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满族人不过几十万就能占领全中国,为什么日本人不行

蒙古人满族人不过几十万就能占领全中国,为什么日本人不行,第1张

我想这个问题我再用心回答,你也不会采纳我的。但这是个困扰许多人的问题,它涉及历史评价,民族关系,个人情感等许多方面,值得讨论。如果你不带偏见,我觉得还是可以谈谈的。1,我们说日本人坏,一是说当年的日本侵略者,二是说现在还在为侵略者招魄的人。这没什么错。中国人在战后对日本人并未趁机报复,而是相当宽容的。战后从中国回日本的战俘与日侨,对此多抱感激之情。2,中国人当中确有许多人特别恨日本人,这同他们的亲身经历,他们受到的父辈影响有关。了解历史的人,会理解他们的情感,尽管你的态度可以与他们不同。3,满族人蒙古人当年的行为,也是侵略和屠杀,没有人可以说这是正义的。这些民族后来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在都是一家人,不去多说过去的恩怨是很自然的。这和对日本人没有可比性。4,还有你提到战国,这个问题稍复杂一些,因为涉及历史价评的两个标准。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一个是道德标准:正义与非正义,一个是历史标准:进步还是倒退。秦灭六国,以道德标准看,是非正义。而从历史标准看却是进步。所以秦始皇一度就成了争议很大的人物。近来人们趋向于把道德标准放在第一,非正义的,哪怕客观上推动了历史进步,也不值得肯定。至于说到日本的侵华,无论从哪个标准看,都没有任何值得肯定之处。

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涉及到满族的有两部:一部是1957年写的话剧《茶馆》,另一部是1962年写的小说《正红旗下》。这两部作品,尤其是《茶馆》,被研究得相当仔细,它们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当中的地位也很引人注意。

老舍先生是旗人,这一点知道的人很多。但是在他的早期和中期的作品中,直接写满族的题材相当少,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新中国成立前,老舍先生没有一部作品写满人的。老舍很早就想写一部家传性的作品,上世纪20年代他在伦敦开始写作的时候,已经开始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了。据他的老朋友罗常培先生记载,到了上世纪 30年代的中期,老舍已经搜集了相当多的材料。但是这样的作品,一直到1949年都根本没有问世。老舍先生真正写满族、写自己的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因此,起决定作用的是时代的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先生兼任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委员,在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家协会当中也兼管少数民族文学的工作。1960年他在作协第二次理事会上,就少数民族文学问题作过专题发言。1961年周恩来总理接见溥仪、溥杰家族的时候,特别邀请老舍先生作陪。周总理指着溥仪和老舍说:“你们都是满人,过去一个是最上层,一个是最下层。大家今天能够平等地坐在一起,可见天下变化之大。”在老舍的一生中,他有幸多次受到周总理的接见。这一次老舍先生是作为满族的代表被接见的,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57年老舍先生访问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61年访问过内蒙古自治区。这些经历使他渐渐对少 数民族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他开始对这方面的题材注意了起来。《茶馆》就是这方面的第一个尝试。这一炮,应该说,打得挺响。继《茶馆》之后,1960年老舍先生又写了话剧《义和拳》,后来正式起的名字叫《神拳》。《神拳》是他为纪念义和团起义60周年而创作的一部四幕六场话剧。由于主题的限制,老舍先生在《神拳》里边并没有涉及满族和自己的身世。写了《神拳》之后,他一度很想写康熙皇帝,但是,要歌颂一个帝王,而且是一个清朝的帝王,真正做起来,谈何容易!这个题材肯定会带来很多的争论。不管怎么说,老舍先生没把康熙写出来,是个很遗憾的事情。

老舍先生是个勤奋的作家,他的手闲不住,他开始写久已向往的家传了,这就是《正红旗下》。1962年在广州话剧会议上,老舍先生第一次向公众透露,他正在写一本小说。新中国成立后他除了写过一部《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以外,没有写过小说。老舍先生说他写《正红旗下》受罪不少,每写一个字都要想好久。广州回来之后,老舍经常向自己的好友朗诵《正红旗下》,看来他的兴致很高。他还经常向他的学生兼同事金受申(是位满族典故专家)请教一些关于满族事务的细节。老舍的朗诵和他与金先生的讨论,常常吸引不少文艺界的朋友来旁听。人家都预感到:一部优秀作品正在诞生。大家经常来老舍这里,一方面先听为快,二来也盼望它赶快大功告成:《人民文学》杂志抢先预约,要全文连载它。但是,转过年来形势急转直下,文艺上的寒潮把刚刚露出头的苗苗给冻了回去。《正红旗下》也是其中的一个。老舍在写了164页稿纸,即写了11章共计8万字之后,被迫停笔了,他永远也写不完了。现在发表的《正红旗下》,就是这个没有写完的遗稿。看来它仅仅是一部巨著的开始。3年多以后,它的作者老舍先生本人也悲惨地离开了人世,这部才华洋溢的著作,就这样仅能永远地只有一个开始了。

1963年到1966年,这几年是老舍先生的低产期,他的写作量从来也没有这样低过,包括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一事实是一个叫人非常寒心的事实,但毕竟是事实,这里头肯定包括了许多的教训。令人叹息的是,这段时期,尽管老舍先生吃苦不小,文学上的收获并不大。他利用收集来的材料只写过一个剧本,写过一段快板词,写过几篇散文,写过几首小诗,如此而已。他自己不满意,因为和《正红旗下》旗鼓相当的新作品并没有出世。

《茶馆》和《正红旗下》,不论是主题、内容、人物、故事,还是其成就和影响,都远远超出了满族文学的范围。这里只须强调一点,《茶馆》和《正红旗下》在文学技巧上的成就,是老舍的话剧和小说当中的最高峰,是他最成熟的、最精炼的、最精彩的、最有风格的作品。这两部作品表现了清朝的没落史,是涉及各个阶层的史诗。《茶馆》和《正红旗下》的成就和意义,远远地超出了民族文学的范围。“人民艺术家”创作的这两部史诗,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们的光辉都是绚丽多彩的。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西炕不许随便坐人。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等等。虽然满族人有许多规矩,但也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特别是传统节日,非常热闹哦!现在就跟小编一起去认识满族风俗吧!

饮食民俗:(1)满族饽饽。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饿,便于外出射猎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制作精巧,风味独特的各种点心,统称为“满族饽饽”,因此素有“满点汉菜”之说。满族饽饽历史悠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

(2)满族入关前有一种筵席叫“饽饽席”,每桌使用面粉80斤,可见规模之大。使用的面粉多为粘面,就是以糯米或大黄米、小黄米为主,掺入适量其他米碴,再用豆沙、果仁、白糖作馅。主要的品种有萨其玛、绿豆糕、苏叶饼、豌豆黄、牛舌饼、打糕、油炸糕、粘豆包等。每到冬天,满族人家一般都要做上几锅粘豆包,冻起来随吃随拿。现在沈阳冬天的集市上仍然经常可以听到粘豆包的叫卖声。

(3)菜肴。满族人特别喜欢吃猪肉、酸菜,而且烹调方法很多。比较有特点的菜肴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子等。

(4)遇到喜庆的事情或祭祀时,要设肉食大典。八人为一桌,席间主人端上一方方约十斤左右的猪肉和调好的肉汁,客人不用筷子,而是自己用刀将肉切成块或片,蘸肉汁吃肉,并依次捧碗喝酒,十分豪爽。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发源地主要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满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非常深远,曾经建立了清朝王朝并统治了中国约300年,对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历史记载,满族的祖先为女真族,他们原本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辽河流域,后来逐渐扩展了领地,并在17世纪建立了清朝王朝。满族在清朝统治期间,曾经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同时也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对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满族已经分布在中国各地,尤其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满族人民对其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继承和弘扬,一直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人供奉祖先主要目的是为了怀念从前的亲人。同时向后人宣讲祖先的历史,牢记自己的根,激励子孙努力奋进。

这是一个民族的风俗信仰,不属于宗教。所以也没有特别迷信的说法。

再说,宗谱上是自己的祖先,即使真的在天有灵,长辈也不会去害自己的子孙。

不过,如果不供奉宗谱,就无法向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子孙后代不知道自己祖先的光荣,也就缺乏对家庭的亲情意识。忘记了自己的根,也就失去了精神家园,只为金钱利益生活,滋生利己主义,拜金主义,道德堕落,如同行尸走肉。

所以,满族供奉祖先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纪念。更多的是情感的表达。是为活着的人创造浓厚的亲清,缔造精神归属。

古话说,以貌取人,现在总算有了新的认识。

我一直以为,是现在的人们比较喜欢外貌俊美的,特别是女孩子口中一直在唠叨的酷哥、帅哥、靓仔。这也是没办法的,现在社会,资讯发达,各种信息应有尽有。特别是年轻人喜欢的娱乐时尚,更是注重外貌。男女分别越来越不明显,超女的装扮偏向中性,日韩的帅哥更是妖艳,所以随时代潮流,这个社会正在流向中性世界。

现在,让我再来说说古代,近一点的好了,就说清朝。

以清朝名臣为例。

对于刘墉、和绅。我想大家的印象是一个驼背,一个大胖子。其实不然。大家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我想是因为前几年的著名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里面的刘墉就是一个罗锅,而王刚饰演的和绅更是胖胖的,圆圆的脸,圆圆的头,整一圆圆的形象。当然,他们两人的表演水平是没话说的,以至于以后凡碰到和绅这个角色,更是非王刚莫属,其余的人演没这个味。就这样潜移默化,人们一想到和绅,就想到王刚,就想到胖胖的。

而事实上,和绅是清朝第一美男子,他的水平就像是现在的贝克汉姆、布拉德皮特级别的,可见有多受别人欢迎。按现在的话来说,甭管他有没有实力,首先他就是一个偶像派,迷死一大批人是不在话下。当然这儿不是说王刚老师的相貌怎样,人家是实力派,演技精湛,不是靠脸吃饭的。

再说刘墉,其实他不是罗锅,或者说,驼背不是很明显,老了的时候,驼背得厉害,那就是两码事了,老人驼背可是很正常的。而风流才子纪晓岚,到一点也不英俊潇洒。倒也不说他丑,只是和刘墉一样,属于相貌平常。

清朝选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它有四大标准:身、言、书、判。

身——就是外貌,仪表堂堂,英俊潇洒。

言——口齿清楚,言语犀利。

书——书法,字体漂亮。

判——思维敏捷,判断公正英明。

从中就可以看出,“身”是居首位的,想不到吧。

放之现在,其实也不是没有,用人单位很多就是要看你仪表,不说一表人材,那也至少不能太差劲。还有,这年头,整容也不是少数了,都说韩国美女一般是整出来的,不论真假,但至少说明相貌在现在也是十分重要的。

而在清朝,大环境也是如此,同朝为官的和绅、刘墉、纪晓岚三人,最得宠,官最大的也是和绅。这其中原因很多,一方面和绅是满洲人,乾隆肯定很倚重他,肥水不流外人田,即使他说什么“满汉一家”,但总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样的。和绅比较会奉承拍马,讨乾隆喜欢。别看纪晓岚堂堂才子一个,其实他是有轻微口吃的,怎比得过和绅?还有另一方面就是相貌了。前面已经说过了,和绅是当时第一美男子,而乾隆又喜欢美男子,他身边一些权臣都是帅哥,如王杰、福康安。这里八卦一下,不能就此认为乾隆很BL倾向,只不过喜欢俊美的人了。其实大家都一样,都喜欢长得漂亮或英俊的人,愿意与他们为伴。其实这就是眼球效应。

小结一下:

教科书上写什么看人一定要心灵美,这简直是胡扯。一个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外貌肯定占很大一部分。客观上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不会带来什么伤害,和一个漂亮的人交流有什么不好呢。但是,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并没有出色的姿色。所以大家都比较安于平常,以平常心看待他人。

外貌美没什么错,都是人们的观念,或者说是嫉妒。

  在某些满族创世神话中,鹰曾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如,在一则萨满神话中讲道:

  天刚初开的时候,大地象一包冰块,阿布卡赫赫让一只母鹰从太阳里飞过,抖了抖羽毛,把光和火装进羽毛里头,然后飞到世上。从此,大地冰雪才有融化的时候,人和生灵才有吃饭、安歇和生儿育女的时候,可是母鹰飞得太累,打盹睡了,羽毛里的火掉出来,将森林、石头烧红了,彻夜不熄,神鹰忙用巨膀搬土盖火,烈火烧毁翅膀,神鹰死于海里,鹰魂化成了女萨满。

  在这个悲壮动人的神话故事里,鹰带来了光热,融化了冰雪,从而使大地变成了一个人类和生灵可以生存的世界。最后,她为扑灭烈火捐躯,成了善良无私的的人类守护神,她的灵魂化为女萨满,是对萨满起源的一种神圣解说。这里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萨满教萌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的萨满为女性;二是萨满的起源和鹰紧密相连,鹰魂是萨满之魂,鹰崇拜成为萨满教萌生时期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初民对萨满教的母切情感。确实,在洪荒初开的氏族部落时代,原始宗教不是人类的异己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初民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和主要的文化形态。

  在东海女真后裔库伦七姓的萨满神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神话:

  洪水时代,地上是水,天上也是水,水浪一个推一个,如飞闪的铜镜,一切生灵都难以存活,这时,从远方来了一只小海豹,救起了一男一女,把他俩驮在自己的背上,带到了被猛犸、水鸭神推划出来的山包上,这一对男女生了一个女儿,被阿布卡赫赫(满语,天母、天神)派来的代敏格格(鹰神)叼走了。代敏格格将其养大,她成了世上第一个萨满和人类的始母神。这里的鹰神是人类始母神(同时也是萨满女神)的恩主养母,鹰对人类的关系是何等重要亲密。

  在萨满史诗《尼山萨满》(有的异本称《音姜萨满》)中,女萨满尼山凭借鹰神和其他动物神灵的力量,闯进了地府与依可猛罕(阎王)周旋,将少年瑟日古黛、费扬古的魂灵带到人间,使其起死回生。尼山萨满屈死后,鹰神用巨翅遮住了日月,在这里鹰神是萨满的守护神,也是萨满的力量与智慧的化身。

  在这些神话中,我们看到弥漫着萨满神灵世界中的英雄崇拜观念,实际上前几则神话也表现了这种为人类(部落、氏族)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这是古老的鹰神为何延续到近代,仍普遍受族人崇仰的原因之一。同时,崇鹰习俗也铸造了满族的民族性格,满族崇武尚勇成为其民族掘起的的内在推动力。

  从当代满族的放鹰习俗来看,鹰是猎人可靠的狩猎工具,所以受到猎人的珍爱。这可以说是萨满教中鹰崇拜的古俗基础,也是民间崇鹰习俗的生活基础。崇鹰习俗的成因,主要是鹰在满族渔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可能有某些奇特有趣的自然现象促进了这种习俗的形成。猎手也有鹰一样的目光,他们对鹰的观察很细微,听他们说,一般的飞禽都是见鹰就害怕惊逃,甚至于恐惧得痴呆酥骨。有趣的是,唯有善良美丽的喜鹊不怕鹰,而且,往往会有一群喜鹊追着鹰围飞,如果在鹰尾上挂一根颜色鲜艳的羽翎,那么很快就会围聚一大群喜鹊,上下飞舞,真可谓“百鹊朝鹰”。也许这种自然奇景引起了满族先人的神思遐想,成为其鹰崇拜、鹊崇拜的缘由之一。

  鹰在狩猎中,不仅能捕捉天鹅、野鸡,还能搏斗狐狸、狍子,往往以少击多,以小胜大,从某种意义上说,鹰是满族刚强果敢的民族性格的象征。

  生活中的鹰能凌空展翅,日行千里,而满族的先人们的思维比现实中的鹰飞翔得更加高远。因为在它身上,寄托着他们的理想和信念,折射出人类早期人本主义的晨光,所以鹰就升华为神鹰。鹰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升华与高扬,这种精神是满族能迅速掘起,并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内在的文化原因之一。

立冬时节,我们都会以自己民族或者地域的习俗来过节,寓意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我们都希望能够温暖地度过这个冬天。你知道满族是怎么过立冬的吗?今天,要介绍的就是本溪的立冬节活动,它展现了不一样的满族节气风俗,非常值得了解哦。

可能也感兴趣》》立冬的由来及习俗

本溪是辽宁省省辖市,是具有地方立法权的市,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本溪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汉、满、回、朝、蒙等20多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达到41万人。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特别是汉八旗人家的“还愿香”、“太平香”,均争取在立冬左右举办。祭祀活动主要有跳虎神。扮演虎神的神匠(单鼓艺人)在初冬十月小阳春的大好节气,在院里院外。屋里屋外,表演绝活,能施展出艺人的武功特点。

汉军旗满八旗大部分都在初冬十月小阳春的季节中。家家相连,接连不断地举办烧香活动。汉军八旗人家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人家称“烧荤香”。“烧荤香”要大操办5—7天,宰三口猪。第一口猪祭天,第二口猪祭祖,第三口猪祭“歪梨妈妈”。一般农家三至五年才能筹办一次“烧荤香”的还愿香。有许多“烧太平香”则是差不多一年一次,大部分不宰猪而以鸡代替,中等家宰二十一只鸡,一般家宰七只鸡,此称为“烧素香”。

居住在新宾地区的满八旗、汉军旗人家,对“烧香祭祖”通称为“唱家戏”。汉军旗人家“烧旗香跳虎神”是十分热闹的祭祖仪式,其中唱、念、做、打俱全,特别是虎神装扮得活龙活现,翻滚跳跃,能者可窜房越脊,在房脊上滚动、翻动。还有光着脚穿着一层布的虎爪,跑跳着登刀(是在高梯子上一层层绑上铡刀)而上房脊,为此看热闹的人从十里八村纷纷而至,均要一饱眼福。汉军旗人家“烧旗香跳虎神”观众最多。观众不但饱观跳虎神的全貌,而且可看到摆腰铃、顶水碗、耍鼓绝活,即头顶水碗,两臂上伸支起鼓来团团转,两臂弯曲手腕端平食指各挂一鼓旋转,甩起腰铃鹞子翻身接鼓打在点上。

与此同时还能看到霸王鞭的各种翻滚跳蹦,鲤鱼卧莲,一支花棍玩耍于手掌、手背、左肩、右肩、左膝、右膝上,二郎担山、脚踢花棍、轱辘毛就地十八滚、站打四面、卧打八方,这条棍花样繁多,为此亦称花棍。一般三鼓神匠可打三十九节,精悍神匠能打五六十个节数,此种汉军八旗人家“烧旗香跳虎神”是十分吸引观众的大好家戏。

满八旗“烧荤香”5—7天,这种烧香遵照“萨满教”原始规矩,庄严肃穆。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在头三天“磕面子”,家庭主妇亲自操作,不擦脂粉,就连雪花膏也不抹,不但不用香皂洗脸,而且连猪胰子都不用,洗脸只用热水,为了将手洗净可用面碱洗手,其他女眷同样如此效仿。淘黄米双膝跪在地上,妯娌接过也是双膝跪接,再传递给晚辈少媳妇送到“哈什”(仓房)顶上,用日光晾晒,此是磕面子用的黄米。

再淘二遍黄米后,放到小罐中,用薄羊皮扎罐嘴,富户大家可放到二缸中,制作米酒,亦称“糖黄酒”。此酒得在上供这天开罐,由香主东家打酒装瓶,连斟九碗或九盅上供,再一连供上九盘子饽饽(用粘黄米面做的粘饼),按照顺序摆供。上供齐全,打开莲花香碟,此莲花香碟系木制。中间有一道香槽,滤上达子香粉末(满族名称安素香,满语土名叫迎山红)。这是达子香花(山杜鹃花)的嫩叶或嫩枝尖,晒干碾成的香末。槽底垫上香灰,香火烧不着木碟,如此可防火。最少可烧一个晚上,勤添香末,由此香烟缭绕不断,芳香扑鼻。

使唤猪就是宰猪,满族宰猪从古至今不用右手持刀。早年是将柞木扦子削成尖放到油锅里炸一下,其锐利无比而用来宰猪。后来恐怕用扦子宰猪的技术差,才用左手持尖刀由“萨满”宰。宰猪时,首先将一盅酒倒在猪耳朵里,猪耳朵一扑楞,即表明列祖列宗已领受此猪。此猪必须是公猪“蹭”子,俗称“净”。如果猪耳朵不动弹,“萨满”就着急了,双膝跪下,双手合十念满语祷告,香主带领全家连连磕头,直到猪耳摇动,祖宗领牲了,这才皆大欢喜。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35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