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徐志摩,谈一谈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

“再别康桥”徐志摩,谈一谈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第1张

林徽因,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是一位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不可多得的才女,一生致力于建筑学的研究,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

除此之外,她还是一位诗人和作家,她的作品《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悉。

她的文字既充满力量,又写出了美好万物,她的经历充满诗意,又诉说着她圆满的人生。

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进士出身。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年幼的林徽因就已经掩盖不住自己的才华,5岁就受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启发,后跟随父亲,定居在北京生活,同父亲游历欧洲,受欧洲建筑师的影响,励志要做一名建筑师。

在世人眼中,她是不平凡的,即使身在尘埃中,她也是尘埃中耀眼的星星,没有任何原因,她就是如此与众不同。

她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也体验过逃亡的艰苦,但不论生活赋予她什么,她依然保持自己淡如菊的脱俗气质。

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岁月从没有亏待她,她依然是一位洁净、美丽,令人仰慕的女子。

在爱情上,她让徐志摩痴迷一生,让梁思成宠爱呵护一生,金岳霖为她终身未娶,守护了一生。

在事业上,与梁思成共同翻译、编著了许多文学著作,以及她的诗歌著作,至今广为流传。

在友情上,是沙龙的灵魂和核心,是众多友人交往的核心。

许多人都想复制她,却没有人能够成为她。

也是在她16岁时,一个女生情窦初开的年纪,遇上父亲的弟子徐志摩。

林徽因与父亲同游英伦时,结识了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被徐志摩优雅的谈吐、广博的学识、俊朗的外表所吸引。

此时,徐志摩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但他还是被林徽因的气质所吸引,义无反顾的爱上了她。

他们之间一直都有书信来往,互相倾诉彼此内心的声音,从文字到音乐、从天文到地理,他们有谈不完的话题,

青春懵懂的林徽因像是在与心中的那个人谈恋爱一样,被他温文尔雅的气质吸引,陷入了爱情的海洋,无法自拔。

他们之间的爱情,无关现实,只是纯粹的美好,纯粹的爱。然而,这种美好,是无法与现实相匹配的。

她知道,徐志摩已经为人夫为人父,她不能做这个拆散别人家庭的“坏人”。

徐志摩为了能与林徽因在一起,他向身怀六甲的妻子张幼仪提出了离婚,徐志摩曾经说过,他与张幼仪仅仅是夫妻而已,他并不爱她。

他们之间完全是旧社会的包办婚姻,甚至都没有恋爱的冲动,更别提爱了。

张幼仪也知道,他们之间没有爱,即使自己为他生孩子,依然得不到这个男人的心。

徐志摩提出离婚时,张幼仪不哭不闹,也没有挽留。

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也就在这时,在梁启超的安排下,与梁思成相识。

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

最终,林徽因与徐志摩也没有在一起,她与梁思成一起出国留学,在林徽因的影响下,梁思成逐渐对建筑学有了兴趣,两人一起攻读建筑学,后来两人成婚。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也很大。他是林徽因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

即使徐志摩后来离了婚,林徽因也没有与他在一起,因为她发现,对徐志摩的情感是仰慕,他们可以有谈不完的话,但他们成不了夫妻。

“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林徽因说。

康桥,是徐志摩和林徽因的康桥,他们曾经互相依偎,充满回忆的康桥,如今变成了徐志摩笔下的《再别康桥》。

梁启超与林徽因父亲本是好友,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林徽因没有理由不接受梁思成。

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后, 梁思成问她:“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

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很实际,没有波光粼粼的文字衬托,只有互相的守护和陪伴。

两人一起出国留学,在建筑学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两人的日子虽平淡,但梁思成一直很宠爱林徽因。

梁思成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你不爱我了,你一定要告诉我,我会主动退出。”

战争爆发后,她被迫中止工作,跟随丈夫,辗转来到昆明,他们住在低矮破旧的宿舍里,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条件,使她肺病复发,只能卧床休养。

梁思成看着十分心疼,每天想着法的为她弄来新鲜鱼肉炖汤滋补。

可战争时期哪有那么容易弄到鱼呢?

如此可爱的梁思成,让哪个女人能够狠心离开他呢?

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不比别人少。

徐志摩还是再婚了 。

后来徐志摩与已为人妇的陆小曼相识,陆小曼舞跳的好看,常年流连于歌舞场所,过着上流人的生活,但是丈夫王赓一直醉心于工作,没有时间陪她。

王赓是一位很有权势的将军,事业有成,但是对哄女人上面的确比徐志摩差了很多。

陆小曼同样被徐志摩温文尔雅的气质吸引,可以说丈夫王赓与徐志摩的气质完全相反,陆小曼有很喜欢这种浪漫的感觉。

与徐志摩陷入爱河后,想离婚与他在一起,王赓虽工作很忙,但对陆小曼还是一心一意的,当他听到陆小曼要与自己离婚,他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因为在王赓的呵护下,陆小曼吃穿不愁,除了无法陪她,其他都可以满足。

然而也就是这一点,让他们的婚姻走向了尽头。王赓已知陆小曼不愿在与自己相守,忍痛离婚。

徐志摩与陆小曼如愿结婚,可是失去了王赓金钱的支持,陆小曼显然适应不了平淡的日子,每天的花销,徐志摩几乎都供应不起。

为了满足陆小曼的生活,徐志摩不断的工作,演讲,生活压的他快要喘不过来气。

1931年,徐志摩在去参加林徽因演讲的路上,不幸遭遇坠机事故逝世,林徽因在一片残骸中留了几片碎片,留作纪念。

纪念这段纯真的爱情。

林徽因曾举办的沙龙,聚集了所有有名气有身份的才子和知识精英。

他们聚在一起可以畅所欲言,谈古论今,谈天说地,广交朋友,林徽因以她优雅的气质游走其中。

她广博的学识、灵敏的反应和巧妙的应对能力,被一位叫金岳霖的男人吸引。

金岳霖,哲学家,才子,就任于清华大学,男人的冷静、理性全部都体现在他的身上。

他也是每期沙龙中的常客,文质彬彬的气质一点也不张扬,他就坐在某个角落里洞悉着这一切。

与林徽因相识后,一直保持友好关系,就连居住都很相近。

金岳霖对林徽因呵护备至,曾一度让林徽因很是为难。就这样,金岳霖爱了她一辈子,直到林徽因去世,梁思成再娶,自己却终生未娶。

林徽因去世的追悼会上,他为她写“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挽联。

金岳霖的爱一眼万年,用一生守护一人,令人敬佩。

林徽因身边的三个男人,三种性格,她是苦恼的,也是幸福的。

有“再别康桥”徐志摩的纯粹无暇的爱,有呵护备至的梁思成,有默默守护的金岳霖,这三位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男人,共同呵护着她,她的传奇一生实在令人难以忘怀。

(资料参考:—林徽因)

END

今日话题:

能如何看待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欢迎留言分享

  题目:追忆林徽因 百年见幽兰

  阅读林徽因,滋生出一份感佩,惊奇世间果然有这样的女人,集才气、集美质、集傲岸,也集热爱与事业于一体。仰止当世,光照来人。如果不是生不逢时,如果她不是多病的女人,如果她的诗作文集有人编纂整理,或许今人读到的也许会是一个真正的女诗人,读到的一定会是一个近代建筑史上的泰斗。

  林徽因其人

  林徽因 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 。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与建筑

  林徽因16岁随赴欧考察的父亲游历欧洲,卜居伦敦一年,受邻居女建筑师的影响,立志将来一定要学建筑。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都选择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系,因为当时的宾大建筑系不招女生,林徽因改入该校美术学院,但主修的还是建筑。

  据《林徽因传》的作者张清平介绍,当年梁思成是因为林徽因喜欢建筑学而学建筑的。建筑学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的事业,也是情感沟通的基础。从1930年到1945年,他们夫妻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有一幅两人一同倚坐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屋顶上,1936年的林自豪地相信自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

  她发表有关建筑的论文主要有《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与梁思成合著)、《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署名林徽因、梁思成)、《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署名林徽因、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辽、宋部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梁思成、莫宗江合著)。

  林徽因与文学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

  在当时,知识分子是社会少数、精神贵族,像林徽因这样受过良好教育才貌出众的女子,更是凤毛麟角。她承认自己是受双文化教育长大的,英语对于她是一种内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一种灵感、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中西文化融合造就了一个“文化林徽因”。她是诗人,一生写过几十首诗,在诗歌创作上受徐志摩影响很明显,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激昂

  林徽因

  我要藉这一时的豪放

  和从容,灵魂清醒的

  在喝一泉甘甜的鲜露,

  来挥动思想的利剑,

  舞它那一瞥最敏锐的

  锋芒,象皑皑塞野的雪

  在月的寒光下闪映,

  喷吐冷激的辉艳;——斩,

  斩断这时间的缠绵,

  和猥琐网布的纠纷,

  剖取一个无瑕的透明,

  看一次你,纯美,

  你的裸露的庄严。

  …………

  然后踩登

  任一座高峰,攀牵着白云

  和锦样的霞光,跨一条

  长虹,瞰临着澎湃的海,

  在一穹匀静的澄蓝里,

  书写我的惊讶与欢欣,

  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

  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

  永远膜拜,

  膜拜在你美的面前!

  (5月,香山)

  展缓

  林徽因

  当所有的情感

  都并入一股哀怨

  如小河,大河,汇向着

  无边的大海,——不论

  怎么冲急,怎样盘旋,——

  那河上劲风,大小石卵,

  所做成的几处逆流,

  小小港湾,就如同

  那生命中,无意的宁静

  避开了主流;情绪的

  平波越出了悲愁。

  停吧,这奔驰的血液;

  它们不必全然

  都去造成眼泪。

  不妨多几次辗转,溯洄流水,

  任凭眼前这一切缭乱,

  这所有,去建筑逻辑。

  把绝望的结论,稍稍

  迟缓;拖延时间,——

  拖延理智的判断,——

  会再给纯情感一种希望!

  一首桃花

  林徽因

  桃花,

  那一树的嫣红,

  象是春说的一句话:

  朵朵露凝的娇艳,

  是一些

  玲魂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

  柔的匀的吐息;

  含着笑,

  在有意无意间

  生姿的顾盼。

  看,——

  那一颤动在微风里

  她又留下,淡淡的,

  在三月的薄唇边

  一瞥,

  一瞥多情的痕迹!

  八月的忧愁

  林徽因

  黄水塘里游着白鸭,

  高粱梗油青的刚高过头,

  这跳动的心怎样安插,

  田里一窄条路,八月里这忧愁?

  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

  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

  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

  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

  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

  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

  但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

  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连牵。 无题

  林徽因

  什么时候再能有

  那一片静;

  溶溶在春风中立着,

  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

  什么时候还能那样

  满掬着希望;

  披拂新绿,耳语似的诗思,

  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

  什么时候,又什么时候,心

  才真能懂得

  这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年岁;

  昨天的静,钟声

  昨天的人

  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

  哭三弟恒

  ——三十年空战阵亡

  林徽因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假使在这不可免的真实上

  多给了悲哀,我想呼喊,

  那是——你自己也明瞭——

  因为你走得太早,

  太早了,弟弟,难为你的勇敢,

  机械的落伍,你的机会太惨!

  三年了,你阵亡在成都上空,

  这三年的时间所做成的不同,

  如果我向你说来,你别悲伤,

  因为多半不是我们老国,

  而是他人在时代中碾动,

  我们灵魂流血,炸成了窟窿。

  我们已有了盟友、物资同军火,

  正是你所曾经希望过。

  我记得,记得当时我怎样同你

  讨论又讨论,点算又点算,

  每一天你是那样耐性的等着,

  每天却空的过去,慢得像骆驼!

  现在驱逐机已非当日你最理想

  驾驶的“老鹰式七五”那样——

  那样笨,那样慢,啊,弟弟不要伤心,

  你已做到你们所能做的,

  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

  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

  弟弟,我已用这许多不美丽言语

  算是诗来追悼你,

  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咙多哑,

  你永不会回来了,我知道,

  青年的热血做了科学的代替;

  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的心底。

  啊,你别难过,难过了我给不出安慰。

  我曾每日那样想过了几回:

  你已给了你所有的,同你去的弟兄

  也是一样,献出你们的生命;

  已有的年轻一切;将来还有的机会,

  可能的壮年工作,老年的智慧;

  可能的情爱,家庭,儿女,及那所有

  生的权利,喜悦;及生的纠纷!

  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你相信

  今后中国多少人的幸福要在

  你的前头,比自己要紧;那不朽

  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永久。

  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后一切你交出。

  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

  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1934年,李庄

  林徽因的感情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两位才情横溢的青年热烈地相恋了,徽因深爱着志摩,但志摩的妻子---幼仪的影子在她心中总是拂不去,经过痛苦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之后林徽因经过一翻理性的考虑,同意了父亲为她定的一桩婚事,嫁给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游学欧美主攻建筑设计。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婚后梁对林呵护倍至,夫妻二人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他们在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

  金岳霖 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终生未娶。一直恋着林徽因。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

  人类进入文明史后,女性一直被淹没在历史的黑洞里。在妇女解放这条路上,20世纪中国妇女先觉者中相当多的人以与新文学共体的方式,张扬着自我的独立品格,从而让我们见识到有别于传统“象牙美人”、激荡着青春气息与时代风云的美丽人生。林徽因应该是这一群体中很特别的一个。面对这样的女子,倘若还要纠缠她的情感,那么那个据说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家金岳霖的真诚最能够说明她情感的品质。倘若还要记起她的才华,那么她的诗文以及她与梁思成共同完成的论著还不足以表现她才华的全部,因为那些充满知性与灵性的连珠的妙语已经绝响。倘若还要记起她的坚忍与真诚,那么她一生的病痛以及伴随梁思成考察的那些不可计数的荒郊野地里的民宅古寺足以证明,她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今天我们在这里怀念——林徽因。

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揉合得浑然一体。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诗中,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比喻笑声的清脆悦耳,直上云天,既贴切,又新颖,别具一格。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与冰心、庐隐同为著名的闽籍女作家。

人类进入文明史後,女性一直被淹没在历史的黑洞里在妇女解放这条路上,20世纪中国妇女先觉者中相当多的人以与新文学共体的方式,张扬著自我的独立品格,从而让我们见识到有别于传统"象牙美人"、激荡著青春气息与时代风云的美丽人生。林徽因应该是这一群体中很特别的一个。面对这样的女子,倘若还要纠缠她的情感,那麼那个据说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家金岳霖的真诚最能够说明她情感的品质。倘若还要记起她的才华,那麼她的诗文以及她与梁思成共同完成的论著还不足以表现她才华的全部,因为那些充满知性与灵性的连珠的妙语已经绝响。倘若还要记起她的坚忍与真诚,那麼她一生的病痛以及伴随梁思成考察的那些不可计数的荒郊野地里的民宅古寺足以证明,她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

P005

我们总是会被突如其来的缘分砸伤,把这些当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题。有些缘分只是南柯一梦,瞬间的消逝便成了萍踪过往。有些缘分却落地生根,扎进了你的生命中,从此纠缠不清。一个开始不信宿命的人,日子过得久了,被春去秋来、花开花谢的因果所感染,变得从此相信命定之说。人到了一定年岁,追求的只是平和与淡定,待到华丽转身,从前的时光已是回不去的浪漫。

P018

人的一生总有注定错失的因缘,和你携手相伴的人或许不是你要的那杯茶,但你还是要强忍着苦涩饮下。所以彼此疲倦并不是谁的过错,只怪造化弄人。

P047

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渴望能够有一个可以和自己惺惺相惜的人。而被俗事缠身之时,许多感动的片段都会被忽略。

P059

“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地我,而是他用诗人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人与人真的不同,两个相爱的人分开以后,一个人极力想要擦去过往痕迹,另一个人则想珍藏曾经的美好。谁都没有错,只是对待人生的方式不同而已。林徽因是个清澈的人,她不愿背负过去,只想平和地活在当下,告诉所有的人,她一如既往的美好,永远不会让自己错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P079

有时候安稳对爱情对一个女子来说更重要。真正爱一个人,是成全她的一切,容忍她的一切。下雨的时候,给她撑一把油纸伞;寒冷的时候,给她一个温暖的臂弯;天黑了,永远有一盏灯为她点亮;晨起时,给她一缕温暖的阳光。我想世间平凡女子需要的就是这般寻常的爱,一种烟火的幸福,不浓郁,但经久。

P082

命运就是这样,在你迷茫的时候会给你暗示,让你选择自己所要走的路。

P088

也许风花雪月只是林徽因偶尔想要品尝的一杯咖啡,而凡尘烟火才是她要的真实生活。

P107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P108

每个人都有做梦的资格,但是错过了做梦的年龄,再想要肆无忌惮地做梦就必定要付出代价。

P152

她是这样的女子,任何时候都深知自己所要是怎样的生活。每当她走至人生岔路口,她可以很清楚分辨出自己要走的路,或转弯,或前行,都那样从容不迫。

P167

这是一个值得世人钦佩的女子,也许她征服不了命运,却可以驾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她是一个贪恋岸上烟火的女子,不会让自己逆水行舟,倘若不慎溺水,也会用最美的姿态自我救赎。

P185

哪怕是一字不识的凡夫,也可以让生活充满热情;哪怕是一偈不参的俗人,也可以悟懂深刻禅意。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就都是驿站,将来启程也不再那么迷惘。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1林徽因悼念旧情人徐志摩的。

2林徽因写给刚出生的儿子。

我觉得这是她写给自己儿子的。

这首诗充满了生命的喜悦,完全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满腔的柔情,纯净而温暖,哪里有男女之情,哪里又有悼亡的哀伤?

当年,是已有家室的徐志摩对青春美少女林徽因一见钟情,并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徐志摩还因此坚决要和正怀孕的妻子离婚。

那么,林徽因也一样深爱徐志摩吗?

我看未必。

也许徐志摩这份狂热的爱慕,只是满足了林徽因虚荣的少女心。

林徽因并没有选择徐志摩,而是梁思成。

梁思成问:为什么是我呢?

林徽因调皮的说:“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准备要听了吗?”

婚后,两个人琴瑟和鸣,双宿双飞。

当然,中间也出过一段小插曲。

她遇到了深情又执着的金岳霖。

而林徽因,也对温文儒雅,一表人才的金岳霖有好感。

但最终,林徽因还是拒绝了金岳霖。

金岳霖为她终身未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93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