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贬吕不韦

秦始皇为什么贬吕不韦,第1张

我们都知道吕不韦和秦始皇的关系匪浅,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就是吕不韦以前的妾,她被献给嬴异人后生了嬴政。所以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秦始皇非要杀死吕不韦有三个原因:

1吕不韦和其母亲赵姬私通的事情玷污了他作为皇帝的名声。

2吕不韦献给赵姬的嫪毐*乱后宫,并发动了一次较大的叛乱。

3吕不韦被贬后,仍然有各国使臣去见他,他的家门口可谓是门庭若市。嬴政担心他心存二心,借着这些人的力量谋反,于是再次写信逼迫他,把他赶到了巴蜀

嬴政在信中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逐渐被逼迫,感觉嬴政是不会放过自己了,与其被杀死,还不如自我了断,于是吕不韦就喝了毒酒自杀了。其实嬴政从来没有说过要吕不韦死,这一切都是吕不韦自己玩火作的,吕不韦原本是商人,商人的思想用于政治上往往是行不通的,吕不韦喜好剑走偏锋,这既是他成功的因素,也是他失败的祸根。也有人从政治方面分析了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吕不韦去死的原因,货币不一,则霸权不立。倘不节制吕不韦这样的无冕之王,则天下必定战乱不已——因为总是会有新的“吕大债主”出来,借钱给列国打仗。秦始皇的真实目的,显然是为了宣示这样一个基本政治原则:债主不能爬在国家头上敲诈勒索,即使资本家吕不韦是自己的亲爹,他也不能压在国家的头上,把国家作为自己投资发财、“大己之门”的工具。

吕不韦在秦国担任了多年的丞相,对秦国的政治和军事了如指掌。如果吕不韦在山东六国当上了丞相,就有可能对秦国进行有针对的布防。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如果吕不韦振臂一呼,在山东六国发起合纵抗秦,那就有可能出现地动山摇的结果,不但统一六国没有希望,搞不好秦国就要灭亡了。

“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秦王嬴政正是这样想的。尽管还不能确定吕不韦会不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必须消除掉潜在的隐患。

在这样的情况下,秦王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书信。信中是这样写的: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凭什么在洛阳有10万户?你和寡人是什么关系?寡人都要叫你仲父。我看你们全家人还是搬到巴蜀地区吧。

吕不韦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明白秦王嬴政的心思。按照道理说吕不韦全家只要搬到蜀地去就不会有事了,那个地方是秦国的腹地,六国使者到那里去拜访就不方便了。但吕不韦更明白,秦王嬴政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并且还是一个多疑的人。一旦在秦王嬴政的心中种下了不信任的草,将来很有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灾难。思来想去,吕不韦还是决定自杀。吕不韦的目的就是牺牲个人,保全自己的家族。只要他死了,对秦始皇的潜在威胁就会消失,全家人就保全了。其实真正害死吕不韦的正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吕不韦早先的动作都是在找死,按说吕不韦在秦王嬴政的身边,长期担任丞相,对秦王嬴政的心思应该心知肚明,就应该识相一点,早一点交权,但是他没有。

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就以吕不韦“不甘寂寞”为借口,下沼书削夺了他的爵位和封地,并将吕不韦及其家属流放到偏远的蜀地。吕不韦接诏如惊雷贯耳,他万万没想到,多年来处心积虑的政治经营最终竟毁于一旦。他深知秦王政必欲诛杀而后已,于是更饮鸩而死,结束了他富于传奇的一生。

吕不韦和赵姬是一伙的,在咸阳夺权的时候,吕不韦是赵姬方的内应而不是平叛者,证据是昌平君熊启击败了嫪毐。后者的逃脱之地是吕不韦封地的东部而不是自己的封地,而此过程没有吕不韦的帮助是不可能的。吕不韦跟赵姬嫪毐集团的关系并不是《史记》里说的是竞争关系,而是一种政治策略,即吕不韦在暗,嫪毐在明,然后让其表面争斗,实际上是把士兵从城内的吕不韦转移到咸阳城外的嫪毐手中,这实际上是赵姬的赵派对抗华阳的楚派的一个策略。

因为士兵在嫪毐手中有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嫪毐的士兵实际上驻扎在咸阳城外的南部,与咸阳隔着河但离得不远。对咸阳城内的华阳和熊启来说,就是一把达摩克利斯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所以后面也可以看到,嬴政命令熊启带兵先打的嫪毐,实际上是突然袭击,连嬴政后来的诏书都说是嬴政这边先动的手。所以说,这也可以证明,嫪毐才是楚派最大的威胁,所以要先搞嫪毐。此时吕不韦手里并不是没有兵,但兵肯定不多,而在嫪毐被击败之后,吕不韦就没必要反了,反正都已经输了。

但问题是,就算吕不韦没有反,只要吕不韦留在咸阳,嬴政就掌握不了大权,所以吕不韦是必须得赶走的。另外,嫪毐最大可能是在咸阳以南,渭河南岸某地。可知嫪毐驻军不会离咸阳很远,所以很可能是渭水南岸某座山,具体位置不清楚。但应该是吕不韦的封地东,很可能是以渭河漕运逃脱,所以必然要穿过吕不韦的封地而不被发现。且根据《云梦秦简》,嫪毐在被抓住之后没有被处死,而是流放巴蜀,并且在那又生活了十二年才自然死亡。而根据《史记》吕不韦在洛阳仍然有巨大影响力,所以被嬴政逼死。

想想这个道理,假如吕不韦和赵姬毐不一伙,那么他就是赵姬和华阳共同的敌人,他手里又没有多少兵,不早就被赶出咸阳了?所以说,真相是吕不韦赵姬嫪毐一伙是赵派,华阳嬴政熊启一伙是楚派。嬴政要当政,赵姬不让,而且实际大小政事都掌控在吕不韦手里,嬴政自己赶不走吕不韦的原因,正是毐这把达摩克利斯剑。所以嬴政投靠华阳,也就是依靠熊启的兵搞掉毐,然后赶走吕不韦就很容易了。

所以说,吕不韦也不是被牵连进去了,而是他本来就是嬴政最想搞掉的人。只是因为毐在牵制着整个咸阳的安全,所以嬴政一开始才搞不掉吕不韦。表面上吕不韦没有兵权,但他控制着整个秦国的吏权,这样的人在朝中,嬴政是不可能控制大权的。所以,嫪毐其实并不是赵姬的保护伞,而是整个赵派的保护伞,其中当然也包括吕不韦。所以嬴政的目的绝不是消灭嫪毐,而是消灭吕不韦。

《大秦赋》正在热播当中,而令人根本没有想到的是剧中的秦王嬴政竟然杀了"神童"甘罗,这与 历史 上对甘罗的记载似乎有些出人,以及与民间的传说完全不一样了。

估计有很多人不满意这次《大秦赋》对甘罗被杀这一情节的安排和编剧,要知道 历史 上对甘罗的记载是十二岁的他曾出使赵国,凭着他三寸不烂之口舌不费吹灰之力就为秦国争取过来了十几多座城池。

因此甘罗几千来在老百姓心中一直是被传颂为"神童"的形象,但是我想问一下 历史 记载的内容就一定是真相吗?

其实是在我们很多人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12岁的甘罗,真的能够凭借自己的口舌之功,为秦国争取过来十几座城池?这里面会不会有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真相呢?

也许甘罗在自己祖父的培养下,理论和书本知识很丰富,算得上是个才子或者说是个天才,然而他也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

试想一下这么大的孩子,拿到现在来说,他再有口才,一个国家的上层敢使用他出使某国做外交官吗?他有这种担当吗?他有这种成熟和心理素质吗?

因此在看到以前曹骏饰演的神童甘罗时,我基本上是一笑而过的,根本不相信甘罗在剧中的所作所为,甚至他出使赵国我也是认为这里面应是有另外的隐情的。

所以这次《大秦赋》首次大胆地让秦王杀死甘罗,我个人认为是很合理的,至少史书上只是记载他出使赵国,但确实没有记他官拜几级,虽然在民间有传他被秦王封为上卿,但他终究还不是丞相,又或者说这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不然他就真的要与吕不韦平起平坐了,这可能吗?好了,话又说回来,如果甘罗真如传说中那么厉害官拜丞相,为何出使完赵国后十二岁以后的甘罗在 历史 文献中没有了任何的记载呢?

按道理这样的天才,他的事迹应该被 历史 记载很多才对,为何他又凭空消失了呢?最起码他是何年何月死的总要被记载吧?可是全都没有。

现在史书上没有记载,那也就是说他甘罗十二岁以后的事还不配记上来又或者说无事可记,那十二岁就成为神童为秦国争取十几座城池的甘罗他的死总该被记下来吧?但是也没有,这只能说明他的死以及死因很神秘,被某些高层强压下来了,而甘罗的死很少有人知道。

至少知道他死的人不会太多,不然也会被传入民间的,那么谁有这种能力和权力杀死刚刚立功回来的甘罗呢?是吕不韦吗?不可能,这可是他选中的神童,然而其它大臣和太后也不可能,那么这样一来,也就只剩下秦王赢政了。

而秦王赢政为何要"神童"杀甘罗呢?难道真的是针对吕不韦的吗?

在剧中秦王已经表现出要联燕灭赵的决心,并且也认可吕不韦来处理相关秦燕两国联手灭赵的相关事宜。

但与此同时,秦王赢政年少时与燕国太子丹同与赵国质子,两人同甘共苦过,有着相当的友谊和感情,于是他答应燕太子两国联手绝不会有变,这可君王的承诺啊!

可是吕不韦趁他不在王城时,竟然违背了他的意愿让甘罗出使赵国出卖了燕国,而且只拿回了十几座城池,这与秦王赢政想要得到整个赵国国土出入也太大了,更何况这件事还陷秦王于不义。

那么传出去,世人又将怎样去看待他这个秦王呢?背信弃义的家伙,黄口小儿不足以为信,也许秦王赢政还会因为这件事被别人传为一个笑柄。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在这件事情上,他秦王赢政都是个失败者,失去整个赵国还失去了信誉,不仅如此,他更失去了作为一国之君王的尊严。

然而这股气他又能向谁撒呢?向太后赵姬吗?可是这时候的赵太后正搂着她的男宠也就是传说中的巨无大嫪毐在床上呼风唤雨造小孩呢!哪有工夫来为他撑腰。

那么去找吕不韦评理吗?秦王赢政心里很明白,自己十三岁继位到现在十五岁为止,他还是被朝庭大臣们认为只个黄口小王,然而他甘罗十二岁就能出使赵国凭口舌之功让赵国君主割让十几座城池吗?

这叫秦王如何相信呢?这显然是吕不韦在背后操作啊,肯定是他不敢明着来违背小秦王意愿,故事推个人出来做挡箭牌使用的,以便来封秦王的口,而这背后最终的推动者就是吕不韦,他在暗中操控一切,说白了就是为让秦王抓不住他欺君的把柄。

然而羽翼未丰的秦王他当时敢明着针对吕不韦吗?要知道当时候的秦王嬴政根本就没有实权,更没有军权的支持,他只不过是在吕不韦、太后和蒙骜共同摄政的黄口小王而已。

因此,秦王心中有气啊,但又不敢把这股怨气撒在吕不韦身上,同时他又想让吕不韦明白他才是秦国的王,想让吕不韦明白他已经违背了秦王的意愿,想要吕不韦明白他赢政心中极为不爽,更想让吕不韦以后做事要收敛着点。

于是面对甘罗出使赵国,他秦王必须要做出相应反应,难道真如传说中的封甘罗为上卿吗?可那也只是吕不韦承诺甘罗的呀,这与他秦王又有何干?难道还真的要他秦王来付账吗?

TMD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又是什么吗?吃我的,喝我的,还违背我意愿,到现在还想让我为他加封爵位,门都没有,我小秦王现在对付不了也不敢现在对付吕不韦,难道还不敢杀你一个小甘罗吗?

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小家伙,你现在仗着吕不韦就想要功成名就,想要被封为上卿,以后那还不是要骑到我脖子上来啦?更何况现在也该要让韦不吕这个老家伙明白一下我赢政可不是随手可捏的。

现在不杀你甘罗更待何时?现在警告你吕不韦还要等到何时呢?于是秦王出剑了,甘罗倒下了,一个成君臣争权炮灰悲剧人物就这样诞生了,因此甘罗在十二岁以后就凭空消失了,在 历史 上没有任何记载!因为这是一段很少有人知道的秘史!

有时候,我认为一个人做事情也不能太过火,更不能太张扬,其实在《大秦赋》中的甘罗的表现还真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太傲太张扬太自以为是,他甚至认为自己出身名门根本看不起任何人,估计也包括赢政在内,可惜啊,他被伦为了别人的挡箭牌更成为了别人权利争斗的牺牲品!难道不是吗?

没有吕不韦就没有秦始皇,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如果没有吕不韦看中子楚,想投资,自然就没有子楚看中吕不韦之爱姬赵姬这一段姻缘。子楚死后,如果不是吕不韦拼死护卫赢政,相信赢政继位包括能够坐稳大局也是一个未知数。

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吕不韦给子楚机会,子楚给吕不韦相位,这两者是等价交易,但是吕不韦与赢政之间,则是吕不韦付出比较多,对赢政有大恩。

为什么秦始皇最终还是要逼杀吕不韦呢?这样是不是有些过河拆桥呢?他们走向对立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这是今天知常容想和大家一起讨论的话题。

秦始皇从赵国回来到继位为止,这一段时间他和吕不韦的关系是最亲密的。这一种亲密是纯粹感情上的亲密吗?

或许赢政是纯粹感情上的亲密,但是吕不韦不是。

赢政是吕不韦投资子楚的衍生品,或者说是利息。 正常的逻辑是吕不韦投资子楚,子楚死了就代表着这场投资已经结束。

投资的对象已经消失,因为赢政没有承诺作出像子楚一样的承诺。

这是子楚给吕不韦的承诺,吕不韦给子楚机会,被立为太子,最后被立为秦国国君,所以子楚给吕不韦的回报是壮大吕不韦之门。

赢政有没有给吕不韦承诺?

并没有。

所以吕不韦和赢政之间的关系不是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而像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吕不韦为什么要保护赢政,是因为他是赵姬的儿子吗?

当然不是。

吕不韦还想继续收利息,赢政倒了,吕不韦就没有办法收利息了。他保护赢政的目的是为了继续坐在相邦的位置。

不过他忘记一件大事,秦国一直有对付前任国君重臣的习惯。

秦孝公对商鞅百听百从,秦惠文王嬴驷上来之后就收拾商鞅。秦惠文王信任张仪,他的儿子秦武王一上位就对付张仪。

吕不韦是秦庄襄王时期信任的人物,他的结局自然和商鞅、张仪一样会被秦始皇对付。

所以吕不韦最终自杀是注定的。就算不是秦始皇,换成其他人,吕不韦也是必死。

吕不韦聪明吗?

当然很聪明,他召集门客修订《吕氏春秋》,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并且放出话来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在修订的过程中自然会有人将前面的 历史 告诉他,他自己也清楚。

为什么他不愿意退?

因为他有倚仗,他有赵姬在宫中作内应,控制着宫中。他有在诸侯国之间建立的威望,哪怕他被免除相权,诸侯依旧买他的帐。

在秦国境内他有食客三千,他受难之时,有无数人给他求情。种种迹象表明他可以继续收这一份利息。

商人是精明的,但是商人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在利益面前就会拔不动腿。

这段话被引用到《资本论》中,被大家熟悉。

吕不韦知道风险,但是这个利润太高了,怎么可能只有300%呢,比这个更高,作为商人吕不韦他怎么愿意放弃到嘴的利润呢。

秦始皇对吕不韦什么态度呢?

秦始皇视吕不韦是自己的保护者,是一个保自己夺得王位,坐上王位的护卫。

这是秦始皇对吕不韦的定位。

这样两人之间的认知的差距就出来了。

秦始皇认为吕不韦是护卫,自己既然长大了,能自立了,护卫就应该退到二线,而不是继续挡在前面。

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对过度保护感到满意的,正如孩子必须经历青春期才能长大成人一样。

秦始皇必须要挑战吕不韦,正如孩子挑战父亲一样,一定要通过叛逆来实现人格独立以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这是秦始皇成长的必经之路,从秦始皇成长的角度来说,吕不韦必须是一块踏脚石

秦始皇感恩吕不韦吗?一开始肯定是感谢的,但是当他想要权力之时,吕不韦抓的不放那就开始反感了。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秦始皇这个人刻薄寡恩,心如虎狼,没有得志的时候容易谦卑下人,得志时也容易吞噬人。我是平民他礼贤我,等他统一天下,天下皆是他的臣民,我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以还是跑为上。

不过尉缭没有跑掉,最终成了秦始皇之国尉。

这就是秦始皇的个性,既然秦始皇不需要吕不韦,自然就想除掉他。

当然秦始皇最终想致吕不韦于死地,还与赵姬与嫪毐私通这件事情有关系。秦始皇的童年是在苦难中度过,在赵国过的如过街老鼠的生活,幸好有赵姬保护。

童年的他早视自己的母亲为天一般,但自己的母亲却联手情人嫪毐想废掉自己,这给秦始皇刺激很大。嫪毐、赵姬和吕不韦的关系又是十分密切,虽然在平定嫪毐之乱时吕不韦很尽力,这并不能平息秦始皇的怒火。

他连自己的同母弟都可以下手,何况这个与自己争权的吕不韦呢?他当然能下手了。

秦始皇逼死吕不韦,但他一生信任李斯,李斯最终为了富贵出卖秦始皇,与赵高一起改立胡亥为帝。

胡亥称帝几年后杀掉李斯,他完全信任赵高。

赵高杀了胡亥立子婴,子婴杀了赵高。不过此时秦已经灭亡,因为子婴投降了刘邦,不然的话故事依旧会重复。

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子楚死的那一天,吕不韦的死就已经注定了。这才是秦始皇与吕不韦走向对立的深层原因。

秦始皇嬴政对吕不韦亦师亦友亦父!最后吕不韦的结局与秦始皇没关系!

秦始皇的母亲原来是吕不韦的姬妾,后来吕不韦把她送给了秦始皇的父亲。

吕不韦有一个绝美而善舞的姬妾,异人在吕不韦家中筵席上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就站起身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

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异人破费了大量家产,为的借以钓取奇货,于是就献出了这个女子。十月(一说十二月)后,此女生下儿子名政(即秦始皇嬴政),异人就立此姬为夫人。

公子异人回国后,吕不韦让他身着楚服晋见原是楚国人的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对他的打扮十分高兴,认为他很有心计,并特地亲近说:“我是楚国人。”于是把公子异人认作儿子,并替他更名为“楚”。

子楚继位,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奉为母的华阳王后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公元前249年(庄襄王元年),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吕不韦家有奴仆万人。

庄襄王即位三年之后死去,太子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邦,称他为“仲父”。秦王年纪还小,太后常常和吕不韦私通。

扩展资料

吕不韦在赵国的时候认识了秦国的太子的庶子子楚,吕不韦是当时的大商人,他认为子楚奇货可居,于是便决定帮助子楚做到未来秦王的位子上面,自己以便于混个一官半职。吕不韦不仅送给子楚很多金银财宝,而且还把自己心爱的歌女送给了子楚。

其实在战国时期封建礼教观念并不是非常的浓重,所以吕不韦献上的赵姬是否曾经和吕不韦在一起过,对于子楚来说都是无所谓的。晋文公曾经娶了晋怀公的老婆,而赵姬仅仅是吕不韦的歌姬,子楚娶她在当时是比较合情合理的。

赵姬嫁给子楚后不久就生下了嬴政,而且在子楚死后,赵姬曾经和吕不韦旧情复燃,所以很多人以为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

其实这个猜测的真实性并不是非常高,很多史料表明秦始皇是一个力大无穷的人,这比较符合秦国的国君的特征,而且古代虽然没有DNA检测,但是最起码有怀胎九月的尝试,除非说赵姬在嫁给子楚的前半个月内刚好怀了孩子。

而且史料也没有表明赵姬是嫁给子楚多久生下来的嬴政,如果是在九个月内的话,一种可能是早产还有一种是吕不韦的孩子。

不过这样子楚应该会有察觉,而如果是九个月后产下的秦始皇,子楚当时在世,吕不韦还需要利用子楚,肯定不敢和赵姬私通,也就是说如果赵姬嫁给子楚九个月之后生下的秦始皇,那么秦始皇肯定是子楚的孩子。这样来看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孩子的说法很难能够站住脚,秦始皇应该就是子楚的孩子。

-吕不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341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