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奇大亨》大结局剧情玫瑰用心演戏再获影后 碧玉恢复记忆夫妻圆满。
2、碧玉并未遇到危险,只是迷路了,正好有好心路人遇到将她送回了顾家,医生检查后发现碧玉的病情恶化,身体机能已经慢慢开始退化了。
3、王静看到碧玉的画,虽然不完整但是隐约可以看出,她画的是新加坡的河岸公园,碧玉和孔令捷感情最好的时候,他们常常去河岸公园画画。顾延枚来到碧玉房间,正在画画的碧玉竟然把他当成了孔令捷,顾延枚遗憾自己不能成为碧玉记忆里唯一的男主角。
4、顾延枚派车来接玫瑰去影城,玫瑰以为顾延枚要带自己离开香港,忙拿了护照上车。见到顾延枚后,顾延枚拿出日与夜的剧本给她,希望玫瑰重振旗鼓,重新打好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玫瑰却说自己只有一个愿望就是顾延枚带自己远走高飞。顾延枚再次明确告诉她他们之间不可能有工作以外的关系,玫瑰失望地离开了。
5、玫瑰来到出道前拍沙龙照的一个影楼拍照,影楼老板是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但是他一眼就认出了玫瑰就是当年的田小露,并说起当年给她拍照时候她虽然不想当明星,但是往镜头前一站,就透露出无法掩藏的开心。老人夸赞小露是天生的演员,虽然婚姻不幸,母亲遇害,但是这些打击不要当成苦难,而是要当成演戏的资本,老人相信玫瑰天生就应该是**圈的人。
6、在影楼老板的耐心开导下,玫瑰下决心要好好拍这部**,她一改往日心不在焉的样子,融入自己的情感将角色演绎的细腻、动情。看过部分拍好的样片之后,顾延枚拍手叫好,林图安也相信凭借这部**,玫瑰肯定能再次获得影后的。
7、闲暇时间,玫瑰日夜研读剧本,她觉得自己现在不是在演戏,而是在做自己,完全将自己融入到了**剧情当中。经历了这许许多多的波折之后,她终于想通了,她发觉以前的自己将生活也看成了演戏,因此在人前一直伪装,直到身边人一个个都离开以后,她才发现自己分不清哪个是真正的自己了。她这次重新投入精力拍戏,不是为了顾延枚,只是为了找回自己。
8、玫瑰感谢顾延枚创建了影城,将许多梦境变成了现实,让很多人都能圆梦。顾延枚忽然想到可以通过这个影城,给碧玉打造一个梦境,帮助她把以前的记忆找回来,他要求立刻暂停影城的一切拍摄,想尽一切办法在影城内造一个河岸公园,暂停一切拍摄会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林图安强烈反对,但是顾延枚坚持己见谁也无可奈何。
9、王静在整理河岸公园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张碧玉在河岸公园画画的照片,照片中竟然有顾延枚的身影,碧玉远远望着顾延枚的身影,但是当时的顾延枚只是匆匆而过,并未与碧玉有交集。顾延枚这才明白,碧玉之所以一直画河岸公园的景色,并不是惦念孔令捷,而是因为有他,原来他们的缘分早在河岸公园就种下了,碧玉的心里一直都只有顾延枚一个人。
10、林图安和顾延枚虽然都热爱**,但是理念终究不同,顾延枚的眼里只有梦想,他常常不计得失,林图安却觉得想要将**做好,就一定要计算好收支平衡,否则很难长久。林图安决定离开顾氏自己做**公司,顾延枚和他约定好以后只竞争,不斗争,还是朋友。
11、日与夜**上映后形势大好,并且入围了法国**节,顾延枚送了花祝贺玫瑰。她听说顾延枚为了碧玉在影城搭建了新加坡的河岸公园,她很不理解,碧玉都已经不记得顾延枚了,为什么不能接受她呢玫瑰质问顾延枚这些年是否爱过自己,看着顾延枚坚定的眼神,玫瑰终于决定放手,以后好好过自己的生活,不再打扰顾延枚的家庭。
12、顾延枚骑单车载着碧玉来到自己打造的河岸公园,在这个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也是爱情萌芽的地方,碧玉终于记起了顾延枚。
13、很多年后的顾延枚,被世人称作影坛巨人,因为他缔造了一个**王国,开创了黄金时代,世人认为顾延枚的一生就是一部华人**史。功名声望终会如浮云散去,顾延枚毕生之所求不过是对得起观众,守得住自己的梦和身边的爱人,以及有能力不遗余力的做一些公益,这也是碧玉的心愿,她希望看到一个病有所医、学有所教、难有所助的美好明天。
促进血液的循环
腕部是身体血液循环的末端,而回流的血液全屏心脏的压力来实现。人们在佩戴玉镯的过程中,玉镯会不断的产生晃动和摩擦,玉镯的晃动会人体的手腕起到有效的按摩功效,这样的物流按摩作用会直接激发和松弛人体的经脉和穴位。玉镯与手腕皮肤组织的摩擦作用可以使得手腕皮肤的血液更好的流畅,可以软化皮肤细胞,疏通皮肤的汗腺,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
对心脏有好处
左手离心脏最近,中医理论证明,玉石对心脏具有平和心率、降压、稳定情绪的功效,玉石对于心脏不好或高血压的患者具有一定的心脏辅助作用,起到降低血压、稳定心跳速度、减轻急躁、紧张、缓解压力、提神恢复记忆的功效。
吸收玉石里的各种微量元素
玉石是大自然的产物,吸取了百川之精华包含了自然界融入的铁、锰、锌、镍的多中矿物中的某几类或多类元素。人们在佩戴玉镯的过程中,这些微量元素通过与人体的经常摩擦而逐渐沿着皮肤组织渗透进入人体,有效地补充人体食物摄取不到的微量元素,从而达到平衡、调节生理和提高免疫力。
人养玉,玉养人
玉石养生的机理也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玉镯经过一定时间的佩戴之后,会越来越透明。玉石也是万物之精灵,作为玉镯的主人,适当善对和保养您的玉镯,经常把它佩戴在身,逐渐培养心与心的沟通,久而久之玉镯与您必然会产生割舍不掉的情感。
1 关于意象柳的诗句
2 关于柳的诗句意象
3 关于柳的意象诗句
关于意象柳的诗句 1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2关于"柳"为意象的古诗和古词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此词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所写的“咏柳”词,读来别有生趣。
鹧鸪天 咏柳
意在闲闲
雨过新晴五月天,一时光景尽清妍。
笼烟流翠添娇态,间有蝴蝶舞蹁跹。
柳腰瘦,叶眉欢。也挽人臂也拂肩。
前人惯作离情诉,我今翻成妩媚篇。
[注]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咏柳”词,有古人遗风,更具时代新意。
带柳的古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马上作》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3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
1《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2《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
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
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4《渭城曲》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
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关于柳的诗句意象 1关于"柳"为意象的古诗和古词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此词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所写的“咏柳”词,读来别有生趣。
鹧鸪天 咏柳
意在闲闲
雨过新晴五月天,一时光景尽清妍。
笼烟流翠添娇态,间有蝴蝶舞蹁跹。
柳腰瘦,叶眉欢。也挽人臂也拂肩。
前人惯作离情诉,我今翻成妩媚篇。
[注]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咏柳”词,有古人遗风,更具时代新意。
带柳的古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马上作》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2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3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
1《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2《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
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
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4《渭城曲》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
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关于柳的意象诗句 1关于"柳"为意象的古诗和古词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此词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所写的“咏柳”词,读来别有生趣。
鹧鸪天 咏柳
意在闲闲
雨过新晴五月天,一时光景尽清妍。
笼烟流翠添娇态,间有蝴蝶舞蹁跹。
柳腰瘦,叶眉欢。也挽人臂也拂肩。
前人惯作离情诉,我今翻成妩媚篇。
[注]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咏柳”词,有古人遗风,更具时代新意。
带柳的古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马上作》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2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3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
1《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2《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
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
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4《渭城曲》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
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4以“杨柳”为意象的古诗词有那些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 愈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 愈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6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城东早春 杨巨源)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8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处 柳永《雨霖铃》 10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1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2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小家碧玉,汉语成语,拼音是 xiǎo jiā bì yù ,意思是旧时指小户人家腼腆善良的美丽女子,也具才德。出自《乐府诗集·碧玉歌》。
例句
1 一盆盛花的茉莉,翠绿之上洁白点缀,风雨中,小家碧玉竟也成熟大方,不躲不避,带着沐浴的水滴,焕发出诱人的光泽,翠色欲流,花白如雪,娇小玲珑,清纯而淡雅。质朴而纯洁,雨滴风摇,更加妖娆多姿,楚楚动人。
2 小家碧玉和大家闺秀都说的是年轻美貌的女子。
3 秀气的江南是一位婀娜多姿,温柔娴静的小家碧玉。
4 眼前这位小家碧玉,明眸皓齿,光艳照人,看得大家目瞪口呆,疑是仙女下凡。
5 小家碧玉什么意思?表达了别人对你什么情感?
第一句呢,应该是提醒你要注意身边的机会,有的事情可能看上去普普通通,实际上却包涵着莫大的机遇。就是说在事业上你要有善于洞察事物善于抓住机遇的本领,这样才有可能在看似平凡的工作中生活中,抓住难得的机会,达成命运的转折。
第二句呢,应该是提醒你做事不要过于急躁见成果,要安下心来,韬光养晦,目标坚定,一步一个坑,最终定能有好的结局。
脂砚斋有批语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1]122在以贾宝玉为轴心的四对(宝玉与黛玉、宝玉与宝钗、宝玉与晴雯、宝玉与袭人)情恋姻缘关系中,一般认为,宝玉深爱着的是黛玉和晴雯[2]。然而仔细研读《红楼梦》文本,不难发现,**里宝玉爱的是黛玉,丫环里宝玉爱的却是袭人—虽然这两种爱不可相提并论,前者主要是在精神层面上,爱得纯净理想,后者主要是在生活层面上,爱得世俗温暖,但不能不承认这两者都是爱。 一从宝玉和袭人的亲密关系可以证明宝玉深爱着袭人 袭人原来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守,遂与宝玉。宝玉因知她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却说袭人倒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只有贾母;跟了宝玉,心中又只有宝玉了[[3]53。袭人照顾宝玉日常饮食起居,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跟了宝玉,心中只有宝玉。比如,她每大晚上伏侍宝玉睡下后,都要把宝玉佩带的那块玉取下来,塞到枕头下焙着,免得第二天冰了宝玉的脖子;再如,每次宝玉外出或被贾政叫去会客,一旦回来晚了,她都要在园内到处寻找,或倚门翘首等待。这样的“痴”忠,是产生爱情的基础。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并梦遗之后,袭人为刚刚睡醒的宝玉整衣,发现他内衣湿了一片,问宝玉怎么了,宝玉用手一捻,(袭人)心中便觉察一半了,不觉也羞的红涨了脸而,不敢再问。吃完晚饭后,袭人给宝玉更换中衣。宝玉含羞央告道:好姐姐,千万别告诉人。”遂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石雨之情,羞的袭人掩而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石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3]93 这次“贾宝玉初试石雨情”,是袭人成就了贾宝玉性生活的第一次,按照现在的说法,袭人是贾宝玉的第一个“性伴侣”全书正面写到宝玉和异性的性生活也仅此一次,简洁、含蓄,脂批:数句文完一回提纲文字[1]83。自此确定了袭人在宝玉心目中独特的位置。平心而论,袭人并无勾引宝玉的言行,书中写到宝玉“强拉”时,她还“扭捏了半日”,才半推半就,况且她面对的不仅是男主人,又是温和英俊少年,而且贾母有安排,她早晚是宝玉的侍妾。故而从袭人角度看,他与宝玉的私情无可非议。脂砚斋认为“初试云雨情”事件符合袭人身份”(脂批:写出袭人身份[1]83)。红学家白盾认为,虽然脂砚斋有些“道学气”,但他对花袭人却作了毫无保留的热烈的赞美[4]。一般认为,脂砚斋是接近并了解曹雪芹的人。至于有的评者对袭人与宝玉私情的动机多有非议,甚至说成是为了“钳制、要挟”[5]184宝玉,已是超出文本之外的“有罪”推定,难以服人。 笔者认为应该把宝玉“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看作是宝玉对袭人由“喜”到“爱”的情感宣泄(脂批:可谓追魂摄魄之笔[1]83 )。以后,“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从可比对象来看,最具可比性的“别个”是晴雯(有脂批原文为证:伏下晴雯[1]83 )。论容貌,袭人长相不如晴雯,宝玉也确实很喜欢晴雯,但是现在宝玉喜欢袭人已经明显超过喜欢晴雯了(后文详述)。 在“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一回里,袭人先是回家探亲,在母兄面前哭闹着“坚执”地拒绝了家人赎她的念头… … 他母兄见他这般坚执,加之亲眼看到了她和宝玉非同寻常的亲密关系,“也就死心不赎了”。袭人“坚执”地拒绝了家里人赎她,决不仅仅是由于“吃穿和主子一样,也不朝打暮骂”,而是因为他已经爱上了宝玉,觉得终身有靠。在作出“坚执”拒绝赎身的决定后,袭人不能不对宝玉的种种“不喜务正”耿耿于怀,琢磨怎样才能使宝玉听得进并接受她的“箴规”:袭人自幼见宝玉性格异常,其淘气憨顽自是出于众小儿之外,更有几件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毛病儿。近来仗着祖母溺爱,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更觉放荡弛纵,任性态情,最不喜务正。每欲劝时,料不能听。今日可巧有赎身之论,故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好下箴规。”果然,袭人的一番自己将被“赎身”的话立竿见影,使得重感情的宝玉很是伤心。只见宝玉泪痕满面,袭人便笑道:健有什么伤心的,你果然留我,我自然不出去了。”宝玉忙笑道:称说,那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于是袭人说出思虑已久的约法三章”:第一,不许乱发咒;第二,要宝玉称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俏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免得再挨骂挨打;第三,吓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 … 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宝玉为了能留住袭人,一口一个:“改了,再要说,你就拧嘴。”再不说这话了。”都改,都改。再有什么,快说。”袭人笑道:再也没有了。只是百事检点些,不任意任情的就是了。你若果都依了,便拿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了。”宝玉笑道:“你在这里长远了,不怕没八人轿你坐。”袭人冷笑道:“这我可不希罕的。有那个福气,没有那个道理。纵坐了,也没甚趣。”[3]270-272 宝玉说“不怕没八人轿你坐”,看来他已经认定袭人迟早是自己的人了。后来知道王夫人内定了袭人的身份.宝玉喜不自禁.又向他笑道:我可看你回家去不去了!那一回往家里走了一趟,回来就说你哥哥要赎你,又说在这里没着落,终久算什么,说那些无情无义的生分话唬我。从今我可看谁来敢叫你去?”袭人听了,冷笑道:“你倒别这么说。从此以后,我是太太的人了,我要走,连你也不必告诉,只回了太太就走。”宝玉笑道:就算我不好,你回了太太去了,叫别人听见说我不好,你去了,你有什么意思呢?”袭人笑道:“有什么没意思的?难道下流人我也跟着罢?再不然还有个死呢!人活百岁,横竖要死,这口气没了,听不见看不见就罢了。”宝玉听见这话,便忙握他的嘴,说道:“罢罢,你别说这些话了。”…… 袭人忙掩住口。[3 ] 492-493 。 “情切切”是很写实的形容词,袭人从自家回到怡红院,先是宝玉叫丫鬟把特地为袭人留下的酥酪拿来给她吃,丫环说被李嬷嬷吃掉了,袭人怕宝玉发脾气,便说上次吃坏了肚子,如今不想吃了,说这会想吃风干栗子(故意转移话题),让宝玉替她剥栗子。又谈到袭人两个姨姐妹长得好,那样的人才配穿红色等等一连串家常话。在这一连串对话中,读者能感觉出来,宝玉和袭人名为主仆,实如情侣,不但无话不说,而且说话可以抬杠,可以诉心情,“端的与别个不同”。许多时候,宝玉和袭人在一起时,会有特别自然亲切任性的表现:撒娇,耍赖,赌气,高兴了笑,委屈了哭,还会无端发脾气。在袭人面前,宝玉常常会有一种软弱的孩子气,说些化灰化烟的痴话,还会忍不住落下泪来,袭人温软的劝谏反倒成了一种安慰。这样的爱更有一种别样的缠绵温馨。 宝玉对人生悟出的道理、心里话,有时他连黛玉都不愿告知,却愿意和袭人诉说。第三十六回,头天晚上宝玉和袭人说了一通关于人死要有意义的话,并说如果自己死了“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就算死的得时了。第二天当他目睹龄官和贾蔷的一段痴情后,回到怡红院中,看见黛玉和袭人正在说话,就和袭人长叹!“昨夜说你们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得各人的泪罢了。”袭人不会完全懂得宝玉的想法,但宝玉仍愿意向她吐露心声。如果宝玉心里不爱袭人,是断然不会如此表现的。 二从宝玉对黛玉、袭人关注程度的比较可以证明宝玉既爱黛玉也爱袭人 在大观园里的**、丫鬟中,能让宝玉特别在乎的只有黛玉和袭人。首先,红楼众多女子中,只有黛玉和袭人是同一天生日(二月十二日),而黛玉对“花”情有独钟,多次作词作诗感花、伤花、葬花,而袭人又正好姓花,这绝不仅仅是一种巧合。其次,宝玉先后为袭人、黛玉取过很美的名字(袭人、颦颦),这说明宝玉是很在乎黛、袭二人的。袭人的名字是根据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花气袭人知骤暖”取的。这首诗,全篇都是歌颂雨后春色景物的意思。“花气袭人”四字形容花香飘在人的周围,很美的意境,有人竟然附会成“袭”即袭击”,意为“花气也能伤人[6]”,真是欲加之罪,实在扯的不着边际了! 显然是曹公的刻意安排,全书最具诗意的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专门给了宝玉最爱的袭人和黛玉,而且这一回的重心在前半,即重点写了“解语花”的“情切切”。脂评庚辰眉批中说得明白:花解语一段,乃袭卿满心满意将玉兄为终身得靠千妥万当,故有是。[1]249“情切切”的“解语花”对“意绵绵”的“生香玉”,不是很耐人寻味吗? 一般认为,袭人的情感倾向是偏向宝钗的,其实袭人同黛玉的关系也很好。比如袭人能体谅黛玉,黛玉也能感受到这种体谅。一次,宝玉和黛玉又因误会而大吵,宝玉还砸佩戴着的玉。袭人见他脸都气黄了,眼眉都变了,从来没气的这样,便拉着他的手,笑道:“你同妹妹拌嘴,犯不着砸它;倘或砸坏了,叫她心里脸上怎么过的去?”林黛玉一行哭着,一行听了这话说到自己心坎儿上来,可见宝玉连袭人不如,越发伤心大哭起来。联系到黛玉曾在李嬷嬷骂袭人“小娼妇”后公开替袭人抱不平,后来又当着宝玉的面对袭人称呼“好嫂子”,虽然是玩笑话,但并无讥讽之意。可以看出黛玉对袭人是很看重的。(脂批:袭卿能使颦卿一赞,愈见彼之为人矣。观者诸君以为如何?[ 1]255) 有一次黛玉到宝玉那里,见几个人因吵嘴哭了,便和宝玉、袭人说了几句笑话调节。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这句话宝玉只对黛玉说过,现在对袭人说了,而且是当着黛玉的面,可见是多么忘情!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袭人的这句话应该是关系极密切的人之间才可以说的,而且现场还有一个袭人明知道宝玉深爱着的黛玉呢。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得,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3]433 不知此时黛玉的真实心情又会如何? 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中,袭人因见宝玉在“约法三章”之后不久,一早又到黛玉处与黛玉、湘云一起互相梳妆,又偷吃胭脂,被湘云用手拍落。袭人心里极不是滋味,回来后生气不理宝玉,叫他“如今别进这屋子了,横竖有人服侍你… … ”一面说,一面便在炕上合眼倒下。(脂批:醋妒妍憨假态,至矣尽矣![ 1 ] 269 )宝玉禁不住赶来劝慰。那袭人只管合了眼不理。(脂批:与颦儿前番娇态如何?愈觉可爱犹甚。[1]269)这场冷战打了一天一夜,逼得宝玉冷冷清清读《南华经》 。第二天还是宝玉向袭人下话,见袭人和衣睡在衾上。便推她说道:“起来好生睡,看冻着。”袭人料他心意回转,便索性不理他。宝玉见她不应,便伸手替她解衣,刚解开钮子,被袭人将手推开,又自扣了。宝玉无法,只得拉她的手笑道:“你到底怎么了?”连问几声,袭人睁眼说道:“我也不怎么着。你睡醒了,快过那边梳洗去。再迟了,就赶不上了。”宝玉道:“我过哪里去?”袭人冷笑道:“你问我,我知道吗?你爱过哪里去就过哪里去。从今咱们两个人撂开手,省的鸡斗鹅斗,叫别人笑话。横竖那边腻了过来… … ”宝玉笑道:“你今儿还记着呢?”袭人道:“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旁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宝玉见她娇嗔满面,情不可禁,便在枕边拿起一根玉簪来,一跌两段,说道:“我再不听你说,就和这簪子一样!”袭人忙的拾了簪子,说道“大清早起,这是何苦来!”宝玉道:“你那里知道我心里急!”[3]290-294 如此斗气之后能让宝玉赌咒发誓的,除了黛玉,只有袭人。 三 从宝玉对晴雯和对袭人态度异同的比较可以证明宝玉爱袭人 第三十一回,宝玉因为晴雯挑袭人的刺生气要撵晴雯走:“逆也不用生气,我也猜着你的心事了。我回太太去,你也大了,打发你出去好不好?”晴雯听了这话,不觉又伤起心来,含恨说道:“为什么我出去?要嫌我,变着法儿打发我出去,也不能够。”宝玉道:“我何曾经过这个吵闹?一定是你要出去了。不如回太太,打发你去吧。”说着,站起来就要走(与前面提到的袭人说家人要赎自己时宝玉的情急形成鲜明对比)。袭人忙回身拦住,笑道:“往那里去?”宝玉道:“回太太去。”袭人笑道:“好没意思!真个的去回,你也不怕臊了?便是他认真的要去,也等把这气下去了,等无事中说话儿回了太太也不迟。这会子急急的当作一件正经事去回,岂不叫太太犯疑?”宝玉道:“太太必不犯疑,我只明说是他闹着要去的。”晴雯哭道:“我多早晚闹着要去了?饶生了气,还拿话压派我。只管去回,我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门儿。”宝玉道:健也奇了。你又不去,你又闹些什么?我经不起这吵,不如去了倒干净。”说着一定要去回。(“一定要去回”,这显然不是开玩笑或者赌气了)袭人见拦不住,只得跪下了。碧痕、秋纹、麝月等众丫鬟见吵闹,都鸦雀无闻的在外头听消息,这会子听见袭人跪下央求,便一齐进来都跪下了。宝玉忙把袭人扶起来,叹了一声,在床上坐下,叫众人起去,向袭人道:“叫我怎么样才好!这个心使碎了也没人知道。”说着不觉滴下泪来。袭人见宝玉流下泪来,自己也就哭了。[3]432-433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只有袭人跪下求情,宝玉才无奈答应不撵晴雯;二是众人都跪下了,宝玉只单独把袭人扶起来,晴雯爱哭一边哭你的去。可见袭人在宝玉心中的地位是别人无可替代的。 一般认为,在第三十四回,宝玉把袭人支开,然后让晴雯去给黛玉送帕子,是更信任晴雯而不信任袭人,其实大谬不然。试想宝玉是一个专门肯在女孩子身上下工夫动心思的人,对女孩子的心思体贴入微,细腻得无以复加。他让晴雯送帕子,固然有信任晴雯的意思,可是最主要的还是体贴袭人,怕她生气,怕她不喜欢,所以设法不让她知道。这样细心,可见他心里有袭人。所以宝玉虽然对女孩子都痛惜爱怜,可是真正视为与“别个不同”爱着的,除了黛玉,就是袭人。 第三十回,宝玉在外面淋了雨回来敲门,小丫头们在玩闹,没有听见。袭人听见了去开门时,宝玉以为小牙头偷懒而误踢了袭人,宝玉心里十分不忍,对袭人关切、伏侍,情挚意切。宝玉… … 向案上斟了茶来,给袭人漱了口。袭人知宝玉心内是不安稳的,待要不叫他伏侍,他又必不依;二则定要惊动别人,不如由他去罢:因此只在榻上由宝玉去伏侍。一交五更,宝玉也顾不的梳洗,忙穿衣出来,将王济仁叫来,亲自确问。王济仁问其原故,不过是伤损,便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怎么服,怎么敷。宝玉记了,回园依方调治。”[3]427-430 对比一下第五十二回晴雯病了替宝玉补孔雀裘时宝玉的表现。宝玉在(晴雯)旁,一时又问:“吃些滚水不吃?”一时又命:“歇一歇。”一时又拿一件灰鼠斗篷替他披在背上,一时又命(“命”是命令别人拿,前面却是亲自服侍袭人)拿个拐枕与他靠着。急的晴雯央道:“小祖宗!你只管睡罢。再熬上半夜,明儿把眼睛抠搂了,怎么处!”宝玉见他着急,只得胡乱睡下,仍睡不着。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刚刚补完;又用小牙刷慢慢的剔出绒毛来。麝月道:“这就很好,若不留心,再看不出的。”宝玉忙要了瞧瞧,说道:“真真一样了。”晴雯已嗽了几阵,好容易补完了,说了一声:“补虽补了,到底不象,我也再不能了!”暖哟了一声,便身不由主倒下。话说宝玉见晴雯将雀裘补完,已使的力尽神危,忙命小丫头子来替他捶着(又是命小丫头)彼此捶打了一会歇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已大亮,且不出门,只叫快传大夫。[3 ] 735 天大亮了,才只叫快传大夫。对袭人可是“一交五更,宝玉也顾不的梳洗,忙穿衣出来,将王济仁叫来,亲自确问。”这样的区别应该是很明显的了! 袭人和晴雯吵嘴,宝玉句句向着袭人:宝玉一面说:”“你们气不忿,我明儿偏抬举他。”[3]431-432 宝玉要抬举的“他”就是指袭人,而“你们”正是晴雯! 至于人们很欣赏的(晴雯)“撕扇子做千金一笑”,纯粹是一次富贵玩笑而已,和前面宝玉为袭人痛惜的哭了根本不是一种感情。那天宝玉本不想找晴雯,是要找袭人恰巧遇到晴雯,晴雯虽不十分妆饰,钗軃鬓松,衫垂带褪,却似春睡捧心西子的绝色美少女,宝玉此时喝的走路都踉跄了,作为酒后消遣的余兴节目,于是乘兴让晴雯撕两把扇子取乐,自己也笑的很开心。这能说明宝玉对晴雯的特殊感情吗?不过是一种类似于玩伴的友情罢了! 王夫人领人来怡红院撵逐晴雯时,宝玉胆战心惊,噤若寒蝉,连替晴雯辩护一句的话也不敢说。晴雯死后,宝玉为晴雯写了一篇辞藻华美、充满感情的《芙蓉诔 》 ,有人认为这是宝玉爱晴雯的证明[2]。笔者认为,这恰恰证明宝玉并不爱晴雯。试想若是黛玉死了,宝玉会心碎肠断,痛不欲生,哪有心情和闲情逸致写什么“芙蓉诔”?况且,就是在宝玉宣读诔文焚香祭奠晴雯时,黛玉却从花影中走出来。在黛玉提出诔文中的“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陇中,女儿命薄”不妥后,两人讨论一阵,宝玉提出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这分明是日后写给黛玉的话,难怪黛玉听到后“陡然变色。虽有无限狐疑,外面却不肯露出”。[3 ] 141-142 《芙蓉诔》 究竟是写给晴雯的,还是提前为黛玉所撰,那就看各人的理解了。 通过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宝玉对袭人的情感是爱情无疑,对晴雯表现出的只是一种很纯洁的友情。 四 从宝玉对袭人、宝钗等人劝谏时不同的态度可以证明宝玉爱袭人 宝钗后来与宝玉成就了金玉姻缘,但宝玉对宝钗基本上可以说是有缘无情,要不然宝玉也不会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之叹!史湘云与宝玉交往最早,可以说是青梅竹马,此外还因有个金麒麟而遭到黛玉的嫉妒,但宝玉和湘云也仅仅止步于友情。同样是劝宝玉上进,宝玉对湘云、宝钗等人的劝谏却非常反感。 第三十二回,湘云劝宝玉:“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说得湘云很尴尬。袭人马上替湘云圆场,并说宝玉以前同样给过宝钗的难堪:“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可宝玉对此自有道理,认为湘云、宝钗说的都是“混账话。” [ 3 ]444-445 比照第十九回袭人对宝玉“约法三章”时宝玉“都改,都改”的表态,真是截然不同啊! 同样的话,袭人说出来宝玉就听,宝钗、湘云说出来宝玉却反感,究其原因,除了袭人说话比较委婉,让宝玉容易接受,主要还是由于袭人在宝玉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比如,第九回,宝玉上学那天,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的停停妥妥,坐在床沿上发闷。见宝玉醒来,只得伏侍他梳洗。宝玉见他闷闷的,因笑问道:“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袭人笑道:“这是那里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顽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袭人说一句,宝玉应一句。听袭人又嘱咐一些注意冷暖之类的琐事之后,宝玉又反过来劝慰袭人:“你放心,出外头我自己都会调停的。你们也别闷死在这屋里,长和林妹妹一处去顽笑着才好。” [3]131-135 注意,这里又提到让袭人去林妹妹那里,在宝玉心里,袭人和林妹妹的位置同样重要。 在曹雪芹的原稿中,贾家败落之后,宝玉决定遣散众掉,袭人在宝玉授意下嫁给蒋玉菌,但条件是必须在安排好宝玉、宝钗的生活之后。并有“好歹留着麝月”一语,以便代她照顾宝玉。最后还有袭人夫妇侍奉宝玉、宝钗的情节,并有回目“花袭人有始有终”。换句话也可叫作:花袭人对宝玉情分依旧,要为宝玉负责到底!而在程高百二十回本中,是宝玉丢下她出走、出家,永远也不回来了,她作为一个女奴,被迫接受主人的安排,嫁给了蒋玉菌,这也可看做是命运的安排,却招来后人的漫骂,斥责她喜新厌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蒋玉菡对她非常恩爱,她的结局也是红楼诸艳中最好的。虽然她没能和宝玉白头到老,但责任并不在她。无论用当时的道德尺度还是用现今的道德尺度来衡量,袭人都是无可指责的。爱情其实是一种缘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缘是一种理想的前世仙界情缘;而宝玉和袭人之间的相逢、相悦、相亲、相爱,可以算是一种温暖的今生世俗情缘。只可惜,仙界的神瑛侍者、绛珠仙草总归是要回归仙界去的,现实中的宝玉与袭人的世俗情缘难以终老白头。“谁知公子无缘”,应该是指无缘终生相伴。宝玉和袭人曾经相处、相爱,缘分历历,不可谓无缘。然诸行无常,不长久者亦何止他们?[7]4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