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问我:云尔老师,你说你给我们指导多长时间孩子才能走出心理困境来啊?我说:这个真的不确定!要看家长的悟性以及学习能力和孩子的具体情况。
孩子有心理问题,无论是抑郁症、双相 情感 障碍、精神分裂症或者人格障碍,家长不焦虑是不可能的。家长焦虑抑郁甚至是悲伤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心情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吗?显然不但不能,而且还会激化问题,使孩子的问题更加严重。
很多家长其实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心理问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认为心理问题就是情绪问题。他们把心理咨询或者心理疏导看作是一种魔法,对家长或者孩子使以魔法,念念咒语,孩子的魂魄就附体了,就回到了原来的自己。也正是家长的这种心理,让很多居心叵测的人钻了空子。什么深度催眠啊,家庭系统排序,沙盘 游戏 ,精神分析法,辩证行为疗法,森田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各种神秘的大师,打着各种心理咨询的幌子,向家长索取不菲的费用。结果如何?家长只能怨自己没有睁大眼睛分清,交上的钱想拿回去,没门!
更可恨的是有些著名医院的精神科或者心理科医生,他们毫不考虑家长的心情和孩子的具体情况,妄下结论,导致孩子问题更加严重。有一位家长为了给孩子治疗心理疾病,到上海某精神卫生中心,医生问了孩子几句话,让孩子做了个量表,然后开药。家长说,大夫你听我说两句好不好?医生说,你不相信我?不相信我去别的医院看去吧!孩子看了诊断结论和医生开的药物,心理轰然崩塌,回到家与世隔绝,就医之前孩子还去上学,知道自己患重度抑郁症之后,彻底不去上学了,而且医生开的药物上的说明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当然,很多药物作用是相同的,只不过利用其中的功能而已,并不是说孩子就是精神分裂症。如果医生给孩子或者家长说明情况,应该对孩子不会产生伤害,但是,医生哪有那种慈悲为怀的态度呢?
比上面更可恨的是,有些家长到医院就诊之后,有些医生和医院外的某些机构存在利益关系,态度那个是相当的好,推荐你去某某机构做心理咨询吧,我的好朋友,效果非常好,我给你联系。好家伙,动辄就是几万几十万的咨询费,效果吗?这医生以自己的人格做担保你怕什么?结果会怎样?大家都是知道的。这些让人生气的事情我就不再说了,越说越生气。
我说上面这些话的意思是让家长明白: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可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这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错误认知导致的最终结果。既然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你也不要天真地认为让什么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进行那么几次心理疏导就能彻底走出这个心理困境,或者认为吃一段时间的药物就能恢复正常。这些思想必须纠正!家长必须学会自己引导孩子。况且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或多或少都是家长的造成的,家长如果不彻底改变自己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方式、态度,以及对孩子的错误期望,那么,就是孩子找最好的心理咨询师,用效果最好的药物都不可能让孩子走出困境。我指导的一位家长的朋友全家移民美国,大儿子就出现严重心理问题,他们天真地认为找到美国最好的心理咨询师就能够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谁成想花了60万美元的咨询费,心理治疗了一年,去年9月份孩子还是自杀了。在这里我再次奉劝家里有心理问题的孩子的家长,不要把孩子走出困境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和你毫无亲缘关系的医生、心理咨询师身上,哪怕是他是著名的心理学教授或者权威的心理医生或者精神科医生,都是不可取的。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当然,有些严重的心理问题是离不开药物的,因为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症状。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应该理解为什么我要强调走一步看一步。因为如果我们今天调整不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你就不能冷静理智地面对孩子的现状。你焦虑万分,满脸愁容,这样的状态怎么能够引导一个本来心理压力巨大,或者抑郁痛苦的孩子?这岂不是把孩子带到坑里面更无法走出来吗?你一天调整不好你的心态,你就别想着怎么引导孩子。
而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有些家长明明知道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可是仍然和孩子吵个昏天黑地,甚至于动粗。一个处于躁狂状态的人是不理智的,他的激越的情绪根本无法控制,你更不要去想说服他冷静下来。而对于处于妄想症状的人你更是不能去和他理论是非。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一个喝醉酒的人撞到了电线杆上,对电线杆是拳打脚踢能解决什么问题吗?和有心理问题的孩子生气、理论、吵架的家长就是那位醉酒的人。
今天的事情该做的没做,该做好的没做好,怎么可能有明天?很多家长最急切的问题就是先问我:云尔老师,孩子多长时间走出来?而不是说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做。很多家长在和我叙述孩子的问题的时候,总是说这样的话:孩子你要理解妈妈的痛苦,你要理解爸爸的难处,你要是死了妈妈是多么的痛苦啊!孩子处于那种心理状态,他痛苦不堪,竟然还让孩子理解你,可怜你。你不觉得你这样说话是在让孩子更加痛苦吗?我告诉你:孩子才是最痛苦,最可怜的人,他需要爸妈的理解,爸妈的同情,爸妈的支持!你在孩子面前表达一次痛苦和忧伤,你就伤害孩子一次。孩子再也不想和你说话,他不想在他痛苦的时候,别人还在说为他感到痛苦。如果作为家长你还在说这样的话,那孩子不和你说话是最正确的选择。
家里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家长一定要过好当下,过好每一天才能有明天。一定要走一步看一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自己,只有家长才能救孩子。
用真爱读懂孩子,用智慧启迪一生!助力千万家庭幸福。
具体到你的孩子,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我在各大平台等着你!
孩子在青春期的精神分裂症
在现今社会,越来越多孩子在青春期会出现精神分裂症的现象,下面孩子在青春期的精神分裂症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主要发病在青少年时期,起病缓慢。起病后,患者逐渐表现出孤僻,情绪不稳定,追究一些荒谬或无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一些空洞的议论。随着病情发展,情绪波动大,忽而大哭,忽而大笑,或无故大发雷霆,令人难以捉摸;但对周围的事物则表现出情感淡漠。言语思维障碍表现为,患者言语杂乱,语句不连贯,常有思维中断;有时喃喃自语,很难与之深入交谈。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主要会表现出六点症状:
1精神萎靡,自诉头痛头昏,失眠心烦。谈话时往往前言不搭后语,有头无尾,支离破碎,或欲言不止,或百问不答,或喜欢使用自己创造的新词、新字、使人费解。
2活泼好动的青少年,逐渐变得孤僻离群、生活懒散,对外部事物不感兴趣,注意力涣散,不专心听课、学习成绩下降,或是常发呆发愣,或蒙头睡觉,衣衫不整,污秽不堪,或对镜发笑,自言自语。
3整日叫喊不停,独自对空说话,甚至语不成句,情绪与言语内容常不相协调,如说有人要伤害他,但面部表现却很高兴;或为了一点点小事而勃然大怒。
4情绪高昂、喜悦、话多、活动多、好管闲事、手舞足蹈,兴奋异常。
5情绪低沉,悲观厌世,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往往自我贬低、自我谴责、自卑、多疑、忧伤、焦虑、话少、反应迟钝。
6想入非非,遐想终日。妄想内容多离奇古怪、荒诞无稽,如无中生有地认为饭菜内有人放了毒药,或认为别人咳嗽、吐痰、搔头等都是要对他采取行动的某种"特别信号";有的认为自己被别人爱上了,常与对方纠缠不休;有的感到自己的思想、行为、身体受到电波、仪器的控制等等。
延伸阅读:
中国家庭的10种病理现象
一、家庭中有一个过度严厉的父亲
中国人常说,严父慈母,这实在是对父亲功能的一个限制,因为父亲也可以很温柔的。我理想化的一个父亲,是这样一个状态,他跟他人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边界,但是他也有温柔的能力,因为很多父亲,他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所以他需要用过度严厉来装模作样的像一个男人,实际上,是在拼命掩盖自己没有长大的这一部分。
如果大家想像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欢的女孩儿面前如何的装模作样,你就可以理解已经有了女儿或儿子的男人,在孩子们面前那么严肃,是在干什么。
二、过分唠叨的妈妈
就是对家庭里的事情过分控制,有可能指责,有可能唠叨,总是对孩子说很多很多话,这样实际上就是在通过她的嘴巴满足她的幸福。简单说,她就是还停留在口欲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婴儿他跟这个世界的链接就是嘴巴,那么一个到了妈妈级别的人,那么多的攻击性和情绪都是通过嘴巴出来的话,那就说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对她的老公和孩子施虐,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其实非常常见。
如果以上两个方面画面化一下,可以想象,一个家庭,爸爸在装模作样的严肃,妈妈在那里唠叨,然后孩子就在那里备受虐待。
三、家庭里的话题被限制
在中国的家庭里,最容易被谈起,也最容易掩盖事实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个有点耳熟,爸爸妈妈跟孩子没有任何的话题,只能够谈学习,这是被中国家庭最高谈阔论的事情,大家都躲在学习的后面,感觉比较安全。
但是,当父母开口谈学习的时候,就是他们掩盖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他们自己也没有能力处理,所以就拿学习这块遮羞布来挡住。
还有家庭里不能够谈什么,比如说性,这是个被高度限定的一个话题。
(随想……如果一个爸爸和妈妈,把自己内心修通好了,就不会有那么多恐惧来限定孩子,反过来,当父母在孩子说到某个话题时,特别地感到不安,想要去限定孩子时,就需要先看看自己的那份不安,有可能那里就是自己的无意识在着急,需要去解开的一个心结。)
当然了,我们毕竟是社会人,有的时候有意识地回避一些问题,是可以的,前提是,做父母的非常清楚,自己某个情绪是不是被这个话题掩盖,是为自己,还是为孩子,维持家庭之间必要的界限。
这就需要亲子两个人,或一家人共同约好的回避。这个界限和约定,是让孩子可以感觉到,是可以让他自己控制和参与的。
四、过度象征化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对中国目前的一个印象是,全世界华人的孩子都在学钢琴。
钢琴就是一个高度象征化的一个代表,人们在它上面赋予了很多的意义,比如,高贵,优雅,阶层等等,由靠近此物,来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另一方面,这个也隐含着一些攻击性的需要,比如,带着孩子去考级,看我孩子把别人打败了。
但是呢,我有的时候有个矛盾的心理,就是看到现在孩子参加很多艺术培训,或其他能力方面的培训班,而我那个时候呢,什么都没有。但是反过来想,他们应该羡慕我们,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玩的是更加原始的东西,比如说,象征化低的东西,如泥巴、棍子,或一些小动物。
大家知道,现在的孩子没有机会如此亲近大自然,这也是现在孩子们比较悲哀的一面,过度象征化会导致虚伪,还有导致一个人实际的生活能力的降低,还可以导致,过度的情感隔离。
因为,在可以直接对一个人说我爱你的时候,他不说,我给你弹一首曲子。
……
这个时候也可以看到,心与心之间遥远的距离,这里面包含着害怕,害怕跟另一个人亲近,就已经表明那种安全感的缺乏和摆脱孤独感的之间,强烈的内耗。
这种内在的硝烟密布,只有“弹钢琴”这一条蜿蜒曲折的通道可以散发,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这个人的内心状态的样子么
五、过度背景化
现在社会上,很常见的一个词“拼爹”,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现在甚至在幼儿园,在入学前,老师先要调查的是,孩子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好像现在这个被教育部明文禁止了,但是很多老师还潜伏地在做,而孩子们之间谈论的也是,我爹是做什么的,我妈是做什么的。
抛开社会道德的大旗来说,我仔细体会了一下,这种言论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一个人的背景已经把这个人本身给掩盖,对于父母来说,过度在孩子面前证明自己的社会背景,说明他心里很虚,害怕自己在孩子心中不是一个好父母,所以需要这些背景来挡住前面,来隔离孩子跟真实的自己靠近。
说到底,就是父母自己心里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父母,而他们又害怕孩子们看到这一点,所以,就努力地编制了一副宏伟的背景,来挡住孩子的视线。
很遗憾,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读心器,在孩子们心中非常清楚,他们的父母在做什么。
每个大人都当过孩子,仔细回味一下,应该不难体会到这点。只是孩子们很善良,所以,也就配合父母做了一个好观众。
为了显得逼真,一开始,他们往往也会复制父母的言行,在学校或社会上来宣传父母的社会背景;
而代价是,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真实的自我价值,因为在虚假中呆得太久了,就忘记了原本的真实。
同时,社会中,老师和其他跟他一样的同学,会迎合这样一种行为,被华丽的背景所吸引,而忽视真实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内在潜能和特点是什么。
在表面上的社会迎合和赞叹下,孩子就会慢慢地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回应式地对父母的背景为荣为傲。
我可以想到的一个画面是,盘绕在大树上的藤,生存只能依附在大树上。
同时,家庭背景又会成为另一些家庭发展自卑的土壤,孩子们在父母过度的遮掩中,听到他们心中认为自己不够好的声音,所以善良的孩子也会呼应父母的心声,将自卑的种子种在自己心里,在学校羞于谈及父母。
大家也常常看见在学校中,有很多这样一些可怜的人总是被欺负,而这种羞愧,是一种在人群中非常注目的攻击靶,(它弥散着一种信息,解码出来就是,我是一个不够好的人,不值得别人尊重),在这里,我们也暂时抛开社会道德的大旗,来看看他们的内心世界。
周围的同学因为都是孩子,非常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就回应式地来欺负他,让他重复体验到,“我不够好”,从而加深这样一种畸形的心理动力,这样的孩子以后在社会上常常会不平凡:要么成人后,愤怒地来力争更大的社会背景(汪峰的一首歌中所唱,保持愤怒),或者破坏社会背景(极端的例子是恐怖分子),要么自怨自恨,来吸取周围人的能量,他会无意识地制造出很多事件,让身边的人卷入悲伤的大海,或者带入愤怒的'火山。
所以,在他身边的人,常常会被动感受到一种无能的感觉。就如当年,体验到父母背景来压低自己,不让真实的自己得到发育。“我”的一个意象就是盆栽,一种让人心疼的“美”。
六、工作化
我遇到很多的家庭,父母都在拼命的工作,然后孩子给忽略了。他们为什么要拼命地工作呢,就是因为如果他要是有过多的时间在家里的话,他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而要在家庭情感里卷出自己的脆弱。因为家庭里是一个少讲理、多用情的地方,也就是说,是一个很容易接近真实自我的地方,所以,在外面跟别人玩,要安全得多,看起来就不用那么心苦,真的是有很多孩子被父母用过度的勤奋工作给毁了,他们被巨大的忽略了,很多孩子对这样的父母在童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所以这样的父母对国家、民族的确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实在是亏欠妻子和孩子太多了。
七、限制孩子的某一个兴趣特长
比如说有的孩子人际关系好,但是学习一塌糊涂,也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是人际交往一塌糊涂。孩子是想用成绩不好的方式来跟父母进行病理性的连接,意思是说,如果我有缺陷的话,你就可以乘虚而入。指责的意思是,我全神贯注地注意你身上有没有什么缺陷,然后就攻进去。这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界限的表现,所以,指责是想进入另一人的世界,是家庭中未分化的表示。简单说,孩子如果有某项能力上的缺憾,就是父母离他过近的一个表现,是父母的攻击性行为把孩子给无能化了。
八、家庭角色
这种在中国家庭中也比较常见,比如说,爸爸在家庭一直处于一种去世的状态,而妈妈呢,拥有这个家庭过多的权力。这个一方面是性别的认同感,一方面呢,也是用这种方式防止父亲在这个家庭中失控。爸爸的攻击性和侵略性要强一些,而妈妈呢,就算她再凶悍,也是具有母性的,所以,对家庭的伤害就会少很多。
九、隔代卷入
就是一个没有分化好的男人,跟一个没有分化好的女人结婚,然后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就有可能是一种很黏糊的关系。因为他们怕这种黏糊的关系带来的错乱,所以他们有意无意的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进入家庭,这就是关系入侵。这样子呢,就稀释家庭中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庭的特征,三代人像一锅粥那样的在煮着。
有一次,我问了刘丹博士一个问题,我说能不能一句话说明结构式家庭治疗和系统式家庭治疗有什么区别结构式家庭治疗非常强调,夫妻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轴,不管怎么样,要把这个轴守稳、守清楚,只要是这个轴在,这个家庭的根基就没有问题。那么在中国的家庭,有很多是将这个轴的权力,拱手出让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很多内心冲突。解决中国家庭问题的一个核心就是,巩固夫妻联盟,一起抵御“外敌”。我知道这样说,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因为很多老人退休后,他们的全部心思都砸在了孙子身上,如果我把他们这样做的潜意识用心给说破的话,我估计我会跟很多人形成不共戴天的关系。但是想一想,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十、功利化的关系
这个意思就是,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你拥有了什么。比如说,你拥有了很多的才艺,你必须会弹钢琴我才爱你,或者说,你必须在社会上取得很多成就我才爱你。这种有条件的爱,反映在亲情中间的时候,尤其变得悲哀。如果家庭中的血缘之爱、亲情之爱被加入了这些功利性的东西的话,就很不知道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幸福是一种什么东西了。笼统的说,我对某个人功利性的爱,有条件的爱,是为了隔离我对他无条件的爱。人格没有成长好的人,在原生家庭没有分化好的人,这种无条件的爱,会让他觉得恐慌,会让他觉得失去自己,所以,他需要用这种有条件的、可以外化的方式,来隔离跟另一个人亲密的关系。也就是一种爱无能的状态。如果再扩大一点,就是关于文化,文化就是设置,在中国,有名的就是儒释道的文化。儒家文化,是一个规定序位的文化。简单的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规定一出来,就说明所有的人,就必须在原地呆着,一旦有突破,就是越矩,伦理就是伦常,儒家文化只是规定了上对下的权力,而没有规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由下对上的反抗,也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必须遵守这个规则。这也就是让我们这个民族陷入周期性的、大规模的战争的弊端。可以培养礼数,但是他有一个缺陷就是,儒家文化是扼杀人的创造力的一个桎梏。
打个比方:你住在一个集体宿舍里,一个宿舍里有八个人,然后你在凌晨两点钟的时候,突然想放肆地唱一首歌。结果是,你快乐的程度,跟别人痛苦的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你有多快乐,别人就有多痛苦。
没有分化的关系中,某一个人的快乐,就是另一个人的噩梦,在家庭中的关系也是这样。如果爸爸妈妈在人格上有很多依赖,没有分化和独立能力的话,孩子注定就损害了父母的利益。所以孩子就会生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最严重的就是精神分裂症,因为精神分裂症就永远都不会出家庭了,也就是“相濡以沫”,在家里互相吐唾沫,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真是感人至深啊,互相吐唾沫、残喘在生活。我相信,好的状态是相望于江湖。更加上一点,关系之间,如果你住的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而且隔音效果还比较好的话,这里就喻指分化得比较好的,那就是你晚上随便想唱什么,就唱什么,你快乐的程度跟他们没有什么影响。
;如果孩子的人格分裂症是因为老师的殴打引起的,那么首先老师应该郑重的向家长以及学生道歉,请求家长和学生本人的原谅;其次如此暴躁的老师也不适合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她应该选择从事其他的职业;最后这位老师应该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并且向学生家长支付医疗费用。
1、诚恳的向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长道歉。首先错了就是错了,我们要勇敢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作为老师更是如此,理应向孩子以及家长道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诚恳的态度,而不是一直为自己的行为狡辩。无论家长接不接受,道歉都是做错事之后的第一步。
2、支付孩子的医药费。其次这位老师应该支付孩子的住院治疗费用,不论老师是不是造成孩子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原因,老师都不应该用书击打孩子的后脑勺。
后脑勺可以称之为人体最脆弱的一个部分,即便是轻轻拍打,也很有可能给后脑勺造成致命伤。所以老师理应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任,向家长支付医药费,也在情理之中。
3、主动辞职,另谋高就。最后,每个老师都非常的不容易,我作为一个老师,也十分的感同身受,但是既然选择了当老师,我们就应该有当老师的样子。
孩子的内心是很敏感的,我们作为老师应该耐心的教育和爱护每一个孩子,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第一步,而这位老师却连基本的控制情绪都做不到,她真的不太适合从事老师这门职业。
所以,我觉得这位老师应该另谋出路,不要再做不适合自己的事情和工作了,换份工作,对她对别人都是一件好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