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种行为对于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是很不利的。因为孩子们本来就很容易接受周围的这一切,这种极端的负面情绪会深深影响着他们。它会导致孩子产生恐惧、抑郁的情绪,而变得退缩。工作受挫、压力过大、攀比、语言刺激等等,中年男人的生活很艰难,上有老下有小,没有任何退路,容易生气,能够理解,但是在孩子面前砸东西就是他的不对了。
本身就是一种不成熟,不负责任的表现。孩子的模仿和学习能看极强,很容易把爸爸的这种习惯记忆学习,如果孩子以后生气也用这种方式解决,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俗话说,言传大于身教,尤其是父亲在一个家庭中肩负着重要责任,作为家中顶梁柱,父亲如果经常脾气暴躁,摔东西,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也会影响孩子脾气变得暴躁易怒。
等孩子稍大一些,就会模仿这种生气摔东西的行为,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生气得都控制不住要砸东西了!每个人都会生气,人们在生气的时候都会想做些事情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有的人会通过骂别人,有的人还会打人,有的人想要惩罚别人,而爸爸呢,喜欢砸东西。”
父亲经常在孩子面前摔东西这种暴力行为,会让孩子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会让孩子误以为暴力能解决事情,长大后很有可能会成为暴力分子。小吵天天有,经常暴揍孩子,孩子不敢怒,也不敢言,久而久之愤怒的情绪无处发泄,到学校就把气撒在同学身上。同学对他避之不及,老师也拿他没办法,只好请他奶奶来商讨教育办法。
你好,但从你小孩子的的这个表现(孩子为了玩手机,总是说:“奶奶我乖乖的听你的话”,奶奶也总是说:“你乖乖的听话,奶奶就把手机给你玩”。),我其实觉得你家小孩子很聪明,因为他能够将事物的关联很好的联系在一起,目的性很明确,而不是简单来说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但是这样的行为模式也会给小孩子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你或许已经从你的担忧当中发现了一些,你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变得见风使舵,墙头草两边倒,当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不能够坚持自己的主见,当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真正是想要什么的时候,我相信这是一件让每个父母都感觉到害怕的事情。而这种教育方式很有可能造成他的讨好型人格,他们从小缺乏了自我价值感,“讨好”是他们唯一知道和掌握的获取自我价值感的渠道。
小孩子或许很听奶奶的话,但是当奶奶不再拥有手机的时候呢?小孩子是否依然会听话?父母的权威性在小孩子面前其实也已经被这种教育方式给消耗殆尽了,因为在这段教养方式里面,所有的都是利益驱驶的,显得太目的性太成人化,而小孩子本应存在的天真,真诚却找不到了。
我们有的时候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不要过于强调懂事,而是要告诉他为什么需要这样做,这样做不是为了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话,而是选择这样去做本身就有他的目的,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别把小孩子当小孩子,要当小大人来看待。
其实从这个问题能看出父母的担心,孩子可能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反而去做让别人高兴的事。担心孩子心里委屈、受欺负。其实孩子这样做可能是出于以下两个出发点:
1、他可能觉得自己的想法不重要,不值得拿出来说;
2、他可能觉得让其他人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喜欢自己。
对于第一种情况,父母可能需要在生活中创造更多的机会,用平等的态度询问孩子想法和感受,比如可以说“这件事你怎么看?”“你觉得怎么样更好呢?”,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要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对于第二种情况,父母可能需要在生活中更多的用语言来表达爱,告诉孩子自己是多么的爱他,并不是因为他做得好、成绩好、长得好看等等,而是单纯的因为他是他。这种无条件的爱能够给孩子无限的力量,敢于做真实的自己。
而总是用乖去评价孩子,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讨好大人的习惯。因为他渐渐会把自己评价为“乖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尤其是6岁以前,他对自己评价是以外界评价为基础的。
当孩子成为了“乖孩子”,他就会越来与越听话,越来越习惯顺从,既不敢“不乖”,也不能“不乖”,因为“不乖”很可能意味着自己不再是个好孩子了,意味着会失去父母、家人、老师的爱与赞扬。
明智的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就是从内心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不能因为孩子身上有了你的遗传基因就可以对他随心所欲。其实,孩子只是在年幼时才需要和你在一起,你不过是在尽一份 社会 责任而已。只有内心不把孩子狭隘地当成附属品,你才会尊重和宽容他,你的爱才是大爱!
当心中拥有这样的一份爱时,你就会给孩子生长的自由,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自由!
首先,要明确孩子看别人的脸色以及讨好别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孩子所处的环境、孩子每天接触的人和孩子的交流方式。所以,即使是杜绝,也是从改变成年人开始,而不是孩子。
成年人需要进行什么改变呢?
1、不要总是让孩子“听话”我们来想一想,当我们要孩子“听话”的时候,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其实是“顺从”。如果“听话”是一种“教育方式”,我们可以接受,那么,有人希望孩子是一种“顺从”的状态吗?当然没有!
既然这样,就请不要让孩子“听话”,没有思想的“听话”,孩子是多么地可怜。
2、对孩子进行奖励时,请不要用物质奖励。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孩子进行奖励屡见不鲜,如果经常性的物质奖励,就会让孩子每天把心思放在如何获得奖励上面。长此以往,孩子的动力就是奖励,而不是——这件事情本应该由我做,或者无论奖励与否我都需要对自己的某件事情负责。
当这样主动性的思维被孩子抛弃之后,再想让孩子拥有它就是难上加难。 没有内动力,孩子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
奖励,可以是一个拥抱,一顿为孩子精心准备的晚餐,一次全家人的共享时光等 等,只要我们头脑风暴一下,会有比物质奖励更有效、有意义的奖励。
3、关于 游戏 时间,是家长和孩子已经规划好的。现在的手机、 游戏 ,是每一个孩子都不能抗拒的,也是每一位家长不能跳过的烦恼。其实,当我们生活在这个大众的世界里,必然不能超脱于其他人。所以让孩子玩,就是我们唯一的、被动的选择。
我们可以主动地做什么呢?可以规定孩子玩什么、怎么玩、什么时间玩、玩多久,都可以和孩子进行约定。而且孩子越小,约定起来就越有效,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自律的能力,进行规划的能力。(因为这里面的规划,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商量的结果。)
4、请谨慎使用“夸奖”。夸奖是什么?是糖果。有哪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天天吃糖呢?现在已经没有了,因为他对牙齿不好啊!所以夸奖只能偶尔进行,就像用糖果偶尔解解馋是一样的。
用什么代替夸奖呢?用鼓励!什么是鼓励?孩子背出了唐诗,认出了生字,我们不要说:宝贝,你太棒了,你怎么这么聪明啊,教了两遍就会了!
而是要说:宝贝,你这么快就记住了,你是怎么记住的可以告诉妈妈吗?或者说:你是不是妈妈一边说的时候,你就一边在心里跟着妈妈读了?也许孩子回答是,也许回答不是,如果孩子的答案是“不是”,他便会说出自己的方法。
这样,孩子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方法,且方法得到了妈妈的肯定。是因为方法让孩子得到了这个结果,而不是因为“聪明”。 夸奖孩子聪明太泛泛,时间久了,对孩子也不再有激励的作用。所以,要改夸奖为鼓励。
孩子之所以“取悦”他人,是因为他得到了“好处”,摸清楚了家长的“行事风格”, 让孩子得到他应该得到的,让孩子用正规的方法、双方的约定来得到他应该得到的。
“夸奖”变鼓励, 鼓励孩子的方法,鼓励他的思维、鼓励他的过程,而不是夸他的人,夸他的聪明,夸他的反应。
注意以上四点,你将是一位省心的妈妈。
我是 @李七月的 育儿 经
孩子喜欢讨好别人,一方面说明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懂得如何用自己的妥协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长经常用“听不听话”作为教育孩子的手段。
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当他们看到单凭自己的哭闹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时,就会寻找其他的门道。而在发现通过讨好就能如愿以偿之后,他就会不断地采用这样的方法。如果孩子只是偶尔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必太在意,但如果像题主所说经常为了玩手机而讨好奶奶,还是要引起注意的。
那么,怎样做才能避免让孩子形成看别人脸色的习惯呢?
一是从家长做起,不要以孩子是否听话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不要动不动把“你不听话,我就……”或者“我们家孩子真听话”挂在嘴上。 其实,用孩子是否听话在判断孩子好与坏真的是一个十分普通的现象。我家孩子爸爸也经常得意洋洋地夸孩子听话,可我已经很郑重地告诉他:不要再用孩子听话来夸孩子。因为听话是以你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而实际上,你的标准并不是真正的标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孩子非常想要做一件事情时,告诉他对还是错,为什么说那样做对了或是错了,以后应该怎么做。
二是给孩子确立正确的做事原则,比如什么应该坚持,什么可以妥协。 人们常说:“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外圆内方。”也就是说外面看起来和善,但实际上,对于重要的事情一定会坚持原则。其实,我们通过 历史 故事就会发现,真正有原则的人都是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所以,从小就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做人做事原则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告诉他们什么样的事情必须坚持按标准去做,比如基本的做人底线等,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寻找捷径,比如只是为了逗家人开心等。
三是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人做事行得正走得远,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看别人脸色讨好别人的孩子会委屈自己,做事畏畏缩缩,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得委屈,都想要孩子自由的做自己。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严重的孩子,确实需要家长重视和科学引导。
什么原因造成讨好的行为模式喜欢看别人脸色、讨好别人的孩子,是先天和教育环境共同造成的。
比如外向的孩子更可能成为领导者,而天生性格内向的孩子更倾向于成为跟从者。 每个人都需要归属感,为了要获得同伴的认同,获得小团体中的地位,跟从者会通过讨好领导者来实现。
家庭教育环境也是造成讨好行为的重要原因。一方面, 父母本身是讨好型的人,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和内化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事风格,成为同一类人 。题中描述的奶奶和孩子的对话,孩子就吸收了奶奶的行事特点;
另一方面,过于强势的家长,也可能"逼"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过于强势的家长不懂理解和尊重孩子,很多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很多是无意识发,表面看似为孩子好)。家长在各方面都更强大,孩子为了生存,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和重视,会发展出察言观色的能力,会通过屈从、讨好来获得。
讨好型行为模式的负面影响讨好的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或委屈自己,其目的原本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
但对方往往都是会被惯坏的,你越不敢表达,讨好对方, 对方就越容易把你对他的好当成是理所应当,忽视你的感受和需要 。
另一方面, 讨好型人习惯在社交中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做什么事情都是畏畏缩缩的。
长期这样讨好人的需求一直不被看见,会活得很累,失去自信和自我。
怎么改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爱,有力量去做自己,而不是将能量用于费尽心思讨好和取悦父母,慢慢的其行为模式也会变得敢于表达自己(而不是因为怕父母拒绝或批评总不敢表达自己)。
2 多鼓励孩子表达,创造机会锻炼其主见性。
比如在家中让孩子角色扮演,创造条件让孩子组织 游戏 或组织活动等;每天花半小时和孩子聊一聊一天中最开心和最不开心的事情,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要。经过训练,孩子就会习惯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主见并敢于表达。
3 刻意帮助孩子发现长处,发展一些优势技能,建立自信
比如每天写下一些孩子的优点;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刻意练习发展成长处。比如我的侄女总是不自信,她爸爸发现她喜欢跳舞,专门培训她舞蹈,后来孩子参加了一些大型演出,慢慢被人刮目相看,在学校有很多活动机会,现在已经非常自信,也不再通过讨好别人来获得认可。
4 教会孩子一些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内向孩子天生更善于察言观色,反应速度更慢,相对于外向者对情绪更敏感,这些天生的特点让孩子会在交往中处于弱势。这就需要家长教会孩子不卑不亢的,互相尊重的人际交往技能,给予刻意的场景练习,比如学会拒绝、不被尊重的时候要表达出来,等等,孩子这方面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杜绝孩子看别人脸色,讨好别人的行为?
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我一直尊重我的孩子,把她当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所以我的孩子没有这种讨好行为的存在。
今天我还跟孩子的爷爷谈了一下,我们爷爷是有着30多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在对他孙女的教育上还停留在对学生的态度上。总要求我们孩子听话,对于老大和老二的关系上,他总一味地偏袒老二,这些做法深深伤害了我们老大的心。而我们老大对很多事情都是有自己想法的人,并且也是孩子,不可能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所以今天就跟爷爷发生了冲突,她也特别反感她的爷爷,今天下班我还跟她沟通了很久,孩子的心结才被打开了。
我们爷爷还在晚上说,他们当年怎么样教育孩子的,哪像我们孩子。我心里真的非常不舒服,难道我的孩子我要把她变成逆来顺受的、靠讨好别人的人,这不笑话吗?我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有对事物判断的能力,如果连主见都没有,谈何自立、独立!要让孩子杜绝看别人脸色,讨好别人的行为,一定不要只强迫孩子听话,只让他们做乖孩子。做有主见和听话不矛盾,但这种听话是建立在孩子有自己判断力的基础上的,人没有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很容易成为讨好型的人格的。
这个问题的确需要加以重视,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就会严重丢失自己。要知道,有时候,孩子的表现看起来非常“乖”和“懂事”,实则,这种懂事是与他的年龄不符的。这种懂事就是在讨好,孩子在尽量满足别人的意愿,而压抑自己的期望。
再说,孩子玩手机这种行为本来就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更是应该有节制的,换句话说,如果孩子一直都听话,那是不是可以一直玩手机呢?
所以,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也和大人的教育方式有关。可能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当孩子有一些要求时,不管合理不合理,我们都要求他听话,时间长了,孩子的听话就会养成一种习惯。
一个听话的孩子,他的生命能量无法正常成长,很多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就会认为只有自己听话了,一切都会顺遂。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很容易变得懦弱、没有主见、不会拒绝别人,更活不出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
他们从小缺乏了自我价值感,“讨好”是他们唯一知道和掌握的获取自我价值感的渠道。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需要孩子那么听话懂事,要让他知道并不是只有听话了,别人才会喜欢和接纳你,你就是你,你最需要的是喜欢接纳自己。
只有把爱和自由还给孩子,这样的孩子才能一点点恢复天性。慢慢学会勇敢地表达自己。让他明白他的需求是会被尊重的,他可以别那么乖,大可尽情欢笑、快乐奔跑、自由地爱。
我们确实能发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会看家长脸色,亲近比较溺爱自己的家长。孩子讨好家长的行为,在每个家庭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趋利避害是人们的天性。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我有需要,我自然会选择能够满足我这个需求的人。孩子也是一样,当他想看手机的时候,他知道爸爸妈妈可能会拒绝他,而奶奶可能会同意,所以她就会趋向于寻找奶奶。
换了另外一件事,可能爸爸妈妈同意的可能性更大,那么孩子自然会讨好爸爸妈妈。
孩子一旦养成讨好他人的习惯,就会变得看他人脸色,无法做到自己独立自主,内心不够强大,做选择的时候没有力量。
所以要尽量杜绝这一点。
解决方法一:制定规则家庭一致。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那么就知道孩子之所以讨好别人,是因为他发现: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家庭必须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家里要制定共同的规则。
拿看手机来说,如果爸爸妈妈认为,孩子看手机的时间需要得到限制,那么就制定每天看几次,每次看多长时间这样一个标准。
制定标准的时候 ,孩子最好是了解这个标准的,如果他能够参与制定,那是最好的。
标准一旦制定出来,就形同规则,父母孩子都需要遵守这个规则。
如果家长总是玩手机,却要求孩子必须只能玩20分钟手机,那么显然孩子会觉得不公平,很容易在长期的实行过程中,让孩子产生反抗的心理。所以,最好家长和孩子都共同遵守。
因为家庭还涉及老人,所以 家长之间一定要商量好,沟通好 ,不要爸爸妈妈去上班了,奶奶在家里独自带孩子的时候,偷偷的给孩子多看手机。
解决方法2:态度坚定。规则一旦制定,就不要轻易改变,除非现实情况发现这样的规则确实不合理。
拿看手机来说,今天你严格的要求了孩子,另外一天,你可能需要工作,或者自己需要做些别的事情,希望孩子不要打扰你,就允许孩子多看一段时间。这样反复无常,并不利于孩子遵守规则。
另外不要因为孩子生病了,同情孩子,可怜孩子,给孩子更多时间去看手机。
也不要因为孩子某件事情做得特别好,而作为奖励,让孩子多看一段时间。除非你们做出另外的约定。
一旦规则确立,无论孩子如何哭闹都坚守规则,因为在最初规则制定的时候,孩子一定会挑战规则,他会无所不用其极,哭闹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在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坚决。
孩子遵守规则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又会试探你的底线,重新哭闹或提出要求,要多看一段时间手机,家长也需要及时制止。
这个问题可能出自家长的教育,如果我们对于孩子过于严厉,尤其是父母双方都过于严厉,则孩子很可能长期处于一种焦虑的状况中。从另一个角度说 ,很多家长,把“让让孩子服从”或“让孩子听话”当作了培养目标, 这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尤其是3岁之后,孩子的成长中心,就从自我思考,变成了察言观色。我的建议,是让孩子培养独立的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力。
尤其是在3-6岁协商期这个关键节点,我们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允许他自己的想法。我曾经给大家介绍过一个家庭互动形式,叫做 “家庭式圆桌会议” ,一家人围坐一起,无论是买米买面、买车买房、公司上市、企业兼并,都可以拿出来孩子了解一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的可贵,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深远的。(via勇赫侃 育儿 )
现在有很多孩子都如题主所提问的那样,在我们家长带孩子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小宝要乖啊,你只有乖乖的听话才能怎样怎样”,这种教育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孩子教育成讨好型人格,家长发现孩子有这方面人格时,别再注重强调孩子是否要懂事,在家长利用利益的引诱下才听话,而是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要求他,帮助孩子找到自我。
我女儿也喜欢玩手机、看电视,但是我会给她规定时间,每次只能看10分钟或者1集,如果孩子执意要继续看,我就会告诉她看太长时间眼睛会变小慢慢没了就看不见了,会和她商量等她长大了就可以看时间长点,然后她都会乖乖得只看一会儿,实在不听的话我会强制关掉,同时会做出惩罚让她明天一天都不能看。
以前在老家婆婆也带过一年,就是什么都是她奶奶说了算,完全没有规矩全凭婆婆高兴,想做什么都是看婆婆的眼色,弄得我女儿只会献媚讨好她,我回去看到我女儿这样心里真不是滋味,现在待在我身边一年了,又变成活泼开朗自信的宝宝了。
多带宝宝出去旅游,见见外面的世界,眼界开阔心胸自然开阔,那么胆子就会大点。还有宝可能被家长宠爱的,他要做的是只要他一生气,一哭一闹,你们就马上满足他,没有原则性。家长不能太惯宝宝。教育宝宝不要用训斥这种野蛮的方法,要给宝宝讲道理,不要认为宝宝不懂,宝宝很懂的。可以把复杂的道理简单讲换种方式讲,比如宝宝被凳子磕到了,大多数家长都会去拍打凳子说凳子不好,那么宝宝哭的更伤心,她会觉得真的有人欺负他或者破涕而笑!这样下来以后做人做事都会霸道。假如换种方式,你可以更宝宝说“疼吗?”你看小凳子也很疼呢,我们去给它揉揉吧。那宝宝肯定呼呼很热心的去帮助。自然而然宝宝成长肯定不一样。所以宝妈,教育宝宝是很艰巨的事业,我们都需要不停的学习和宝宝一起成长。加油,希望你家宝贝健康快乐的长大!
平日里,你可能会喜欢这样聪明懂事的孩子:
家里来了亲戚朋友,没等父母吩咐,只一个眼神孩子就心领神会了,马上礼貌地问好,招呼他们喝水。大人讲话的时候,孩子也安安静静呆在一边,在被问到期末成绩时,立刻回答道:“年纪第一。”有这样优秀的孩子,父母肯定骄傲得很。
相反,你可能觉得这样调皮捣蛋的孩子很难教:
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踢球,踢破了邻居家的窗户还拒不认错。孩子带着一身泥回家,还蹭到沙发上,妈妈看到之后脸都黑了,而孩子还浑然不觉,手都没洗就想抓起苹果吃,妈妈急忙打掉孩子的手,大吼道:“你先给我去洗手。”
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能有一个聪明伶俐,又乖巧懂事的孩子。但是,这样的孩子似乎很会看大人眼色行事,说是太聪明懂事,其实他们可能对父母多多少少有畏惧心理,并且担心自己做不好的话父母就会不高兴。
看父母眼色久了,孩子的性格虽然变得温顺、处事得体,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但是也不敢违抗父母的命令,失去了自我和个性。
而那些不会看父母眼色的孩子,常常是不怕父母的孩子,虽然难管教一些, 但是也个性十足,更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在做任务时,jasper拿着村长给的扩音器玩得正开心,却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后了爸爸一大截,陈小春看到儿子只顾着玩,便大吼一声: “快点!” jasper看着爸爸黑着脸,但不知道他为什么生气,灵机一动,拿起扩音器也冲陈小春大喊: “你能不生气了吗?” 听到这,陈小春愣了一下,立刻缓和了语气,对儿子道歉。
在后来的采访中,陈小春谈到这件事,感觉很惊喜,他说自己没想过儿子会这样跟他说话,简直给他上了一堂情绪管理课。
小孩子自有他们各种天真奇妙的想法,可以在他们犯错时适当引导,但不可通过“威胁”使他们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对你言听计从,孩子看父母眼色行事背后是个性和自我的束缚。
这种畏惧心理大多数时候害怕的是做错事情之后的后果,并不是害怕父母。 如果不去写作业,那么晚上就要面壁;如果单词没有背下来,就要被罚抄。诸如此类的惩罚,确实能够督促孩子学习,但是如果惩罚过度,孩子就会产生畏惧心理。这种心理也势必会影响到今后孩子的发展,在处理事情上会多次考虑后果,变得犹豫不决。
产生畏惧心理的孩子不仅只会看家长的脸色,还会受到他人看法的影响。 我们一向提倡做自己,但是很多人还是无法真正的做到不惧外人的脸色行事。这一点就有可能与父母的教育有着不小的关联,看父母脸色行事的孩子,会十分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甚至是妄自揣测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这样的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小的压力。
这样看来,看大人眼色行事的孩子,确实不能算是一个好现象,其实,这种行事准则会对孩子的心智发育乃至脾性的养成,造成不小的影响。那么,这种心理会对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经常性的看家长眼色行事,孩子就会丧失自我处理的能力。
人是一种可以处理复杂事情的生物,人的智慧在于处理各种难题的时候使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孩子只会看家长的脸色行事,那么孩子独立思考并且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肯定不高,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现行的,“十分正确”的,会让爸爸妈妈开心的行事准则。
经常看家长眼色行事的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在出现问题矛盾的时候,孩子可能已经有了一套处理的办法,可能孩子的办法不足以处理这些矛盾,或者对这些矛盾处理不当,但是,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感觉合适的方法,如果家长朋友强行推翻孩子的解决方案,让孩子使用自己的方法。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为自己想的,全被家长否定了。 这也是很多人做事畏手畏脚,或者是直言自己做不了的原因之一。
看家长眼色行事,实际上就是抹杀了孩子自我思考的权利 。
家长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就是填鸭式教育,在这种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也注定不会有什么出彩的作为。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都理解了培养孩子自主意识的重要性了,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才能培养好孩子的自主意识呢?
首先第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对于一些小事,就大胆的放给孩子做,只要孩子不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就不要过于苛责 。 人都是在各种经历之中成长的。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也是人的一生之中宝贵的财富。
父母要和孩子好好沟通,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养成自我意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对自己的定位应该永远是陪伴者,或者是指路人。 对于孩子的难处,家长应该尽心帮助,对于孩子的选择,也尽量不要过多干涉。而完成这些事情的基础,就是家长与孩子合理的沟通。
多让孩子自己考虑,培养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 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多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研究对策,更能培养孩子的能力,这对孩子自我能力的养成帮助极大,家长朋友们都应该尽力做到这一点。
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立的人格。 乖巧懂事不等同于听家长的话,听家长的话自然也不一定是乖巧懂事。 孩子的自我思考,远比顺从家长要重要的多,家长眼中的乖巧懂事,可能会成为孩子思想上的“枷锁”!
您家的孩子懂事吗?对于培养孩子自我意识,您又有哪些见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我是妈咪有方,一个3岁宝宝的妈妈,每天分享 育儿 知识,教子也可以很轻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