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姑姑这个人是非常脚踏实地,生活很辛苦,对我也非常好。但是和她在一起生活会让我觉得,我弟弟就是这么被她还有姑父一家宠坏的。
姑姑一家住在我家,我们都不怎么住在老家,所以房子借住给姑姑,一方面有人看房子,另一方面姑姑一家也可以有个过渡期(安置房在造ing)
我每次回家,姑姑对待我的方式“特别宠溺”。我内衣放在那里想等会自己洗,一扭头姑姑就洗好了。我在家根本不操心自己吃什么,我去其他亲戚家吃饭都可以。我姑姑都要按时按点的操心各种琐碎事情,就恨不得让我张开嘴喂进去。
有时候有什么事情,我明明自己就可以去做的,我姑姑就会大包大揽在自己身上,明明已经很疲惫了,但就会马不停蹄的去办。
她人真的非常好,但我弟弟就是这么被宠坏的。从小到大,什么都被理所当然的承包了,所以他每天在家只需要打游戏看漫画而已。
加上姑姑姑父感情不好,两个人经常在对方面前数落对方,向来孩子争宠。导致他们看到了对方身上的不好,越发觉得孩子特别好,忽略了缺点。导致我弟弟在这样的环境里,对父母吵架很麻木甚至很享受。
他们全家人都非常溺爱这个孩子。家里人让他去当兵,奶奶爸爸们都觉得当兵会被人打,会吃苦就阻拦他去。我爸爸让动弹一下扫扫地,我弟弟大手一挥买了一个扫地机器人去扫地。
他们从来不会教育孩子很多生活常识。比如他们住在舅舅家,这并不是他们自己的家。所以导致我这个弟弟,对于自己家庭水平没有清楚的概念。(家庭拿不出太多钱让他啃老,父母都是挣血汗钱而且还不多。)
他曾计划毕业工作后和同学合租别墅住。他认为自己的居住环境就应该是像舅舅家这样的精致舒服。曾经到我工作的城市住我家,他偷偷和妈妈说,我家很破很不好(近三百万15年造的房子(ー̀дー́))
我爸爸他们不是没有和他们家人提起这个孩子的成长有问题,他觉得这个孩子太不独立,和家里其他孩子为人处世差距太大了,需要引起重视。
但我姑父每次都说他年纪太小,哪怕我们告诉他弟弟需要有自己的理财计划,需要合理只配生活费,姑父都要替他掩护说没钱爸爸可以给,没必要存钱。
我会有意在亲戚朋友前“打扰”他,让他干干这个,做做那个,逗逗他,为的就是他可以参与到大家的活动里来,多和兄弟姐妹接触接触,让大家可以有机会多和他聊聊天。结果我姑父反而和我弟弟说“你就要好好伺候你姐姐的。”最后,误导了这件事的性质,还让所有人觉得很尴尬,
久而久之,其他人都不想过问了,觉得多管闲事。
这几年我姑姑也意识到我弟弟的问题,见到我总让我多带带他,可是我有心无力。一个19岁的男孩子,还不会说谢谢,也不会帮妈妈买手机支架,也不会帮妈妈修改移动套餐,甚至连动车晚点了都不知道怎么办(改签后一天就好了呀)。
我试着和我弟弟接触一段时间,他比姑姑描述的想象中更加严重。我和表姐买了星巴克,送他一杯,打开门拿走咖啡,砰的一声就关门了,甚至觉得姐姐们打扰了他。
他和妈妈出门,不需要他做别的,就只要带着妈妈走出动车站等着家里人来接就好了。结果他硬是在动车站迷了路,连动车站的扶梯都走不到就迷路了。几米之外就是工作人员,他不敢去问,结果一路迷路到了地铁站,让人好找。
去坐飞机,家里人锻炼他,让他去值机拿登机牌,最后没有成功,险些弄丢了行李。
一开始我以为是社交障碍,后来等到他工作的时候,我才发现他并没有社交障碍,他为微信里和我沟通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的自我。我这时才明白,他不是社交障碍,只是因为懒惰不想去处理事情。
中专毕业19岁就要工作了,他一直抗拒工作,甚至因为一天上班八小时影响看漫画而放弃了。家里人介绍了工作,却因为上班地方需要坐公交车太远而放弃,他只想离家近的工作,
他总认为自己工作是为了妈妈开心,而不是为了生活,并没有一丝丝挣钱的压力。他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去玩基金股票,为这么百来十块开心不已,认为稳赚不赔,生活费朝妈妈伸手。
他很固执的认为,姐姐们大学毕业都二十几岁了,肯定足够有能力养活自己。他才19岁,还是个幼稚的孩子,工作肯定养不活自己,并且他已经要的很少了,很多漫画都没有去买了。
我满头雾水,都是初出茅庐,为什么姐姐们就能不拿钱独立生活,他就一定活不下去呢?
说到后来,我已经不想再说什么。
我觉得我弟弟不是性格内向,不是社交障碍,他面对我已经火冒三丈的情况下,说话依然胆子很大,怼的很溜。甚至一度嘲讽我,我工作为妈妈省心,和你结婚让舅舅省心不是一样吗?
那一刻我是真的很伤心,我爸爸从来都不敢说我还没有结婚生孩子是一种错,从来都不敢催促我给我压力。让我有结婚生子压力的是我姑姑他们,他们认为女孩子二十几岁不结婚就没有用。结果到头来被我弟弟当做一种武器来伤害我。
我由衷地觉得我这个弟弟是被整个环境一步步的腐蚀成这样的。每次听到我姑姑对别人夸自己儿子听话懂事,我觉得她很可怜没有意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对劲,但我又没有资格多说什么。
宠坏的孩子不一定坏事做绝,但他们一定是不在乎其他人的。他们不会在乎别人付出了什么,他们只觉得一切都是应得的。
宠坏孩子的父母,不一定是险恶的,也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被宠坏了,大多数也是很可怜的。
这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
你有被熊孩子支配的恐惧吗?我是体会过的,我花了几千大洋买的我心爱手办,被亲戚家的熊孩子直接给我摔成两半。
人家妈妈进来看到了,直接说了一句:“哎呀!他还小 不懂事。”说完就抱着那熊孩子出去了。
一句他还小,成了多少家长的口头禅,却殊不知,小孩看着你的一言一行,他意识到自己现在小,造成的后果,不用承担任何责任,那他就会犯更大的错。
接下来说的是一个国外的故事,两个熊孩子,意外害死一家三口,死者最小的才七岁。
两个小孩,一个叫山姆,另外一个叫雅克布,他们在放学的途中,看见了一只被车压死的小兔子,瘫在马路中间。
他们猜想,一定是拖拉机把小兔子压死的,于是他们心里有一个,一拍即合的想法,他们算好时间,拖拉机大概每天下午4点左右路过。
他们准备在拖拉机路过的时候,把稻草人放在路中间,让拖拉机来一个急刹车,好吓一下司机。
于是他们就搬来了,玉米地的稻草人,准备好了之后就躲在了一旁,紧张的偷看,拖拉机的进度,可是拖拉机刚转弯要过来的时候,突然开向了别的方向。
紧接着,反方向一辆小 汽车 疾驰而过,司机以为地上是一个人,快速的打了方向盘,使车子撞在了一旁的树上,车头已被撞毁,机身也冒出了滚滚浓烟。
两个熊孩子惊讶的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们在远处看见,车上一共三个人,父母和一个小女孩,爸爸和小女孩已经昏死过去了,妈妈还稍微有一点意识,痛苦的眨着眼睛。
两个小孩慌张的看着这一切,其中一个小孩‘雅克布’上去直接把稻草人拖走了,另一个小孩山姆,他心里正在犹豫,要不要上前去营救?
可就在他犹豫的时刻,车子突然起火了,猛烈的烧了起来,山姆放弃了,他追上雅克布,和他一起抬走了稻草人。
他们准备去把稻草人丢进山洞,可就在途中,他们听到了远处车子爆裂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车祸的方向,冒出了滚滚浓烟。
两个小男孩,把稻草人丢在了一处深坑中,他们觉得只要把稻草人扔了,人们就会觉得这只是一场单纯的车祸。
雅克布说:“那是个意外。”然后两个小男孩就各自回家了。
回到家就看到了新闻报道:“今天,去往图尔福德的路上发生了一起悲惨的事故,造成了三人死亡,今天下午发生的车祸,夺走了一对年轻夫妇,以及她们七岁女儿的生命,这次事故可能是因为一只野生动物突然穿过马路造成的…………”
此后,山姆一直活在悔恨与惊恐之中,晚上也经常做噩梦,学习注意力也经常不集中,神经变得异常敏感与多疑,出现幻听。
雅克布看出了山姆的异常,他威胁山姆说:“这件事情不能告诉别人,你想坐牢吗?”放学后我们老地方见。
两人见面后吵了起来,在争吵之中,山姆失手把雅克布推下了山洞,洞口很高,雅克布掉下去的瞬间,就没有了呼吸。
山姆在洞口边站了很久,但是他还是没有去报警,也没有去找救援,呆呆的站在洞口,一直到天黑。
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感想,**最后的结尾是开放式的,没有说山姆的结局,但是我相信,那些被隐瞒的秘密或许只有当事人知道,但愧疚之心将永远如暗影一样挥之不去,在往后的日子如同沉疴一样隐隐作痛。
两个孩子天真的恶作剧,带去了三个生命,这无疑是一种悲哀。这也间接的反映了,小孩子看似弱小无害,其实有时候也很危险,所以父母应该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如果当时两个小孩意识到错误并且报警,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现在有很多家长,看见自己小孩犯错误了,一句他还小,就不了了之了,使孩子间接的养成了不愿意承担后果的思想,所以请不要包庇自己的孩子,错了就是错了,我们要及时改正与引导,避免以后犯不可挽回的错误。
希望这个故事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吧!请不要过分的袒护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你的袒护,只会造成更大的悲剧。
孩子的成长,会有不同年龄阶段的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秩序敏感期,书写敏感期,阅读敏感期等。
孩子喜欢用图画,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他们对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颜色和画笔,图画就成了他们最好的表达方式。
孩子的成长路上,一定会给家长制造很多"麻烦",在家里房间的墙上乱涂乱画,各种创作;把妈妈的口红弄坏,画的满脸都是;帮爸爸把手机水洗了,直接报废;有的孩子玩过家家,点火烧了厨房。这样的例子简直是不胜枚举
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闯祸,要么打骂呵斥,要么恐吓:再捣乱,再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就不要你了。一般听到这句话的小孩子,有的会是带着恐惧的眼神,直接楞在那儿。有的孩子干脆吓得歇斯底里的大哭:妈妈,不要离开我。而且,这正是父母们想要的结果,觉得这招真是好用,熊孩子吓成这样,应该是以后不敢造次了。
殊不知,这样的话,相当于父母抛弃孩子。对孩子的心理带来的冲击非常之大。
正确的应对方式,应该是通过事情本身,看到孩子想表达的 情感 。也许,某一次的在墙上画画,是他想表达兴奋或快乐的心情,并兴高采烈的希望让父母看看自己的杰作,和他一起高兴。
4/5岁前的孩子,还没有规则意识和道德感。还体会不到这面墙的涂料多贵,父母处理有多麻烦,多费钱费力。
无论发生什么,先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爱你的。先有 情感 链接,再有规则和教育。
~~~于言于说家庭教育(箴言73)
陪孩子一起成长,学习让改变发生
于红
国际鼓励咨询师
AP心理学讲师
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我是坏人。我讨厌熊孩子。2010年去上海世博会买的八十块钱一套的明信片,对高中生的我来说那可是奢侈品。结果亲戚家的熊孩子把它拽出来哗啦一下拽到地板上拖着走,我上去一把拽住他,叫他全捡起来装好。他不听,我就抢过来直接放到柜子顶上,告诉他,不,许,碰。我不会去和颜悦色慢慢教导他说什么碰人东西不对云云,家长都不教育我教育个鬼?让他自生自灭,只是别侵犯到我。
很多孩子在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都会有一段熊孩子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出现很多不好的症状,比如不听父母的话,时常无理取闹,这个时候,父母们一定要迅速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孩子改掉身上的坏毛病,这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是有很大好处的,千万不能够坐视不理,任由孩子这样发展下去。
一、耐心的与孩子进行沟通很多家长在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都会很没有耐心,直接上去不耐烦的吼孩子,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没有好处的,不仅没有起到家长希望的教育孩子的作用,还很有可能会让孩子更加的叛逆,作为家长,一定要能够明白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叛逆的现象,家长要平心静气的跟孩子沟通交流,在了解并且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告诉孩子事情的是非,让孩子自己做出自主的判断,才能够让他真正的明白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该做的。
二、前期进行冷处理孩子的无理取闹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情绪的发泄,这个时候家长也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心浮气躁,当处于孩子与父母都不冷静的情况下,父母一定要避免跟孩子起冲突,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让自己和孩子都冷静下来之后再去进行沟通,这个时候不仅可以让自身变得更加有理有据,令孩子信服,也可以让沟通变得更有效率,不会出现因为沟通不当而发生的二次家庭矛盾。
在孩子处于叛逆期,常常无理取闹的时候,家长要做出表率,要让他明白什么才是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做出行为举止上的表率,再加之言语上的教化,才能够让孩子明白父母对自己的心意,让他明白他的叛逆会伤害他人,是不正确的表现。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回怼回去。不会惯着他们。一般而言熊孩子出没的场所有两个公众场所和你家。其实公众场所碰到熊孩子倒没什么,毕竟熊家长在熊也是顶不上舆论压力,多少会教育自己家孩子克制心?再说遇见熊孩子还可以采取眼不见心不烦,策略敌进我退看不惯我就走掉好了。但熊孩子落在你家出门就没那么好办了。这里熊孩子不能按常规套路他们对和风细雨式的教导可能会油盐不进但立身巍下还是管点用的。但前提是对方家长不在,不然就会演变成了两个成人之间的战争。但这个策略多多少少有点居高临下之感,所以称为你熊我也熊。教会熊孩子承担自然后果。有一位网友就就曾讲过,因为亲戚家的熊孩子在自己书房里乱串,还特意拿热水浇湿了自己收藏的旧版书。网友当时就提出让赔偿熊父母还不在乎,不就几本破书,而已,能值几个钱后来经过一番询价,他们脸色不好看了,那套旧书。价值几万元,从那以后。熊孩子再也到他家就老老实实的了很多人会因为亲戚家的熊孩子而头疼。但是要知道一点治熊孩子。这。从智雄父母开始。就是智斗熊孩子的核心原则有时候不必要为了面子忍气吞声。在试衣间遇到这样的熊孩子和脑残的熊家长。遇到这样没有素质的家长,我也会跟他们去理论。我肯定是要先跟他们的家长去沟通,不会直接对孩子说这件事情,我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们是未成年人是无行为责任,能力的人。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尽到监护义务,有责任去管理自己的孩子,首先说在女性服务试衣间是不允许异性进入的,哪怕是男孩子也不应该进入女性试衣间。之所以设立试衣间就是对顾客的一种尊重和保护孩子不懂大人应该教育应该告诉自己的孩子,不准进入试衣间。一旦孩子进入试衣间。我会找到他们的家长告诉他们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闯进试衣间去。我想如果是心平气和的跟家长沟通这件事,大多数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会接受我的意见,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双方应该互相理解,女顾客,也不能气势汹汹的跟家长说这件事情,而应该心平气和用一种家长可以接,错了方式去沟通这样就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所以我希望大家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先不要责怪对方而是用商量的口气告诉对方你的感受,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尊敬的你尊敬别人别人也会尊敬你会接受你的意,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