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这部作品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童年重庆、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孟非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花了不到三天时间,从星期5到星期天,从同学那里借来了孟非的《随遇而安》,一直想挤出时间看完它。看书时总有任务感,感觉一定要在预先规定时间内看完它,看到50多页,总要看看50到100页的内容如何,多不多,难不难,估计要花多少时间——————一种没有安静,浮躁急躁的看书态度。
读之前对他的印象
在看《随遇而安》之前,对孟非的了解几乎都是从看《非诚勿扰》中得来的:语言平实通俗,主持非常客观,即使在表达自己与众人不同的意见时,也会先把公正不强迫他人价值观的态度摆出来“我个人觉得”“很多人,不一定是全部人”等等如此客观的言语。从他言语中传达出来的思想内容,不跟风,不盲目,独立思考的洗礼程度很高(按照乐嘉的学说,这非常难得),最让观众容易接受的是,引用乐嘉的话是:“用平淡无奇的语言讲诉阳春白雪的道理”,语言风格及其符合广大观众“屌丝”的口味,其中的内涵却是值得反复琢磨的。而且传达的意思准确清晰,不拖沓,不少了什么。这和书中张红军对孟非的评价有点相似:真实自然,表达精确,平等交流。
在主持节目中,孟非给人展示的状态是:非常舒适地平衡各方的言论,折射出一种轻松、睿智、幽默的小调子,而且这种小调子一直都贯穿这个节目。
记忆好,感慨深
在《随安而遇》中,回忆起童年的生活,我真感慨:怎么这些作者的记忆力怎么好呢?都过了几十年了,还是把曾经的点点滴滴记得那么的清晰?他们是怎么把众多的人名物名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呢?莫非靠写日记?
他写童年,无非是在写:变化的人际关系和自己不同的处境,他对重庆和南京感情上的对比,无非是周围人和环境的变化,重庆的环境和谐,人际关系良好,而南京的环境冰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甚少,外婆及她身边的同事邻居都是一个可以说明这点的例子,而到南京后的高中灰暗的生活也是个例子。
写到他到印刷厂的生活时,感觉那时的阶级分层真的很明显,即使那时国家的任务已经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厂长不和工人同用洗澡池,即使它一开始是用来让大家一起洗的。社会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尤为之重,只是他们没有太多的感觉——因为那时得到一些生活费用比什么都重要。
一颗善于感受外界的心
他的无论是新疆之旅,还是希腊奥运之游,都是那么的真实而且让人品尝出人文味。贾娜尔的热情,送他们去公主堡的小王都通过他的笔下栩栩如生地展示了那里的人情风味:热情、原始、真诚。到希腊时,看到希腊人的慢速度,透射出希腊文化中的宁静而安逸。我们一直炫耀我们的速度多么多么的快,但是我们却很少思考到他国人可能根本就不太注意速度,人家更关注速度之外的一些东西。人家在考虑速度的时候就开始考虑质量了。
到德国的小事故,警察和工程师的吵架,还是他们对于规则的遵守都展现了一种当下复杂中国难以见到的情景画面。这也许和中国和外国几千年的文化有关,难以改变。
最后以色列的见闻更是让人对这个原来就让人好奇佩服的民族国家更加地怀有学习向往之感。而孟非以一个非专家的身份,通过一些见闻让人觉察到了其中的社会哲学,并且很自然地让人把当下的中国联系起来。
最后,如果真要用已经话来描述这本书的话,就这么说吧:它像一杯白开水一样,标签写着“白开水”,但喝了之后,慢慢地感觉里面其实有很多盐,而且盐的分量还不少。
幸福,是因为懂得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不幸,是因为把家当成了讲道理的地方。 其实幸福婚姻最忌讳的是华山论剑、据理力争、得理不饶人。 尤其是夫妻之间,没有必要非得分出个厚重薄比、高低输赢,许多不幸的家庭正是因为不晓此理才经常搞得夫妻之间狼烟四起、战火不断,最终把和睦变成了分离。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著名主持人孟非曾经在新疆工作过几个月,在新疆的三个月他经历了很多次惊险的山路,喀纳斯之行是第一次。据他回忆,在海拔几千米高的阿尔泰山脉上,在极其狭窄和崎岖的道路上,他们常常是手紧紧拉着车顶的把手,一车的人看着窗外缭绕着的触手可及的白云,身上一阵阵冒冷汗—要是掉下去了,连根骨头都捡不回来。
在那样危险的路上,还经常会和迎面而来的卡车会车。眼睁睁看见白云深处缓缓冒出来一辆车,双方就对峙在了海拔几千米高的狭窄山路上。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两位司机都表现的异常淡定。双方司机下车,走到一块儿点起一支烟,商量怎么通过。解决的办法通常是,一方想起刚刚路过的后面不远的地方有个凹进去的稍微开阔一些的地方,于是就近的一方倒车,慢慢倒到那里避让。这种时候司机们从不吵架—在那种路上吵架等于找死。商量好之后,一方慢慢地像蜗牛一样往后倒,另一方慢慢地往前开,等到了说好的地方,两车一寸一寸的交会,慢慢错开—他们车的轮胎让人感到好像已经有一半到了悬崖外面,但每次总是安全通过。之后一身冷汗。在那样危险的山路上,只要哪一次有哪怕几厘米的差池定然就是万劫不复的惨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