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大点的人们总说,过去是多子女的时代,父母亲忙得顾不过来,兄弟姐妹之间总打架是情有可原的。但是,现在两个孩子应该不打架了吧?
事实上,兄弟姐妹之间打架,在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尤为常见。甚至,在有的家庭中可能会打得不可开交呢。
孩子少了反而总会打架
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当然就不会打架了。即便是想打架也没有合适的对象可以打呀。实在要打的话,恐怕只能是去找父母的茬儿了。
如果是多子女的家庭,情况就会不同了。如果家里有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孩子吵起来或者打起来的时候,另一个孩子就可以居中进行调停,也就不至于打起来了。
如果家里有四个以上的孩子,情况就会大大的不同了。多子女的家庭中,由于年龄差别,他们之间就会自然形成一种长幼有序的规则。
在这种规则之下,各遵其序,各安其业,各行其是,各得其所,自然会遵守彼此之间的共有秩序了。
所以,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常见的是,兄弟姐妹的脾气性格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就在于各自遵守着各自的地盘,慢慢地就演化成为不同的性格了。
有的孩子即使是很不满意也得忍着了,有的孩子为了能够融合在一起学会了讨好人,有的孩子总是站在一个领袖的位置上说话等等。
兄弟姐妹是争夺父母之爱的夙敌
这话说起来不好听,可事实上正是如此。无论你多么地不赞成这个说法,也不管你拒不承认这个事实,可是,事实终归是事实。
一对夫妻养育了两个孩子,不论是同性还是异性,都比较容易发生争执,逃不掉的,这跟父母教育得好和教育得不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如果两个孩子年龄差距大还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两个孩子是相继出生的话,而且年龄相差三岁以内,那基本上就没有一天的安宁日子了。
人类社会有一个不变的法则,这就是手足相争是必然的。
如果兄弟姐妹之间不打架反而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为,即使拥有共同的血缘关系,他们也会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爱而相互竞争的。
两子女之间相互竞争的背后意义
孩子中的老大自打出生那刻起,就独享着父母的爱,没有人跟他竞争,没有人能够抢夺走他长期自然得到的父母之爱。
可是,突然出现的弟弟或者妹妹,迫使他必须与别人分享这份来自于父母的爱,而且完全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老大当然不甘心了。
而老二一出生也不乐观,他发现他的身边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知道自己不可能独占父母之爱,心里自然会感到焦躁不安了。
老二为了不让哥哥或者姐姐夺走属于自己的爱,他别无选择,只能孤军奋战。所以,无论多么小的事情,两个孩子都会互不相让的。
许多父母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在小的时候难免互不相让,等到他们长大了些的时候,或者等到他们上学了就会懂得谦让了。很显然,父母的想法太过天真了。
事实上,老大和老二的这种争夺父母之爱的矛盾,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会一直持续着,直到他们长大成人,表面上会好多了,可骨子里依然会多多少少存在着。
如何破解兄弟姐妹之间争夺父母之爱呢?这既是一个问题,也不应当是一个问题。一方面依赖老大老二长大懂事自行解决,另一方面则需依赖对孩子充分的爱。
两个子女之间竞争关系的解决之路
一般来说,会有两种基本解决的办法,都可以使孩子们顺利通过竞争之路,逐步平稳地走向独立发展的健康之路。
一条道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就会慢慢地开始接纳手足之间的竞争关系了。
当他们逐渐明白这不是吵嘴打架就能解决的问题,于是,孩子们开始主动想办法解决矛盾,去发展彼此之间的关系。
举例来说,作为姐姐或者哥哥,虽然在内心深处非常嫉妒弟弟或者妹妹,但在表面上却表现得大不相同,看起来会很照顾弟弟或者妹妹的。
因为,姐姐或者哥哥知道,如果自己把这种情绪表现出来,不仅会惹父母生气,自己也会觉得自己不像一个姐姐或者哥哥的样子,会感到内疚的。
于是,他们往往就会自己做出一个决定,这就是让自己做一个好姐姐或者好哥哥,好好照顾弟弟或者妹妹,以此来获得父母的爱并且减轻内疚感。
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关系变成了这样一个结果:姐弟或者哥妹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令父母感到欣慰。
父母在两个孩子竞争面前应该扮演的角色
上面所说的,只是两个孩子之间经过一番较量之后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可见,孩子们是有这个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应当相信孩子的力量。
但是,这里有一个大前提。这就是,孩子之间的自行解决,只有在父母给予孩子们充分的爱的前提下,才会成为可能。假如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只能是免谈了。
俗话说得好,“吃饱了肚子才能无忧无虑”,一样的道理,只有得到了爱才能做到宽以待人,才能实现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相处。
重要的话再重复一遍。只有孩子们享受到父母充分的爱,才能在和别人分享时,使用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而不是攻击别人的机制。
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即使父母给予了孩子们充分的关爱,孩子们彼此相互让步了,也许,内心里并不是十分情愿的。但是,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和成功了。
反过来看,如果孩子们并没有享受到父母所给予的足够的关怀和爱,孩子们正常的防御机制就会得不到发展,兄弟姐妹之间就会时常攻击对方的。
兄弟姐妹之间一旦养成了相互攻击的不良习惯,不仅会给孩子们之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更会对父母当下和未来生活造成精神上的打击,绝非危言耸听。
其实长大了想的多了就好了,不过如果想主动缓和也不错,大概就这几点:多让一步,但不当让的不能让,被挑衅时无视他,平时给他一些适当的关心,当他有事求到你头上的时候,也不要因为矛盾总拒绝,适当的帮助一下他。
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小时候我和哥哥不是在一个地方长大的,他在父母身边长大,而我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
所以从小就没有什么感情基础,也因为这样后来他被父母送回家,要和我一起生活的时候,我们俩就产生了很多矛盾,经常打架。
有时候甚至分不清谁对谁错,两句小小的口角,我们就能打起来,简直是水火不容。
这个情况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个时候,真的是什么都不相让,就连他有时候会找我帮忙,我都是统一的回复一个字,滚。
有种兄弟成仇的感觉。
后来长大一些了,有些懂事了,觉得俩兄弟之间这样,是让外人看笑话,就开始克制自己了。
我为了自己不和他打起来开始无视他,他所有的挑衅行为我都不会理,除非是超过了了我对他的底线。
这是在告诉他,因为我们两个是亲兄弟,所以我们之间有些底线不能碰,比如说我和其他人打架,他在旁边看笑话,这种时候我回家铁定会和他打起来然后把道理骂给他听。
在我长久的无视下,他自己暴躁不起来,也就渐渐的安静了。
并且从我想到这些以后他有事情找我帮忙的时候,能帮得上忙的一定帮,帮不上的我都会和他解释我的为难。
毕竟是两兄弟,我们是要相互扶持一辈子的。
后来他也懂事一些了,可能也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和外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也知道护着我了。
就这么一天天的改善,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我们俩的关系已经很和谐了,偶尔的时候还会互相打电话聊天。
1)父母是凝聚儿女的根,父母在兄弟姐妹都要回来看爸妈的,所以总会相聚,能见面就有交流。
而如果有一天爸妈不在了,这种联系可能就会因此疏远了。父母在,家在,父母不在,家也就散了,这是很真实的写照。
2)不排除有些家庭,曾经隐藏着一些矛盾,父母在世时能帮忙调解,但是有一天这根纽带断了,冲突就会爆发,比如涉及到财产的分配,就容易出现分歧。
还有一些父母小时候偏心的,虽然不会摆在明面上,但不受宠的孩子可能心里一直有个疙瘩,在父母去世后和亲人的关系也愈加冷淡了,有的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3)父母不在的那天,儿女也都成家了,有的也都抱上了孙子,因为要照顾自己儿女的小家庭了,很多都随着儿女住,所以自己那一辈人想聚一聚,不太容易了。
4)由于地理的原因,哥姐弟妹都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虽然现在交通很方便 ,但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了,很多腿脚也不是很方便,出一趟远门并不容易。通常都是家族里有红白喜事才能相见。
以上这些原因,其实都是非常现实的,中国人是最讲究亲情的,可是父母走了,很多都抵不过现实了,人情冷暖,在此时显露无疑。
糖果妈妈寄语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一世恩,兄妹一生情。
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家庭在父母走后反而更加团结了,但这样的家庭通常都有一个“主心骨”,或是大哥,或是大姐,能够凝聚家族力量。
有的以哥姐为尊,团圆年都会一起到哥姐家来团聚,就像当年父母在时一样;有的则是兄弟姐妹几个,平时相处不错的来往,合则两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