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儿在地铁弄骂奶奶,这样的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制止,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以免他越来越得寸进尺。其实小孩子在和大人相处的时候,会一直去试探大人的底线,如果他做了一件错事,大人不制止的话,他就会觉得自己这样做没什么。我觉得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往上面画什么颜色,他展现的就是什么样的颜色。这个男孩在地铁上怒骂奶奶,从这种行为中也能看出来,奶奶一直很溺爱这个男孩。我觉得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不要溺爱,很多人老人都觉得小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什么道理都懂,而且他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所以想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他犯错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制止,好好的和他讲道理,告诉他为什么这么做是错的,这样孩子才能懂得一些道理,才会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我在和自己孩子相处的时候也会发现他一直在试探我的底线,他会把东西扔在地上看我的眼神。如果我没有制止他,他就会接着往地下扔,但是我如果制止,他就会笑一下,把地上的东西捡起来。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可以严厉一些,犯错的时候该说就一定要说,但打骂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想要解决问题的话,也可以罚站,这样孩子也会去思考自己的问题。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让孩子什么都听大人的话,小孩子是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和小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尊重他。这个地铁上的小孩之所以敢这么骂奶奶,就是因为奶奶一次又一次的纵容。很多时候隔辈的人是非常溺爱小孩的,这样最不可取,一定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态度,否则这个孩子之后会越来越无理取闹的。
广州2小孩地铁打闹往座位吐口水,这一事件能够证明孩子是没有素质的,间接反映家长的教育问题,所以小编认为,这样的孩子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教育。第一、向孩子表明公共场所的准则以及原则,很多事情在公共场所是不能够去做的,例如占座位、大声喧闹以及吐口水等。第二、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就要及时指正。
其实这样的孩子用俗话来说,也就是“熊孩子”,非常的讨厌,甚至无时无刻不展示出自己的调皮以及品性,另外也表明父母的教育是失败的。众所周知,子不教父之过,因此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乘客并不会去说孩子怎么样,而是去说孩子的父母。所以当孩子在公共场所出现乱扔垃圾、乱吐口水、占座的时候,家长就要指出孩子的不是,告诉孩子,这样做,给他人带来的影响以及不便。
另外父母也不要有这些不好的行为,孩子看到也会随之模仿。要知道孩子是天真无瑕的,并不知道对错之分,所以做错了事情,家长就要指正,让孩子往好的方面发展。只有父母优秀了,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带出来的孩子,是很难会在公共场所做出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另外孩子做错了,家长就要给予批评,不要没头脑的去宠溺孩子,如果任其自由发展,那么日后孩子是不会听父母的话,甚至还会愈加的叛逆。
所以养孩子并不是给予精神和财富上面的帮助,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做一个人,毕竟孩子要长时间的和父母相处在一起,只要教会孩子做人,那么孩子日后才会越来越好。小编特别喜欢90后带娃,因为很多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大哭大闹,在地上翻滚,90后的家长就会在旁边任孩子自由发挥,而不是像其他的家长那样,将孩子抱起来,轻声细语的哄。
教育孩子一直是很多家长都特别头疼的一件事,但是如果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那么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一定的反感,孩子的言行举止也受到家长的影响。那么现在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广州2小孩地铁打闹往座位吐口水,作为家长是否应该立刻制止?我认为作为家长,这时候应该要立即制止孩子的行为,并且让这两个孩子将座位上的口水擦干净,如果放纵这样的行为,那么以后也许还更娇纵。
一家长要学会及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
教育孩子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孩子连最基本的礼貌和社会道德都没有,那么就会遭到很多人的唾弃,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本分。这两个熊孩子一直在车上打闹,在临走时还在自己的座位上吐了口水,这个行为在众多人眼中都可以说是一件不忍直视的事情,家长这时候应该要及时制止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而不是娇惯孩子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或任由事态的恶化,这样补导致的行为也是家长教育无方。
二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当孩子吐口水在这上面,家长除了及时止之外,还需要让孩子亲手将自己所吐的口水擦干净,而不是让孩子吐了口水之后,不进行教育反而自己收拾这些烂摊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父母就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当孩子出现错误时,一定要及时纠正,而不是让孩子认为这样的行为就是正确的,以后还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是很多人都不能容忍的道德问题。
教育孩子也应从理智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过分的娇惯和娇纵孩子。
这件事情个人认为完全是家长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小孩导致的事情的发生。其实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很多这样的状况,家长因为工作很忙碌,或者是本身个人素质也没有很高的原因,导致孩子在公共场所会做出很多没有素质,会引发路人不满的行为。有些路人看见这个孩子这样可能会觉得他是个孩子,不去跟他计较,忍一忍就过去了,反正将来也不会再见面,但有些路人会因为本身心情就不好或者是不希望看到孩子这样又或者是被这个孩子损伤到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会站出来指责孩子。
路人站出来指责了这个小孩的行为之后,有些家长会息事宁人的让孩子道歉,但也有一部分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错,是路人太喜欢管闲事了。后者一出现,争吵辩也就一触即发。在路人的角度上来说,他确实没有做错什么,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孩子影响到了自己,他也不会闲的没事,提出自己的不满意。当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孩子主动的和这位路人道歉,并且严加管教自己的孩子,要让孩子不在公共场所做出如此没有素质还会影响到他人的行为和举动,这样的教育才是正确的,而不是说我的孩子只有我能骂,哪怕他做错了,别人也不能够插嘴。
提到这个事件就想到了之前网络上很火的有一对夫妻,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第1次坐飞机会吵到其他的乘客,所以主动的提供了耳塞以及一些道歉的糖果和纸条。这个家长的态度如此之好如此之真诚,哪怕在飞机上孩子真的吵闹了,相信其他的乘客也并不会怪罪父母,因为孩子的行为绝大多数也反映了父母的素质,路人更想看到的是父母怎么做,父母是怎样去教导孩子的。
7月12日,记者从武汉地铁运营公司获悉,7月来,武汉地铁站内连续发生十余起由“熊孩子”造成的“突发情况”,地铁运营公司提醒家长,乘坐地铁时请管好孩子,避免发生意外。
7月4日下午5点30分,轨道交通3号线宗关站车控室火灾报系统突然报警。值班站长胡媛立即赶到站厅夹层报警现场,确认周围没有烟火,应该是人为操作。监控录像显示、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地铁站内玩耍,连续按压3个手动报警按钮。其中一个保护玻璃罩被按破,手动火灾报警启动,小孩跟随家长乘车离开。值班站长胡媛介绍,火灾报警系统的开启,可能会造成地铁应急设备启动,包括播放紧急广播、切断非消防电源等,势必会对乘客造成不必要恐慌。
手扶电梯紧急停止按纽也经常被误按。进入7月以来,有多起儿童按压紧急停止按纽导致手扶电梯紧急停止,甚至还有的孩子喜欢把电梯当成玩具,来回乘坐,嬉笑打闹。
同样的事还发生在7月初,轨道交通3号线宏图大道站,一名儿童在等待物品过安检时,趁安检员不注意直接爬上安检机,跪在传送带板上等待物品出来,安检员发现后立即上前制止,将孩子抱了下来。
提醒大家儿童是乘坐电梯的高危人群,12岁以下的孩子规范乘坐地铁意识较弱,家长一定不要放松警惕,照顾好孩子。”武汉地铁提醒乘客,带孩子搭乘电梯时要面向梯级运行方向站立,握住扶手带,在没有屏蔽门的1号线站台候车时,一定要站在黄线外,不要嬉笑打闹,避免发生意外。
如果一个孩子在公共场所哭泣,可能比在家里哭泣更难处理。因为我们可能会被迫面对和社会的压力,为了解决尴尬先满足孩子的要求,用“慢战术”让孩子先停止哭泣。但孩子们足够聪明,能够意识到哭更有可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在家里很好,不满意的时候就会要求,讨价还价,哭哭啼啼。因为父母的应对方式强化了哭闹行为让孩子在类似的情况下更容易哭如果不加以纠正,这种情况可能继续下去,也可能变得更糟。
我们怎样才能改变那些为了满足大人的要求而哭闹勒索大人的孩子的行为呢大多数公共场合不允许我们温和地坚持和我们的孩子打持久战,但也影响了其他人,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关注。暂时把孩子带走,以免因面子和尴尬而影响冷静处理,待孩子情绪稳定后,以平静的心情走出去与孩子沟通。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哭泣时,父母应该怎么做温和的坚持包括情感支持和边界遵守。
情感支持是与孩子共情,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感受,允许和接受他们的情感表达。情感支持不是让你的孩子不要哭,而是理解你的孩子现在的感受。例如,当一个孩子看到一个他非常喜欢的玩具,但他的母亲不同意他买,他会伤心,甚至哭。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非常喜欢这个玩具,但我们今天没有买它的计划。我知道你很伤心,如果你想哭,你可以哭一会儿,妈妈在这里陪着你,因为超市不是哭的地方。等你哭完我们可以去购物。
不要在孩子哭闹的时候说教,因为你的头发着火了也学不到东西,你也听不到你所谓的“说教”。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哭泣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当孩子的情绪稳定时,他可以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买不到家里所有喜欢的东西……情绪稳定后,他可以同意回去,但如果他再哭,他就会出来。任何哭泣都是费力的,当孩子知道哭泣不会得到任何东西时,这种没有强化的行为就会自然消退。
1 孩子的年龄和体能。如果是婴儿或较小的孩童,站立时间比较长会感到疲倦,这时会优先考虑孩子的需要,主动寻求座位。但如果是10岁以上的孩子,体能比较好,短时间站立也无大碍,那么除非孩子主动说累了,我可能不会特地为孩子求座。
2 乘车的时间和载客量。在高峰期,地铁上人很多,空余座位本就较少,这时若为孩子强求座位,也不大现实,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非高峰时段,如果四周座位都被占且无空余,我会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判断是否求助。
3 其他乘客的情况。如果车上大部分都是中青年人或体能较好的人,我会抱有合理的期待,希望他们也能体谅行动不便者的需求,主动让他们座。但如果大部分乘客也是老人、孕妇,那我便不会为难他人,除非孩子实在是情况特殊,否则不会轻易求助。
4 车厢内是否有老人、孕妇专座。如果有这些座位也被占用,那其他乘客应该更有义务给予帮助。这时我会拜托车上的其他乘客,让座给需要的人。如果这些座位本身就空着,我会直接引导孩子去那坐下,不一定向其他人求助。
5 孩子的情绪状态。如果孩子表现出烦躁不安的情绪,影响到其他乘客,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也会主动寻找座位或向其他乘客求助让座。但如果孩子还算平静,我会先安抚孩子,观察一段时间,不会过于急躁。
综上,这需要综合考量各种情况来判断是否主动向其他乘客求助让座。如果要求,也应体谅其他乘客的立场,尽量亲切有礼地提出,而非强硬要求,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紧张气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