的事实。所以对以后的历史研究也有极大的困难,目前并没有什么统一的定论。
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八路军总共俘虏了多少日军自1937年9月八路军686团参谋长陈士榘捉住第一名日军俘虏后,各年份统计数字如下:
1937年9月-1938年6月: 俘虏124人;
1938年6月-1941年5月: 俘虏1771人;
1941年6月-1942年5月:俘虏 442人;
1942年6月-1943年5月: 俘虏428人;
1943年6月-1944年5月: 俘虏519人;
1944年5月-1945年5月: 俘虏773人。
1945年6月-1945年10月11日: 俘虏2156人(包括拒绝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被击溃后俘虏的日军)。
总计6213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活捉日军军官的最高军衔
估计不会有将军级别的人物,最多是个大佐。
另外, 炸死的最高级别日本军官是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素有“名将之花”之称,是当时日本唯一一个中将旅团长(当时日军的编制旅团长一般军衔是少将)。此事一直成为抗日战争的一段佳话。
炸死一个中将尚且如此,如果要活捉一个少将,历史上是一定会有记载的。
在抗日战争中指挥八路军“百团大战”,重创日军的将领是谁?彭德怀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九二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的必胜的信心
:baikebaidu/view/1122htm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共俘虏日军上将级别军官有多少人楼主你是90后吗?
估计看抗日神剧看太多了,中毒了吧。
整个抗战八年基本都是敌强我弱的态势,能俘虏到鬼子的将官?击毙还差不多。
以下是八路军新四军等 的1937-1945年的俘虏日军人数。
抗战期间,共军共俘虏日军6213名。逐年统计如下:
1937年9月-1938年6月: 俘虏124人;
1938年6月-1941年5月: 俘虏1771人;
1941年6月-1942年5月: 俘虏442人;
1942年6月-1943年5月: 俘虏428人;
1943年6月-1944年5月: 俘虏519人;
1944年5月-1945年5月: 俘虏773人;
1945年6月-1945年10月11日: 俘虏2156人。
抗战中,八路军打死日军有多少人日本记载二战时期总伤亡约232W,包括陆军海军,以及平民武装。其中在中国伤亡约105W左右,70W左右阵亡。国民 陆海空伤亡332W,阵亡高达220W,100多W失踪。八路军和新四军数字就比较模糊了,工常当自己说是歼灭日军100W“估计大多是伪军”自己伤亡56W,其中阵亡16W,失踪40W。
十八集团军以敌后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方式打击日军和伪军。据《八路军·表册》统计,自1939年9月至1945年10月,八路军共对日、伪作战99847次,消灭日军407454人,消灭伪军851249人。其中,毙伤日军401648人,俘虏日军5096人,获日军投诚710人;毙伤伪军312282人,俘虏伪军402112人,获伪军反正136855人。
抗日战争时期的日军如何评价八路军战后日本官方出版了一部《华北治安战》一书 此书实际内容很无聊,但是总体透漏出一种无奈的感觉。说白了就是面对八路军的游击战日军很被动,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各自分别打死了多少日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华日军人数最多时有近200万,这个数字基本没有分歧。有分歧的,是有多少日军死亡。有多种数字。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44万余。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455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55万。当然,也有对此持有异议的专家学者,比如社科院的刘大年教授,就根据国民党军战地统计数字计算,日军在中国阵亡人数超过100万人。
必须说明的是,后来苏联为了抢地盘,急忙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约60万关东军,更不能记在中国军队的功劳簿上。并且,当时日本人以及一些海外学者认为东北是满州国,所以从来不把关东军的死亡数字统计在严格的中国战区。
日本权威历史学家伊藤正德(《帝国陆军史》的作者)在他的书中,记录战死在中国的日军,共计78万9370人。
1943年3月,罗荣桓担任 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山东根据地进入了“一元化”领导阶段。
上任之初,山东根据地的形势并不乐观:30多万国民党军队投降当了汉奸,日寇大量收买和收编当地土匪、会道门、海匪等反动武装,将我抗日根据地分割得支离破碎。
针对这一严峻局面,罗荣桓大刀阔斧推进精兵简政,减轻抗日根据地群众负担,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上。
他推出的第一项改革,就是把主力部队全部地方化,把一部分部队缩编,老弱病残分散到地方安置,把原先的班长、排长充实到基层去,这使得基层干部质量和部队的战斗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项改革,创新反日寇“扫荡”的战术,不再坚持一城一地的得失,日寇来“扫荡”,我军即集中兵力向日寇兵力空虚的地区大举进攻,实现“寇可往我亦可往”,搞得鬼子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后来,这一战术被称为“翻边战术”。
与此同时,罗荣桓调整对国民党军队的策略,联合一部分,分化一部分,打击一部分。例如立场倾向抗日的国民党于学忠部原属东北军,对不断侵占其地盘的李仙洲部十分不满。
罗荣桓敏锐把握这一矛盾,趁于学忠部奉命调离防区时与于约好,一旦于部撤离八路军即接防,其他各部伪军本想趁火打劫占领东北军的地盘,反而被早有防备的八路军打得落花流水。
1943年秋,山东小麦获得丰收,而河北、山西大旱,日本本土粮食也歉收,为了和八路军争夺粮食,日寇第12军司令官喜多诚一中将亲自指挥26000多鬼子兵,在大批伪军配合下,向鲁中抗日根据地发起大规模“扫荡”。
罗荣桓沉着指挥山东抗日军民针锋相对反击日伪军的“扫荡”, 就在鲁中打得不可开交时,胶东区和冀鲁边区的八路军猛烈反击,反“扫荡”了几十个日伪军据点,迫使到鲁中“扫荡”的鬼子狼狈撤出。
经过一年多的坚决斗争,1944年上半年,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形势已经实现了根本性的好转,八路军共收复了800多个敌人的据点,解放日占区19万多平方公里,使得五大根据地逐步连成一片。
1944年下半年,在山东的日寇兵力只剩下25万多人,伪军20多万人,只能龟缩在几个大城市和部分铁路沿线地区,而八路军和抗日民兵武装则发展到30多万人。
由于伪军被日寇放在和八路军对阵第一线的炮灰位置,各地的二狗子汉奸得知秦启荣、刘桂堂等作恶多端的民族败类遭到人民的严惩后一夕三惊,纷纷向八路军投降或宣布起义。
这样的局面使得一部分同志产生了轻敌情绪,有一次,山东根据地的《战士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把我军打击日军形容为“雷公打豆腐”。
罗荣桓看到后认为这种轻敌情绪要不得,但他管理的方法却很独特。在《战士报》编辑部的庆祝会上他对此风趣地批评说:“既然鬼子都成了豆腐,那还要雷公做什么?”
众人闻言大笑,但日常的训练却更加认真了。
罗荣桓严肃告诫大家:“肯定地说,今天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强很大的……我们如果对敌人存在丝毫疏忽和麻痹,都必将付出血的代价。”
在重视敌人的同时,他却厉兵秣马,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山东日伪军发动一系列战役级别的进攻。
1944年8月上旬,在八路军排山倒海般的夏季攻势打击下,山东的日军为了延缓其灭亡的结局,勉强拼凑了9个大队的兵力和一万多伪军,向我滨海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此时的日伪军不仅士气低落,兵员素质也已经大不如前,之前在山东耀武扬威的所谓“皇军”精锐都已经在历次惨烈的反“扫荡”中被消灭,如今补充上来的很多都是从国内拉来的普通市民和商人。
此外,敌人因为深入根据地补给线不断拉长,只好从济南、兖州等几个大城市强拉民夫来运粮,而老百姓早就恨透了鬼子,有的趁敌人防备不严半路就溜号了,有的干脆连人带粮一起跑到了民兵那里。
敌人一进入根据地就陷于踩地雷—排地雷—踩地雷的不利局面,还不断遭到地方武装的骚扰打击,没有几天就精疲力竭,后勤不济,再也无力深入。
罗荣桓根据敌我实力对比的变化,下令胶东、渤海、鲁南军区抓住机会先后转入反攻,一个多月内我军陆续收复国土2万多平方公里,杀得敌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日寇眼看后院起火,在根据地又到处挨打,死伤累累,实在“扫荡”不下去,便于8月27日开始分路撤退。
鬼子刚刚动身,这一部署就通过山东军区情报处送到了罗荣桓桌上,情报显示:日寇59师团一部和伪军“第三方面军”一部共2500多人分成左右两路,打算从莒县出发,经沂水城北返淄博。
好嘛,你以为这是什么地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罗荣桓立即下令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委罗舜初抽调精干部队在日军的退路上设伏,一定要狠狠打击这股敌人。
王、罗首长收到命令后不敢怠慢,在参谋处长胡奇才的建议下,决定出动4个团约8000人埋伏于敌人必经的西沂河两岸葛庄、陶沟山区洼地,等候侵略者上门送死。
具体部署是:一团埋伏于葛庄以东的跋山,二团埋伏于葛庄以西的乔山,十二团埋伏造葛庄北面徐家顶前面的青纱帐中,而以四团和军区特务营专打陶沟地区路过的伪军。
此时的鲁中军区部队经过七年多血与火的锤炼,指战员的战术素质和训练水平都已经到了完全可以和日寇匹敌,甚至略有过之的程度。
一团团长李福泽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1955年的开国少将,建国后曾长期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第20基地司令员,为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成立开始,鲁中军区就是最困难的一个区,因为这里处于日寇、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三方夹击的核心地带,几乎是无日不战。
但军区顽强斗争,自力更生,不仅缴获了大批日伪军的装备,还自己搞起了兵工厂,到抗战后期已经能够生产手榴弹,82迫击炮弹和步枪、子弹,同时还动员当地的抗日队伍、开明士绅捐献枪支弹药。
此时的鲁中军区,早已经从抗战开始时的土枪、**、大刀长矛变成了标准正规军的硬家伙,三八大盖几乎人手一支,还有轻重机枪、迫击炮、掷弹筒,别说是伪军了,就算硬刚大队以下的鬼子也丝毫不虚。
硬件是装备,软件是训练,鲁中军区全区每个月都在大练兵,刺杀、投弹、射击门门比武,此时任一团四连三排副排长的侯英俊,就是以刺杀技术闻名全军区的刺刀教练。
侯英俊这个“刺刀王”的大号,可不是浪得虚名,一团上下2000多号精壮的小伙子,拼刺刀愣是让他拿了第一名。
这个三代贫农出身的汉子身高力壮,从参加八路军那一刻开始就下定决心要给爹妈长脸,在他的精心训练下,三排几乎人人都成了拼刺刀的能手。
鬼子侵华以来,在和中国军队拼刺刀的战斗中屡屡得手,一个是三八大盖装上刺刀有将近17米长,本身就比中国军队的“汉阳造”长一截,你的刺刀还没够到他的肚子,他的刺刀已经戳进你胸口。
另一个是鬼子的身体素质本来就比农民出身的中国士兵好,他们从中学开始就练习由法国“西洋刺”改良来的“铳剑术”,而绝大多数中国士兵连正规的刺刀术都没有学过。
双方拼刺刀时,鬼子先是大喝或者踢打骚扰,然后趁对方闪避或者慌乱的间隙一招直接刺心脏,要么刺咽喉,在日寇最精锐的时期,一个鬼子兵打五六个中国士兵不在话下。
但现在八路军也装备了三八大盖,兵工厂同样能生产和三八大盖兼容的日式刺刀,还聘请俘虏过来的日本兵当教练,自己还不断摸索改良,一旦熟悉了鬼子的刺刀术,它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此时,侯英俊和一团的战士们人人握紧了手里的钢枪和手榴弹,只等敌人进入八路军布下的口袋阵就给这帮畜牲致命一击。
一团的战士们忍受秋天成群蚊子的叮咬,在临沂--博山的公路两边埋伏了整整一个晚上,等到3号早上太阳露头时,前方终于有了动静。
他们放眼望去,好家伙,来的鬼子还不少,最前面的居然是战士们平时都不常见的大炮,那可是正儿八经的75mm“四一式”山炮,威力远超迫击炮,是八路军通常只能在梦里想想的好东西。
大炮后面是鬼子骑兵,大概有四五十个,一个小队的编制,前几年鬼子骑兵都是骑大洋马的,只不过如今鬼子在八路军的打击下一年不如一年,马都死得差不多了,只好骑驴子。
再后面就是大群的鬼子步兵,起码有三个中队将近500人,如果放在抗战初期,三个中队的鬼子在山东足以横着走了。
这帮兔崽子虽然“扫荡”没占着什么便宜,但是在老百姓家里还是抢了一些东西的,不少人的枪上挑着咕嘎乱叫的鸡鸭,还有人赶着牛羊,背着大包小包,正有说有笑。
狗X的抢了乡亲们的东西还有脸说笑?等会送你去阎王殿说笑吧!侯英俊和战友们恨得牙痒痒地,握着扳机的手指关节都发白了。
但他们现在还不能开枪,因为敌人还没有全部进伏击圈里来。果然,在鬼子步兵的后面又来了几百个伪军。
比起鬼子,伪军就“老实”多了,一个个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的,还抬着不少伤兵,显然在“扫荡”中被鬼子当炮灰用,很是吃了一些亏。
鬼子和伪军的队伍稀稀拉拉地拖了有几公里长,前后起码有一千多人,算得上“大鱼”了。
按照军区首长的部署,葛庄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上午10点多,敌人基本上全部进入了八路军的伏击圈,只听李团长一声令下,霎时间四面八方爆炸声、枪声和喊杀声响成一片,八路军的复仇开始了。
只不过一个照面,首当其冲的伪军就被截成几段,他们欺负老百姓还凑合,面对训练有素的八路军正规主力部队根本就不够看的。
我军只几枚手榴弹就炸翻了打头的几十个倒霉蛋,剩下的抖得如筛糠一般,成片成片地举手投降。
这批鬼子是刚刚在豫湘桂战场取得“大胜”后调到山东来“扫荡”的,气焰嚣张得不得了,没想到“土八路”的武器装备跟“皇军”相比毫不逊色,特别是那手榴弹扔得又远又准,从山头上像一堵火墙一样往下推,碰到的鬼子非死即伤。
鬼子草野大队长见势不妙,拔出军刀,嗥叫着命令鬼子兵向东突击,想要占领制高点再冲出重围。
在他的命令下,一个中队的将近两百号鬼子兵由冈田中队长打头,在小炮的掩护下向东面的山头冲击,和八路军一团一营的阻击部队狭路相逢。
只听“轰隆隆”的巨响过后,一阵排炮炸得土石纷飞,等到鬼子摸近一片高粱地时,早就埋伏好的我军战士突然冲出。
鬼子的兽性上来,当官的挥着军刀,士兵挺着刺刀就往前冲。三八大盖对三八大盖,刺刀碰撞声响成一片。
几乎是无一例外地,八路军战士第一个回合就格开了鬼子的突刺,随后一个枪托砸在鬼子脸上,砸得敌人满脸开花。
趁敌人受伤惊慌失措之际,八路军齐刷刷掉过枪头,把鬼子捅了个透心凉。不到一分钟,鬼子就像割稻草一样齐刷刷倒下了一片,八路军无一伤亡。
没被八路军这一招攮死的鬼子已经算是有经验的老兵了,他们再举枪突刺,八路军一边招架一边连连后退。
就在日寇以为“八路不过如此”时,对方突然一脚踢起河滩上的沙子,弄得鬼子满头满脸都是沙子,什么都看不见了。
他们能看见的最后一样东西,可能就是八路的刺刀。
中计了!终于知道为什么可恶的土八路把阻击阵地放在河滩上!冈田大尉气急败坏,但此时的日寇早已不复当年的锐气,这些七拼八凑拉来的乌合之众不仅刺杀技术大不如前,有的个子比八路军还矮,往往没有交手几个回合就被对方一刀刺死。
八路军一阵冲杀,不仅把鬼子的冲锋打垮,还把敌人向炮阵地反压回去。
侯英俊的徒弟韩震也是人高马大的山东汉子,木匠出身的他满手的老茧,力猛刀沉,他一看一个矮个子鬼子端着刺刀往自己小肚子扎,猛地大喝一声,如同半空中起个霹雳,把刺刀往外一挂,登时把鬼子的枪震脱了手。
鬼子大吃一惊,还想弯腰去捡枪,韩震哪能给他这个机会,一刺刀就送他回了老家。
举着刺刀,背着大刀的侯英俊此时已扑向了鬼子的山炮,那可是人见人馋的好宝贝!混乱中鬼子炮手猝不及防,举着枪向侯英俊“啪”地就是一枪。
子弹“嗖”地从侯英俊耳边飞过,他不容敌人再开第二枪,直接一脚就把鬼子的枪踢得飞了出去,那个鬼子顾不得捡枪,一矮身就来抱他腰。
就这么个三寸丁还想抱住你八路大爷?侯英俊举起刺刀,一下就把鬼子钉在地上。
这时,另一个戴着眼镜的小鬼子斜刺里扑来,侯英俊松开刺刀抽出大刀,拧身错步对着鬼子的后脑就是一个横砍。
这一砍用上了他肘、肩、腰之力,直接让那个鬼子的脑袋和身子分了家,西瓜般一路滚出去七八米远。
侯英俊连毙两敌,拔出刺刀,又有三个鬼子向他围拢过来,打头一个比较高大的鬼子一个箭步,举枪朝他心窝猛扎。
他侧身闪过,敌人收势不及,往前冲了几步,后背全是破绽,被侯英俊一刺刀就捅了个对穿。
但这时再拔刀已经来不及了,第二个鬼子的刺刀眼看就要刺中侯英俊,他把心一横,伸出簸箕一样的大手就要空手夺枪。
却听见“啪”的一声脆响,那个鬼子松开了刺刀扑倒在地,原来是指导员老孙在这间不容发之际开枪相助。
第三个鬼子一见侯英俊腾出手来早就慌了,扭头便跑,侯英俊追上去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
他抬眼望去,只见战士小雷一刀捅进一个鬼子的肚子,但小雷用力过猛,刺刀已经弯了,对手死死地握住刺刀不松手,侯英俊猛冲上去,给鬼子补了一枪。
没有几分钟,一个中队的鬼子就被八路军杀得土崩瓦解,一个胖胖的鬼子军官困兽犹斗,朝侯英俊就是一刀。
侯英俊迅速举枪格挡,只觉得手上一沉,感觉这鬼子有点力气,又见他左手已经受伤,软软地垂在身侧,但出刀门户严谨丝毫不乱,显然是个有经验的老鬼子。
资格越老的鬼子,在中国作恶越多,既然撞上老子就别想活命了!侯英俊躲开敌人两刀,顺势还了一枪,鬼子也闪身避开。
正在双方相持不下时,又有两个八路军战士围拢过来,三把刺刀朝鬼子军官没头没脸地猛刺。
这下鬼子军官就算再多出两只手也难招架,顷刻就被刺倒在地,侯英俊又朝他头上补了两枪,眼见是不活了。
这一仗八路军如猛虎下山,鬼子气势上便已输了,打头的军官也纷纷毙命,剩下的斗志全无,只能回过头来,撒丫子往西狂逃。
侯英俊猛冲到一个鬼子身后,刚要举枪刺去,没想到那个日寇竟直接跪在地上,放下步枪,又解下了身上的子弹盒、刺刀鞘和背包,举起双手连连求饶。
这个鬼子成了一团在战斗中俘虏的第一个敌人。
据被俘的日军交代,被侯英俊等人击毙的鬼子军官正是恶贯满盈的冈田中队长。
没有一顿饭功夫,一个中队的鬼子已经报销得差不多了,狗急跳墙的草野大队长命令另外两个中队的日寇和伪军向东面高地继续反扑。
从中午打到黄昏时分,我军阵地岿然不动,上千日伪军已经伤亡近半,且被我分割切成几段。
到了晚上,陶沟方向的战斗全部结束,左路1200多伪军基本被全歼,伪旅长陈三坎被击毙,我军遂主动出击,把右路的敌军向西北角落压缩。
草野见四面八方都是八路军和赶来助战的民兵,料想冲不出去,只能带领残存的敌人修筑工事固守待援,同时向博山的鬼子急电求救。
鬼子的人马虽然折损大半,还有机枪和掷弹筒,我军强攻只能增加伤亡,正好侯英俊的三排缴了一门鬼子的“四一式”山炮,可以让敌人尝尝厉害。
9月4日上午8时,我军炮火向日寇工事进行轰击,敌人知道临时的工事扛不住75mm炮弹,如无头苍蝇一般放弃工事,又转为向南突围。
为了防止鬼子撤回工事,八路军部署在南侧的阻击部队打了一阵就开始佯装败退,剩下的几百个鬼子发了疯一样想要冲过沂河。
结果刚跑到河中央,预先埋伏在河岸边的八路军主力就四面杀出,枪炮声大作,失去掩护的鬼子成了暴露在河面上的活靶子,死伤狼藉。
敌人像一截横躺在河滩上的甘蔗,被我军一节一节地啃下去,河面上全是敌人丢弃的辎重和尸体。
草野大队长带着少数残兵且战且退,最后带着十四个鬼子趁乱突围而去,其麾下的三个中队长则全部被我军击毙。
据《罗荣桓传》记载:葛庄战斗共击毙日寇300多人,俘虏31人,毙俘伪军1700余人,几乎将敌全部歼灭。缴获鬼子的山炮两门,迫击炮2门和大批辎重,鬼子从根据地抢来的牲口和物资也基本被夺回。
这是自1938年9月的梁山战斗以来,八路军时隔六年在运动战中再次消灭日寇一个大队,鲁中军区参战部队受到山东军区通令嘉奖。
这一仗后山东的鬼子绝望地发现,不要说打阵地战、运动战,就算是拼刺刀也完全打不赢八路军了。
侯英俊他们拼死缴来的这门山炮,后来成了鲁中军区第一支炮兵部队的主力。
解放战争开始后,这门炮跟随闯关东的山东军区部队南征北战,从东北的白山黑水打进山海关,打过长江,一直打到海南岛,被我军称为“功劳炮”,还上了解放初期的语文课本。
但遗憾的是,侯英俊在1945年8月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没能见到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最终胜利。
2005年9月2日,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隆重举行,部分健在的八路军老兵相聚北京,原来山东军区的战友们谈起这次畅快淋漓的战斗依然记忆犹新。
而许多当年的战友在革命胜利后选择了深藏身与名,默默地回家乡务农种地,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让父老乡亲们不当亡国奴,不受侵略者的欺压掠夺!
为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事业出生入死、一往无前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黄土岭战役。
1939年11月,在抗日战争北岳区反扫荡战役中,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河北省涞源县三岔口、黄土岭地区对日军进行的伏击战。
此战,八路军共歼灭日军900余人,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八路军伤亡500余人。晋察冀军区颁发的嘉奖令称:在黄土岭战斗中,第一军分区炮兵连充分发挥了炮兵的作用,给予敌人以极大的杀伤和威胁,以准确的射击命中敌首,使敌人失去指挥与掌握,致全线动摇而陷于极端混乱状态中,并密切配合步兵获得黄土岭的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里的山西省武乡县白家庄出了一个少年抗日英雄,他就是白家庄的儿童团长李爱民。
儿童团长李爱民那时13岁,他非常痛恨日本鬼子,非常热爱八路军,帮助八路军做了许多抗日的工作,最后英勇牺牲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之下。
急送鸡毛信
大家知道,在战争年代,鸡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着鸡毛的信必须迅速送达。
这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急匆匆来到白家庄找到儿童团长李爱民,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说:“这封鸡毛信很重要,你马上闯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给东沟的民兵。”
李爱民知道这鸡毛信非常重要,二话没说,把鸡毛信藏在袜子里就出发了。他戴上草帽,拿着镰刀,赶着毛驴,装着割草的样子,专拣沟里的小路走。沟里净是乱草、荆棘,脚被石头子儿碰破了,两腿也被拉了几道口子,李爱民顾不得这些,一路小跑,趟过小河沟,爬过几道山岗,很快来到了敌人的封锁区。
李爱民急急忙忙走着,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儿走的时候,一抬头,看到右前方一个土坎上有两个鬼子在望着他,嘴里不知在咕哝什么。怎么办?躲开吧,怕鬼子生疑心,也来不及了。李爱民想起出发时,钟营长嘱咐他说的话:“路上遇到情况要沉着,见机行事。”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远处有一滩驴粪。他走过去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那驴粪,稀稀的驴粪溅了他一身。他也顾不得脏和臭了,大摇大摆地把驴赶到沟里割起草来。
两个鬼子跑过来,其中一个像是日本军官,抓住爱民的领子大声叫道:“八格牙路,举起手来!”
爱民装作傻呼呼的样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鬼子军官横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来!”
爱民装作惊慌的样子,说:“俺是放驴的!”
鬼子将爱民的身上从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搜出来,驴粪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这时候,鬼子营地传来了号声,鬼子急着要走,踢了爱民一脚,厉声喊道:“赶快滚,这里不准放驴!”
爱民忍着疼痛,赶着驴迅速来到了东沟。东沟的民兵得到了情报,第二天顺利地配合八路军打下了鬼子的据点,保护了根据地的粮食。
李爱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军的表扬。
贴抗日标语
这一天天黑,王七叔把儿童团员们召集到一起,在爱民家开会。爱民的妈妈见王七叔提着一桶浆糊,有点莫明其妙,就问:“这是做什么啊?”原来,王七叔要组织一个儿童武装宣传队,到伪军的炮楼周围去贴抗日的标语、撒抗日传单。
王七叔看儿童团员都到齐了,就说:“今晚上咱们要完成一个重要任务,大家要胆大心细,一切行动听我的指挥!”
儿童团员们都很高兴,摩拳擦掌,有的说:“我们也去打鬼子了!”
天黑黑的,在月光下,儿童团员们跟着王七叔摸到了伪军炮楼下。四周静悄悄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哨兵的身影。儿童团员们屏住呼吸,等待着王七叔的命令。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到敌人没发现什么,王七叔就开始布置任务了。儿童团员们爬到炮楼下面的一道土坎上,迅速将传单用土块压上;有几个儿童团员在炮楼对过的墙上贴标语。任务完成的挺顺利,挺迅速,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
爱民手里还有几张标语,他想贴在炮楼上,又怕敌人发现。怎么办呢?他爬到王七叔跟前,王七叔很支持他的想法,两人小声商量了一下。
只见爱民朝炮楼的北侧爬去,那里比较黑,没有敌人的哨兵。王七叔在炮楼的南侧故意站起来跑了两步,又迅速趴了下来。敌人的哨兵发现有人影晃动,急忙朝南边打了两枪,并且喊道:“有人,有人!”炮楼里的机枪也打了起来,敌人被吸引到了南侧。
爱民趁敌人不注意,飞快地将十几张标语贴在了炮楼墙上,又迅速翻下土坎,消失在黑暗中。
天亮以后,可热闹了,敌人炮楼周围,包括炮楼的墙上到处是抗日的标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要替日本人当炮灰”“快快投降八路军才是出路”。
过了两天,还真有几个伪军投降了八路军。
给八路军带路
这天晚上,爱民都睡下了,突然有人敲门。爱民开门一看,是一位八路军叔叔。
八路军叔叔进到屋里对爱民说:“麦子熟了,我们要到韩家沟掩护老乡收麦,想请一位民兵带路。”
爱民一听,说道:“这么晚了,甭找人了,我给你们带路吧!”
那位八路军叔叔迟疑了一下,好像说你能带路吗?爱民很有把握的说:“这一带的路我熟,叔叔放心吧!”
爱民跟着八路军叔叔来到村头见了首长,抬头一看:这不是钟营长吗!
爱民跑过去,亲热地说:“钟营长,我叫李爱民,您不认识我了?前年我还给您送过鸡毛信呢!”
钟营长摸摸脑袋笑着说:“对,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活地图’,太好了!”
爱民领着八路军不走大路走小路,一会儿下到沟里,一会儿爬上山头,两只脚被石子扎破了,腿也被草棵子刺破了两道口子,他全然不顾。
爱民领着八路军翻过了几个山头,天快亮了,已经隐隐约约看到韩家沟正在抢收麦子的老乡了。钟营长擦了擦脸上的汗,亲切地拍拍爱民的肩膀说:“爱民啊!多亏了你,领我们少走了一半路,终于赶到鬼子前头了,真得好好谢谢你啊!”
13岁英勇献身
1943年,李爱民的家乡白家庄被鬼子占领了,他们村的百姓都转移到了东沟。
又到麦收的时候了,白家庄的群众夜里到他们的地里收割麦子。这真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抢粮食啊!
夜色黑黑的,只有远处鬼子的炮楼上不时地射出探照灯的灯光。人们屏住呼吸,在黑暗中悄悄地挥镰割麦。天快亮的时候,人们背的背,挑的挑,急急往东沟走去。
爱民背着一小口袋麦穗走在前面,和大伙拉开了一段距离,为的是一旦被鬼子发现,就赶紧给大家报信,好迅速转移。他想,不能让到手的粮食让敌人抢去。
眼看就要走出敌占区了,已经能看到东沟了。忽然,右面山上响了一枪,接着,出现了几个人影。爱民判断,这是遇上了敌人的游动哨,鬼子发现了他们。爱民转身想往回走,已经来不及了。
一个鬼子从路边钻了出来,挡住爱民的去路,大喊道:“干什么的?”
爱民沉着地应道:“自己人!”
“口令!”
什么口令?爱民被问住了,可他一点没有慌。只听他大声咳嗽了三声,这是暗号,告诉后面的人有情况。大家伙迅速疏散到路边的庄稼地里了。
鬼子的机枪响了,子弹打中了爱民的腿,他倒下了。
爱民被带到了河滩上,翻译官问道:“你是哪个村的?”
“白家庄的。”
“干什么来了?”
“收粮食啊!”
鬼子军官一听说是白家庄的,问道:“你们庄上的老百姓都躲到哪去了?”
“太行山里呗!”
“你们村的村长是谁?”
“我不知道。”
那个狗翻译不耐烦了,恶狠狠地说:“你听着,今天你要是说实话,就放你回家,如果不说实话,就一枪嘣了你!”说着,就用手枪冲爱民晃了晃。
爱民毫不畏惧地说:“嘣了我也不知道!”
敌人没办法了,把爱民用绳子吊在一棵小树上用皮带使劲抽,但是,爱民还是那句话:“不知道!”
硬的不行,鬼子军官又把爱民放下来改用软的办法。鬼子军官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日本糖,引诱爱民说:“小孩,你的说实话,皇军大大的赏!”
爱民接过糖,使劲朝鬼子军官的脸上砸过去,说道:“谁稀罕你的臭糖!”
鬼子军官大发脾气,用脚踹向爱民,一脚又一脚,爱民倒在了地上。爱民忍着疼痛,心想,打吧,打死我也不说,死就死我一个,不能对不起八路军。
鬼子军官踢了半天,见爱民死活不屈服,恼羞成怒,抽出大刀向爱民刺去。为反抗日本鬼子,13岁的爱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虽然说这件事情可能有些浮夸,但是在现实中是可能的,因为这是一次突然的袭击。李云龙的每一次战役都是有根据可循的,他的这一次成名之战也是他的原型王近山的成名之战。王近山在当时被调往延安进行支援的时候,正好在路上碰到了一批日本官兵,因为当时的兵力比较虚弱,于是王近山就想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并没有选择上报就下令用三个加强连的兵力去打这个日军观摩团。
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之下,这一个日本观摩团被王近山打的是落花流水,所以说李云龙的成名之战,也就是根据这一个历史的事实进行改编的。虽然说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的兵力有些偏弱,但是八路军非常勇敢无畏,他们不怕牺牲,敢于勇往直前,所以说日本人是非常害怕八路军的,在日本人眼里,他们就是不畏生死的疯子。
我们从观众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情,李云龙是一个敢打敢拼的一位八路军军官,而当时因为日本观摩团大部分都是日本的军官,所以说日本人在派送这些人的时候也是非常的小心翼翼,不敢派遣更多的兵力,因为这样很有可能就会被八路军或者是国民党部队所察觉,这日本人所忌惮的。但是李云龙恰好撞上了这个狗屎运,于是他看到戒备稀松的日本军队就勇往直前的扑了上去,日本人自然是被打的落花流水。
这件事情在两方进行正面对攻的时候是难以实现的,但是李云龙这一次是选择了偷袭,事先敌人敌人并不知晓。在这种情况下来一次突然的袭击,日本人当时惊慌失措,他们当时呆若木鸡,并没有一个完备的作战方案,因此,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之下,李云龙成功的捡下了这一个大漏。
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
11月30日,团市委组织团员青年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的主要人物——朱德。**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人的精神之魂。
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太行山上》这部**,令我感触很大,其中有一个镜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一个身负重伤的士兵,看到日本军官正挥舞着军刀,与中国士兵进行肉搏时,他毫不犹豫地拿起小刀,从背面直冲向那个军官。只可惜,那个军官转过身,把军刀深深地刺进了他的腹部,顿时鲜血直流。当日本军官想要抽出军刀时,那个士兵却用双手死死地握住军刀,不让它被抽出来。此时,日本军官开始焦急起来,没有了武器,怎么与敌人打仗?这个英勇的战士双手始终握住锋利的军刀,直到日本军官被不远处一位战友刺死,别看这短短的几秒钟,不知要忍受多大的痛苦;这个战士的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谁不珍惜?但这个战士以生命作代价,为革命作出了他最大的贡献。他是多么可敬可佩啊!我不禁对这个战士在生命的紧要关头,把革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高尚品质肃然起敬,同时也憎恨那些像丧心病狂一样的敌人。要想使一个民族变得强大,首先要团结,不能只顾自己。在刀山火海的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小小的士兵做到了,虽然他并不那么叱咤风云,但他的个人气概早已深深的印入我的心里。
是的,人活着,又岂能为自己,而不顾大家呢?对照这个士兵的英雄事迹,我不觉惭愧不已。记得有一次,学校文艺节表演节目,本来我也被选进表演队,但想到排练节目会耽误我的学习时,便找了个借口推辞了。面对战士们的高大形象。我有时何等渺小啊!看了这部**,我决定向战士们学习,做一个不自私自利、团结集体的人。
《太行山上》这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将永远鼓舞我奋发向上!
观感之一:下作的西方**--"兵临城下"
战争是残酷的。在战场上,为了争取胜利,会不惜一切手段,哪怕牺牲自己人。
但是“兵临城下”对苏军的描绘,不仅令我难以信服,而且觉出创作者的下作。
这部西方**人的作品,是对二战中共同浴血奋战的友军的侮辱。
有网友问我:对苏联人侮辱了吗?你以为斯大林格勒里的红军是什么样子的?
我想问:你以为珍珠港,诺曼底的盟军是什么样子,
抗日战争的国军,解放战争的共军又是什么样子?有意的丑化不是侮辱吗?
比如每一个人,不同场合或私下里也会有很多种样子,
我若将你丑陋的一面示众,不是侮辱你吗?怕你要跟我拼命呢。
我所谈论的并不是史实怎样。以今天人类的文明和认识水平,
对五十多年前的历史事实,已不该存在太大争议,至少在私下里。
近来,西方人不也正在发现一些二战之后核辐射实验的真实吗?
问题在于,一个人有过罪孽,或犯过历史错误,
并不意味别人就可以随意煽情地展示,特别是在话语权不平等和双重标准的环境下。
没有必要比较俄国人和美国人谁更勇敢,谁更爱国。
哪支军队都有胆小鬼和逃兵,也都存在混蛋军官和不见天日的黑幕。
但是,只要设身处地想想,就会相信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
更多的当然是热血男儿挺身而上,这是一个民族至今存在的理由。
保卫家园的苏联红军,总不会比出国远征的美英大兵还孬种吧。
但在西方此类作品的描述里,只有作为单一的,底层的个体才是正常的,有价值的,可爱的。
表面上这也是一种赞美,其实乃是一种消解,是对集体的英雄主义的消解,对民族英雄的消解。
因为英雄从来只是群体的代表,否定群体与赞美英雄是相互矛盾的,
这样就在潜意识中,瓦解了群体的意志。
如此,所赞美的那些个体,又将置于何地,有什么意义呢?
这就是为什么看完这部表现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并且结局圆满的好赖污类型大片后,
却感觉德国法西斯比起苏联红军更可爱的原因吧。
这正是制作者无赖而且下作的后果,虽然方式有些幼稚可笑,嘴脸有点惟利是图,
毕竟苏联和红军都已经没有后人能去找他们拼命了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这部爱国主义**时,我被主人公嘎了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嘎子小时生活很苦,但是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我思绪万千和嘎子对比,我显得是那么渺小。嘎子为完成艰巨的任务而奋不顾身,即使失败也会坚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败就放弃。记得那次学校开展一次“科技小发明”的活动,我当时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报了名。正当我满怀信心地开始制作我自己设计的“动力小船”时,却发现了一个个让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问题。如接上电线了电池却不通电。等我解决了电池的问题后却发现螺旋桨转不了了,当我解决螺旋桨的问题却发现……这一个个问题把我搞得头晕眼花,头上金星乱飞,我一气之下把“动力小船”摔了个稀巴烂。结果认真制作,能持之以恒的同学获奖了。望着他们胜利的神情我后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话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为何说无难事呢?因为做了,“难”事则转为“易”事不做则反之。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够为我国的将来出一份力量。
片中嘎子上县城找一位亲戚时,却发现那位亲戚帮鬼子拍照,脸气得由绿到红由红到紫。嘎子刚正不阿而我却因胆小冤枉他人。记得那是我上四年级时。我刚到家门口,却发现一个人在开我家的门锁。我仔细一看,原来他把我家的锁弄坏了,怎么也打不开了。他见我回来了,便立即恶狠狠地说:“你要敢把这件事说出去,我便揍死你!”我吓得连忙点点头。等我妈回来时却撒了谎说是楼上小妹妹弄的,为此我还经常为此事感到不安呢。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哥一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