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知友,老年人在社会工作中常常将他们看做成功的一类。人到老年,虽是精力不盛,却满脸写满着生活的历练,成功辉煌都说明着他们的存在,老人越老越老面对的情感问题也越来越多,压力可想而知。佰佰安全网小编来普及相关的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
老年人情感问题有哪些?
亲情方面
调查显示,在生活上依赖子女照顾者占 27%,依赖老伴者则占到 73%;在生病需要看护时,被老伴照顾者的比例高达 82%,由子女照顾的仅占 18%。
说起子女的陪伴,可能许多老人都得不到,我国现在已经逐渐趋于老龄化,而且是在不断的加速,其中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 " 空巢老人 " 问题。
尽管老人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子女,但只是希望离子女近一些,这种思念子女心易引起老人孤独,抑郁等心理疾病。子女忙,没时间照顾。大部分做子女的都认为父母能动的情况下,头疼发热等类似的小病不需要照顾,他们自己就能解决,真是不能动了或得了大病,他们再亲自照顾也不迟。老人把子女培养长大成人后,子女成家立业后都有了自已的小家庭,再加上工作繁忙,能挤出时间照顾老人的日子已是屈指可数,离近了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常回家看看;
远了,回一趟家需要好几天的时间,不容易呀,父母一年到头想见上他们一面都难!长大了,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不再是小时候那么重要了,甚致是可有可无的了。
友情方面
与孩子观念不合、与老伴发生矛盾、想寻求情感慰藉……老人有很多心事难以向家人、爱人、子女诉说,此时,朋友就是最大的依靠。
可是有几类人会在老年时交不到朋友。比如,性格本就孤独、抑郁的老人容易 " 自我隔绝 ",拒绝结识新朋友;很多老人为了子女 " 背井离乡 ",来陌生的城市照顾子女,帮带孙辈,但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等因素,让他们在结交新朋友时既期待又排斥;一些退休老人则会渐渐失去同事间的热络,变得心情不安、生活不适,进而失去再交友的兴趣;还有部分老人喜欢攀比,比子女收入、比孙辈成绩等,这些好比老人交友的 " 毒药 ",老朋友也会渐渐疏远。
爱情方面
调查显示,100 位老人中,69% 现在有原配偶,23% 丧偶,1% 未婚,7% 再婚。在有配偶老人中,77% 的老人与现在配偶相处满意,一般的占 23%。
但社会生活中,老年人离婚以及丧偶率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再婚找到了相依为命的伴侣,重温了家庭及婚姻的温馨与幸福,然而老年人再婚却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与干涉,并且这种干涉主要来自于老年人双方的子女。
最基本、最主要的问题是因为老年人再婚涉及了老年人双方的财产,有的老年人的子女担心自己生父或者生母的财产会落入 " 他人 " 囊中。因此极力排斥生父或者生母的再婚,而不顾老年人老年生活的孤苦。
老年人情感问题会造成哪些不良心理?
退休后,老年人在家庭地位和经济上觉得自己不再是家里的顶梁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身体上也大不如前,子女漠不关心,婚姻问题,与朋友来往甚少这些因素都有可能让老年人产生一些不适感,使得老年人心理发生变化,变得脆弱、敏感、自私、孤独、抑郁等,表现在脾气暴躁、爱发牢骚甚至封闭自己。这样很容易诱发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老人如何面对情感问题?
面对亲情
老年人在对待子女回家难的问题,要学会转移注意力,不纠结于原因,要学会谅解,与子女相处做到以下几点 :
1、对待子女要一视同仁
不管是自己的儿子、媳妇、女儿和女婿,都应当看成自己的家人,对待他们的心意都要是一样的,千万不要偏袒任何的一方。如果你偏爱这个,疏远那个,处事不公平的话,自然是没办法获得子女们的尊敬和爱戴的。所以,要注意在子女面前做到一碗水端平。
2、闲话少说闲事少管
对待子女尽量要多包容和理解一些,即便发现子女在某些方面做得令你不满意的话,也不要老是去批评和责难他们。如果实在有不妥的地方,您可以好好地指导、耐心的教育,千万不要说一些风凉话,或者没完没了的唠叨,这样只会火上浇油,所以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
3、不对子女提过分要求
如果老人家不懂得体贴子女的难处,总是给他们出一些难题,让他们压力很大的话,相信他们也是很难真正对你服帖起来的。所以想要跟自己的子女相处得好的话,平日里尽量别给他们提一些过分的要求,如果真想子女孝顺你的话,就注意多跟他们做下情感的交流就好了,金钱方面要懂得退让一些,不要给孩子造成太大的经济压力。
4、学会装糊涂带傻劲
老人家对待子女要宽容一些,如果家里的孩子发生争吵或者纷争的话,允许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尽量做到求同存异。千万不要跟孩子老是对着干,然后非得争个高低之分,这样做真的很没意思。大家都是一家人,作为长者要学会装糊涂带傻劲,谦让一些,免得伤害到彼此的情感,留下裂痕。
5、适当分担家务分解子女压力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很大,工作压力也不小,子女每日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就想有一口温暖的饭吃,有一个舒适的地方安静地休息一会。此时如果父母能够力所能及的分担一些家务,帮孩子做做饭、拖拖地什么的,孩子自然也会感激你的付出,更乐意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孝顺你的。一家人自然也就能够长期和睦相处咯。
面对友情
俗话说 "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杨萍说,老朋友都是 " 日久见人心 " 考验出来的,能保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友情非常难得,大家有许多共同话题和共同回忆。这也是为什么发小最容易相伴一生、困难时不离不弃的原因。经常联系是老情谊最好的保鲜剂。经常和老朋友通个电话,交流一下生活的新变化,回忆年轻时的趣事;如果同在一个城市,不妨经常相约散步、下棋、逛公园等。
老人身边的朋友可能会陆续搬离或故去,这就需要多结交新朋友。首先可以关注 " 玩什么 ",以兴趣为引线。交友贵在志同道合,共同爱好能为彼此提供更多话题,增进了解。其次,通过自己的技能建立朋友圈,比如帮邻居修电视、下水管道,做点工艺品赠送他人,甚至一起交流带孙心得等,都能巧妙地扩大圈子。
最后,保持心态平和,少些攀比心。老人交友不要有太多的功利心,聊天话题尽量轻松,不要互相攀比。
面对爱情问题
老年人也有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人到老年,最容易孤单寂寞,即使儿女孝顺,也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在老人身边。因此,老年人希望有个伴儿,生活上相互照应,没事聊聊天,在精神上有个慰藉。
总体上来讲,老年人再婚的根本意义不在于 " 婚 ",而在于 " 养老 "。随着社会的进步,年轻人对老人的求偶、同居、" 走婚 "、" 试婚 " 等需求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但从法律的角度讲,老人同居得不到法律保护,因此老人最好还是登记结婚。为了避免再婚带来的麻烦,可以在再婚前签订一个协议,将老人的财产、与子女的关系、双方养老、生病如何处理等问题一一写明,叫 " 协议再婚 ",这样更有利于保护老人的权益。不论是子女还是社会,对独身老人都应体现人文关怀,支持老人再婚。
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生活。并且,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也不因老人的婚姻变化而消除。
子女如何满足老年人情感需求?
1、亲情需求
老年人最关心在意的就是血缘亲情,老年人一般更想多跟儿女在一起,表面不管子女的事业、家庭,其实内心时时牵挂,期望子女能过得更好。老年朋友普遍比较宠爱孙辈,胜过关心子女。原因主要是:传统的血缘观念;弥补过去关爱子女不够的 " 遗憾 ";与幼小的孙辈同为弱势群体,都需要别人照顾等。一家人可以快快乐乐是老人么最大的心愿。但是现在儿女一般不愿跟父母住在一起,造成老人生活上孤单,没依靠。因此,子女们应该多多关心老人,即使不能住在一起也要常回家看看,多打电话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不要让老人觉得自己孤单寂寞。
2、爱情需求
俗话说 " 少年夫妻老来伴 "。年轻人要追求爱情,老年人也一样。丧偶或离婚的老年人因为孤独更需要情感的慰藉,需要呵护安慰。老年人需要爱情,并不是什么丑事。子女不尊重老年人的感情,不同意父母再婚,无非几点原因:一是观念上的,有的子女认为父母再婚丢面子;二是经济上的,担心父母再婚后影响了自己的继承权;三是赡养关系上的,认为父母再婚后为自己增加了负担。于是,一些子女不尊重父母的情感选择,对老年人再婚横加干涉,给老年人造成痛苦。因此,保护老年人的权益,是每个人的责任,做子女的也要尊重老年人的感情选择。
3、社会情感需求
很多老人退休后很容易产生一种自己老了,没用了的思想就是由于老人的社会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老年朋友尽管不能在社会中再有多大作为,但他们仍然十分关心社会中的种种事情,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表示参与,从而获得情感满足。比如,退休老人自主地去到一些交通不是很好的地方帮忙指挥交通等等能够让老年人发挥余热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社会情感需求。这类情感需求是人类最高级的情感需求。老年期虽然不及青年期表现强烈,但仍然十分重要。
了解了老年人情感需求,提醒子女们不仅要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老年人情感需求,满足他们的需要,让老年人度过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要比年轻人复杂,需要关注老人的饮食、起居、娱乐等方面。我们可以帮助老人购物、做饭、洗衣等家务,给老人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
健康方面: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
心理方面: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应该关注老人的饮食、运动、医疗等方面,帮助老人进行体检,定期检查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老年人在晚年会有一些心理问题,如孤独、失落、无助等。我们应该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多陪伴老人,和老人聊天,关注老人的内心世界,让老人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
关爱老人需要从心理、生活、健康三个方面来考虑。我们应该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关注老人的日常生活,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给老人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让老人感受到我们的温暖和关怀。
采访老人就用循序渐进法,先和他聊天,问一些早上锻炼的好处,他应该会谈到空气好,你可以慢慢的再说到空气污染,再说到河流污染,估计老人会跟你好好的聊上一会的,具体提问的问题要看你的采访需要了
是的,经常采访身边的老人,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还是非常精彩的,非常受益匪浅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非常精彩的人生,过好自己的人生,自需要什么样生活?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幸福都要把握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生怎样让自己人生更精彩,一定要冷静的和身边的同学朋友沟通交流一下吧!1、没有滋味的人生是会苦,没有趣味的人生是会累,没有余味的人生就会悲。即使是失意,那样也是无所谓得失,坦坦荡荡,真真切切,平平静静,快快乐乐。
2、谁都有难以说出口的苦楚,谁都犯过让自己后悔的错误,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却各有不同。难受又怎样,生活还要继续。现实就是这样,没有半点留情,你不争就得输。
3、不要刻意的模仿别人,做为这个世界上的匆匆行者,每一段人生,都赋予我们对生命的不同理解,也许我们走的并不完美,但也在努力绽放,也许会有迷失,但不要抱怨,没有路可以重走,没有人可以重来。
4、你整天负能量,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时间都用来幻想,可和你一个起跑线的人,已经融入更好的圈子,多做事少抱怨,其实坏情绪就像垃圾,该扔就扔,不要过度追究没用的东西,快乐是自己给自己的。
5、喜则尽力控制自己,不因喜悦而张扬自己,狂妄不己;悲则竭力克服自己,不因悲痛而丧失自己,痛苦不己。人生的种种,无论得失悲喜,坦然面对,得到,不去否认,失掉,不去回避,冷静处理。
6、世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付出时,有人会批评你;当你收获时,有人会批评你;当你旁观时,还是有人会批评你,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安然以对。人生苦短!每天,都是要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
7、人生就是8个字:放下,想开,看透,忘掉。只有带着简单的心情去看复杂的人生,走坎坷的路。人生才会从简单变得快乐,生活才会过得开心!
8、微笑,不是因为快乐的太久,是太久的时间里忘记去悲伤。有些人,有些事,只有用心去体味,才能了解得更真实。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少不了磕磕绊绊,雨雨风风。可是人生路上,总会有盏心灵的明灯照耀我们,一步步,向前进。
9、人们都向往和寻找快乐,其实快乐就是一种心情,她秘密隐藏于人的心中。快乐从不曾远离我们,而是我们远离了快乐。原本单纯的心,一旦复杂起来,快乐和幸福就会远离而去,烦恼和忧愁就会随之而来。生活是快乐的源泉,如果计较少一些,那么快乐就会多一些;生活并不缺少快乐,缺少的是感悟快乐的心灵。
10、人生漫漫,岁月匆匆,总有些人,来了,去了;总有些人,近了,远了;总有些情,深了,浓了;总有些爱,入心,入骨。
11、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感慨,也有所感悟。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也许真的生活不如意,但不必太在意,人生本如梦,岁月不会迁就任何人,要学会看淡一切。
12、 再深的绝望,都是一个过程,总有结束的时候,回避始终不是办法。鼓起勇气昂然向前,或许机遇就在下一秒。
13、 在人生中,有时最好走的路不一定是大路,而是小路;在现实中,有时最便捷的路不一定是直路,而是折路。
14、总会有一个人走进你的生活,影响着你,改变着你。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我们很多时候把依赖当成了爱,当看到别人没有自己也活得很好的时候,内心就会莫名其妙的生气,觉得对方不爱自己了。其实真正的爱,是给对方自由,也给自己自由。
15、不要让钱成为障碍,好的生活没那么贵。动手去实现离你最近的可行梦想吧
不久前,某单位的一位退休职工被发现在家中不幸去世。所谓“被发现”,是因为该老人何时去世并不为人所知。这位老人早年离异,没有生育,有一养子远在福州工作。他与养子约定,每周通一回,但老人没有任何通讯工具,只能通过公用与养子取得,这次其养子是在两周内未接到他的后,心里不安匆忙赶回后才发现他已过世多日。
这也许是个特例。但是,于社会而言,对老人的关心照料问题却绝不是个别问题。这些年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在家庭中也出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随着住条件的改善,三代以上同堂的家庭越来越少了,子女们一旦成家,纷纷自立门户,即使在一栋楼里也不愿同老人共同生活在一套内,使老人生活的氛围成为“空巢”;二是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老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了,他们的健康状况普遍好转,过去“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六七十岁还是“小弟弟”“小妹妹”,十岁的高龄老人已不鲜见。特别在农村,因子女外出打工,“空巢家庭”可谓比比皆是。而“空巢家庭”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老夫老妻都健康,尚可相互扶持,相依为命,相濡以沫;倘若只剩下“一半”,又缺少晚辈在身边走动,成了孤寡老人,其生活的照料就成了大问题,万一出现意外,后果就很难设想,许多老人意外死亡,往往就缘于这种情况。
因此,怎样关心照料好孤寡老人,这不仅关系到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而且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存在必然。如果说,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体,那么,孤寡老人则是这个弱势体的最末端,尤其需要社会予以关照与温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方面社会保障机制似乎还不够健全,另一方面传统的家庭养老机制又日益弱化,而对孤寡老人来说,这两边又都靠不上,生活困难就可想而知。所以我感到,有必要把关心照料孤寡老人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提出来。都说众问题无小事,都说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总不能说归说,做归做吧,关心照料好孤寡老人,也许成不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但做好了却是实实在在的政绩,因为“天地之间有杆枰,这枰砣就是老百姓”。因此,各级党委和应当把关心照料孤寡老人问题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单位和社区的力量,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照料机制,形成单位、邻里、社区、志愿者组织等多重网络,最大限度地将关注的情怀、温暖的触角送到孤寡老人身边,让他们切实地体会到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孤者不单,寡者不独,生命虽老迈,其乐仍融融,沐浴夕阳中,晚霞亦暖怀。
借你参考一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