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的宝宝,脾气大,而且生气的时候怎么说她都不听,怎么办呢?
科学 育儿 ,我们需要做个有智慧的家长。
一、孩子和家长的冲突,很多时候都是家长对孩子的不理解或解决问题方式的不得当造成的。
1、首先,家长要理解孩子。
两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慢慢觉醒,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可能还未达到能够精准地表达出自己心声的水平,家长应该多花一点心思,去倾听、去理解孩子,为什么生气,为什么发脾气?
2、其次,解决问题要有技巧。
当我们理解了孩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接下来就需要解决问题了。
有时候,我们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理解,只需要理解就够了。
有时候,我们还需要有智慧、有技巧地变通,变通得巧妙,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最后皆大欢喜。
二、家长在日常中需要做好榜样
1、做一个“听话”的家长。
家长如果经常向孩子发出“听话”的要求,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在孩子眼中,他们也是“不听话”的家长,而孩子会无意识地学会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人。
当然,“听话”的家长也绝不是言听计从,对于孩子那些没有礼貌的发号施令,没完没了的交换条件,粗鲁无礼的话语,要坚决地说不,让孩子明白底线在哪里。
2、做一个勇于认错并改正的家长。
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冲突,如果家长永远是对的,那么犯错的就只能是孩子。家长从来没有错,孩子就看不到认错的榜样,最后学到的也将是“我从来没有错”。
两岁宝宝的口头禅是:我不要。不管说什么都会回答我不要。
如果妈妈说:喝点水好不好?宝宝会说:我不要;吃饭好不好?宝宝也说不要。其实这不是宝宝脾气大,而是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宝宝拥有了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的意识。这时候的宝宝被两种思想左右:
第一,我的东西别人不能动,甚至连顺序都不能动。比如小杯子在桌子上,妈妈移到另外一个桌子上,宝宝会哭闹固执的放回去。衣服也不能随便换,穿一件一直都要穿。这些 都是宝宝在宣誓自己的主权。
第二,我要按自己的心意来。其实有时候并不在于谁对谁错,只要说出“我不要”,就表明自己的心意了,反正不能和别人一样。
建议家长用“你可以”来和宝宝沟通,把宝宝坚持自我的注意力转移一下。比如:对宝宝说,吃饭时间到了,宝宝该做什么了啊?让孩子自己说出来,他就觉得是应该做的呢。还有不要使用问句,好不好,行不行之类的问句,宝宝就喜欢接不要,然后就真的固执的不要了。家长可以用陈述句和孩子说话,减少说不要的机会。
就这么多了,试试吧!
另外,这时候对宝宝说教或者批评是无效的,因为他的注意力都在他的要求,根本没有时间理解对错。
两岁的宝宝正处于一个争取独立,较为叛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喜欢用“不”来拒绝家长。很多家长把两岁阶段称为“可怕的两岁”,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叛逆、不听话、脾气还大。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孩子生气的时候怎么说都不听。
因为你选择的时机不对,不管孩子几岁,脾气大不大,就算是大人,在生气的时候,也听不进去别人说的话。此时此刻,孩子是被情绪控制住的,他不冷静下来,没办法听进去家长说的话。
所以,想跟孩子讲道理,一定不要选择他正在发脾气的时候,要冷静下来再谈。
那么,孩子生气发脾气就不管了吗?当然不是,我们要来先处理情绪,再去处理问题。
孩子生气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个私人空间,让他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哭闹不止,家长可以认真地告诉他,理解他的不开心,他也可以选择哭的方式来发泄情绪,会陪着他。如果哭够了,再来谈一谈为什么生气,一起来解决问题。
孩子生气一定不是无缘无故的,能够找到生气的原因最好。家长要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体会他们的情绪,在大人眼里可能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是在孩子眼里很重要。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小题大作,实际上不过是我们的立场不同罢了。
怎样说话,孩子更容易接受。
1、根据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家长要尊重他们独立的意识和行为,允许他们自我尝试。
当孩子发脾气哭闹的时候,家长可以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选择“哭五分钟还是哭十分钟以后来跟妈妈谈这个问题。”或者是问他们希望怎样做。
2、两岁的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加上语言能力如果不是很好,就更容易情绪失控,因为他们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家长可以教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我感受的方法,比如这样引导他们来说,“宝贝,你是不是因为玩具坏了,所以难过发脾气呢?你可以告诉妈妈你的感受,妈妈就知道你的想法了,就能够来帮助你解决问题。我们可以修好玩具,或者是下次再买一个。”
3、不要以暴制暴,只会恶性循环。
对于爱发脾气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要以暴制暴。否则,孩子会学家长,脾气越来越大。父母是孩子重要的老师,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所以在家里,父母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失控的自己成为孩子的“坏榜样”。
两岁左右的宝宝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可是他们往往又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肢体去做好这件事情,深深的挫败感席卷他们的“小世界”,不知道如何发泄和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于是孩子会做出哭闹、跺脚、打人等比较恶劣的行为。
我家大宝是个女儿,在两岁的时候比较乖,没有出现脾气大这种情况,但是我家元宝有时就出现这种情况,两岁的孩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自己做主,最大的武器就是不讲理的大哭,怎么解决这些冲突我认为家长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等待孩子平静是必要的环节,切忌冷淡处理
如果孩子哭闹,我们表现的一惊一乍,那么孩子只会哭的更起劲。但如果不理不睬,任由孩子哭泣,也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在孩子3岁之前,孩子对家长表现出来的关心或是漠视的态度非常敏感,如果他哭了没人搭理,不安的情绪就会显著的加强。
有一次我接元宝放学回到家,打开家门的时候,没有让他关门,而是姐姐跑去关上了大门,小家伙马上大哭起来。看到这样的情况,宝妈赶忙停下手中家务活,跑到孩子身边蹲下来,看着元宝,语气和缓地跟他说:“元宝,不着急,妈妈在呢。”与此同时,宝妈抱住了元宝,让孩子知道妈妈关心她、爱他,过了一会儿,元宝渐渐的平静了下来,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的事情上,也就忘记了刚才哭闹的事情。
这种时候,千万不要吝啬你温暖的怀抱,抱抱他,亲亲他,给他必要的安慰和爱抚,而这正是孩子所需要的。
鼓励孩子主动表达哭闹的原因
经过安抚之后,等孩子终于冷静下来,我们就可以问孩子了,“你刚才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啊?”,宝宝不一定会说或者也未必说得很清楚。但你脑子里大致有了几个答案,可以列举出你猜测的原因,帮着他表达出来。
喜欢哭的孩子,除了性格原因之外,大多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没有培养好。而 一旦孩子“开始表达了”,我们就应该及时的给孩子鼓励和肯定,告诉孩子今天的能静下心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很不错,父母的及时鼓励能大大提升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
用孩子感兴趣的事来转移注意力
孩子实在安静不下来时可以找周围他感兴趣的事,比如,你听,树上有小鸟叫,那个哥哥在玩什么 游戏 呀?等等,只要转移了注意力,两岁大的孩子一般会暂时忘记刚才发脾气是为什么了。
父母要尽量避免小朋友对着来,更不要用武断的强迫法让孩子乖乖地听话,而是要了解他行为背后隐藏的教导机会,让孩子顺意,大人也顺心。
嘎嘎!又是一个可怕的两周岁啊!大人们忽然发现曾经的乖宝变得很反常,每天拧巴的不得了,稍不如意就大哭大叫发脾气,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其实,这是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了。孩子一开始会觉得自己和大人是一体的,但是随着不断成长,宝宝又很快意识到自己和爸爸妈妈是分离的,所以宝宝要通过自己的独特方式来体验自我的存在,那就是“不配合,对着干,发脾气”,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意志。这个过程大概会持续到四岁左右,直到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正常发展,这种反常才会停止。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全力帮助宝宝顺利寻找“自我”吧!
1顺其自然,不强人所难。
2理解宝宝的行为,敏感期内的孩子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驱使,没有为什么。
3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给孩子体验“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很多时候不与孩子“较劲”,他一般会跟很配合。
父母须知:自用意识敏感期内,呵斥和打骂无用论,只有尊重孩子的意愿,才会得到孩子的合作。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教育孩子,是一个非常细致的事情,就跟蝴蝶效应一样,一不留神的举动就可能给孩子,打上一生的标签。
2岁的孩子,是没有善恶感念的,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我反倒认同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
这个时候的孩子,不知道该做什么,只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所以,找清楚孩子在想什么,从根本入手,循循善诱~
孩子无非想多折腾一下,然后您的方法也用到头了,无非是打一顿,所以再这么下去也只能练就孩子更强大的心脏。这个阶段孩子都会有点叛逆,程度不一样,妈妈首先要有心理准备这段时间孩子就是那么坏,不要指望打一顿就变乖宝宝,放弃这种不现实期望你就不会那么烦燥了。然后,多带孩子出去玩吧,把精力都消耗在外面。
我只说亲身体验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没事在家打孩子玩
关注小豆芽妈妈官方账号,学习更多知识,1234里的大红字是儿童绘本名字,需要儿童和家长一起学习进步,别把问题只丢给孩子,有时候可能家长不理解孩子的话,不理解他的行为是什么意思,有的打着为了你好劲做些伤害心灵的事,一个劲的否定他,或是一个劲的夸,或是有问题只知道打,而不知道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他是什么都听不进去的。等他自己冷静下来,再安抚他。大人说教可以说是不怎么起作用的,还未到三周岁他是不讲道理的。
和孩子发生争吵后,家长可以这样做(1)首先,真诚的给孩子道个歉,说:妈妈(或爸爸)刚才有点激动,没有认真听你讲的,很不妥,对不起(2)问问孩子的感受:我那种状态,你当时是什么样的感受?让孩子把情绪宣泄出来(3)共情孩子:如你很委屈,很愤怒等,让孩子感觉父母理解到自己了(4)孩子情绪平静下来了,再把之前争吵的事情,重新梳理一下,看看家长和孩子的分歧在哪里?(5)最后,孩子的想法,父母的想法,进行碰撞,最终在平等中达成共识。希望能帮到您。
在生活中与同伴争吵不休,突然发现是自己的错,那我们首先就要直视错误,不要顾忌自己的颜面问题,主动说一声“对不起”争吵的本质就是你们的认知不同。
当你们的认知不同,就会发生争吵。每个人都只能够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上去看问题,而不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问题,也不会站在别人的认知上去考虑问题。因为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
所以当你意识到自己跟一个人争吵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得闭嘴了。因为你在跟对方的认知打架,当对方的体型比你大,你还打不过对方,那就得趁早闭嘴。
不要试图去用你的认知去告诉别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为你的认知不是对方的认知,而是你自己的认知。当对方意识到自己是错的,这样的沟通才是有价值的。
这样你们的沟通才是有用的。
所以找对象也是一样的,当你们一开始就沟通困难,那你们的认知就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不是去教育对方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去做你自己的事情,去找对的人。
当一个人跟你说1+1等于3的时候,你不是去告诉对方是等于2,而是要跟对方说,你真的很聪明。然后就离开。
这样才显得你聪明,而不是跟对方去争,也不是拿着个计算机去算是不是等于3。无论结果是多少,你们都不是一路人。
不是一路人,就不能走到一起。你们就不可能成交。
你跟任何一个人有争吵,都是如此。无论你是跟你的父母,跟你的家人,跟你的朋友,跟你的同事,他们都有自己的认知。当你认为你是对的,但是你过的并没有那么的好,那么你就是错的。
你的认知也是错的,你就得否定你自己。当你的亲戚混的比你好,他比你有钱,有名,那么他的那套认知才是对的,你得向对方学习,而不是觉得别人比你牛比,你的自尊心就上来了。
但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的认识是有问题的,他们会以为自己的认识没有问题。他们会说,你看我用我的认知也可以活到今天,但是你要知道的
是,人跟人之间的不同不是20岁到30 岁的时候,而是40岁以后的不同。
你之所以觉得差不多,那是因为没有到时间,人一旦到了40岁之后了,那人跟人之问的差距就出来了。而这个差距一定是认知的差距导致的,认知掌握一个人的行为,认知才会让一人变的越来越不同。所以,放下你的面子,鼓起勇气去说一声“对不起,是我错了”
破冰第一人和信仰问题
小孩子在一起玩,难免发生口角。小秒针与朋友玩得起冲突时,我一般不闻不问,由着他们自己解决矛盾。即使打起来了,只要不厉害,不发生流血事件,就听之任之。我总觉得,小孩子不打架是有问题的。打架可以强健体魄,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手脚配合能力,增进以后多锻炼身体的决心和动力。而且,只有打架打到两败俱伤,才知道打架不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小时候把该打的架打完了,长大以后才会理性,不随便诉诸武力。
吵架也好,打架也好,后果一般都是发展成冷战、僵局,严重的就断交。这一类的把戏,我小时候也是常演的,动不动就断绝外交关系,还要求归还过去送的礼物,如同两国断交要撤回大使一样。
双边关系冰冻严重的时候,我还是会干预的。问清楚情况,分清责任,谁的错多,就批评谁多一点。但对于小秒针,即使他一点错没有,也总有一点是要批评的:没有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然后就鼓励他做破冰第一人。我告诉他,将僵局进行到底的人,不仅没气量,而且很愚蠢。走出破冰第一步的人才是大度的人、高贵的人、让人生敬的人。
小秒针没什么气性,只要两句好话,心情就一片阳光灿烂,所以,即使主要的错不在他,他也常能勇敢地首先道歉。这一点让我很欣赏。他一主动道歉,对方也就说对不起了,两人就此和好,皆大欢喜。
但是我发现,很奇怪,小秒针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做破冰第一人。有时候,他会非常强硬地坚持不道歉。而且,他的强硬态度并不与事态的严重程度和据理多少成正比。有时候,他没错,让他道歉,也很容易,有时候,他明明错了,却不肯道歉。其中的规律,我不得其门而入。
这一天,又出状况。错在小秒针,他就是不服软。那个得了理的小朋友连同家长,都在一旁冷冷地看我的表现和作为。我万般努力地抛开自己的面子,按捺着性子,跟小秒针说道理,第一,有错就要承认、要改,第二,人要大度。
只好再讲一次六尺巷的故事。宰相张英的家人跟邻居都要盖房子,争地争得不可开交。张英有气量,写信回家: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便把自己家的墙往后挪了三尺,邻居一看,不好意思了,也往后挪了三尺,留出一条互相谦让的六尺巷来。
小秒针直哼哼,翻着白眼球对我:你往后挪三尺,别人要是又往前进三尺呢?你不是白让了吗?问题还是没解决。还配合以动作:双手一摊,白眼一翻。一时间,我脑子里锣鼓轰鸣,醍醐灌顶。
小秒针的强硬态度,原来是与对方的通情达理程度成比例的。某些小朋友,你道歉,他就接受,他也会道歉,下次还会跟你抢着做破冰第一人。某些小朋友,你道歉,他更得势,得理不得理,都不饶人。对后者,小秒针很清楚其中的逻辑:不是他的错,他先道歉,倒成了他的错,这个黑锅,他不背;是他的错,道歉了对方也不体谅,他白白丢了面子,这样的傻事,他不干。所以,不管怎么着,他就是不道歉。
小秒针的问题是对的,你先让三尺,等于放弃了主动权,现在问题能否解决,控制权在对方手里,他可以不退,还可以再进三尺。我教育小秒针主动破冰,等于将他置于某种危险—至少是很有风险—的境地,而结果是要他自己来承担的。率先表示友好,如果热心贴上了一张冷脸,岂不受伤?平白损失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岂不犯傻?我深吸一口气,无言以对。
回到家,我给小秒针讲了个童话:一座花园里撒满了花籽儿。花长出来之后,有两种选择,一是开出花来,这样花园会很美丽,但花瓣很娇嫩,很容易被划伤。另一种选择,是长出刺来,刺不会被别人伤害,还可以刺伤别的花瓣,但是每多一根刺,花园的温度就降低一度,如果温度太低,花园里所有的花和刺都会死。我问小秒针:你开花还是长刺?
小秒针左算右算,权衡不清利弊。我握住他双手,中断他的权衡算术。我要告诉他的是,世上的事,有的要靠能力做到,比如运动会跑步第一名、学习成绩总是很好;这些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努力了,尽心了,就问心无愧。
有的事,要靠意愿做到,比如过马路遵守红绿灯指示,在公共场合不留下任何垃圾。这样的事,每个人都能做到,就看你做不做,有修养的人,会做到。
还有一些事情,是要靠信仰才能做到的。人活着,要做正确的事,即使它会损害你的现实利益。现实利益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也不是重要的标准,人要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你认为花园里的花比刺好,你就做花。不管别人做什么。你开出花来,花园就多一朵花,你长出刺来,花园的温度就低一度。这就是你能为整个花园做的事。别看你小,你并不是微不足道的,你一个人或许不能决定整个生态环境,但你肯定能影响生态、改变生态,你可以决定花园里是多一朵花少一根刺,还是少一朵花多一根刺。你可以为生态环境尽到你的一份力,一份责任。而且,你必须选择,要么是为美丽和改善出一份力,要么就是为降温和恶化出一份力。没有中间道路。那么,为了整个花园,为了你内心的信仰,你能牺牲一点现实的利益,冒一份被刺伤的危险吗?你能的,因为你高贵,因为你超越,因为你知道人应该怎么活着。
还有,花园里总会有刺。你可知道,该如何面对那些刺呢?你痛恨刺,为此,你可以变成比一般的刺更厉害的刺,把这些小刺统统折断。但你的出现,会让花园里的温度降两度。这叫做以恶抗恶,它只能让恶越来越大,刺越来越粗壮。但这是背离我们的初衷的,因为我们真正想要的,是没有刺的花园。所以,要换一个思路想问题:要相信自己,不要小看了自己的感染力,你不只是被刺对待、被刺伤,你也在对待刺,用你的花瓣对着刺,展示着刺没有的美丽。
刺可能会感化、会向往、会羞愧、会自卑、会转化。而且,别的那些还没有决定做花还是做刺的植物,会在你的感染下做出好的选择。所以,坚定地做你自己,你越坚定,越能影响他人,改变他人。
你要做的就是:因为你的存在,花园更美丽,而不是更寒冷,这是你对花园的交代;做你认为该做的事情,这是你对自己的交代。别的,不必考虑。
就像《荀子》说的: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小秒针看着我,似懂非懂地点头。我把小秒针揽在怀里,万分怜惜。是我把他这么娇嫩的花儿,放进了有刺的花园里,置于又苦寒又辽远的天地之间。但是,天地自有常,花园里总会有刺,刺总会遵循丛林生存原则。所以,除非植物不生在花园,否则就要面对刺和选择。但愿我的小秒针能做坚强和坚定的花。但愿花园会越来越美丽,而不是越来越冰冷。
孩子,希望你长大后会明白今天的童话,希望你做正确的自己,让自己快乐和满意。
孩子情绪上还没有缓和过来,家长暂时就搁置一边吧,顺其自然就好
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了,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和家长走到了这一步。但是不论怎样,按照常规情况来理解,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您的孩子身上,而孩子又不愿意接受,一来二去,这种结局就难免了。
作为家长,大家首先必须要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不能因为他们是您的孩子,家长就拿他们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从而肆无忌惮地对他们口无遮拦,美其名曰都是为了你好,强制他们必须要按照家长的意图来做事,否则就是不孝之子,就是上不得台面的人。
有的家长虽然出发点是好的,确实是期望着孩子能够学有所长,但是他们说话的时候,常常是言不由衷,心里想的,嘴上说的却都是两码事,让孩子无法感受到家长们真正的心意,家长们反而在不断否定孩子努力的同时,也把孩子越推越远,彼此之间的嫌隙也越来越大了。
家长怎么做才是比较合理的呢?
家长首先必须要清楚一点的就是,在一个家庭当中,家长作为家庭的组建者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天然地占据着优势,这就让他们无可避免的在心理上充满了优越感,也让他们在孩子面前表现的说一不二,自认为自己已经为家庭为孩子尽心尽力了,孩子就得要俯首帖耳,对自己恭恭敬敬地,对家长的话全盘接受下来,才是为人之子理应如此该有的品格。
许多家长恰恰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孩子们现在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太多太多了,有很多家长没有教授过他们的内容,他们自己实际上都已经了然于胸。这就导致他们在面对家长的高压态势的时候不以为意,反而据理力争,试图为自己辩解。
一旦发生这种事,家长必须要主动冷静下来,主动向孩子示好,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既然大家都清楚家长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孩子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那么作为行走职场几十年的家长们,自然也清楚和孩子进行口舌之争能有什么意义呢?家长不妨主动放低姿态,缓和一下彼此关系,或许就能柳暗花明了。
哪怕现阶段孩子的态度还是不冷不热的,没关系,我们等得起,情绪的缓和和化解总是需要一点时间的。让孩子自己慢慢消化适应,要不了多长时间,彼此之间的信任又将重新回归,一家人又能在一起其乐融融了。
1、弄清楚事情的经过、起因
家长在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前,应该先了解事情的起因以及经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处理冲突,化解矛盾,更好地明确谁是谁非。
若是家长不顾青红皂白地偏袒某个孩子,很容易让另外的孩子感到寒心。
而这种光明正大的偏袒很容易引来另外孩子的不满,不仅无法解决孩子间的矛盾,还为下次争吵、动手埋下了铺垫。
因此,家长在遇到争执的孩子时,应该公平公正地听完两个孩子讲解事情的经过,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介入孩子的冲突中,若是需要介入,就需要从客观的角度上帮助孩子们化解矛盾。
2、要清楚到底该不该介入
若是孩子之间的冲突只是平常的打打闹闹、推推嚷嚷,这时家长可以任由孩子解决,这样不仅能让孩子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若是一昧地介入孩子间的争执中,很容易让孩子养成遇事就找家长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独立成长,更不利于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
家长在教导孩子时,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不怕事,若是遇到其他孩子随意欺负自己时,也要大胆反抗,不能忍受对方欺负。
若是反抗不过,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让家长帮忙找对方家长处理事情。如此一来,不仅能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若是孩子时常打架斗殴,那就需要家长紧急介入处理,还需要联系对方的家长,共同处理打架斗殴的事情。
若是孩子受伤严重,要及时将受伤严重的孩子送往医院治疗,再根据孩子受伤程度谈各种医疗费等等。
若是孩子伤势比较轻,也要将孩子送往诊所或医院消毒和包扎,以免病菌感染。无论如何家长在发现孩子受伤时,都要注重孩子的受伤程度,并和对方家长认真处理孩子打架斗殴的情况。
3、不偏袒任何一方
家长在解决孩子间冲突时,要懂得不偏袒任何一方,让孩子从各自的角度上讲解出冲突的经过,然后家长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处理问题。
若是自身孩子有错,那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赔礼道歉;
若是对方孩子存在过错,那么家长要为孩子讨要公道,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也可以震慑对方不再随意地欺负人。
若是双方都有错,双方家长都应该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这样他们才会成为遵纪守法的人。
4、引导孩子大事化了,小事化了
家长在介入孩子冲突,并化解二人的矛盾后,还应引导他们要大事化了、小事化了,要有一颗原谅他人的心。
若是一昧地将彼此之间的争执放在心上,很容易变得小鸡肚肠,也不利于两人之间的友谊,更不利于孩子三观的塑造。
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彼此都能够接受最后的处理结果,也愿意原谅对方,那么成为朋友的可能性会很大。
5、若是孩子时常陷入冲突中,要警惕校园暴力
家长若是发现孩子时常陷入冲突中,就要开始警惕孩子是否陷入校园暴力中,可以通过孩子的言行举止调查,也可以推心置腹地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并告知孩子若是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家长寻求帮助,家长永远是他们最有利的港湾。
总结
面对孩子出现冲突时,家长到底应不应该介入,这需要看孩子冲突的情况是大是小,有无介入的必要。
在介入冲突后,不应偏袒任何一方,应公平公正处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两方的孩子明白事情的对错,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矛盾与冲突。
当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的时候碰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不会难免忍不住的,会对孩子发火。家长对孩子使用暴力或者对孩子发火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对孩子影响也很大,所以很多家长往往在自己发火之后都非常的后悔,想要去跟孩子道歉,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去修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一、找出症结所在家长在和孩子发火的时候一定是有一定缘由的,所以在放完火之后不要立马就内疚的去哄孩子,也不要着急,要先去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对孩子发火,也要反思孩子哪里做错了。等双方都冷静下来之后,再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不论是什么原因都要先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情绪失控,再下次不要犯出这样的错误。然后要找出自己发脾气的症结所在,自己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发火是为了教育孩子什么,是想让孩子听话,还是想让孩子害怕,一定要找出关键点。
二、及时向孩子道歉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需要改正错误,家长对孩子发了火之后也要及时的去承认错误。家长去找孩子道歉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道歉,而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对孩子发火是非常伤心的,要针对孩子的事情道歉,这样也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同时在获得孩子原谅之后,家长要主动的去问孩子,如果孩子犯错了,孩子希望家长怎么做。双方之间相互沟通,孩子就能够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也会在以后的时候避免犯错。
三、控制自己的脾气如果家长真的觉得对孩子吼叫之后非常后悔的话,在下次的时候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并且和孩子许下承诺,自己不再轻易的发火,你自己要遵守协议,如果没有做到的话,要给自己惩罚。当孩子原谅自己之后,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对孩子表示感谢,感谢孩子的原谅,这样能够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也不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