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包拯的戏曲流传至今?

有哪些关于包拯的戏曲流传至今?,第1张

京剧《铡美案》。只要一提起包公,人们就会马上想到戏剧舞台上那个铁面无私、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在舞台上,不但关于包公的剧目很多,而且还有专门为他设计的独特的舞台形象——蟒袍、玉带、纱帽、朝靴,同时勾着日月阴阳脸的“包黑头”。以包公为主角的戏曲剧目也比比皆是经久不衰。

  《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明] 安遇时 等 撰。全名为《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又称《龙图神断公案》。公案小说,明代的公案小说,讲述包公破案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三大公案之一。影响较大。

  

出自京剧曲目《打銮驾》

川剧有《打銮清官》,汉剧有《打金銮》,滇剧、湘剧、秦腔、同州梆子、河北梆子、豫剧都有此剧目。

根据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第九回、第十五回改编,与原著内容皆不同。原著里被铡的是国舅庞昱是庞太师之子、贵妃是庞娘娘,戏曲里国舅马龙、西宫宠妃马氏;原著里国舅庞昱克扣赈粮、强抢民女、有人状告到开封府,包公奏请查赈,公孙策设计要来御赐铜铡以震贪官污吏,戏曲里改编此段西宫马妃阻止包公去查赈,剧情曲折,体现包拯的铁面无私。

宋代人物——真实的包拯与戏剧中的包拯

公戏之所以一直口耳相传,是因为人民渴望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人当家作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法官是宋朝的包拯。这个国家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包公。

鲍的名气这么大,跟传统戏曲有很大关系。在现代小说中,包公没有成为主角。然而,在传统戏曲中,包公的故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在所有与案件和法律有关的戏剧中,主角都是包公。

那么包公戏曲中的包拯形象与历史人物?事实是这无关紧要。

历史上的包拯

包拯,字熙仁,庐州合肥人。与传说不同的是,他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家庭,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其父鲍灵异,字苏志。进士寂地,朝三授博士,上尚书御史员外郎,出南京当帅,上护兵。死后被朝廷赐为刑部侍郎。从今天来看包拯出身于一个局级干部家庭。

包拯从小受儒家教育,走上科举之路。宋仁宗天盛五年,包拯29岁,终于中了进士。朝廷已任命他为建昌县令,他却以父母年迈,家中无人照顾为由辞职。历史上没有记载他有兄弟。从他考中进士后不愿意做官来看,家里没有其他兄弟可以侍奉养父母。他应该是独生子。

包拯在家呆了10年,直到父母病逝,服丧三年后,在乡亲们的鼓励下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当上了天长县令。这一年是仁宗四年他是一个39岁的中年人。

包拯的仕途一直很顺利,除了有一次因失保被降职,还有包拯他的官阶一直在上升。他做了10年地方官,后转入法院监察系统3年,主持谏院,代理谏院。在这段经历中,包拯树立了自己嫉恶如仇的名声。弹劾了很多朝廷官员,包括当时的宰相宋南、宋南夏侯_的弟弟宋祁,以及著名大臣张、等。

帝佑第二年建安四年,宋仁宗决定任命他在张贵妃最宠爱的叔叔张耀祚为宣惠南院使、淮康军使、竟陵宫使、同群牧使。其他三个官职意义不大,玄晖使起源于唐朝,主持朝廷会议。北宋初年,宣徽使常被用作唐朝使臣,指挥军务。在仁宗朝,这个官职没有实际意义,但在宫廷礼仪中,它的地位仅次于宰相和唐朝。当时包拯主持谏院,带领谏官进谏,认为按照宋朝的惯例,后妃的亲属是不允许担任宰相和军职的。这次皇帝过度偏袒贵妃,宰相没能及时制止。重复了几百个字后,包拯他自己的言辞激烈到把唾沫溅到仁宗皇帝身上直到皇帝错误地任命了他。

到了农历三年十二月,包拯被任命为知开府,到了嘉_三年六月被革职。事实上,包拯在开封的时间刚刚超过18个月。他们一到法庭,书记员们就想测试包拯他们聚集在一起,用官方文件报告事情。包拯听了t

后来包拯主要是财政系统的官职,担任了4任转运使,最后被任命为第三任使节。这个由北宋创设的官职,掌管财政审计,地位仅次于宰制。

包拯的最终结局是进入统治的行列。1060年,宋仁宗任命包拯为枢密副使,包拯开始正式进入朝廷的决策班子。然而,这时,包拯他的健康开始出问题。他基本上没有未能达成议会协议,一年多后他就去世了的延迟。

包拯的个人家庭生活也很平淡。他的妻子董氏来自一个官宦家庭。长子宝鉴,曾任潭州大将军,死于任上。包中年丧子,伤心欲绝。宝健已婚,无子女。他的妻子崔实,尽管包拯的劝说和她母亲的威逼利诱下,坚持要成为鲍的家庭。包拯史死后,崔氏听说包拯被包拯赶出家门的崔氏的姨太太,回家后生了一个儿子,崔氏就把孩子带回了包拯根据包拯的后代把它命名为万宝。

法官的崇高形象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很多名法官,在权贵甚至皇帝的威逼下,依然执法如山,维护法律的尊严。也有很多法官善于裁判疑难案件,实现公平正义。在今天,调查涉嫌案件是刑侦部门和公诉部门的职能,但在古代这是许多著名法官的典型。富有洞察力的牌匾经常挂在当地政府办公室的大厅上,这清楚地表明了其发现犯罪的职责。评委的评价能力突出破案能力,如五代、宁疑狱集编的66个案件,四分之三是破案故事。南宋人郑可,从0755年到79000年编了375个案子,破案故事的比例一样高。

拿这三个标准来衡量包拯,那么在史书记载中,包拯根本就不是一个有名的法官。

就第一项来说,历史上有著名的大法官,比如西汉的张释之,隋朝的赵绰,唐朝的戴周,徐有功等等,敢于反对皇帝将对该案作出判决,并强烈建议皇帝遵守法律。历史记载中,包拯从未有过这样的案例。前面提到的包拯劝谏仁宗放弃任用张耀佐一案,不属于执法和审判之争。

就判决疑难案件而言,包拯并无著名案例。唯一能参与审讯的就是冷冷自称王子为巡官。北宋黄游二年,开封有个年轻人叫冷冷,自称太子。王,被遗弃的母亲,作为宫女从法院释放,她确实与。不过结婚后先生了个女儿,后又生了冷冷,所以完全可以排除冷冷和皇室有任何血缘关系。当他长大后,他没有不能正常工作。听说宋仁宗长期得不到儿子,还和高奇道长合谋安在北京伪装成王子。冷冷在开封府被捕时,高吉安指使他装傻,然后侥幸逃脱。向宋仁宗、包拯报告,要求把愣愣和高奇安立即被斩首。这个案子涉及到皇室,但并不难。

在民间传说中,极其聪明、善于破案的包拯,在可靠的文献记载中,实际上只有三次破案的记录。

第一个案例是切掉一头牛的案例南宋的郑可在公元折狱龟鉴年所写的说文解字。包拯上任伊始,担任天长知府。这个县有个农民,和邻居过节,偷偷割下邻居的舌头牛在晚上。当ca的所有者

第二种情况类似,记载在北宋人吴逵写的包拯墓志铭中。开封有两个朋友一起喝酒。其中一人带来了几两黄金。他害怕他喝醉时会失控。喝酒前,他把黄金给了对方自己留着。但是当他喝完酒后去找朋友的时候。第二天他去s家取回黄金,却被他的酒友们拒绝了。那人无奈,就来开封府告状。听了双方的陈述后,包拯秘密派人到被告舍,并对被告你的妻子,你的丈夫已经承认他昨天为他的朋友保管了金子,现在他要你把它交出来。妻子信以为真,把黄金递了过去。被告在向法庭出示包拯派来的人带回来的黄金时,不得不认罪。

第三种情况,记录在宋史包拯传的北宋沈括,是包公被他的书记员计算的情况。一个犯了罪的富人将被处以鞭笞罪人的惩罚背上带着棍子。这个富人给了一个图书管理员一大笔钱。这位官员说,包公可以我不为这个案子辩护,所以我。我陪你去挨打。第二天,富人在课堂上不停地哭,记录员坐在包公记录他的供词。突然,他假装生气,大声喊道:伙计,伙计,你怎么这么没出息?什么有什么大不了的?包闻讯,大怒,当即让衙役把记账员拖下来,打了屁股杖十七下。回过头来对待这个财主,如果真的还罚背脊棍,那他被簿记员罚得恰到好处,有损长官的脸。于是包拯被轻判,也是胯棍。没想到,这恰好被藏书家猜中了,实现了为富人减轻刑罚的目的。

在宋代官员和学者的眼中,包公并不是一个有名的法官。如南宋人郑可所著梦溪笔谈一书,收录了宋代156位法官的207个破案故事,还有包拯破案故事包含了上面提到的两个案例,即破牛案他的舌头被智慧和被他的职员计算。而宋代像包拯这样有两次破案事迹的法官多达35位,有7位法官有3次以上的破案事迹,其中张X法官有7起案件入选。

因此,包公法官的名声不是历史事实,而是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不断塑造和提升的结果。

幸运的包公

那么包公运气从何而来?只能归功于运气好还是运气好?

包拯的故事是传奇的,首先是因为政治因素。包拯生活在北宋历史上最稳定的宋仁宗时代,被后人铭记为盛世。包拯得益于人这个时代的回忆,成为这个时代的象征。

独自被铭记,远非传奇。要成为传奇,也要有传奇的催化环境。北宋都城开封府,是历史上少有的商业城市的都城。从唐代开始,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当时位于南北交通线要道上的汴梁迅速成为大商业城市,梁、金、汉、周等都在此建都,北宋持续繁荣了200多年。这座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城市拥有繁荣的市民文化。

商业城市拥有大量集中居住和闲暇时间的市民,这使其成为说唱艺术的沃土,说唱艺术中最能吸引观众的故事,都是家喻户晓的现代人物。然而,大多数开封府官员敷衍了事,浑浑噩噩,这反映了包公的大胆、不可穿透和坚韧。就这样,包公成了说唱艺术故事的主角,由民间艺人代代相传,不断加工。

北宋灭亡后,作为对北宋盛世的纪念,

北宋以后,包拯故事作为汉代的民间记忆和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在长期被少数民族王朝统治的北方地区的民众中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尤其是汉族士大夫在少数民族王朝统治时期,他们无法获得原有的政治权利。许多汉族士大夫转向对少数民族王朝的批判立场,并通过对包公民间说唱故事的艺术加工,形成了独特的包公剧。

元代是中国戏剧艺术大发展的时期。元代戏剧约有六七百种,保存至今的剧本有162种。其中,包公剧是折狱龟鉴,合同文字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包待制陈州粜米,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0755-7900。、神奴儿大闹开封府和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等。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个人故事剧。

包公明代的杂剧没有元代兴盛,现在可以看得清楚的有八种。保存至今的剧本有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包龙图智勘后庭花、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王月英元夜留鞋记、0755。

包公有九部戏剧现存的剧本有三种:叮叮当当盆儿鬼、包待制智赚生金阁、鲠直张千替杀妻。

民国初,包公剧爆发了,大批包公的戏剧出现了。到现在为止,有几十个包公美国戏剧仍然在各种地方戏曲中演出,包括胭脂记袁文正还魂记桃符记高文举珍珠记观音鱼篮记干坤啸双钉案0755。

包戏的演变特征

包戏的流传和故事演变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大体上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话剧故事本身的传承性不强。元代包公的11部戏剧中,只有钓金龟部在近代被改编演出。明清包公只有正昭阳部戏剧流传到清末民国。也就是说,包公美国每一代的戏剧都不是基于上一代剧。文人不屑于反复改编,戏曲创作有很强的草根性。不识字的男女演员很难直接表演文人创作的、歌词古雅的戏剧。事实上,包公美国的戏剧通常以当代民间说唱艺术为基础。在晚清,包公剧多来源于民间评书改编的小说秦香莲,故事多来源于明代安瑜编撰的小说乌盆记朱仁斋、耿堂出版)。但小说的直接来源是明代的说唱故事书铡包勉。因此,可以说包公的起源美国戏剧在于说唱艺术。

其次,包公的形象越来越大,从神化到神圣化。在元杂剧中,包公直接出入阴阳两界的情况并不多见。而且包公在审理案件的时候,总是会提到朝廷皇帝的权威,或者赞同或者认可包公的判断。而在清末民国的包公剧中,包公却能在阴阳之间自由穿梭,甚至将在鬼门关玩游戏的法官判了死刑。尤其是在1949年后演出的戏剧中,包公美国实施法律的权力是没有限制的。即使他处决了他的亲戚和亲戚,他也没有不一定要报皇帝批准。包公已经成为神圣法律的化身。这个从神化到神圣化的过程,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发展。

第三,戏剧故事中推理破案的情节越来越弱。在包公很少有推理和破案的故事明清时期的戏剧。到了清末和民国,包公美国的戏剧基本上都是情感剧。虽然在原创说唱艺术和根据说唱艺术改编的小说中,推理破案的情节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当它被改编成戏剧时,包公解决一个案件是非常简单的,它不会根本不需要任何推理过程,他就能直接判定对错。该剧作者基本把原著故事中的破案情节剪掉了,这应该是中国剧场赶上当时牛人的结果。清末民国时期的戏曲演出场所往往比较嘈杂,没有刻意营造让观众深入剧情的环境,剧情推进松散,不适合说理破案。观众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释放情绪,获得满足感的结果。这不结果是否合理合法并不重要。

作者是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法学大讲堂讲师之一。

包公是元代无名氏的《陈州粜米》杂剧中的主要人物。

包公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名拯,北宋庐州合肥人。曾任开封府尹,枢密副使、天章阁待制、龙图阁大学士等职,故又称包待制、包龙图。历史上的包公,确是一个清官,他秉公执法,铁面无私。据《宋史》记载,“拯立朝刚严,闻者皆惮之,至于闾里童稚妇文,亦知其名,贵戚宦官为之敛手”。当时民间也流传“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之说。

到了元代,包公成为剧作家们笔下的一个清官形象,曾出现了许多包公戏。而杂剧作家们在塑造包公这一人物形象时,根据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对他的清廉公正、嫉恶如仇的美德又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美化,给他涂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使这一人物更具有清官的特征。

元杂剧《陈州粜米》中的包公,铁面无私,勇于为民除害,他“曾把个鲁斋郎斩市曹,曾把个葛监军下狱囚”。所到之处, “威名连地震,杀气和霸来”。那些为非作歹的显贵权豪为之胆战心惊,受害的老百姓却开心畅怀。但在当时奸臣当道、是非不分的社会里,包公要为民除害,伸张正义,则寸步难行。因此,他内心充满着矛盾,既有志于为民除害,又担忧自己的命运,他自称: “我是个漏网鱼,怎敢再吞钩不如及早归山去,我只怕为官不到头。”产生了“致仕闲居”的念头,欲辞官归隐, “自在优游”,免得遭到权豪势要们的暗算。然而当他得知刘小衙内和杨金吾在陈州为非作歹、盘剥百姓后,那种为民除害的信心又占了上风,打消了“致仕闲居”的念头,表示“要与陈州百姓每分忧”。在朝廷上,他当面指斥纵子婿贪污官粮、残害百姓的刘衙内: “你积趱的金银过北斗,你指望待天长地久,看你那于家为国下场头,出言语不识娘羞。我须是笔尖上挣来的千钟禄,你可甚剑锋头博换来的万户侯!你那里休夸口,你虽是一人为害,我与那陈州百姓每分忧。”因此,他不顾刚从外地勘察民情回来的劳累,又带着随从张千,奔赴陈州。

可在当时的黑暗社会里,上有昏君,下有奸臣,要为民作主,替老百姓除害,这是极不容易做到的,必须采用一些巧妙的手段来与权豪势要们斗争。因此,在包公这一人物形象身上,不仅有着清廉正直的美德,而且还具有机智的性格。当朝臣们商议让包公去陈州粜米,并勘问民情,包公明知刘衙内会从中作梗阻挠,他便故意推托,“老夫去不的”。刘衙内不知是计,就假意要请包公去陈州粜米,包公乘机说道: “既然衙内着老夫去,我看衙内的面皮”,“陈州走一遭去来”。这就为他后来惩治刘、杨二人取得了主动权。在去陈州的路上,他打扮成一个穷老汉,遇到了刘小衙内、杨金吾相好的 王粉莲。他看到王粉莲不是个良家妇女,便想通过她打听一下陈州的情况,他一边为王粉莲笼着驴,一边向她打听,从王粉莲嘴里摸到了一些刘、杨二人在陈州为非作歹的底细。来到接官厅,见到了刘、杨二人,包公为了进一步掌握他们的罪证,没有暴露自己的身分,而且有意激怒他们,被他们吊了起来,由此获得了刘、杨二人的罪证。最后,他又巧借皇帝“赦活不赦死”的圣旨,指使农民小��古打死了小衙内,为父亲报了仇,为陈州百姓除了害。而包公也正是凭着这种机智的性格,使得为民除害、伸张正义的理想得以实现。

当然,无论是历史上的包公,还是戏曲中的包公,终究都是封建王朝的忠实维护者。他的为民除害,只是建立在“为天子分忧”的前提下的,他和贪官污吏的矛盾虽然也激化到了势不两立的程度,但仍然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一方从眼前的既得利益出发,而不顾人民的死活,加紧对人民的掠夺,这就必然要加剧阶级矛盾的激化,从而威胁整个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而另一方则从维护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出发,限制贪官污吏的过度压榨,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千秋大业。他们之间的关系,正如包公所说的: “他便似打家的强贼,俺便似看家的恶狗。他待要些钱和物,怎当这狗儿紧追逐。”因此,包公的为民除害是在封建统治者所许可的范围内。而剧作家把劳动人民伸张正义的希望和理想寄托在包公这一形象上,固然是对封建皇权的肯定,但包公这一形象所具有的那种清廉正直、铁面无私和嫉恶如仇的高风亮节,就是在今天也还是要坚持和发扬的。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 1062年。北宋庐州合肥人。字仁希。

拯为天圣五年进士。仁宗时任监察衘史,其主张“练兵选将,务实边备”,以御契丹。拯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

其知开封府时,执法严峻,当时称为“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拯卒,谥号孝肃。有《包肃奏议》十卷。《宋史有传》。他的故事,过去小说、戏曲多用作题材,塑造其为清官的典型。

那么,“以包公为主角的京剧”有那些呢?

我们在观赏京剧演出时,常会在舞台上看到“黑脸”包拯的艺术形象。包公戏亦称黑头戏,也就是戏迷所乐道的“包公戏”(唱腔与铜锤相同)。

黑头:系传统戏剧角色,净行的一种。净,俗称大花脸,有粉头、黑头、铜锤之分。黑头面涂墨色,表示粗莽或森严,如京剧《御果园》之尉迟恭、《铡美案》之包公等。

在京剧中,除“包公”演唱稳健雄浑,空谷幽深之意境外;其代表戏出有:《砸奕驾》、《陈州放粮》、《铡包勉赤桑镇》、《遇皇后打龙袍》、《智斩鲁斋郎》、《铡美案》(亦称《秦香莲》)、《探阴山》、《包公辞朝》等。

感谢好友史海钓客的邀请,我是新霁。

从元朝开始,戏曲舞台上就出现了包公的形象,一提起包公那可真是妇孺皆知呀,深受百姓喜爱许多京剧名角儿都演过包拯,比如高庆奎先生、周信芳先生等也擅长演包拯,京剧包公戏除了以包拯为主角演绎故事外,比如《铡美案》《赤桑镇》等,还有不少戏是靠他压台才能完成演出,比如《乌盆记》《钓金龟》等,统称包公戏,下面我把以包公为主角的剧目全写下来仅供参考:

先来看几幅大师们的包公剧照

金少山大师的包拯剧照(源于网络)

裘盛戎大师的包拯剧照(源于网络)

李如春先生的包拯剧照(源于网络)

郝寿臣大师的阎罗王、 高庆奎先生的包拯剧照(源于网络)

周信芳大师也擅长演包公的,可是我没有找到他的剧照,南北包公的扮相不一样,每位大师塑造包公形象也是不一样,这就是看京剧的乐趣。

《铡美案》

陈世美进京赶考,一去便没了音讯,妻子秦香莲在公婆去世后带着一双儿女英哥、冬妹进京寻夫,听人说陈世美当了驸马,母子三人到驸马府认亲,陈世美不认他们,秦香莲到丞相王延龄那里状告陈世美停妻再娶,王延龄让秦香莲第二天和他一起到驸马府给陈世美祝寿时,弹唱曲子打动陈世美,让他悬崖勒马,夫妻相认。在王延龄的劝说下陈世美还是不认秦香莲,王延龄去找包拯了,陈世美派韩琪去杀秦香莲母子,韩琪不忍下手放了她们自刎,包拯得知此事请陈世美到开封府,让他回心转意,陈世美狡辩,包拯找来秦香莲对质,陈世美再次狡猾强辩,包拯定陈世美停妻再娶,杀妻灭子之罪,要铡了他,公主和太后赶到,阻止包拯行刑,太后劝说秦香莲夫妻重圆是不可能的,抢走英哥、冬妹,逼她撤诉,让包拯放了陈世美,包拯抢回英哥、冬妹,两难之下拿出银子给秦香莲让她回家好好教子,秦香莲骂包拯官官相护,包拯不顾一切,摘下乌纱帽,铡了陈世美。

京剧《铡美案》剧照(源于网络)

传统老戏,金少山大师和裘盛戎大师演的最著名。

《打銮驾》

陈州干旱三年,皇帝派庞太师的儿子、庞贵妃的哥哥庞昱前去发放赈灾款和皇粮,陈州百姓到包拯面前状告庞昱贪污灾款、克扣皇粮、强抢民女、霸占良田等罪行,包拯找来庞太师告诉他庞昱的所作所为,庞太师无动于衷,训斥告状百姓,包拯让这些百姓殴打庞太师,庞太师被打之事被赵斌上奏皇帝,皇帝招包拯上殿问话,包拯说出陈州之事,八贤王赞扬包拯,谏言皇帝派包拯去查办庞昱私扣皇粮、赈灾款之事。皇帝下旨让包拯去陈州调查庞昱并且放粮。庞太师进宫告诉庞贵妃包拯要去陈州调查庞昱,庞贵妃到太后哪里借了銮驾,摆驾御街挡住包拯的去路,包拯来到御街见到銮驾,恭敬回避选择转道,包拯走哪儿銮驾就挡哪儿,三番两次这样,包拯来到銮驾跪迎,庞贵妃却说他不让道还撞道有不敬之罪要打包拯一行人。庞贵妃的挡道诡计被包拯识破,包拯愤怒壮起胆子打了銮驾。庞贵妃受到惊吓跑到皇帝面前哭诉,皇帝要斩包拯,王延龄让人去请八贤王,八贤王来到金殿让皇帝赦免包拯,派包拯第二次去陈州放粮。

裘盛戎大师的代表作,这么好看的戏,现在不演了,真可惜,民间不是有句歇后语“包公打銮驾——公事公办”嘛,后面紧接着是《铡包勉》的故事了

《铡包勉》

包拯奉旨去往陈州放粮,首相王延龄、司马赵斌和大太监陈琳同去长亭为他饯行。包拯的侄子包勉原来是萧山县知县,因为守不住清贫,贪污十万银子被人参奏弃官回家,他受母亲吴妙贞之托来长亭为叔叔饯行,想顺便向包拯要个官做做,结果把自己贪赃枉法的事情告诉了赵斌,赵斌本就不甘心来为包拯饯行,故意当着众人面说出此事,包拯刚正不阿,依法处置,要铡包勉,包勉求赵斌、王延龄和陈琳说情,三人求包拯不要铡包勉,包拯不听,赵斌讽刺包拯,铡了包勉谁替包家赚银子,包拯愤怒,铡了包勉,以正国法,写下家书,让王朝送给嫂娘吴妙贞后,怒斥完赵斌,放粮去了。

裘盛戎大师、朱锦华先生,海派包公李如春先生的代表作,后面的故事就是《赤桑镇》了。

《赤桑镇》

包拯铡死包勉后,王朝带着书信来到包家交给吴妙贞,吴妙贞读完信,伤心不已,埋怨包拯不顾叔侄之情把儿子给铡了,来到赤桑镇找包拯偿命,大骂他忘恩负义,包拯恭恭敬敬地劝说嫂娘,她的养育之恩,自己没有忘记,但是包勉贪赃枉法,国法难容,他不可徇私枉法,希望嫂娘宽恕,包拯承诺奉养孝敬吴妙贞,等她百年之后会为她披麻戴孝,吴妙贞是个深明大义的女人,理解了包拯,用酒水勉励包拯为百姓去私为公是理所应当的,与包拯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京剧《赤桑镇》剧照(源于网络)

裘盛戎大师和李多奎大师的代表作,两人的对唱非常经典。

《遇皇后·打龙袍》

包拯奉旨到陈州放完粮,回京时在天齐庙遇见李妃喊冤告状,向包拯诉说狸猫换太子之事,包拯见这老妇人拿出黄绫诗帕,认定她是皇帝的亲生母亲,决定带她回朝伸冤,回朝后借着元宵节请皇帝观赏花灯时,特意让灯官报灯名讲“雷打张继保的故事”,暗指皇帝不孝,讽谏皇帝查明“狸猫换太子”的真相,老太监陈琳对皇帝说出真相,皇帝赦免包拯,斩了郭槐,亲自迎接李太后还朝,李太后责备皇帝,命令包拯代替她打皇帝,包拯不好施行想到让皇帝脱下龙袍,打龙袍就算是打皇帝了,既保留了皇帝的颜面,也让李太后消了气。

京剧《遇皇后·打龙袍》剧照(源于网络)

最早是何桂山先生的代表作,后来是金少山大师、姜妙香大师、裘盛戎大师、李多奎大师、萧长华大师等的代表作了,这出戏里各个行当都有传世名段,相当经典。

《探阴山》

柳自芳的女儿柳金蝉自幼与表兄颜查散订亲,颜查散来柳家催婚,被柳自芳以他没有取得功名为由拒绝,柳金蝉和颜查散互相爱慕,柳金蝉让丫鬟把她的双凤钗的其中一支送给颜查散,以表心迹。元宵佳节,柳金蝉来到御街观灯被屠夫李保杀死在喜鹊桥边,颜查散和仆人路过发现柳金蝉已经身亡,衙役把颜查散当凶手抓捕了,知县江万里因为颜查散有一支凤钗,凤钗成对,判其死罪,处以绞刑。颜查散母亲到开封府告状,包拯带着王朝、马汉下到阴间查案,判官张洪是李保的舅舅,为了救外甥篡改了柳金蝉的生死簿,被油流鬼看见,柳金蝉的鬼魂被安排到阴桥下受罪。包拯来到阴间阎罗王亲自迎接,查看生死簿时,看到柳金蝉是被颜查散勒死的。觉得可疑要到望乡台找柳金蝉,判官为了不让包拯找到柳金蝉,让油流鬼把她藏在阴山,包拯不见柳金蝉想到在阴山,赶到阴山,油流鬼告诉他判官是李保的舅舅,改了生死簿,包拯到阎罗王面前控诉判官张洪,找油流鬼对质,真相大白,阎罗王把判官张洪交给包拯处置,包拯铡了判官,让柳金蝉、颜查散二人还阳结为夫妻。

京剧《探阴山》剧照(源于网络)

这出戏最早是刘永春先生的代表作,后来是金少山大师、裘盛戎大师的代表作。

《智斩鲁斋郎》

这出戏很特别,是为了纪念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根据他的《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改编演出的,包拯是由高派传人李和曾先生和“净角三奎之一”的王泉奎先生饰包拯。

皇亲国戚鲁斋郎横行霸道,胡作非为强抢银匠李二的妻子,李二追妻到了汴梁,不知到何处找鲁斋郎,昏倒在路边被祥符县县衙吏书张珪就回家让妻子为他看病。李二与张珪相称,张珪念在都是同乡的份上愿意帮李二写状纸,可当听到是鲁斋郎抢走李二妻子的时候,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李二要找包拯告状,可是包拯去江南巡视了,李二伤心过度病情加重了,张珪收留他在家中看病。清明节,张珪夫妇带着孩子扫墓归来,偶遇踏青的鲁斋郎,鲁斋郎逼着张珪献出妻子,张珪说孩子尚小需要人照顾,不愿意献妻。夜晚,鲁斋郎来到张家把玩厌了的李二妻子交给张珪用来交换张珪妻子,张珪妻子被抢走了,李二夫妻重逢,百感交集,张珪把孩子和全部家当托付给李二夫妻,自己看破红尘到云台观出家当了道士,张珪妻子刺杀鲁斋郎不成,自杀而亡。李二夫妻感激张珪的救命之恩,带着张珪的孩子到开封府喊冤告状,包拯得知这恶霸是鲁斋郎,怎能让他逍遥法外,可斩皇亲不是容易的事,包拯正在写奏折的时候,蜡烛的油滴在了折子上,包拯心生一计,把鲁斋郎写成鱼齐即,来到皇宫看到皇帝和鲁斋郎正在下棋,包拯将折子呈上,皇帝让他严明执法,包拯回到开封府在折子添上几笔,升堂审案,找来李二夫妻、张珪父子对质,鲁斋郎被正法。

这出戏和《打銮驾》一样只有音配像,现在基本上不演出了,太可惜了。

另外,海派“活包公”李如春先生有一出代表作《查御街》,只留下了6分多分钟的唱片,后来由小王桂卿先生配像,此剧已经失传,我并不知道剧情是什么,希望看过此剧的戏迷给补充一下吧。

《陈州放粮》与《打銮驾》是同一个故事,并不能算两个包公戏剧目,京剧《打銮驾》后面还有一折《铡庞昱》只有耳闻不见音像资料。

《包公辞朝》是河南曲剧的代表剧目,由康万生先生移植演出,我并没有看过京剧《包公辞朝》的全本,不知道剧情是否跟曲剧的一样所以并未把剧情写出来。

我只听过铡美案

在我国的戏曲舞dao台上,与bai包公有关的剧目du有很多,如:《赤桑镇》、《打zhi銮驾》、《秦香莲》、《打龙dao袍》、《下陈州》、《包龙误》、《智斩鲁斋郎》等等。在这些剧目中,充分表现了包公铁面无私、不畏权势、公正执法的高尚品质和英雄情怀。

铡美案、打龙袍、乌盆记。赤桑镇,铡包勉 ,遇皇后,智斩鲁斋郎,探阴山 七侠五义

注:我国戏曲内容广泛,博大精深,其唱词简约精练,明白易懂,压韵和辙,闪烁着传统文化的光芒。闲暇无事时,欣赏其唱词,会让人不知不觉享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曲剧 《包公辞朝》唱词:

万岁稳坐你听臣讲

听臣把心病奏君王

皆因为老臣身有恙

数月不曾上朝廊

病重时我常把万岁想

唯恐臣我难以见君王

病轻时我面对着梨花仔细望

见为臣骨瘦如柴面皮黄

须如银线两鬓霜

臣耳聋听不见朝王鼓响

臣眼花看不清奏疏表章

昨夜晚臣修表今把殿上

皇府金殿来辞王

臣愿学姜太公渭水河上

臣愿学范大夫泛舟三江

臣愿学陶渊铭五柳庄往

臣愿学功成身退的张子房

望我主打开铁笼你把鸟放

放为臣辞朝挂冠归故乡

执牛扶犁种田桑

永不奉旨在朝纲

了却心病一大桩

摘下了璞头龙位放

皇封玉印还君王

我施一礼下殿就往——

(宋王白)爱卿留步,爱卿留步,爱卿!

(唱)拉住了爱卿啊且莫慌忙

问爱卿你今欲何往

(包公)臣辞万岁回故乡

(宋王白)爱卿啊!(唱)你是咱朝当家相

调和鼎鼐燮阴阳

为王岂肯把你放

望你收下这心肠

(包公白)万岁!(唱)万岁你莫要将臣挡

臣意已决难更张

常言说伴君如伴虎

臣看破世态和炎凉

不做高官不害怕

不享荣华我心不慌

伴君再伴三五载

臣恐怕猛虎把臣伤

(宋王)说什么辞朝回故乡

分明是上殿为寇杨

他不说为王我怎好讲

我与他假意周旋捉迷藏

包公白)

万岁不知,容臣启奏!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忙夏二暑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勤农事

不知时令怎种田

(唱)

自幼耕读在山乡

老臣我熟知庄稼行

春种夏耘汗湿土

为得,为得秋收和冬藏

正月里来喜洋洋啊

人庆佳节换新装

过了初一过十五

大闹啊,大闹元宵喜欲狂

家家都把花灯放

各色的彩灯满村庄

孔雀开屏绣球灯

龙凤彩灯齐呈祥

飞禽走兽灯好看

走马灯,滴滴溜溜是转的忙

狮子旱船跑猪马

唱的是,三战吕布刘关张

红男绿女去观赏

万岁呀,强似万岁你坐昭阳

过罢了元宵春耕忙

牵牛扶犁挑粪筐

一路走来是一路唱

万岁呀,胜似你笙歌在宫墙

春二三月该下种

谷雨前后要场墒

麦收把时三场雨

玉米,玉米下种稻插秧

四月小满麦稍黄

置办农具该糙场

杈把扫帚牛笼嘴

镰刀绳索和锄张

镰刀绳索和锄张啊

五月芒种人倍忙

男女老少上南岗

大麦小麦是都收净

担哩担,扛哩扛

推哩推来是装哩装

慌忙积垛是把场扬

慌忙积垛是把场扬啊

割一捆新麦吃捻馔

接着又过五端阳

五端阳,炸油香

吃粽子,饮雄黄,我的万岁呀,

胜似你琼林玉宴饮酒浆

六月三伏热难当

背锄下田锄草忙

庄稼苗比作忠良将

杂草刺芥,杂草刺芥它似奸党

锄去了杂草禾苗壮

趁南风树荫之下去乘凉

头枕锄杖睡一觉

万岁呀,强似万岁你的龙凤床啊

七月八月是天气爽

秩谷子早秋都进了场

玉米谷子有千万斗

还有那,还有那大豆红高粱

九月十月天气凉

一阵秋风一场霜

摘了棉花收蔬菜

大麦小麦,大麦小麦都又种上

十一月腊月大雪降

农事已毕聚一堂

杀猪宰羊把年过

天伦之乐笑声扬

一十二月对主讲

耕樵渔读臣在行

农家乐胜似我为首相

臣辞万岁回故乡,我不伴君王

(宋王白)

爱卿留步,爱卿留步!

(唱)

我只说她不懂庄农事

那料想他句句都在行

国事更比农事重

老爱卿再莫要难为王

(包公白)万岁!

(唱)

非是臣辞官欺皇上

皆只为寇杨绑法场

万岁不赦忠良将

天下英杰淡心肠

(宋王)

有心赦下寇杨将

刺王骂王罪昭彰

(包公)

刺王并非是杨家将

寇天官直言敢谏是忠良

叛臣就在君左右

(宋王白)他是哪个?

(包公白)万岁!

(唱)

兵部司马贼王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404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