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清》:清穿三座大山之一。女主开篇不久就嫁给了十三。一对儿小夫妻的默契描写得很感人。但感觉金子写的小薇,对十三和老四都有爱,我认为更多的是,对两个历史人物的悲悯。另外,《梦回大清》续集已完结。个人感受:作者塑造的小薇形象特别成功,几乎是所有女孩子的梦。结局也让人有宛然若梦的感觉。看完结局后,整篇总体感觉——诙谐幽默,感人肺腑,心酸哀痛……作者以女主穿到一个历史无名的人,后来重穿改名为历史上十三的嫡福晋。 《看朱成碧》 作者:白菜篓子 十三是男二,却是一个极其可爱的男二,因为他也是穿越来的,和本来的十三共享一个躯体。和穿越成八福晋的女主关系更像是暧昧的同谋,惹得八吃醋。例如两人发现对方真实身份后说的话是“同志辛苦了”“为人民服务”。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恋人未满,友达以上的关系,这里的十三很潇洒,会祝福,会帮忙,会斗嘴恶作剧,而最后女主虽然爱八,却终究是难以忍受尔虞我诈的宫廷,和十三,还有自己的孩子一起回现代。 《清梦无痕》:作者,妖叶。写的一对儿好得要死的姐妹花穿到了清朝。桑璇轰轰烈烈地爱十三,叶梓本是老四的侧福晋,但和十四相爱,最后和四日久生情。十三在里面被描写得超完美!有那种江湖贵公子的潇洒,散漫,慵懒,戏谑和对女子的绅士风度。 《宫墙柳》:这篇么,比较虐文笔很美就是了女主与十三相爱,但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在西北又被十四救 恍然如梦
了,遂委身于十四(这里面的十四也不错)后来44登基,雍正做主,把她给了十三,度过了一段还算美好的日子 《恍然如梦》:说了半天,怎么把这个忘了女主是十三福晋,有两部这个还不错开始和14,88,44都有一段过往每一段都很让人心酸和胤祥应该算是幸福的了后来生了弘昌,但在草原上遇难,一年后逃了回去,结果正值胤祥另娶女主打击之下,失忆了后来被44救了,44对她很好,女主不是失忆了嘛,就不记得自己是谁了,爱上了4,并生下了弘历多年以后,恢复记忆的女主历经沧桑,回到13身边 《踏清》:这个是正二八经的十三的嫡福晋,一穿过去就已经有孕在身了她和十三是相爱的,但后来又遇到了一些事情,流落在外,与十四朝夕相处,日久生情,当她有了十四的孩子的时候又被康熙找到,带了回去两条路;生下孩子,归在十三的头上,继续当她的十三福晋要么,生完孩子直接赐死女主本来要选第二条路的,但为了前前后后她生的好几个孩子,还是做了十三福晋与十三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情不自禁》:满好的文有的地方很搞笑女主后来当了十三的嫡福晋和几位阿哥都有纠缠 《怡殇》:强烈推荐这本书,女主一穿回去就是胤祥的嫡福晋兆佳氏,没有什么纠缠,只是记录了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诠释了“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看似平淡,却是刻骨铭心。“我走过三百年的光阴参与你的世界,你独守三百年的岁月空等我的回来”这是此文的文案。结尾超感人,绝对值得一看。 《孔静(原名两生)》独孤生写的,很好,属于古色古香,文字好,情节好,大力推荐,更新还可以。 《乌珠穆沁》早就完结了,刚开始写得真不错,后来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后面处理得很不好,而且女主最后的感情归属也有点莫名其妙。 怡殇
《白兰地》是前面这篇文的后传,是写转世后的十三和女主。 《清秋大梦》疑似十三党的文章,很不错的说,十三爷穿成了十八,强烈推荐。 《天纵轮回录》好像是万年大坑,虽然作者一直说要更新,写的形式很特别。 《世上桃源》应该主角是十三。 《若相惜》十三党的文章,一篇很热的文,但我不喜欢,我也算从一开始就看了, 就看出一点来——H,而且是为H而H,这里跟“情倾”中的不一样,当然也许是我的偏见,反正这个,年纪太小的MM 最好别看。 里面除了十三还有许多男主,比如四四还有大阿哥,十四都对女主有感情,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肉体上的,还有女主在外面捡来的一个尤物,还有一个超级腹黑的男主,后来女主和那个被她捡来的男主一起生下了一个孩子,交给十三抚养,很纠结啊 《青瓷怡梦(十三爷党盖戳)》:是十三爷党的是都不用看这个括号,看见个“怡”就知道谁是主角了。好像因为出版的问题没有把结局放上来,不过这篇文的确不错。 《清风欲孽》:现实主义清穿文,比起许多“言情”清穿文来说文中的生活残酷了点,但作者将其归为“历史”,可见作者写作野心。女主挣扎求生其坚韧令人敬佩,与13两心相映,是个厉害女子,绝不小白。推荐给所以被小白穿越女主倒足胃口的人士欣赏:古代封建社会是没有人权的旧社会,参与残酷的宫廷斗争就要有流血绝望的心理准备! 《明月相思》:一颗子弹带来了时空的转换,21世纪的高级白领回到了300年前的大清朝。追寻真爱的女人,面对着热衷于权力争夺的男人们,该如何作出决择?爱情、权力,爱恨交织。女主和13之前有一段感情,可是最后女主选择的是8 《梦若流星(清穿)》by 翾雯 穿越成乾隆小姨,和十三的爱情路有甜蜜也有辛酸,两个结局,还有传回来的结局,很好看的说~~ 《清情未央》 by 茹茜 女主第一次穿成了十三的妹妹,产生爱情(貌似有些不伦)后来死掉又穿成兆佳氏的妹妹,代替了真正的兆佳氏。构思不错~~ 《清莲长卷》女主和十三相恋,是兆佳氏的表妹,总共穿了两次,第二次取代了兆佳氏,和胤祥相亲相爱,8错的文,女主与99也有纠葛,年氏也是穿来的~~~ 《紫禁回忆录》是婴儿穿,女主直接穿到马尔汉刚降生的女儿身上。里面没有选秀,没有木兰围场,只是记述了一段兆佳氏与13之间的相濡以沫。文章很平淡,但是将一段感情生活娓娓道来,别有一番风味。我认为不能错过这一篇优秀的小说。 《清歌梦谣》by微雨笼晴 (身体穿越)一个拒绝恋爱坚持单身的个性女孩童尔雅翘家失误翘到了300年前的大清王朝,在这里有她的欢笑、泪水,也有亲情、友情……但是她是否能打破内心的冷漠?是否能走出心结收获爱情?没有强大的女主,只有一个有点小才艺的平凡女大学生。这里没有虐恋情深,只有顺其自然的爱情和充满温馨的亲情友情。这里没有后院妻妾斗,有的只是相守的唯一。 《清烟渺》by云思遥 女主和现代的男友吵架出车祸而穿越,穿来即选秀,服侍良妃,因十三长的很像现代男友而认错,并爱上。 后得知良妃也是穿越来的,虽无奈与改变不了历史,女主还是努力的去守护十三,最终得到幸福(构思不错,就是有点闷) 《十三是个心机鬼》by亦超 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什么幼年失怙,他少爷丧母的时候都成年了(清朝13岁成年);什么备受□,康熙都快把他宠上天了;什么侠王风范,他根本就是个心机鬼。。。。 《清柯一梦(另类清穿)》 by 爱晕 丙寅深宫,龙凤同生。单凤涅磐,单龙成空。且看一个有强迫帮助症的女孩梦穿大清…… 《缘定三生》 by浮生若梦 这种倒霉事怎么会轮到自己头上?明明只是在三生石旁小睡一觉,怎么会稀里糊涂地就穿越到康熙年间呢?居然还李代桃僵沦为秀女,做小皇子的保姆!这也认了,只要能安安稳稳地混到出宫的年纪,别无所求,这样也不行!眼看自己一步步陷入夺嫡的漩涡,偏偏无能为力,总算明白什么叫“身不由己”了…… 《共清梦,两徘徊》 作者:河畔金柳 相同的背景,相似的故事,同一种穿越,不同的人生;不是九龙夺嫡的历史重现,不是历史人物的个人解读;只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一段相知相许的记忆…… 《刹那》by复嫣 佛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原来,刹那的缘份竟需要如此长久的等待你可愿为这刹那相逢,为我守候千年我可愿为你,将这刹那定格成永恒? 《归去来》by江磊 命运让她回到康熙朝,喜兮悲兮?那些春花秋月,甜言蜜语,能否经得起几许风雨?最终梦醒时分,若只剩下婉惜,那么她,不如归去…… 女主因为飞机失事穿到了康熙年间,遇到了夏雨姑姑,夏雨也是同一架飞机里穿过来的。也因为夏雨的缘故,女主认识了四和十三。四四和十四喜欢女 主,女主喜欢十三,十三却喜欢夏雨,里面还穿插了太子,女主被太子害的毁了容,还差点丢掉了性命。被人救了之后,易名为贝宁,在草原上安静的过了几年,但 还是被十四找到了,而且十三也找来了,他也发现了自己对女主的感情,可惜女主被设计失身于四了…… 《魂归大清莫相思》by叶知秋 女主很悲…… 《红牡丹》 by洛阳书生 女主穿越到康熙年间,福王的格格,和八福晋是好友。牡丹,自然是天香国色,花自飘零水自流,美人如花,跟几位阿哥缠绵一段情事,四、八、十、十三、十四都是中意女主的,连八福晋宝澜都察觉到了。终于又开始更了。 《清路寻情(修改版)》 by宝贝鱼 原本,她穿的很正常……(我是指“穿越方式”很正常);可是,老天降大任与斯人,想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于是,她有了第二次华丽非凡的“穿”,然后,悲惨降级让她不经意间承接了老天的“大任”…… 《十三爷的婚姻 》 by heavy 小说名字《十三爷的婚姻》,其实是透过胤祥的婚姻展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康熙46年到雍正年间),诠释那一个个光彩照人的龙子龙孙。胤祥和海玉和构成了他们的婚姻;民间(海玉)与皇族(胤祥)构成了天下。 一直以为那段历史是大清乐章中非常华彩的一节。不是因为它的文治武功,而且因为众多个性鲜明、精彩绝伦的熟悉姓名!他们,还有她们,那么鲜活,那么灵动,在渐去渐远的历史烽烟中,含笑地注视着300年后的我们。纵使岁月变迁,他们的音容宛在,纵使时代扭曲,她们的风采依然…… 《清恋祥云 》 by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个因伤退役的女特警意外地回到清朝,与皇十三子胤祥谱出了一段令人倾羡的爱情童话.没有三心二意,只有两情相悦,没有宫闱情仇,只有轻松惬意.没有相互倾扎,只有互相友爱,这不是史,只是一段理想的童话,只是为了让他不像史里活得那么辛苦,那么累。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九子夺嫡为什么没有五六七阿哥
《雍正王朝》前半部分讲的是九子夺嫡的故事,五、六、七三个阿哥没有出场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确实几乎没有参与夺嫡斗争,把这三个人的情况介绍一下吧。五阿哥胤祺,在《雍正王朝》的原著小说中其实出现过胤祺,就是康熙在朝堂上怒斥十四阿哥胤_,并且愤怒地拔剑要杀他时,五阿哥胤祺跪着抱住康熙的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胤祺的性格。
雍正唯一没杀的兄弟
是胤祥。
胤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胤祥和胤_兄弟两不仅在政治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审美情趣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作为雍正帝最信赖的兄弟,胤祥从皇兄那里获得了诸多的恩宠和荣耀。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去世,时年44岁,配享太庙。
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兄弟情深:
雍正元年,雍正帝传旨按康熙年间分封皇子为亲王之例,赐给钱粮23万两。胤祥百般谦退,经皇帝再三宣谕,只收下13万两。
雍正帝又援引康熙帝对待其兄裕亲王福全成例,准许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6年,胤祥仍是辞谢。尽管胤祥对于皇兄的恩赐总是竭力推辞,他还是得到了许多相同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殊荣。
根据皇帝旨意,原来只归他兼管的佐领人丁全部划归怡亲王府属下,又于亲王定额之外增加一、二、三等护卫共17员,仪仗中也增加豹尾枪、长杆刀各二,以突出他的与众不同。
雍正三年二月,又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特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这在清代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胤祥坚辞不受,胤_也不好十分勉强,遂命给他增加俸银10000两,以为奖励。
以上这些事例,既体现雍正皇帝对爱弟的格外恩遇,被雍正称为“柱石贤弟”。
若曦第一次到底给了八爷还是四爷
不知道,如果小说在电视剧里,比较模糊,但应该还是属于四爷的;暧昧是她和八爷恋爱初期在草地上接吻。当然,摄像头会被隐藏,但这并不代表什么。至少,她没有看到衣衫不整之类的东西。
因为若兮觉得和四爷在一起只能让两人之间的仇恨愈演愈烈,她让十三爷转告四爷,她愿意离开故宫,但若兮自己也万万没有想到,四爷救她出来的方法竟然是。
十四三次之后向康熙要结婚的圣旨。八爷跟四爷说了他跟若兮的过去,四爷说再也不想见到她了。然后若曦嫁给了四爷,但是若曦的心里一直是四爷!
扩展信息:
一、相关事件:
若曦突然被皇上召见,原来皇上想把她嫁给十四阿哥,但她心里惦记着四阿哥,违抗了圣旨。皇帝大怒,下令将若兮打二十板,并降级为桓伊局宫女。若曦让几个哥哥不耐烦了,十个哥哥冲动的想和皇上说话,被明玉劝回来,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哥只是默默地等在若兮的门外,没有进来探望。十四弟问若兮是什么情况,以为她在恳求八弟得到这个重罚。若曦面对十四特别难受,但又说不出实话。
可能会把新开发的谷物种子带给皇帝。皇帝想看看他是否会回到宫廷帮助处理政务。梅淡淡地拒绝了。临走时,李德全想请梅为若兮说几句好话,被他冷冷地拒绝了,但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心里的痛。
若兮和玉婷一起帮着收拾东西,等伤好了,她就去桓伊分局报到了。整天洗不完的衣服让若兮感叹现在要是有洗衣机就好了。因为不熟悉工作,若曦第一天洗衣服洗到半夜,饭都抢完了。
可是,有几天,若兮洗的手上生了冻疮,在洗局里被推得到处都是。掌管大权的太监张倩颖也出言不逊,想要调戏她。那天真的不是好日子,但若兮还是用自己的坚韧保护了自己。
我的四哥去桓伊局找若兮,问她为什么被降职。直到那时她才说出原因。她自己心有不甘,也没办法。我四哥被这个消息感动了,答应若兮娶她。
二、主要人物:
1马泰若希演员刘诗诗
现代职业女性,富有时代感,独立,有思想,富有眼光,善于看人眉眼,聪明醒目,能权衡利益,带着一丝现代现实感,是一对白领情侣。她在职场上混了三年,和男朋友吵架分手的时候遇到了意外。她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时期。
刚到古代时,她相当大胆,但凭着现代丰富的知识,敏锐细腻的观察与揣摩,以及对历史的了解,屡次保命,又借助若兮的小女孩身份,以妩媚乖巧保护自己,小心翼翼。
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入宫后,在八府中,对周围环境了如指掌,更加透彻冷静。我不轻易得罪人,也不轻易被表面现象欺骗。我是一个理性和感性的女人,重视友谊和忠诚,会在朋友有危险的时候献出自己的生命去维护他们。
2雍正帝演员吴奇隆
我很冷静很矜持,我的心思很隐秘,我有一颗火热的心,但我宁愿躲在一张冰冷的脸后面。他喜欢安静的东西,享受孤独。他不轻易相信人和接受者。一旦他接受了他们,他会一直在心里守护着他们,不管是为了哥哥还是爱人。同时他又有一个皇帝应有的冷酷和现实,对国家和权利也有一种天然的渴望。
3演员郑嘉颖
清风明月,温润如玉的王子。因为母亲地位低,她从小就有自己的算计,也成就了她多才多艺的处事风格,处处与人为善,也处处算计。爱情有浪漫的冲动和迷恋,但依然不敌视对权力的渴望。
可以说是他这辈子最可悲的人,但最后还是没能获得权力。想得到兰若却得到兰若终生的怨恨;想得到若希却在得到后被若希抛弃;当我知道我的心属于谁的时候,我失去了无私的真爱。几十年过去了,两手空空,不过是一场转瞬即逝的幻觉。
雍正为什么放过老十
主要原因是老十没有那么多心思,并且后台很硬。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寅时,胤_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由于其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不能给胤_带来皇子中的特殊地位。
此外,清初时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_满月后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孝懿仁皇后是一等公佟国维之女,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孝懿仁皇后没有生过皇子,只有一个公主还早年殇逝,故而养育德嫔之子,年幼的胤_因其尊贵,很可能有意巴结她。
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胤_,受父皇和师傅的严格管束,从事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康熙二十二年,胤_进尚书房,跟从张英学习四书五经,向徐元梦学习满文。
与胤_关系最密切的是顾八代,胤_说他“品行端方,学术醇正”。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胤_,受父皇和师傅的严格管束,从事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也在这个时期,作《春日读书》、《夏日读书》等诗歌。
九子夺嫡每个人的下场
康熙九子夺嫡各个结局是:
1、爱新觉罗·胤_:
爱新觉罗·胤_是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雍正帝继位之后将其改名为“允_”,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幽死,享年五十一岁。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
2、爱新觉罗·胤_:
胤_虽为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但他却是以胤_为首的八爷党重要的一员,所以雍正帝胤_登基后将允_远派守皇陵幽禁,雍正三年改为圈禁。直至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允_才恢复了自由。乾隆二十年正月初六日,允_去世。
3、爱新觉罗·胤祥: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去世,时年44岁。
4、爱新觉罗·胤: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敦郡王。因党附胤_,雍正二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辛酉九月初九日子时卒,年59岁。
5、爱新觉罗·胤_:
雍正元年,奉命赴西宁驻扎。雍正三年七月革爵。雍正四年初,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同年八月,定罪状二十八条,送往保定,加以械锁,暂交直隶总督李绂监禁,令改名塞思黑。胤_在狱中被折磨而死,也有传说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岁。
6、爱新觉罗·胤_:
雍正四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雍正四年九月薨,享年45岁。
7、爱新觉罗·胤_: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
8、爱新觉罗·胤祉:
雍正即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祉,以他与废太子向来亲睦为由,将胤祉发配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守陵。胤祉私下发牢骚,又对怡亲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帝知道后,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日,胤祉病逝于景山禁所。
9、爱新觉罗·胤_:
康熙二十九年和康熙三十五年,曾两次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康熙三十七年,封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魇咒太子胤_,谋夺储位,被削爵囚禁。卒于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享年63岁。
乾隆皇帝自身太强势,留给儿子们的生存空间就窄了。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十七个儿子,其中出自两任真正皇后的就有四个(元配富察氏生永琏、永琮,继后纳喇氏生永璂、永璟)。无论是论排行还是论出身论才干,颙琰都是中中之资,照理说这皇位永远是轮不着他的。只是那些上上之选的龙子多数没得到老天的眷顾,乾隆皇帝心目中最佳的继承人选竟一个接着一个地死在了自己前头,短的只活了几个月,多的也就不过是二十五六岁。尤其是元配富察氏的两个嫡子夭折,对于本来一心想学汉族皇帝“立嫡子”的爱新觉罗弘历来说,更是莫大的打击。
免疫缺陷和天花施虐对清皇室的摧残------清王朝“战痘”300年
小小的天花病毒,始终是大清朝的心腹大患。“战痘”的成功,奠定了清朝稳固江山的基础;而固守祖宗的“人痘”防治法,不接受被欧洲人发展出的“牛痘”疫苗,则成为清王朝气数丧尽的象征。
1649年——正是清王朝入主北京的第五年——春节刚过,北京城里一片恐慌。并非是又有敌方的军队打过来了,而是天花(俗称痘疫)爆发了。消息在坊间迅速流传,“京城百姓乱作一团。正月三十日,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北京户籍居民中未曾出痘者,以及无北京户籍的生人(不论出痘与否),按朝廷避痘制度“约定带出二十里外”。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不啻是场灾难。后人在京城巡视南城御史赵开心1645年的一份奏折中,看到这样叙述:稍有发热或生疥癣等疮的百姓无不被驱逐。贫苦百姓被赶到城外,无居无食,往往将年幼体弱的子女抛弃道旁,任其饿死。
老百姓们被驱赶,皇族大臣们则四处躲避。
顺治皇帝早早跑到城外的南苑避痘去了,留在城里的满清贵族们也一个个深宅紧闭,战战兢兢等待瘟疫早点过去。
尽管重重设防,天花病毒却防不胜防。
农历3月18日,顺治帝的亲叔叔豫亲王多铎在经历了天花病毒数十天的折磨后,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位被后来的乾隆帝赞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杰出将领当时年仅36岁,正值壮年。如此强健且拥有最好医疗条件的豫亲王尚且难逃天花病毒的魔爪,天花疫病危害之大已不难想象。
天花,这个可怕的幽灵,一直盘桓于清王朝300多年的统治期间。
天花来了
就在多铎死前的三四十年,他的满族祖先们还不知道天花为何物。
事实上,祖祖辈辈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人(当时称为建州女真)原本没有天花这种疾病。他们世代生活的东北地区天寒地冻,地广人稀,天花病毒很难存活与传播,直到明朝末年中原地区仍流传着“北虏(包括蒙古和满族在内的北方少数民族)不出痘”的说法。可以肯定,是中原的汉人带来了天花病毒。
明朝末年,关内大批破产农民移民辽东,与建州女真杂处其间。他们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带来了肆虐中原的天花病毒。它不仅通过接触感染,甚至通过飞沫、尘土或者带有病毒的空气都可以传播,传染性极强。
这种不受欢迎的病毒其实也非中国原产。据考古资料证实,它源自北非的古埃及,公元前1143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五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天花病人。大约在公元前250年,天花病毒辗转由匈奴传入中国。一千多年的天花肆虐,中原汉人虽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防治经验,但仍有高达百分之三四十的死亡率。
刚接触天花的满族人对这种病毒则完全没有抵抗能力,染病者死亡往往十之八九。
为防天花,满族人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避痘制度”。他们的第一招,是逃避。比如,遇有痘疫流行,满族人一般都不前往公众场所。即使遇到重大的国家庆典,如正好发生天花疫情,即使是皇族,只要是未曾出痘的,都可以回避缺席。比如1631年正月,皇太极长兄大贝勒代善第五子巴喇玛染天花而死,皇太极、代善与诸贝勒们,就没敢亲临治丧。
其次,是隔离。满洲治下的八旗军民一旦患上痘疫,即被强行驱逐远离都城。满族人对皇族的规定尤为详尽,已出痘和未出痘的皇族不得共聚一处。凡是未出痘者患病,须九日后方可探视。
入关前,为了消耗明朝国力,皇太极曾不断派出精锐骑兵绕过山海关抄掠河北山东等地。为避免感染天花,皇太极总是尽可能拣选已出痘的贝勒,同时,还尽量避免在天花疫情容易爆发的四月至八月出兵。尽管每一次进攻都那么小心翼翼,努尔哈赤的两个孙子——名将岳托及其弟弟玛瞻仍然在抄掠山东途中感染天花英年早逝。
顺治之死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辅佐幼帝的摄政王多尔衮下令进军山海关。接到派遣令的和硕肃亲王豪格尚未出痘,抱怨道:(这)难道不是有意要致我于死地吗!
入关那年,顺治皇帝七岁。这位出生于关外、六岁登基的幼帝,自小已见众多皇族亲友被天花夺取性命。然而他一直未曾出痘,入关后又必须居住于天花流行的北京,于是他的一生不得不处于高度戒备中。
满清入关之前就有的查痘制度,到进了北京城后,更为严苛。当时痘疹几乎每岁必发,查痘的对象从八旗军民扩及京城住民、出洋贸易者,以及来京外藩。一旦发现症状,即进行隔离,强行驱逐患痘居民远离都城,或谕令未出痘外藩不必来京。
效法皇太极,顺治也为自己在南苑和西苑各建了一处避痘所。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便急忙奔往避痘,这样的情形仅正史有载的就有五次之多。
但天花却总不放过他。
1660年,顺治最宠爱的董鄂妃感染天花死亡。三四个月后,又一场天花疫情在京城蔓延,深陷痛苦之中的顺治竟然忘了出城避痘——这一点倒是与民间传说中那个情深义重的年轻皇帝形象相符。
24岁的顺治感染了天花。
顺治染上天花后,自知不起,召来他的亲信大臣拟遗诏。
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诏令大赦天下。半夜子时,终生避痘的顺治因为天花而病逝。
而他在临终前,选定了自己的继承人。
“战痘”成功,开创清朝鼎盛时代
一位皇帝不幸因天花而毙命,另一位皇帝却幸运地因天花而即位。
在考虑继承人的时候,顺治帝比较喜欢次子福全,想立为储君,而孝庄皇太后则坚持立第三子玄烨。
玄烨也是从小就跟天花打交道,在他刚刚出生不久,就被送到西华门外的避痘处(后改建为“福佑寺”)避痘。尽管层层设防,处处小心,不到两岁的时候,玄烨还是染上了天花。值得庆幸的是,在乳母孙氏的悉心照料下,玄烨终于从天花死神的魔掌中挣脱出来了,虽然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点点麻点。
立福全还是立玄烨?病中的顺治帝决定派人去征询他一向敬重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结果,汤若望力主立玄烨为储君,理由很简单,但在此时却无可辩驳——玄烨出过天花。
于是顺治皇帝遗命,立不足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继承皇位。他就是清朝第一位“麻子皇帝”康熙。
清王朝立储的考虑,实际与当时的中国民间观念是相通的。在当时民间甚至有俗语说:“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可见天花危害之严重,也可见,当时天花的危险,主要是针对于孩子。有研究者估计,如果孩子得了天花,有三分之一的人活不下来,而活下来的,则都对天花有了免疫力。
天花究竟杀死了多少中国人,至今没有确切统计。但是,从世界的范围来说,医学史上的一个估计,是15亿人。其中,最著名也最典型的例证,发生在1519年。当时对天花大都已有抵抗力的西班牙人在征服美洲印弟安人时,把天花带到了这块“新大陆”,令数千万人口的印弟安人几乎灭绝,最终只剩下一两百万人。
天花在美洲大陆上肆虐,发生在清朝入关前的125年。看来,八旗官兵们对天花的抵抗力比印弟安人强不到哪去。顺治皇帝的八子六女,因天花八岁前死亡者为皇子四人,皇女五人,超过半数以上。
八旗以外的汉族百姓同样惨遭天花蹂躏。当时来华的西洋传教士Dyer.Ball记录了山西疫区的惨况: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感染者只能坐以待毙。更可怕的是,气候温和的南方地区是天花病毒的温床,汉人都视其为瘴疠之地,畏痘如虎的满族人哪里敢去统治?
康熙认识到,天花已经成为清朝统治的严重威胁,必须积极应对。
康熙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痘诊科,广征名医,在北京城内设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他还兴建了历史上最有名的避痘所——承德避暑山庄,作为皇族幼童专门的庇护地。康熙十七年,皇太子胤禛出痘,当时正值吴三桂等三藩叛乱的紧要时刻,但康熙为护理太子,竟然连续12天没有批阅奏章。
太子出痘期间,候选知县傅为格照料有功,被提升为武昌通判。两年后他奉召进了京。这个傅为格,后来成了防治天花史册上的一个关键人物。
傅为格懂得种痘之术——这正是当时一种先进的天花治疗方法。
这种起源于南方的民间种痘法,又叫吹鼻种痘法,最早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叫旱苗法,一种叫水苗法。所谓旱苗法,就是把天花患者的痘痂取下磨成细末,加冰片、樟脑吹入种痘者鼻中;水苗法则是把患者痘痂用人奶或水稀释,植入种痘者鼻中。种痘法使种痘者轻微染上天花症状,然后出天花,再通过中医精心护理,使他们安全经过天花期,种痘者就会对天花有了免疫力。
尽管这种“种痘法”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甚至可能导致病人死亡,但康熙仍然命傅为格在皇子们中开始了种痘试验。从此,皇子种痘防天花也作为制度正式确立下来。
由于种痘,自康熙二十年以后出生的20位皇子有17位健康长大——而此前的15位皇子长大成年的仅有7位。
随着种痘法在宫中的成功,康熙帝开始了大规模地推行天花预防工作,把它从宫中推广到八旗百姓,直至漠南、漠北、蒙古大草原等北方边境。
此后的一百多年,宫中很少再传出关于天花的消息。满族人四处避痘的仓惶日子暂告一段落。
“战痘”的成功,开创了清朝的鼎盛时代。从1661年到1697年短短30多年,心无旁骛的康熙相继平三藩、收台湾、抗沙俄、平定噶尔丹,稳定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
不信牛痘只信“人痘”:清朝气数尽了
种痘法在中国的成功引起了外国的注意。
那时,深受天花危害的并不仅仅是中国人,欧亚各国每年都有数以百万的人被天花夺走生命,行之有效的天花预防技术为世界各国渴求。
1688年,俄国医生来北京学习种痘及检痘法。18世纪,此法又由俄国传至土耳其。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夫人孟塔古1718年返英后,在国内大力提倡种痘,从此人痘接种在英国盛行起来。
人痘接种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拯救了数以千万计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即使在最理想的医疗条件下,仍然会有2%的死亡率,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造成将近一半的种痘者死亡。
幼时也种过人痘的英国乡村医生詹纳,偶然发现,牛也会得一种类似天花的“牛痘”,但病情会比人得天花平稳很多。而挤牛乳的妇女很容易传染上牛痘,一旦得过牛痘后就不会再生天花。詹纳由此得到启发,想到这可能是牛痘使他们对天花产生了抵抗力。1796年5月14日,詹纳首次从正在患牛痘的挤奶女孩手上,沾了一些痘浆接种在一个八岁的未患天花的男孩手臂上。六周后詹纳特意给这个男孩接种天花痘浆,结果这个男孩安然无恙,证明他对天花有免疫力。比人痘法更加安全有效牛痘接种法由此面世,并不断完善。
约十年后,葡萄牙医生哈威脱将牛痘疫苗从马尼拉带到澳门。此后,东印度公司的英国医生亚历山大·皮尔逊,又把牛痘疫苗由澳门带到广州。从中国传出去的人痘接种术,经过改良成为牛痘接种法,在世界转了一个大圈子之后,又回到了它的故乡——中国。
已经有人痘接种经验的中国百姓对更安全经济的牛痘接种法表现出空前欢迎的态度。许多地方官员也参与了牛痘接种的推广,他们在许多地方成立了种痘局,为老百姓免费接种。1815年,广州成立种痘处。1828年,北京设立京都种痘局。牛痘接种迅速在中国大地上推广开来。
但是,也许是由于某种奇怪的大国心态作祟,宫廷的御医们对源自西方已在民间流行的牛痘接种法充耳不闻,仍旧抱着祖传的人痘接种法为皇室贵族种痘。另一方面,天花的威胁也已经大大降低,御医们也因此日益懈怠。嘉庆以后,皇子种痘制度变得形同虚设。
咸丰帝在两岁时,种痘险些失败,虽经御医精心调理保全性命,可在脸上却留下了无法抹平的麻点,成了继康熙之后的第二位“麻子皇帝”。
御医们仍然无意、或者不敢改进已经落后的人痘接种。
1874年10月30日,咸丰与慈禧唯一的亲生儿子,19岁的同治皇帝被确诊感染了天花。面对同治越来越严重的病情,慈禧太后只会率领文武大臣,依照祖上传下的规矩,在宫内外 “供送痘神”。
同年12月5日,满身疮痍的同治皇帝在一片求神拜佛的喧嚣中,凄惨地告别了人世。而他驾崩的养心殿,恰恰是113年前顺治皇帝命丧天花的地方。
历经两次鸦片战争的清王朝,此时已是气数将尽。
尾声
建国之初,一些西方人士曾经断言,天花等瘟疫,是新中国难于解决的问题之一。
1950年10月,新中国全面推广牛痘接种。经过11年的努力,1961年6月,中国最后一名天花病人胡小发痊愈出院。自此,天花在中国彻底灭迹。
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罗毕宣布,全世界都已经消灭了天花病。此后,天花病毒只保留在8个实验室中,供研究之用。
皇子:永璜、永琏、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颙琰、永璘,有三位皇子早夭没有名字。
1、爱新觉罗·永瑆(1752年3月22日-1823年5月10日),号少厂,一号镜泉,别号诒晋斋主人,满洲正黄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第十一子,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异母兄。
二十四年,以永瑆年老多病,罢黜一切差使,毋庸在内廷行走。道光三年,薨,年七十二,谥号为哲,是为成哲亲王。
2、爱新觉罗·永璇(1746-1832年)乾隆帝第八子。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氏,封号和硕仪慎亲王。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封多罗仪郡王。嘉庆四年正月,晋封和硕仪亲王,命总理吏部事,清除和珅党羽。
道光十二年八月初七日薨,年八十七,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谥号曰慎。
3、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
4、爱新觉罗·永瑢(1743-1790年),号九思主人,清朝宗室大臣,乾隆帝六子。
乾隆二十四年冬,出继给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管理内务府、充四库全书玉牒馆总裁、监管钦天监事务。五十四年,晋封质亲王。
五十五年薨,年四十八岁,谥号为庄。工诗擅画,主要作品有《岁朝图》、《枫溪垂钓图轴》。
5、爱新觉罗·永璂(1752年6月7日-1776年3月17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宗室,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二子,继皇后辉发那拉氏之子。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丑时病逝,享年二十五岁,诏用宗室公例治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