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全面,很具体的。
塑料百年历史 精彩瞬间面面观(一)
伦敦科学博物馆5月22日开始的纪念合成塑料问世百年的展览取名为“可塑性”。早在1926年3月,美国《塑料》杂志对塑料也这样定义:“一种物质的性质,使它可以形成任何想要的形状,而不像非塑性物质那样需要切凿。”
其实伦敦科学博物馆早在1934年就举办过盛况空前的塑料展,展品中甚至有一个完全用塑料建成,并摆满了塑料用品的房间。
2007年的展览呈现了400件经典塑料制品,既有1938年用酚醛塑料制成的棺材、塑料外壳的Ekco收音机、装饰艺术风格的壁钟、精致的烟盒,也有60年代的聚氯乙烯雨衣和靴子、1968年荷兰建筑师马蒂·祖诺伦设计的太空风格“未来住房”,还有聚亚安酯制成的2006年世界杯足球、极轻的高弹性滑雪服、可生物降解的汽车,以及能制作三维塑料模型的打印机。
科学博物馆馆长苏珊·莫斯曼说:“塑料的故事是过去百年材料世界的核心线索之一。有了塑料,才有消费革命,收音机、电视、计算机、合成纤维、一次性用具才得以大量生产。”
●塑料时代的开始
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出自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100年前的1907年7月14日,他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
贝克兰是鞋匠和女仆的儿子,1863年生于比利时根特。1884年,21岁的贝克兰获得根特大学博士学位,24岁时就成为比利时布鲁日高等师范学院的物理和化学教授。1889年,刚刚娶了大学导师的女儿,贝克兰又获得一笔旅行奖学金,到美国从事化学研究。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查尔斯·钱德勒教授鼓励下,贝克兰留在美国,为纽约一家摄影供应商工作。这使他几年后发明了Velox照相纸,这种相纸可以在灯光下而不是必须在阳光下才能显影。1893年,贝克兰辞职创办了Nepera化学公司。
在新产品冲击下,摄影器材商伊士曼·柯达吃不消了。1898年,经过两次谈判,柯达方以75万美元(相当于现在1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Velox照相纸的专利权。不过柯达很快发现配方不灵,贝克兰的回答是:这很正常,发明家在专利文件里都会省略一两步,以防被侵权使用。柯达被告知:他们买的是专利,但不是全部知识。又付了10万美元,柯达方知秘密在一种溶液里。
塑料百年历史 精彩瞬间面面观(二)
--------------------------------------------------------------------------------
掘得第一桶金,贝克兰买下了纽约附近扬克斯的一座俯瞰哈德逊河的豪宅,将一个谷仓改成设备齐全的私人实验室,还与人合作在布鲁克林建起试验工厂。当时刚刚萌芽的电力工业蕴藏着绝缘材料的巨大市场。贝克兰嗅到的第一个诱惑是天然的绝缘材料虫胶价格的飞涨,几个世纪以来,这种材料一直依靠南亚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经过考察,贝克兰把寻找虫胶的替代品作为第一个商业目标。当时,化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很多可用作涂料、黏合剂和织物的天然树脂和纤维都是聚合物,即结构重复的大分子,开始寻找能合成聚合物的成分和方法。
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阿道夫·冯·拜尔就发现:苯酚和甲醛反应后,玻璃管底部有些顽固的残留物。不过拜尔的眼光在合成染料上,而不是绝缘材料上,对他来说,这种黏糊糊的不溶解物质是条死胡同。对贝克兰等人来说,这种东西却是光明的路标。从1904年开始,贝克兰开始研究这种反应。最初得到的是一种液体——苯酚-甲醛虫胶,称为Novolak,但市场并不成功。3年后,他得到一种糊状的黏性物,模压后成为半透明的硬塑料——酚醛塑料。
不同的是,赛璐珞来自化学处理过的绵以及其他含纤维素的植物材料,而酚醛塑料是世界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贝克兰将它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贝克莱特”(Bakelite)。他很幸运,英国同行詹姆斯·斯温伯恩爵士只比他晚一天提交专利申请,否则英文里酚醛塑料可能要叫“斯温伯莱特”。1909年2月8日,贝克兰在美国化学协会纽约分会的一次会议上公开了这种塑料。
酚醛塑料绝缘、稳定、耐热、耐腐蚀、不可燃,贝克兰自称为“千用材料”。特别是在迅速发展的汽车、无线电和电力工业中,它被制成插头、插座、收音机和电话外壳、螺旋桨、阀门、齿轮、管道。在家庭中,它出现在台球、把手、按钮、刀柄、桌面、烟斗、保温瓶、电热水瓶、钢笔和人造珠宝上。这是20世纪的炼金术,从煤焦油那样的廉价产物中,得到用途如此广泛的材料。1924年《时代》周刊的一则封面故事称:那些熟悉酚醛塑料潜力的人表示,数年后它将出现在现代文明的每一种机械设备里。1940年5月20日的《时代》周刊则将他称为“塑料之父”。当然,酚醛塑料也有缺点,它受热会变暗,只有深褐、黑或暗绿3种颜色,而且容易摔碎。
1910年,贝克兰创办了通用酚醛塑料公司,在新泽西的工厂开始生产。很快有了竞争对手,特别是Redmanol和Condensite两种牢固的塑料,爱迪生曾试图用它们制成留声机唱片控制市场,但未成功。假冒酚醛塑料的出现还使贝克兰很早就在产品上采用了类似今天“Intel Inside”的真品标签。1926年专利保护到期,大批同类产品涌入市场。经过谈判,贝克兰与对手合并,拥有了一个真正的酚醛塑料帝国。
作为科学家,贝克兰可谓名利双收,他拥有超过100项专利,荣誉职位数不胜数,死后也位居科学和商界两类名人堂。他身上既有科学家少有的商业精明,又有科学家太多的生活迟钝。除了**和汽车,他最大的爱好是穿着衬衫、短裤流连于游艇“离子号”上。不过据说他只有一套正装,而且总是穿一双旧运动鞋。为了让他换套行头,身为艺术家的妻子在服装店挑了一件125美元的英国蓝斜纹哔叽套装,预付了店主100美元,要他把这套衣服陈列在橱窗里,挂上一个25美元的标签。当晚,贝克兰从妻子口中获悉这等价廉物美的好事,第二天就买了下来。回家路上碰到邻居、律师萨缪尔·昂特迈耶,贝克兰的新衣服立刻被对方以75美元买走,成为他向妻子显示精明的得意事例。
1939年,贝克兰退休时,儿子乔治·华盛顿·贝克兰无意从商,公司以165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2亿美元)出售给联合碳化物公司。1945年,贝克兰死后一年,美国的塑料年产量就超过40万吨,1979年又超过了工业时代的代表——钢。在今年伦敦科学博物馆的展览上,贝克兰的曾孙休·卡拉克一手执一个30年代的尿素甲醛塑料电话,一手展示着一个用生物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手机。
塑料百年历史 精彩瞬间面面观(三)
--------------------------------------------------------------------------------
●尼龙丝袜革命
塑料的早期发展是经验主义的,长达60年的时间里,人们并不了解聚合物的形成和结构。直到德国有机化学家霍尔曼·施陶丁格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大分子的概念。就在贝克兰金盆洗手之前不久,塑料历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带着另一种偶然性出现了。1926年,美国杜邦公司的研究主管查尔斯·斯泰恩建议开展一些基础研究。
对斯泰恩而言,化学发现就如同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将所有的陌生人聚拢起来。第二年,公司决定每年为此拨出25万美元经费。1928年,年仅32岁的华莱士·卡罗瑟斯博士受聘为基础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部负责人。斯泰恩的要求是:“只探求有关各种物质特质与性能的客观现象,不在乎发现的现象有什么具体用途。”
卡罗瑟斯是伊利诺伊大学有机化学博士,这位性格内向的天才患有急性抑郁症,加入杜邦可以使他逃离受罪一般的哈佛大学讲台,又可以证明正值激烈争论的施陶丁格高分子理论是否正确,因此他将高分子作为有机化学部的主攻方向。
1930年,在用乙二醇和癸二酸缩合制取聚酯的实验中,卡罗瑟斯的同事朱利安·希尔出于一种本能的好奇,将一支玻璃棒放入烧瓶中,轻轻搅拌瓶底的熔化物。当他慢慢提起玻璃棒时,惊奇地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聚酯能像棉花糖那样抽出丝来,即使冷却后也不会变硬或断裂,长度可达原来的几倍,强度和弹性也大大增加。他们预感到,这种特性可以纺制纤维,但前提是必须解决易水解、熔点低、易溶于有机溶剂等缺点。
即使在大萧条中,杜邦的基础研究项目也没有解散,这实在是幸运,但艰难时世也给卡罗瑟斯的实验室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他们必须研究出一种适销的超聚合纤维,代替已显过时的嫘萦(即人造丝)。卡罗瑟斯的团队已经提交了约60件专利申请,但正如新任研究主管埃尔默·博尔顿喜欢说的,这其中没有一项让他听到“现金出纳机的叮当声”。其实1931年末,焦虑不安的卡罗瑟斯就给希尔看过挂在表链上的氰化物胶囊。
1935年初,卡罗瑟斯用戊二胺和癸二酸合成出的聚酰胺纤维强度和弹性超过了蚕丝,而且不易吸水,很难溶解,只是熔点较低,原料昂贵。2月28日,卡罗瑟斯又用各含6个碳原子的己二胺和己二酸合成出聚酰胺66,这种聚合物拉制的纤维外观和光泽不亚于天然丝,耐磨性和强度超过当时任何一种纤维,而且原料价格便宜。
1938年7月,杜邦公司首次生产出聚酰胺纤维。同月,以聚酰胺66做刷毛的牙刷投放市场,还取了个不同凡响的名字——“奇迹丛”。10月27日,杜邦公司正式宣布世界第一种合成纤维诞生,命名为尼龙,这个词后来成为聚酰胺类合成纤维的通用商品名称。
从杜邦公司没有明确应用目的的基础研究开始,11年的时间,2200万美元的投资和230名科学家的努力,奠定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遗憾的是,卡罗瑟斯没能看到这一成果。1936年4月,刚刚入选国家科学院的卡罗瑟斯被送往医院治疗严重抑郁症。1937年4月29日,这位41岁的化学家在费城一家饭店吞下了氰化钾药丸。他的助手保罗·弗洛里总结了聚酰胺理论,197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38年10月,美国制造的第一双尼龙丝袜参加了纽约世界博览会。这种丝袜透明、高弹力、轻盈结实、耐穿、易干、摩擦系数低、不受真菌和昆虫侵扰,杜邦公司的广告词称其为“像蛛网一样精细,像钢一样牢固,弹性超过任何普通天然纤维”。次年10月,杜邦公司在总部所在地威明顿的百货商店首次销售尼龙丝袜,要求每人限买3双,还要提供当地住址,为此来自全国的时尚女性必须首先抢订城内的旅馆。1940年5月15日,杜邦在全美首次发售,尽管每人限购1双,500万双还是当天告罄。7个月内尼龙丝袜带来300万美元的利润。买不到的女人很多在裸腿上画纹路冒充丝袜。在一次民意调查中,尼龙丝袜是2/3的女人最想要的东西。
到1940年5月,尼龙纤维织品开始遍及美国各地,工业上尼龙也用做齿轮、轴承和医用缝合线。不过两年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尼龙立刻从民用市场消失,主要用于生产降落伞、军用帐篷、飞机轮胎帘子布、军服等军工产品。战后最初10年,尼龙产量猛增25倍,到1964年占到合成纤维的一半以上。至今,聚酰胺纤维仍是三大合成纤维之一。
尼龙合成成功,有力地证明了高分子的存在,施陶丁格直到1953年才因1926年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高分子化学一旦真正建立起来,人造纤维、玻璃纸、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等新材料很快接踵而至。
塑料百年历史 精彩瞬间面面观(四)
--------------------------------------------------------------------------------
●塑料文化
在英语里,塑料同时也是个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不幸的是往往也是指易变化、不真实和不自然,暗指某种虚伪或欺骗。作为现代生活无处不在的一部分,塑料的用处早已视而不见。相反,作为复杂的化学处理的产物,它被视为不如木材和金属等传统材料真实,难以处理更加恶化了它的形象。
塑料遭受指责的根源在于它总是使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任何产品一旦人人拥有,廉价和普通的感觉也随之而来。19世纪下半叶,穿带赛璐珞领口的廉价套装似乎为英国贫民窟的穷人提供了装扮成中产阶级的机遇,有人评论:“但他最好的套装的工艺看着还是像个打扮入时的工匠,没人会把他认成中产阶级。”时间一长,赛璐珞领会卷曲、发黄,发出异味,仍然活脱脱一个阶级差别的标志。美国作家JB普列斯特利在1937年的小说《沙漠午夜》中说:“在一个酚醛塑料的屋子里,盘子倒是打不碎,但心会碎。”1957年英国大众文化学者理查德·霍格特这样描写工薪阶层家庭的变化:“连锁店的现代主义,全是劣质的胶合板喷上着色漆,正在代替桃花心木老家具,多彩的塑料和镀铬饼干桶正悄然潜入。”
实际上,塑料的身份认同危机始终存在,但并非塑料假冒贵族。法国学者罗兰·巴特在1957年的小说《神话》中写道:塑料可以制成桶,也可以制成珠宝。1940年,当纽约世博会出现全套尼龙服装时,一本书也曾这样展望塑料时代:“一个远离虫蛀和生锈,充满色彩的世界,一个主要由合成材料建成的世界,它们主要来自分布普遍的原料。当硝烟散去,开始重建,科学将带着新的力量和资源回到创新使命上来。我们将看到一个明亮、洁净和美丽的新世界。”
1999年3月,《时代》周刊的文章揭开了我们面对塑料的矛盾心理:“他们喜欢便宜而容易清洁的福米卡塑料贴面厨房台面,又羡慕大理石和木材真实的触感。”“每次超市店员问你‘纸袋还是塑料袋’,新和旧、自然还是合成、可生物降解还是不可降解,这些问题就会悄然在每个购物者心中回旋。”英国作家格拉汉姆·斯威福特在1992年的小说《从此》中问道:“一个塑料杯不如一个瓷杯真实吗尼龙袜不如丝袜真实吗更重要的是,塑料比一场舞台表演或一首诗更具欺骗性吗”
还是设计史学家彼得·多默说的好:“如果你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就是塑料板、仿木材、印花棉布帘子、工业印染的织物、旅馆大堂式的假豪华,你怎么会想象或关心别人所说的好品位——包豪斯的现代主义的自然秩序、德国彼德迈式的装饰、英格兰乔治王时代的古典主义。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些,就不要想了,不管怎样,对你现在拥有的感到快乐,就是完美。”
●贵贱塑料
塑料与低级、廉价有关的名声好像由来已久,罗兰·巴特说:“塑料显露最多的是空洞平板的声响,它的噪音就是它的毁灭,它的色彩也一样,它只能保留最平庸无奇的化学外貌。”
塑料是一种人工合成物,因为本身的可热熔性能够注塑成型,也就擅长模仿原先木头、钢铁或者其他什么昂贵材料。1866年,美国人海亚特使用赛璐珞的初衷据说是为了替代几乎让大象毁灭的象牙桌球,当时一颗象牙只能制造5个桌球。当然,塑料的模仿仅仅是出于实用,使用价值淹没了美学价值,所以,它无法赢得高贵的身份。
贝克兰在1907年的酚醛塑料(Bakelite)发明最初是作为20世纪的“炼金术”被用到上千种产品中,他的专利一开始解放了无线电的设计,利用这种胶木或者说电木,英国依柯公司请加拿大建筑师韦尔斯·科特斯(Wells Coates)设计出了经典的圆形Ekco AD65收音机,三个调节开关围绕着扬声器呈圆弧状排列在下方。1931年,又是贝克兰这位可敬的美籍比利时化学家研制出黑色胶木配方,瑞典爱立信公司也在同一年推出了带转盘的黑色胶木电话机,来代替过去的金属机身,并最早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在低廉的标签之前,塑料曾作为制造人造宝石的材料而享有声望,早期的Art Deco艺术家也曾把它和宝石、铂金或人造水晶一起用在首饰设计上。1956年,德国布劳恩牌(Braun)的超级留声机“白雪公主棺材”是一个用白色塑料和浅色木头做成的长方形箱子,上面盖一个有机玻璃(Perspex)的盖子,当时这种透明合成树脂材料可是“现代工业的宝石”。
60年代以后,飞利浦、索尼、布劳恩这些大公司经常把一些“优良设计”的典范放置在黑色的塑料方盒子之中,外观细节减少到最低限度,在这之前像电视音响等电器一直是沿袭木制家具的风格,这种“无名性”的理性设计从那时起改变了许多家用电器产品的形式,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真正对塑料感到欢天喜地的是欧洲那些波普设计、激进设计或者反设计的设计师们,他们不在乎这种材料被认为是廉价的、平庸的还是没有品位的,塑料家具前所未有的光滑表面、有机造型以及艳丽的色彩才能更好地表达他们的创意。1969年,英国人艾伦·琼斯(Allen Jones)让手足匍匐在地的塑料裸女用背部托起玻璃桌面的茶几,这当然是一个色情迷恋的恶俗设计,但是,像Blow吹气椅子、绿色泡沫塑料仙人掌挂衣架或者一根柔软透明的塑料管子里面放置了许多小灯泡的Boalum灯具,现在已经是意大利设计史上的经典。
很早就把塑料用到家具设计上的是意大利人,从此,所有可能造型的椅子和桌子都能在机器的简单击打下便宜地制作。把廉价的塑料卖出天价的也是意大利人,像Alessi的好多厨房用品都是由塑料制成,带有大量拉伯雷式的幽默,偶尔也带点**笑话的成分。
从第一代iMac桌面电脑诞生时起,全世界都对塑料在IT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有了新的感受,在苹果公司之前,斯沃琪是另外一个廉价的塑料拯救了整个贵重的瑞士钟表工业的故事。现在,我们生活里差不多每一种消费品都要仰仗塑料,至少是某个外壳或者部件。就像手机的“金属”外壳一样,轻飘飘的塑料表面经常要被喷涂成金属、水晶之类的质感,来获得一点关于贵重的视觉幻想。
菲利浦·斯塔克倒是曾把塑料描述成“一种有贵族气质的材料”,他的观点是“塑料是当今唯一真正的生态材料,不可能把一棵树伐倒,再换上你这个傻瓜站立在那里”。如果把塑料应用在耐久性的产品上,循环利用确实可能对生态有利。
塑料百年历史 精彩瞬间面面观(五)
--------------------------------------------------------------------------------
●反塑料,需要理由吗?
一场厌烦塑料的群体情绪,崇尚自然材料的倾向正在从单纯的设计思维向大众消费者转移。
2005年初,有位网名叫ZapWizard的加拿大人,将自己手工改造的红木外壳iPod贴上flickr相册,一夜之间成为快速消费品和设计界办公室内传递的热门连接,很多人惊奇于ZapWizard厌恶iPod流水线身份的态度,更体察到新世纪的消费者对于塑料身份的反感,当时最引人瞩目的论坛标题无疑是《塑料让位木头,复古还是新机会》。至少ZapWizard改装的木头iPod,在抛光打蜡之后,外观效果和使用手感并不输于工程塑料,而塑料易掉漆,金属外壳则磁性干扰,皮革易污,且容易引起动物保护者的心理抵触。在ZapWizard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场厌烦塑料的群体情绪,崇尚自然材料的倾向正在从单纯的设计思维向大众消费者转移。
20世纪末一份有关塑料袋无法在自然环境降解、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调查报告,直接将塑料制品的公众形象从简便易用,拖入了环保公害行列,聚氯乙烯和聚碳酸酯的成分让所有塑料品种都背负上了坏名声,甚至直接被医生们与诸多疾病挂上了钩。塑料确实让很多物质产品变得廉价,让普通人可以消费得起,与塑料相伴的流水线文化,让每个产品的塑料外观都一个样,即便那些首席营销官们拼命创造个性化理念,用花纹和各种颜色修饰塑料本身,可塑料制品依旧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全球每年接近1亿吨的塑料制品产量,依旧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这不单单直接造成了自然环境的危害,更是让传统时代摆弄木头、瓷器、金属、皮革这些自然材质的手工制造者彻底走向了稀有的工匠之列。
纯粹的设计界早已经对塑料进行过反思,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复制Quasar Khahn可充气扶手椅的著名设计人孟菲斯感慨道:“塑料也许可以创造出千奇百怪的设计形象,并且可以在流水线上疯狂地批量生产,但却让体验变得廉价,这不是富人与穷人之间的问题,这是塑料产品设计成本的问题。”实际上,在采访全球诸多消费电子巨头的设计中心时,注塑机肯定很随意地被扔在墙角。对于各式各样的设计师们,塑料产品设计更接近造型构思和化学勾兑,精雕细刻变得极为奢侈,磨具决定一切成为工业时代的设计铁律。
而塑料制品的廉价,更在100年间让人们买了太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仅仅是因为价格便宜,塑料的,用坏了就扔,这种没有节制的消费观念伴随塑料工艺的不断改良而愈演愈烈。AC尼尔森在2002年做过一次有关塑料手表使用率的调查,全球15到25岁的女孩,平均每人拥有27块手表,至少有12块是斯沃琪,并且736%的姑娘平时根本就不戴这块斯沃琪,宁愿让这块平均售价65美元的塑料块躺在抽屉里浪费电池。另一个例子来自于饮料界,可口可乐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宣称玻璃瓶是最好的包装材料,只有玻璃瓶才能真正保持温度与气泡间的平衡,可90年代铝罐成本狂涨,玻璃瓶回收又让可口可乐难以全球化,于是塑料瓶被抬到了前台,当时《商业周刊》将此列为全球化的100个细节之一。而啤酒业却将此称为与饮料界彻底分道扬镳的标志,当时喜力啤酒的掌门人弗雷迪嘲讽道:“只有玻璃瓶和铝罐才能真正保证饮料中二氧化碳的压力,那些使用塑料瓶的饮料公司都暗地里降低了二氧化碳浓度,这也是为什么没有啤酒厂商会用塑料瓶的原因,造糖水的家伙们只希望孩子们随身带着他们的饮料,拼命地猛喝,随手扔掉瓶子,因为瓶子很不值钱,然后街头自动售货机中再买一瓶。消费者仅仅是糖水商们的提款机,而不是饮用愉快的享受者。”
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的组词如下:
《牛和鹅》是任大霖写的一篇记叙文,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和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本 。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
摸:mō(摸底、摸索、摸黑)甚:shèn(甚好、甚是、甚至)跪:guì(跪拜、跪谢、长跪)捶:chuí(捶背、捶击、捶腿)顽:wán(顽强、顽皮、顽固)脖:bó(脖颈、脖套、脖子)
脱:tuō(脱下、脱落、脱贫)概:gài(大概、概貌、概括)惹:rě(招惹、惹事、惹是生非)昏:hūn(昏暗、昏庸、昏乱)握:wò(握住、握笔、把握)摔:shuāi(摔跤、摔碎、摔跟头)
凭:píng(任凭、凭吊、凭靠)掐:qiā(掐算、掐住、掐头去尾谓:wèi(所谓、无谓、称谓)拳:quán(拳头、拳术、握拳)襟:jīn(衣襟、后襟、捉襟见肘)膊:bó(胳膊、臂膊、赤膊上阵)瓶:píng(酒瓶、瓶子、保温瓶)怖:bù(恐怖、可怖、白色恐怖)欺:qī(欺负、欺生、仗势欺人)
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陶瓷保温杯,材质就跟我们平时用的瓷碗瓷碟一样,本质材质都是泥土做成的,但是加工上又和碗碟不一样,特殊的加工和包装使其具有保温的功能,有人认为,陶瓷保温杯比不锈钢的保温杯更好,更绿色更健康,但有人又不是这么觉得,那我们今天就讨论下陶瓷保温杯好吗这个问题。
陶瓷保温杯好不好
喝水首选无彩釉涂染的陶瓷杯,尤其是内壁要无色。不仅材质安全,能耐高温,还有相对较好的保温效果,喝热水或喝茶都是不错的选择。用陶瓷保温杯不管是喝水还是泡茶或咖啡等等,都比较容易清洗,而且不是很烫手,对健康不会有不好的影响。但是陶瓷保温杯最大的坏处就是手感比较重,而且容易摔碎。所以,3-6岁的小朋友不能使用玻璃或陶瓷类的保温杯,容易摔碎弄伤手了,妈妈们在为3岁宝宝准备婴儿用品中,杯子尽量不要使用玻璃或陶瓷的。
什么是保温杯?保温杯,简单说就是能够保温的杯子。一般是由陶瓷或不锈钢加上真空层作成的盛水的容器,顶部有盖,密封严实,真空绝热层能使装在内部的水等液体延缓散热,以达到保温的目的。保温杯是从保温瓶发展而来的,保温原理与保温瓶一样,只是人们为了方便把瓶做成杯。热力的传播有三种途径:辐射、对流和传递。保温杯内银色的杯胆能反射热水的辐射,杯胆和杯身的真空能阻断热力的传递,而不易传递热量的瓶子能阻止热对流。现在的保温瓶,还应用了磁化水原理,就是在瓶底和瓶盖加上磁铁,使水被磁化。据说,磁化水有神奇的功效。
什么材质的保温杯好
1、不锈钢保温杯,不锈钢本应是食品级304不锈钢,国家有关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因为不锈钢中含的铁元素,也是我们人们每天都需要摄取的微量元素。它不仅能保温,还能保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很方便。但是不锈钢保温杯不宜用来泡茶和泡咖啡。因为茶叶长时间浸泡在保温杯中的温水中,就像温和煎蛋一样,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单宁等物质会大量浸出,是茶水颜色浓重,带有苦涩味。还有,由于保温杯中的水会一直保持很高的水温,茶中的芳香油会很快挥发,也减少了茶水应有的清香味。最最严重的一点是,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在水温超过80℃时就会被破坏,失去茶应有的保健功能。
2、玻璃保温杯,玻璃保温杯,健康但不防摔。之所以说玻璃保温杯更安全,因为玻璃由是无机硅酸盐类烧结而成,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物质,就是生产过程中里面多含有的不良杂质并不会泄露出来。而且玻璃杯易清洗,所以用玻璃杯是最为安全的。但是玻璃茶具有易破碎的缺点,所以使用随身携带并不方便。
3、紫砂保温杯,紫砂保温杯不但具有不锈钢保温杯的基本功能外,还可以泡茶,具有养生、调理等功效。正规厂家生产的紫砂保温杯,内胆一般都采用正宗纯天然紫砂泥(少产)精工研制而成,外壳通常为防摔、防磕的不锈钢材料。此外,紫砂保温杯的冷热急变适应性强,无论寒冬腊月还是炎炎夏日,注入沸水后,不会因温度急变而产生胀裂,而且砂质的保温杯传热缓慢,还不烫手。
4、陶瓷保温杯,陶瓷保温杯在保温杯行业中并不是很多,陶瓷杯是完全无害的,它不会像金属杯、塑料杯那样,长期使用会有摄入金属等有还物质的可能。
5、塑料保温杯,通常市场上在售的塑料保温杯都是只能有隔热的功能,其保温的功能最多只能有2到3个小时,室温越低其热量流失越快。塑料保温杯也是可以保温的,但塑料杯的保温时间,相对于不锈钢、陶瓷保温杯而言保温效果还相差甚远,不适宜秋冬季节使用。据专家证实长期使用塑料杯有致癌症的可能。
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的生字组词如下:
1、摸:mō(摸底、摸索、摸黑)
2、甚:shèn(甚好、甚是、甚至)
3、跪:guì(跪拜、跪谢、长跪)
4、捶:chuí(捶背、捶击、捶腿)
5、顽:wán(顽强、顽皮、顽固)
6、脖:bó(脖颈、脖套、脖子)
7、脱:tuō(脱下、脱落、脱贫)
8、概:gài(大概、概貌、概括)
9、惹:rě(招惹、惹事、惹是生非)
10、昏:hūn(昏暗、昏庸、昏乱)
11、握:wò(握住、握笔、把握)
12、摔:shuāi(摔跤、摔碎、摔跟头)
13、凭:píng(任凭、凭吊、凭靠)
14、掐:qiā(掐算、掐住、掐头去尾)
15、谓:wèi(所谓、无谓、称谓)
16、拳:quán(拳头、拳术、握拳)
17、襟:jīn(衣襟、后襟、捉襟见肘)
18、膊:bó(胳膊、臂膊、赤膊上阵)
19、瓶:píng(酒瓶、瓶子、保温瓶)
20、怖:bù(恐怖、可怖、白色恐怖)
21、欺:qī(欺负、欺生、仗势欺人)
《牛和鹅》主旨概括
本文通过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写由于牛和鹅看人的态度不同,所以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不同。
第二部分(5~12自然段)写“我们”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金奎叔帮助“我们”赶走了鹅。
第三部分(13~15自然段)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
阿斗的江山——白送
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阿二吹笙——滥竽充数
阿二当郎中——没人敢请
阿二满街串——吊儿郎当
阿哥吃面——瞎抓
阿婆留胡子——反常
阿庆嫂倒茶——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挨打的狗去咬鸡——拿别人出气
挨打的乌龟——缩脖子啦
挨刀的鸭子——乱窜
挨了巴掌赔不是——奴颜媚骨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挨了打的鸭子——乱窜
挨了刀的肥猪——不怕开水烫
挨了刀的皮球——瘪了
挨了霜的狗尾巴草——蔫了
挨着火炉吃海椒(辣椒〕——里外发烧
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
矮子穿高跟鞋——高也有限
矮子打狼——光喊不上
矮子放风筝——节节高;节节上升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矮子观光——随声附和
矮子过河——安(淹)心
矮子看戏——听声
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材料;短中取长
矮子爬楼梯——巴不得(迫切盼望)
矮子爬坡——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矮子婆娘——见识低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妄想;痴心妄想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爱打官司逞英雄——穷斗气
庵堂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鹌鹑要吃树上果——够不着;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岸上看人溺水——见死不救
岸上捞月——白费功夫;白费劲
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生搬硬套
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按方抓药——照办
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按牛头喝水——办不到;没法办
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
案板顶门——管得宽
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随人宰割
案板上的鱼——挨刀的货
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暗室里穿针——难过
暗中使绊子——蔫儿坏
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鏊子上烙冰——化汤了
鏊子上烙饼——翻来翻去
八百吊钱掉井里——难摸哪一吊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八百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八宝饭上撒胡椒——又添一味
八辈子的老陈帐——说不清
八寸脚穿七寸鞋——别扭
八斗的小垂缸——装不下一石
八哥啄柿子——拣软的欺
八个老汉划拳——三令五申(伸)
八个钱的膏药——沾上了
八个钱买碗馄饨——没有面
八个歪脖坐一桌——谁也不正眼看谁
八股文的格式——千篇一律
八卦炉里睡觉——热气腾腾
八卦阵里骑马——闯不出路子;出路难找
八级工学技术——精益求精
八级师傅学手艺——长到老,学到老
八角掉进粪坑里——香臭不分;香臭难分
八斤半的鳖吞了大秤砣——狠心王八
八斤半的老鳖吞了个秤砣——狠心的王八
八斤半的王八中状元——规矩(龟举)不小
八十个人抬轿子——好威风
八十老汉害个摇头病——不由人愿;由不得人
八十老人吹灯——喘不上气;上气不接下气
八十老翁练琵琶——老生常谈(弹)
八十老翁学打拳——越练越结实
八十老翁学手艺——老来发奋
八十岁的老绝户头——后继无人
八十岁刮胡子——不服老
八十岁老翁挑担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八十岁留胡子——老主意
八十岁没儿女——老来孤单
八十岁生儿子——代代落后
八十岁跳舞——老天真
八十岁玩猴子——老把戏
八十岁学吹笛——尽是老调;老调子
八十岁学摔打——拼老命
八十岁演员扮孩子——返老还童
八十岁站柜台——老在行
八五炮打兔子——得不偿失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聚会——神聊
八仙桌缺只腿——搁不平
八仙桌上放灯盏——明摆着
八仙桌子——有棱有角
八贤王进宫——好难请
八月的苦瓜——心里红
八月的莲藕——又鲜又嫩
八月的石榴——满脑袋的点子
八月的柿子——越老越红;老来红
八月桂花开——到处飘香
八月里的黄瓜棚——空架子
八月十五吃年饭——还早哩
八月十五吃元宵——与众不同
八月十五吃粽子——不是时候
八月十五的月饼——人人欢喜;个个喜爱;上下有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样;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过端阳——晚了;迟了
八月十五看龙灯——晚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巧了
八月十五送月饼——赶在节上
八月十五云遮月——扫兴
八月十五蒸年糕——趁早(枣)
八月十五种花生——瞎指挥
八只脚的螃蟹——横行霸道
八字不见一撇——没眉目;差得远;差远了
巴掌长疮——毒手
巴掌穿鞋——行不通;走不通
巴掌上摊煎饼——巧手;好手
扒了皮的癞蛤蟆——活着讨厌,死的还吓人
扒了墙的庙——慌了神
芭蕉插在古树上——粗枝大叶
芭蕉开花——一条心;紧相连
芭蕉叶上垒鸟窝——好景不长
疤瘌眼长疮——坏到一块了
拔草引蛇——自讨苦吃;自找苦吃
拔葱种海椒——一茬比一茬辣
拔节的高梁——节节高;节节上升
拔浪鼓——两面光
拔了的闹钟——专做提醒人的事
拔了萝卜——窟窿在
拔了萝卜栽上葱——一茬比一茬辣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拔了毛的鸽子——飞不了
拔了塞子不消水——死心眼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跋脚驴子追兔子——赶不上;撵不上
跋脚马上战场——有死无活
跋子拔萝卜——歪扯
跋子踩高跷——早晚有他的好看
跋子打围——坐着喊;坐地呐喊
跋子赶马——望尘莫及
跋子上台——立场不稳
把鼻涕往脸上抹——自找难看
把肥料浇到莠草上——劳而无功;有劳无功
把脸装进裤挡里——见不得人
把人赶到墙根下——走投无路
把娃娃当猴耍——愚弄人
把妖猜当成菩萨——善恶不分
靶场上的老黄忠——百发百中
霸王别姬——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白脖老鸹——开口是祸
白脖子屎壳郎——有特色;与众不同
白布进染缸——洗不清;洗不净
白布做棉袄——反正都是理(里)
白菜帮子——中看不中吃;好看不好吃
白菜地里耍镰刀——散了心
白菜烩豆腐——谁也不沾谁的光
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白骨精扮新娘——妖里妖气
白骨精打跟头——鬼把戏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白骨精送饭——有野心;没安好心
白骨精演说——妖言惑众
白骨精遇上了孙悟空——原形毕露
白鹤站在鸡群里——突出
白虎进门——大难临头;灾祸临头
白开水画画——轻(清)描淡写
白蜡杆结桂花——根子不正
白蜡杆子翻场——独挑
白蜡做的心——见不得日头见不得火
白脸奸臣出场——恶相;恶模样
白脸狼戴草帽——变不了人
白脸狼戴眼镜——冒充好人;充好人
白了尾巴尖的狐狸——老奸巨猾
白猫钻灶坑——自己给自己抹黑
白毛乌鸦——与众不同
白娘子斗法海——精打光
白娘子水漫金山——大动干戈
白娘子遇许仙——千里姻缘一线牵
白日见鬼——玄乎;心里有病
白日做梦——胡思乱想
白水锅里揭奶皮——办不到;没法办
白水下石膏——成不了豆腐
白水煮白菜——淡而无味
白水做饭——无米之炊
白素贞不舍许仙——恩爱难分
白糖包砒霜——毒在里面
白糖嘴巴刀子心——口蜜腹剑
白天打灯笼——白搭
白天盼月亮——甭想;莫想;休想
白天照电简——多此一举
白天捉鬼——没影儿的事
白铁斧头——两面光
白仙鹤长了个秃尾巴——美中不足
白纸上画黑道——抹不掉;明摆着;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白纸写黑字——黑白分明;明摆着;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白纸做的灯笼——一点就亮
厕所里点灯笼——找死(照屎)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八仙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
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打柴的下山--担心(薪)
打架揪胡子--谦(牵)虚(须)
高粱地里找棒子--瞎摆(掰)
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钉鞋不用锥子——真好(针)
王八的屁股——规定(龟腚)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圆)
瞎子进学堂——不认输(书)
泥水匠的瓦刀——光图(涂)表面
泥菩萨洗脸——失(湿)面子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 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 灯草打鼓------------不想。(不响)。
●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 和尚的房子----------庙。(妙)。
●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 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
●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 屁股吃人参----------候补。(后补)。
●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 屁股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 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高粱地里找棒子--瞎摆(掰)
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钉鞋不用锥子——真好(针)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谐音歇后语大全
矮子过河——安(淹)心
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材料;短中取长
矮子爬楼梯——巴不得(迫切盼望)
矮子爬坡——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矮子爬坡——贪便宜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痴心妄想
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矮子坐高凳——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爱打官司逞英雄——穷斗气
安禄山起兵——反了
庵堂里的木鱼一任人敲打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鹌鹑要吃树上果——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
岸上按捞月——自费功夫;白费劲
岸上看人溺水——见死不救
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生搬硬套
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按倒牛头喝水——办不到
按方抓药——照办
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气
八十老翁吹喇叭——有气无力
八月的柿子——越老越红
八月的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雨
八月里的黄瓜棚---空架子
八月十五吃月饼——正是时候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种花生——瞎指挥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
八字写一撇----少一划
巴掌被蚊咬——手痒
巴掌打空----劳而无功
巴掌蒙眼睛——其实遮不住天
巴掌劈砖头——硬功夫
叭拉狗蹲墙头——硬装坐地虎
叭拉狗掀门帘----全仗一张嘴
叭拉狗咬月亮——不知天多高
扒了皮的癞蛤蟆--活着讨厌,死的还吓人
芭蕉结果--一条心
疤痢眼照镜子--自找难看
拔河比赛--两头拉
拔节的个个笋--天天向上
拔了萝卜窟窿在--有根有据
拔了萝卜有眼在--不得白就力
拔了萝卜栽上葱--一茬比一茬辣
拔了毛的鸽子--飞不了
拔了毛的鸽子--看你咋飞
拔了毛的狮子--惹你笑
把镰刀卡在喉咙里--吞也吞不下,吐又吐不出来
把牛角安在驴头上--四不像
把手插在磨眼里--自找苦吃
把它当枕头--置之脑后
把珍珠当泥丸--真不识货
靶场上练瞄准--睁只眼闭只眼
霸王请客--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白玻璃瓶装清水--看透了
白布进染缸--洗不清
白菜熬豆腐--谁也不沾谁的光
白菜长心--老了
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白菜煮豆腐--一清二白(白菜、白豆腐)
白痴的葫芦--傻瓜一个
白骨精唱歌--怪腔怪调
白骨精唱歌--怪腔怪调
白骨精的饭食--碰也不要碰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假心假意
白骨精见了孙悟空--现原形了
白骨精开口--不讲人话
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白骨精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白骨精装袋新娘--妖里妖气
白灰店里买眼药--找错了门
白萝卜扎刀子--不出血的东西
白娘娘斗法海--精打光
搭起牌楼卖酸枣--买卖不大,架子不小
搭起戏台卖豆腐--买卖不大架子大
搭起戏台卖螃蟹--货色不多,架势大
打靶不中----偏了心
打靶中靶心--不偏不倚
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上不了阵势
打半边鼓--旁敲侧击
打草人拜石像----欺软怕硬
打柴的下山--担心(薪)
打出的子弹射出的箭----永不回头
打出来的口供--不实
打灯笼走亲戚----明去明来
打电话遇忙音--不通
打豆人困觉--做事不当事
打断了的胳膊--往外拐
打翻了的调味羹--酸甜苦辣味都有
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打个喷嚏吓死虎--赶巧
打狗不赢咬鸡--怯大欺小
打谷场上的麻雀--胆子早练大了
打鼓不打面--旁敲侧击
打好的鱼网--心眼儿多
打呼噜听见放炮--吓人一跳
打架揪胡子--谦(牵)虚(须)
打酒只间提壶人--错不了
打开棺材喊捉贼--冤枉死人
打开蜜罐又撒糖--要多甜有多甜
打开天窗一一说亮话
打烂缸子作瓦片--不合算
打锣卖糖--各干一行
打鸟没打中----非(飞)也
打鸟人的眼睛----尽往上看
打鸟姿态----睁只眼,闭只眼
打破脑袋叫扇子扇--豁出去了
打上黑脸照镜--自己吓虎自己
打蛇不死--后患无穷
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
打鼠不着反摔碎罐罐--因小失大
夫妻吵架约法三章
妻子总希望能够与丈夫讨论问题,而不是丈夫一味地顺从苟同。她渴望丈夫有主动性,遇事能拿主意,指出妻子哪些做法不妥当,应当怎样改进等等。如果妻子觉得自己是家里惟一主事的成年人,而丈夫和孩子都是靠不住的,那么她就会在心理上觉得累极了,没有安全感,紧张、无奈。如今,确实有些丈夫在家里和在工作场所都显得很“面”。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大男孩”,而真正的成熟男子汉却越来越少见。难怪,人们惊呼“阴盛阳衰”。
丈夫们聚在一起时,也总是流露出自己与妻子相处的苦涩与无奈。他们知道自己未能让妻子满意,但又不知究竟错在哪里。虽然婚姻关系的不和谐并不是件令男人高兴的事,但是男人一般习惯于忍受现实,也就是“既来之,则安之”吧。但是忍受并不能解决问题,男人“没脾气”也并不总是好事。有些夫妻,彼此连架都吵不起来,意味着谁对谁都没了兴趣,失去了热情。“悲大莫过于心死”,这种“冷藏”式的关系也够折磨人的。
男人需要知道,结婚并不意味着从此可以把生活的重担全交给妻子,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些男人,正是把结婚视为完事大吉而出了错。要知道,妻子可能做错事,不成熟,太保守,固执,有偏见,咄咄逼人等等,这就需要男人用智慧和行动去补救因妻子的缺欠而在家庭关系中造成的困难。而有时候,夫妻发生矛盾冲突并非由于谁对谁错,只是彼此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本来嘛,“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两个星球的代表难免互不理解。女人常常不懂男人的心,这很自然,因为男人很少把心扉敞开让她们看个究竟。传统文化逼着男人保持沉默,但要知道,沉默绝不是和睦,假装同意不如坦率地争论呢。
不少女性向咨询员这样诉说:“我丈夫从不与我争吵,从不争论是非,他一见我不高兴就躲开。”也许,丈夫这种退却的办法是幼年时代从其父亲那里模仿来的。这种男人,多半曾有个苛求的母亲或软弱的父亲,他所知道的惟一办法就是退却。然而,回避、退却都于事无补。要想建立幸福的婚姻关系,恰恰需要男人能够表白自己的观点,争论是非,直到问题得以解决。丈夫要让妻子知道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比隐瞒实情要好得多。事实上,妻子的“歇斯底里”往往来自丈夫的沉默、隐瞒和回避。妻子不了解丈夫的真实情况和内心感受时,总是要“歇斯底里”地抱怨和止不住伤心委屈,从而引起误会。
曾有报道说,某对夫妻一辈子相敬如宾,从不吵架,甚至彼此未红过脸。我想,这当属奇迹。就我所知,夫妻在同舟共济、相依为命的漫长婚姻旅途中,吵架不仅是可能,而且是必需。“吵吵闹闹几十年,到头还是好姻缘”,这是普通百姓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
夫妻吵架,不外乎两大类原因,一是外因,二是内因。外因即与婚姻无关的原因。例如,事业挫折、工作压力、人际冲突、丢财遇灾等等导致心情沮丧、生气、忧虑、压抑之类的不良情绪,这类情绪一般不会自动消失,总要找机会宣泄出来。而最安全的宣泄场所当然是家里,最合适的宣泄对象则是配偶。因为每个人只有在家里的“肆无忌惮”才总是能得到宽恕,在配偶面前更适宜暴露出真实的内心;每个人在家里有最充分的安全感,在配偶面前不必那么顾及“形象”和面子。因此,家就常常成为人们把在外面形成的积郁带回来进行“转移性宣泄”的场所。在心理学家看来,情绪宣泄是心理保健的良方,因而主张“家庭要成为心理急救站,夫妻要互为心理医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夫妻吵架犹如即将泛滥的洪水冲开了一个安全阀,从而消除了灾祸隐患。试想,一个人的心理压力日积月累,在工作场所和家里都得不到排解,可能导致什么后果呢?所以,当你的配偶回到家莫名其妙地找岔儿发火,你首先应想到:他(她)是否在外边遇到了什么麻烦事?这时,夫妻间的体贴、关怀、耐心、接纳、容忍是最好的表现。
夫妻吵架的另一类原因则与婚姻生活本身有关。两个来自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和有着不同成长经历的人,结为朝夕相处的夫妻后,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知要经过多少争吵与和解、斗争与妥协,才能达到夫妻之间的某种默契。这就是所谓的“调适”过程。
夫妻在彼此相处中,总会发现对方的某些缺点甚至错误,如果能及时批评、沟通,就能化解矛盾,避免冲突。但多数夫妻并未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平素那些小小的不满存积在心头,越积越多,终于在某个时候爆发出来,发生激烈争吵。这也不足为奇。这种争吵向婚姻生活亮起了红灯,说明彼此的关系中有什么问题确实需要解决了。配偶跟你吵架,说明对你还抱有热情和希望,还十分在意你的言行举止;怕的是双方连吵架的兴趣都没有了,“悲大莫过于心死”,夫妻感情在双方的沉默与冷漠中枯萎,这恐怕是最危险的信号和最折磨人的情景。从这个意义上讲,夫妻吵架应被看成是出于积极的动机,是一种急切的沟通要求,是改善夫妻关系、提高婚姻质量的好机会。
当然,对那些富于知识和理性、平素又有良好沟通习惯的夫妻来说,用不着通过吵架而达到沟通的目的。吵架毕竟是一种非和平的沟通方式,显得不那么文明礼貌。但夫妻吵架又是普遍发生着、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那么,是否需要给夫妻吵架制定某些“游戏规则”,以防不良后果呢?有以下几条规则可供参考。
第一,不留积怨。即双方在吵完之后冷静地把问题谈清楚,把是非弄明白,力求达到真正的和解,越快越好。
第二,不以拒绝性生活去惩罚对方。历来有“夫妻吵架不过夜”之说。因为夫妻性生活是最好的和解机会,而性惩罚却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并可能导致沉闷的僵局,甚至把对方推到婚姻之外去寻求“补偿”。在这方面,那些操纵“房事大权”的妻子更应注意。
第三,不翻旧账。夫妻吵架只说当时、当次的问题,不要把陈芝麻、烂谷子都翻腾出来,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
第四,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面对父母争吵,孩子要扮演旁观者、裁判者、参与者的复杂角色,这是他们无法承受的。父母在争吵中那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语,会损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降低威信,给日后教育孩子增添困难。
第五,不要把姻亲关系牵扯进来。夫妻吵架要解决的是自身矛盾,各自去娘家“搬兵”是有害无益的。夫妻吵架扩及到姻亲关系,问题就会复杂化。
第六,决不动武。“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应是铁的规则。气头上出口不逊可以理解,但动拳头、施暴力就触犯了法律。而且,盛怒之下,拳头是不长眼睛的,打出个三长两短,必将追悔莫及。
总之,夫妻吵架事出有因,但吵架也是一门艺术,把握得好,就能把坏事变好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