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疫情成为了全国的焦点,涔汐足不出户,每天关注疫情的情况,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现在全中国的“敌人”是瘟疫,这是一场跟所有中国人有关的“战斗”,而不是一次单独事件。疫情的背后,有很多感人的 故事 。那你知道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 事迹 都有那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1
在重症监护病区,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医务人员全力施救,用心陪护;而在病房外,消防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守护医院安全。
张倩: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这是张倩抵达武汉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区,老年医学科的张倩和队友们负责其中61个老年患者。老人们夜间病情变化快,张倩总会提前出发去医院。
这几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况不太稳定,住在同一层楼轻症病区的老伴一直惦记。张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机录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视频,晚上一接班就带给周阿姨播放,让老两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儿住进了方舱医院,想起还在酒店隔离的小外孙,傅阿姨就吃不下饭。张倩查房的时候,就嘱托护士给老人换上了甜味营养剂,在询问病情后总是留下来,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年张倩备战高考时遭遇非典,医务人员舍身救人的场景感染了她,她报考了医学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张倩的初心。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医务人员奋战在病房内,消防员们则全力守护着医院的安全。这是火神山医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练,这支由7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队伍里,41岁的李长春年龄最大,曾参加过8000多次的灭火救援战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队员们进驻火神山医院,48小时内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调试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和普通医院在布局、建筑结构、内部设施上差别很大,李长春和队友们8次深入医院,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作电子沙盘,但要想完全覆盖医院的每个角落,还需要加强培训、群防群控。
消防队还与医院建立了24小时消防直联直报秒级响应机制,每个病区有一位负责人,以便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从进驻以来,大家24小时备勤,收集数据5700个,制定应急预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一线。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2
“您好,请停车登记、测量体温。”2月7日,室外温度在0℃以下,在外面站一会儿就冻得手脚发麻。衡水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直属一大队辅警周刚和同事一起,在桃城高速口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登记。白班6个小时,赶上值夜班,要连续上12个小时。
忙了一天,下班后他还要照顾患病的妻子。2018年年底,妻子孙巧英确诊患上肺癌,如今癌细胞已经严重侵蚀骨质,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需要家人照顾。平时,周刚工作繁忙,妻子只能托付给岳母。这个 春节 ,原本能休息5天,他打算用这难得的假期好好照顾妻子、陪陪儿子。
但因为疫情的到来,这个长假他反而比平时更加忙碌。农历腊月廿九,疫情形势愈加严峻,一大队号召全体民警、辅警放弃休假,做好准备抗击疫情。周刚毫不犹豫地在请战书上签下名字,他坚定地说:“疫情当前,就是要‘舍小家为大家’,我是***员,更要克服困难冲在前头!”
从农历大年三十接到命令开始,他就和同事们在高速路口坚守,为城市守好大门。1月28日深夜,正在执勤的周刚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妻子虚弱的声音:“我感觉浑身疼,快撑不住了,你回来吧……”得知此事,单位马上安排周刚休班。原本已经请好了假,周刚思考再三又拨通了妻子的电话:“我走不开啊!先让儿子给你做个伴,等我下了班再陪你。”妻子知道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只是嘱咐他做好防护就挂断了电话。直到第二天早晨交班后,周刚才赶紧带妻子去了医院。
事后得知,那天晚上妻子因为身体剧烈疼痛,几乎彻夜未眠,周刚满心愧疚。“最近一直在忙,感觉最亏欠的人就是妻子。不过,疫情当前,大家都非常疲惫,我要是休假了,其他同事的工作量就会增加。家里的困难我能克服,不能再给大家添麻烦!”质朴的周刚说。
2月3日上午,是妻子进行肝介入手术的日子。当天,周刚正好值上午班,他悄悄和同事换了班,手术完成后,又出现在执勤岗位上。每天在医院和执勤点两点一线奔波,周刚脸上难掩疲倦,但是他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从 除夕 到现在,周刚和同事们累计监测车辆近8000辆。
“家事、国事自古难两全,我是党员,只要国家有需要,我就会义无反顾。”周刚的脸上坚毅而平静。“我现在就盼着,等到春暖花开,疫情过去了,媳妇的病也能有所好转,我在家好好陪陪她……”说到这里,周刚的眼圈湿润了。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3
“师傅,您从哪里来的请您测一下体温。”2月6日,在武邑范村交通检疫留验站,43岁的武邑县交通局干部杨国军一边为进出的人测量体温、排查过往车辆,一边无数次重复着这句话。
1月30日,随着疫情形势日益严峻,武邑县决定成立106国道武邑范村交通检疫留验站,把好全县的北大门。作为交通部门联络人,杨国军负责范村和汽车站留验站的筹建。建设留验站可不是简单事,留验站由交通、卫生、公安交警等部门人员组成,人员结构复杂,大家彼此又不熟悉,管理起来难度很大。现场几个党员提议,由交通局向县直工委申请,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杨国军成了临时党支部书记。
面对既无值班室又无照明的实际情况,杨国军和大家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大家马不停蹄安装减速带、爆闪灯、防撞桶等交通设施,同时协调电力部门接电安灯,搭建值班帐篷,解决值班人员吃住用餐问题,保证了留验站当天筹建,当天启用。
工作人员有了“家”,作为“家长”的杨国军就更忙了:他是负责人,吃喝拉撒都得他操心;他还是资料员,所有过往车辆的台账他都一一登记。2月3日晚,一场雪后,路面又湿又滑,值班人员顶着凛冽的寒风,登记过往车辆,心疼值班人员的杨国军冲到检测第一线替换身体虚弱的同志……
从1月24日到2月4日,他一直没有闲着。除了范村留验站建设,他还负责建设汽车站隔离通道、县城6个留验点的建设。连续多日的紧张劳累,杨国军的身体吃不消了,出现尿血状况,队友们把他送到衡水市人民医院就诊,主治医师建议入院治疗。“任务还没完成,我不能休息!”未遵医嘱,杨国军坚持返回到工作岗位。2月5日晚,身体出现严重不适的他,被同事强行带到县医院住院治疗。
“他就是冲锋在前、坚守岗位的铁把门。”留验站成员、马台卫生院院长明智民说,“我们一起工作的这些天,他的榜样一直感动着我们、鼓舞着我们,现在已经有4名同志先后向留验站临时党支部提出了入党申请。我们要向他学习,直到打赢这场战役。”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4
在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救治一线奋战不足一个月,张忠德瘦了9斤。
张忠德是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同时还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长、广东省中医医疗队队长。
17年前,他冲锋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在救治重症非典患者时不幸感染,在生死线上走过一回。这一次,已56岁的他又来到火线,“我只不过是换了个工作地点”。
除夕夜逆行奔赴武汉
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3点多,张忠德坐上开往武汉的高铁,当晚8点多钟到达。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到了武汉最早、最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金银潭医院。来不及多说,张忠德就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采集相关资料。“采集直到下午1点才结束,干了5个多小时,共采集了28名患者,通过中医四诊合参,了解他们的发病症状、流行病学史等。”张忠德说。草草吃过午饭,他们就开会研究。
正月初二,专家组兵分四路,分头出击。张忠德带队前往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病区,花了近3个小时采集数据,“把重症患者都看了一遍”。当天还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来自全国的专家顾问一起,讨论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二版。
“我的工作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来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成员,要采集好临床患者的第一手资料,制定和修订国家推出的中医治疗方案;二来我们还援助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病区,共3个病区105张床,其中广东省中医医疗队管理两个病区70张床。”张忠德告诉记者,在组建过程中,大家对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我们对广东省中医医疗队60名队员进行严格培训,坚决做好防护、杜绝感染。”张忠德说,以前的培训全部归零,现在培训合格才能上岗。60名队员中,有37人是***员。“我们开了党支部会议,决定第一批进隔离病房的,必须是党员。”一个星期之内,医疗队有20人写下入党 申请书 。
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救治过程中,张忠德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采用中药“组合拳”对症下药。“药物有汤药、冲剂、颗粒剂,也有中成药和注射剂。”他说,他们针对每个病人的特殊情况,又在后续治疗方案中进行了个性化调整。
除此之外,还对病人采取了外治法治疗。外治法主要采取针灸、按摩,打八段锦、太极等方式,“在一些病人的身上,效果立竿见影。之前有焦虑得睡不着觉、腹胀得吃不下饭的病人,用了外治法之后,既睡得着觉,又有了胃口。”
“目前的手段,就是中西医结合、协同作战。”张忠德说,对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中西医治疗,目前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总共收治了124个病人,出院跟转出的病人到18日下午刚好是50个,我们也感到很欣慰。”张忠德说:“我们这个团队,虽然是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病救人,但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中医人的支持,是集全国中医人的智慧来制定诊疗方案的。”
据了解,从临床数据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协同治疗手段介入后,重症转轻症率有所提升、重症转危重症率有所下降。“在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危重症死亡率方面,数据显示也较有效,后续还需要更进一步观察,目前中医、西医团队都正在做这方面研究。”张忠德说。
任何医生都会全力以赴
“今天早晨称了一下,发现体重降了9斤。”张忠德笑着说,前线医生工作都很累,“现在,很多危重症患者收进来以后,你得想办法不让患者的病情继续恶化下去,要想办法治好病。任何一个医生看到这种情况,都会全力以赴的。掉几斤肉没问题,回到广州一个月又长起来了。而且,我年纪大了,还难得老来瘦。”
在武汉,早晨6点多起床后,张忠德就一直忙碌,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白天没时间休息,就在坐车时见缝插针眯一会儿,吃饭也很快。”2月17日,张忠德从早晨7点开始工作,晚上回到宾馆已经10点多。“又接着修改治疗方案,等弄完已经深夜1点多。”
在医院,遇到焦虑、紧张的患者,张忠德常常拿自己举例子:“我得过非典,现在还不是好好的,你们更要有信心挺过去!”
张忠德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提醒我们,务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要勤洗手,又要规律作息,增强抵抗力。“现在的人,有的太不爱惜身体了,经常熬夜,吃饭也不规律。”他说:“中医有句话,叫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说,增强体质才是最好的预防。”
“我所在两家医院的发热门诊病人数量在大幅度下降,收治病人的数量也有所下降。看媒体公布的数据,和我们了解的情况大致符合。战胜疫情,我的信心很足,胜利曙光就在前方。”张忠德说。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5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这每一个人的心。疫情来临时,鸠江区汤沟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辞辛劳,离开家人,积极响应动员,迅速进入战斗角色;他们坚韧不拔,始终坚守岗位,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他们勇敢坚定,在村民群众都闭门不敢外出时,他们始终在村落间“逆行”,宣传引导,摸底排查;他们既是一名中共党员,又是一名村居干部,他们在大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展现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
疫情就是命令,再危险我们都得上
大年初一,春节假期的第二天,大家都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但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消息也一直被村居干部关注着,他们_经亲身经历过类似的疫情,面对春节期间大量的返乡人员,加上村里办喜事的、聚会的多,都心里捏着一把汗,随着疫情严峻的消息不断传出,不少村居干部便开始在镇政府的工作微信群中主动询问,是否有防疫工作安排,形势不容乐观。
当日下午,镇党委政府开会传达部署防疫工作,要求各村居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教育 刚结束,现在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时候,面对疫情,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算什么***员,怎么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会议结束后,个别村居书记给自己打气,得到在场人员的一致“点赞”。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 14 村居于大年初二上午,全部组织召开了“两委”会议,把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布置到位,明确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具体 措施 。全镇各村居干部,立即从春节假期的氛围中抽出身来,迅速调整思想状态,全部到岗到位,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____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来了,我们不上谁上。”在三元村“两委”干部会议上,村党总支书记姚清海面对个别人员的担忧,严正表态。
防控就是责任,当最接地气的“逆行者”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自把各自的网格管好、管严、管紧,各自把各自网格内的人员排查清楚,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最后到我这汇总签字上报。”__村党总支书记汪贻平明确“两委”干部网格责任,把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压实。__村充分利用“向心聚力、三网共治”载体,全村划分为 6 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两名“两委”干部包保,同时发挥党群议事点作用,发挥党员、村民代表作用,把疫情防控的各项任务都交给网格,像一颗颗旗子下在网格点上,时时掌握网格动态信息。全镇 14 村居依托“三网共治”113 个网格,明确村居网格员属地责任,汤沟镇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排查人员准确、上报及时、信息全面,与村居干部落实好网格责任是分不开的。
“到村入户务必做好自我防护,你们不是只为自己负责,也是为了大家负责,这个时候,不能逞强。”每次下网格,到村入户排查摸底,陪同医务人员跟踪检查在家自我隔离的武汉返乡人员前,早映村党总支书记汪贻武都会多唠叨几句,生怕大家放松了自我防护。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太多“逆行者”,村居干部算是其中最接地气的,他们面对的是春节前广大在外务工返乡人员,这个春节农村很宁静,但情况也很复杂,形势似乎比村干部们认识到的更为严峻,他们丝毫不能懈怠。
发动村民群众,我们就是“门神”
村干部就是村子的守护者。“在网上看到有个比喻很形象,我们就像村民家里门上过年贴的“门神”,我们替村民群众把好这个门,把疫情关在门外。”黄__党总支书记宣义剑开玩笑说。比喻固然形象,玩笑也很轻松,但责任很是沉重。村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村干部说一百遍,似乎在他们眼里,都是多余的废话。我们当“门神”,村民就要自觉关门,我们不仅要防控疫情,还要看住村民,让疫情不在这里传播。村民群众自我防控意识至关重要,一定要发动群众,***人的法宝就是依靠群众,疫情防控,贵在群防群治,群众不参与,疫情难根除。村居干部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扎扎实实做好舆情引导、防疫宣传,村上大喇叭喊起来,小喇叭动起来,横幅拉起来,宣传海报贴起来,一封信发到人手一份,把手机都用起来,抖音短视频、微信发起来,能用的宣传手段一样不落。持续的宣传之下,村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纷纷响应,主动参与,采取各种方式,严防人员流动,取消各种宴会、聚会、集会,宾馆、餐馆、网吧、菜市场等全部关停,现在村干部要到所辖的自然村开展排查检测,都要提前跟村里人申请。村民群众都说,村干部是我们的“门神”。
相关 文章 :
1 抗击疫情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最新(5篇)
2 关于抗击疫情先进人物事迹精选5篇
3 2020疫情感人事迹作文
4 2020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精选5篇
5 关于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优秀征文5篇
一、钟南山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事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
他以令人景仰的医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他就是钟南山!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年近耄耋,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
在抗击“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
在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时他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他就是钟南山院士,他是为中国请命之人,是载入中国史册之人,他所做的一切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
双发间,沧桑显,眼眸中,丝血连,权杖之年,武汉危机赴前线;身渐衰,骥伏,凌云志,盖世学,冠世疫战,“刀光剑影“如星火。纪元初,崭头角,排重议,猎杀病毒本源见,妙手挽生命陨落,解疫寻破解之锁。
侠之道,为国为民天下先,这是你的信条;剑之骨,斩断阴霾破流言,这是你的家国。你让自己在古稀绽放,铁马横戈,气吞胡虏,17年望中犹记,一人,一队,护中国!
二、张定宇
自疫情爆发以后,所有医务人员接到通知就返回了岗位,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夏造卫生院院长许小东,在基层卫生院工作十几年来都没有享受过春节假期,因为是院长,他要带班值守,好不容易得到许可春节休个假,就碰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
好歹春节在家吃了顿饭,大年初一又匆匆赶回工作岗位,这一回来,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他每天要带领医务人员上门对武汉返乡人员及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登记,安排人员参与监测点的体温测量,要制定诊疗方案、医院场所消杀、物资储备统计、工作表格上报、应急事件处置……
他说:“不是我不想回家,实在是走不开啊,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党员,疫情当前,岗位就是战场,我一刻都不会离开。”
三、刘丽
国家有难,有召必回,这是作为军人的天职所在,救死扶伤,冲锋在前,这是作为医者的仁心所在,不为沾襟,逆行疫场,这是作为母亲的至爱所在。刘丽,这位平凡的护士,为了心中的信念,勇敢逆行,留下美丽。
四、肖思孟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身着白色防护服,剪去乌发奔赴救急,褪去一身华裳,舍去儿女情长,毅然走进防疫前线。在茫茫黑夜中,你就是夜里唯一的光,极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照亮他人,医者无惧,医者仁心,感谢你热忱依旧,救死扶伤,不负使命!
五、所有的白衣天使
临危不惧神圣的写照,你们用生命换来生命,良心远比技术重要,救死扶伤勇敢执着,拥有着高于常人的品质。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对生命负责,坚守医德,无私无畏的付出,让我们知道了兄弟的含义。
忠于职守,彰显了白衣天使的本色,中华民族之所以有你们才变得富强,你们用爱传递了力量。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总是有你们的影子。三更灯五更鸡碗中粥为他人温,坎坎伐檀肃肃抱薪心中火为战疫燃。
见证了太多悲欢离合,你们誓要守护病人眼底笑意。四十余天的守望,守望奇迹与痊愈,守望日出的明天;四十余天的祈祷,祈祷患者越来越少,祈祷家人不再分离。满身疲惫未压弯你们的背,哭号悲鸣未熄灭眼中的光。
你们说自己做着微不足道的事,我们却认为你们是无可置疑的天使英雄。
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千里送温暖令人感动,而邻里之间的真情流露,同样涌现出令人动容的故事。
2、一辆出租车前车窗右下角贴着一张纸,写着“医护工作者免费接送”。大年初一,河北省唐山市出租车司机刘超得知全国的疫情形势后,粘贴了这个标识,还在小区的业主群、微信朋友圈承诺,医护工作者、老弱病残孕出行不便都可以找他,免费接送。
3、无独有偶,在广东省中山市,也有这样一位“别人家的好邻居”——每天免费给小区派发100斤新鲜蔬菜!免费派发蔬菜的好邻居是东区奕翠园的郭先生。看到邻居们外出买菜成了难题,他就将自家农场里的菜摘了送给大伙儿。
4、这些蔬菜平均5块多一斤,相当于郭先生每天要自掏腰包贴补500多元,但他对此并不在意:“乡里乡亲的,特殊时期,能帮一点是一点。”
5、遥远的祖国大西北,也正上演着相似的故事。1月30日中午,67岁的兰大爷按照约定的时间打开家门,一份午饭已经如约放在了门口,热气腾腾的抓饭让老人的心也热乎起来。
6、独居的兰大爷是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水塔山片区管委会团结北社区的居民,正在居家隔离观察。他的一日三餐和身体情况便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的操心事,大伙儿成立了送餐组,轮流将免费的一日三餐送到老人家门口,还安排负责社区消毒的工作人员,及时将消毒用品、生活必需品等送去。“隔离不代表隔爱。”团结北社区书记贾智晖说。
7、“你们为了大家每天都坚守在这里,好辛苦,我送上自己的一点心意,为我们国家加油。”1月31日早上7点,在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宝湖天下小区,一位居民趁金凤区综合执法局执法中队值班人员交班时,送来了一箱牛奶、几个苹果和一包湿纸巾,留下了一张字条后便匆匆离去。其他居民也纷纷用温暖人心的举动来感谢执法队员们为防治疫情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 心得体会 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医护人员,因为他们是直接与患者接触的,也是最有可能会被传染的,哪怕有一丁点疏忽的地方,都会造成致命后果。可以说,每一名医护人员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时刻面临着严峻考验,毫不夸张地说,在这般巨大的压力下,没有多少人能够挺得住的。诚然,在平时,很多人看似将生死看的很平淡,置生死与度外,但一旦真的落到自己的身上,就无法这般坦然了,而医护人员就做到了,明知有危险也是冲在最前面,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
可以说,如今各地的医护人员都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维护患者的安全,致力于挽救患者,让患者康复出院。就拿北京地坛医院来说,作为北京市病毒传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在此次疫情期间,当仁不让成为了收治感染者的主力医院之一。说起北京地坛医院,相信北京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原名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主要治疗的就是各种传染病。而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北京地坛医院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仅救治了患者的生命,也为最终打赢“非典”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如今,北京地坛医院再次履行使命,承担起收治感染者的重任,同样的,医院的医护团队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转眼间,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举办,却依旧见证了无数拼搏奇迹的东京奥运会,成功落下帷幕。
这一届的东京奥运会可谓命途多舛。因为新冠疫情延期一年,又因为官方筹备不给力备受吐槽。如让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都看不下去的开幕式,以及日本政府疫情防控的不到位等等(日本奥运村出现新冠病毒的感染症状),但在赛场内,依然有不少国家的运动员在这场奥运会之中,表现出了极为让人惊叹的专业运动素养,让人赞叹。
在本届奥运会中,不仅有感人至深的明星运动员夺冠时刻,也涌现出了很多特殊的选手,他们在各自的国家并非像那些职业选手一样,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运动生涯中,除开运动员身份他们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非职业参赛选手,却在奥运赛场上摘得桂冠。而他们回国之后,依然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各自的运动项目只在业余时间,凭着个人的毅力与自律坚持。
获得男子10米气手枪金牌的贾瓦德•福鲁吉就是这样一名特殊的奥运参赛选手。在兼职运动员背后,他的真实职业是伊朗一名夜班男护士,今年41岁。
以年龄算,福鲁吉称得上是此次比赛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而按10米气手枪训练的时间算,福鲁吉更是妥妥的一位新手。就是这样一名选手,击败了众多国际高手,在男子10米气手枪中拿下金牌。
在本次奥运会开赛前,没人想到福鲁吉能夺冠。奥运官方信息系统虽然也有关于他的一条新闻,但内容却让人尴尬:41岁316天的福鲁吉将成为男子10米气手枪比赛最年长的参赛者。
虽然年龄不小,但福鲁吉在射击项目上却是一个新人。他的本职是一名夜班护士,接触到射击也完全是偶然。四年前,他在自己工作的医院下面的一家射击馆中第一次见到了手枪。当时38岁的福鲁吉出于好奇,想玩上一把。于是,经过一番讲解,他打出了人生中第一次10发,结果命中85环。
这一次的偶然,让他燃起对射击的热情,开始一边继续夜班护士的工作,一边接受训练。福鲁吉曾经说过,作为夜班护士,经常上夜班会分散注意力,而射击恰恰能训练一个人的专注力。从2017年6月开始,福鲁吉正式接受了气手枪的专业训练,自此,他过人的天赋一览无余,并开始在国际大赛上崭露头角!
2019年亚锦赛上,福鲁吉夺得男子10米气手枪铜牌。2021年,福鲁吉接连在印度新德里和克罗地亚奥西耶克的世界杯赛中,拿到10米气手枪两个世界杯分站赛冠军。可见虽然起步晚,但福鲁吉的枪法已经进步神速。
对此, 福鲁吉有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他当护士需要经常上夜班,通常而言,上夜班容易让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精确,而他却不能容忍这样。这种专注力,对于他的射击训练非常有效。
一年多前,在确定获得参加东京奥运会的资格后,福鲁吉将社交媒体账号的头像设置成奥运金牌照片,以此激励和提醒自己。
时间拨回到7月24日,东京朝霞射击决赛场,十米气手枪金牌战正进入紧张的角逐阶段。在10米气手枪项目中,韩国射落三金的秦钟午最被外界看好,越南奥运冠军黄春荣、中国奥运冠军庞伟也虎视眈眈,而福鲁吉早先的比赛成绩,也让外界无法对他掉以轻心。
比赛过程证实了他的强大。虽然资格赛他以580环排名第5,但他在决赛中大放异彩。 “我的紧张已经在资格赛用完了。”他赛后说,“决赛中我很轻松,也没有糟糕的单发。”
决赛中,福鲁吉凭借异常稳定的发挥,早早奠定了领先优势。两组过后的淘汰赛对决,他的14次射击,有11次达到了10环以上,最差成绩是两个98环,这对于十米气手枪而言,绝对是一个非常恐怖的表现。
最终,福鲁吉以2448环、领先近7环的优势夺冠并打破奥运纪录。
在确定胜局后,福鲁吉含泪下跪,场面令人动容,登上领奖台时更是满含爱意和敬意地向伊朗国旗敬礼。对祖国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对 体育 精神的敬畏,穿透屏幕感染了每一位观众,随后,#41岁伊朗射击老将夺冠含泪下跪# 冲上了微博热搜!
除了福鲁吉本人,这枚金牌对他的国家伊朗也同样意义非凡。这不仅是伊朗奥运 历史 上第一枚10米气手枪金牌,更是伊朗在奥运获得的首枚射击金牌。
奥运冠军之路,福鲁吉显然走得比职业运动员更加不易。
据福鲁吉自述,他是一名当了15年的护士。“我现在还是一位护士,在医院里工作,尤其是新冠流行的期间。”他表示,自己去年曾感染了新冠病毒,直到康复后,在康复后,他又投入到了奥运备战中,一边兼顾工作,一边训练。但命运之神再次考验他。因为工作原因,福鲁吉又一次感染上了新冠病毒。这一次,训练整整中断了一个月。一个月之后,身体恢复,他再次备战奥运。
训练节奏被打乱,对运动员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夜班护士的出身,磨练了福鲁吉的耐心和毅力,让他拥有良好的心态,福鲁吉认为这既是命运的考验,又是自己绝处逢生的机会。 因此,当他在资格赛中以580环的成绩,仅仅排名第5时,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心理压力。
最终,过硬的心理素质,将他送上了奥运冠军的领奖台!虽然夺冠后福鲁吉被国家授予“ 健康 捍卫者”“民族英雄”,但他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夜班护士。比赛结束后,他匆忙整理好行装。当媒体问他为何如此匆忙时,他一脸平静地回道:“我要赶回去上夜班”。
“作为一名护士,我要告诉所有的人,只要我们遵守规则,没有人会感染新冠病毒。全世界也会 健康 起来。作为一名会射击的护士,我很高兴看到这届奥运会没有因为新冠疫情而取消。”
回首过去两年,福鲁吉对自己的两份工都表示满意:“作为一名护士,我从去年开始与疫情作战,已经度过了艰难的时刻。作为一名射击运动员,我过去两年的努力就为了这一天。”
如今的奥运会早已不是早期那种纯粹的 体育 赛事,各国真正比拼的也是背后的一套现代化“程序”——有没有一套人才选拔体系、俱乐部网络、激励因素、 科技 研发力量、市场化平台等综合而成的机制支撑着,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优秀的选手来。
综合而言, 现代奥运会是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 等方面的综合角力。
大国在 体育 项目上的完善生态,让运动员得以享受到全球顶尖的科学训练,全无后顾之忧进行训练和比赛。而对于一些小国来说,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去培养出一支拥有专业运动能力的运动员队伍,很多时候只能选取一些经过简单训练、有着超出常人天赋的运动员前往奥运会参赛。
伊朗正是这样一个国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伊朗虽没有处于战乱状态,但是一直被美国人制裁,经济不景气,还需要支援叙利亚等国家抗击美国和叛军武装。这样一个并不强大也不够稳定的国家,哪怕在奥运会这种国际赛事上取得一点小成就,都面临更大的困难。
由此,福鲁吉这块金牌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在福鲁吉身上,我们能看到更纯粹的一种 体育 向往,即虽然身处不是那么优越的训练环境,但是依旧可以凭借先天天赋加后天努力取得相当令人惊叹的成绩。福鲁吉的人生格言是,“我总是努力拥有比前一天更好的技术表现,因为我相信,要参加任何比赛,你都必须比以前的比赛有所提高,准备得更充分。”
在这届东京奥运会赛场上,除了福鲁吉的一战成名,还有很多动人瞬间:46岁突破体操寿命极限、第七次站在奥运赛场的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共享奥运男子跳高金牌的卡塔尔选手巴希姆和意大利选手坦贝里;为因伤退赛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刘诗雯视频送祝福前的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尽管依然存在一些赛场不公,但这些细小的人性光辉,让我们更加读懂了疫情之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也更加懂得了奥运会举办的意义——
因为每一次奋不顾身的挑战,每一个超越以往的突破,都是在奥林匹克五环旗下,人类生生不息的力量。
疫情很严重,比轰轰烈烈的枪林弹雨还要恐怖。伊朗的疫情死亡率相对于其他国家算是少的,但伊朗疫情却在逐渐恶劣。
我们普遍了解到的是由伊朗副总统患病,被确诊前她曾在开过内阁会议,据了解当时有十几个人没有戴口罩做防护,因此当时内阁会议内的人多数都被传染。
了解到一个较为可笑的消息。
伊朗高官为了让群众的心不动摇,怕整个国家都处于一个慌乱惶恐的氛围,便对大众说此次病毒没有太大危害。
便做出不带口罩的表率。
在很多上以及媒体报道上可以看到,这些高官们在荧屏前依旧不戴口罩,表现出镇静,冷静,无畏无惧的表现。
荧屏后的他们却接二连三的患上病情。
最高领袖顾问哈梅内伊,被称为神明,也因为“不怕死”的不戴口罩、不做防护措施地真正的近距离接触神明。
不仅如此,哈梅内伊的母亲也在他去世不久患上肺炎而去世了。
为了不制造恐慌,伊朗高官做了不少牺牲。
伊朗高官的陆续感染才是真正以上的恐慌!
他们难道不害怕自己被同胞们憎恨他们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们真相?
不怕以后自己的子孙后代因为他们的行为而遭到唾弃吗?
新冠肺炎病毒的严重性难道从其他国家的
死亡人数难道还不能体现出来吗?
高官的做法既聪明又愚笨。
聪明在安抚民心,避免出现恐慌慌乱;愚笨在没有警惕人们去做好防护措施,使病情逐渐恶化。
俗话说的好“鸟无头不飞,蛇无头不行”。
被众人所相信,信赖,依靠的政府***的患病速率,可以预估到伊朗此次疫情的状况真的很惨。
若是能够在其他国家逐渐出患病人员时,就已经居安思危,策划好防护计划,或许病毒也就入侵不了伊朗地区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