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李幼斌和张瑞琪、史兰芽的瓜

“老戏骨”李幼斌和张瑞琪、史兰芽的瓜,第1张

文|凉木

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话剧市场逐渐萎靡。 迫不得已,李幼斌只好转行进军演艺圈,投入到电视剧和**的拍摄中去。

1985年,李幼斌进入长春**制片厂。也是在这一年,李幼斌主演的第一部**《死证》上映了。

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戴着一副金框眼镜,穿着笔挺的西装, 成为了李幼斌人生中的第一个荧幕形象。

虽然角色年龄是在四十岁左右,但那时的李幼斌才二十七岁,只是长相显得老了一点,导演才让他出演这个角色。

话说回来,有了十几年出演话剧的经验,李幼斌的**确实是演得有模有样。

他第一次接触表演,那还是在1963年的时候。 那时候, 长春**制片厂要拍一部名为《将军的儿子》的**,而年仅5岁的李幼斌被导演看上了。

本来李幼斌有可能成为最早的一批童星,可**都拍好了,却遇到了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没能登上荧幕,而李幼斌也与当童星的机会擦肩而过。

一个5岁的孩子去演**,背后肯定是有家庭支撑的。李幼斌一家四口人,他排行老二,而在他上面的大姐,其实也是一名演员。

李幼斌的大姐名叫李野萍,可能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会感觉很陌生,其实她也有很多经典影视作品的。

她是《正阳门下》中韩春明的老妈,是《中国式关系》中的阎桂英,也是《虎妈猫爸》中的雅娴好友。 说起李野萍的演技,那也是一流的。

看到这张照片,相信在你脑海中就有一些印象了。

二、

正是受到大姐的影响,李幼斌一直都对表演十分感兴趣。不仅仅是感兴趣,更关键的是在表演上他还十分有天赋。 在上中学的时候,李幼斌就加入了学校的话剧团。

1974年,16岁李幼斌参演了话剧《风华正茂》, 因为出色的表演,李幼斌被文化教育局选中。

也是在这一年,他无意间看到长春歌舞团话剧队招聘培训演员的消息。在大姐李野萍的鼓励下, 李幼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参加了考试。

考完试,李幼斌就回到了家里,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没想到,没过几天,话剧队的老师就托人送来消息:到话剧团来一趟。

听到这个消息,李幼斌是喜出望外,没想到自己就试一试,还真被选上了。 当天下午,李幼斌就兴高采烈地跑去了话剧队。

李幼斌也是个性格直爽的人,见到了话剧团的老师,他直奔主题:老师,我考上话剧队了?但老师却没给他想要的回答:谁说你考上了?只是觉得你这孩子有天赋,再来试试。

一下子被泼了一盆冷水,李幼斌懵了。不过老师都说有天赋,那就再试试。 于是,李幼斌连着考了4次,总算是考上了长春歌舞团的话剧团。

话剧团考试可不是考什么理论知识,考的无非是表演、形体、唱歌和朗诵这些项目。对于一个从小只是把话剧当作一个兴趣爱好的李幼斌来说, 肯定是不简单的。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考得都考傻了”。

好在费了很多功夫,李幼斌还是如愿以偿地通过了考试,进入了话剧队。

直到多年以后,等到李幼斌在话剧团里已经站稳了脚跟,当初给他考试的一位老师才告诉他: 其实你第一次就考上了。

从这之后,李幼斌就正式成为了话剧团的一员。因为话剧团人手不多,从搬景、搬道具再到装车,还有之后的表演,李幼斌都干过。

三、

说起李幼斌刚刚加入话剧团的时候,还发生了很多糗事。 一个16岁的孩子,没有什么表演经验,到舞台上表演的时候自然会十分紧张。

有一次,李幼斌跟着话剧队去出演一个话剧《枫树湾》的时候。在这个剧中,有一个道具是火把,是那种真火把,要点火的。

结果在演出的时候,李幼斌拿着火把,心里在想着怎么表演,手里的火把却不小心把旁边的侧幕条给点着了。点着了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他自己还不知道。 旁边的老团长一直给他用手比划,他这才知道,自己闯祸了。

好在老团长也是有勇有谋,直接上去用手抓住侧幕条,往下一勒,总算是把火给灭了。不过,火虽然是灭了,但台下的观众也看到了两人的“表演”。就这样,李幼斌受到了来到话剧团后的第一个批评。

这还不算完,有句话叫“福如双至,祸不单行”。没过多久,李幼斌就又闯祸了。

那也是在一个话剧表演中,剧情是这样的:一个反派角色要开枪打伤一位老太太,然后老太太中弹后就倒在旁边的石头上。

结果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是这样的:老太太中弹了,回头看了一下发现石头不见了。没有地方倒下,她就慢慢地坐在了地上。

这无疑又是一次“舞台事故”,而那块道具石头的负责人,就是李幼斌。表演结束时,李幼斌才摸了摸脑袋:哎呦!忘记了。

在话剧团的十几年时间里,李幼斌出演了《救救她》、《新京末日》等经典话剧作品。不仅收获了演技,在这期间他也遇到了自己的爱情。

四、

在话剧团里,有个姑娘名叫张瑞琪,长得漂亮,关键是还有才干。

因为演技好,加上资历较高。 在李幼斌还是话剧团里一个不起眼的文艺部员工的时候,她已经坐到了团里的一把手位置。

就是这样一个姑娘,引起了李幼斌的注意。

对这个姑娘,李幼斌算得上是一见钟情了。 他也不遮遮掩掩的,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李幼斌对张瑞琪展开了猛烈地追求。

好巧不巧,在两人一次又一次的合作中,张瑞琪也对李幼斌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感情。只是女孩子比较腼腆,一直没说出口。

正好现在李幼斌也表达了他的意思,于是,两人顺理成章走到了一起。

两人的恋情,当时在话剧团里可算是一段佳话,得到了团里众人的祝福。直到八十年代话剧市场逐渐萎靡,两人一起离开了话剧团。

1984年,两人迈入了婚姻的殿堂,多年的感情终于有了名分。 也是在这一年,李幼斌带着张瑞琪来到了北京打拼,打算在影视行业再谋一条生路。

刚到北京,因为没有什么关系,李幼斌只能为了生活到处奔波。他也不想让妻子跟着自己受累,就让她安心做一名家庭主妇,把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自己的身上。

过了一年,两人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五、

1985年,李幼斌终于接到了**《死证》剧组的邀请,出演了这部**中的方树森一角。从此,李幼斌算是正式走上了他的演艺之路。

在这之后,李幼斌就开始天南地北到处拍戏,而张瑞琪就在北京的家中负责照顾老小。男人在事业和家庭中,总是不能兼顾的。 选择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与家庭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2003年,李幼斌接到了一部名为《江山》的**。而这部**,也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部**中,李幼斌作为男主角,和女主角史兰芽扮演一对荧幕夫妻。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两人竟从荧幕中的夫妻做到了现实中的夫妻。

因为这部戏,李幼斌爱上了这个小他13岁的女人。不过想起在北京跟了自己十几年的妻子,李幼斌还是有所顾忌的。 不敢在明面上谈恋爱,就只能转移到地下恋情。

但如果两人经常见面的话,难免会引起旁人的猜测。于是,李幼斌给了史兰芽一个“经纪人”的名分。

2004年,**《亮剑》的剧本被送到了李幼斌的手中。看完剧本后,李幼斌却拒绝出演这部**。问其原因,他只是回答道:演这部戏太苦了。

不过,据说后来是在“经纪人”史兰芽的极力推荐下,李幼斌才决定拼一把。话说回来,他也确实拼对了。

在面对采访时,李幼斌回忆起那个时候: 戏不错,角色也不错,但那时候已经46岁了,人老了,这样的戏拍不动了。

46岁,不说壮年,但也不至于说老。很多人会想,这样的年龄为什么会说拍不动了。其实,当你对拍摄《亮剑》时的环境有所了解,就能明白了。

六、

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天气,一天拍摄十二个小时,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光是这一点,多少人能坚持得下来。

拍完一天的戏,李幼斌回到宾馆泡澡的时候,直接在浴缸里睡着了。而在他的手里,还拿着剧本在看。

就连拍摄用的房间,也都是老百姓们废弃的房子。长时间没人居住,房屋漏风,摄制组简单装修一下就开始拍摄。

即使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李幼斌也认真地拍好每一个镜头。 唯一能安慰他的,就是费尽心思拍出来的电视剧在上映后终于获得了回报。

2005年,《亮剑》刚一上映,便引发了一波收视狂潮。李云龙的形象深入人心,李幼斌也靠着这部剧一夜爆红。

在拍摄这部电视剧时,李幼斌从未想过自己会因此成名。他心里想的只是希望靠着这部剧,赚钱吃饭而已。

其实,在这个时候,李幼斌和张瑞琪的婚姻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七、

《亮剑》上映还不到一年时间,2006年,李幼斌便和一起生活了24年的张瑞琪离婚了。 或许是觉得对妻子十分愧疚,李幼斌选择了净身出户。

李幼斌虽然和张瑞琪离婚了,但对于他和史兰芽的恋情,还是一直没有公开。直到2008年的时候有媒体拍到两人一起逛街,这段恋情才终于浮出水面。

恋情刚一曝光,立马迎来了很多吃瓜群众。 人们纷纷大骂史兰芽是第三者,但在这个时候,张瑞琪却站了出来。

她表示,两人的婚姻并没有第三者的介入,只是因为两人长期分隔两地, 情感 不和,最终才导致的分手。

眼看当事人都站出来回应了,吃瓜群众也不欢而散。

在这之后,李幼斌便公开了自己和史兰芽的恋情。说起史兰芽,其实在遇到李幼斌之前,她已经有过两段婚姻了。

第一任丈夫是一名导演兼演员,名叫刘斌。两人从传出绯闻到结婚,只经历了短短数月,可以说是闪婚了。 然而,婚后两人经常吵架,没过多久两人便草草结束了这段婚姻。

分手后没多久,在朋友的介绍下,史兰芽又认识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据说是一名海归的高材生。 可惜的是,在两人结婚后没多久,丈夫就被查出来患有癌症,这段感情也不欢而散。

在之后,史兰芽就在2003年认识了李幼斌。虽然有着13岁的年龄差,但两人还是相伴走过了近二十个春秋。

八、

在《亮剑》之后,李幼斌还拍摄了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其中包括《闯关东》、 《决战江桥》等经典作品。

但就我而言,最喜欢的一部剧还是《亮剑》,李云龙的形象已经深入脑海。

前段时间,一组李幼斌再扮李云龙的定妆照又流传于网络中。虽然年纪已经大了很多,但气质仍未改变。

虽说《亮剑》拍摄续集的可能性不大,但还是有些期待。

不知道能否再带来一些惊喜呢?

我觉得没什么败笔啊,这么多年“团长”热度始终不减,在很多观众眼中视为抗战第一剧,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剧本抛弃了假大空的高尚形象,角色塑造鲜活有张力,台词风趣有深度,话剧式的表演以小人物的经历探讨了鲁迅式的国民性,让观众感觉这些角色仿佛就是身边的芸芸众生。“团长”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无可替代,放到当年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和委屈,或挣扎、或嘶吼,或听天由命、或奋起抗争,可以说,“团长”没有主角或者每个角色都是主角,“团长”要表达的本就不是苦大仇深、慷慨激昂,而是包裹在战争外衣下的人性,小人物的人性。

主演:王强,王超,崔景富

集数:14集

导演:朱小渝

状态:

编剧:雷献和

年份:2002

地区:大陆

首播时间:

首播平台:

类型:剧情,战争

剧情介绍

《西线兵魂》又名《西线兵车行》,主要讲述了我军官兵为打赢现代化战争在一次又一次的执行任务和演练实战中所发生的故事,由王强主演。

西部某汽车团在一次紧急拉动中,由于平时战备思想淡薄,没有完成任务。为此,老团长程建国引咎降职,被降为副团长,新团长由具有清华大学硕士学历的陈世浩担任,由此拉开了围绕着汽车兵在“谋打赢”思想指导下和单纯“保安全”两种思想的冲突。

军区首长暂时取消了昆仑团快速反应团资格,并从全战区范围选拔新任汽车团长。联勤部参谋、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陈世浩脱颖而出,担任新团长,老团长程建国自动申请降为副团长。陈世浩负重上任后,以新的观念给昆仑团注入了活力,但也遇到了重重阻隔。陈世浩知难而进,起用了因上网受处分的连长李保成,团结了程建国,终于夺回了快速反应部队资格。在完成上级交代的给地震中的群众和官兵送物资的任务中,李保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全剧突出表现了我军官兵为打赢现代化战争殚精竭虑,真练真打的火热生活。用扣人心弦的紧张冲突和连环悬念,最大限度营造出逼真的战场气氛,塑造了一组勇武过人、智慧超人、性格迷人的汽车兵形象。

孔雀屏去粤西,可以说是1957年广州粤剧界的一件“奇事”。孔雀屏正值妙龄,是最红的太阳升粤剧团里的台柱之一。为了自己事业的发展,她曾考虑“跳槽” 到羊城粤剧团担任正印花旦,“在太阳升,我是第二花旦,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要么演罗家宝的妈、要么演林小群的丫鬟,自己总觉得还想上个台阶。”

可是,在等待工作交接时,当时湛江地区粤剧团的老团长找上门,央求孔雀屏支持他们三个月——当时粤西的粤剧演员纷纷往广州跑,情况十分困难。心软的孔雀屏只好答应,走到阳江,就想打退堂鼓了,她担心自己会禁不住观众那殷切的目光和掌声,走不回来。果然,孔雀屏彻底被粤西观众的热情所征服。一到演出,锣鼓未敲,露天广场上就已经等着上万名观众了;山区的夜晚,山民们点着火把步行几十里来看演出,那蜿蜒在山岭间的“火龙”为孔雀屏点燃了事业的新希望。

她思量再三,毅然决定留下来。留在湛江,执拗的孔雀屏又干了一件“奇事”——三次要求“减薪”。初到湛江,孔雀屏每月工资是600元。当时,1毛钱能买3 个鸡蛋,而湛江粤剧团的老演员月工资也不过90元,孔雀屏坐不住了。她把降工资作为留下来的条件提出来,要求降到200元,几经商量定为400元;一年后,她在地区大会上作为先进代表发言时公开要求减薪至100元。最后,她的月工资降到了140元。

此后的40多年,孔雀屏足迹踏遍粤西大地,她成为红土地上无人不知的“雀姐”、“孔老板”。孔雀屏戏路极广,除擅演青衣行当剧目外,以刀马旦、泼辣旦应工的剧目也驾驭自如,戏行中人称“万能旦后”。她扮演的“龙母”、大脚“马娘娘”、“李双双”都令人难忘。

1960年首次公演粤剧《悦诚龙母》,饰演粤剧《李双双》等主要角色。偏处粤西,孔雀屏却荣幸地三次见到周恩来总理,这让她得到了极大的鼓励。1960 年,孔雀屏在湛江演出反映抗击法国殖民者的《寸金桥》,周总理大为欣赏。临上飞机离开广东之前,总理还说:“此戏可与**《林则徐》媲美,如果能把时间压缩到两个半小时(当时的粤剧都是三小时一出),我还想再看一次!”没过几年,孔雀屏参加全国农村优秀剧目展演,周总理又在广州观看了她演出的粤剧版《李双双》。第二天在羊城宾馆接见演员时,总理一眼认出了孔雀屏这位南国“李双双”,笑着说:“**里的北方李双双是边擀面条边和丈夫拌嘴,你改成边搓汤圆边吵架,很有南方的生活气息,改得好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812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