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本人认为这两种方式并不冲突。而且情感化设计更像是用户体验设计的补充。
下面我们就好好聊一下,情感化设计应该算是腾讯提出来的,我个人也是非常认同的,设计的本质在于传达感情,没人会喜欢一个冷冰冰的设计。而用户体验设计应该算是乔老爷子提出来的,用户体验的本质是给予用户一种良好的使用感受。而这两种设计我认为都应该是贯彻产品始终的,并不是某一个单点的运用。毕竟如今的所有产品更像是一种服务。
首先我作为一名设计师,虽然不是什么大牛,但是还是有一颗设计师的心。我认为如今的很多设计师犯了一个很严重的毛病,就是过于爱炫技,之前腾讯设计团队的一篇文章写的很好,就是设计过于追波风。设计的本质在于服务好产品,漂亮的设计是会给人不错的感受,但前提一定要先把产品服务好,如果说漂亮的设计影响了产品的使用感受,那它仅仅是一个美的设计,并不算一个好的设计。做到服务好产品的设计就算是做好了用户体验设计。
那么怎么算是做好了情感化的设计呢?产品本身是没有情感的,这时候我们用设计传递给用户我们的情感,当然指的是好的一面,这时候不仅会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感受,更会带来更高层次的心理感受,自己的品牌传达也会有很好的体现。
UIpark培训
请使用手机"扫一扫"x
越年轻的人,对爱情的期待越大。越是长大,对爱情的需求就越少。因为你对爱情的期待大了,最后收获的只会是伤害。就越来越不想要爱情。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对爱情没那么高的期望,或许以后不会很痛,更不会太过失望。本来么,最好的爱情,无非是顺其自然,不咸不淡。
精彩地阐述出了当人们访问网站,打开软件,购买实体产品和被某人吸引时的心理状态,并且非常深入地用心理学的方法解释了刺激和触发人类行为的因素。书中提供的众多方法,让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加持久和深刻的用户体验。
Stephen PAnderson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交互设计师和顾问,他在建设和领导信息构架师和交互设计师团队方面有着十余年的丰富经验,其客户包括Nokia、Frito-Lay、SabreTravel Network和Chesapeake Energy等知名企业。Stephen创建了著名的应用程序Mental Notes—一种广泛应用于产品开发、具有心理学要素的交互设计工具。
LinkedIn填写资料的流程:展现资料完善度,如25%,提示用户只需填写另一项资料就能提升到45%。通过逐步激励引导用户完善资料。它为什么会奏效?
行为的拆分 ,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简单的任务,人们更易采取行动。
适度的挑战 ,有挑战才有乐趣,不会困难到无从下手,也不会简单到无聊透顶。
地位 ,人们常常评估,相对于他人和自己的最佳纪录,交互如何削弱或加强人们的地位。
成就 ,人们更趋于参加有意义的受到大家认可的活动。
寻找人们做事的潜在动机,从中提取行为原则,运用到设计中去。
诱惑即有意诱使某个人进行某种行为的过程。多数产品就好比一个沉默的朋友,人很好,但不会表现自己,他们的好,用户不会花时间去发掘。因为还有数不胜数的其它产品来吸引用户的眼球。太多竞争,你怎么可能脱颖而出?
真正使游戏体验如此美妙的原因并非网页的可用性, 而是心理学的应用。 通过清除令人困扰的界面干扰因素,网页的可用性为用户获得良好体验铺平了道路,但真正使用户获得良好体验的却另有其因— 了解用户的动机所在。 把易于使用和真正想要使用混为一谈是不恰当的。
Donald Norman说过:当技术满足了基本需求,用户体验便开始主宰一切。用户体验需求等级模型如下:
选择一种特殊颜色的口红或换个发型,既是为了展现个人风格也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关注。视觉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设计必然包含一些艺术的表达(即风格),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由此引发的人类行为。
美学 包括可以引起感觉的一切事物—不只是我们看到的,也包括我们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和感觉到的。作为用户体验设计者,必须考虑能影响使用者交互的一切刺激因素。
感知的功能可见性,关于用户怎样,以及应该与一个对象进行交互的暗示。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它看起来像一个按钮,那么它就必须是个按钮。如果你不能建出网页的物理模型,那么用户就可能感到困扰。
亲近法则 表明,如果我把两个或多个物品组合在一起,你就会假设它们是有关联的。如果其中一个物品相对于另一个物品来说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就能感觉出它的不同,这就是 对比 。比起不具有共同特征的元素,具有一致性视觉属性的元素更容易被关联在一起,这就是 均质连接性 。
产品的个性影响我们的感知,想想我们能多快的从一个人的装束及表现就定位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人们倾向认同一些个性, 信任与否和个性有关,看法和期望也与产品个性有关,用户会选择与自己个性相匹配的产品。 索尼的电子狗,如果做成一个机器男管家,那么如果他只对我们一半的指令能做出反应,我们就认为他坏了,但电子狗被认为不一定会执行我们的命令,所以如果它执行了,我们会感到高兴。 考虑一下你的产品有什么个性,同时这样的个性会带来什么样的期望。
据2002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成果:影响一个网站可信度的因素是:网站整体的视觉传达设计,包括版面设计、排印方式、字体大小和颜色方案。相对于信息真实性、结构、知名度,网站对人感官感受的影响更为深远。用户对网页产生第一印象只要50毫秒(1/20秒)
迪士尼对排队路线进行了精巧的设计,让人无法判断出排队路线在哪儿终止,娱乐设施从何开始,从而使得漫长的等待看上去变得更短暂。通过分散注意力和运用错觉效果,使得漫长的等待变得不那么糟糕。
《新科学家》发现:如果进度条要制造出走得更快的假象,其上下波动效果要随之加快。充满了向左推进的博文的进度条看上去走得更快。我们的大脑倾向于计算周期,而不是时间。循环更慢的让人感觉时间过得更快。
好的视觉审美可以弥补差的可用性,减少任务完成时间,降低出错率。当我们放松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更灵活,并更能为复杂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Norman提供了另一种解释:我们喜欢去做那些能让我们感到愉快的事情。我们更愿意去面对那些对我们有吸引力的问题。美学不仅影响可用性的感觉,也对实际性能有影响。
视觉设计不是附加的价值,不是核心功能的一层外壳。 形式和功能不是彼此孤立的 ,如果形式独立于功能,就意味着美学和功能是两个独立的要素,那么我们就会忽视“美不仅意味着装饰”这一原则。也许你会说“网页不必美观,只需便于使用”,也许有一定道理,但它与人类对视觉刺激的反应相互矛盾,将事物的外观与功能区分开显得有些可以。
苹果公司推出iPod时,曾直接把它与一盒口香糖作比较,它们的尺寸几乎一样。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隐喻,我们 把新信息同一些为人熟知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法来阐释它们的意义。 尺寸成了iPod与其他音乐破放弃的关键区分因素。
时刻思考大家所做的联想,可以显著提高你的设计。 通过理解各种美学元素所能引发的联想,我们可以使人们对我们的设计做出期望的反应。
设计选择应该支持某种特别的行为目标,大家自然都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但变美并不总会为我们带来好处。
公认的美学。与基本的设计美学原则有关,如对称、协调、三分法则和黄金比例。
文化的美学。是在某个时刻从某种方面我们发现某种文化的迷人之处。
主观的美学。就是你个人觉得对象具有美,这与个人品味有关。
主观>文化>公认
虽然人们喜欢美丽的事物,但要思考我们的美学选择所带来的预期效果,一旦你理解了不同美学选择所产生的的效果,你就会发现有意做出缺乏风格的设计是完全可能的—前提是这种设计能实现特定目标。
视觉理解可以理解为:所得取决于所见和所知。当谈论联想,指的是我们所知的—不管来自过去的经验还是大众智慧—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行为。
我们会朝其他人都在看的方向看。显示他人的存在将显著的改变我们的行为。Facebook注销账号的原始界面文案:我们很遗憾你要离开了,告我们你觉得Facebook没法用的原因。后来新的注销页面放上了一些你朋友的头像并询问:你确定注销账户吗?你的298位好友再也无法联系你了。这种设计让注销率减少了7%。
不要在评估可能的情感和联想价值之前,就判非功能性的设计元素没有价值,并将之去掉。
不要在所有元素中优先考虑视觉设计,就像这部分内容是对美学的论证。好的设计是关于做出全面和可评估的决策。
不要把视觉设计当做一种装饰,在项目的最后才添加。
伺机用图形强化或代替问题,五岁的孩子能理解这个嘛?
用视觉隐喻或模型来解释晦涩的概念。
做出适合于你的受众和商业目标的美学选择。
幽默的各种好处不多说了,通过使用情感化设计,培养用户形成对品牌的积极记忆,不仅鼓励用户成为常客,还能让他们为喜爱的产品做宣传。幽默不适用与一切情况,真正思考的应该是品牌的个性。
当人们感到愉快时,人们能够排除不重要的信息并发现有用的提示来解决问题。紧张时,肾上腺素能制造出恐惧和焦虑,我们会变得更集中。处于积极状态时,多巴胺能让我们变得兴趣盎然,跳出常规思维。
个性化、定制化,比如你的支付宝年度账单。
意外的,越让人意外越开心。
有意义的,有用的,不普通的。
令人愉快的包装。
我们的大脑会自发寻找组织、简化复杂信息的方法,就算没有模式存在,而当我们发现了一种模式,我们就会很高兴。比如对对碰,我们乐于在混沌中寻找模式。通过解决难题,我们可以得到短暂的快感。模式是人类理解知识的关键,你展示什么样的信息,能唤起人们的好奇心并鼓励它们寻找模式?
人们会对悬而未决的问题着迷。餐厅在你结账时会送你一张优惠券,上面写着千万不要打开,否则无效,下次来就餐时带上这张卡,可能会获得某种优惠,从免费的开胃菜到打八折,甚至更多,但直到你下一次来之前你都不知道你得到了什么。这就是激发人们好奇心的部分。
信息可以以直截了当或让人好奇的方式展现,如果选择后者,不但一定能获得关注度,还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参与度—好奇心驱使人们去了解更多。已知的可能被忽视的信息已经被转换成一些未知的、神秘的、需要找到答案的信息。 当我们感觉到有知识空缺时,就会变得好奇。 为了消除被剥夺感,我们想找到丢失的信息,悬疑小说就在创造这种被剥夺感。我好奇,因为我所知道的和我想知道的之间存在空缺。好奇心的强度, 与特定信息填补信息差的可能有关系。 好奇心与我们队某个特定领域的认识程度有关系,我们对某些话题越了解,我们就越可能专注于自己的信息差。LinkedIn告诉用户某公司查看了你的简历,但你需要付费。
让你的小把戏有趣,让人感觉物有所值。
努力使信息与用户有直接联系。
承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并说明获得这些信息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通过之前的体验和上下文线索来建立诚信。
用图形来暗示或直接创造神秘的感觉。
不要尝试使用别处会免费赠送的东西来吸引用户。
/呦呵,作者说50Cent是说唱艺术家,难得/人们想在事物上留下属于个人的标记,表明“我来过这”“这就是我”。从选车牌到选纹身,到贴满贴纸的笔记本,我们喜欢自我表现,我们需要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个性、感受或想法。 当人们被允许控制某些事物,自我表现的需求就会体现出来。 究其实质而言,只要你允许用户发表言论和评价就是一种允许自我表现的方式,只要将这些评论与个人资料链接起来,用户就有机会再网上表现自己。
当你将某件事进行了简化,你就增加了人们去做那件事的可能性,建议详细的行动步骤,推动人们迈出第一步。设定默认选项,做出小小的承诺,分享地点,这些都是可以引导和改变行为的细节。
两种卡片,一种盖章八次可以获得免费洗车的机会,一种盖十次张可以获得免费洗车的机会,但已经盖了两个章了。结果拿到第一种卡片的人有19%获得免费洗车的机会,而拿得到第二种卡片的人有34%获得免费洗车的机会。
行为拆分将一个复杂的任务分解为几个简单的步骤,行为塑造被用来加强一种期望的行为习惯。教授新知识的时候,从最简单的工作开始,逐步加强对所需行为的训练。另一种方式是,当用户掌握一个技能或熟练度增加的时候,就给予他们奖励。 确定你期望他们做出的行为,列出完成这个行为所需额步骤,每完成一步就给予奖励。
影响人们决策的原因:可利用信息、经验和偏见、问题的表达方式。我们不擅长制定长期决策,更善于理解相对值而非绝对值,情感或情绪影响我们的行为。我们不擅长预测什么会使我们快乐,我们甚至不善于描述自己会首先因什么而快乐。
减少选项。 提供6种果酱时,比提供24种果酱时的购买量多了10倍。
减少文字。
有趣的干扰。 投资网站的 测试夹杂着关于个人喜好的问题。
隐藏信息,制造“少”的错觉。 可展开/收起的表单。
迷惑视觉系统,让内容更简约。 四行表格变成三行表格。
减少思考时间。 代替文字。
运用对比。
利用默认选项。 两个选择之间,我们倾向于选择无需付出任何代价的那个。
提出明确建议。 不要问对方有没有空,选定时间直接问对方同意不同意。
给予方便和个性化的推荐。 Steepster的评级系统,当鼠标停在某个刻度时,会显示之前评价过的星级,便于比较。
损失规避和所有权偏见。 我们讨厌失去。就算可以获得更多也不愿意放弃已有的东西。试验:有杯子的人对杯子的估价是没有杯子的人的估价的两倍。
在交互中进行角色扮演。
记叙体验过程。 记录体验中的每个步骤,包括经历的任务和情感。
将复合式要求分解为简单小步骤。 行为拆分,行为能遵循一定顺序吗? 第四步:将每一刻的选择简化到最少。 将人们必须做出的选择(或行动)的数量限制为最小值。
寻找微时刻。
重鼠标,轻键盘。
为了获得商业成功,人们必须怎样做? 要将商业目标翻译为行为目标 ,比如“提高上传视频的质量”并不是你可以为之设计的行为—它是某些行为改变后的结果。而类似“鼓励人们对所上传视频进行甄选”才是一个合适的行为目标。然后问自己: 如何鼓励这种行为?
稀缺性。 如果某事物的使用受到限制或被宣布为稀有罕见,我们就会推断它有价值。如果限制用户每日的上传数量是否会让用户上传时三思而后行呢?
限定权利。 人们渴望拥有被视作专有或只属于特定人群的事物。如果上传高清或高评价视频的用户获得更多特定功能的使用权呢?
权威。 我们喜欢关注权威并听取其建议。如果向用户发送知名导演的录制教程呢?
行为塑造。 逐渐教授新知识。如果设置适用于大多数用户的很常见的小挑战呢?
游戏首先必须有趣、吸引人—假定现在没有引人注目的积分和徽章,也没有简单的奖励程序,因为这些无论如何都会令人上瘾—如果人们不喜欢游戏所强调的行为,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好的游戏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欢乐。
玩耍可以自然发生,不需要任何公开宣布的目标。而 游戏有规则、目标 和其他特点。某事物加入游戏机制,这个事物现在具有了之前没有的新一层乐趣使人们更容易被这个事物所吸引。但光是加入积分和徽章并不能将其变成游戏,必须透过表象看本质。
多数游戏都属于下列类别:
玩耍和挑战;
矛盾和选择;
反馈回应;
目标和奖励;
虚构的世界。
社交要素虽然极具影响力,但不属于核心要素。玩家可能会面对各种矛盾,而且反馈回应可能与地位、身份、声望和其他动态社交行为相互关联。
游戏引入了挑战,以目标的形式体现,通过一些人为制造的矛盾及选择,玩家想成功挑战就变得复杂起来。一套所有玩家都必须遵守的规则更加剧了这种状况。矛盾可能是资源的稀有,竞争,或我们在游戏过程中必须做出的选择和计算等形式体现。游戏的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反馈回应,有时这些反馈会引发体现为外在的激励因子,如目标和奖励“升到下一级”。(游戏是一个由各种规则确立的,玩家在其中参与人为制造的矛盾并产生可计量结果的系统)
人的内心趋于讯号新奇事物和各种挑战,趋于扩展和锻炼自己的能力,趋于探索和学习。为使目标明确,你需要建立等级,先建立一系列小目标,然后朝着更有意义更高级的目标发展。
如果你想让一个服务更像一个游戏,思考那些使游戏有趣的机制,不要借鉴其他游戏那些表面的内容,而要理解是什么使一个热门的游戏好玩。然后,寻找你服务中的这些机制。通过建立一个挑战,你能维持人们的喜悦。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人们推断使用受限的事物具有特定的价值。
在商务中运用稀缺性。 饥饿营销。
用稀缺性来提高质量。 限制用户上传文件的数量。
使用稀缺性鼓励用户参与。 收件箱只能容纳15封邮件会不会鼓励用户及时清理邮箱呢?
稀缺性的其它形式 。限制时间、限制权限。
难得的东西一般比容易得到的东西好,人们用“使用受限”来帮助他们决策,如果面包店缺一种点心,但又充足的其它点心,这也许能说明哪种点心更受欢迎。利用稀缺性通常是做出选择的捷径。还有观点认为如果某个事物稀缺难以为人所得,它侵犯了我们对情况的控制感。事物本身的稀缺对自由选择是一种威胁,它可能是一种鼓励用户做出期望行为的有用手段。
所有限制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人们被迫做出选择:现在做还是等会做?怎么做?先做什么?就想RPG游戏,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装备去什么样的副本,你需要计算,哪一种选择能更好的帮你达成目标。
当外界环境对我们的行为做出反应时,我们就获得了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相关领域能力的信息。
确定鼓励或阻止用户进行的特定行为模式。
将所期望的行为模式转变为可被动追踪和测定的数据。
将这些行为与积分联系起来。
将积分转换为一种周期性的得分及其他有用的信息。(如月报)
以有趣的方式展现这种得分。(如把距离显示为巴黎铁塔那么高)
创造将数据转化为有用信息的规则。
设置挑战。
添加社交暗示。(如与好友的比较)
让游戏有趣,让玩家开心。
对用户评论的行为实行积分奖励,这种行为可能适得其反。人们做出评论、分享、喜好及其他各种社会行动的理由,与地位、身份、声望和许多其他自发产生的内在激励因子有关。 开源软件和维基百科之所以能长存,是源于人们的内在动机,如果牵扯进外部奖励,必定会抑制这种内在的激情 ,或者导致不好的结果。
奖励促使人们去获取更多奖励,如果发表每一条评论都能获得奖励, 你真正在意的便不再是你评论的内容,你会写很多无意义的评论,因为你关注的是积分。 激励只对特定的行为类型有用。但它也能将人们的关注点从任务转移到提供的奖励上来。
我可以炫耀我的徽章、成绩单上的分数,这些都是我选择的有形符号,我攻克的挑战和我收到的反馈,但要记住, 仅当这些事物代表我的身份,或我尝试建立身份的一部分时,它们才具有意义。 积分和徽章, 当这些东西强调了人们所渴求的事物时,它们才会有效。 当缺乏内在动机时,如果用它们来制造趣味,效果将只是一时的。常见的机制:积分、等级、记分牌排行榜、成就、徽章、任务。
我们离一个目标越近,完成它的欲望就越强烈。不但向用户展示用户已达成的任务,还要像用户展示未完成的,当人们知道自己缺少什么时,就会强迫自己去收集。如早期的QQ图标点亮。新的任务永远都在出现,为用户展示的似乎是唾手可得却又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就好比骑在马上,在马眼前垂一根胡萝卜引诱其往前走。
愉悦并不能持久,所有的关系最后都会陷入僵局。生物学家的观点是,曾向我们大脑发送多巴胺的物质,停止了这项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游戏不断向你提出各种挑战。 就算是魔兽世界以令人上瘾而闻名,也必须使它们的世界保持活力,不断进行改造 ,为忠实玩家创造新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人们的兴趣。 相同的东西重复太多,就会随着时间失去魅力。
我尝试分享现实世界、互联网世界的例子,我更专注于这些不变的行为模式,而不是哪一个特别的例子/感兴趣自行搜索Fogg行为网格/
魅力超越了任何特定的策略或战略。许多交际打人帮助人们建立一种身份感和自信感。结交女人的新方法?一开始要弄清你是谁以及你代表着什么。 服务和产品也要确立自身的定位和个性,并努力确保所有的用户交互都能塑造出始终如一的品牌形象。当你有了身份,知道了自己是谁,不是谁,你知道自己代表了什么。一旦确定了这个,你就有了故事,这是一种吸引人们并使他们记住你的最有效的方式。 人们都在寻找与自身最搭配的故事,根据计划进行的每一步都经过我们的深思熟虑,根据我们是谁和我们想成为哪种人而定。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我们想交往的人和想了解的事而决定。你能不能明确的讲述一个关于你服务的故事?好公司的一个特点是,每个人都知道它为什么存在。
使公众关注其他人正在做什么,可能会增加你想要的行为或不想要的行为。 根据其他人的行为来做决定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们是极度依赖社会的物种。如果大家都在做这件事,某种程度上就证明了做这件事是安全的。如果你了解为什么客户评价起作用,你就可以想出一种有创意的方式来展示许多人都支持某一想法。/社交互动很复杂,不能将某种因素作为单一的影响因素去看/
诱惑不是指欺骗或者操纵,而是给予人们更多他们想要的,渴求的或需要的,甚至他们还不知道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诱惑是指在原本互不了解的情侣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诱惑人们,并以此揭示你是谁和你想做什么,并在这个过程中让人知道为什么你值得被关注。
本书的目的是用新颖的交互设计想法来激发你的灵感,如同任意一本技术书籍,现在的例子不久就会过时或被模仿,但这些想法当初起作用的原因却是不变的。这正是本书的核心所在: 这些想法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对人类的行为进行永恒的探索。 如果我们能理解什么样的事物能吸引人们,并保持这种吸引力,我们就可以创造更多令人愉快和极具诱惑的体验。
情感化设计是“本能的、行为的、反思的”
Q:问题出在哪?
A:看上去这些东西可能是一些亮点,但其实他在这个产品中为体验带来的价值很模糊,可有可无,
所以在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这个功能的优先级往往是最低的,对用户体验也很有可能是副作用的。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项目方案之间缺少一样东西,
就是我们如何才能够 有理有据的,非常有逻辑性的,用一些很实际的手法,去真正的达到情感化设计 这样一个思路。
引用**《画皮》抛出的一个问题,有关情感与吸引,它依靠的是产品的皮相还是心相呢?
如何构建用户情感的一个纽带,有一个谱奏心理变化的三部曲:
唤起 ,是通过一些方式去刺激用户的情感反应,而这种情感反应会投射到你的产品里面。
这种投射会慢慢发生像化学反应一样奇妙的变化,在这种情感和产品之间建立了一种关联,
而这种关联最终赢得了用户对你这个产品的一个认同。
设计理念 就是你最想向你的用户传递什么,
它是产品的核心与亮点,也是一个产品定位(其实它就是产品的 心相 )。
而具体的情感化表达手法,是它的 皮相 。
当心相与皮相的结合,最终才是产品情感化的一个 演绎设计 。
画心是勾勒产品的灵魂,产品面对的用户决定了对话的方式。
产品需要传递的是什么?是整个产品的价值观、腔调、气质等等。
产品是为了和用户建立一个关联的,最终希望用户如何描述你?
说简单点,如果用户想要传播你的产品,
他想跟他身边的亲朋好友 用一句话去安利你的产品 ,你觉得他应该说哪句话才对?
你希望用户说的那句话,就是产品的属性和价值认知在用户心中是怎样的。
伟大的营销事业必将诞生伟大的品牌内涵,而伟大的品牌内涵必将支撑伟大的企业营销。——雄关漫道真如铁,缔造金六福品牌精神王国,当是如此。——题记
业界涌现金六福现象
作为一个迅猛崛起的白酒品牌,金六福酒只用了短短数年的时间,便做到了十几个亿的销售额,跻身白酒市场前五强,品牌无形价值更是高达288亿元,并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跨世纪中国著名白酒品牌”。这在中国酒业营销史上,应该归结为一种现象,笔者不妨称之为“金六福现象”。
有现象出现,就有本质可解析。金六福与五粮液的合作,采取了OEM的方式。应该说,这种生产方式本身没什么创新之举,甚至可以说是酒业市场里普遍采用的生产方式,但金六福品牌,为什么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那么多的贴牌酒里,得到快速而稳建地扩展呢?揭开面罩,深潜下去,业界涌现的“金六福现象”的根源又是在哪里呢?
金六福营销奇迹的创造决非偶然,而是由内在的规律可寻。笔者以为,金六福成功的奥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始于自信,终于坚持”的品牌占位思想和运作策略。
从1998年12月10日,第一瓶五星金六福酒从五粮液酒厂6车间下线至今,金六福就是这么自信地走来,金六福就是这么坚持地演绎她的品牌核心价值源。
品牌聚焦:自信与坚持
有人说,白酒是中国国粹,如同京剧,它不会消亡的。中国白酒已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从杜康造酒到如今,白酒演绎了无数传奇故事和历史典故。从此而言,白酒是个最有文化的传统产业,生命力旺盛。然而,时至今日,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白酒行业的集中度还是那么低,在大部分市场上,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年喝倒一个品牌。
但是,金六福“始于自信,终于坚持”,摆脱了白酒行业低水平、低层次、低文化、低格调的恶性竞争的困境、突出重围,抓住了酒文化的大课题,回归本原,做好文化酒的营销文章,构筑品牌文化壁垒,在业界牢牢地树立了金六福品牌基业长青的现象。
透析金六福现象的背后,笔者更加相信,白酒行业走向高层次营销,必须倡导品牌精神文化营销,精心构筑品牌体验王国。在那个营销环境里,白酒企业不仅是卖产品、卖服务,更重要的是卖一种品牌观念、一种品牌情感、一种品牌生活形态下的丰富体验。
品牌价值:传播福文化
众所周知,酒是高度同质化的产品,科技含量低,而且,酒又是高度情绪化的、人情化的产品。由是观之,酒之品牌核心价值定位,不能一味地囿于传统之法:从古书堆里找概念,搬出老祖宗、老古董,编造历史、杜撰故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白酒品牌文化内涵要与时俱进、要创新,完全应该从“人文文化”范畴里挖掘、勾勒出品牌的核心价值源。
可以讲,中国的“人文文化”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构建白酒品牌的核心价值源,就要认真解读积淀在消费者脑海里的一般认知,去探讨研究存在消费者脑海里的一般认知,是如何跨越时空一遍又一遍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而任何阳春白雪式、高高在上式的特殊认知,其结果只能是曲高和寡、形影相吊,最终无法与广大消费者产生共鸣。所以,特殊认知不能作为品牌的核心价值。
一般认知,在笔者看来,无非如此,一是“福文化”、二是“礼文化”、三是“和文化”、四是“名文化”、五是“财富文化”、六是“情义文化”、七是“爱心文化”、八是“健康文化”、九是“诚信文化”。这九种认知元素,当然人文文化范畴不限于上述九种认知元素,但主要是这九种认知元素,都是绵延数千年,扎根于国人心头之上的、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元素,是当下消费者最普遍的、最突出的、也是最关心的一般认知。它们是中国人文文化的核心构成,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都是认知度极高的概念,不需过多解释,消费者一目了然、一清二白。
成功的、打动人心的品牌核心价值源,只有在上述一般认知范畴里,充分运用市场调查法及归纳分析法,“跑马圈地”,提炼成一句适合本品牌的主题口号,进行品牌占位。
可以讲,金六福策划者们即是如此,先入为主,快人一步,“始于自信”地将“福文化”牢牢占位,“终于坚持”地与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等层面进行品牌价值与品牌体验的高效互通。
从1998年上市以来,金六福酒的主打产品即为金六福星级系列、福星系列、为幸福干杯系列。从品牌名称和系列产品的创意中,不难看出,金六福品牌的核心价值始终围绕一个“福”字进行品牌传播和品牌体验。
金六福确定“福文化”核心价值之后,在其公司营销传播活动中,自始至终通过形式多样的对消费者的SP、PR等品牌体验营销活动,让消费者时时刻刻地感受到“好日子离不开金六福酒”、“喝金六福酒,运气就这么好”、“喝了金六福,年年都有福”、“金六福,中国人的福酒”、“奥运福·金六福”等等美好的回忆。
从营销实践过程来看,金六福完成了“福文化”的品牌占位之后,在“人文文化”这个大的范畴里,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在动态的环境中,这个品牌核心概念不断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与世同步。有一句古语叫做:“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按品牌成长的时序划分,金六福福文化的品牌体验之旅大致如此——
1997-2000年:金六福的品牌体验更多的是个人的福运,其传播口号就是“好日子离不开它”和“喝金六福酒,运气就是这么好”。
2001—2002年:通过赞助世界杯出线、中国申奥,提升到民族的福、国家的福,其品牌价值的核心体验就是“中国人的福酒”。
2004年以后,搭车雅典奥运,将福文化推向国际化,品牌体验就是世界的福,使福文化不断得以提升和积淀。神奇而独特的创意,运作细致的传播——欢聚是福、参与是福、和平是福、进取是福、友谊是福、分享是福,——金色的季节,收获的金六福,强化了消费者对“奥运福·金六福”品牌精神的情感认同、理智认同和欣赏认同等三境界、最终达到品牌与消费者心理融为一体,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共同体验了金六福“福文化”的品牌价值。
金六福牢牢占位“福文化”,从个体的福,走向民族的福,最后定位于世界人民共同的福,品牌形象的塑造循序渐进,构建出金六福的福文化的品牌金字塔,气势一浪高过一浪。
所以,无论是居届堂之高的达官贵人,还是处江湖之远的乡村野老,只有接触到金六福任何品牌信息和销售信息,都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其骨子里崇福情结不断地泛起,与金六福这个“福”的品牌体验点,持续有效地进行面对面、心连心的沟通和交流。正如金六福总裁吴向东先生所概括的那样:“几千年来,‘福’在中国被演绎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中国人民把一切美好的东西统统归结为福,健康是福,平安是福,长寿是福,多子是福,甚至吃亏也是福。好的消息是福音,好的居所是福地,好的相貌是福相,吃到好的东西是口福,娶个好老婆是艳福,连发胖也是发福。由此看来,‘福’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里,积淀在老百姓的骨髓里了。”
——这就是金六福“福文化”品牌价值与品牌体验的真谛:具有强大的包容心,生生不息,永无止境。
品牌体验:坚持五项原则
纵观金六福“福文化”的传播和演绎的过程,笔者研究发现,她极其符合品牌价值与品牌体验互动发展的五项基本原则,而且自始至终地遵循了这五项原则,无论是线上传播,还是线下公关,无论是大众传播,还是地面促销,皆是如此坚持。所以,金六福长久地赢得了市场、赢得了消费者的尊重和爱戴,是之谓“大道必行,行之必久”。
一是金六福“福文化”的价值点与体验点符合“言之有物原则”。一般而言,品牌的核心价值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产品的卖点和产品独特的销售说辞,其概念内涵要精炼,外延要大,要有丰富的宝藏可供挖掘,包容性强、扩张力大,是真金白银,能够组织丰富的材料演绎品牌故事,进行品牌的软文宣传,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和品牌体验式深度传播。
金六福占位“福文化”核心,真乃是做不完的天下福文章。事实也是如此,金六福通过与消费者持久沟通,整合营销资源,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个人的福、民族的福、国家的福、世界的福。品牌体验层次分明,线条清晰,且韵味无穷。
而且,金六福将福文化的品牌内涵,从传统的“寿比南山、富贵双喜、康宁和祥、品德修合、家和事兴、儿女顺孝”六福内涵提升到现代的品牌个性描述“欢聚是福、参与是福、和平是福、进取是福、友谊是福、分享是福”,极其富有现代时尚感和现代人文精神。这样的品牌体验,消费者能不尊重和爱戴吗?
二是金六福“福文化”的价值点与体验点符合“有的放矢原则”。艾里斯和特劳特在其合著的《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一书中指出,在产品的爆炸、媒体的爆炸、广告的爆炸时代,品牌商要研究人心,“以人心作为反抗今天大量传播的防御物”,以此规划进入心智之路,集中火力,实施品牌区隔。
毫无疑义,金六福“福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猛袭了消费者的心智,打中了消费者的心坎,深深地撞击消费者脑海里久已存贮的一般认知,与消费者形成了强烈的品牌情感体验与共鸣。毛泽东曾写道:“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无论和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金六福品牌策划者们,可谓深谙其道,懂得品牌如人,原理一样。从古到今,无论是王侯将相、才子佳人,还是凡夫俗子、一介布衣,其内心都崇尚幸福。金六福“福文化”品牌内涵中所倡导的六福,不管是传统的六福,还是现代的六福,都应该包含了人生的全部的幸福要义。如此说来,金六福不做朋友般的心灵沟通,其品牌的传播之道,必将行之不远。
三是金六福“福文化”的价值点与体验点符合“生动活泼原则”。研究金六福品牌近期传播的“奥运福·金六福”所提出的品牌宣言,笔者以为,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品质出众、值得信赖,又体现了品牌的时代精神,充满活力和激情。创新时,的的确确地做到了与时俱进,极大地消除了品牌迟缓因子。兹节录如下,以资品味——
金六福 向世界传播福文化
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璀璨而古老的民族文化。但时至今日,依然广泛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却不多,中国的福文化在这当中堪称魁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它的影响已经延伸至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乃至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福,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外国人将福理解为“好运”的意思,若是运气再好些,那就是“上帝的恩宠”。而中国人对福的理解就更全面透彻:福是所有欢喜、所有随顺、所有美好的总称。
诠释着中国福文化内涵的金六福酒,在百年奥运之际,金六福以“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的名义,将中国福文化的厚重与悠远倾情演绎在奥运的大舞台之上,向世界传播我们民族的福文化。
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迥异常常会造成意识形态上磨擦和人生信仰上的冲突,这是宣扬民族文化的瓶颈。但代表人们心灵美好祝愿的福文化却是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拥有的美好向往,是一种包容性的民族文化,也只有包容性的文化才会是世界文化融合的交汇点。
我们期待着金六福把中国福文化传播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就像祝福的阳光洒向人间。
四是金六福“福文化”的价值点与体验点符合“平易近人原则”。品牌的核心价值要凝心聚力,贴近大众生活,老老实实、实实在在,不空洞,不装腔作势,不高高在上,品牌理念要与消费者进行零距离的对话,达到情景交融、心理交融的效果。
金六福整合营销传播所赋予的品牌下的形象体验、产品体验,品牌下的文化体验、情感体验,品牌下的渠道和终端的消费体验,都始终如一地突出了金六福酒的目标群体特色。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六福诉求,还是现代意义上的六福诉求,金六福都是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塑造了平易近人的品牌形象,增强了品牌的亲和力。
在繁华的都市,抑或在寂静的乡间,金六福都是以清新的、自然、随和的、健康的、理性的品牌“福文化”迎面而来,扎入了消费者的心坎,赢得了消费者的百倍信赖和忠诚购买,以致于满月酒、周岁酒、良缘酒、团圆酒、饯行酒、聚会酒、结社酒、祝寿酒等等幸福之礼和幸福之宴非此酒莫属。真可谓神州处处体验“六福人家”。
五是金六福“福文化”的价值点与体验点符合“个性鲜明原则”。奥美的观点:“我们为品牌创造了个性,持续不断地沟通,而导致品牌具有差异化。”笔者以为,所谓品牌的差异化,也就是要先入为主、持久传播、不断丰富,形成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化态”,就如同定位理论专家特劳特所说的那样,找准概念,先入为主,在消费者心目中重建一片天地,而在其间占据第一,这就是品牌的差异化。
毫无疑问,金六福先入为主,在消费者心目中牢牢地构建了“福文化”的品牌体验天地,也就是说已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品牌差异化。
举例说来,如金六福品牌视觉识别的差异化。
电视广告。金六福最初的广告选取了中国人最熟悉的传统佳节、合家团聚的情境,因为此时正是人们团圆、祈福、欢乐、一家亲的时刻。在这一派喜庆吉祥的气氛中,一声甜蜜蜜的童音响起:“好日子离不开它,金六福酒”,把一个极富亲和力的品牌形象植入了千家万户,定位明确而富有特色,同时为品牌个性塑造奠定了基调。
在后期,通过其品牌定位的拔高,其广告重点突出“中国人的福酒”,强调福气、运气、喜气。“44年的期盼、三代人的追求、13亿人的梦想,终于我们出线了!金六福,国足出线唯一庆功酒。”这是金六福专门制作的一支庆祝中国足球出线的广告片,全片先抑后扬,先用黑白色调回忆中国足球44年的艰辛,后半段情绪急转,洋溢着欢庆和兴奋,全片给人良久的情绪激荡,强调了金六福红色幸福激情的一致主题。现在所播的“奥运福·金六福”影视广告更是如此——欢聚是福、参与是福、和平是福、进取是福、友谊是福、分享是福——共享奥运福,尽享金六福。
平面广告。无论是推广文案的撰写,还是画面主题的设计,都有其鲜明的个性表现:米卢的憨笑、红色的唐装,带奥运标志和字样的品牌标识,火炬图样的LOGO和“中国人的福酒,金六福”,以及近期内在平面媒体频频所见的“奥运福·金六福”系列平面广告:“福运:一脉相承”、“福运:始终如一”、“福运:代代相传”等等,都保持了品牌个性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包装设计。“金六福”系列酒的包装设计个性鲜明独特。外盒包装以黄、红、金为主色,五星“金六福”在外包装上赋予“开门见福”、“开门揭(接)福”的吉祥创意。其它星级“金六福”酒也都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地强化了“福”字,十分鲜明地突出金六福系列酒的品牌个性特点。
透析金六福品牌的核心价值源,笔者得出基本结论,金六福在消费者心目中已形成了“福文化”的差异化,如果要将此文化的差异化进一步固化和内化,惟有通过与消费者的持久沟通,大品牌概念讯息一致,丰富并坚持下来。也就是开篇所解析的金六福品牌传播与运作所必须遵循的“始于自信,终于坚持”的八字方针。
2023上海车展,兰博基尼带来来了首款HPEV高性能V12混合动力超级跑车——全新Revuelto。作为新一代的“大牛”,这也是兰博基尼历代旗舰超跑车型中首次采用插电式混动技术。兰博基尼表示,全新Revuelto除了传承经典以外,还在性能、车载科技和以驾驶者为中心的驾驭体验方面树立起了新的标杆。
今年,也是兰博基尼品牌成立60周年的一年。中国人向来有“六十年一甲子”的说法,进入花甲之年后,因为阅历更丰富,经历过风雨,所以对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会看得更为透彻。对品牌也是一样,走过了60个年头的兰博基尼,也会在今年正式进入Direzione Cor Tauri(向金牛座之心前进)电动化战略规划的第二阶段。根据该规划,兰博基尼将在5年内投入19亿欧元,朝着更少碳足迹、更佳财务表现和更高品牌价值的可持续未来迈进。更为积极的拥抱新能源时代,即便如兰博基尼这样的品牌也清晰的认知到了这一点。
中国,作为兰博基尼全球第二大的单一市场,多年来持续增长,未来势必也将在品牌的发展中继续处于战略性地位。兰博基尼CEO表示,我们始终重视中国市场,不断扩展本土经销商网络,并提供多样化的专属体验。兰博基尼Revuelto在上海车展进行亚太区首秀,展示了我们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以及对中国客户的坚定承诺。”
上海车展前夜,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兰博基尼汽车公司首席技术官Rouven Mohr,以及兰博基尼汽车公司设计中心主管Mitja Borkert,和他们聊了聊关于兰博基尼品牌对于电动化时代顶级性能跑车的理解,全新Revuelto的设计思考、后续产品规划等问题。
以下为专访实录:
问题一:您如何看待一些网友评论Revuelto虽然看起来十分运动,但好像没有上一代的Aventador那么惊艳。新车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样子?
回答:首先我们每一次做全新设计的起点一定是兰博基尼极具标志的形状。整个车身的形状就可以说是我们设计的DNA,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每一代兰博基尼都会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比如说Countach是1974年左右推出,等于是首款真正现代意义的量产超跑,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线条非常凌厉,那时开始就已经出现一些六边形元素。还有Diablo,总体来讲设计会比前一代稍微柔和一点,车身会变得更长。再到Murcielago,它更强调功能性以及线条的简约,然后就是我们上一代的大牛Aventador,它的设计有钻石切面的感觉。
所以每一代我们会在基本形状要素上再融入一些新的设计元素,而现在我们最新的大牛的设计理念其实就是太空飞船的概念。我们会基于动力系统要求,在基础上加入大量的Y型,六边形设计元素。包括车辆前脸和后部都可以看到这种非常大胆的元素设计。所以从整体形状来看,它仍然是一台极具辨识度的兰博基尼,但它还是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另外我们设计的时候也并不是越具有攻击性的设计就越好。我们也希望它是具有符合现代审美的,而且有一定的前瞻性的超前设计。
还有一点要考虑的是从受众以及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消费者也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其实我们限量版和特别版是特别少的,比较知名的就是Reventon,在大牛的Aventador期间也出了一些限量特别版,包括Veneno、Sián等。所以我们的消费者有很高的期待,他们也习惯看到各种超前的设计。这可能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问题二:未来特别版车型会增加别的设计和功能吗?
回答:Revuelto在路上行驶的时候像雕塑一样,非常漂亮。我们希望品牌设计的定位会引领兰博基尼进入一个新的未来,所以现在兰博基尼全系家族的设计已经越来越多元化,每个系列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定位和特点。比如我们有比较简洁一点的设计像Countach LPI 800-4,另外也有非常强调功能性的设计像Huracán STO,还有很多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功能性设计。Revuelto也是有自己的设计语言,不同于其他任何超跑品牌,也不同于兰博基尼其他系列。车辆后面、包括裸露的发动机,还有后面的灯光效果,都非常大胆。
所以未来的产品阵容会是怎样,有没有一些限量版,我们也可以参考Huracán 的生命周期。Huracán的生命周期以及它的特别版也体现了 Huracán这个系列的使命。而Revuelto的使命就是引领兰博基尼进入到一个新的未来,所以敬请期待吧。
问题三:我比较好奇它的发动机舱盖设计,实现这样没有机舱盖的设计需要克服哪些技术上的困难,另外这样除了看起来更加酷炫和可能散热好以外有没有一些别的优点?
回答:首先从技术层面讲,我们有几个主要原因,当然它很好看很酷,另外也是考虑到发动机周边环境的温度。一方面如果它没有封闭的引擎舱的话,本身空气会更流动,有利于它的散热。
二是我们看到汽车行驶过程中有气流,会产生下压力,会进一步把引擎周边比较高温的空气吸出去,这在冷却方面是非常好的优势。另外还有一个考虑的点就是减重。因为我们肯定要把发动机漏出来,所以一个选项就是做一个透明的引擎盖,但是无论用什么材质肯定还是会更重一点。
有两个设计要素是从一开始就特别确定的,一是开放式的发动机,二是排气管的设计。一开始我们就比较明确这两个点,因为我们知道这款车是非常特别的,一定要向V12自然吸气式发动机致敬,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让发动机裸露出来。当然这个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它是有实在的功能。一方面它看起来会更接近于摩托车和赛车的体验,另外它也非常安全也具备非常好的功能性。
问题四:因为超级跑车经过激烈驾驶之后引擎会很热,这个时候如果下雨了不知道有没有担忧?是怎么克服这个事情的?
回答:有没有引擎盖本身区别不是很大。像Huracán本身引擎上面有舱盖,但发动机也会潮湿,普通车辆的发动机都会潮湿,因为车辆行驶时,水也会从底部上来。所以去掉发动机舱盖的设计是可行的,最主要是确保发动机所有的线缆是被很好地隔离保护起来,当然这也是艺术性设计的一种体现。
问题五:然后想问一下Revuelto有没有用一些来自于LMDh的技术?
回答:目前暂时是没有的,因为现在的LMDh的技术是基于汽联的一些赛事规则,所以它所依据的规则不一样。但其实我们可以理解它是反过来的。因为在Revuelto这款车上我们要考虑到能量到底怎么样分布,以及什么时候去启动内燃机发动机,所以我们有很多新的经验和体验,而这些经验会用到我们未来在LMDh的一些技术解决方案之中,给了我们很多新的灵感。当然补充一下,未来也完全有可能把一些LMDh的技术用在量产车上。
问题六:我们有了解到,Mitja Borkert曾在保时捷任职,那么来到兰博基尼之后,感觉两家的设计风格有何不同?
回答:这两个品牌一个来自德国,另一个是意大利品牌。首先很明显是设计比例不太一样。保时捷是运动型,所以设计一般属于演进式设计,一代一代都会有些演变和演进。而兰博基尼是每个产品系列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使命。比如某一款就是在设计上一定要让人家眼前一亮,像Revuelto我们希望打造成太空飞船的设计理念。
所以总的来讲,回顾兰博基尼过去的一些车型,可以说它的设计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而每一次我们对现有产品做设计上的更新时也都会把变动最大化,有些是在设计上尽可能做最大化调整,有些在功能上做最大化升级,这是兰博基尼比较大的特点。目前我已经在兰博基尼工作了七年,深以为傲的有两点:第一、兰博基尼有非常清楚的设计策略,包括侧面的形状、线条还有前脸的设计有非常清楚的策略。第二、基本设计策略之上又会融入到不同车型的战略性元素,产生一些区别点,比如说Y型、六边形的元素,在一些概念车或者限量款上也都可以找到这种特别的要素,而这些战略性元素在未来设计语言中也可以继续重复使用。因为到今天,兰博基尼不仅仅是设计超跑,我们同时有一个生活方式类属的产品系列。所以这种设计元素可以全方位地体现在所有的生活方式系列产品中,无论是家具、椅子、沙发都可以看到。
另外因为兰博基尼本身团队规模比较小,所以它其实有一个优势就是能够让开发人员和设计团队非常紧密地合作,有共同的体验。我是并肩作战,共享对于品牌的激情,这是兰博基尼特有的非常大的优势。设计团队和工程团队的密切沟通其实可以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问题。
问题七:是不是说在电气化浪潮之下,我们在考虑到电动化技术的时候给了设计师更多的空间去发挥想象力?
回答:是的,一方面电动化在设计方面会有一些不同的考虑要素,包括消音器、排气系统这些可能都会有些不一样。但是我们对于未来还是充满期待,最好的设计永远都尚未出现。所以说到底,是电动化还是内燃机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无论是什么车型,都要把它设计得像是一个真正极具辨识度的兰博基尼。不管是内燃机还是电机都应该一看就是兰博基尼。
问题八:说到电气化时代电池和电机,车重都会增加,对超跑来说轻量化非常重要。兰博基尼是怎样操控动力和轻量化的?设计团队和技术团队会有摩擦吗?相对于设计燃油超跑,将来设计电动超跑挑战在哪里?你们怎么看待中国品牌新能源超跑?有些品牌的百公里加速已经到了两秒。
回答:先回答您第一个问题,我们从技术方面关注两个重点,第一、电池尽量做得小一点。因为这款车设计中电机是做动力系统的辅助。所以纯电里程并不是我们最首要的目标。电池只要够电动辅助就可以了。第二、我们充分利用了兰博基尼在碳纤维材质和轻量化解决方案的一贯优势。我们把车辆的其他部分尽量做得轻一点,这样能够抵消掉电动模块所带来的重量增加。另外是在操控性和轻量化平衡方面。操控性方面,其实你会发现这款车非常敏捷,因为我们在前轮有扭矩矢量分配系统,后轮有后轮转向,这样技术的组合就会使得驾驶异常轻捷。
另外,设计团队和技术团队在合作过程中会经常交流意见,但没有太多互相冲突的地方。比如这款车没有引擎盖,还有其他的一些零部件,都是极简设计。因为我们知道每少一件东西重量就可以减轻,所以我们更多是一种合作关系。沟通中我们会产生很多非常好的想法,大家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这样设计出来的车辆应该不仅仅是外观非常惊艳,性能也要出色,拥有非凡驾驶乐趣。我们很多项目同时进行频繁沟通,有问题随时解决,所以合作非常愉快。
确实对于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我们印象非常深刻。Rouven Mohr和中国的交集已经有十年了,见证了中国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他认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是其他市场非常难以匹敌的。而在电动车市场,其实要实现比较快的加速并不是最难的,未来百公里加速并不是品牌与品牌之间最关键的区别点。因为当加速超过一定的界限时,其实人体感觉并不舒服,这不是我们所说的驾驶乐趣。所以尤其是在超级跑车领域,不管是内燃机还是电动机,我们认为它应该真正实现的区别点就是要有不同的驾驶乐趣。
就目前的电动技术来讲,所有的纯电超级跑车,其实在驾驶乐趣这一块并没有达到我们的期待。它可能很快但是不舒服,所以你不会想在周末开着它和家人朋友出去玩。未来我们相信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超跑不仅仅是冰冷的一些技术参数,应该给驾驶者带来满足感。如果仅仅是为了去比拼谁的加速更快,你可能只开一两次就很快厌倦。所以我们一开始也讲到不仅仅是要有技术参数,另外也要重点关注驾驶的体验和情感,所以对于兰博基尼来讲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始终充满驾驶乐趣。
QuestMobile2022汽车营销洞察用户反馈篇一、车企正通过年轻化玩法、情感关联、直播互动与用户建立沟通,强化品牌认同1、受上半年芯片短缺、疫情多点爆发等影响,4月整体汽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明显;中央与地方均出台消费支持政策,各大车企也积极推出补贴促销活动,并以新车刺激消费,市场逐渐恢复活力政策支持向新能源汽车倾斜,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力度更大,疫情得以控制后,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反弹至高增长率。2、伴随汽车行业的利好政策,传统车企和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在向市场发力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广告投放费用同比增长367%。3、依托社交平台的发展,车企正走向年轻化营销、前链路精准触达+后链路精细运营,同时直面用户缩短沟通链路的营销策略4、伴随着营销格局的巨变,多元化的营销玩法层出不穷,旨在让消费者感知品牌和产品价值;营销背后的本质是从用户出发的内容创造、传播与传达5、本期节选部分高端、主流、新势力品牌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用户在平台上的留言和评论,站在用户视角评估营销活动有效性二、“热”话题+“强”体验是跨界、圈层营销玩法的内核;KOL协同有助于提升年轻人参与热度1、奥迪、宝马、一汽大众营销策略:与年轻的心破冰,拉近品牌与年轻人的关系活动特征:以年轻人兴趣点、潮流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话题制造、线下打卡、平台定制化玩法深化品牌年轻形象。2、用户洞察思路从话题/活动吸引力、用户体验感出发,洞察跨界、圈层玩法在年轻群体间的口碑及对品牌形象的影响3、奥迪以冠名赞助WBG战队的跨界形式走近年轻人,但微博上大量的用户声音仍聚焦在战队和赛事本身,作为赞助商的奥迪仅有少量提及然而从用户自发的与品牌相关的评论中发现,少部分年轻人因奥迪赞助自己喜爱的战队而激起了认同感,并“呼吁”品牌方共同参与,这背后体现了当下年轻人愿意与品牌互动、平等对话的意识。4、一汽大众速腾&宝来宣传视频中新车的露出成功吸引了用户关注;同时,与网红菜场的跨界联结制造线上热议话题,吸引用户以线下打卡体验的形式参观车展,为新车上市带来一波流量5、此外,视频内容中多次强调的全新外观造型和全新精致内饰也被用户深度感知,并引发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其中价格和购车优惠信息被主动问及较多6、宝马基于哔哩哔哩平台特有的“投币”传统,向粉丝“反向投币”,调动了站内用户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宝马也被年轻人赋予了鲜活的人物形象,“贝币”、“宝马子”此类年轻人特有的语言体横空出世。7、然而作为活动的另一个目的-通过用户内容共创实现二次传播,效果却不尽人意反观领克在哔哩哔哩站内的营销玩法,因降低了投稿门槛,调起了年轻人内容共创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与KOL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活动影响力。8、“热”话题+“强”体验是跨界、圈层此类注重营销玩法的关键要素;找到与年轻人共通的文化并制造话题,同时创造顺应年轻人的沟通触点带动深度参与,让年轻人感受品牌态度三、传播形式的差异影响内容设计侧重点;根植于用户需求和情感,真实的、有效的内容才能打动目标群体1、以短视频为载体的内容营销11沃尔沃、上汽大众、小鹏营销策略:以内容唤起用户联想,建立情感关联,从而传递车型卖点及品牌价值内容特征:以生活化的感性内容为信息载体,汽车则作为承载生活方式的“道具”。12用户洞察思路从内容吸引力出发,评估内容所承载的车型卖点、品牌价值在目标群体间的传递13沃尔沃通过旅途故事叙述+唯美风景拍摄,将品牌主张的价值观融入其中,赢得了一波好评之余,也提升了沃尔沃在用户间的口碑,高雅、有内涵、安全为主要提及14上汽大众ID系列短剧的创意触动了不少用户代入其中;部分“观众”在评论中主动提及了对品牌/ID系列的认可,甚至在评论中分享他人,无形间为品牌创造了二次传播机会15此外,不同系列的车型亮点在故事中的巧妙植入,也在用户间形成了一定的有效传递;ID3的潮趣外观卖点被用户主动提及最多16小鹏借势“露营热”,视频中描绘了城市慢生活场景,成功调动了人们对“诗和远方”的共鸣,并纷纷在评论区中自主分享他人露营场景的渲染让用户潜在需求显性化,也让小鹏P5科技露营这一核心标签被成功关联。17除此之外,P5的百变智能空间这一亮点也被较好传递,科技感强的、智能的被用户主动谈及本次P5以露营+家概念收获了较好的反馈,部分用户直接在评论区留言咨询购买信息。18值得注意的是,此次KOL在小鹏P5的营销活动中起到了一定的传播作用,但由于“泛”生活、娱乐类KOL居多,其个人形象、演绎方式分散了用户对车的注意力从评论中可以发现,近6成是用户与KOL留言互动。此类KOL以“泛”类达人为主,如生活方式达人,颜值达人,音乐舞蹈达人。2、“内容”+“情感”并非万能公式,直播形式下传递用户关注的汽车信息比“情怀”来得更实际,更有助于用户有效感知21理想营销策略:借助直播形式为新车曝光,激发用户参与互动,缩短沟通链路内容特征:以家庭使用场景为切入点,强化新车作为情感交流功能的移动娱乐空间,以期获得用户情感共振。22用户洞察思路从内容吸引力出发,洞察直播内容是否激起用户兴趣并产生有效沟通与互动23新车直播发布会大大提升了理想APP的活跃用户规模和下载量;当天理想APP下载量较2022年1月-5月平均日下载量提升了3571%24超14万的用户涌入抖音直播间;在理想L9售价公布前,价格成为直播间的热议话题,超2成弹幕为价格讨论25随着发布会的推进,现场也出现了一些“吐槽声音”,主要集中在产品发布过程中对舒适的家、智能的家概念的着重介绍26相反,大家更关注其性能配置,如针对发动机、电池、续航里程此类新能源车相关的核心技术的提问;从具体问题来看,用户的咨询点非常细节和实际3、传播形式的差异影响内容设计侧重点;根植于用户需求和情感,真实的、有效的内容才能打动目标群体
产品趣味设计作为当代产品设计发展的趋势之一,目前已经得到设计人员和市场的重视,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市场类型的转变,人们对于产品的情感化和趣味性方面的关注会越来越多,产品趣味设计必将成为新的设计研究课题。
在繁重的社会压力之下,人们能够感受到轻松、快乐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少,高科技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剥夺了人们对快乐的体验能力。产品的趣味设计研究是为了使用户享受到愉悦、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为出发点进行的设计研究,符合当代用户需求。
基于情感化的产品趣味设计研究首先对用户的情感特征进行分析,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然后对产品形态、色彩、材质方面的趣味表现进行感官、功能、反思三个层面的研究,继而探究产品趣味设计的方法,使产品给用户的外在感知层面带来愉悦,产品形态与功能完美结合;在产品的功能表现层面既体现产品的效能又能在使用过程中给用户带来快乐的体验;在内在反思层面能够使用户产生情感共鸣或产生教化意义,提高用户生活质量,优化生活环境。
基于情感化的产品趣味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有愉悦性原则、适用性原则与安全性原则,需要把握好趣味的简单与深刻之间的“度”,其中第一方面为产品趣味设计的重点。为了体现产品的交互性,还需要尽可能多地激发用户多层感官的体验,用完整和全面的体验来调动用户的积极情感。
基于情感化的产品趣味设计对用户的情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调节作用,产品的趣味体现是不仅是用户精神需求的反应,它还能够改善用户心理状态,使人们能够体验到快乐的同时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内在的愉悦是人们能够积极生活的动力。应用产品趣味设计不仅具备产品本身的特性和其价值,在营销过程中也是一个关键点,趣味设计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其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