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买文具,家长有责任吗?

孩子喜欢买文具,家长有责任吗?,第1张

文具产品大多与动漫IP联名,价格远高于同类型普通文具,比如航海王unique黑金系列中性笔售价为55元,而一支普通中性笔不到它的零头。在另一家门店中,印有宝可梦、哆啦A梦、阿童木等知名动漫人物形象的钢笔,每支价格均闯进三位数。还有奥特曼、柯南主题盲盒,有正版授权的盲盒单价都不便宜,能开出中性笔、荧光笔、便利贴、橡皮擦等物品,由于可以随机收集到各类印有自己喜欢动漫人物形象的文具,受到不少青少年追捧。

文具市场上新品层出不穷,工具性和玩具性兼备的文具产品也颇受学生喜爱。比起“90后”“00后”熟知的自动文具盒、电动转笔刀,如今无痕订书机、桌面吸尘器、拼拼乐字母笔等一波新型文具已经闯进“10后”视野,这些“玩具型”文具的价格是普通文具的几倍。比如一本简单的解压笔记本,动辄大几十元。

文具店内,五颜六色的签字笔让人眼花缭乱,而且由于文具品类相似,顾客试用完后随手放置,贴在隔板上的价格标签常常对不上实物,家长们往往在结账时才发现被“刺”中了!

面对“高价文具”,一些家长表示会根据消费水平量力而行,考虑实际使用中的性价比,积极引导孩子摆脱攀比、猎奇心理。

自己在给孩子购买书包时倾向于运动品牌,不仅经久耐用,而且分层简单,孩子方便找东西,而一些花哨的儿童书包不仅重,而且肩带部分不舒适,自己购买运动书包后会跟孩子沟通,引导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

文具盲盒也让不少孩子抱着开盲盒的心态一个劲地买买买,但实际到手的物品自己并不需要,且单个购买商品的价钱远不到一个盲盒的售价。部分家长表示,会让孩子购买盲盒作为奖励,但不支持过分沉迷“花式”文具成瘾,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这类产品容易让孩子分散注意力,延长写作业时间,买来后会跟孩子说明这类文具只能在家里用,不能带去学校。

1、孩子之间很正常的分歧,无关痛痒,家长可以做一个旁观者,相信孩子们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不如站在旁边看看热闹,说不定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一定的教育方法。

  2、双方实力相当,开始要打架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看情况而定,如果刚开始就解决了问题,那么可以不去追究,如果说非得要分个输赢的时候,就要去劝阻了。

  3、一方实力明显要强于另一方的时候,家长也要注意了,不要让孩子受到伤害,可以作为和事老来调节矛盾,毕竟伤到谁都不好。如果真的是自己的孩子伤到了别人要及时给孩子以及家长道歉。

  4、整个事件,明显是自己的孩子出现了错误,导致孩子们之间出现了不愉快,这个时候就得要家长出面了,可以适当的去给孩子指导一下,或许会出现转机,让整件事情朝好的一面发展。

  5、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错误,是另一个孩子有了问题,可以适当的和孩子家长进行沟通,暗示其应该出面解决问题了,即使没有出面也不要表现出不开心,毕竟每个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

  听清原因,不要轻易评判。父母发现孩子间争吵,往往不问青红皂白,开始就说“不要吵了”,“谁吵我就打谁”,或是用恫吓的方法吓唬孩子说:“你们都是坏孩子,再呼和浩特我就把你们送公安局去!”这样做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因为孩子争吵必定会有原因,或是谁拿谁的玩具,或是谁打了谁,或是谁不跟谁玩了等等。即使很小一个原因,孩子也会争吵起来,所以父母一定要问清原因,不能轻易评判。孩子间的争吵,反映着双方关系不协调。

  暂时有了障碍,只要父母采取调和的手法,说说双方的优点,鼓励他们有勇气承认错误,让他们互相说声“对不起”,孩子就和好了,父母不要非评个谁是谁非不可。

相信在上学期间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文具特别的喜爱。可是现在家庭中多数只是一个孩子或者是两个孩子,所以也就成为家中的宝贝。所以很多商家看中了这一点,就推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文具盲盒。

文具盲盒的由来。

文具盲盒的由来就是由开盲盒的其他商品变而来的,只不过开盲盒的价位较高,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是无法进行支付的,于是很多商家抓住了这一个机会,就推出了不少比较廉价的文具盲盒系列。有关调查发现网络购物平台上和儿童劫相关的盲盒种类也颇多,并且花样也是层次,不穷的特别吸睛,这样就可以对学生内心产生一定的好奇欲望,从而让他们变相的进行消费。

孩子们为什么特别执着于文具盲盒?

因为孩子本身就处于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所以他们对于外界的一些诱惑没有抵抗力,可是购买盲盒确实也能让他们产生一种惊喜感。而在这份惊喜的喜悦中,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正确消费观,当沉迷于购买盲盒时,也就会导致一种错误的消费观,并且形成一种盲目跟风和攀比的心态。但个人感觉孩子执着于文具,盲盒更多的是带来的那份惊喜,以及可以抽到自己喜欢的样式而已。

如何预防购买文具盲盒成瘾呢?

首先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和沟通,并且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教育孩子正确的认识金钱的作用,同时要避免购买盲盒成瘾的状态。其次家长们也可以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在孩子休息期间,可以带他们去博物馆或者是美术馆,以及其他可以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地方来释放压力。如果家长没有长时间陪伴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将注意力放在其他上面来,释放自己内心的惶恐和压力,所以就容易在文具盲盒上上瘾。

相同的盒子里放置着不同的物品,顾客不知道盒子里面的商品是什么,也不知道款式,但是有机会抽中自己心仪的商品。盲盒这种类似抽奖的玩法,吸引了很多青少年消费群体。孩子对于盲盒的过度消费让家长很头疼,商家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引发年轻消费群体冲动购买。据一位家长介绍,自己的孩子正在上初二。

未成年人

但是这两个月却在学校附近的文具店里面购买了三次盲盒,消费了共计2000多元钱,因为孩子还未满18周岁,家长觉得文具店存在诱骗未成年消费的现象,要求文具店全额退款。家长称孩子在父亲的微信里面转走1万元钱之后,多次和同学来到这个文具店购买盲盒,每次购买盲盒的费用从20元钱到700多元钱不等,实际因为买盲盒消费了1000多元。

多次购买盲盒

因为盲盒里面的物品不具备确定性,才导致了孩子多次购买。经过调解,商家也退还了这位家长800元钱。我觉得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可以主张退款,毕竟孩子的消费观念并不成熟,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冲动购买,也有一些孩子对于盲盒上瘾,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也提醒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一定要理性消费。

能否主张退款?

要认识的盲盒本就具备不确定的因素,防止商家套路自己。不要抱着买**的心思,购买盲盒,也不能沉迷,要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如果需要什么物品直接去买它就好。家长在平时也要起到监管的作用,加强对于孩子的教育。给孩子培养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告诉他父母挣的每一分钱都是不容易的,不要乱花,不要跟风和别人攀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922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