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多种习俗

新年的多种习俗,第1张

各国新年习俗

泰 国

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

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

16日。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

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

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

敲着长鼓,载歌载舞。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

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

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

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的祝长

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

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

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

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为庆贺新年,泰国人举行在规模

的“赛象大会”,内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

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很是精彩动人。

埃 及

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

象了,他们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

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

为“涨水新年”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

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

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献给神

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

因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

德 国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

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可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

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

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

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

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

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

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

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

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

示步步高升。

印 度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

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

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

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

生的慨叹。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

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

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

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意为罗摩的游行),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

“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

着火烧毁,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

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

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

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

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印度

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围观

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印度中部土著

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

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

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卫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

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

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伊 朗

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它的季节和月份是不固定的。

在伊朗,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往往是在公历3月

下旬,过新年要隆重庆祝一周,人们涌上街头生起“篝火”

---“夜火”,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

掉“晦气”,迎来光明,驱邪灭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

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的,以

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春节快乐。新

年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

中国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这一名称,据

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 —— 颛顼。他以

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元”含有第一和开

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

“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

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这一天,我国城市和农

村,都张灯结彩,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不少单位

悬起“庆祝元旦”的巨幅标语,欢庆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

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

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

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

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

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们的欢

乐节日。

日本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

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

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

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

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

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

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

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

希望得一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

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日本人称元旦初

一为“正日”。1--3日为“三贺日:。在正日,

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

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各国人

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日本人

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

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三天,则吃

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现日本多

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改在“除夜”吃

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朝鲜

朝鲜和我们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

符的匀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

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

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

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

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

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

四季平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

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

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

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

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

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

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

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

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英国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

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开展种

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

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

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

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

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

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

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

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

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

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英

国的新年庆祝活动大都在除夕火夜举行,“迎新宴

会”,便是其中之一,这种宴会分“家庭宴会”和

“团体宴会”两种,宴会通常从除夕晚上8时开始中

直至元旦凌晨结束。宴会上备有各种美酒佳肴和点

心,供人们通宵达量地开怀畅饮。午夜时分,人们

打开收音机,聆听教堂大钟的新年钟声,钟声鸣响

时,人们一片欢腾,举杯祝酒,尽情欢呼,高歌《

往昔的日光》。“除夕舞会”则是另一种庆祝活动。

由当地的旅馆和舞会,夜幕降临。人们身着节日盛

装,从四面八方杰到这些装饰一新的灯光辉煌的舞

场,在美妙的乐声中翩翩起舞,成千上万的人群,

还云集到各个广场,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

斯神象,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电视台还在广场做

现场直播,让在这家“守岁”的人也共享欢乐。

少数民族的新年习俗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以示来年要丰收。这种饭叫“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 节日期间喜爱举行抛花包活动。男女青年各分一队,双方相距约50米,划出界线,互相抛接,凡抛出界线或没有接着便为输者。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初一这一天,举行传统的“打土块”活动。他们以土块做“武器”,互掷对方,这一天,年过花甲的老者也要兴冲冲跑到山野的“战场”上去大显身手。

侗族——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春节时,盛行爬山比赛。谁先爬到顶,谁就得到姑娘或小伙子的礼物。姑娘赠送自己刺绣的侗锦,小伙子献出精致的竹盒、斗笠,这项活动往往持续半月之久。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因他们居住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开始发芽,春天才开始。在这即将春耕大忙之际,大家团聚在一起过年,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又因清明节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也就是春节。年轻人在节日期间,连村接寨举行打鸡毛、打毽子、打花龙、打鸡蛋等活动,还伴之以歌舞,尽情欢乐。

哈萨克族——春节期间喜爱开展“姑娘追”活动。这种活动风趣动人,也是男女青年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方式。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哪个小伙子获胜,姑娘就会把水酒作为奖品送到他的嘴边。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酿水酒,向长辈敬酒。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春节时,人们身着盛装,一对对兴高采烈地玩跷跷板,彼此一起一落,谁在空中做的动作优美,弹得高,谁就领先获胜。

水族—— 按照水族的水历,正月的第十二日为“端节”,即“过年”的意思。节日的夜晚,寨子里举行联欢,在锣鼓和唢呐声中,男女青年尽情唱歌跳舞。联欢会上使用的锣鼓类型很多,最大的直径一米以上,锣重一二百公斤。鼓面画有花纹图案,鼓身刻着浮雕,既是民间乐嚣,又是工艺品。

傣族——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独龙族——年,一般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下旬举行,具体日期由各个家族自己卜卦决定,节期长短也视准备的食物多寡而定。由于独龙族没有文字,过去邀请客人过年节,就只好用刻木或结绳作"请柬"。一个家族决定哪一天过节后,计算出离过节还有几天,如果以刻木记日,就在特制的木板上刻上几格,每一格代表一天,然后剖为两半,一半自己留着,一半送给客人。以后双方每过一天就削去一格,削到剩最后一格时,就知道第二天要过节了。如果用结绳记日,离过节还有多少天,就结多少个结,然后将结绳送给要邀请的亲友,自己留一条,每过一天解一个结,解到最后一个"结"的时候,就知道是过年了。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县,他们有自己的推算节令的方法,春节日期也有差异。如桃花发苞时称三月,漆树发叶到五寸左右称五月,这样的推算结果,一年是十三个月,三月称三月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年三十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春节期间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两岸。除夕年饭是黄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们一进门就抢食年糕,借以祈愿生活年年提高。 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瑶族——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

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高山族——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

黎族——过春节,家家宰猪杀鸡、备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吃“年饭”,席间唱“贺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们集体狩猎,猎物的来先分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怀孕妇女可以获得两份猎物。

佤族——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喜外,还赠以糯米粑团、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团圆饭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维吾尔族——年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布朗族——春节期间开展托球活动,活泼有趣。参加者围成圆圈,先由一人将一只用竹片做成的小球托上空中,然后按顺序接球,并用手心将球托向空中,接不到球的人,要罚唱一首歌。

新年的禁忌

俗话说“新年头、旧年尾”,意思是说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除夕”与“春节”,所以过年时言行要特别谨慎,中国人希望一年的开始能够事事顺利,有个好预兆。

在春节时期有诸多禁忌,主要为了保平安,在来年事事顺利,春节这天妇女不许出门拜年,俗语叫“忌门”,女儿嫁出去的更是不能回家,如果在新年回娘家会吃穷娘家。小孩子不许哭闹,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也不可以和别人吵架起争执,犯了会使一年都不顺利。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无论有什么病痛,都不许请医生,请医生会一年到尾都生病。初一到初四不可动刀(主凶杀)、针(主长针眼)、剪(主口舌之争),也不可以扫地,扫地会把财运全扫光了。春节这天不可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当中,出外旅行时一定会碰到下雨。

由初一至初十的一些禁忌:初一:鸡日——旧时在元旦贴画鸡辟邪祈福(鸡谐音吉“ji”)。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田生日」,「谷子生日」,祭田。

初四:猪日——祭财神,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就不请他来拜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诸多禁忌,「送穷五」:初一至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财气」,初五的垃圾视为「穷土」,倒掉就「送穷出门」。

五路财神生日,有「接财神」的习俗。

初六: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店铺开始复业。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烟花,启烟火的习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谷日——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庙往往在这天设坛祭星,接受布施。

初九:天爷生日——玉皇大帝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初十:石头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叫「十(石)不动」,甚至烧香祭拜石具。

麦香住旅馆是第22集。

麦香回家后,翠姑早在等她,她和德福又因为大棚种鲜花还是草莓的事吵架了,二人正说着话,柳乾坤来告诉麦香一个好消息:麦收在部队立了二等功,麦香高兴得合不拢嘴。次日一早,麦香就和云宽到镇上领回了麦收的军功章和100块钱资金。

麦香以为会有表彰会等形式,没想到只有奖章和奖金,和部队的张部长也没说上两句话,这让她觉得有些失落,云宽劝麦香别太在意,麦香却觉得他在暗示自己虚荣,云宽好一阵劝,才让她消了气。

云宽回村委会后,请求柳乾坤以村委名义给麦家举行个简单的祝贺仪式,以满足麦香想要的仪式感,柳乾坤同意云宽的建议,称赞只有他理解麦香。麦香和麦田、凤儿正在家里看麦收的军功章,柳乾坤和云宽带着乡亲们敲锣打鼓地来到麦家庆贺。

22集剧情介绍

村委会还给麦家送来了“军人之家”的对联,柳乾坤告诉乡亲们麦收不仅为部队立了功,还给落雁滩争了荣誉,没给麦家丢脸,乡亲们热烈的掌声让麦香心里满溢着军属的荣誉感!云飞晚上给爸爸看自己公司厚厚的一沓订单。

他告诉爸爸,公司租的一条船已经跑了两趟货,但他不想年底还货款,想下个月再买条帆船,把业务规模扩大,云宽支持儿子,称赞他这回是走上正道了。麦收来信告诉麦香,这军功章本不该他得。

那天他和班长陈春牛一起去城里,回来路上陈春牛救了一个落水的小孩,但因他马上要复员了,但主动提出把荣誉让给麦收,认为这对他以后转志愿兵和提干都有好处,麦收当时头脑一热稀里糊涂就接受了,但立功授奖后他觉得心里很不踏实。

麦香收到信后立即坐车赶往广州麦收的部队。村委会,柳乾坤告诉云宽,村里其它的企业都交了管理费,独胡胖子的砖窑不交,按说砖厂已经正常运营,应该赚不少钱了。

他担心胡胖子拿钱把石小乐砸迷糊了,让他犯错误,到时候他侵占的就是大家的利益,云宽做为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和副主任,这事必须得管。

看了几集,跟着故事的人物经历了几次 “跌宕起伏”的剧情。总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第一,  对待好人,爱的人感性到没有理性故事里云宽是一个好人的人设,但是居然在和麦香的一次吵架过程中,发了飙,发飙的理由还是一种缺乏人物该有的觉悟的思维——对农民的身份耿耿于怀。在对麦香说出了“不想处了,是吧”这句话后,

最终表露了他敏感而脆弱的内心,复员对他只是一件外表看似伟大的事情。农历5月端午,大河两岸,辽阔原野,遍地金黄,正是华夏万里麦黄时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像为了这五月麦黄应时定做的作品一样,一部题为《麦香》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为这麦收季节平添了浓浓的乡土文艺的韵味。自从这部电视剧在央视一套播出以后,几乎稳居收视榜首的位置。

广大观众评价:这样的作品写的才真的像我们新时代的农民,这才是我们希望看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剧。更有观众认为,这与以往那些以搞笑、浅薄、落后、弱智来丑化农民的所谓“乡村爱情”戏,具有多么大的区别和不同。它为农村题材剧的创作开辟了一个让人豁然开朗的崭新局面。这样一个看似写乡村励志主题的电视剧,却把军属荣誉和军人精神写得荡气回肠。可以说,这为当下关于军旅电视剧的创作完全打开了一种新思路。

这部戏告诉我们,写军人、写军人精神、写军人的奉献,未必一定进军营,也未必一定去战场,同样,透过中国乡村普通农民的视角,透过他们对军人荣誉的热爱和炽热的军旅情感,也同样可以写出撼人心魄的动人故事,也同样可以收到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而这样一种叙事方法,无论对于当下的社会现实,还是对于我们几乎成为某种定式的影视剧市场,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走进故城县青罕镇,无论大人小孩,说起青罕小学的教师韩建军,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街坊邻居们说:他是难得的好女婿,也是难得的热心肠,与他家为邻,是我们的福分;亲朋好友们说:他是我们的贴心人,只要有困难,就会有他的身影;领导和同事们说:他是多面手、“及时雨”,别人不愿干或干不了的,找他一准能成;班上学生们说:他像爸爸,更像大哥哥,时时关注着他们的做人与做事;他的爱人说:他就是他们这个家庭的顶梁柱,没有他这个家也就完了;他的岳父说:他是女婿,可比儿子做得还好,比儿子还亲;他的母亲说:其实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只不过心思比较缜密一些,看不得别人有难。听着众口一词,我不禁对他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的肩膀,为你而宽

2004年秋季的一个中午,像往常一样,韩老师夫妻放学后去离学校较近的岳母家吃饭。因为单位有事,小韩进家比妻子略晚一些。支好自行车,见爱妻正在屋门外悠闲地磕着瓜子,还忘不了打趣她:

“就你贪吃,也不知帮着做饭!”

“妈早就做好了,哪儿用得着我啊!”妻小声嘟囔着。

“那妈呢?”

“说有点累,在屋里躺着呢。”

“我去看看,你去收拾准备吃饭吧。”

走进里屋,小韩轻声地问道:“大娘(早些年我们这里农村中女婿是不对岳父母喊爸妈的),累了?起来吃饭吧,吃完睡一会儿就好了。”

“你们先吃,别误了下午上课。我这就起来。”

咦,岳母的说话声怎么不像往常一样清亮?好像还有点含糊?小韩细细地端详着岳母,发现她的行动有些迟缓,且右边身子明显不如以前利索。

“先别动。小敏快来,你看大娘这是怎么了?”

小韩按住要挣扎起床的岳母,急急地呼唤着妻子。年轻的妻子一看这种情况,立时焦急万分,没有了主意。

“别慌,我马上打120,赶紧送医院。你和大爷(岳父)联系,让他直接赶过去。快准备东西,车来了马上走!”

120呼啸而至,大家协力将病情进展迅速已处于半昏迷状态的病人抬上救护车。来到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给出了确切诊断:脑溢血,且出血量较多,需做打眼引流手术。妻子早已哭成泪人一般,在工地急急赶来的岳父突遭变故,似乎还没有回过神来,而妻兄远在广东,远水不解近渴。病情不等人,小韩当机立断:“准备手术!你们留在这里照看,我去筹钱!”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时隔一天,岳母终于挣开了昏睡的眼睛,一家人的心总算放了下来。不料第二天,情况又急转直下,病人再度昏迷。经医生检查,病人是二次出血,且量大已进入脑室,情况非常危急!小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下和岳父、医生商议,立即进行开颅手术。经过近五个小时的等待,病人终于被推出了手术室。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一边焦急地盼望着病人的情况有所好转,一边精心地照料着。一小时测一次体温,两小时翻一次身,四小时一次食管喂饭,期间活动按摩胳膊、腿、手指、脚趾他和妻子轮番上阵,每天在学校和医院间奔波着,不敢稍有怠慢。即使这样,老人再也没有清醒过来,成了植物人。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们只好将病人接回家中照顾。

病人接回家,一连串的事情也接撞而至。妻兄工作繁忙,不能在家久待,岳父身有残疾,照顾病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小韩看到这种情况,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定由他们小两口承担下这份责任。从此,新婚不久的小夫妻,告别宽敞明亮的新房,住进了岳父家白天看书都需要开灯的旧房里。每天早起五点多,小韩就悄悄起身,做饭、洗尿布、打扫房间,默默地做着这一切。待岳父起床后,就接着为岳母洗脸擦身、换洗衣物。长期卧床的病人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屋里的味道令人作呕,但他从不嫌弃,每天都会把岳母住的房间整理的干净整洁,再喷上空气清新剂。

岳母丧失了吞咽功能,吃饭成了大问题。几经摸索,他终于找到用豆浆机把各种干果、蔬菜、水果等放在一起打碎煮熟,再慢慢喂给病人的方法。但只喂米糊,显然不能满足营养,且病人常年卧床,胃口消化功能差,喂得多了不消化,喂得少了不顶事。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成了小韩与岳父反复探讨的问题。后来,小韩灵机一动:用发面蒸成各种包子,不是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吗?!可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因为这些年在外求学及工作,并没有多少机会来研究厨艺。但他并不气馁:向邻居婶子、大娘学习各种馅料的制法,向母亲学习如何发面,自己则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摸索,一遍遍练习,终于蒸成了像样的包子。每到休息日,便责无旁贷地蒸上几锅馒头、包子等,备好一家人一周的干粮。饭做好了,如何喂进去又成了一个大难题。米糊还好些,通过按摩食道,尚能机械吞咽;可是包子该怎么喂呢?这又不能用豆浆机打碎了再喂。岳父主动请缨:“还是我来嚼着喂吧。你们上班太忙,一顿饭得喂一个多小时,顾不过来啊!”岳父的深明大义,让小两口非常感动,小韩更是事事尽量不让岳父操心。

饭喂进去了,排便又成了大问题。常年卧床的人,胃肠蠕动慢,因此常常会便秘。一次,接连几天没有排便的岳母,难受的嗷嗷直哭。泻药用了,开塞露也用了,可大便就是下不来。小韩二话不说,捋起胳膊戴上手套,为岳母一点点往外抠。手有残疾的岳父感动的热泪盈眶,连声说:“孩子,你比亲儿子还亲啊!”

岳父家的房子盖的比较早,周围邻居翻盖新房时都垫高了地基,所以屋子里显得格外潮湿。到了夏天,室内常常弥漫着一股股浓浓的霉味。小韩想,病人常年在这样的环境里,肯定对身体恢复不利。岳母已成植物人,虽然她几乎没有意识,但在小韩看来,就算她啥都不知道,也尽量不能让老人家受委屈。勤快的小韩做出一项项计划,八年的时间里,除了墙体没动,老房几乎修了一个遍。他换门窗,抹墙壁,糊顶棚,修地面,且地面一修就是两次。第一次是用砖磨水泥,但时间久了,潮气依然往上泛。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小韩决定第二次整修地面。他买来地板砖和砂石料,一个人既是师傅又是小工,一块儿砖一块儿砖的玛,一间屋一间屋的铺,终于利用几个休息日把地砖铺好了。随后,他又为老人取暖安装了土暖气,整整一面墙还拐弯儿的暖气片,使冬天室内的温度达到难得的20多度,彻底解决了病人怕冷的问题;接着,他又安装了太阳能,建了简易洗澡间,以便夏日里也能给老人舒舒服服地洗个澡。

整理完室内,小韩又着手小院的美化。为了节省开支,他利用节假日,捡来废弃的砖头等建材,盖了一间存放杂物的小屋,然后又砌上一条条甬道,剩余部分则分割成一个个小田畦,种上各种时令蔬菜,既美化了环境又解决了吃菜问题。采访时他的岳父感慨地说:“这个家,除了墙皮没动过,其他小韩都修了一遍了,也真难为他了!”听岳父这样夸他,腼腆的小韩不好意思的笑了。他说了一句话,让我们在场的人都非常感动:“其实我觉得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没什么大不了。是男人,就得有担当。爱人是自己选的,人家父母把女儿养大成人不容易,媳妇跟了咱,咱就得用全部身心去爱她,并为她遮风挡雨,为她承当一切。男子汉的肩膀,就得为妻儿、为整个家庭而宽!”

去年春节,小韩去朋友家串门,看到有地暖的房间里,人们只穿春秋装就可以过冬,很有感触。想起家里虽然有暖气,但得不停地烧。有时候学校忙,实在回不去时,就只有劳驾年迈的岳父照看炉子了。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为此每年老人都冻感冒几回。回到家,他悄悄地和妻子商量,是否也在县城买套楼房,让岳父母住进去,也好好享享清福。买房,谈何容易!作为年轻教师,他们的工资都不高,且岳母常年有病,孩子还小,虽然省吃俭用,也所剩无几。几年中,他们夫妻几乎没有添置过新衣。小韩的衬衣领子破了,巧手的妻子就把它拆开,然后反过来再缝上。儿子更是没有买过新衣,都是亲戚朋友的孩子穿小了送的。想到这些,妻子很是为难。小韩知道妻子的心事,不由得拍起了胸脯:“不就是钱不够嘛,没事,咱可以借!前些年不是有个说法儿吗?说中国人攒钱买房,美国人贷款住房。一样的时间,却是不一样的享受。咱也超前一回,让老人的晚年舒舒服服地过吧!”妻子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用感激的目光注视着他。小夫妻拿定注意,便去和岳父商量。老人得知他们的想法,更是异常感动,当即表示要拿出妻兄给他们老两口的零花钱作为一部分买房资金,小韩却执意不肯:

“不用您老拿钱,这个问题我去想办法。哥哥给您的钱,就好好留着吧,万一有个什么用呢!”

“好孩子,你把心都掏给我们了,我还留什么后手?再说,买房也不是小数目,我有多大能力就帮多大忙吧,这样你们压力还小些。”

小韩反复劝岳父收回成命,无奈性情爽直的岳父一锤定音:“就这么定了。我拿一部分,剩下的你们再想办法。”

见岳父执意不肯,小韩也退了一步:“那就这样吧。不过房产证要写您老的名字,以后哥哥不管啥时回来,这里都永远是他的家,我绝不做黑心贪财的事情!”

就这样,小韩东取西借,终于凑齐剩余的一半资金,买下了一套带电梯的单元房。房子买了,装修又成了大问题。时值暑假,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省开支,小韩决定自己装修。晚上,他向搞装修的师傅学习装修理论知识,白天,他挥汗如雨,抹墙面、铺地砖、刮腻子、做橱柜最难的是抹墙面,因为是毛坯房,工程量很大,站在高高的爬凳上,上下很不方便,一个人实在有点顾此失彼。虽然有妻子帮忙,但她毕竟是女性,做这样的力气活有些力不从心。来看新房的父亲二话不说,接过儿媳手中的工具便干起活来。就这样,在父亲的帮助下,用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终于将新房装修完毕。

多年的劳累,小韩可以说是身心俱疲。不仅人瘦了一圈,头也时常疼的厉害。朋友们看到他这么疲劳,也曾叹息着相劝,给病人雇个保姆吧,还能轻松点。他听后总是笑着回答:“这不是怕花钱、图轻松的问题。她是我的岳母,老人费尽心力把女儿养大,人家跟了咱,尽点孝道是应该的。再说请别人照顾我还不放心呢,要是亏了老人可是补不回来的啊”。小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岳母卧病的8年中,他不辞辛苦不怕脏乱,没有半句怨言的和妻子一起照顾着岳母、服侍伤残岳父。每天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为岳母洗脸擦身、换洗衣物。中午,匆匆买好菜赶回家为岳母做饭。晚上回到家,坚持每天为老人烫脚、按摩、擦洗身体,使老人天天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从未因照顾不周而感染褥疮。三伏天里,怕老人因为天气炎热睡不好觉,他买来电风扇,让习习凉风给老人带来清凉;十冬腊月,为了不让老人受凉,他早早给她铺上电热毯,再灌上几个暖水袋,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岳母虽然已完全丧失了行为能力,但他和妻子每每闲下来时,都会坐在她身边,给她讲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给她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管她能否听懂,只想让她感受到来自晚辈的关心与抚慰。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认识他的人都说;“久病床前建军是难得的孝子!”他的岳父也感动的说:“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可我的女婿比亲儿子都亲!”

韩老师的至孝,不仅感动了岳父,也感动了他周围的人。为此,他买瓷砖,老板给他最低的价钱;他买房子,开发商执意送床;他装修新房,老校长不顾身体不好,和他一起挥汗如雨;他搬家,同事们给他凑家具,不用招呼大家都来帮忙。一位同事曾给他开玩笑:“你做的这么好,叫我们可怎么办!”

我的责任,因你而重

韩老师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俗语讲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又体弱多病。作为家中长子,从小刻在心中的,是好好读书,长大后尽快为父母减少负担,照顾好年幼的小妹。

韩老师的妹妹比他小七岁,小时候父亲不在家,母亲家里、地里两头忙,根本无暇顾及他们兄妹。常常是哥哥带着妹妹一起上学、玩耍、做饭、写作业。时间长了,兄妹俩的感情非常好。小妹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是家里供他上学、盖房、成家,已经没有什么积蓄了,因此不打算让她再继续求学。一次周末回家,看到小妹在院子里抹眼泪,母亲在屋里唉声叹气。小韩不明就里,心里不由得一紧。问妹妹,小妹只是哭,问母亲,母亲也三缄其口。后来,母亲经不住小韩打破沙锅问到底,终于说出了实情。听完母亲的话,小韩当即表示,无论怎样,也得让妹妹继续上学,费用的事情由他来解决。母亲心疼他结婚不久工资又不高,有孩子还有病重的岳母,执意不让他操心。可是小韩坚持己见,回去后立即跟妻子商量,是否由他们承担起妹妹上学的费用。那些年,他们的工资还很低,两人加一起才600多元,但通情达理的妻子丝毫没有犹豫,主动提出每月给小妹500元,助她完成学业。为此,他们夫妻省吃俭用,艰苦度日,几年间竟不曾买过新衣。孩子还小,但也只能让他吃饱穿暖,有时甚至连最起码的每天一个鸡蛋也保证不了。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的支援下,小妹寒窗苦读,终于完成了大学学业。曾有人对他说:“你妹妹上不上学是你爸妈的事,现在你花钱供妹妹上学,将来她结婚成家了你啥也得不到”。他却固执地讲:“兄妹情深如同手足,只要有一丝能力,就要尽到做兄长的全部责任”。2009年,大学毕业的妹妹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有了收入的她从不乱花钱,还帮着他们贴补家用,让哥哥为全心照顾岳母去掉了后顾之忧。

自韩老师的岳母卧床后,沉重的压力落在他们夫妻的肩上,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总想为他们分担些。一次周末两人回家看望父母,家里却只有老母亲一人。小韩再三询问父亲去哪儿了,母亲只好吞吞吐吐说出真情。原来,父亲不愿再增加他们的负担,不顾年事已高,执意要到建筑工地干活。作为儿子,他怎么能够忍心看着年逾花甲的老父再去为生计奔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和妻子骑上车子追到工地苦苦相劝,终于打消了父亲的顾虑,让老人留在家中安度晚年。岳母病后,他深深体会到“尽孝需及早”的内涵,对父母也更加上心。因为常年照顾岳母,他总感到亏欠自己的父母太多,所以每次抽时间看望二老,都要为他们买些爱吃的东西,陪着老人说话唠嗑、嘘寒问暖,并尽量多做些家务。前年,他又与父母合力,在岳父住的小区另买了一套房子。两家老人住在一个小区里,极大地方便了他们及时行孝。小韩更是像串花一样,忙完这边看那边,尽量让两边老人的晚年都过得幸福、安康。老父逢人便夸:“建军不容易啊,这两个家都全亏了他”。

我的情怀,因你而柔

作为一名教师,沉重的家庭负担并没有成为他误人子弟的借口。相反,因为领导与同事们的关照,他更加努力地工作着。岳母病后,领导鉴于他的实际困难,把他调到离家最近的学校任教。来到新的环境,韩老师一如既往,学校的大事小情都尽心尽力,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冬天天寒地冻,锅炉工有事不能上班,可孩子们没有暖气就不能正常学习。小韩看到校长期待的目光,一口应承,一烧就是一个多月;夏日酷热难耐,校园里的花花草草需要打药施肥,他不用人说,常常默默地把活儿干完;学校评课,他主动邀请同事们多听他的课,找出不足,尽心竭力把本职工作做好;业余时间,他发挥自己喜欢电脑的特长,为同事们充当“程序员”、“修理工”。为此,同事们戏称他是“开锁的”,意为啥事找他一准能成。多年来,韩老师就是凭着这种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及同事们的赞赏,以自身的行动,诠释着“教师”这两个平凡而伟大的字眼的内涵。

教育的本质是爱,因为爱,才会有坚定的信念。在韩老师的意识里,学生不仅仅是他的学生,更是他的孩子。古语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他眼里,不管是否是他们班上的同学,就一视同仁。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为孩子们烧开水,遇到风雨天,更是主动多做些饭,让离家远的孩子和他一起吃。时间长了,学校有什么大事小情,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他。

一天清晨,韩老师像往常一样又提前来到学校。刚进校门,门岗上的老师傅就把他截下,急急地告诉他有个学生不慎将腿摔着了,看情况很厉害,疼的直哭。小韩二话没说,赶紧支好车子走进门卫室。孩子摔的不轻,没有办法坐车子,小韩就抱起孩子一路狂奔跑向医院。挂号、找医生、垫付医药费,孩子很快病情稳定下来,直到孩子的父母来到,他还不知道这名学生叫什么名字,是哪个班级的。

春华秋实,韩老师对学生的爱赢得了他们真挚的情感。课堂上,甚至有学生情急之中喊他“爸爸”,这让韩老师非常欣慰。上他的课,孩子们从不知一个“怕”字,而是在他的引导下,尚勤尚德,轻松快乐地学习着。“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让孩子们懂得了如何感恩,如何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之爱。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来,他所任教的班级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他自己也荣获了衡水市优秀教师、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

我的心胸,因你而善

韩老师不仅对待老人孝顺,对待工作热情,对待学生慈爱,对待街坊邻居,也是同样怀有一颗善心。

几年前的一个傍晚,韩老师下班回家。快到家时,远远听见似有吵架的声音。他紧骑几步,到跟前发现是两个邻居在争吵。支好车子问明原委,原来是一家要盖房,另一家把一个没用的大石碾扔在了恰是房基的土坑里。村里人比较迷信,认为房子下面有石碾不吉利,因此吵起来。小韩没有劝几句就完事,而是来到坑边细细打量着。这是一个多年废弃不用的大坑,约有两米多深,里面的垃圾、杂物堆的很多,成了名符其实的“垃圾坑”。小韩观察了一下地形,对着还在怒气不小的两人说:“两位大哥别吵了,邻居们住在一起不容易,有啥事咱商量着来。既然有这个说法,咱们合力把它弄上来不就行了?”两人见有台阶下,也就罢了争吵,一起想起法子来。说来容易做来难,四、五百斤的大石碾哪里好往上弄?这时,又有几位好心的邻居凑过来。他们一起绳拉人推,几经周折,费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才把石碾弄上来。干完活儿,每个人脸上都是汗水,浑身上下污渍斑斑。两位大哥过意不去,争着请他去吃饭。小韩借口回家洗手,执意回了家。不想他们又相继去家里喊,小韩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只说邻居们住着,帮忙是应该的。自那以后,他们之间的邻里关系更加密切,有事情都赶紧往前跑。两个嫂子更是见面就夸小韩心眼好,化解了一场纠纷,密切了邻里间的感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韩老师认为,孝道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待自己家的老人。一直以来,村里孤寡老人换煤气、做清洁,甚至铡草、喂牛等活计,他也会倾力相助,赢得了街坊邻居的交口称赞。

近年来国家政策好了,农村的病残老人都得到了照顾。可有一样,办残疾证时必须本人到场才行。还有镇上每年为老年人进行的体检,也需老人亲自去。每到这时候,小韩不但拉上岳父岳母,还主动拉上村里其他行动不便的老人。到了那里,楼上楼下地背来背去。为这个老人做完了,再接着忙活那个老人。常常是检查做完了,小韩也浑身湿透,气喘吁吁了。不认识的人都夸老人有个好儿子,岳父则常常抢过话茬自豪地说:“这是我的好女婿!”

似这样的事情,韩老师还做了很多。譬如他看到邻居盖房需买下水管儿,不顾刚买的新车,硬是卸下后座主动去拉;譬如麦收期间堆麦子,他挨家帮忙,从不说半句辛苦;譬如为了朋友一个找偏方的电话,他不辞辛苦,多方打听,找到药后自己买好再托人捎过去

几天的采访结束了,我终于为我脑海中的问号找到了答案。我为韩老师的事迹而感动,也为我们教育战线上有这样德才兼备的老师而自豪。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提倡孝道。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苏辙也曾经说过:慈孝之心,人皆有之。在汉代,更是将是否孝道作为仕进的道路之一。“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源”。韩建军老师常常说,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尽一己之力诠释孝道,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斗转星移,韩建军老师坚持数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精心照料身患重病的岳母,细心照顾年迈残疾的岳父,关心帮助街坊邻居的事迹,早已成为街头巷尾传诵的佳话。去年,韩老师被评为河北省新孝道典型人物,他的事迹在团中央、省、市、县各级报纸、网络和电视台均有报道,在燕赵大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今后的岁月里,希望他,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以他为榜样,继续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身体力行地将大善大爱诠释的更精彩、更动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141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